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汽车界苹果”的特斯拉,今年股价已经上涨超700%,市值也已大于全球前五大汽车公司总和。以苹果为标杆,特斯拉的软件以及应用服务生态变现潜力,受到投资人追捧。
特斯拉的成就或许让苹果眼红。憋了十年的造车,如今“本尊”终要亲自下场。据DigiTimes报道,苹果近日在美国正筹备建立汽车生产线,并已开始与全球汽车电子供应商探讨技术规格等问题。就在消息曝出才十天后,《经济日报》又追踪到,Apple Car将在2021年9月正式亮相,比之前预计的2023年提前两年发布。
在汽车领域,苹果能否再造一个“iPhone”传奇?
■迷离的造车史
特斯拉的出现颠覆了原有造车模式。近几年来,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以恒大、宝能为代表的房地产巨头,以及索尼、戴森等跨界玩家,在打造智能电动车上蜂拥而至,但似乎没有哪一家比苹果造车的经历更加扑朔迷离。
“如果乔布斯活着,他可能会开发一款汽车——iCar。”苹果董事会成员、零售界的大亨GAP前CEO米德勒·德雷克斯勒也曾表示。因为乔布斯在世时认为,苹果有平台设计好一辆车。
早在2014年,苹果就一直在寻求制造自己的汽车,但直到今天,人们也没有等到一辆苹果汽车的影子。这其中也有苹果向来以保密文化著称的缘由,以至于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图片,皆是果粉们的臆想。
事情越神秘,就越容易勾起大家的好奇心。近几年,“无孔不入”的外媒依旧挖出了苹果造车的许多内幕,汽车之家对此进行了梳理。
苹果“造车”过程并不顺。过去,苹果也曾衡量过自己是否有必要推出自己的汽车,或者只是与汽车制造商合作打造自动驾驶系统。
如今,苹果的造车计划正在不断加速。“Apple Car模式与特斯拉近似,市场供应链重叠率较高,而基于苹果对供应链的强大掌控力,应该会快速确定供应厂商以保障供给。”Digitimes援引相关业内人士指出。
据悉,近期,苹果已积极向和大、贸联、和勤、富田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出要求备货。Apple Car供应链名单将于2021年逐步揭晓。
实际上,苹果的“造车”进度也可以在其陆续申请的专利上窥探出一二。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至今,苹果已经获得了超过100项汽车专利技术。截至2020年,苹果在汽车领域的专利技术已涵盖自动驾驶、充电、车载系统、车体结构优化等多方面。
其中,苹果智能驾驶系统专利占比从2016年22%上升至2019年41%;车辆硬件创新设计专利占比由2016年11%增长到2019年37%。
■善战的“军队”
无论过程多么扑朔迷离,以苹果的基因和商业模式,是否注定了这家企业一定会进入智能电动车制造领域?
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已经成为一家拥有硬软件设计、制造、芯片、操作系统和应用生态集一体的科技公司。对于苹果而言,这些优势几乎已经具备了打造一台智能电动车所需的所有能力。
芯片、操作系统、算法和数据,这四大环节是打造一台智能电动车的最高门槛。如果把智能车比喻成一支军队,那操作系统堪比整个指挥系统,算法则是排兵布阵的兵法,芯片就是核心武器。
苹果已经拥有一支善战的军队。
苹果公司硬件技术高级副总裁John Srouji领导的芯片和传感器部门,具备开发自动驾驶AI芯片、传感器等能力。据电子时报报道,苹果日前正在与台积电合作开发自动驾驶芯片,用于苹果自动驾驶汽车。
操作系统方面,对于苹果来说也不是难事。苹果拥有强大的PC操作系统、智能手机操作系统、IOT操作系统,以及强大的应用生态,CarPlay也是苹果早年打造的一款车载系统。这些足够多的know-how与数据可以更快地移植到Apple Car上,打入车辆更深的底层系统。
算法上,苹果公司人工智能主管约翰·贾南德雷亚日前授命领导自动驾驶汽车部门,以及负责苹果各产品的Siri和机器学习技术,继续研究一个最终可能用于苹果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
在全球范围之内,除了特斯拉,还没有哪一家车企具备上述所有的能力,这些拥有极高门槛的核心能力。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Katy Huberty认为,“苹果和特斯拉未来更有可能成为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
■核心的武器
苹果最大的核心武器要属芯片。
车企自研芯片真的相当困难,没有投资几十亿成本,没有花上5-10年时间,休想获得可观的成绩。
即便困难重重,一些争气的车企也不想受制于人。特斯拉为什么先后抛弃了Mobileye和NVIDIA,和他是不是“渣男”没有关系,而是特斯拉要想最大程度提高芯片性能,实现更多功能,这些是芯片厂商无法提供的。
举个对比例子,NVIDIA Xavier有90亿个晶体管,特斯拉FSD HW3.0只有60亿个晶体管,但Xavier算力指标却不如HW3.0。原因是芯片公司只负责设计芯片而不负责造车,他们无法直接接触用户,对很多使用场景和用户痛点也无法精确洞察,且算法不能修改,不利于快速迭代。
『特斯拉FSD芯片』
同样的,苹果自研自动驾驶芯片也不受制于供应商,能更快地提高芯片性能。最为关键的一点,苹果可以用手机巨大的出货量,摊薄汽车芯片高昂的研发成本,并以高性价比超越NVIDIA和Mobileye,当然也可以轻松碾压特斯拉。
苹果芯片与竞争对手的对比苹果M1特斯拉FSDNVIDIAOrin45瓦数据来源:佐思汽车研究院;制表:汽车之家行业组 对苹果来说,芯片是构成硬件差异化最重要的后盾。
2020年11月,苹果正式发布自研芯片M1。这颗M1芯片是苹果从手机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的重要标志。据悉,这颗芯片稍作修改就可以用于汽车座舱和无人驾驶。同时,苹果也收购了英特尔的基带团队,将来大概率也会推出5G V2X芯片。
通过软硬件整合来造车,符合苹果的一贯作风。“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制造硬件。”乔布斯在2007年发布第一代iPhone时说过这样的话。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每个螺丝钉都要自己做,Apple Car的许多零部件仍会通过供应商购买或代工。只是,这些最为核心的影响用户体验的“硬货”,苹果肯定是亲历亲为,毕竟,实力和资金都摆在那儿。
Katy Huberty预计,2020年苹果将在汽车研发上投入近190亿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作为对比,今年整个汽车行业的研发支出为800亿-1000亿美元。
■数据的落后
细心的你可能也发现了,打造智能车的四大环节,唯独没有提到数据,这恰恰也是苹果现在最欠缺的。
苹果想通过类似手机一样的生态系统闭环建立起“护城河”,从而成为“汽车界的苹果”。这种方式很难实现。原因在未来,智能汽车的看点和价值在于自动驾驶的普及,而不是类似于智能手机一样的生态。
相较于开放式的造车模式,软硬件结合的“封闭”模式确实有利于后续不断地更新迭代,但这都需要数据提供“弹药”。
在2020年DMV发布的《2019年自动驾驶接管报告》中,更是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
苹果注册的69辆自动驾驶汽车中,只有23辆汽车在最近一年内还处于活跃状态。其中苹果改装过的雷克萨斯RX450h SUV自动驾驶车队在2019年累计行驶了7544英里,远低于2018年的79754英里,让人大跌眼镜。
至于接管率,2019年苹果共经历了64次接管,相当于每千英里8.48次脱离。相比2018年每千英里871.65次进步不少,但与Waymo、Cruise等水平相差甚远。
『测试中的苹果自动驾驶汽车』
更不用提特斯拉了,目前搭载HW2.0版本的特斯拉车型,每个月可获得近10亿英里的行驶里程,包括Waymo,以及所有车企加起来的数据也无法和特斯拉比。
眼下,数据成绩的落后,让苹果的自动驾驶之路确实难以看到乐观的前景。
苹果不做到极致就不把产品推向市场的性格,在智能汽车领域可能反倒是块绊脚石。毕竟,自动驾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断渐进的过程,需要源源不断的数据作为积累。
■尾声:
智能汽车赛道,苹果能否再创“iPhone”传奇?难度很大。
虽然苹果在很多核心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想要在最后时刻再放出一个颠覆汽车产业的产品,很容易把“优势”变成“劣势”。
特斯拉已经将智能电动汽车的门槛设置了很高,中国头部造车新势力已逐渐脱颖而出,传统沉寂的汽车行业,如今也是乘风破浪正当时。苹果的“老对手”华为,能帮助车企“造好车”,自己也完全有实力“造车”。不久的将来,苹果与华为在汽车这一赛道上也必有一战。
或许,如今汽车行业不缺少苹果一家“新势力”,但是曾经颠覆手机行业的苹果,进军汽车行业后能否激起滔天巨浪?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标签:路虎发现 2023款 改款 2.0T 300PS S 2023款 改款 3.0T 360PS R-Dynamic S 2023款 改款 3.0T 360PS R-Dynamic SE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他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然而当这个社会变得愈加残酷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逐渐由曾经的“适者生存”变为了“智者生存”。这也是奇瑞在经历了一起系列的起起伏伏之后的真实感悟
1900/1/1 0:00:00日前戴姆勒在其最新的财报信息中披露了未来一年的新车规划在2019年奔驰全新B级、全新CLA级、新款smart、新款GLC、全新GLS等多款车型将陆续投放全球市场
1900/1/1 0:00:002017上海国际车展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首次发布了其对未来F1赛车的愿景ConceptRS2027一辆仅重600kg却拥有1340马力的概念赛车
1900/1/1 0:00:00“近十年吉利集团研发投入累计近1000亿元。其中2018年全集团研发投入超过210亿元占销售总收入的比例为64。”近日在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进出口商品展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外透露了公司近十年研发投入
1900/1/1 0:00:00十年前曾被车企抛弃的换电模式如今又成为车企追捧的香饽饽。除了北汽新能源与蔚来2020年吉利、一汽、上汽、东风等企业先后入局“换电阵营”持续壮大。换电模式复燃的逻辑几乎全部指向了电池技术短板。有激进观点认为换电模式是一种妥协用商业模式去弥补电池技术短板
1900/1/1 0:00:00想起前些时候与几位工程师好友小酌聊到了一个话题:十年之后你在干什么?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工业在这十年的发展可谓一飞冲天令全世界为之惊叹。下一个十年我会干什么?我不敢断言而作为格外重视中国市场的通用汽车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