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创变谈|瑞风品牌独立能否创造生机?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年前是2000年。“千禧年”的喧闹似乎没过去多久,90后却都已开始奔三的旅程。

  对一个人,20年很长;对一家企业,20年很短。11月20日,广州车展上,江淮正式宣布“瑞风”品牌将独立运作,并重新聚焦商务车市场。走过20年,江淮乘用车整装再出发。

  汽车之家推出车展对话节目——《创变谈》,聚焦企业决策者在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创新突破、跨入变革新境界。

  围绕本届广州车展“智新科技 粤享生活”的主题策划,我们在这场年终考上对话了数十位车企高层,智能及新能源科技、优化用户体验正是他们驾驭未来的关键。本期对话嘉宾:江汽集团商务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 庄严。

■ 瑞风与江淮乘用车20年

  安徽人如何看待江淮?从我个人成长经历看,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作为皖车“老大哥”,江淮存在感很长时间都比奇瑞低。

  一个品牌没有“存在感”是很可怕的事。除了产品本身,发展思路屡次调整,也是江淮品牌发展不顺的重要原因。

  江淮从底盘和商用车起家,2000年,开始向乘用车转型,并先以商务车切入市场。

  2002年3月18日,第一台“江淮瑞风”MPV下线,江淮乘用车正式起步。首款车完全采用现代H-1车型技术,早期车辆尾部还挂过现代标识。

  上市当年,江淮瑞风在国内MPV市场占有率就达到62%;此后较长时期内,瑞风都是国内MPV市场翘楚。2007年,江淮推出瑞鹰SUV,瑞风MPV此时也换上江淮乘用车“五星标”,与商用车使用的蓝色“字母标”区格。

『江淮瑞风』

  这一年4月,上海车展上江淮推出首款轿车“宾悦”。由此开始,江淮全面向乘用车进军。

  2008年、2009年,江淮又先后推出小型车同悦,紧凑型车和悦。随着产品线扩张,品牌混乱的问题初露端倪。首先是乘用车和商用车不清,用户认知上仍把江淮视为商用车品牌;二是乘用车内部不清,产品越来越多,却没有梳理出一条品牌主线。

  认识到这些问题,2012年广州车展,江淮发布“瑞风+和悦”双品牌战略,并确定“品牌+字母+数字”的产品命名方式。

  双品牌确立后,2013年瑞风S5上市,但市场走向却打乱了双品牌计划。一方面,中国品牌轿车一直难以突破,和悦也没能创造奇迹;另一方面,中国SUV市场迎来“井喷”。这一时期,瑞风S3抓住市场红利,在2015、2016年,连续拿下小型SUV年度销量冠军。

『瑞风S3』

  销量上的巨大差异,使“双品牌战略”事实上不再成立,瑞风成为江淮乘用车支柱。因此在2016年,江淮把“双品牌”调整为“大瑞风”战略,将瑞风扩充为全品类。这一年,江淮还取消了乘用车一直使用的“五星标”,换成新字母标。

  然而,“大瑞风”刚刚起步,SUV市场就迎来深度调整,S3后推出的一系列车型,如S4、S7都没能在市场砸出水花。

  2017年12月,江淮大众成立,江淮产品、品牌规划开始向大众靠拢。

  2018年,江淮大众新品牌思皓发布,并推出首款车型思皓E20X。2020年5月,江淮、大众正式签署战略合资合作,大众对江淮大众持股比例增加至75%。

『思皓E20X』

  随着大众战略调整,江淮大众不再使用思皓品牌,转而交给江淮。借此机会,江淮按照江淮-商用车品牌;瑞风-商务车品牌,对品牌体系进行重新梳理。

  庄严透露,新瑞风与思皓品牌重塑工作早已开始。现有瑞风品牌SUV、轿车车型正逐步切换或退出;渠道方面也在调整,瑞风将形成专网。

  20年后,瑞风再次出发。

■ 被动放弃还是主动回归

  “从集团整体战略布局和当前市场形势出发,江汽集团作出瑞风品牌重新聚焦MPV的决定。瑞风品牌重新聚焦MPV业务,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和内生动力一脉相承”,庄严这样总结瑞风品牌调整的原因。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这段话背后的含义:瑞风品牌调整,既有形势所迫,也有主动求变。

  瑞风从MPV起家,随着客户需求多元化,在特定阶段向其他领域延伸,曾推出过瑞风商务车、瑞风S3等明星车型。瑞风发展的20年,是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增长的20年。大片“新大陆”有待探索,谁敢迈出脚步,谁就能取得自己都难以想象的成果。

  然而,快速变化的市场,迫使江淮品牌策略不断调整。从“双品牌战略”到“大瑞风战略”,计划总是没能赶上变化。瑞风回归MPV,无疑有一定无奈。

  无奈之外,江淮也想主动求变。与大众合资合作,给予江淮千载难逢的机会。

  与大众合作,一方面极大提高江淮产品实力。江淮大众合资后,大众VDA管理体系引入江淮;通过与江淮大众共线生产,江淮乘用车新产品品质与性能,与以往相比有质的提升。

  另一方面,合资给江淮带来了思皓品牌——这个既有大众基因,又有江淮背景的全新“载体”。继续用瑞风还是切换成思皓?江淮选择了后者。

  嘉悦A5推出后,瑞风将回归MPV已能看出端倪。作为导入大众VDA体系后推出的首款车型,嘉悦A5表明江淮有意在瑞风之外,着力打造一个新品牌。随着江淮大众股比调整,这个新品牌最终成为思皓。

『嘉悦A5』

  对思皓或瑞风,聚焦都有利于各自发展。庄严表示,在产品、营销两个层面,瑞风都将针对目标人群进行针对性调整。

  “中国汽车已经过了粗放式发展、用户需求拉动的阶段。存量市场,企业比的是内功。谁能更加深入细分市场,满足用户日益细分的需求,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庄严说。这也是江淮对过去20年乘用车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 新瑞风还有没有机会

  随着新瑞风品牌公布,广州车展上全新车型瑞风L6 MAX(参数|询价),以及全新品牌标识“refine”也同步亮相。

『瑞风L6 MAX』

  庄严这样介绍L6 MAX的产品亮点:前置前驱布局,空间极大;后扭力梁采用半独立悬架,过弯操控性好。整车尺寸5255*1850*1970mm,轴距3200mm,内部高度更达到1298mm。和别克GL8、传祺M8等车型相比,L6 MAX在空间上都具有优势。

  作为新瑞风“L”系首款产品,依靠这些优势,能否拿下市场?从宏观环境看,新瑞风前景并不乐观。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1-10月,MPV同比增速-29.5%,远低于SUV。这样的小市场里,别克GL8、五菱宏光等老牌车型依然坚挺。

  MPV市场容量有限、竞争激烈,但庄严认为,市场依然存在新机会。

  首先,MPV市场分化。整体虽然下滑,但20万及20万以上公商务市场保持增长。瑞风现有车型中,只有M6接近这一区间,其他MPV都在15万元及10万元以下。重新打造“L”系列,瑞风针对中高端商务市场“价值回归”。

  与大众、蔚来合作,给瑞风重新进军这一市场的机会。庄严表示,江淮蔚来智能制造系统,将从2021年开始全面应用到MPV生产基地,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新时代江淮制造能力,是瑞风产品力的保证。

『江淮蔚来工厂』

  其二,瑞风要从“中国MPV制造专家”,转型为“高价值出行方案服务商”。在定制化基础上,瑞风将进一步推进共享化、智能化。在品牌独立后,从售前到售后针对商务车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在“大瑞风”体系下,江淮精力更多在轿车和SUV上。随着瑞风成为江汽控股旗下独立品牌,专注于MPV市场,无疑更有利于发展。

  庄严表示,根据MPV市场趋势,瑞风将围绕“高标准品控、高柔性研发、高智能技术、高素质服务四大基点”发力升级。从瑞风L6 MAX开始,推出多款新产品,涵盖入门级、中端及中高端市场,全面引入大众质量管理标准,不断优化市场导向的正向研发体系。

  修炼好内功,是新瑞风抓住市场机会的前提。

■ 对话手记

  2016年前后,我曾参与过这一时期江淮品牌重塑工作,在“商乘并举”的大前提下,如何塑造乘用车品牌价值,一直是困扰江淮人的难题。与大众合资合作后,江淮正飞速变化。瑞风品牌独立,是加速变化的重要一步。20年后再出发,瑞风归来仍少年。

标签:路虎发现 2023款 改款 2.0T 300PS S 2023款 改款 3.0T 360PS R-Dynamic S 2023款 改款 3.0T 360PS R-Dynamic SE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创变谈|苏坦:百度造车为赋能主机厂

2021年是汽车行业变革的元年也是百度开启全新战略的一年。今年1月份百度联手吉利成立合资公司集度正式入局造车领域。百度官宣造车之前其在汽车领域的角色一直是整车企业的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据悉截至4月中旬百度的智能化能力已经集成到了65款量产车型上

1900/1/1 0:00:00
创变谈|适者生存 合资品牌路在何方?

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上海车展上炫酷的灯光秀靓丽的展台布置衔接不断的车展活动从表面上看一切似乎跟过去没什么两样

1900/1/1 0:00:00
创变谈|三十而立的捷达如何重新出发?

一代人一代车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9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老三样”:捷达、普桑与富康。捷达的出现正值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初期。捷达车更是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创变谈》是汽车之家针对大型车展推出的高层对话节目聚焦企业决策者在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创新突破、跨入变革新境界

1900/1/1 0:00:00
创变谈|入华20年 保时捷的变与不变

“中国市场占据保时捷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保时捷在中国共交付了近89万台新车全球范围则交付了超272万台新车。到今年第一季度保时捷在中国完成约22万台交付量全球则为7万余台。2001年保时捷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经整20年

1900/1/1 0:00:00
创变谈|戚晓晖:北京现代加速智电转型

刚进入2023年各大造车新势力就争先恐后公布了2022年销量榜单。尽管更多车企还没公布最终的销量。但就2022年全年来看一片热闹声中基本都是中国品牌的身影。在这来势汹汹的新能源浪潮中海外品牌显得有些后知后觉不过也正加速这一领域的布局。北京现代就是其中之一

1900/1/1 0:00:00
创变谈|林杰:吉利向“新”转型的蝶变

“活下来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日前的一篇内部讲话在朋友圈刷屏。任正非提到全球经济面临衰退消能费力也下降了华为应该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来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这股“寒气”会传递到汽车领域吗?“对于汽车市场我觉得无需焦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