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新能源商业地理之上海:决战智能化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如果说汽车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史以来开风气之先的国际化大都市,则牢牢占据着中国汽车工业排头兵的地位。

  1984年10月,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启动谈判的中外合资项目——上海大众合资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约,不仅确立了之后二三十年汽车工业作为上海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开启了上海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引擎”的新篇章。

  2019年10月,从开工到建成投产仅10个月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投产,不仅仅是“中国速度”的典范,更是中国汽车工业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象征。

  拥有中国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同样全国领先的上海,坐拥产业、人才、技术等诸多资源优势,无疑是中国汽车产业迈向电动化、智能化新时代的“天选之子”、“种子选手”。

  但正如奥运冠军、顶级选手也会有“失手”的时刻,上海新能源汽车工业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特斯拉高歌猛进,错失蔚来、上汽自主艰难转型的产业现状,使得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难掩“高度依赖外资、自主难撑大局”的尴尬。在自动驾驶第一城的竞争中,上海又落后于“老对手”北京。

  正因此,今年以来,上海地方政府密集下发有关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规划、支持政策,抓住产业风口、突破关键技术、巩固产业优势地位的决心跃然纸上。

汽车之家与21世纪经济报道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将于年底发布。该报告从去年的10个城市扩充为15个城市,既包括四大超一线城市,也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完善的一二线城市,既有国内老牌的汽车生产基地,也有进入新赛道的新兴城市。报告的核心数据也从规模实力、产业密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等产业端数据,扩充了新能源汽车城市消费能力、消费潜力、消费特征、消费保障等等更多消费端数据。

在报告正式发布之前,我们首先将15个新能源城市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与盘点,在去年报告发布前的大型系列深度预热报道——《寻找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基础上,今年的系列报道升级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商业地理》。在开篇推出《武汉:落寞与追赶,“中国车谷”如何跃升“智能车谷”》、第二篇推出《北京:上半场“电”力不足、下半场换道先行》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商业地理》第三站走进上海。

■新能源汽车产业多年领跑但亦有隐忧

  改革开放后伴随经济不断发展,乘用车逐渐取代商用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挑大梁者。成功引进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两大乘用车合资项目的上海,也超越老工业基地长春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引擎”,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今年3-4月上海疫情,令中国汽车产业大半壁“江山”陷入困顿,充分表明上海在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今年7月底,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海是国内最重要的汽车制造、出口和消费城市之一,整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1%,零部件配套规模占全国的20%左右,出口量接近全国的40%。

  新能源汽车领域,从2009年成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以来,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引领全国。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其中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3.2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每生产六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来自上海。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42万辆,同比增长30%左右,产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

  在新能源汽车出口上,上海的表现同样抢眼。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今年上半年共实现出口97182辆汽车,占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半年出口总量的48%。

  上海已经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覆盖原材料到关键零部件再到整车制造。《前瞻经济学人》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聚集13293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企业数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的3.88%。

  整车企业方面,上海拥有全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旗下拥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等整车企业;还引入全球新能源汽车顶流特斯拉。同时,上海也是通用、福特、沃尔沃、捷豹路虎等知名整车外资车企的中国总部,蔚来、威马、哪吒、爱驰、高合等造车新势力的总部也都落在上海。

  零部件方面,上海聚集了博世、大陆,采埃孚,现代摩比斯、德尔福、米其林、麦格纳、李尔、佛吉亚、安道拓、固特异、奥特立夫、延锋伟世通、天合等众多国际知名零部件企业的中国总部,同时也有华域汽车、杉杉股份、保隆科技、岱美股份、新朋股份、松芝股份等本土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

  上海的电子信息产业同样全国第一,芯片产业规模占全国1/4、集聚超过700家行业重点企业。

  但拥有深厚产业优势的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并非十全十美。左手特斯拉右手上汽的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度依赖特斯拉的荣光。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爆发式增长,是从2019年特斯拉落户上海以后开始的。

  上汽作为国内实力最强的车企集团,近年向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研发投入颇大,技术成果不断,但市场表现和研发投入似乎并不成正比。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主要靠上汽通用五菱宏光EV等低端小型电动车支撑大局。上汽乘用车旗下的飞凡汽车,还有上汽联手阿里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智己,都尚未成气候,没有跻身新能源汽车热销榜单的明星产品。

  虽然有蔚来、哪吒、威马等一众造车新势力总部,但在全国各地都疯抢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情况下,但凡有点前途的新势力都被其他地方争抢落户,对上海本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贡献度有限。

  表现在新能源汽车产量上,上海正面临深圳、西安等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后起之秀们的强势追赶。

  总之,引入特斯拉是上海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最大的亮点,但上海要想继续领跑中国汽车产业,引领中国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变革,仅仅依靠特斯拉是远远不够的。

■智能化赛道早有布局但后劲不足

  在汽车产业革命电动化的上半场,上海的领先优势突出,一个特斯拉项目,足以让上海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中傲视群雄。但在智能化赛道的下半场,竞争形势则发生微妙的变化。

  2016年6月,我国首个自动驾驶示范区在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开园,近90平方公里的测试区一期将形成29个功能测试场景,三年内将形成近百个测试试验场景。首批进入园区的整车企业有上汽、沃尔沃、通用、福特、长安等公司。

  2018年3月,上海颁发三张用于“自动驾驶”的开放道路测试牌照给上汽集团和蔚来汽车,成为全国首个发放自动驾驶牌照的城市。

  随着自动驾驶赛道走热,全国多个地方加入“自动驾驶第一城”的竞争,上海在自动驾驶赛道的领先优势不再突出,落后于“老对手”北京。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人日前在 2022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驾驶论坛上介绍,截至目前上海嘉定、浦东、奉贤等区域已经累计开放 621 条 1299 公里的测试道路,有关部门向 26 家企业发放了 458 张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累计测试里程达到了 700 万公里。

  从上述数据看,在测试道路与发放牌照上,上海与北京各有千秋。但在行业人士看来,在自动驾驶的法规、基础设施,商业化运营以及对自动驾驶企业的吸引力等其他指标上,北京更胜一筹。AI汽车人的统计显示,在包含所有类别的自动驾驶公司中,北京有95家,上海有84家。在创业公司为主的Robotaxi公司中,选择把研发中心设在北京的也比上海多。

  在高阶自动驾驶的立法与商业化落地运营上,深圳、北京、武汉、重庆等地也跑在上海前面。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在自动驾驶领域有“起个大早赶了晚集”的风险。北京市的自动驾驶示范区是由北京市经信局统一推进,地方政府亲自下场统一指挥,统筹推进。上海则是由当地经信局支持,真正的实践和推动主体是下一级部门,缺乏统筹。

  上海显然也看到了这一风险,正加紧追赶。2021年2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规划的一大目标是,到2025年产业规模国内领先。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上述政策还只是各地“十四五”规划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常规性动作,今年以来,上海则密集出台针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支持与鼓励政策。

  从上述“KPI”目标来看,上海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依然全国领先。

■消费能力全国领先 偏好“高大上”品牌

  作为一向走在潮流前端的全国一线城市,上海人民的消费实力也引领全国。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常住人口2489万,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

  截至2022年6月底,上海市汽车保有量为475.4万辆,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五,不及北京、成都、重庆和苏州。上海市汽车千人保有量仅为191辆,与苏州、北京等保有量较大的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并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9辆。

  主要原因在于,上海较早采取汽车总量管控措施,从1994年就开始实行车牌竞价,比北京的限号措施还早了16年。2022年8月,上海车牌起拍价是91800元,平均成交价格是152124元。较高的车牌价格提高了上海人民购车的门槛。

  截至2022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1万辆,新能源汽车千人保有量29辆,大幅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上海市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4万辆,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深圳。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20%,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降反升,从2021年上半年的29%提升至38%,远高于全国水平。

  原因在于,作为最早一批新能源汽车示范与推广城市,上海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营造了良好的新能源汽车消费与使用环境。以充电桩为例,《2021年上海绿色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披露,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超过50万根,全市车桩比1.36:1,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公共及专用充换电设施共计127397个。

  3月份疫情后,上海发布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消费重点。今年6月发布《上海市促进汽车消费补贴实施细则》,给予个人用户一次性10000元购车补贴。这样大手笔的刺激政策,全国并不多见。

  和北京一样,上海也是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但从不同品牌在当地销量来看,“高大上”的外资或中国新势力品牌最受“洋气”的上海人民青睐。汽车之家的数据显示,上海的新能源品牌销量中,中国品牌占比仅46%,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比亚迪、特斯拉、上汽乘用车三家遥遥领先,上汽大众和蔚来、小鹏、理想、极氪汽车等新势力品牌,占据了前十榜单。

  从车型类别来看,上海市人民更偏好新能源SUV,占比55%,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紧凑级以上的轿车以及中大型SUV产品更受欢迎。

  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车经销网络也十分发达,汽车之家经销商信息数据统计,上海共901家经销商,仅次于武汉,位于全国第二;其中新能源经销商渗透率90%,与全国89%的新能源经销商覆盖率相当。

  更为重要的是,上海市经销商的服务满意度为4.69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非常满意的水平,再次体现了服务业还是南方人擅长的“商业常识”。

  为了满足上海市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上海市也在进一步加快并提升充电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水平。2022年2月,上海发布《关于本市进一步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政策提出,预计到2025年,满足12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全市车桩比不高于2∶1。将推动全市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制定,加快公共充换电网络布局。同时,落实汽车厂商充电设施配建责任,加强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建立小区充电设施长效监管机制,加大电力接入服务保障支持力度,完善充电专用车位管理配套措施。

  作为改革开放中开风气之先的港口城市,上海充分利用自己在人才、工业、技术、政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成为中国汽车制造的“引擎”,而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过程中,上海依然努力维持并巩固自己作为产业先锋、行业排头兵的行业地位。

欢迎扫描二维码,搜索并关注汽车之家研究院更多专业报告!

标签:丰田皇冠 2023款 顶配版别克世纪 2023款 Avenir艾维亚 2.0T 蕴世版 6座 2023款 Avenir艾维亚 2.0T 逸世版 4座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新能源商业地理之天津:老城等待转机!

天津市是国内最早发展汽车产业的城市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三大三小”之一的天津汽车工业就曾凭借经济型轿车天津夏利风靡中国的大街小巷。汽车之家与21世纪经济报道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将于年底发布

1900/1/1 0:00:00
新能源商业地理之苏州:决战第一城!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提起苏州总能跟着古人梦回千年前的江枫渔火;穿越回现代古典雅致的园林景观、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情和温柔婉转的吴侬软语也诉说着姑苏城的故事。但在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东方威尼斯”的浪漫之城背后是诗情画意与工业文明的交织和反差

1900/1/1 0:00:00
新能源商业地理之深圳:剑指一流汽车城

若要选择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之城深圳当之无愧。作为“赚钱的摇篮”过去40年深圳市GDP从169亿元飙升至277万亿元更是坐拥比亚迪、华为、腾讯等一众明星企业

1900/1/1 0:00:00
新能源商业地理之青岛:抢位国际车城!

7月30日奇瑞智能模块化造车架构“M3X火星架构20”的首款产品星途M38T首台白车身在奇瑞青岛基地正式下线星途M38T也将在11月正式投产。这不仅是奇瑞汽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奇瑞与青岛合作项目在历经长达一年的曲折的混改后迎来“开花结果”的历史性时刻

1900/1/1 0:00:00
新能源商业地理之柳州:新模式助转型!

柳州一座因柳江而得名因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而名扬四海的城市。如果说柳宗元是柳州自古以来的文化名片那五菱“国民神车”和螺蛳粉则是近年柳州最响亮的城市经济名片。汽车之家与21世纪经济报道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将于年底发布

1900/1/1 0:00:00
新能源商业地理之合肥:产业“新样本”

2019年蔚来股价一度暴跌至2美元全年亏损1129亿元资金链几近断裂。当时的蔚来就像一只嗷嗷待哺的小狮子找不到“奶”喝就会饿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