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电动汽车加速产业化过渡 明晰产业发展三大需求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12年,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高油耗、环境污染等不可避免的问题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全球汽车行业改革迫在眉睫。目前,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企业已经进入真正的产品化和工业化阶段,学校也开始进入深层次的技术研究,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也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因此,中国的电动汽车正进入工业化的前夜,从研发向真正的工业化过渡。清华大学教授、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高欧阳明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二五’电动汽车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技术翻身、技术跨越的重大决战。”

即将出台的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正是从这个全新的发展高度进行的考虑和布局。该计划将引导技术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致力于制定电动汽车国家技术发展战略。《规划》从产业升级、技术转型和技术跨越三大战略需求出发,浓缩了科技支撑、创新引领和前瞻部署三大科技创新目标,确定了“三横三纵三平台”的战略重点和任务,提出了“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的“三纵三链”研发组织模式。

明确产业发展“三个需要”,明确科技规划“三个定位”

只有看清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的前景,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合理的规划。高欧阳明说,在规划之初,他们首先对美国、日本、欧洲等世界主要发达地区政府的战略定位以及国际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各种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显示,放眼国际市场,到2015年,各类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将占乘用车市场的8%左右(包括纯电动约1%,全球总量约80万辆);

到2020年,各类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将占乘用车市场的20%左右(包括纯电动约8%,全球总量约为800万辆)。电动汽车的发展已达成全球战略共识。乘用车的技术开发和规模商业化面临低碳目标。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的最新发展趋势受到了中国政府和最高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国家的战略决策和重大需求。高欧阳明说,《规划》明确指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将有“三大需求”。

面向产业升级需求:产品研发支撑发展

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趋势来看,发展电动汽车是汽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因此,产业升级的需求是基本需求。”欧阳明兴奋地说。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节能减排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各种预测显示,2015年中国的汽车数量将超过1.5亿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消耗的燃料量将继续上升,这将导致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和石油对外国的依赖性增加。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2020年中国汽车燃料消耗量将超过3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70%。有必要对车辆实施更严格的燃油经济性限制标准。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政策》的研究成果,2020年我国乘用车燃油经济性将达到国际水平,平均油耗应降至5升/100公里以下。

“对于中高级汽车来说,如果完全使用汽油发动机,从技术和经济的综合评估来看,这一指标很难跨越门槛,必须采用以混合动力为代表的主要汽车节能技术。高欧阳明说,同时,以混合动力技术为主导也可以促进汽车节能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全面融合和全面进步。

面向技术转型需求:规模示范产业领先

其次,这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转型的需要。高欧阳明说,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的发展是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历史机遇。

据高欧阳明说,电力可以作为中国汽车的主要替代能源。电动汽车在广泛应用时,可以在电网低负荷期间进行常规充电,这将对电网起到“填谷”的作用,提高发电设备的综合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电动汽车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将电能作为汽车的主要能源载体,可以大大减少交通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

从中国国情和特色优势来看,发展电动化程度高的电动汽车是培育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高欧阳明说,中国拥有电动汽车相关的物质资源优势、多元化的市场优势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势。

根据工信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相关调查结果,在10个大中城市的3400名受访者中,近70%的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充电里程在100-160公里的小型纯电动汽车。清华大学对北京乘用车出行特征的调查显示,75%的车辆每天行驶50公里以内,插电式电动汽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

lan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研发、示范和市场推广。”欧阳明兴奋地说。

面向科技需求:创新突破的前瞻性部署

从新一轮国际低碳技术竞赛来看,“十二五”电动汽车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良好技术翻身、实现技术跨越的决战。因此,技术跨越的需求尤为突出。

高欧阳明说,中国在电动汽车高端技术方面整体上不具有竞争优势。电池、电机和电子控制关键部件的技术基础仍然薄弱;

燃料电池基础材料技术与国外仍有差距,燃料电池发动机在工程集成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高端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他表示,新一轮国际低碳技术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总的来说,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起步并不晚,而且发展也不慢。但由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差距依然存在,高端技术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高欧阳明说,面对决战,当务之急是加大进攻力度,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快速转型,抢占技术制高点,培育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中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页]

整合“三大平台”,确定中长期“三大任务”

本规划坚持“三纵三横”研发和产业化布局,突出电池、电机、电控“三横”关键技术,开发“技术标准、基础设施、测试评估”三大基础技术平台。

据高欧阳明介绍,该计划整合了“三大平台”,确定了混合动力、纯电驱动和燃料电池三个产业研发项目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重点任务。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来看,发展电动化程度高、纯电动驱动功能强的电动汽车(EV/PHEV/FCV)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将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从企业战略和行业战略层面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行互动、共同发展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规划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战略。

技术平台“集成”

为了应对电动汽车技术和车型的多样化,我们应该牢牢抓住电池、电机和电子控制这三个常见的关键技术。高欧阳明说,“十二五”期间,将推进动力总成模块化,推进动力系统平台化,实现电动汽车技术平台的“一体化”。

据他介绍,在基础部件模块方面,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单元等关键部件的模块化具有战略意义,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在车辆动力总成方面,基于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模块,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集成水平,开发各种新型动力总成。“当然,万钢部长关心的小插件和配件问题也会在这个平台上得到解决。”他笑了。

汽车开发“双头挤压”

从全球研发和应用的实践经验来看,中高级轿车纯电动驱动平台技术尚不成熟,应作为科技跨越的重点研究内容继续研究和探索。高欧阳明说,同时,对于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国的技术特点、产业化优势和市场潜力,在城市公共汽车和私人小型汽车中优先发展“纯电动驱动”电动汽车。形成“两头挤”的发展格局,开启规模化市场。然后它将以滚动的方式发展,并逐渐占据中高档燃油车的市场空间。

这种发展模式也是该计划的一个亮点。”他说。

据介绍,“两头挤”是城市公共车辆领域,包括公交车、大中型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环卫车等。城市公共车辆的工况特点更适合现阶段电动汽车的应用。首先,这些车辆具有固定的续航里程、稳定的日常行驶里程和显著的环保效益;

其次,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国家补贴的实施受益面广,实施起来相对容易;由于对电池容量的巨大需求,可以有效促进我国新型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同时,这类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城市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双头挤压”的另一端,最具战略意义的是小型电动汽车。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小型化是全球主流趋势,中国最具技术特点、产业优势和市场潜力。

“两挤”产业化推进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优先发展小型电动汽车和纯电动公共服务汽车,同时兼顾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形成转型与转型相结合的并行互动发展模式。高欧阳明说,这种滚动发展将逐步形成下一代纯电动汽车的技术优势。

推进工业化“三步走”

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初期,由于诸多制约因素,很难实现一步到位的发展。因此,高欧阳明介绍,本规划中的电动汽车产业化计划按照“三步走”的产业化推进战略,结合不同阶段的技术进步程度和市场需求,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08-2010年,在大中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2008年启动的奥运示范项目已实现595辆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示范运营,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大型示范推广项目。截至2010年底,电动汽车示范推广规模已达1万辆。

第二阶段:2010年至2015年,实现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开展以小型电动汽车(EV/PHEV)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示范和商业化;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小规模示范和评估;

攻克深度机电耦合、新型电机驱动技术等前沿技术,开发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下一代纯电动驱动动力系统平台。

第三阶段:从2015年到2020年,我们将继续推动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工业化,启动下一代纯电动驱动汽车的工业化进程。现阶段,将以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为主导,启动下一代电力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总结探索各种商业模式的经验,建立电动汽车主导商业模式,完善原有基础设施网络,扩大充电网络覆盖范围,提高车网融合度。

组织科技创新“三大联盟”努力实现电动汽车三大突破

“下一步是实质性地建立产业创新联盟,汇集优势资源,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欧阳明高谈阔论。

在各国政府的支持下,电动汽车行业的汽车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能源运营商、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合作与竞争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在这一规划中,探索了三种新的组织机制。据高欧阳明介绍,在这三种机制下建立了三种类型的联盟,目标和任务不同,旨在通过这种创新的组织机制加快中国电动汽车的工业化,促进技术水平的全面发展。

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研发纵向一体化

探索以产业链为纽带的研发组织机制,建立以整车厂为主导、零部件垂直整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承担产业化研发重点任务。

据高欧阳明介绍,尽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结构上与传统汽车不同,但由于对传统汽车的技术继承,在产业组织模式中可以遵循传统的汽车行业研发组织模式,即,以产业链为纽带,建立由整车厂牵头垂直整合零部件企业的产业技术联盟,整车厂负责整车和系统的开发和生产,并垂直组织零部件企业进行研发和生产,并最终为用户提供销售和售后服务。

探索以价值链为纽带的商业化示范

探索以价值链为纽带的研发组织机制,建立“能源供应商-汽车制造商-电池制造商”跨行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承担面向大规模商业示范需求的重点任务。

纯电动汽车技术具有跨行业、跨行业的特点,其产业化发展不仅依赖于传统的汽车生产配套企业,还与电池制造商、电网和第三方运营商密切相关。电动汽车的新兴战略产业融合了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动力电池企业、能源企业和网络运营商。其产业组织模式以实现电动汽车的商业价值为核心,整合各环节,组织研发。

因此,传统的汽车产业组织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纯电动汽车。有必要探索以实现商业价值为核心、以价值链为纽带的跨行业资源整合的新研发和商业模式。2012年,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高油耗、环境污染等不可避免的问题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全球汽车行业改革迫在眉睫。目前,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企业已经进入真正的产品化和工业化阶段,学校也开始进入深层次的技术研究,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也进一步加大了力度。因此,中国的电动汽车……

正在进入工业化的前夜,从研发向真正的工业化过渡。清华大学教授、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高欧阳明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二五’电动汽车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技术翻身、技术跨越的重大决战。”

即将出台的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正是从这个全新的发展高度进行的考虑和布局。该计划将引导技术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致力于制定电动汽车国家技术发展战略。《规划》从产业升级、技术转型和技术跨越三大战略需求出发,浓缩了科技支撑、创新引领和前瞻部署三大科技创新目标,确定了“三横三纵三平台”的战略重点和任务,提出了“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的“三纵三链”研发组织模式。

明确产业发展“三个需要”,明确科技规划“三个定位”

只有看清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的前景,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合理的规划。高欧阳明说,在规划之初,他们首先对美国、日本、欧洲等世界主要发达地区政府的战略定位以及国际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各种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显示,放眼国际市场,到2015年,各类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将占乘用车市场的8%左右(包括纯电动约1%,全球总量约80万辆);

到2020年,各类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将占乘用车市场的20%左右(包括纯电动约8%,全球总量约为800万辆)。电动汽车的发展已达成全球战略共识。乘用车的技术开发和规模商业化面临低碳目标。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的最新发展趋势受到了中国政府和最高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国家的战略决策和重大需求。高欧阳明说,《规划》明确指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将有“三大需求”。

面向产业升级需求:产品研发支撑发展

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趋势来看,发展电动汽车是汽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因此,产业升级的需求是基本需求。”欧阳明兴奋地说。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节能减排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各种预测显示,2015年中国的汽车数量将超过1.5亿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消耗的燃料量将继续上升,这将导致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和石油对外国的依赖性增加。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2020年中国汽车燃料消耗量将超过3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70%。有必要对车辆实施更严格的燃油经济性限制标准。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政策》的研究成果,2020年我国乘用车燃油经济性将达到国际水平,平均油耗应降至5升/100公里以下。

“对于中高级汽车来说,如果完全使用汽油发动机,从技术和经济的综合评估来看,这一指标很难跨越门槛,必须采用以混合动力为代表的主要汽车节能技术。高欧阳明说,同时,以混合动力技术为主导也可以促进汽车节能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全面融合和全面进步。

面向技术转型需求:规模示范产业领先

其次,这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转型的需要。高欧阳明说,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的发展是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历史机遇。

据高欧阳明说,电力可以作为中国汽车的主要替代能源。电动汽车在广泛应用时,可以在电网低负荷期间进行常规充电,这将对电网起到“填谷”的作用,提高发电设备的综合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电动汽车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将电能作为汽车的主要能源载体,可以大大减少交通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

从中国国情和特色优势来看,发展电动化程度高的电动汽车是培育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高欧阳明说,中国拥有电动汽车相关的物质资源优势、多元化的市场优势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势。

根据工信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相关调查结果,在10个大中城市的3400名受访者中,近70%的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充电里程在100-160公里的小型纯电动汽车。清华大学对北京乘用车出行特征的调查显示,75%的车辆每天行驶50公里以内,插电式电动汽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

lan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研发、示范和市场推广。”欧阳明兴奋地说。

面向科技需求:创新突破的前瞻性部署

从新一轮国际低碳技术竞赛来看,“十二五”电动汽车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良好技术翻身、实现技术跨越的决战。因此,技术跨越的需求尤为突出。

高欧阳明说,中国在电动汽车高端技术方面整体上不具有竞争优势。电池、电机和电子控制关键部件的技术基础仍然薄弱;

燃料电池基础材料技术与国外仍有差距,燃料电池发动机在工程集成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高端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他表示,新一轮国际低碳技术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总的来说,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起步并不晚,而且发展也不慢。但由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差距依然存在,高端技术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高欧阳明说,面对决战,当务之急是加大进攻力度,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快速转型,抢占技术制高点,培育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中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页]

整合“三大平台”,确定中长期“三大任务”

本规划坚持“三纵三横”研发和产业化布局,突出电池、电机、电控“三横”关键技术,开发“技术标准、基础设施、测试评估”三大基础技术平台。

据高欧阳明介绍,该计划整合了“三大平台”,确定了混合动力、纯电驱动和燃料电池三个产业研发项目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重点任务。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来看,发展电动化程度高、纯电动驱动功能强的电动汽车(EV/PHEV/FCV)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将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从企业战略和行业战略层面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行互动、共同发展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规划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战略。

技术平台“集成”

为了应对电动汽车技术和车型的多样化,我们应该牢牢抓住电池、电机和电子控制这三个常见的关键技术。高欧阳明说,“十二五”期间,将推进动力总成模块化,推进动力系统平台化,实现电动汽车技术平台的“一体化”。

据他介绍,在基础部件模块方面,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单元等关键部件的模块化具有战略意义,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在车辆动力总成方面,基于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模块,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集成水平,开发各种新型动力总成。“当然,万钢部长关心的小插件和配件问题也会在这个平台上得到解决。”他笑了。

汽车开发“双头挤压”

从全球研发和应用的实践经验来看,中高级轿车纯电动驱动平台技术尚不成熟,应作为科技跨越的重点研究内容继续研究和探索。高欧阳明说,同时,对于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国的技术特点、产业化优势和市场潜力,在城市公共汽车和私人小型汽车中优先发展“纯电动驱动”电动汽车。形成“两头挤”的发展格局,开启规模化市场。然后它将以滚动的方式发展,并逐渐占据中高档燃油车的市场空间。

这种发展模式也是该计划的一个亮点。”他说。

据介绍,“两头挤”是城市公共车辆领域,包括公交车、大中型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环卫车等。城市公共车辆的工况特点更适合现阶段电动汽车的应用。首先,这些车辆具有固定的续航里程、稳定的日常行驶里程和显著的环保效益;

其次,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国家补贴的实施受益面广,实施起来相对容易;由于对电池容量的巨大需求,可以有效促进我国新型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同时,这类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城市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双头挤压”的另一端,最具战略意义的是小型电动汽车。燃油车和电动汽车小型化是全球主流趋势,中国最具技术特点、产业优势和市场潜力。

“两挤”产业化推进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优先发展小型电动汽车和纯电动公共服务汽车,同时兼顾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形成转型与转型相结合的并行互动发展模式。高欧阳明说,这种滚动发展将逐步形成下一代纯电动汽车的技术优势。

推进工业化“三步走”

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初期,由于诸多制约因素,很难实现一步到位的发展。因此,高欧阳明介绍,本规划中的电动汽车产业化计划按照“三步走”的产业化推进战略,结合不同阶段的技术进步程度和市场需求,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08-2010年,在大中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2008年启动的奥运示范项目已实现595辆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示范运营,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大型示范推广项目。截至2010年底,电动汽车示范推广规模已达1万辆。

第二阶段:2010年至2015年,实现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开展以小型电动汽车(EV/PHEV)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示范和商业化;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小规模示范和评估;

攻克深度机电耦合、新型电机驱动技术等前沿技术,开发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下一代纯电动驱动动力系统平台。

第三阶段:从2015年到2020年,我们将继续推动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工业化,启动下一代纯电动驱动汽车的工业化进程。现阶段,将以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为主导,启动下一代电力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总结探索各种商业模式的经验,建立电动汽车主导商业模式,完善原有基础设施网络,扩大充电网络覆盖范围,提高车网融合度。

组织科技创新“三大联盟”努力实现电动汽车三大突破

“下一步是实质性地建立产业创新联盟,汇集优势资源,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欧阳明高谈阔论。

在各国政府的支持下,电动汽车行业的汽车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能源运营商、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合作与竞争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在这一规划中,探索了三种新的组织机制。据高欧阳明介绍,在这三种机制下建立了三种类型的联盟,目标和任务不同,旨在通过这种创新的组织机制加快中国电动汽车的工业化,促进技术水平的全面发展。

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研发纵向一体化

探索以产业链为纽带的研发组织机制,建立以整车厂为主导、零部件垂直整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承担产业化研发重点任务。

据高欧阳明介绍,尽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结构上与传统汽车不同,但由于对传统汽车的技术继承,在产业组织模式中可以遵循传统的汽车行业研发组织模式,即,以产业链为纽带,建立由整车厂牵头垂直整合零部件企业的产业技术联盟,整车厂负责整车和系统的开发和生产,并垂直组织零部件企业进行研发和生产,并最终为用户提供销售和售后服务。

探索以价值链为纽带的商业化示范

探索以价值链为纽带的研发组织机制,建立“能源供应商-汽车制造商-电池制造商”跨行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承担面向大规模商业示范需求的重点任务。

纯电动汽车技术具有跨行业、跨行业的特点,其产业化发展不仅依赖于传统的汽车生产配套企业,还与电池制造商、电网和第三方运营商密切相关。电动汽车的新兴战略产业融合了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动力电池企业、能源企业和网络运营商。其产业组织模式以实现电动汽车的商业价值为核心,整合各环节,组织研发。

因此,传统的汽车产业组织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纯电动汽车。有必要探索以实现商业价值为核心、以价值链为纽带的跨行业资源整合的新研发和商业模式。将前瞻性研究与技术链相结合

探索以技术链为纽带的研发组织机制,建立以产学研为骨干、国家研究基地的前沿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承担前瞻性研究的重点任务。

据高欧阳明介绍,下一代纯电动驱动技术的核心是技术突破、示范评估和战略储备。其整个研发技术链涉及许多基础……

化学和材料等学科,具有更广泛的跨学科和跨行业特征。我们不能走传统的汽车行业研发模式,也不能走以实现商业价值为核心的纯电动汽车组织模式。要以技术链为纽带,全面整合技术链各领域的相关技术环节,纵向整合平台技术、组件技术和通用基础技术,横向整合不同平台技术、同一平台下的不同组件和同一组件下的通用基础技术。

因此,规划提出建立以国家研究基地为骨干的前沿技术创新联盟(国家已建立30多个汽车相关国家研究基地,分布在各大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实施联合技术开发,突破高端纯电动驱动技术。

此外,高欧阳明说,该计划还提出将扩大示范规模。在做好25个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的基础上,示范城市数量将扩大到30个以上。同时,在6个城市组织开展节能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补贴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在新计划中纳入了数据收集和分析。据高欧阳明介绍,在“十城千车”示范工程的实施中,将逐步建立全方位的电动汽车运营数据采集平台,全面采集示范车辆和基础设施的整体工况数据、运营数据和用户数据;

同时,对一些典型车队进行全过程测试和跟踪,定期记录车辆的运行数据、维护时间和成本、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为产品技术改进和基础设施布局优化提供依据。监督电动汽车和基础设施的示范运行,并验证每个组装部件和车辆的性能。

希望在“十二五”电动汽车科技发展规划的推动下,通过五年的艰苦研究,力争在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车辆系统集成技术、技术支撑平台集成创新和示范考核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特别是纯电动汽车销量占国内汽车总销量1%左右的重要门槛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他说。

(编辑/董海荣)将前瞻性研究与技术链相结合

探索以技术链为纽带的研发组织机制,建立以产学研为骨干、国家研究基地的前沿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承担前瞻性研究的重点任务。

据高欧阳明介绍,下一代纯电动驱动技术的核心是技术突破、示范评估和战略储备。其整个研发技术链涉及化学、材料等多个基础学科,具有更广泛的跨学科、跨行业特点。我们不能走传统的汽车行业研发模式,也不能走以实现商业价值为核心的纯电动汽车组织模式。要以技术链为纽带,全面整合技术链各领域的相关技术环节,纵向整合平台技术、组件技术和通用基础技术,横向整合不同平台技术、同一平台下的不同组件和同一组件下的通用基础技术。

因此,规划提出建立以国家研究基地为骨干的前沿技术创新联盟(国家已建立30多个汽车相关国家研究基地,分布在各大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实施联合技术开发,突破高端纯电动驱动技术。

此外,高欧阳明说,该计划还提出将扩大示范规模。在做好25个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的基础上,示范城市数量将扩大到30个以上。同时,在6个城市组织开展节能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补贴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在新计划中纳入了数据收集和分析。据高欧阳明介绍,在“十城千车”示范工程的实施中,将逐步建立全方位的电动汽车运营数据采集平台,全面采集示范车辆和基础设施的整体工况数据、运营数据和用户数据;同时,对一些典型车队进行全过程测试和跟踪,定期记录车辆的运行数据、维护时间和成本、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为产品技术改进和基础设施布局优化提供依据。监督电动汽车和基础设施的示范运行,并验证每个组装部件和车辆的性能。

希望在“十二五”电动汽车科技发展规划的推动下,通过五年的艰苦研究,力争在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车辆系统集成技术、技术支撑平台集成创新和示范考核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特别是纯电动汽车销量占国内汽车总销量1%左右的重要门槛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他说。

(编辑/董海荣)

标签:北京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形象工程?大众E-Up电动汽车或2013年进口2014年国产

最近有关大众Up的消息相当多,甚至让人怀疑是否为大众有意为之。除了Up五门版及GTUp之外,Up车系还有一款新车将要面世,那就是EUp。

1900/1/1 0:00:00
河南信阳市公务接待车首次使用纯电动汽车

日前,河南省信阳市举行福英纯电动汽车公务接待车移交仪式,按照信阳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要求,各县区、管理区配备2辆公务接待车,这标志着信阳市公务接待车首次使用纯电动汽车。

1900/1/1 0:00:00
松下面向中国市场开发出车载通用薄膜电容器

松下电子部品PanasonicElectronicDevices开发出了面向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车HEV的通用薄膜电容器。

1900/1/1 0:00:00
纯电动Coda二月上市或落空 EPA认证成阻力

据外媒报道,原计划于今年二月正式投放市场销售的2012款Coda纯电动五座轿车目前还没有任何相关信息,有评论人士称其上市计划或将落空,美国EPA最后认证成其最大阻力。

1900/1/1 0:00:00
投资数百亿 松下加入电动汽车锂电池战局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松下拟投资数百亿日元,在中国生产混合动力车HV、电动汽车EV的核心部件车载用锂电池。这将是该公司同类产品在海外生产的第一个项目。

1900/1/1 0:00:00
美国规划新型电池研发创新中心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近期参观了北美国际车展,并在底特律经济俱乐部上表示,奥巴马政府计划于今年建立新型电池研发中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