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罩在中国汽车行业上空的不确定性再次聚集。这并不是说市场出了问题。相反,汽车市场前四个月的表现足够令人惊讶,两位数的增长表明汽车市场已经走出了去年以来的低点。问题是,在预计的下一轮汽车市场盛宴中,本土汽车能获得多少份额?
这可能取决于跨国汽车公司的态度。
如果我们说,在中国汽车合资企业的初始阶段,跨国汽车公司只将中国作为出口市场的替代解决方案。过去10年的经验表明,中国几乎已经成为所有跨国车企全球布局中最重要的棋子。
尤其是在汽车市场极度低迷、难以克服的发达国家,中国汽车市场反思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中国不仅成为大众、现代、奥迪和宝马最大的单一市场,而且可能成为它们最重要的利润来源。数据显示,2012年,来自中国的利润分别占大众和宝马全球份额的一半和三分之一。
再次凸显中国汽车市场的分量,是为了展示跨国车企30年来的态度转变:这个市场早已不容忽视或选择,跨国车企一定会为了规模和利润而全力以赴。
最新的例子来自公众。就在上周,南北大众都宣布了产能扩张,一汽-大众在长春的发动机生产基地破土动工;另一个地点是位于长沙的上海大众第八工厂的落户和签约。
根据此前的预期,到2015年,大众汽车将继续在中国投资98亿欧元,到2018年产能将达到400万辆。
事实上,大众汽车还不是最有活力的一辆。上个月,在上海车展上,通用汽车宣布将投资110亿美元,到2016年建设四家整车厂,综合产能达到每年500万辆;福特计划到2015年在中国拥有15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现代汽车已开始筹建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华总产能近200万辆
合资品牌产品在大力扩张的同时,势必会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城市施压,进一步降低市场竞争门槛,加剧自主品牌的生存压力。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合资汽车公司已经成为最难割舍的产品,但也是当地汽车制造商最头疼的产品。一方面,与跨国车企的合资合作促进了当地汽车生产的转型,中方学习了管理经验,培养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合资企业也在无情地吞噬中国市场的份额和利润。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3年行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乘用车市场95%以上的利润来自合资企业。
这并不奇怪,除了少数自有品牌产品外,大多数产品都远未达到盈利水平。有太多不必要的车型试图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所有需求。
随着利润率持续下降和研发预算的减少,汽车制造商必须改变产品战略,专注于特定的车型,哪怕是一两款。
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仍在迅速扩大,汽车制造商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但对于缺乏有效盈利手段、同时面临跨国品牌巨大压力的本土制造商来说,未来的竞争将更具挑战性。
在实现“由大变强”的征程上,中国汽车业再下一城。5月16日,东风汽车与福建省签署合作协议,双方重组迈出实质性步伐。
1900/1/1 0:00:00随着奇瑞、长城等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出口力度的加大,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逐渐成为新西兰进口业务的重点。
1900/1/1 0:00:00近日,有媒体称,北京有可能试点收取“汽车排污费”,目前具体方案正在讨论之中。消息一出,即引起网友热烈争论。据报道,这一个汽车排污费征收方案有可能在年内施行。
1900/1/1 0:00:00记者昨日获悉,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行,成都全市的9万多辆合法CNG汽车,都已经贴上了“身份证”CNG电子信息标签,该标签中包含车辆的车辆信息、改装信息、气瓶信息和加气信息。
1900/1/1 0:00:00爱是阳光,带走了黑暗;爱是丝丝细雨,带走了忧伤;爱是微风,轻轻地带来幸福;爱筑就一个家,让这些曾经“折翼的天使”在呵护下成长。
1900/1/1 0:00:00为了更好地向公众推广新能源汽车,北汽投资2000多万元在大兴区采育镇建设了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北汽上周表示,该基地近日通过了北京市科委专家评审,正式成为科普教育基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