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产与武汉电动汽车的合作项目停滞不前时,德国政府和汽车公司不失时机地加入了进来。他们也选择了武汉,但合作伙伴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而是科技部。
7月16日至17日,中国科技部与德国交通运输部在武汉举行“中德电动汽车技术合作研讨会”。与此同时,在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部的领导下,由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大众汽车、戴姆勒和宝马以及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能源局的官员和专家组成的德国科技代表团,讨论了武汉电动汽车技术与标准的合作。
电动汽车示范项目正在中国多个城市开展,这为日本和德国汽车企业推广其技术和标准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如何在不受他人控制的情况下通过合作和交流来提高中国企业的电动汽车技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德国人来势汹汹
16日,研讨会就中德在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燃料电池技术、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模式以及政府鼓励政策等方面的技术交换了意见,并讨论了中德在推动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两国电动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科技部、湖北和武汉的科技和电力系统官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院、东风汽车、同济大学和天津大学出席了研讨会。
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计划监督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炳刚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本次研讨会是科技部中德可再生交通能源合作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始于2003年底,最初的合作领域是生物燃料、合成燃料和柴油技术。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项目开始越来越关注这个领域。
大众汽车相关人士告诉笔者,除了武汉,德国政府和车企还计划与其他已经进行电动汽车示范的城市合作,推广其电动汽车技术和示范运营经验,同时,就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标准与中国企业和标准制定机构进行沟通。
与日产相比,德国政府、汽车企业和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更高、更广泛,但并不明显。
3月6日,武汉市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能源事务局签署了“电动汽车市场准备和市场引入示范项目经验交流”意向书,内容包括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供电储能、交通运输方案。5月中旬,科技部部长万钢率中国科技代表团访问德国,考察德国电动汽车运营情况。
6月2日,中德电动汽车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德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和教育科研部部长安妮特·沙万为中德电动汽车联合研究中心揭牌,并代表双方签署了《中德电动汽车科学合作联合声明》。六所德国大学和四所中国大学签署了《中德电动汽车联合研究备忘录》。
7月15日至18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访华时,双方发表了《中德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公报》,同意双方支持建立“替代动力平台”,加强电动汽车领域合作。
日产武汉项目“停滞不前”
德国人的行动正在加速,但日产与武汉的合作项目进展并不顺利。3月25日,雷诺-日产联盟与武汉市政府……
签署了最终协议。与初步协议相比,最终协议的内容缩减了很多,日产电动汽车在示范运营中的数量从300辆下降到了25辆。
2009年4月10日,雷诺-日产联盟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推广零排放汽车,并与武汉市政府签署了关于推广电动汽车的谅解备忘录。武汉将通过政府采购或电动汽车运营商采购,在三年内每天采购300辆电动汽车在武汉进行示范运营。
据知情人士透露,日产和武汉之间的合作在几个关键点上出现了分歧。
首先是示范运行车辆是日产汽车免费提供还是武汉市政府购买。其次,双方初步签署谅解备忘录的重要前提是日产的电动汽车未来将在武汉当地生产。然而,日产最终选择了广州。2009年11月22日,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与广州市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确认日产电动汽车项目未来将在东风日产广州花都工厂本地化。
第三,日产电动汽车尚未进入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公告。此外,武汉和日产在充电站和维修站的建设资金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战略:集各家之力
无论是科技部与德国政府和车企的合作,还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日产的合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都涉及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标准的合作。例如,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将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一项全面计划,建立和维护电池充电网络,促进电动汽车的大规模使用,包括充电网络建设和维护标准。
据笔者了解,武汉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中采用了德国的一些设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位人士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日产汽车合作后,科技部与德国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有利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与不同的企业合作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的技术和标准体系,也便于取长补短。然而,在标准制定方面,中国仍将坚持自主原则。尽管它会吸收各方的有用内容,但不会照搬任何一方的标准。
(编辑/蒋萌)当日产与武汉电动汽车的合作项目停滞不前时,德国政府和汽车公司不失时机地加入了进来。他们也选择了武汉,但合作伙伴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而是科技部。
7月16日至17日,中国科技部与德国交通运输部在武汉举行“中德电动汽车技术合作研讨会”。与此同时,在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部的领导下,由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大众汽车、戴姆勒和宝马以及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能源局的官员和专家组成的德国科技代表团,讨论了武汉电动汽车技术与标准的合作。
电动汽车示范项目正在中国多个城市开展,这为日本和德国汽车企业推广其技术和标准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如何在不受他人控制的情况下通过合作和交流来提高中国企业的电动汽车技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德国人来势汹汹
16日,研讨会就中德两国在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燃料电池技术、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技术交换了意见……
以及政府鼓励政策,并讨论了中德在推动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合作,以共同促进两国电动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科技部、湖北和武汉的科技和电力系统官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院、东风汽车、同济大学和天津大学出席了研讨会。
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计划监督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炳刚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本次研讨会是科技部中德可再生交通能源合作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始于2003年底,最初的合作领域是生物燃料、合成燃料和柴油技术。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项目开始越来越关注这个领域。
大众汽车相关人士告诉笔者,除了武汉,德国政府和车企还计划与其他已经进行电动汽车示范的城市合作,推广其电动汽车技术和示范运营经验,同时,就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标准与中国企业和标准制定机构进行沟通。
与日产相比,德国政府、汽车企业和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更高、更广泛,但并不明显。
3月6日,武汉市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能源事务局签署了“电动汽车市场准备和市场引入示范项目经验交流”意向书,内容包括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供电储能、交通运输方案。5月中旬,科技部部长万钢率中国科技代表团访问德国,考察德国电动汽车运营情况。
6月2日,中德电动汽车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德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和教育科研部部长安妮特·沙万为中德电动汽车联合研究中心揭牌,并代表双方签署了《中德电动汽车科学合作联合声明》。六所德国大学和四所中国大学签署了《中德电动汽车联合研究备忘录》。
7月15日至18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访华时,双方发表了《中德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公报》,同意双方支持建立“替代动力平台”,加强电动汽车领域合作。
日产武汉项目“停滞不前”
德国人的行动正在加速,但日产与武汉的合作项目进展并不顺利。3月25日,雷诺-日产联盟与武汉市政府签署了最终协议。与初步协议相比,最终协议的内容缩减了很多,日产电动汽车在示范运营中的数量从300辆下降到了25辆。
2009年4月10日,雷诺-日产联盟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推广零排放汽车,并与武汉市政府签署了关于推广电动汽车的谅解备忘录。武汉将通过政府采购或电动汽车运营商采购,在三年内每天采购300辆电动汽车在武汉进行示范运营。
据知情人士透露,日产和武汉之间的合作在几个关键点上出现了分歧。
首先是示范运行车辆是日产汽车免费提供还是武汉市政府购买。其次,双方初步签署谅解备忘录的重要前提是日产的电动汽车未来将在武汉当地生产。然而,日产最终选择了广州。2009年11月22日,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与广州市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确认日产电动汽车项目未来将在东风日产广州花都工厂本地化。
第三……
ssan电动汽车尚未进入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公告。此外,武汉和日产在充电站和维修站的建设资金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战略:集各家之力
无论是科技部与德国政府和车企的合作,还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日产的合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都涉及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标准的合作。例如,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将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一项全面计划,建立和维护电池充电网络,促进电动汽车的大规模使用,包括充电网络建设和维护标准。
据笔者了解,武汉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中采用了德国的一些设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位人士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日产汽车合作后,科技部与德国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有利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与不同的企业合作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的技术和标准体系,也便于取长补短。然而,在标准制定方面,中国仍将坚持自主原则。尽管它会吸收各方的有用内容,但不会照搬任何一方的标准。
(编辑/蒋萌)
9月24日在天津举行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有关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的争论中,应以混合动力为主的声音占到了上风。撷取此会议上信息二三,可窥见混合动力路线支持者阵容有多强大。
1900/1/1 0:00:00对于新能源,汽车厂家进行的是一场长时间赛跑,比拼的则是资金、技术和耐力。在上述三个要件上,吉利汽车都没有特别的优势。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10月8日,由美国杨百翰大学BringhamYoungUniversity130名在校学生自主研发的轻型电动汽车”蓝色电力”ElectricBlue,
1900/1/1 0:00:00昨日上午9时,随着最后一泵混凝土浇铸完毕,成都国际科技节能大厦顺利封顶,他是成都首幢”节能”大厦,这里有全国首个设在大厦内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站。
1900/1/1 0:00:00深圳比克电池公司近日宣布,由该公司自行生产的中国首款单体100安时动力汽车电池,以及100安时电池模组正式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动力应用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
1900/1/1 0:00:00为全面落实《长春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方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日前,吉林省长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规定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实施多项优惠政策。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