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深评:先上市后开发的新兴电动车靠谱吗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在时下正火的新造车运动中,你可能会看到一种新的营销“套路”:上市大半年前就开始宣传“要做到XXXX”,特别是高阶自动驾驶方面的功能都很先进,但当产品真正上市以后,会发现这些功能主要是硬件预装,软件完成20%,完整的功能还要等厂家一步步开发,然后再OTA推送给用户。更夸张的是,还有车企因为宣传和实际应用有偏差导致被安全当局调查,也是通过软件OTA修正和限制功能。

  这种“硬件先行,软件升级”的情况在消费电子领域很常见,但在整车领域还是一个新鲜事,最早出现于特斯拉,而国内的新造车企业现在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针对这些是否为“半成品”的疑问,我们就来仔细探讨一下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思路:

  1)智能网联汽车在软件端的潜力和整车企业开发模式的变化  2)OTA能起到的作用和滥用的后果  3)车企未来在宣传和管控OTA时可能面临的备案和审核

●《深评问道》是什么?

  《深评问道》是汽车之家首个面向行业端用户打造的节目,特约汽车行业资深从业者执笔,独家解析/揭秘行业大事件。除了热闹表象,我们更想向您呈现对事物本质、因果以及未来可能性的探究和思考。

  本期行业评论员——朱玉龙,在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事多年的技术工程师,曾在上汽通用、LEAR、捷新动力等知名整车/零部件企业就职,对汽车技术的革新和发展有深入理解,充满探索热情。

一、创新性车企的差异化

  先从“源头”特斯拉说起,它的做法和传统汽车企业截然不同,智能程度上比普通车型先进很多,但要经过一个大量数据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好处是车是“活的”,可以不断学习和进化。我们看到,特斯拉所有在售车型Model S、Model X和Model 3都安置了自动辅助驾驶所需要的硬件,但用户想真正使用自动辅助驾驶,还需额外付费才由后台开通权限,而且这种体验也不是一步到位,特斯拉内部还要进行软件开发和升级。

  特斯拉第一代自动辅助系统Autopilot 1.0,从2014年9月到2016年10月运行,其图像识别采用了Mobileye 的软件,自己则专注于车辆接受外部数据之后的决策处理。但两起自动辅助驾驶引起的事故,激化了Mobileye和特斯拉经营理念差异而产生的分歧,两者不再继续合作。

  对于后来的Autopilot 2.0和2.5系统,特斯拉升级了一小部分硬件配置,并且更加深入地整合各个传感器的数据输入,围绕着原始输入的摄像头系统迭代算法。一方面把Autopilot的缺点,特别是消费者在介入过程中的原始数据记录下来,另一方面也方便修正里面的错误。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网络数据传输和Autopilot软件的OTA更新,在娱乐的控制器里尽快整合4G LTE网络模块,特斯拉采用了一种迭代和渐进式的方式来完善功能。

  这打破了原来既有的整车开阀制度,设计开发阶段很难有足够的时间来软件做完,试验认证工作只能覆盖基础的这部分。事实上,越来越短的开发周期和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工作之间,确实产生了矛盾。这也是OTA如果实现在C端的更新,对于车企的很大的意义,它能拾遗补漏,帮助车企把问题修正,并且绕过4S店的环节。

二、OTA是双刃剑

  在中国的新造车企业,大部分还是依赖供应商来整合硬件系统,而软件的开发和迭代,对所有车企来说都是个大课题。以机械擅长的车企工程师,要融合电子硬件和软件的研发思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L1级辅助驾驶方面,很多新造车企业能实现的,还是依靠国外供应商基础的雷达和视觉部分本身的功能,做的工作是和传统车企相似。相对高阶的L2及L2+的这部分功能,是新造车企业后期要兑现的内容。目前很多的新造车企业,都承诺“我要开发XXX”、“我具备在线升级的功能”,但是何时具备,以及实现到什么程度,这个课题都需要各家企业自己去破解。

  如今我们遇到的局面,是当一家家新造车企业都使用与之相似的策略的时候,同质化就出来了,因为每家独立开发的那部分都藏在幕后。如之前媒体所诟病的,OTA是个筐,每家都可以拿这个来做挡箭牌,以弥补开发时间的不足,因为每家新造车都缺时间。

  但客观来说,这个策略作为一种套路,即使是配置了4G通信技术,有OTA功能,但其他所需要开发的时间是少不了的,可能有很多的弯路要走。基于当前中国自动驾驶软件开发的人才储备和时间周期来看,免不了悲观看待各种“XXX Pilot”所宣传的效果。

三、未来如何备案和监管?

  我们往前看,车辆的智能化升级是个阶段性问题,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在这个方向上加大投入力度,目前来说的套路,未来就是常规的方法,这需要未来的管理单位在宣传、监督和备案机制上进行研究。如何定义智能化产品的软件交付标准,尤其是涉及自动驾驶层面的?要达到宣传预期效果的百分之多少才允许交付?能留给车企多少后续开发的时间和空间?

  从测试端来看,有一定的依据和测试能规范这个功能的成熟度。2018年4月,工信部、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申请、审核、管理以及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和测试车辆要求等进行规范。从测试规程来说,通过对于道路测试的规定,是以安全底线的原则,对自动驾驶功能各检测项目可能涉及的基本场景做界定,降低自动驾驶公共道路测试过程的风险,保障测试车辆及其它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测试内容是涵盖车辆基本信息、车辆技术路线、任务输入方式及车辆传感器信息;据测试车辆情况填写,制定测试方案的重要依据,实验结果也是可以对比的。根据国内和国外的测试规程的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实际的效果。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riority:99;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0cm;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检测项目序号检测项目1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识别及响应2交通信号灯的识别及响应*3前方车辆7靠路边停车8超车9并道行驶10交叉路口通行*11环形路口通行*12自动紧急制动13人工操作接管14联网通讯**注:

1、标注*的项目为选测项目。

2、企业声明车辆具有标注*项目的自动驾驶功能或者测试路段涉及相应场景的,应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

  在界定完满足一定的要求之后,我们可以评估车企所宣传的那部分在具体的场景下的工作状况。同时未来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在第三方认证下完成的状态,来批准是否具备推送消费者更新的安全性评估,这对于未来涉及智能化驾驶的功能是否可以往消费者那里试验,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这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未来随意部署,导致可能的事故司法鉴定的问题。

  全文总结:

  某种意义上,企业对于新技术的滥用,在消费者不了解的情况下是存在风险的。之前汽车企业的保守,也是对于风险的评估机制,而随着技术的成熟,车企在使用方面和监管机构达成一致,并且为消费者所广泛理解的时候,OTA和智能网联技术才能真正成为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引发吐槽的半成品。

汽车之家原创内容用户阅读习惯有奖调查

标签:特斯拉Model 3 2022款 556km 后轮驱动版 2022款 675km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轮驱动版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深评:新能源车离抗衡燃油车还有多远

新能源车的“性价比”可以和普通燃油车打平?过去的判断是由于电池等核心零部件成本不断下降预计直到20242025年电动化产品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完成“破圈”。不过随着近来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压力的加大在一些细分市场和特定运营策略下很多车企已经开始提前动手

1900/1/1 0:00:00
深评:新车企受益 造车门槛迎重大调整

近段时间工信部、发改委接连出台了两项重磅政策:一个是《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一个是《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从“生产销售”到“开建工厂”都进行了影响深远的调整

1900/1/1 0:00:00
深评:心脏之战 车企深入布局动力电池

从发动机到动力电池汽车正在经历“心脏”更迭的过程。全球范围内来看无论是基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压力还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所向越来越多车企投入巨资布局新能源汽车尤其对于核心部分动力电池的“掌控欲”愈发强烈

1900/1/1 0:00:00
深评:下坡还是上坡?中国车市走向何方

中国汽车市场在连续增长了30年后在2018年首次出现了下滑。是大家手里经费紧张还是买车的需求已经趋近饱和?汽车市场接下来会面对“上坡”还是“下坡”的问题萦绕在每个汽车人头上

1900/1/1 0:00:00
深评:无人配送能否拯救系统中的骑手?

“末端物流配送”这一赛道几年前就靠着京东、美团无人配送小车的一波波信息攻势成为资本口中“自动驾驶落地最快的场景之一”。而最后3公里甚至最后几百米往往是人力代价最高昂的地方

1900/1/1 0:00:00
深评:无人驾驶创业水有多深?宫斗频出

作为热门风口无人驾驶如今成为了各大资本趋之若鹜的产业但有不少种子选手在发展关键期深陷入内斗。例如近期Roadstarai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先后经历了CEO公开罢免CTO、部分员工被突然开除、投资人两度公开警告前任CEO及现任CEO等系列事件。分手不体面闹得数败俱伤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