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订阅制之所以被喷,其实是因为不少订阅内容只是一些标准功能,这在以前是不用额外掏钱的,消费者感觉受到了。他们接受不了厂商通过限制核心功能强制用户升级为会员”,面对网友对订阅制表现出的反感,汽车分析师王亮这样说道。
继特斯拉、蔚来、威马等新势力之后,宝马、奔驰等老牌传统车企也不甘示弱,大肆玩起了“付费订阅车辆功能”。
不久前,先是奔驰在中国推出后轮转向订阅服务,入门版车型EQS450+先锋版每年额外支付4998元,可从标配的后轮4.5°主动转向升级为10°主动转向;紧接着宝马在韩国也开启了车辆功能订阅服务,使用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苹果CarPlay、驾驶安全辅助等功能都得额外付费。
付费订阅,这一在APP、游戏等其他行业盛行的商业模式,如今在汽车市场开始跃跃欲试。
一时间,关于付费订阅服务的议论甚嚣尘上,“宝马推出付费订阅座椅加热服务”在社交平台上一度冲上热搜。对此,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还发表个人看法,传统企业搞数字化,可能还需要向互联网学习一下。他们对于“Freemium”模式,即Free(免费)+Premium (增值服务)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习惯了传统“一锤子买卖”的消费者,面对这种熟悉又新奇的付费方式,也明显有些无法接受,质疑声、谩骂声此起彼伏。不过也有不少人表示可以接受订阅制,但不接受被套路和重复付费。
订阅服务熟悉又陌生
对于很多人来说,订阅制并不陌生,但放在汽车行业算是个新奇事物。早年间,宝马,奔驰,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等一众豪华品牌均尝试过订阅服务,但都没有掀起太大风浪。直到特斯拉的出现,付费订阅模式才真正被人们所关注和热议。
订阅服务早期的玩法更多是以全车订阅为主,类似于个性化租赁。这种玩法在欧洲比较流行,但在国内还未形成成熟的市场。
如今,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推动下,订阅制的玩法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出现了例如特斯拉的高级车载娱乐服务包、FSD,蔚来的NAD完整功能服务等各种订阅包。
实际上,在汽车订阅服务出现之前,购车也并不都是“一锤子买卖”,像选配、租赁等方式,都是消费方式的拓展与延伸。相比“一锤子买卖”而言,这些玩法给用户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度,预算有限就简单用,需求多就多掏钱。
而付费订阅可以说进一步扩大了这种自由度,从配置上的自由选择延伸到了时间上的自由选择。用户不仅可以选择使用哪些功能,还能选择什么时候使用。随时使用、随时取消。
理论上来说,经历过互联网洗礼的很多用户,对付费订阅其实并不陌生,也能接受,各种APP、游戏会员充值、氪金这些已经是常规操作。例如互联网巨头腾讯,推出的QQ音乐、腾讯视频以及各类游戏……都需要相应的充值,视频里抢先点映的功能也需要额外付费,虽然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吐槽,但最终用户也都慢慢接受了。
平移至汽车上,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争议?
“一方面,整车厂现在在转型过程中,并没有做好准备。开发人员大部分还停留在以往传统造车的固定思维;另一方面,用户也没准备好,在买车的场景中,他们习惯于所有权与使用权集为一体。订阅制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固有规则,将使用权分离出来额外收费,这是大众暂时无法接受的”,另一名汽车分析师李辉这样解释道,“一边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是没经历过这类场景,两者结合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另外在他看来,信息的不对称也是一大关键因素。整车的成本不透明,很容易让用户产生“二次收费”的感觉。 所以需要车企在卖车环节就要把配置详细介绍清楚。
订阅的钱并不好赚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付费订阅是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教的不仅是如何赚钱,而且是如何连续赚钱。
特斯拉CEO马斯克此前说,大型传统汽车制造商,卖车的利润率极低,甚至已经是零利润。在他看来,在剃刀行业,卖剃刀并不赚钱,卖刀片才赚钱。这同样适用于汽车行业,单纯的卖车不赚钱,而汽车周边、维修、配件才能真正带来利润。
但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普及,上述这些利润也在减少,那么如何才能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呢?这时,在其他行业混的风生水起的订阅制走进了车企们的视野。尤其是在特斯拉的推动下,这一新的付费模式也陆续在车圈推广开来。
目前来看,除了特斯拉,玩的比较好的也只有国内的这些造车新势力。他们自带的互联网思维赋予了他们得天独厚的条件。常规来讲,如果是一次性买断,那么车企只能靠不断增加新用户来持续增加收入。但市场容量有限,新用户不会无限增长。如何维护好老用户就成为车企们考虑的方向。
HubSpot负责增长的前副总裁Brian Balfour曾说,“留存是一切增长的基础。” 全球知名战略咨询公司贝恩也曾有一项研究指出,客户留存率增加5%,企业利润可以增加25%-95%,对应将现有客户转换为重复客户的可能性为60%-70%。
而付费订阅无疑是留住更多用户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订阅制将原本的“峰谷收入”变成平稳的现金流。对于车企来说,可以产生复利效果。车企开发一种订阅功能,让用户来买单,而用户买单反过来也会激励车企不断对订阅内容进行升级。
不过话说回来,付费订阅的钱真这么好赚吗?
想让用户选择订阅服务,首先应该考虑用低门槛吸引更多的人先用起来,然后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收益来弥补前期的成本。
和手机不同,汽车采取付费订阅会存在很多的硬件预埋。如果要做硬件预埋,那么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前期付出的成本需要多次付费订阅才能收回来,这就要求订阅内容可以被频繁使用,但这显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在李辉看来,订阅服务并不适合用在一些高频场景,比如说与整车性能强相关的场景、安全类功能肯定不能采取付费订阅。
另外,通过软件来升级也会面临一些被黑客破解的风险。如果是这样的话,整车厂最后只能落下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不是所有功能都适合付费订阅
“整车厂从生产加批发的制造型企业转型成为用户运营企业,订阅服务必须要走通。订阅服务本身就是用户运营这种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然还是会停留在‘微笑曲线’的底部。”李辉在沟通中说道。
目前,推出订阅服务的品牌主要集中在新势力以及豪华品牌。不过很明显可以看出,两大阵营所推出的订阅服务并不相同,新势力更多提供的是一些此前买车没有的体验,像一些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包。而豪华品牌所推出的订阅服务则主要集中在以前就有的东西,像行车记录仪、座椅加热。
最终我们也看到,前者没有听到太多的谩骂声,而后者却招来很多消费者的质疑。
“不是所有的功能都适合用订阅模式。”来自博世的一位软件工程刘悦在与汽车之家的交流中表示,刹车,油门、转向这种基本功能自然是不适合的,还有一些依赖硬件的功能也不适合订阅,比如让两轮驱动变为四轮驱动,没法通过软件去升级。
“付费订阅的前提是硬件预留,后续通过升级可以具备一些功能。比如L3以上的自动驾驶。L3、L4、L5不同的级别需要的硬件都是一样的,只需要通过软件解锁功能就行了。这种服务就适合做成付费订阅模式。”刘悦解释道。
订阅服务是好,但不应该被滥用。它需要针对目标客户群体的具体需求来进行设计,通过定制内容给用户提供一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
“想要设计好订阅服务,需要在车辆产品定义阶段就进行考量,通过对用户定位、用户画像的分析,了解哪些功能是用户非常感兴趣的,然后再考虑是以整包方式提供,还是以订阅方式出现。而不是在半路上设卡堵截”,一位智能座舱的产品经理这样说道。
在他看来,订阅服务目前还在探索阶段,最好不要用法规来限制,只要不涉及到一些隐私、安全等红线的东西,可以让车企们多试一试,用户会给到他们真实的反馈。当然在二手车流通市场,订阅服务也会面临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订阅内容的保值问题,这也是车企们需要考虑的。
总而言之,目前的付费订阅模式,不管在立法还是行业标准上,亦或者定价逻辑和方式上都处于探索阶段。但从消费本身来说,付费订阅其实有一定的先进性,可以满足部分尝鲜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当然,它的出现和成长其实也契合着消费者从“拥车”到“用车”观念的变化,以前人们更注重车的所有权,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实际用车的成本与体验。
实际上,经历过互联网洗礼出来的大部分消费者,对订阅服务是可以理解的,也有一定的用户基础。关键车企们要理顺哪些东西适合做订阅,哪些东西不适合做订阅。
标签:特斯拉Model X 2023款 700km 双电机全轮驱动 2023款 664km Plaid版 三电机全轮驱动Model S 2023款 715km 双电机全轮驱动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消息对捷豹路虎有限公司的揽胜极光车型和江铃控股有限公司的陆风X7车型专利权宣告全部无效。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专利权无效宣告的请求人均是两公司互相请求由此可见捷豹路虎有限公司与江铃控股有限公司的专利权争夺进入白热化
1900/1/1 0:00:00日前电咖汽车官方正式发布了电咖EV10的官图新车定位一款纯电动小型车。在研发、生产以及全价值链上电咖将会与东南汽车进行深度合作。外观方面电咖EV10的前脸造型比较硬朗前格栅采用黑色密封设计并与前大灯相连前大灯内部使用了透镜设计同时前保险杠上还配有雾灯
1900/1/1 0:00:002016年9月13日小鹏汽车首款纯电动SUV小鹏汽车BETA版正式亮相新车虽然是一款原型车但是全车90的设计已经接近量产未来该车将于今年正式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到2017年年中前将生产100台2018年底前生产达到2万台
1900/1/1 0:00:007月3日宝马中国对外宣布公司与阿里巴巴将共同创立“阿里云创新中心宝马初创车库联合创新基地”此次战略签约是宝马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联合创新基地落户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方将共同探讨和实践与中国科技创业公司的合作模式打造专注于“互联网汽车”领域的创新孵化生态系统
1900/1/1 0:00:00也许你最近收到过各大商业银行发来的短信或者咨询电话询问你是否已经办理了ETC尤其是临到国庆假期这样的询问更加频繁
1900/1/1 0:00:00德国时间2016年10月20日吉利集团在柏林正式发布了全新品牌LYNKampCO新品牌将成为吉利集团旗下第四个汽车品牌未来该品牌除了将在中国本土上市之外还将进军包括欧洲和北美市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