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角度来看,我认为日本汽车很难翻盘。钓鱼岛问题就像创可贴上的伤口。美国有时会“加薪”,中日“打架”,日本企业也会遭受一些损失。”1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莹,在刚刚完成对日本汽车的检查后接受了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对于观望的日系车来说,避免在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进一步萎缩迫在眉睫。目前,这种情况已经维持了一到两年,对日本不利的局面已经不同程度地固化。因为消费者已经流失,消费渠道减弱,市场进一步萎缩,所以当时试图改变策略是没有用的,”赵颖说。
当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汽车制造业的重心也不太可能从转移到东南亚,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战略地位也不会轻易动摇。如果我们坚持混合动力技术,那么最早从新能源汽车中获利的丰田就无法在世界最大的市场上获得最大的利益,”赵莹告诉记者。
谈到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的重要性,赵莹的观点同样清晰。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研发的积极意义不在于他们积极做什么,而在于中国能学到什么,这就是所谓的技术溢出。没有自主创新,中国的自主零部件就没有出路,我们不能只为人们提供配套
核心技术必须交叉
记者:您刚刚从日本考察回来,回顾了中国汽车三十年来的合资历程。您如何看待日本汽车工业对中国汽车工业的作用和影响?
赵莹:就影响而言,目前还不是很突出,因为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完全开放和竞争的市场。日本汽车行业目前在混合动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即非插电式混合动力。当然,插电式混合动力也比较先进。在其他方面,它可以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技术和新产品,其他跨国公司也可以取代它,更不用说它不能被日本取代。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对日本建立合资企业或出口技术寄予厚望。但当时日本公司非常保守,所以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日本汽车公司实际上是落后的。
目前,日本汽车工业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只不过是跨国公司竞争中相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简而言之,即使所有日本汽车公司都撤出中国,也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这是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日本能够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的东西也可以由其他跨国公司提供。如果不是每个人都提供,日本汽车公司也不会提供。当然,在合资企业方面,日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仍有一定的地位,这可能会对产能的持续下降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合资企业中方也会遭受一定的损失。
记者:谈到混合动力,您认为日本汽车行业对中国的贡献有多大?
赵莹:这些核心技术必须建立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即使一家跨国公司建立了研发中心,开发的深度也是有限的。跨国公司绝对不可能将其核心技术白白转让给中国,因为它们受到中国政府政策的约束,必须做出一些让步来换取中国市场。
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研发的积极意义不在于他们积极做什么,而在于中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什么,这就是所谓的技术溢出。这是通过双方在中国人员的参与下共同建立一个研发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技术。目前……
根据我的调查,这种溢出的影响仍然很明显。然而,跨国公司主观上不可能转让给你,所以最好尽可能少地转让。这是毫无疑问的。
记者: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技术溢出在哪些方面得到了体现?
赵莹:有三个方面。首先,参与跨国公司研究的人员和参与独立发展的人员可以从中学习一些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合资企业,可以利用一些技术;另一点是,中方对合理的开发过程和方法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基础核心技术,我认为外方仍将留在总部。我认为,我们只能通过这一点加快形成中国的自主发展能力,而不能依赖跨国公司。
记者:回顾过去几年的市场化进程,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行业做出了哪些贡献?
赵莹:合资企业加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之所以我们现在觉得我们已经获得了自主开发的能力,我们的核心技术能力特别突出,是因为通过合资,我们基本上掌握了制造、管理等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正在迅速接近跨国公司。现在核心技术只剩下最后一点了,但这是无法通过跨国公司的贸易获得的。如果跨国公司给你这个,那将是自杀。
因此,从市场经济的原则来看,这是不可能的,这个障碍必须自己克服。在这个跨越的过程中,应该看到我们通过合资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甚至资金。在合资过程中,中方也通过合资方式抵御了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冲击。如果没有这些与外国产品基本相似的产品,我们根本无法进口。因此,应该对合资企业给予积极评价,但不能说合资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
要推翻日本的体制并不容易
记者:与德国汽车相比,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日本汽车对中国汽车工业做出了一定贡献,比如最早的夏利和许多轻型商用车技术。你怎么认为?
赵莹: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合资企业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
另一方面,在规模方面,合资企业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此外,我们确实学到了一些技术,比如广汽最近从日本开发的技术,包括制造技术、生产线布局等。但与德国的大众汽车和美国的通用汽车相比,日本的技术溢出相对较少。
记者:有人认为,日本汽车公司的制度比较封闭,尤其是零部件采购制度,而中国的薄弱环节是零部件。日本的封闭体系不利于我们的增长?
赵莹:我不这么认为这个问题。我相信一家公司的核心组成部分都是独立的。中国零部件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合资企业导致的零部件体系的碎片化。我们很难产生一家能够为所有车型提供配套服务的大型本土零部件制造商,例如康明斯和日本小米大灯。我们现在只能被动地跟随他。
不能说日本相对封闭,相反,韩国也封闭,这取决于其市场选择。如果国产化能够降低许多成本,并确保在中国生产的质量优势,那么国产化就可以逐步实现。例如,德国大众汽车在中国已经驻扎了很长时间,并且有更多的国产产品。
日本企业需要加强中国的决策权
记者:从经济角度,特别是从中日贸易结构的角度来看,会对汽车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赵莹:从经济角度来看,我认为目前中日之间的依赖程度是不平等的,日本对中国的依赖更大。中国可能会在这场经济战中遭受损失,但其修复能力要比日本好得多。更进一步说,我们中日合资汽车公司正处于衰退之中,我们可以在内部吸收。此外,中国市场正在发展,我们的主要集团也在进行自主创新。相反,日本的汽车公司都依赖于国际市场。他们如何才能脱离中国这个最大的汽车市场?所以日本车企会尽力保持在中国的地位,但由于问题,他们也束手无策。
记者:我们目前大型企业集团的自主品牌实力很弱。是否严重依赖合资企业,尤其是日本合资企业?
赵莹: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总体而言,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个问题取决于整体情况,因为这些群体所遭受的损失和影响只是局部问题。中日之间的问题现在是在国家交通上的问题,中国可能会遭受一些损失,但估计问题并不严重。一个是这些集团可以内部调整,另一个是中国汽车市场可以调整。相反,这可能会改变他们在合资企业中的发言权。例如,未来的销售策略必须取决于中国方面,推广中国制造,提高他们的发言权。
记者:不稳定导致一些业内人士担心日本将部分技术和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情况会是这样吗?
赵莹:这个问题是在中国汶川大地震后出现的,包括上次钓鱼岛事件后,日本提出了一个名为“中国+1”的战略,在中国建立工厂,为了避免风险,也在东盟建立了工厂。因此,在这次事件之后,我预测这个速度会加快。然而,由于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市场,日本不能完全退出中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日本向中国转让关键技术和部件的速度肯定会放缓甚至停止。
但这并不可怕。在迎合中国政府的政策方面,德国、美国、法国、韩国和其他国家可能比日本做得更好。其结果可能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日本公司正在进一步萎缩。总的来说,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中国是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不是任何日本公司都能垄断的。
加强中方决策权
记者:你现在对日本公司有什么建议?
赵莹:建议更多地依赖合资企业的中方,改变他们的业务……
销售策略,并让中方在公共关系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以树立他们作为中国企业的形象。
记者:然而,日本公司和他们的文化一样,几乎没有冒险精神?
赵莹:是的,很多日本大公司也是这样。大型企业的决策过程和对外部变化的适应非常漫长,这与其文化密切相关。如果他们的董事会不能达成共识,那么没有人可以做出决定,需要进一步讨论,直到大家达成共识。
记者:如果局势稳定下来,会对中日汽车贸易产生什么影响?
赵莹:中国对日本的零部件出口仍然相当大,有些用于制造国产汽车,有些用于零部件市场。事实上,在中日汽车零部件贸易中,中国仍然存在顺差。几年前,我去了日本对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九州的博多港进行调查。向中国出口汽车零部件的标准价格低于向中国出口的标准价格。
记者:中国市场的突然变化对日本家族的全球战略和地位有什么影响?
赵莹:全球衰退可能不一定是同步的。丰田在美国和欧洲也有很大的市场,日本汽车也出口到其他地方。在其他地方,这纯粹是一个商业问题和竞争问题。他主要是由于因素导致的市场波动而来到中国。然而,中国的新增人数超过了美国。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市场肯定会超过美国,而且会有很大的优势。
记者:但钓鱼岛事件后,“中国优先”战略会动摇吗?
赵莹: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首先,在方面,如果钓鱼岛问题长期存在,对他将非常不利;第二,目前的情况将再持续一年半,恢复这种情况不再容易。我现在给他们的建议是树立中国企业的形象,标榜自己是中国企业,发挥中国的作用。
北京时间11月12日下午消息,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在当地时间11月12日公布了强劲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1900/1/1 0:00:00继连续三年获得德克萨斯州年度中型SUV大奖后,终极四驱利器Jeep牧马人近日再次斩获两项大奖,它不仅在“最具积极生活方式的汽车评选”中被评为“最具价值四驱车”,
1900/1/1 0:00:00英国汽车工业协会SMMT日前公布,今年10月份英国的汽车产量为148927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4;前10个月英国汽车产量达到1314518辆,同比增长84。
1900/1/1 0:00:0010月我国乘用车销售12989万辆,环比下降127,同比增长640。日系乘用车销量延续9月跌势,且跌幅扩大。
1900/1/1 0:00:00宝马公司宣布从11月13日起,全新BMW1系顶级车型BMWM135i开始在中国市场销售,车型价格为498万元。
1900/1/1 0:00:00据阿根廷汽车制造商协会ADEFA统计的数据,10月份阿根廷汽车销量为67602辆,同比下滑179,去年同期销量为82298辆;前10个月累计销量为671347辆,同比下滑7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