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领导的华为,不会轻易释放远大目标,但只要是华为不放弃的东西,基本都会冲进业内前三。如果华为汽车业务营收超过1000亿元,如果华为去冲击中国汽车零部件第一名,那将会是何等场面?
现如今,仅仅把华为看作是汽车供应链上的Tire 1,那或许是我们的眼光还不够高、格局不够大。实际上,整个汽车产业都只是华为新生态的一部分。既然华为对汽车业务蓄谋已久,那么我们就不要小看了华为的野心。
又是一年岁末时。回望2020,历经新冠疫情猛烈冲击的全球汽车工业,加速了技术变革和格局重塑的进程。新旧时代交替的信号呼之欲出,各个细分赛道的微澜正在酿筑巨浪。
汽车之家行业团队推出《年终纪事2020》特别策划,深访热点当事人与现象制造者,探讨影响产业命运的焦点话题,诠释行进中的汽车中国。本篇聚焦汽车产业全年热点——华为造车。
不到一周的时间,华为用实际行动证实了什么是“车规级”。
先是华为高性能车规级激光雷达首发,极狐HBT将成为搭载该雷达的首款车型,再是华为智能车云服务成为中国第一家在信息安全、数据保护和第三方连接三大领域满分通过TISAX Level 3的产品服务。
三个例子,足以证实华为在智能驾驶研发、汽车云服务安全,乃至直接介入造车的能力。实际上,作为北汽高端定位的智能化车型,极狐HBT还将搭载包括华为“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5大智能系统”、“三大计算平台和对应的三大操作系统”以及“30+智能化部件”,即华为HI品牌下几乎所有软硬件。
显然,华为的软硬件产品已全面装车。
■ “表里不一”的华为:软硬解耦、层层布局
华为说,“我不造车”,这只不过是华为给传统汽车人的一个幌子。
过去,造车可以理解为有整车组装产品线、有整车生产资质,但现在来看,造车应该有更深层、可延伸的解读。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背景下,华为能做的早已超出一位传统汽车人的想象。实际上,华为未来有能力提供整车70%左右的价值,现在华为汽车相关业务正在向规模化发展。从产业链控制能力来看,华为已经在造车了,只不过它没有这样包装而已。
软件定义汽车正是ICT行业与传统汽车行业融合的关键所在。华为初步要实现的是汽车软件可持续更新带来的价值。
传统汽车分散式架构体现出的是软硬件紧耦合、升级难、带宽低、碎片化严重,无法满足整车级系统开发与持续升级。而未来新的汽车架构需要以软件为中心,构建分层架构及数字化平台,实现软硬解耦。
这可以理解为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ECU进行分层、分组管理,将汽车开发从局部零部件开发变身为整车级开发。这正是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提出的,智能网联汽车架构要从分布式EE架构的理念。
未来数十年内,CCA架构将是汽车的核心架构。
在CCA架构下,车辆的开发从底层至顶层可分为机械执行器硬件层、高压电池电气层、低压部件层、云服务层。同时,从整车视角构建纵深的数字安全方案。
从汽车本身来讲,华为将其在ICT方面的优势,比如芯片、算法、云服务、端端互联、操作系统等切换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五大领域。
智能车云是以“平台+生态”的形式,为车企提供自动驾驶、V2X、车联和电池管理四个方面的云服务。
智能网联主要提供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车内、车外网络连接方案,包括5G车载无线通信模组和芯片、RSU和OBU、T-Box、车载网关等。
智能座舱则通过麒麟模组+鸿蒙车载OS+HiCar赋能数字座舱,构建人车生活全场景出行体验。
『图片来源:东方证券研究所研究报告』
智能驾驶方面借助车规级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AI芯片及算法等,助力自动驾驶从L2向L5演进。
智能电动的核心是构建高效、安全、智能的电动系统,包括车载充电、电池管理、电机控制和电驱动等方面。
也就是说,对于智能网联电动车而言,除了底盘硬件、四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剩下的华为都能涉足。在与车企合作深化中,华为汽车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汽车版图逐渐扩张。
部分搭载华为汽车产品的车型梳理车型合作产品合作领域比亚迪-宋ProNFC车钥匙生态应用上汽通用五菱-新宝骏RC-6华为HiCar智能座舱广汽埃安-AIONV(埃安V)华为巴龙50005G芯片智能网联上汽集团-MARVELR5G T-Box智能网联上汽大通MAXUSEUNIQ5电机控制器MCU,三合一充配电单元CDU智能电动北汽新能源-极狐阿尔法T
(ARCFOXαT)
5G芯片通讯模组智能座舱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以上图表中,仅是华为目前合作的一些车型案例。华为在ICT领域的积累,转移到汽车行业并非难事,并可以快速形成技术优势。华为的野心也不止于此。
数据显示,到2025年,15%的汽车将配备基于5G的V2X技术,全球自动驾驶市场将达到1.9万亿美元。徐直军在2018年就强调,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可能将中国16万亿产值的汽车业,包括周边产业彻底颠覆掉。
被颠覆才有机会,16万亿的产业,华为怎会放过?
■ 不急于盈利?177亿起步、千亿待解
2020年接近尾声。这一年,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支出超过5亿美元。
“如果想盈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关闭。”徐直军这样公开表态。显然,想要追求盈利,把这5亿美元放在口袋里面最好。华为短期内不会考虑汽车业务盈利问题,做好了长期投资的准备,未来总会有一年实现盈亏平衡。
按照以往华为新业务的投资曲线来看,从立项开发到走向当期盈利、再走向累计盈利,这个周期平均8年。但在当前全球汽车经济复苏困难、中国汽车产业触底承压的阶段,华为还能等吗?
2019年5月,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以此为起点,华为汽车业务预计实现累计盈利要等到2027年,漫长而充满不确定性;或者以2014年华为在“2012实验室”内设立车联网实验室,开始研究和布局车联网为起点,这个周期只剩下2年。
未来2年,在华为身上,没有什么不可能。
按照当前华为官方的组织架构图来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与其他业务并行,目的是将华为的ICT技术优势延伸到智能汽车产业,提供增量ICT部件和解决方案。
而在今年11月25日,华为心声社区公开了一份文件《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为了增强智能汽车部件业务与智能终端业务的技术、资源的互动,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
尽管目前官方没有透露此次整合的更多消息,但我们大胆推断,此举是华为汽车业务尽快实现盈利的重要举措。文件中还显示,“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该文件有效期为3年。华为3年内不造整车的原因之一,主因很可能是整车制造利润率低。
从供应层面,传统零部件加工制造利润率很低,多数处在1-2%的水平,汽车电子类产品多数在5%以上,软件研发比重较高的零部件利润率可达10%以上。
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20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汽车企业前五位排名依次为大众、丰田、戴姆勒、福特、本田,利润率最高为丰田6.93%,大众、宝马等约5%,大部分车企都在3%左右。而近期市值火热的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三剑客”理想、蔚来、小鹏,在盈利能力上暂时还没有突出表现。
反观华为,2019年华为整体销售收入8588亿元,同比增长19.1%;净利润627亿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率7.3%;2020年前三季度,华为实现销售收入6713亿元,同比增长9.9%,净利润率8.0%。
华为是“聪明人”,盈利能力一定是开拓新业务的核心指标。从ICT“转行”过来的华为,短期内一定不会独立介入整车制造,但3年之后,另做决断。
那么,华为汽车业务的营收目标是多少?
以2019年华为官方数据计算,华为19.4万人创造了8588亿元的收入,人均产值442.7万元。而当前华为智能汽车BU总人数约4000人,折算下来应创造收入约177亿元。这个数据在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榜中排名第15位,在华为的整体营收中也不算出彩。
不过,我们要换个角度。
在《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中还提到,重组消费者BG IRB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任命余承东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
显然,汽车业务在华为消费者业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余承东曾把华为手机业务做成了全球前列,让他来整合汽车与消费者业务,也体现华为的“别有用心”。
随着智能汽车BU划入消费者BG,加上荣耀资产整体出售带来的“营收缺口”,汽车业务或会承载更大销售任务。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荣耀2019年营收在700-800亿元,净利润在50-60亿元,按照荣耀目前市场的增长态势,2020年荣耀净利润约为80亿元,出售荣耀给华为带来的“营收缺口”在1000亿元以上。因此,华为汽车业务千亿甚至更大目标,或许已经在筹划之中。未来冲击中国汽车零部件前列,甚至第一名并非不可能。
■ 盘根错节新生态:谁能离开华为?
对于过去数十年已经形成的传统汽车产业链,华为可以通盘略过;对于未来汽车新生态,华为已经实现包围,只待汽车产业颠覆,由它一点点蚕食。如果仅是汽车本身就能给华为带来数百亿,甚至千亿的收入,那新生态下,华为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上游产业,华为为本田的汽车设计仿真计算通用平台,提供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在碰撞、流体、构造等关键领域提供高效的仿真计算能力;上汽大众采用华为TaiShan服务器构建研发HPC平台,针对部分软件调整优化,有效提升30%以上的研发效率;华为云已经为国内20多家大型车企提供服务……
华为云还助力北京理工大学构建国家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王震坡教授介绍,新能源汽车与大数据的融合给IT设施带来压力,一是海量汽车需要接入,每天需挖掘信息量超过20TB,二是需要支撑车辆应用的快速创新,需要数据中心网络的部署,三是7×24小时的实时监控能力和快速定位能力。这些问题和需求的解决都得到了华为云及AI能力的支持。
在下游产业,华为又盘了两个更大的局。
一是布局充电桩产业。
2020年4月23日,华为线上面向全球发布了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国内版本为30kW,海外版本为20kW。两个版本同尺寸,支持充电桩同尺寸扩容,300-1000V全段恒功率输出,满足未来车辆高压快充演进趋势。华为直流快充模块年平均失效率0.6%,远低于业界均值3%-5%。
华为从2014年开始布局充电业务,2015年推出15kW充电模块,产品已在国家电网、星星充电、南网电动等主流运营商中广泛应用。近期华为还与特来电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就智能充电、4G/5G通信连接、华为云业务、充电网标准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
二是布局自主泊车商业,从单车智能到场端智能。
2019年1月,华为与前海智交签订《无人驾驶自主泊车项目合作备忘录》,后续对深圳市南山区鲤鱼门的停车场进行智慧化改造,建立了全球首个华为自主泊车项目完整闭环测试验证基地,形成覆盖地面、地下的面向全球企业的AVP开放测试平台。此举与博世、戴姆勒等合作的自主泊车项目方向一致。
无论是大力发展汽车业务,还是杀入上下游产业,华为都是在为进一步释放5G红利奠定基础、创造机会。
今年9月,在与新员工的座谈中,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强调,“5G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万物互联的时代。以5G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上,华为处于领先的地位,我们下一步的重点是和伙伴们一起,释放先进技术带来的红利,使能千行百业,帮助我们的战略客户获得商业成功。”
在汽车产业,华为携手一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集团、T3出行等18家企业共建“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自2019年4月华为发布全球首款5G车载模组MH5000以来,华为已经向生态圈伙伴与众多车企提供了5G车载模组MH5000、5G车载终端T-Box平台等产品和技术。
“5G汽车生态圈”的建立是华为实现“1+8+N”战略的重要一步。近年来,华为提出了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以智能手机为核心,构筑车机、手表、耳机、PC、平板、音箱、眼镜、和智慧屏等1+8+N新生态。汽车作为一个智能终端,已经融入到华为的新生态中。华为与汽车产业链的每个端口,都将相依相靠。
编辑点评:
华为汽车业务营收能不能超过1000亿元?相信很多人都不会直接给于否定。在未来的汽车架构中,华为能提供的价值不止局限于车辆本身。因为华为并不会把自己简单看作汽车产业的Tire 1,整个汽车产业都被华为新生态所吸纳。在年终纪事2020华为造车
标签:上汽大通MAXUS上汽大通MAXUS T60 2022款 2.0T 手动两驱标箱舒适版 2022款 2.0T 手动两驱长箱舒适版 2022款 2.0T 手动两驱长箱平底舒适版
2020年8月10日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中国氢能第一股亿华通登陆科创板开盘涨幅高达240形势一片大好。可是就在上半年全行业还是一片沉寂。2020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状态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从安静走向热闹
1900/1/1 0:00:004S店脱保后多少人还愿意继续去4S店保养?2020年6月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7亿辆;与此同时保有期5年以上车辆占比从39提升至47。汽车维保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巨头早已盯上这块蛋糕。途虎、天猫、京东、滴滴、瓜子先后入场试图“搅动”传统行业格局
1900/1/1 0:00:00华为是一家聪明的企业暗地布局以汽车产业“后来者”自居先后与众多车企、供应商深度绑定。在2020年终之时它的局已经基本画完。奇瑞、广汽等数十家企业皆是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深度合作伙伴。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话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
1900/1/1 0:00:0012月12日北京城里飘起了雪花中关村力学所里一片静谧。2个月前一辆电动车在这里爆炸起火现在已经看不到痕迹。夏季起火冬季趴窝2020年新能源市场高奏凯歌但电池问题依然无解
1900/1/1 0:00:00又是一年岁末时。回望2019新旧力量正面交锋科技创新加速格局重构商业生态发生巨大变革。汽车之家行业团队推出《年终纪事2019》特别策划深访新闻当事人与现象制造者探讨影响产业命运的焦点话题诠释行进中的汽车中国
1900/1/1 0:00:00又是一年岁末时。回望2019新旧力量正面交锋科技创新加速格局重构商业生态发生巨大变革。汽车之家行业团队推出《年终纪事2019》特别策划深访新闻当事人与现象制造者探讨影响产业命运的焦点话题诠释行进中的汽车中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