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电动车产业化前夜:多方等待高密度新政出台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四部委重申支持电动汽车

在9月4日举行的“2010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第十二个五年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已经拟定,将进一步加大对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的投入,继续支持和引领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并在未来5至10年内抓住机遇,成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强国。

万钢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路线给出了明确的表述:“未来5至10年,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节能技术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包括插电式电动汽车在内的纯电动汽车将成为近期发展战略的主流;

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科技部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基本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的认可,认为“应优先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小型节能汽车”。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吴海军表示,“应通过示范和推广,进一步明确以纯电动驱动为主要方向的发展路线”。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0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产品》中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其中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电气集成与充电设备等。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透露。

四部委从各自职能出发,阐述了对纯电动汽车的多方位支持,这进一步表明电动汽车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首选。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给了政府一个希望,这不仅限于它对中国汽车工业转型的可能贡献,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有可能提高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增强中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话语权。后者可能是政府大力倡导电动汽车发展的动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向作者指出了政府将电动汽车作为主要攻击方向背后的含义。

在就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径达成一致后,四部委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打破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僵局?

电动汽车是理论路径。

在9月3日举行的贵宾圆桌会议上,第十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全面阐述了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背后的战略意图。

目前,国家已将培育新兴产业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希望以发展新兴产业为契机,形成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使中国工业化进入新阶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电动汽车作为新兴产业的一部分被列入了大力培育的名单。

陈清泰认为,汽车动力系统转型是中国以自主知识产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战略机遇。电动汽车的全球发展已经开始,中国总体上跟上了世界的发展步伐。如果把握得当,可能会改变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逐步进入世界领先的汽车技术产业。更重要的是,电动汽车的零排放特性可能会增加中国在未来碳经济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部委选择电动汽车作为首选技术路径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可以促进动力电池、新型电机、电控系统、电动功能部件、智能软件、电网技术设施和汽车智能化的创新发展。陈清泰强调,这条路径未来可以形成二三十年的增长期,是一个理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面对上个世纪汽车行业最重要的技术革命,中国企业必须以全球眼光和战略思维看待今天。如果他们在起点上放弃,几年后,电动汽车领域将重复技术模仿、低端制造和被人控制的历史,这是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陈清泰态度坚定——电动汽车行业的希望是不要赶上……

p,但要超越它。

追赶世界只是一句口号。

尽管电动汽车已经被相关部委赋予了超越的希望,但行业和市场的评价,以及舆论的态度都不乐观。

7月,深圳发布的《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规定,在国家政府补贴的基础上,深圳将对双模电动汽车增加3万元,对纯电动汽车增加6万元。这意味着,深圳市民购买双模电动车最高可享受8万元补贴,购买纯电动汽车最高可享受12万元补贴。

即使在高补贴的刺激下,比亚迪的双模电动车F3DM自7月以来仅完成了100多辆私人销售,目前手头有60多辆订单。吴海军表示,这个数字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化来说是一个艰难的突破。在此之前,比亚迪F3(有口碑论坛的4S店)DM的私人销量不到30辆。

如果产业规模不能放开,就无法带动企业投资电动汽车;没有投资,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突破是不可能的;

如果关键零部件技术无法突破,电动汽车只能是车企实验室的组装原型,因此不可能降低生产成本,稳定整车安全。但是,如果不能降低生产成本,不能保证整车的安全性,实现产业规模化只能是空谈。

与近乎完美的燃油汽车产业链相比,技术成熟度与市场规模、用户受欢迎程度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模与生产成本之间始终存在矛盾。在缺乏市场预期的情况下,没有一家企业愿意贸然改变汽车路线。陈清泰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必须制定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电动汽车的“超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认为,个别汽车公司将实验室中的电动汽车产品与跨国公司大规模投放市场的产品进行比较,得出已经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目前,中国生产的一些电动汽车只能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来形容,但达不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水平。我不同意弯道超车的说法。”董扬说。

四部委支持政策或密集出台

“中国的电动汽车已经开始从研发阶段进入工业化阶段。据业内人士透露,万钢的这句话意味着四部委制定的促进电动汽车工业化的政策将密集出台。

为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科技部起草的《规划》提出,深化示范推广,探索商业推广模式,包括进一步深化现有的科技与金融联合推广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示范产品开发、优化和应用的财政补贴,扩大电动汽车在公共服务和私家车使用中的示范推广试点模式,探索车电分离、电池租赁、车辆租赁等新兴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商业模式,以及强化技术。

国家发改委希望通过推动政府公务用车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为普通消费者树立榜样,间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2004年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据了解,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明确指出,“以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积极营造促进汽车发展的政策环境、创新环境、市场环境和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财政部近期推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措施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使新能源汽车在使用寿命内的购买和使用综合成本低于同类传统汽车,从根本上解决了消费者购买力不足的问题,进而迅速启动市场。推动生产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上市,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要求试点城市搭建开放市场平台,制定统一的扶持措施,鼓励当地汽车企业积极参与公平竞争,让消费者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编辑:李燕郊)四部委重申支持电动汽车

在9月4日举行的“2010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第十二个五年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已经拟定,这将进一步增加投资……

专注于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继续支持和引领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并在未来5至10年内抓住机遇,成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强国。

万钢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路线给出了明确的表述:“未来5至10年,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节能技术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包括插电式电动汽车在内的纯电动汽车将成为近期发展战略的主流;

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科技部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基本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的认可,认为“应优先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小型节能汽车”。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吴海军表示,“应通过示范和推广,进一步明确以纯电动驱动为主要方向的发展路线”。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0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产品》中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其中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电气集成与充电设备等。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透露。

四部委从各自职能出发,阐述了对纯电动汽车的多方位支持,这进一步表明电动汽车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首选。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给了政府一个希望,这不仅限于它对中国汽车工业转型的可能贡献,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有可能提高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增强中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话语权。后者可能是政府大力倡导电动汽车发展的动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向作者指出了政府将电动汽车作为主要攻击方向背后的含义。

在就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径达成一致后,四部委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打破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僵局?

电动汽车是理论路径。

在9月3日举行的贵宾圆桌会议上,第十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全面阐述了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背后的战略意图。

目前,国家已将培育新兴产业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希望以发展新兴产业为契机,形成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使中国工业化进入新阶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电动汽车作为新兴产业的一部分被列入了大力培育的名单。

陈清泰认为,汽车动力系统转型是中国以自主知识产业实现技术跨越的战略机遇。电动汽车的全球发展已经开始,中国总体上跟上了世界的发展步伐。如果把握得当,可能会改变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逐步进入世界领先的汽车技术产业。更重要的是,电动汽车的零排放特性可能会增加中国在未来碳经济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部委选择电动汽车作为首选技术路径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可以促进动力电池、新型电机、电控系统、电动功能部件、智能软件、电网技术设施和汽车智能化的创新发展。陈清泰强调,这条路径未来可以形成二三十年的增长期,是一个理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面对上个世纪汽车行业最重要的技术革命,中国企业必须以全球眼光和战略思维看待今天。如果他们在起点上放弃,几年后,电动汽车领域将重复技术模仿、低端制造和被人控制的历史,这是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陈清泰态度坚定——电动汽车行业的希望是不要赶上……

p,但要超越它。

追赶世界只是一句口号。

尽管电动汽车已经被相关部委赋予了超越的希望,但行业和市场的评价,以及舆论的态度都不乐观。

7月,深圳发布的《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规定,在国家政府补贴的基础上,深圳将对双模电动汽车增加3万元,对纯电动汽车增加6万元。这意味着,深圳市民购买双模电动车最高可享受8万元补贴,购买纯电动汽车最高可享受12万元补贴。

即使在高补贴的刺激下,比亚迪的双模电动车F3DM自7月以来仅完成了100多辆私人销售,目前手头有60多辆订单。吴海军表示,这个数字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化来说是一个艰难的突破。在此之前,比亚迪F3(有口碑论坛的4S店)DM的私人销量不到30辆。

如果产业规模不能放开,就无法带动企业投资电动汽车;没有投资,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突破是不可能的;

如果关键零部件技术无法突破,电动汽车只能是车企实验室的组装原型,因此不可能降低生产成本,稳定整车安全。但是,如果不能降低生产成本,不能保证整车的安全性,实现产业规模化只能是空谈。

与近乎完美的燃油汽车产业链相比,技术成熟度与市场规模、用户受欢迎程度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模与生产成本之间始终存在矛盾。在缺乏市场预期的情况下,没有一家企业愿意贸然改变汽车路线。陈清泰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必须制定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电动汽车的“超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认为,个别汽车公司将实验室中的电动汽车产品与跨国公司大规模投放市场的产品进行比较,得出已经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目前,中国生产的一些电动汽车只能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来形容,但达不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水平。我不同意弯道超车的说法。”董扬说。

四部委支持政策或密集出台

“中国的电动汽车已经开始从研发阶段进入工业化阶段。据业内人士透露,万钢的这句话意味着四部委制定的促进电动汽车工业化的政策将密集出台。

为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科技部起草的《规划》提出,深化示范推广,探索商业推广模式,包括进一步深化现有的科技与金融联合推广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示范产品开发、优化和应用的财政补贴,扩大电动汽车在公共服务和私家车使用中的示范推广试点模式,探索车电分离、电池租赁、车辆租赁等新兴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商业模式,以及强化技术。

国家发改委希望通过推动政府公务用车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为普通消费者树立榜样,间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2004年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据了解,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明确指出,“以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积极营造促进汽车发展的政策环境、创新环境、市场环境和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财政部近期推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措施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使新能源汽车在使用寿命内的购买和使用综合成本低于同类传统汽车,从根本上解决了消费者购买力不足的问题,进而迅速启动市场。推动生产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上市,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要求试点城市搭建开放市场平台,制定统一的扶持措施,鼓励当地汽车企业积极参与公平竞争,让消费者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编辑:李燕郊)

标签:比亚迪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福特加拿大CEO:未来十年油动力车仍为主流

腾讯汽车讯北京时间9月10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福特汽车公司加拿大分公司首席执行官大卫蒙德拉贡(DavidMondragon)9月9日宣称,在未来十年内,

1900/1/1 0:00:00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落脚点在于电动车

9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1900/1/1 0:00:00
20多位车企掌门人杭州论新能源车未来

昨天,20多位车企掌门人齐聚杭州,论剑中国节能和新能源客车示范应用高峰论坛他们掌管的企业,造出了中国九成以上客车,与他们展开对话的,是国内顶尖汽车专家、国内主要城市公交集团老总。

1900/1/1 0:00:00
新能源汽车应多元化发展  避免造成新污染

现在,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能源、电力部门还没有发言,这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死穴。如果通过大量建设燃煤、燃油发电站来提供电力,造成新的污染,那么新能源汽车不搞也罢。

1900/1/1 0:00:00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电动汽车充电桩投入运行

黑龙江新闻网讯充电桩”一小步”,低碳经济”一大步”日前,伴随10台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竣工运行,有关低碳经济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了双鸭山市民热议的新话题。

1900/1/1 0:00:00
永源ZAP本月27日在浙江台州正式签约

本报讯作者关囡永源和ZAP合作进程正不断加快。继7月初美国电动车公司ZAP与永源汽车签署并购协议后,作者本周一获悉,双方将于本月27日在浙江台州正式签约,并对外公布具体合作细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