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陈立泉:2030年我国全部新增汽车为新能源车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七月下旬的一个早晨,阳光明媚。坐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一间简陋、局促、不太明亮的办公室里,作者的心情就像窗外的阳光一样明亮。作者的好心情完全来自于坐在他对面的一位老人,他穿着朴素,年近七十。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权。

■ 中国锂电池研究第一人

69岁的陈立权每天不停地阅读报纸和上网,以获取有关电池行业的最新信息。近年来,他的重点一直放在另一个汽车行业。

1976年,陈立权前往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进修。在德国,他第一次接触到可以用作锂电池的超离子导体材料,并从此与锂电池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之前,他的研究方向是生长晶体,这与电池无关。

1976年,陈立权向中国科学院申请改变研究方向,中国科学院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他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导师交给他的生长晶体的研究任务,并立即转向了超离子导体的研究。出乎意料的是,这一转变已经持续了30多年。陈立权笑着对作者说:“我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梦想这种锂电池。”

1978年回国后,陈立权继续从事与锂电池相关的固态离子及其在能源中的应用。1980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六五”重大锂离子导体项目,当时陈立权提出要开发适用于汽车的锂电池及相关材料。1986年,负责中国科学院第七个五年计划固态锂电池重大项目。

1987年,中国启动了“七五”储能材料(锂聚合物)项目,陈立权担任项目组总经理,项目组下设12个研究小组。陈立权告诉笔者,我们国家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生产锂电池,技术既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进口的,主要是从这12个课题组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

■ 曾经拯救了汽车用锂电池的命运。

陈立权告诉笔者,在各类电池中,镍氢电池有“偏食”,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锂电池是“靠放羊长大的野孩子”。在增长的早期阶段,他们不仅没有得到政策的支持,甚至被边缘化了。

2000年,中国启动了“十五”863计划中的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当时,镍氢电池的呼声很高,锂离子电池几乎被排除在这个项目之外。这种情况让陈立权非常不安。2001年,陈立权到上海看望了时任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项目负责人的万钢。他真诚地对万钢说:“我希望给锂离子电池一个机会。”

在了解了中国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后,万钢采纳了陈立权的意见,将车用锂离子电池纳入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陈立权对这一点记忆犹新:“非常感谢万钢,当时这个机会太宝贵了。”

2001年,在汽车动力用锂电池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陈立权敢于争取这个机会,这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而且是基于他多年扎实的研究和对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坚定信心。

在“八五”和“九五”期间,陈立权主持了国家863计划锂离子电池项目。陈立权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把锂电池技术应用到汽车上。自1994年以来,在福特中国基金的支持下,陈立权开始了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

■ 亲自推动工业化。

1997年9月,陈立权主要依托国内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锂电池中试生产线。因为没有经验可以学习,陈立权在这条生产线上当了一年多的“工人”,所有的脏活都是他干的……

rd工作。陈立权对这段经历毫无怨言:“在此之前,我只有理论和实验室研究经验,没有实践经验。作为一名‘工人’一年多,我基本上了解了锂电池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这对研究很有帮助,也使我的研究更符合产业需求。”

1999年,陈立群牵头成立了北京兴恒电源有限公司,实现了锂电池产业化,实现了陈立群的梦想。2003年,苏州兴恒电源有限公司成立,专业生产汽车动力电池。

一方面,陈立权深入研究了锂电池材料的前沿技术;另一方面,也不忘推动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的产业化。一位同事曾开玩笑说他“脚踏两只船”。对此,陈立权表示:“能源是国家的战略需求,发展锂电池对中国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具有战略意义。”

在采访中,陈立权问了作者一个问题:“你知道中国第一辆电动汽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

还没等作者反应过来,老人自己就给出了答案:中国对电动汽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1958年,清华大学研制出了新中国第一辆电动汽车。1970年,中国组织了一场钠硫电池电动汽车争夺战。1975年,一辆四人电动汽车就可以完成从上海静安寺到嘉定的路演。由此可见,中国的电动汽车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传统,我们应该将其传承下去。”

■ 桃子和李子遍布世界各地

陈立权任教数十年,曾在国内外近30所高校担任客座教授。目前,他的学生在国内几乎所有重点大学的电池材料系任教,他的学生几乎在国内外所有知名电池企业和科研机构就业。

陈立权的许多学生都出国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学习后回到了中国工作。董明就是其中之一。董明,美国威能公司高级研究员,2006年回国,创办恒正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后在杭州成立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对于老师,董明说有成千上万的单词要说。出国前,我的老师对自己和其他出国的学生说了一句话:“出国多学习,然后回来工作。”他从未忘记这句话。

在材料科学领域,陈院士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传奇不在于他所做的事情有多么激动人心,而在于他30多年来对锂电池材料的执着科研,推动了中国锂电池材料行业的发展,为中国锂电池产业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董明说。

董明还表示,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太多了。当时,锂电池材料的研究并不受欢迎,前景也不确定。陈院士选择锂电池材料作为主要方向,既需要敏锐的眼光,也需要巨大的勇气。从那时起,锂电池已经被边缘化了近10年。陈院士没有半途而废,而是坚持了下来。在社会极度浮躁的当下,陈院士的毅力弥足珍贵。

■ 大胆预测,到2030年,中国所有的新车都将是新能源汽车。

自1976年以来,陈丽泉一直在追求她的锂电池梦想。如今,中国已与日本和韩国并列为世界三大锂电池生产国。此时此刻,陈立权还有另一个梦想——成为电动汽车大国的梦想。

他的梦想包括以下步骤:到2011年,中国的电动汽车数量将达到50万辆;202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为1000万至1500万辆(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辆,电动汽车约占7%至10%);到2030年,所有新车都将是新能源汽车;

到2050年,所有运营车辆都将是新能源汽车。他对作者说:“这绝不是凭空说的大话。我有自己的论点,这是正在研究的新材料,但我暂时不能透露。在不久的将来,你会知道的。”

(编辑/李燕郊)七月下旬的一个早晨,阳光明媚。坐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一间简陋、局促、不太明亮的办公室里,作者的心情就像窗外的阳光一样明亮。作者的好心情完全来自于坐在他对面的一位老人,他穿着朴素,年近七十。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权。

■ 中国锂电池研究第一人

69岁的陈立权每天不停地阅读报纸和上网,以获取有关电池行业的最新信息。近年来,他的重点一直放在另一个汽车行业。

1976年,陈立权前往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进修。在德国,他第一次接触到可以用作锂电池的超离子导体材料,并从此与锂电池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之前,他的研究方向是生长晶体,这与电池无关。

1976年,陈立权向中国科学院申请改变研究方向,中国科学院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他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导师交给他的生长晶体的研究任务,并立即转向了超离子导体的研究。出乎意料的是,这一转变已经持续了30多年。陈立权笑着对作者说:“我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梦想这种锂电池。”

1978年回国后,陈立权继续从事与锂电池相关的固态离子及其在能源中的应用。1980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六五”重大锂离子导体项目,当时陈立权提出要开发适用于汽车的锂电池及相关材料。1986年,负责中国科学院第七个五年计划固态锂电池重大项目。

1987年,中国启动了“七五”储能材料(锂聚合物)项目,陈立权担任项目组总经理,项目组下设12个研究小组。陈立权告诉笔者,我们国家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生产锂电池,技术既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进口的,主要是从这12个课题组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

■ 曾经拯救了汽车用锂电池的命运。

陈立权告诉笔者,在各类电池中,镍氢电池有“偏食”,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锂电池是“靠放羊长大的野孩子”。在增长的早期阶段,他们不仅没有得到政策的支持,甚至被边缘化了。

2000年,中国启动了“十五”863计划中的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当时,镍氢电池的呼声很高,锂离子电池几乎被排除在这个项目之外。这种情况让陈立权非常不安。2001年,陈立权到上海看望了时任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项目负责人的万钢。他真诚地对万钢说:“我希望给锂离子电池一个机会。”

在了解了中国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后,万钢采纳了陈立权的意见,将车用锂离子电池纳入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陈立权对这一点记忆犹新:“非常感谢万钢,当时这个机会太宝贵了。”

2001年,在汽车动力用锂电池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陈立权敢于争取这个机会,这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而且是基于他多年扎实的研究和对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坚定信心。

在“八五”和“九五”期间,陈立权主持了国家863计划锂离子电池项目。陈立权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把锂电池技术应用到汽车上。自1994年以来,在福特中国基金的支持下,陈立权开始了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

■ 亲自推动工业化。

1997年9月,车……

利泉建设了国内第一条锂电池中试生产线,主要依托国内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因为没有经验可借鉴,陈立权在这条生产线上当了一年多的“工人”,脏活累活都是他干的。陈立权对这段经历毫无怨言:“在此之前,我只有理论和实验室研究经验,没有实践经验。作为一名‘工人’一年多,我基本上了解了锂电池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这对研究很有帮助,也使我的研究更符合产业需求。”

1999年,陈立群牵头成立了北京兴恒电源有限公司,实现了锂电池产业化,实现了陈立群的梦想。2003年,苏州兴恒电源有限公司成立,专业生产汽车动力电池。

一方面,陈立权深入研究了锂电池材料的前沿技术;另一方面,也不忘推动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的产业化。一位同事曾开玩笑说他“脚踏两只船”。对此,陈立权表示:“能源是国家的战略需求,发展锂电池对中国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具有战略意义。”

在采访中,陈立权问了作者一个问题:“你知道中国第一辆电动汽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

还没等作者反应过来,老人自己就给出了答案:中国对电动汽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1958年,清华大学研制出了新中国第一辆电动汽车。1970年,中国组织了一场钠硫电池电动汽车争夺战。1975年,一辆四人电动汽车就可以完成从上海静安寺到嘉定的路演。由此可见,中国的电动汽车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传统,我们应该将其传承下去。”

■ 桃子和李子遍布世界各地

陈立权任教数十年,曾在国内外近30所高校担任客座教授。目前,他的学生在国内几乎所有重点大学的电池材料系任教,他的学生几乎在国内外所有知名电池企业和科研机构就业。

陈立权的许多学生都出国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学习后回到了中国工作。董明就是其中之一。董明,美国威能公司高级研究员,2006年回国,创办恒正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后在杭州成立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对于老师,董明说有成千上万的单词要说。出国前,我的老师对自己和其他出国的学生说了一句话:“出国多学习,然后回来工作。”他从未忘记这句话。

在材料科学领域,陈院士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传奇不在于他所做的事情有多么激动人心,而在于他30多年来对锂电池材料的执着科研,推动了中国锂电池材料行业的发展,为中国锂电池产业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董明说。

董明还表示,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太多了。当时,锂电池材料的研究并不受欢迎,前景也不确定。陈院士选择锂电池材料作为主要方向,既需要敏锐的眼光,也需要巨大的勇气。从那时起,锂电池已经被边缘化了近10年。陈院士没有半途而废,而是坚持了下来。在社会极度浮躁的当下,陈院士的毅力弥足珍贵。

■ 大胆预测,到2030年,中国所有的新车都将是新能源汽车。

自1976年以来,陈丽泉一直在追求她的锂电池梦想。如今,中国已与日本和韩国并列为世界三大锂电池生产国。此时此刻,陈立权还有另一个梦想——成为电动汽车大国的梦想。

他的梦想包括以下步骤:到2011年,中国的电动汽车数量将达到50万辆;202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为1000万至1500万辆(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辆,电动汽车约占7%至10%);到2030年,所有新车都将是新能源汽车;

到2050年,所有运营车辆都将是新能源汽车。他对作者说:“这绝不是凭空说的大话。我有自己的论点,这是正在研究的新材料,但我暂时不能透露。在不久的将来,你会知道的。”

(编辑/李燕郊)

标签:世纪北京福特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稀土永磁材料供不应求 中科三环募资6亿扩产

中科三环000970SZ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今日公布,拟募集资金6亿元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稀土永磁材料技改扩产项目。

1900/1/1 0:00:00
新型锂电池10分钟快速充电 使用寿命6-8年

恒通联合微宏动力、中国航天、武汉大学、襄阳电机等企业、研究机构联合推出的快速充电纯电动客车,采用国际先进的新型锂电池,在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方面进行了大量改进和优化,

1900/1/1 0:00:00
沃蓝达年底中国上市 通用新能源车开发大部分将在中国进行

履新第二个月,通用汽车新任董事长艾克森就开始了中国之旅,足见通用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1900/1/1 0:00:00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生产成本有望降低

2月24日,”波色爱因斯坦修正理论”运用于纳米磷酸铁锂研讨会在高新区成都牧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来自国内材料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高校教授对这一新鲜的技术理论进行了考察和研讨论证。

1900/1/1 0:00:00
SK集团成奔驰首款电动超跑锂电池指定供应商

SK集团所属公司SKinnovation表示,继混合动力车及纯电动汽车之后,该公司已成为戴姆勒集团旗下梅赛德斯奔驰的顶级配置首款电动超级跑车SLSAMGECELL的锂电池指定供应商。

1900/1/1 0:00:00
黑龙江电力公司出台《全省电动汽车充换电智能服务网络规划》

2月28日作者从黑龙江电力公司获悉,由营销部与发展策划部组织、电科院负责编写的《黑龙江省电动汽车充换电智能服务网络规划报告》日前出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