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市事业单位:
现将《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1年7月21日
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一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全市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对全市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成为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标杆和火炬手。
(1)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把握产业发展主动权、支持国家创新中心建设的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掌握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必然要求。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城市,拥有雄厚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要率先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创新中心,更好地服务区域和国家创新发展,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
(2)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北京加强资源环境约束、成本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创新驱动的逆向机制加快形成,已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密集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高起点构建符合资本经济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北京创造”和“北京服务”品牌,在更高起点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推动首都经济走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轨道。
(C)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有力支撑。北京已进入迈向世界城市的新阶段。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为丰富和完善城市功能提供先进技术支撑、高端产品支撑和多服务应用,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进一步集聚世界高端企业总部、高端人才和国际活动,增强首都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加快建设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特色的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的科技实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
ries已成为北京经济的重要支撑,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该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创新体系安排、科技成果转化、产业与资本对接等。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历史机遇,解决发展问题,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根据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立足首都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发展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新一代产业,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高的带动作用。
(1)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规划,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和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着力集聚和整合创新资源,增强可持续创新能力。建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重大项目为重点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推动示范应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协调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集中力量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提升“北京创造”和“北京服务”的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首都经济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使北京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2) 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重点推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制度,凝聚强大的发展合力。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工业化相结合,以增强长期竞争力支撑当前发展,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明确发展时机和发展重点,率先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实现突破,加快形成竞争优势。
2、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着力促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瞄准高端环节,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技术研究和标准创建,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
3.资源整合与制度创新。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对接中央资源,争取国家要素落地,有效利用外部资源,支持和培育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充分挖掘地方经济潜力,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积极性,构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4、需求驱动,政府引导。坚持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要,处理好市场的基本作用和……
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和示范项目实施,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从支持研发向支持研发、提供市场转变,从支持供给向支持供给、增加需求转变,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和应用。
(3) 发展目标。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将显著增强。增加值将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5%左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领域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在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将得到转化。形成了一批数百亿产业集群,建成了一批年销售收入500亿以上的大型企业,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增加值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0%,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掌握一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凝聚一批领军人才,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集群。
三、明确发展重点,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按照“创新驱动、高端发展、聚焦跨越、引领示范”的发展方向,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擎,以生物、节能环保为突破口,以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新能源、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在引领发展。深化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升级计划,建设宽带、泛在、集成、安全的信息网络,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领域核心芯片、高端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突破新型显示器和集成电路领域的多项关键技术和先进成套制造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高端软件,建立以运营服务平台为基础的软件核心价值链。推动高端服务器和大规模存储的产业化发展,推动物联网和云计算服务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创新网络运营和增值服务模式,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等文化创意产业。
(2) 生物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坚持高端制造和研发服务,推动生物产业向支柱产业发展。结合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的实施,开发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化学药物,加快新疫苗、蛋白药物、人源化抗体等生物制药的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芯片和诊断试剂,专注于开发安全、有效、方便使用的新型中药。发展技术含量高、创新力强、附加值高的高端诊断仪器和关键零部件,发展智能化、小型化、家庭化新型医疗器械。大力推进农业优良新品种选育……
突破生物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积极发展以生物技术研发外包为重点的生物技术服务业。
(三) 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加强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鼓励应用先进低碳技术。面向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重点开发和推广LED等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快发展节能诊断、节能改造、能源合同管理、能源监测管理等节能服务业。开发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成套设备,提高污水处理和废水回用领域的成套设备能力,大力培养集工程设计建设、设备制造、技术服务和运营管理为一体的系统集成商。推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完善资源回收体系,加快餐厨垃圾、固体废物、废旧物品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再制造水平。
(D) 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特点。面向工业应用需求,重点开发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纳米、超导、智能等常见基础材料。积极开发适合信息产业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和器件等材料。推动汽车钢板、工程塑料、特种橡胶等适用于汽车行业的材料的发展。大力开发高性能锂电池、纳米纤维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大型风扇叶片复合材料、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等适合新能源产业的材料。提高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无定形材料等节能环保材料的发展水平。推动人工关节、牙科材料、心血管外科新材料等医疗材料产业化。
(五) 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性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规模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电动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技术研发和测试平台,大力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和充电技术标准规范制定,增强北京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能力。以发展纯电动汽车为主要方向,以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为补充,推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等三大关键系统和关键配件的产业化,建设完善汽车平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能力。统筹规划,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运营服务体系,扩大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规模。
(六) 新能源产业的高端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核心装备开发和产业化、运营体系建设和重大示范应用,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巩固太阳能光伏领域的研发和高端制造优势,推动国家科技重大项目“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及成套工艺”成果向太阳能电池工艺设备延伸应用,推动晶硅太阳能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薄膜太阳能PVD(物理气相沉积体系)、PECVD、LED刻蚀等关键设备的发展……
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设备和关键技术。拓宽了太阳能光热的应用领域。加强风电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提高测试、认证和服务运营水平。积极发展风光混合发电技术,推动太阳能和风能混合发电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发展核能新技术,加快中核集团北京科技园建设,扩大核电高端技术服务业规模。提高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的技术研发水平和工程服务能力。试点建设适应新能源并网运行的智能电网系统。
(7) 发展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抓住国家大型飞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机遇,推动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规划建设航天产业专业集聚区。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形成覆盖研发、生产、运营全产业体系的通用航空产业链。以系统控制、航空技术和发动机为核心,加快发展航空科技产业。推动集产品、系统应用和运营服务于一体的民用航天产业规模化发展,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加快发展面向应用需求的卫星遥感产业集群。
(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提升半导体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太阳能光伏和风电设备、输配电和智能电网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成套能力。增强高端数控机床、自动控制系统、精密仪器仪表和信息传输设备的自主性。培育发展通用航空航天等新兴装备和智能特种装备。突破优势领域关键基础零部件发展瓶颈,推动装备制造业向研发服务等高端环节延伸,提升高端装备系统集成能力。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市事业单位:
现将《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1年7月21日
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一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全市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对全市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成为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标杆和火炬手。
(1)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把握产业发展主动权、支持国家创新中心建设的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在深刻变革背景下掌握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必然要求……
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城市,拥有雄厚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要率先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创新中心,更好地服务区域和国家创新发展,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
(2)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北京加强资源环境约束、成本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创新驱动的逆向机制加快形成,已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密集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高起点构建符合资本经济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北京创造”和“北京服务”品牌,在更高起点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推动首都经济走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轨道。
(C)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有力支撑。北京已进入迈向世界城市的新阶段。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为丰富和完善城市功能提供先进技术支撑、高端产品支撑和多服务应用,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进一步集聚世界高端企业总部、高端人才和国际活动,增强首都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加快建设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特色的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科技实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北京经济的重要支撑,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该市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创新体系安排、科技成果转化、产业与资本对接等。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历史机遇,解决发展问题,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根据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立足首都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发展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新一代产业,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高的带动作用。
(1)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规划,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和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机遇,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着力集聚和整合创新资源,增强可持续创新能力。建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重大项目为重点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推动示范应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协调调动……
e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良好环境,集中力量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提升“北京创造”和“北京服务”的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首都经济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使北京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2) 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重点推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制度,凝聚强大的发展合力。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工业化相结合,以增强长期竞争力支撑当前发展,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明确发展时机和发展重点,率先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实现突破,加快形成竞争优势。
2、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着力促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瞄准高端环节,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技术研究和标准创建,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
3.资源整合与制度创新。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对接中央资源,争取国家要素落地,有效利用外部资源,支持和培育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充分挖掘地方经济潜力,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积极性,构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4、需求驱动,政府引导。坚持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处理好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促进的关系,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从支持研发向支持研发、提供市场转变,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和示范项目实施,从支持供给向支持供给、增加需求转变,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和应用。
(3) 发展目标。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将显著增强。增加值将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5%左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材料领域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在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将得到转化。形成了一批数百亿产业集群,建成了一批年销售收入500亿以上的大型企业,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增加值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0%,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掌握一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凝聚一批领军人才,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集群。
三、明确发展重点,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按照“创新驱动、高端发展、聚焦跨越、引领示范”的发展方向……
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擎,以生物、节能环保为突破口,以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新能源、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为先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在引领发展。深化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升级计划,建设宽带、泛在、集成、安全的信息网络,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领域核心芯片、高端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突破新型显示器和集成电路领域的多项关键技术和先进成套制造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高端软件,建立以运营服务平台为基础的软件核心价值链。推动高端服务器和大规模存储的产业化发展,推动物联网和云计算服务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创新网络运营和增值服务模式,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等文化创意产业。
(2) 生物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坚持高端制造和研发服务,推动生物产业向支柱产业发展。结合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的实施,开发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化学药物,加快新疫苗、蛋白药物、人源化抗体等生物制药的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芯片和诊断试剂,专注于开发安全、有效、方便使用的新型中药。发展技术含量高、创新力强、附加值高的高端诊断仪器和关键零部件,发展智能化、小型化、家庭化新型医疗器械。大力推进农业优良新品种选育,突破生物制造领域关键技术。积极发展以生物技术研发外包为重点的生物技术服务业。
(三) 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发展。大力加强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鼓励应用先进低碳技术。面向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重点开发和推广LED等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加快发展节能诊断、节能改造、能源合同管理、能源监测管理等节能服务业。开发固体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成套设备,提高污水处理和废水回用领域的成套设备能力,大力培养集工程设计建设、设备制造、技术服务和运营管理为一体的系统集成商。推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完善资源回收体系,加快餐厨垃圾、固体废物、废旧物品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再制造水平。
(D) 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特点。面向工业应用需求,重点开发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纳米、超导、智能等常见基础材料。积极开发适合信息产业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和器件等材料。推动汽车钢板、工程塑料、特种橡胶等适用于汽车行业的材料的发展。将努力发展高……
高性能锂电池、纳米纤维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大型风扇叶片复合材料、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以及其他适合新能源行业的材料。提高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无定形材料等节能环保材料的发展水平。推动人工关节、牙科材料、心血管外科新材料等医疗材料产业化。
(五) 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性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规模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电动汽车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技术研发和测试平台,大力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和充电技术标准规范制定,增强北京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能力。以发展纯电动汽车为主要方向,以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为补充,推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等三大关键系统和关键配件的产业化,建设完善汽车平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能力。统筹规划,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运营服务体系,扩大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规模。
(六) 新能源产业的高端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核心装备开发和产业化、运营体系建设和重大示范应用,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巩固太阳能光伏领域的研发和高端制造优势,推动国家科技重大项目“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及成套工艺”成果向太阳能电池工艺设备延伸应用,推动晶硅太阳能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薄膜太阳能PVD(物理气相沉积体系)、PECVD、LED刻蚀设备等关键设备和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关键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太阳能光热的应用领域。加强风电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提高测试、认证和服务运营水平。积极发展风光混合发电技术,推动太阳能和风能混合发电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发展核能新技术,加快中核集团北京科技园建设,扩大核电高端技术服务业规模。提高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的技术研发水平和工程服务能力。试点建设适应新能源并网运行的智能电网系统。
(7) 发展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抓住国家大型飞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机遇,推动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规划建设航天产业专业集聚区。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形成覆盖研发、生产、运营全产业体系的通用航空产业链。以系统控制、航空技术和发动机为核心,加快发展航空科技产业。推动集产品、系统应用和运营服务于一体的民用航天产业规模化发展,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加快发展面向应用需求的卫星遥感产业集群。
(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提升半导体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太阳能光伏和风电设备、输配电和智能电网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成套能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自主性……
数控机床、自动控制系统以及精密仪器和信息传输设备。培育发展通用航空航天等新兴装备和智能特种装备。突破优势领域关键基础零部件发展瓶颈,推动装备制造业向研发服务等高端环节延伸,提升高端装备系统集成能力。第四,增强可持续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发展平台。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智能优势,加强创新体系安排,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全面整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以创新平台为支撑,以新型产业组织为纽带。
(1) 完善中关村创新平台。统筹整合产学研等各方创新资源,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通过建立顺畅的创新资源衔接机制,努力将科技智能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作用,充分利用部市协商机制,搭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与金融、人才、,新技术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试点政策和示范区规划建设,形成促进科研机构、高校、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和政府协同创新的服务机制。
(2) 加强创新的基础平台。鼓励在京研究机构积极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开展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为国家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科技支撑。推进蛋白质、重大工程材料服务安全研究与评价、航空遥感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国科学院设施为依托,建设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加快综合极端条件、北京先进光源研究、生物成像、分子育种研究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担“核心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设备”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3) 为企业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作用,结合实施“千年工程”、“瞪羚计划”、“二十国集团(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项目)”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项目,遴选300多家重点企业,通过“一企一策”提高重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以企业为主体,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创建一批新标准,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物联网、云计算、生物、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到2015年,将有50多个市政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以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企业联合研究机构通过委托研发、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在政产学研领域开展多因素、多元化的合作。
(四)拓展新型产业组织平台。鼓励以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为核心,建立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产业技术联盟、知识产权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重点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生物技术外包、诊断试剂等新兴领域产业联盟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产业联盟牵头组织全国性产业联盟。加强企业、院所、高校全方位创新合作,依托中关村科学城高校,重点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网络产业研究院、现代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所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建设。
五、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打造新兴产业高地。
协调城市空间战略调整和功能优化配置,全面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双城两带”,按照“专业突出、产业集聚、功能集聚、土地集约”的基本原则,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努力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和低端产业替代退出。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北京工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a) 加快数字电视产业基地建设。以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第85代线建设为核心,加快数字电视产业园建设,加快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品种改良,集聚玻璃基板、电视机、驱动电路、背光模块等上下游产业,偏光板和内容开发运营,打造国内技术水平领先、上下游产业齐全的大型数字电视产业集群。积极引导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专业园区LED、OLED、电子纸、激光显示器等新型显示产业项目建设。到2015年,数字电视产业园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
(2) 巩固和提升移动通信产业基础。继续推进星网产业园、望京通信创新园等园区发展,加快建设以无线通信终端核心芯片研发和整体解决方案开发为重点的移动硅谷产业园。积极参与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创建,加快核心芯片、系统设备、终端产品、运营服务等产业布局。依托智能移动终端产品先进制造中心建设,推动自主品牌智能移动终端的大规模生产,开发满足3G/4G(第三代移动通信/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软件平台,实现智能移动终端与多媒体应用内容和增值服务平台的结合。到2015年,将形成两个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专业园区。
(3) 做大做强软件产业基础。结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和国家……
软件出口基地,加快建设中关村软件园二期、中软软件园、用友软件园、北航软件园、金蝶软件园、中国动漫游戏城等一批特色软件产业基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通用数据库、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专用基础软件和关键领域应用软件,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水平的软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提高软件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动软件外包业务发展,建设覆盖全市、辐射全国的软件外包服务平台。到2015年,将有一两个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聚集区。
(四)完善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打造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推进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扩建和技术能力提升,实现45nm及以下产品批量生产,为自主集成电路关键制造设备、材料和先进技术提供验证平台,提升生产线技术服务能力,引进具有先进封装和测试能力的专业制造商,建设产业链各环节互动发展的产业园。加强集成电路设计园区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服务平台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构建完善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体系。到2015年,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
(五)扩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重点建设中关村生命科技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以蛋白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聚一批生物领域的研发资源。推进CRO(研发服务外包)临床研究平台、蛋白抗体药物CMO(生产服务外包)平台、化学药物CMO平台、临床前动物试验平台、医疗器械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重大疾病新疫苗、遗传药物、诊断试剂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十病十药”研发项目,力争到2015年在一两个国家实现一流新药产业化,获得6至10个新中医药证书并实现产业化,形成2至3个销售额超过10亿的“重”单品种,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销售收入将达到700亿元。
(六)优化发展新材料产业基地。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发展方向,瞄准高端产业的物质需求,重点建设燕芳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和中关村永丰国家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依托石化基础产业和国内外领先技术,重点引进高端、高效、环保、可持续的项目,开发航空航天、电子、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等行业的化工新材料,建设集研发、生产、加工、配送于一体的华南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推进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吸引知名实力企业和科研院所入驻,开发非晶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新材料,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北方新材料产业集群。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基地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
(七)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昌平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园……
ering基地、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窦店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完善纯电动乘用车关键系统、关键配件和整车研发平台建设,推进基础设施装备研发制造。做大做强全市重点骨干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外优势整车制造和关键零部件企业落地,发展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形成包括标准、电机、电子控制、电池、整车制造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销售收入将达到300亿元。
(八)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国际航天创新园,推进通用航空领域工程平台建设,建设通用航空工程研究中心和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中航工业北京航空产业园建设,加快布局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复合材料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以航空制造为核心、航空物流为主体、设计开发、制造、物流等产业为一体的航空产业园。创建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吸引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和空间科学等领域的项目、公司和研发中心。到2015年,航天产业基地的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
(九)提升高端装备产业基础。围绕产业链建设,围绕整机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键零部件、基础零部件等配套企业。重点开展90/65nm大角度离子注入机、90/65纳米刻蚀机、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等核心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建设集成电路设备产业基地。依托顺义临空经济区,建设数控机床产业基地。依托丰台、房山二七产业园和地铁车辆维修建设基地,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依托三一工业园,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以延庆新能源产业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风电产业园、昌平风电产业园区、平谷马房绿色能源产业基地为基础,建设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依托国家环保产业示范园,建设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到2015年,形成销售收入500亿元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六、推进创新成果应用,大力实施示范应用工程。
围绕保障和惠民生、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运营支撑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四大重点需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示范应用项目,着力推进“三个试点城市、六个示范应用项目”建设,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新局面。
(1) 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建设项目。围绕建设信息高速网络和建设信息通信枢纽城市的需要,统筹规划,分阶段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实施,全面促进网络资源共享互联,提升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探索建立广播电视服务和电信服务双向进入的三网融合服务运营体系,由广播电视运营单位建设和管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和移动电视的内容平台和综合广播控制平台,并在试点基础上开展电信服务;电信运营商提供IPTV传输服务和移动电视分发服务;
同时实施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加快下一代电信网络和互联网建设,推进高清互动数字电视应用工程实施,按照三网融合的要求,逐步构建一体化、互联互通、可管理、高可靠性的综合信息网络。到2015年,家庭用户宽带接入达到100兆,社区和商业楼宇宽带接入达到1000兆,高端功能区和重点企业宽带接入达到10千兆,全市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80%,基本建成。“创新多元化服务模式,大力培育互联网电视台、音视频共享网站、专业内容聚合网站等内容服务提供商,发展基于三网融合的政务服务、社区信息、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信息增值服务。
(2) 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建设项目。为抢占新一轮信息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我们将加快实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和“湘云工程”行动计划,建设世界一流的云计算服务城市。加快云计算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重点支持一批独立、安全、高效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到2015年,三类典型服务将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带动产业链形成2000亿元的产值。稳步推进十万亿次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和多层次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支持祥云大厦、亦庄云谷、中关村软件园等云计算产业集群建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云计算产业基地。第四,增强可持续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发展平台。
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智能优势,加强创新体系安排,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全面整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以创新平台为支撑,以新型产业组织为纽带。
(1) 完善中关村创新平台。统筹整合产学研等各方创新资源,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通过建立顺畅的创新资源衔接机制,努力将科技智能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作用,充分利用部市协商机制,搭建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与金融、人才、,新技术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试点政策和示范区规划建设,形成促进科研机构、高校、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和政府协同创新的服务机制。
(2) 加强创新的基础平台。鼓励在京研究机构积极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开展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为国家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科技支撑。推进蛋白质、重大工程材料服务安全研究与评价、航空遥感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国科学院设施为依托,建设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加快综合极端条件、北京先进光源研究、生物成像、分子育种研究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
“核心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和“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设备”等重点项目,集中力量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3) 为企业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作用,结合实施“千年工程”、“瞪羚计划”、“二十国集团(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项目)”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项目,遴选300多家重点企业,通过“一企一策”提高重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以企业为主体,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创建一批新标准,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物联网、云计算、生物、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到2015年,将有50多个市政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联合研究机构通过委托研发、,技术许可、技术转让和技术持股。
(四)拓展新型产业组织平台。鼓励以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为核心,建立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产业技术联盟、知识产权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促进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重点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生物技术外包、诊断试剂等新兴领域产业联盟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产业联盟牵头组织全国性产业联盟。加强企业、院所、高校全方位创新合作,依托中关村科学城高校,重点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网络产业研究院、现代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所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建设。
五、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打造新兴产业高地。
协调城市空间战略调整和功能优化配置,全面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双城两带”,按照“专业突出、产业集聚、功能集聚、土地集约”的基本原则,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努力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和低端产业替代退出。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北京工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a) 加快数字电视产业基地建设。以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第85代线建设为核心,加快数字电视产业园建设,加快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品种改良,集聚玻璃基板等上下游产业……
e、 电视机、驱动电路、背光模块、偏光片及内容开发运营,打造国内技术水平领先、上下游产业齐全的大型数字电视产业集群。积极引导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专业园区LED、OLED、电子纸、激光显示器等新型显示产业项目建设。到2015年,数字电视产业园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
(2) 巩固和提升移动通信产业基础。继续推进星网产业园、望京通信创新园等园区发展,加快建设以无线通信终端核心芯片研发和整体解决方案开发为重点的移动硅谷产业园。积极参与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创建,加快核心芯片、系统设备、终端产品、运营服务等产业布局。依托智能移动终端产品先进制造中心建设,推动自主品牌智能移动终端的大规模生产,开发满足3G/4G(第三代移动通信/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软件平台,实现智能移动终端与多媒体应用内容和增值服务平台的结合。到2015年,将形成两个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专业园区。
(3) 做大做强软件产业基础。结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中关村软件园二期、中软软件园、用友软件园、北航软件园、金蝶软件园、中国动漫游戏城等一批特色软件产业基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通用数据库、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专用基础软件和关键领域应用软件,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水平的软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提高软件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动软件外包业务发展,建设覆盖全市、辐射全国的软件外包服务平台。到2015年,将有一两个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聚集区。
(四)完善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打造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推进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扩建和技术能力提升,实现45nm及以下产品批量生产,为自主集成电路关键制造设备、材料和先进技术提供验证平台,提升生产线技术服务能力,引进具有先进封装和测试能力的专业制造商,建设产业链各环节互动发展的产业园。加强集成电路设计园区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服务平台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构建完善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体系。到2015年,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
(五)扩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重点建设中关村生命科技园、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亦庄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以蛋白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集聚一批生物领域的研发资源。推进CRO(研发服务外包)临床研究平台、蛋白抗体药物CMO(生产服务外包)平台、化学药物CMO平台、临床前动物试验平台、医疗器械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重大疾病新疫苗、遗传药物、诊断试剂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十病十药”研发项目……
力争到2015年在一两个国家实现一流新药产业化,取得6至10个中药新药证书并实现产业化,形成2至3个销售额超过10亿的“重”单品种,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销售收入将达到700亿元。
(六)优化发展新材料产业基地。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发展方向,瞄准高端产业的物质需求,重点建设燕芳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和中关村永丰国家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依托石化基础产业和国内外领先技术,重点引进高端、高效、环保、可持续的项目,开发航空航天、电子、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等行业的化工新材料,建设集研发、生产、加工、配送于一体的华南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推进新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吸引知名实力企业和科研院所入驻,开发非晶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等新材料,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北方新材料产业集群。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基地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
(七)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昌平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工程基地、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园、窦店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完善纯电动乘用车关键系统、关键配件和整车研发平台建设,推进基础设施装备研发制造。做大做强全市重点骨干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外优势整车制造和关键零部件企业落地,发展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形成包括标准、电机、电子控制、电池、整车制造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销售收入将达到300亿元。
(八)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国际航天创新园,推进通用航空领域工程平台建设,建设通用航空工程研究中心和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中航工业北京航空产业园建设,加快布局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复合材料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以航空制造为核心、航空物流为主体、设计开发、制造、物流等产业为一体的航空产业园。创建中关村航天科技创新园,吸引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和空间科学等领域的项目、公司和研发中心。到2015年,航天产业基地的销售收入将达到500亿元。
(九)提升高端装备产业基础。围绕产业链建设,围绕整机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键零部件、基础零部件等配套企业。重点开展90/65nm大角度离子注入机、90/65纳米刻蚀机、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等核心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建设集成电路设备产业基地。依托顺义临空经济区,建设数控机床产业基地。依托丰台、房山二七产业园和地铁车辆维修建设基地,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依托三一工业园,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以延庆新能源产业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风电产业园、昌平风电产业园区、平谷马房绿色能源产业基地为基础,建设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依托国家环保产业示范园区,打造工业……
l节能环保设备基地。到2015年,形成销售收入500亿元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六、推进创新成果应用,大力实施示范应用工程。
围绕保障和惠民生、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运营支撑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四大重点需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示范应用项目,着力推进“三个试点城市、六个示范应用项目”建设,形成“产城融合”发展新局面。
(1) 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建设项目。围绕建设信息高速网络和建设信息通信枢纽城市的需要,统筹规划,分阶段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实施,全面促进网络资源共享互联,提升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探索建立广播电视服务和电信服务双向进入的三网融合服务运营体系,由广播电视运营单位建设和管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和移动电视的内容平台和综合广播控制平台,并在试点基础上开展电信服务;电信运营商提供IPTV传输服务和移动电视分发服务;
同时实施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加快下一代电信网络和互联网建设,推进高清互动数字电视应用工程实施,按照三网融合的要求,逐步构建一体化、互联互通、可管理、高可靠性的综合信息网络。到2015年,家庭用户宽带接入达到100兆,社区和商业楼宇宽带接入达到1000兆,高端功能区和重点企业宽带接入达到10千兆,全市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80%,基本建成。“创新多元化服务模式,大力培育互联网电视台、音视频共享网站、专业内容聚合网站等内容服务提供商,发展基于三网融合的政务服务、社区信息、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信息增值服务。
(2) 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建设项目。为抢占新一轮信息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我们将加快实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和“湘云工程”行动计划,建设世界一流的云计算服务城市。加快云计算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重点支持一批独立、安全、高效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到2015年,三类典型服务将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带动产业链形成2000亿元的产值。稳步推进十万亿次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和多层次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支持祥云大厦、亦庄云谷、中关村软件园等云计算产业集群建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为满足电子政务、城市交通管理和人口控制升级的需要,我们将加快“政府云”建设,重点建设“首都之窗”云平台、城市智能交通云平台、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云平台,形成6至8个政府云服务中心。为满足行业应用需求,我们将建设以生物医药行业基因测序、汽车制造行业模拟测试等关键应用为重点的“制造云”、以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功能为基础的“金融云”、,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推进“科教云”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教育数据中心,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促进优质教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3) 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项目。面对强化国际商务服务功能的需要,我们将积极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建设国际枢纽电子商务城市。大力支持服务电子商务的支付结算、安全认证、交易担保、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和信用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网上购物中心,扩大电子商务消费,支持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和C2C(消费者对消费者)电子商务企业的品牌发展,积极探索和发展G2B(政府电子采购)等电子商务新模式。到2015年,电子商务销售额将占全市社会商品总销售额的25%以上。鼓励企业积极应用电子商务,推动10至20家服务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到2015年,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将超过60%。规范发展千亿元规模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大力推动金融街、商务中心、通州、世纪等电子商务集群发展……
中山、中关村和亦庄。
(4) 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围绕提升超大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的需要和保障民生改善的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应用物联网示范项目建设。率先实施“1+1+8”应急管理应用示范工程,构建城市安全运行与应急管理物联网应用辅助决策系统,为全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提供精细化动态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支持。建设全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各部门物联网应用信息的接入、聚合和集成。加快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药品管理等民生领域的研究和推广。围绕烟花爆竹实时跟踪管理、燃放期间综合保护和燃放后环境整治,推进物联网在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示范。围绕城市安全运行涉及的供水、排水、电力、燃气、热力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推进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示范和物联网应用。在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工业企业等四大高风险行业,推进物联网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示范。推进重点区域物联网一体化管理示范,实现对区域内人、地、物、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针对大客流影响、极端天气、治安防范等事件,推进物联网在轨道交通安全防范中的应用示范。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确保雨雪雾霾等极端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畅通。推进物联网在城市运行保障和应急救援车辆卫星定位管理中的应用示范,实时掌握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大型应急救援、城市运行保障等车辆的位置信息和行驶轨迹。推进物联网在区县社区综合监管中的示范应用。加快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北邮感知大厦、网融大厦、物联网大厦、石景山物联网产业园建设。
(5)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围绕缓解首都交通拥堵的迫切需要,推进信号控制、综合监控、信息引导服务、停车管理、车辆动态管理、基础支撑保障等六大工程建设,构建智能交通体系,提高交通效率。开展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乡一体化工程。到2015年,实现全市所有路口的信号系统覆盖和协调控制,公交信号优先系统范围基本覆盖公交密集的主要街道和城市主干道。扩大综合交通监控系统。到2015年,将建设2000套电视监控设备,增加1600个双向综合交通监控断面,3000套固定交通违法监控设备,1000套公交专用道违法监控设备和500套交通流量检测设备。开展交通管理公共信息服务和引导拓展工程,到2015年建成550个户外引导显示屏,通过网络、短信、广播等多种信息传播手段,形成一套立体、多层次、个性化的动态信息引导服务体系。开展交通组织优化和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工程,建设交通组织优化与仿真系统,建设北京市停车管理信息化……
离子服务平台。到2015年,新建1000套路侧停车智能管理系统,扩大ETC(电子收费)覆盖范围。开展智能交通和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物联网交通管理服务平台,深入开发并逐步完善平台功能,实现城市车辆的动态诱导和有效控制,促进驾驶信息资源在社会领域的综合应用。开展基础支撑工程,建设综合交通分析与应用系统、智能指挥调度集成系统、异地灾备中心,推进机房等科技配套建设。
(6) 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项目。面对形成汽车行业新的竞争优势的需要,我们将以“十城千车”示范应用项目建设和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试点推广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引领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探索推广车辆租赁、电池租赁等多种新兴商业运营模式,建立租赁服务、电池阶梯利用和回收体系,培育一批优质服务企业和专业化电池回收企业。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在公共服务领域,重点建设熊猫岛、太空桥、小营、四惠、马家楼等充(换)用电站;
在个人消费领域,重点建设电池替代示范站、100个快充站和36万个慢充桩,建设2个电池回收处理站、10个专业维修服务站、2个信息采集处理站和示范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加强政府采购,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提供信贷、担保等金融支持。推动纯电动公交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普及应用,推动纯电动汽车在环卫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市政、租赁、邮政等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到2012年,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示范应用规模将达到5000辆。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补贴试点,鼓励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力争到2012年私营部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万辆。
(7) 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按照国家建设强大智能电网的总体部署,加强与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合作,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试点。实施未来科技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2座符合智能电网标准的220千伏变电站和5座110千伏变电站,推进分布式电力接入和微电网、超导输电、配电自动化、智能住宅/楼宇建设,电力信息采集系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互动营业厅、智能需求侧管理、智能电网可视化平台、物联网和通信信息网络、智能路灯和监控系统。积极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推动新能源发电并网与智能调度、大容量储能调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快平谷兆瓦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昌平高压直流输电等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推进重点区县智能电网试点建设,加快延庆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加大顺义智能电网小区示范力度,实现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接入、并网运行。
(八)太阳能示范应用项目。以“金色阳光”项目实施为契机,积极推动研发平台创新成果和设备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示范应用,提升太阳能产业应用水平。实施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重点建设延庆30兆瓦、密云20兆瓦等一批大型光伏电站项目,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兆瓦等多个光伏屋顶项目,并展示了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幕墙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20万千瓦。实施百万平方米光热利用工程,全面推进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鼓励太阳能光热等新能源综合应用。重点推进太阳能、热水、阳光浴室等示范应用项目。到2015年,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利用面积将达到900万平方米。
(9) 轨道交通设备示范应用项目。结合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加大成熟轨道交通技术和设备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推动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和轨道交通B型车在新的轨道交通线路上的应用,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信号系统、运行控制系统、轨道交通自助设备和中低速磁悬浮技术与设备。在ba上……
轨道交通亦庄线CBTC信号控制系统示范项目、自主品牌轨道交通B型车在轨道交通房山线的示范应用,加快中低速磁悬浮技术在轨道交通S1线(门头沟线)的示范应用和100%低地板技术的现代有轨电车在轨道交通西郊线的应用。推进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城市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高轨道交通承载能力和安全性,逐步建立具有较强配套能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提供支撑。
七、加快先行先试,完善保障措施。
抓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各项试点政策,结合本市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对接中央资源,争取国家要素落地。整合资本创新资源,挖掘潜力,加强制度安排,着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政策、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倾斜,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a) 完善财税政策。推动财政资金支持模式的机制创新。针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我们将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税收、科研经费、股权激励等方面实施“1+6”系列政策,制定完善实施细则,加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财税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倾斜。落实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本市500亿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中的20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基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应用。
(2) 加强科技资本对接。逐步完善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实施国家新兴产业风险投资计划,推动本市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运作,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资本引导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资本市场形成更具影响力的“中关村板块”。建设国家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推动建立资本市场转让制度。推动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开展投资业务,引导风险投资投向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技术和金融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3) 加快人才特区建设。在中关村示范区开展一些人才特区建设意见,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加快实施国家“千人计划”和本市“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人才引进政策。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我们将引进一批以科研、创业和中介服务为重点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大力开展政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试点,推进博士后研究中心和博士后(青年人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建立健全人才任用、评价、激励和流动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我们将在……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住房登记和出入境、医疗、保险、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创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
(4)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在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制高点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应用相结合。引导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支持企业和技术联盟建设专利库。推动PCT专利申请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推动中国技术交流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中关村国际标准大厦的集聚效应,建设标准创新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利专用数据库和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库。
(5) 加强科技服务支撑。完善科技成果创业、创新和转化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发展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各类创新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引导、专业运营和平台支持,为企业提供创业咨询、科技咨询、技术转让、投融资等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提升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的孵化功能。鼓励发展科技咨询服务和技术转让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信息咨询、投融资咨询、技术交易等多元化服务。
(6) 培育和发展民营经济。支持和培育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研究制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调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为满足电子政务、城市交通管理和人口控制升级的需要,我们将加快“政府云”建设,重点建设“首都之窗”云平台、城市智能交通云平台、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云平台,形成6至8个政府云服务中心。为满足行业应用需求,我们将建设以生物医药行业基因测序、汽车制造行业模拟测试等关键应用为重点的“制造云”、以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功能为基础的“金融云”、,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推进“科教云”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教育数据中心,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促进优质教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3) 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项目。面对强化国际商务服务功能的需要,我们将积极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建设国际枢纽电子商务城市。大力支持服务电子商务的支付结算、安全认证、交易担保、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和信用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网上购物中心,扩大电子商务消费,支持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
-面向消费者)和C2C(消费者对消费者)电子商务企业,积极探索和发展G2B(政府电子采购)等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到2015年,电子商务销售额将占全市社会商品总销售额的25%以上。鼓励企业积极应用电子商务,推动10至20家服务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到2015年,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将超过60%。规范发展千亿元规模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大力推动金融街、商务中心、通州、石景山、中关村、亦庄等电子商务集聚区发展。
(4) 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围绕提升超大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的需要和保障民生改善的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应用物联网示范项目建设。率先实施“1+1+8”应急管理应用示范工程,构建城市安全运行与应急管理物联网应用辅助决策系统,为全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提供精细化动态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支持。建设全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各部门物联网应用信息的接入、聚合和集成。加快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药品管理等民生领域的研究和推广。围绕烟花爆竹实时跟踪管理、燃放期间综合保护和燃放后环境整治,推进物联网在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示范。围绕城市安全运行涉及的供水、排水、电力、燃气、热力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推进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示范和物联网应用。在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工业企业等四大高风险行业,推进物联网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示范。推进重点区域物联网一体化管理示范,实现对区域内人、地、物、事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针对大客流影响、极端天气、治安防范等事件,推进物联网在轨道交通安全防范中的应用示范。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确保雨雪雾霾等极端天气条件下道路交通畅通。推进物联网在城市运行保障和应急救援车辆卫星定位管理中的应用示范,实时掌握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大型应急救援、城市运行保障等车辆的位置信息和行驶轨迹。推进物联网在区县社区综合监管中的示范应用。加快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北邮感知大厦、网融大厦、物联网大厦、石景山物联网产业园建设。
(5)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围绕缓解首都交通拥堵的迫切需要,推进信号控制、综合监控、信息引导服务、停车管理、车辆动态管理、基础支撑保障等六大工程建设,构建智能交通体系,提高交通效率。开展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乡一体化工程。到2015年,实现全市所有路口的信号系统覆盖和协调控制,公交信号优先系统范围基本覆盖公交密集的主要街道和城市主干道。扩大综合交通监控系统。到2015年,将建设2000台电视监控设备,1600台双向综合交通监控……
将增加3000套固定交通违法监测设备、1000套公交专用道违法监测设备和500套交通流量检测设备。开展交通管理公共信息服务和引导拓展工程,到2015年建成550个户外引导显示屏,通过网络、短信、广播等多种信息传播手段,形成一套立体、多层次、个性化的动态信息引导服务体系。开展交通组织优化和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工程,建设交通组织优化与仿真系统,建设北京市停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到2015年,新建1000套路侧停车智能管理系统,扩大ETC(电子收费)覆盖范围。开展智能交通和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物联网交通管理服务平台,深入开发并逐步完善平台功能,实现城市车辆的动态诱导和有效控制,促进驾驶信息资源在社会领域的综合应用。开展基础支撑工程,建设综合交通分析与应用系统、智能指挥调度集成系统、异地灾备中心,推进机房等科技配套建设。
(6) 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项目。面对形成汽车行业新的竞争优势的需要,我们将以“十城千车”示范应用项目建设和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试点推广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引领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探索推广车辆租赁、电池租赁等多种新兴商业运营模式,建立租赁服务、电池阶梯利用和回收体系,培育一批优质服务企业和专业化电池回收企业。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在公共服务领域,重点建设熊猫岛、太空桥、小营、四惠、马家楼等充(换)用电站;
在个人消费领域,重点建设电池替代示范站、100个快充站和36万个慢充桩,建设2个电池回收处理站、10个专业维修服务站、2个信息采集处理站和示范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加强政府采购,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提供信贷、担保等金融支持。推动纯电动公交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普及应用,推动纯电动汽车在环卫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市政、租赁、邮政等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到2012年,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示范应用规模将达到5000辆。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补贴试点,鼓励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力争到2012年私营部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万辆。
(7) 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按照国家建设强大智能电网的总体部署,加强与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合作,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试点。实施未来科技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2座符合智能电网标准的220千伏变电站和5座110千伏变电站,推进分布式电力接入和微电网、超导输电、配电自动化、智能住宅/楼宇建设,电力信息采集系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互动营业厅、智能需求侧管理、智能电网可视化平台、物联网和通信信息网络、智能路灯和监控系统。积极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标准规范的制定,推动新能源发电并网与智能调度、大容量储能调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等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快平谷兆瓦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昌平高压直流输电等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推进重点区县智能电网试点建设,加快延庆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加大顺义智能电网小区示范力度,实现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接入、并网运行。
(八)太阳能示范应用项目。以“金色阳光”项目实施为契机,积极推动研发平台创新成果和设备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示范应用,提升太阳能产业应用水平。实施2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重点建设延庆30兆瓦、密云20兆瓦等一批大型光伏电站项目,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兆瓦等多个光伏屋顶项目,并展示了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幕墙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超过20万千瓦。实施百万平方米光热利用工程,全面推进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鼓励太阳能光热等新能源综合应用。重点推进太阳能、热水、阳光浴室等示范应用项目。到2015年,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利用面积将达到900万平方米。
(9) 轨道交通设备示范应用项目。结合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加大成熟轨道交通技术和设备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推动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和轨道交通B型车在新的轨道交通线路上的应用,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信号系统、运行控制系统、轨道交通自助设备和中低速磁悬浮技术与设备。在ba上……
轨道交通亦庄线CBTC信号控制系统示范项目、自主品牌轨道交通B型车在轨道交通房山线的示范应用,加快中低速磁悬浮技术在轨道交通S1线(门头沟线)的示范应用和100%低地板技术的现代有轨电车在轨道交通西郊线的应用。推进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二期、城市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高轨道交通承载能力和安全性,逐步建立具有较强配套能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提供支撑。
七、加快先行先试,完善保障措施。
抓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各项试点政策,结合本市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对接中央资源,争取国家要素落地。整合资本创新资源,挖掘潜力,加强制度安排,着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政策、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倾斜,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a) 完善财税政策。推动财政资金支持模式的机制创新。针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我们将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税收、科研经费、股权激励等方面实施“1+6”系列政策,制定完善实施细则,加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财税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倾斜。落实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本市500亿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中的20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基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应用。
(2) 加强科技资本对接。逐步完善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实施国家新兴产业风险投资计划,推动本市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运作,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资本引导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资本市场形成更具影响力的“中关村板块”。建设国家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推动建立资本市场转让制度。推动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开展投资业务,引导风险投资投向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技术和金融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3) 加快人才特区建设。在中关村示范区开展一些人才特区建设意见,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加快实施国家“千人计划”和本市“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人才引进政策。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我们将引进一批以科研、创业和中介服务为重点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大力开展政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试点,推进博士后研究中心和博士后(青年人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建立健全人才任用、评价、激励和流动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人才,我们将在……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住房登记和出入境、医疗、保险、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创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
(4)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在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制高点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应用相结合。引导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支持企业和技术联盟建设专利库。推动PCT专利申请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推动中国技术交流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中关村国际标准大厦的集聚效应,建设标准创新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利专用数据库和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库。
(5) 加强科技服务支撑。完善科技成果创业、创新和转化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发展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各类创新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引导、专业运营和平台支持,为企业提供创业咨询、科技咨询、技术转让、投融资等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提升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的孵化功能。鼓励发展科技咨询服务和技术转让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信息咨询、投融资咨询、技术交易等多元化服务。
(6) 培育和发展民营经济。支持和培育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研究制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调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通过放开市场准入和形式控制,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潜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国家创新计划,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果转化。鼓励民营企业总部落户北京,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经济战略重组。
(7) 提高开放合作水平。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开放合作水平。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外商设立风险投资企业,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京发展,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京设立研发机构。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利用国际创新成果。鼓励企业在海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积极探索在海外建设科技和产业园区,支持当地企业积极开展以市场开发、认证合作和国际品牌培育为重点的国际经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融资。吸引各类国际组织设立……
e,并率先创建专业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积极组织国际会议、展览和论坛,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品牌。
(八)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培育市场,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新技术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服务,统筹安排本市300亿元政府采购总额中的200亿元资金用于采购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产品。创新消费模式,积极推广电子商务、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物回收、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租赁等新商业模式。推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标准。完善和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积极推行能效标识制度,推动建立健全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政策机制,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发展。
八、加强统筹协调,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按照“聚焦重点、集中精力、分步实施、持续推进”的工作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任务落实和宣传引导,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
(a) 统筹协调,构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对接国家部际协调机制,市领导将牵头建立北京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机制,依托中关村创新平台,加强重大事项沟通协调。各相关部门、区县和相关产业园区建立了联动的工作机制,市、区县和产业园区形成合力,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 加强落实,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围绕本市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组织编制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项规划和产业布局指导目录,指导各区县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加快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建立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和战略性新兴行业统计监测体系。加大资金、人力、土地等资源统筹,确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示范应用项目顺利实施。完善项目储备、筛选和管理机制,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有效规划、实施和储备一批。
(3) 加强宣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广泛宣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引导中央资源、国际要素资源、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视培养创业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
(编辑/刘文林)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机制,通过放开市场准入和形式控制,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潜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国家创新计划,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创新成果转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民营企业总部落户北京,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经济战略重组。
(7) 提高开放合作水平。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开放合作水平。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外商设立风险投资企业,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京发展,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京设立研发机构。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利用国际创新成果。鼓励企业在海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积极探索在海外建设科技和产业园区,支持当地企业积极开展以市场开发、认证合作和国际品牌培育为重点的国际经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融资。吸引各类国际组织落户北京,率先创建专业性、区域性国际组织。积极组织国际会议、展览和论坛,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交流品牌。
(八)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培育市场,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新技术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服务,统筹安排本市300亿元政府采购总额中的200亿元资金用于采购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产品。创新消费模式,积极推广电子商务、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物回收、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租赁等新商业模式。推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标准。完善和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积极推行能效标识制度,推动建立健全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建立政策机制,促进三网融合高效有序发展。
八、加强统筹协调,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按照“聚焦重点、集中精力、分步实施、持续推进”的工作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任务落实和宣传引导,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
(a) 统筹协调,构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对接国家部际协调机制,市领导将牵头建立北京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机制,依托中关村创新平台,加强重大事项沟通协调。各相关部门、区县和相关产业园区建立了联动的工作机制,市、区县和产业园区形成合力,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 加强落实,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围绕本市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组织编制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项规划和产业布局指导目录,指导各区县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加快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建立项目准入退出机制和战略性新兴行业统计监测体系。加大资金、人力、土地等资源的统筹,确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顺利实施……
重大项目和重点示范应用项目的建设。完善项目储备、筛选和管理机制,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有效规划、实施和储备一批。
(3) 加强宣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广泛宣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引导中央资源、国际要素资源、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地方经济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视培养创业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
(编辑/刘文林)
是自告奋勇还是军令难违回答:当然是军令难违。
1900/1/1 0:00:0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十二五”期间,市场产销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会给自主创新、自主开发、包括新能源汽车应用都提供有利的支持。
1900/1/1 0:00:00众所周知,如今的高速公路不高速,辅路虽然红灯多,道儿却不堵。到底是走一步停一下欣赏沿途风光好,还是走一段歇一会再继续前行好很多车企与相关部门也同样有着这样的纠结和困惑。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昨日,通用公司宣布与韩国LG集团达成协议共同设计建造电动汽车。LG与通用汽车的研发团队将会在核心元件、汽车架构和平台方面共同合作,并且双方联合开发的汽车将会销往全球各地。
1900/1/1 0:00:00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NASDAQFSLR与信实电力在印度为两相太阳的的项目签署了一个10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供应协议。
1900/1/1 0:00:00一场铅酸电池的环保风暴正在席卷行业,在政策的持续作用下,铅酸电池行业正进入整合期,龙头企业有望从中受益。此外,受环保不达标中小企业关停影响,行业供需关系正发生改变,铅酸电池价格已开始猛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