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1款新能源汽车投入大运会,助力实现“绿色大运”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然而,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它离普通人有多远?
据了解,经过工信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反复论证,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列为新能源汽车,普通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已被归类为节能汽车。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汽车需求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由此产生的能源供应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晓宇告诉笔者,未来汽车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汽车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据了解,在国际上,以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方向的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已经全面展开。一方面,主要汽车生产国通过更严格的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和规定,提出了“低碳汽车”和“绿色汽车”等概念,积极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汽车节能技术,巩固技术领先优势,进一步强化技术壁垒;
另一方面,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国家战略,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促进产业化。
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改造已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信部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研发和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中国应抓住机遇,逐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当然,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应该坚持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发展并重的思路。"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新能源汽车的燃料电池提出质疑。目前,磷酸亚铁锂和锰酸锂是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阳极材料,但其性能和寿命不足以使纯电动汽车完全取代燃油汽车。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在寿命、可靠性、充放电容量、能源管理和热管理等方面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毕竟,国产电池的研究和生产才刚刚开始。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也需要国家资金和人才的长期稳定投入,开展前瞻性和基础性的研发。
[第页]
中国的城市住宅主要是多层公寓楼。如果新能源汽车要进入千家万户,充电设施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此外,目前中国的分销网络已基本满负荷。同时为多辆电动汽车充电可行吗?
充电设施的建设不是一天建成的,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当谈到电动汽车的优势时,有人会说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相结合,车载动力电池可以作为移动储能单元,通过充电设施实现电力负荷的“调峰填谷”,以提高电力系统接受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力。但目前,这些分析仅停留在理论上,尚未经过实践检验。
目前,智能电网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投资,因此有必要充分估计充电设施建设的难度。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发展初期,应以试点城市为重点建设充电设施,将充电设施纳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建设相关产业规划,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选址分布,提前适应充电设施的发展。
笔者了解到,目前工信部和能源局正在抓紧制定充电领域的15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涉及充电接口、通信协议、能源计量、充电设备技术条件、充电站安全等方面。其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充电接口国家标准已通过审查并报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发布后将在25个试点城市实施。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节能减排是永恒的追求。张晓宇表示,国家对节能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为汽车行业指明了方向。
自2010年6月起,中国将节能乘用车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并进行推广。目前,已有四批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发布,37家企业的272款车型被纳入目录。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累计安排30亿元财政补贴,推广100万辆节能乘用车,比目前使用的乘用车平均油耗低15%以上。
2010年,中国扩大了示范推广城市……
13日至25日,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合肥和长春等6个城市同步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在公共和私人汽车领域推广了1万多辆电动汽车,有效地促进了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如城市公共交通、政府班车、环卫交通等,以“双动力”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中国自主研发的节能汽车已投入日常使用。但业内人士指出,当务之急是解决新能源汽车使用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问题,完善配套措施,进一步降低购买和使用成本,各方共同努力培育新能源汽车,真正实现与人民群众的“亲密接触”。
(编辑/刘文林)日前,2011款新能源汽车投入大运会,助力实现“绿色大运”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然而,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它离普通人有多远?
据了解,经过工信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反复论证,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列为新能源汽车,普通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已被归类为节能汽车。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汽车需求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由此产生的能源供应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晓宇告诉笔者,未来汽车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汽车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据了解,在国际上,以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为主要方向的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已经全面展开。一方面,主要汽车生产国通过更严格的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和规定,提出了“低碳汽车”和“绿色汽车”等概念,积极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汽车节能技术,巩固技术领先优势,进一步强化技术壁垒;
另一方面,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国家战略,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促进产业化。
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改造已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信部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研发和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中国应抓住机遇,逐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当然,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应该坚持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发展并重的思路。"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新能源汽车的燃料电池提出质疑。目前,磷酸亚铁锂和锰酸锂是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阳极材料,但其性能和寿命不足以使纯电动汽车完全取代燃油汽车。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在寿命、可靠性、充放电容量、能源管理和热管理等方面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毕竟,国产电池的研究和生产才刚刚开始。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也需要国家资金和人才的长期稳定投入,开展前瞻性和基础性的研发。
[第页]
中国的城市住宅主要是多层公寓楼。如果新能源汽车要进入千家万户,充电设施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此外,目前中国的分销网络已基本满负荷。同时为多辆电动汽车充电可行吗?
充电设施的建设不是一天建成的,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当谈到电动汽车的优势时,有人会说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相结合,车载动力电池可以作为移动储能单元,通过充电设施实现电力负荷的“调峰填谷”,以提高电力系统接受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力。但目前,这些分析仅停留在理论上,尚未经过实践检验。
目前,智能电网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投资,因此有必要充分估计充电设施建设的难度。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发展初期,应以试点城市为重点建设充电设施,将充电设施纳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城市建设相关产业规划,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选址分布,提前适应充电设施的发展。
笔者了解到,目前工信部和能源局正在抓紧制定充电领域的15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涉及充电接口、通信协议、能源计量、充电设备技术条件、充电站安全等方面。其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充电接口国家标准已通过审查并报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发布后将在25个试点城市实施。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节能减排是永恒的追求。张晓宇表示,国家对节能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为汽车行业指明了方向。
自2010年6月起,中国将节能乘用车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并进行推广。目前,已有四批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发布,37家企业的272款车型被纳入目录。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累计安排30亿元财政补贴,推广100万辆节能乘用车,比目前使用的乘用车平均油耗低15%以上。
2010年,中国扩大了示范推广城市……
13日至25日,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合肥和长春等6个城市同步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在公共和私人汽车领域推广了1万多辆电动汽车,有效地促进了电动汽车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如城市公共交通、政府班车、环卫交通等,以“双动力”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中国自主研发的节能汽车已投入日常使用。但业内人士指出,当务之急是解决新能源汽车使用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问题,完善配套措施,进一步降低购买和使用成本,各方共同努力培育新能源汽车,真正实现与人民群众的“亲密接触”。
(编辑/刘文林)
在发展新能源车的道路上,发展纯电动车还是混合动力车一直就存在争议,尤其是去年,国家出台了对纯电动车的大幅补贴政策,但却把混合动力车排除在外,更是将这种争议白热化。
1900/1/1 0:00:00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在8月8日表示,今年下半年稀土价格不会高于上半年水平。干勇负责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筹备工作。他还透露,工程院此前曾建议中国制定稀土价格指数。
1900/1/1 0:00:00福邦01041HK早前宣布,拟在山东地区投资合共810亿元人民币建立电动汽车总成配套生产基地,以转型至销售新能源巴士。
1900/1/1 0:00:00国家出手铅治理,”政策持续产品提价”将推动行业进入中长期拐点。近期铅中和铅污染恶性事件增强政府长期治理铅酸电池行业的决心,政策持续将有助于铅酸电池行业进入中长期拐点。
1900/1/1 0:00:00斯坦福大学华裔研究人员杨元日前发布了第一个实际可行的透明锂离子电池。这项实验性的电池技术据称非常有弹性,运用传统的锂离子化合物,并且可以使用相当简单的程序来制造。
1900/1/1 0:00:00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甚为迅猛: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是唯一保持年增长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国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