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理想汽车前脚传出毁约校招生的消息,小鹏汽车也在近日步其后尘。
即将毕业的刘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还未走出校园,就被职场“教育”了。来自福建一所大学的她,通过去年校园秋招,拿到了小鹏汽车互联网中心——算法工程师的offer,没成想在近期却收到小鹏单方面解约的通知。
“还好我有plan B,今年春招的时候,我又面试了另一家科技企业,正在等通知中。”刘雯说道。然而,不是所有被毁约的应届毕业生,都有这种“先见之明”,只能在校招基本结束的档口,体会到“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一千万大关。“就业难”这个老生常谈话题,在今年尤为凸显。
“不止是应届毕业生,对于今年想换工作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张扬是一家美系合资品牌车企的智能座舱测试工程师,这两年,他看着一些同部门的同事,有的去了新势力车企,有的去了其他初创企业,工资涨幅令人眼馋。“今年同样有离职的,没再听谁说有之前那么高的薪资涨幅了。”他说。
不管是即将步入职场的刘雯,还是已经换过两次工作的张扬,一个共同的困惑摆在他们眼前,“大概从2018年开始,流行一种说法,‘××年是过去十年最坏的一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这个所谓最坏的一年,到底要持续多久?”张扬感叹道。
人才,越来越贵
2015年,985院校研究生刘韬的毕业第一站,通过校招进入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基层工程师。三年后,他又通过社会招聘进入另一家合资车企。“我们刚毕业那会儿,想要高薪,合资车企或者大的车企研发中心就是最好的选择。不像现在,新势力和中国品牌车企也能给到理想的薪资。”刘韬在与汽车之家的交流中提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历上的“内卷”。
“我还记得当时校招时,和我同一批入职的300人中,除了我在内的不到十个人外,其余都是211、985院校毕业的,其中不乏硕士毕业生。”盛杰毕业于国内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2016年通过校招进入到一家法系品牌的合资车企,成为一名工程师。
他说,当时很多没面试上合资车企的同学,去了奇瑞、比亚迪、长城等国内车企。“即便是现在,很多合资车企在招聘条件上,对学历依旧有硬性要求。”盛杰补充道。
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与电动化的转型,以及越来越多新创企业加入到抢人大战中,人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动。当新势力车企开出更好的待遇吸纳人才时,传统车企在薪资方面也不得不跟上。与此同时,合资车企不再是昔日汽车人最向往去的企业了,只好从招人的门槛上走下神坛。
“学历还是硬性条件,但是合资企业招人的要求放宽了。”来自上海一所985院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李明向汽车之家透露,他参加过的2021年校招是行情最好的一年。“去年秋招感受最明显的一点,过去只能应聘传统岗位的,今年可以去面试智能驾驶或者三电系统领域;前两年只能去质量管理方向的,今年可以去研发部门……”。
他补充道,反而是新势力车企,在面试难度和专业的要求上更高。“同班同学去年秋招参加了一家新势力的面试,提到面试的题目还是很难的,非对口方向的靠突击和自学很难通过。”
汽车行业猎头琳达也表示,最近两年,新势力车企累积起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对人才的要求变得愈发严苛,开始“卡”学历背景,基本要求985或211院校本硕连读。
不管是新创企业还是传统车企,应届毕业生的薪资正水涨船高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据我了解,今年毕业的学弟学妹进泛亚,传统岗位的年薪都超过22万了,电子电气架构方向的会更高。和当年给我们开出的16万~18万年薪比,高了不少。”刘韬说道,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火热,也有很多人才流向了头部的电池企业。知情人士透露,宁德时代在今年的校招中部分岗位给出了24万~32万的年薪,如果是硕士毕业生,年薪还会更高。
刘韬感慨,车企越来越“大方”了,人才越来越值钱了。许多车企给出的校招薪资,甚至比几年前的老员工薪资还要高。
2022,找工作有多难?
李明口中车辆工程专业就业行情最好的2021年,进入到2022年似乎蒙上了一层阴影。
2021年,国内乘用车销量超953.3万辆,虽然燃油车的销量增长已经放缓,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然而,今年一季度,随着疫情对产业链的冲击、消费端的疲软,当下的汽车产业确实遇到了麻烦。数据显示,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104.2万辆,同比与环比均下降明显。
如何渡过眼下的难关,寻求所谓的人员成本优化,俨然是降本增效的最直接途径。在被曝出毁约应届毕业生之前,有消息称,理想、小鹏内部正在酝酿着裁员的计划。针对毁约应届生的报道,理想与小鹏均回应由于业务、部门的调整。而这难免让人不产生联想,业务调整或许涉及到的不仅是应届毕业生,还有工作多年的社招人员。
『小鹏P7』
“对于有国资或外资背景的车企来说,很少会出现大规模的裁员或者毁约应届毕业生这种现象。企业一向都很看重通过校招这种方式进行人才储备,二来在校招中毁约,有被学校‘拉黑’的风险。”一位来自车企的资深HR向铭向汽车之家透露。
“今年找工作确实比较费劲,我们同事去年离职去新势力车企的,最高薪资涨幅能到2-3倍。我今年走得晚,来到现在这家公司,薪资涨了70%。”张扬在今年年初从一家合资车企离职,加入到一家滑动底盘的初创企业。张扬补充道,他入职不久,公司便停止了纳新的计划。
向铭则表示,当整体市场增速放缓之时,不管是处在扩张期的新势力车企,还是传统车企,都只能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坚持和机遇同样重要
“这几年,行业的变化太快了。回想我2015年毕业那会儿,车辆工程还是属于热门专业,就业的行情和前景都很好。自2018-2019年,中国车市进入存量时代,很多同学选择了转行。但是,最近两年,国家对制造业有了更多的重视,汽车行业的转型,也催生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计算机,软件等IT领域的毕业生,也在不断进入整车厂。”作为一个“过来人”,刘韬在与汽车之家的交流中,提到了自己对“风口“的理解。
“风口与热门总是每几年一变,与其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怀疑汽车行业的就业前景,不如借着政策与时代的大趋势,寻找潜在的机遇。”刘韬说道,汽车这样的国家支柱型产业受政策影响最大,个人职业的选择也要考虑这个因素。
根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博尔捷于今年年初发布的《2022年人才薪酬趋势调研报告》,汽车行业以超14万元的年平均薪酬,排在2022年全国十三大行业年薪酬水平的第四位。博尔捷在报告中指出,汽车行业正处于关键的变革期,诸多知名大厂纷纷入局造车行列,采用互联网思维造车,明显拉高汽车行业薪酬。其中与自动驾驶相关人才的年薪涨幅20%以上,尤为稀缺的博士生年薪涨幅在30%左右。
『图表来源:博尔捷《2022年人才薪酬趋势调研报告》』
此外,相关报道显示,在2021年新增职位量最多的新经济行业中,新能源汽车行业高居第二。在薪酬方面,自动驾驶领域的平均年薪最高,达到39.05万元/年,同比增长41.92%。
媒体对于高薪行业的报道,也曾让马上毕业的刘雯感受到了就业的参差与焦虑。“汽车行业对口的大学专业有很多,车辆工程、电子类、材料科学类、机械类等等,自动驾驶、芯片、计算机等领域属于高薪的另外一条赛道了。”刘韬在与汽车之家的交流中提到,现在业内都在提倡互联网思维造车,这一新的赛道也需要更多的跨行业的人才,他们薪资的起点一般高于传统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琳达也指出,眼下正是智能汽车发展的风口,众多新势力企业招聘要求更倾向于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软件构架工程师、芯片工程师等岗位。据第三方招聘网站信息显示,智能化相关的岗位,如感知算法工程师、自动驾驶规划控制等职位的月薪达到5万~8万已是屡见不鲜。
而在职业咨询师王鹏看来,坚持比找对风口更重要。“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步,就是定位好自己的专业方向,掌握一技之长。就好比一个非常传统的岗位—质量控制专家,照样有车企年薪百万求资深人才。”他笑着说道,所谓“剩”者为王,虽说汽车行业的科技与互联网属性越来越强,它也同样需要沉淀与积累。
从合资车企工程师转型为零部件企业质量管理主管的盛杰则指出,应届毕业生就业,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时代在变,风口在变,人也会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好比现在提倡电动化转型,传统汽车相关专业的就没有机遇了吗?混动汽车同样需要内燃机。而且在燃烧效率,体积,重量,NVH等方面的技术都可以进一步的研究与升级。”
多项数据显示成立30年的海马汽车或正面临困境。根据其公布的11月产销数据显示海马汽车前11个月累计销售汽车62万辆同比下降498其中11月销售汽车2633辆同比下降7977。以此推测其2018年全年销量将在65万辆左右这与之前定下的18万辆销量目标相距甚远
1900/1/1 0:00:00“金九银十”是传统的汽车销售旺季但现在这些规律也并不准确。由于春节假期行业淡季以及企业放假减产的原因2020年1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为4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54和544
1900/1/1 0:00:00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官网4月3日消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关于开展2018年度汽车流通企业生存状况及营商环境调查的通知。通知指出2018年汽车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并首次出现负增长现象汽车市场下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1900/1/1 0:00:00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东风悦达起亚董事长王连春就供需两侧齐发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稳增长促转型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包括分级征收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地方政府结合实际给予车企或终端消费者一定比例的补贴等
1900/1/1 0:00:00每个汽车人都有一个中国品牌梦这是真的。2019年大半已过在整体下行的车市中中国品牌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相比于说“量”本文更倾向于通过分析“势”来呈现中国品牌上半年的表现销量结构、市场份额、轿车与SUV两大细分市场上品牌间、车型间的角逐动向是本期车市
1900/1/1 0:00:00再过11天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就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了。十余年的扶持、2000亿元的投入终于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推上了“内生驱动”的正轨。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超乎了所有人想象。年初550万辆的预测数字如今看来也显得格外保守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