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万向的胃口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自8月以来,万向集团一直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气氛中。

2012年8月16日,A123系统公司(以下简称A123)首席执行官David Vieau宣布,A123与万向集团签署了A123系统与万向集团之间的《最终投资协议》(以下简称《最终协议》),万向将以4.65亿美元收购A123系统80%的股份,成为A123最大的公司。

根据最终协议,万向集团将向A123提供7500万美元的初始债务融资,其中2500万美元为初始信贷额度。在满足一定条件后,万向将提供5000万美元的贷款。随后,万向将根据某些条件购买A123的优先担保可转换票据,总额为2亿美元。此外,万向集团将持有1.9亿美元的期权认股权证。这次收购在业内引起了巨大轰动,但除了公开信息外,很少有人能从万向集团高层那里了解到交易的细节。

A123宣布与万向集团达成谅解备忘录的当天,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级官员对作者说:“我们下属公司的员工也在讨论此事,大家都不知道。我也从媒体上获悉了这一消息。”

目前,万向集团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拥有31家公司,其中全资或控股公司18家。根据路透社的数据,万向集团的年营业收入超过130亿美元。截至2011年底,总资产达到560亿元,营收达到835亿元,可谓国内民营企业的“大MAC”。

万向集团董事长、67岁的鲁冠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动汽车的发展。他在这项事业上投入了12年,收获喜忧参半,但他从未动摇万向发展电动汽车的宏伟梦想。

正如鲁冠球所说:“我们为什么要造电动汽车?除了看好国际趋势和国家政策,这也是万向40年汽车零部件优势的延伸。未来,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将从事电动汽车,实现我们几十年的汽车梦;

如果它不起作用,我们会诚实地回来为电动汽车制造零部件。电动汽车是我们最大努力的最高目标,而电池电机电子控制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最低保证。"

宇宙梦

1999年,当“新能源”和“电动汽车”这两个术语还不广为人知时,万向集团已经悄然进入电动汽车领域。同年6月,电动汽车项目组成立,主要开发锂电池。该集团还为其“电动汽车之路”设定了明确的目标,走纯电动汽车路线,并制定了“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整体发展战略。三年后,万向集团成立了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掌握清洁能源技术,开发节能环保汽车。

2003年10月,万向纯电动汽车纯电动动力总成系统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值得一提的是,万向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承担了8项国家“863”重大项目和8项省级重点科技项目,申请了200多项电动汽车和电池专利,授权120多项,其中部分已成功产业化。

2009年底,万向锂电池生产基地在杭州正式投产,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了配套的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动力总成等设备。

在电动汽车十多年的处女地,万向集团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收益几乎为零。用鲁冠球的话来说,“万向从事电动汽车已经十多年了,还没有赚到钱。”

万向集团一名内部员工曾向媒体透露,“经过七八年的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开发,万向逐渐发现进展太慢。由于起步较晚、缺乏高端技术研发人员等因素,万向的电动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仍远远落后于许多外国公司。”

一位动力电池行业人士告诉笔者:“万向集团的技术还没有稳定下来。”这可能是万向急于通过收购成熟公司来获取核心技术的直接原因。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的政策环境正在逐渐成熟,市场也在逐步启动。收购A123将有助于万向迅速确立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万向人朝着他们的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页]

收购之路

万向集团首次收购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了。

2002年,万向收购了嘉兴艾特公司,但正是这次鲜为人知的收购,使万向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更先进的制造技术。

在万向集团研发锂电池的道路上,我们不禁要提到万向与Ener1的合资公司。

美国Ener1公司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专注于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业务。其子公司EnerDel是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先进电池联盟(USABC)确定的六家电动汽车核心电池供应商之一,在电池组技术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当时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万向电动汽车和Ener1将在杭州建立一个全自动电池和电池系统生产基地,初始投资超过3亿美元。到2011年底,将形成3亿安时电池和4万套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的生产能力。

显然,与Ener1的合作仍然无法满足万向集团在新能源行业的胃口。此次收购A123,是万向集团发展动力电池的新高潮。

A123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够生产纳米级磷酸铁锂电池的制造商。此外,A123的营销经理Dan Borgasano告诉笔者,截至2011年底,A123已经发布了75项专利产品,另有335项专利正在申请中。在美国,A123也是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的领导者,同时为卡车和公交车提供动力电池。

据业内人士透露,A123的生产线在过去一年才刚刚建立起来,而……

全自动化设备,投资数亿美元。在动力电池领域,如此大规模的规模和技术含量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国内企业难以与之匹敌。

著名战略顾问罗兰贝格预测,到2015年,A123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1%,总价值将达到90亿美元。

一位国内资深能源电子分析师表示,A123技术领先且无可挑剔,万向可以利用它来拓展新能源汽车技术。拥有市场渠道的万向集团,如果能收购A123,就能实现互利共赢。

万向集团总裁卢伟丁表示,“帮助公司扩大国内外产能”,上述知情人士也证实“万向目前在杭州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能尚未达到饱和,借助A123的先进技术和终端客户,完全有可能事半功倍。预计万向杭州工厂也急需A123在密歇根州的动力电池工厂和生产线。”

从技术角度来看,万向集团收购A123在理论上也受益匪浅。上述动力电池行业内部人士认为,万向收购A123的目的是专利和技术,并非A123的销售渠道。

环宇集团的一位高级官员告诉笔者:“值得注意的是,A123具有非常强的集团化能力,这是国内电池企业的技术缺陷和劣势。即使是国内知名汽车公司比亚迪在这方面也不是很成熟。万向收购A123后,材料和电池的集团化应用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万向集团的“一厢情愿”非常聪明:收购A123公司,不仅可以将锂电池领先的核心技术收入囊中,还可以利用世界知名企业的品牌优势,在中国电动市场占据优势。

此外,上汽集团的一位知情人士向笔者透露,如果万向成功收购A123,它将进入杰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上汽集团与A123的合资企业)的董事会,以便万向能够与上汽集团绑定。消息人士表示,上汽集团将在不久的将来召开董事会讨论此事。

“烧钱”A123

根据奥巴马政府2009年出台的《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中的电动汽车电池和零部件制造计划,A123获得了2.491亿美元的补贴,到目前为止,A123已经获得了这笔资金的一半。

作为一个关键的支撑对象,A123有点不吉利。在与通用、宝马、上汽等车企签订电池供应合同的辉煌时期之后,它现在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困境。

A1235宣布第一季度亏损1.25亿美元,第二季度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540万美元扩大到8290万美元。预计今年剩余时间亏损将持续,如果无法获得更多融资,可能无法维持运营。

A123的电池生产水平已经相当熟练。为什么它会面临如此尴尬的金融危机?Dan Borgasano,公司的营销经理,向作者解释道:“乘用车市场的发展远慢于预期,这导致A123的制造能力利用不足,影响了A123的收入和产能的持续增长。新兴市场的缓慢增长也成为A123陷入财务困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环宇电池一位高级官员的分析与A123营销经理的回答不谋而合。这位高级官员表示,“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无论是储能电池还是电动汽车电池,大规模电池的真正应用才刚刚开始。相对而言,A123产品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万向集团很可能会承担沉重的负担。即使A123在汽车电动化和储能系统方面具有全球领先水平,但仍难以支撑巨大的研发成本,A123也没有太多方法来面对电动汽车市场进展缓慢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获取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市场潜力……

na和美国都是万向集团需要面对的问题。

中航锂电高层认为,新兴市场发展缓慢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如果万向集团掌握A123技术,其技术优势将在市场繁荣时得到体现。

对于“A123技术流向中国”的传言,A123中国区营销总监潘志强公开表示:“虽然万向收购了我们80%的股份,但公司的整体决策是独立的。从万向在A123股东中的股份可以知道,我们不会成为万向的子公司。”

潘志强说:“A123永远是美国的A123。即使股权大部分由万向控股,其在美国注册的美资企业的性质也不会改变。他认为,A123在动力电池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专利将永远属于A123,并受到美国法律的保护。即使万向要求A123转让其品牌、技术gy,专利和生产线到万向未来,它将首先在美国退市,但A123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所以退市并不容易。

在美国,高端产业的技术和专利出口需要通过许多与州和州有关的法律和法案,这是非常困难的。

万向集团收购A123可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收购需要获得中美政府监管机构的批准,包括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与此同时,这项投资受到了美国政界人士和媒体的批评。

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成员迈克尔·韦塞尔认为,这是一个“关键”领域。“这笔交易令人不安,美国政府需要对其进行严格审查。”“因为它不仅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还考验着美国政府发展经济和促进就业的战略。

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监督和调查小组委员会负责人Cliff Stearns担心,美国政府向外国控股公司提供的数百万美元赠款和贷款将被无意中转移到一个经常被视为“主要贸易竞争对手”的国家。

在这方面,万向似乎很有信心。万向集团发言人莫小平对媒体表示,由于A123能够与万向签署最终收购协议,这足以表明美国政府的态度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极端。“美国政府一些成员的反对不足以对这笔交易构成威胁。我们对A123公司的收购进展顺利,我们只是在等待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

A123的首席执行官Vio也认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和中国政府的批准将是最大的挑战,但他认为最终应该通过。“我不认为我们与万向的合作涉及国家安全,因为目前美国98%的此类电池是从国外进口的,我们是少数在当地生产的公司之一。这笔投资不会破坏美国此类行业的原始形式。”

(编辑/杨晓红)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第一电气网所有,请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自8月以来,万向集团一直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气氛中。

2012年8月16日,A123系统公司(以下简称A123)首席执行官David Vieau宣布,A123与万向集团签署了A123系统与万向集团之间的《最终投资协议》(以下简称《最终协议》),万向将以4.65亿美元收购A123系统80%的股份,成为A123最大的公司。

根据最终协议,万向集团将向A123提供7500万美元的初始债务融资,其中2500万美元为初始信贷额度。在满足一定条件后,万向将提供5000万美元的贷款。随后,万向将根据某些条件购买A123的优先担保可转换票据,总额为2亿美元。此外,万向集团将持有1.9亿美元的期权认股权证。这次收购在业内引起了巨大轰动,但除了公开信息外,很少有人能从万向集团高层那里了解到交易的细节。

那天……

123宣布已与万向集团达成谅解备忘录,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级官员对作者说:“我们下属公司的员工也在讨论此事,大家都不知道。我也从媒体上获悉了这一消息。”

目前,万向集团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拥有31家公司,其中全资或控股公司18家。根据路透社的数据,万向集团的年营业收入超过130亿美元。截至2011年底,总资产达到560亿元,营收达到835亿元,可谓国内民营企业的“大MAC”。

万向集团董事长、67岁的鲁冠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电动汽车的发展。他在这项事业上投入了12年,收获喜忧参半,但他从未动摇万向发展电动汽车的宏伟梦想。

正如鲁冠球所说:“我们为什么要造电动汽车?除了看好国际趋势和国家政策,这也是万向40年汽车零部件优势的延伸。未来,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将从事电动汽车,实现我们几十年的汽车梦;

如果它不起作用,我们会诚实地回来为电动汽车制造零部件。电动汽车是我们最大努力的最高目标,而电池电机电子控制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最低保证。"

宇宙梦

1999年,当“新能源”和“电动汽车”这两个术语还不广为人知时,万向集团已经悄然进入电动汽车领域。同年6月,电动汽车项目组成立,主要开发锂电池。该集团还为其“电动汽车之路”设定了明确的目标,走纯电动汽车路线,并制定了“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整体发展战略。三年后,万向集团成立了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掌握清洁能源技术,开发节能环保汽车。

2003年10月,万向纯电动汽车纯电动动力总成系统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值得一提的是,万向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承担了8项国家“863”重大项目和8项省级重点科技项目,申请了200多项电动汽车和电池专利,授权120多项,其中部分已成功产业化。

2009年底,万向锂电池生产基地在杭州正式投产,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了配套的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动力总成等设备。

在电动汽车十多年的处女地,万向集团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收益几乎为零。用鲁冠球的话来说,“万向从事电动汽车已经十多年了,还没有赚到钱。”

万向集团一名内部员工曾向媒体透露,“经过七八年的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开发,万向逐渐发现进展太慢。由于起步较晚、缺乏高端技术研发人员等因素,万向的电动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仍远远落后于许多外国公司。”

一位动力电池行业人士告诉笔者:“万向集团的技术还没有稳定下来。”这可能是万向急于通过收购成熟公司来获取核心技术的直接原因。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的政策环境正在逐渐成熟,市场也在逐步启动。收购A123将有助于万向迅速确立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万向人朝着他们的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页]

收购之路

万向集团首次收购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了。

2002年,万向收购了嘉兴艾特公司,但正是这次鲜为人知的收购,使万向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更先进的制造技术。

在万向集团研发锂电池的道路上,我们不禁要提到万向与Ener1的合资公司。

美国Ener1公司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专注于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业务。其子公司EnerDel是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先进电池联盟(USABC)确定的六家电动汽车核心电池供应商之一,在电池组技术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当时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万向电动汽车和Ener1将在杭州建立一个全自动电池和电池系统生产基地,初始投资超过3亿美元。到2011年底,将形成3亿安时电池和4万套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的生产能力。

显然,与Ener1的合作仍然无法满足万向集团在新能源行业的胃口。此次收购A123,是万向集团发展动力电池的新高潮。

A123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够生产纳米级磷酸铁锂电池的制造商。此外,A123的营销经理Dan Borgasano告诉笔者,截至2011年底,A123已经发布了75项专利产品,另有335项专利正在申请中。在美国,A123也是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的领导者,同时为卡车和公交车提供动力电池。

据业内人士透露,A123的生产线在过去一年才刚刚建立起来,而……

全自动化设备,投资数亿美元。在动力电池领域,如此大规模的规模和技术含量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国内企业难以与之匹敌。

著名战略顾问罗兰贝格预测,到2015年,A123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将达到11%,总价值将达到90亿美元。

一位国内资深能源电子分析师表示,A123技术领先且无可挑剔,万向可以利用它来拓展新能源汽车技术。拥有市场渠道的万向集团,如果能收购A123,就能实现互利共赢。

万向集团总裁卢伟丁表示,“帮助公司扩大国内外产能”,上述知情人士也证实“万向目前在杭州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能尚未达到饱和,借助A123的先进技术和终端客户,完全有可能事半功倍。预计万向杭州工厂也急需A123在密歇根州的动力电池工厂和生产线。”

从技术角度来看,万向集团收购A123在理论上也受益匪浅。上述动力电池行业内部人士认为,万向收购A123的目的是专利和技术,并非A123的销售渠道。

环宇集团的一位高级官员告诉笔者:“值得注意的是,A123具有非常强的集团化能力,这是国内电池企业的技术缺陷和劣势。即使是国内知名汽车公司比亚迪在这方面也不是很成熟。万向收购A123后,材料和电池的集团化应用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万向集团的“一厢情愿”非常聪明:收购A123公司,不仅可以将锂电池领先的核心技术收入囊中,还可以利用世界知名企业的品牌优势,在中国电动市场占据优势。

此外,上汽集团的一位知情人士向笔者透露,如果万向成功收购A123,它将进入杰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上汽集团与A123的合资企业)的董事会,以便万向能够与上汽集团绑定。消息人士表示,上汽集团将在不久的将来召开董事会讨论此事。

“烧钱”A123

根据奥巴马政府2009年出台的《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中的电动汽车电池和零部件制造计划,A123获得了2.491亿美元的补贴,到目前为止,A123已经获得了这笔资金的一半。

作为一个关键的支撑对象,A123有点不吉利。在与通用、宝马、上汽等车企签订电池供应合同的辉煌时期之后,它现在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困境。

A1235宣布第一季度亏损1.25亿美元,第二季度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5540万美元扩大到8290万美元。预计今年剩余时间亏损将持续,如果无法获得更多融资,可能无法维持运营。

A123的电池生产水平已经相当熟练。为什么它会面临如此尴尬的金融危机?Dan Borgasano,公司的营销经理,向作者解释道:“乘用车市场的发展远慢于预期,这导致A123的制造能力利用不足,影响了A123的收入和产能的持续增长。新兴市场的缓慢增长也成为A123陷入财务困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环宇电池一位高级官员的分析与A123营销经理的回答不谋而合。这位高级官员表示,“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无论是储能电池还是电动汽车电池,大规模电池的真正应用才刚刚开始。相对而言,A123产品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万向集团很可能会承担沉重的负担。即使A123在汽车电动化和储能系统方面具有全球领先水平,但仍难以支撑巨大的研发成本,A123也没有太多方法来面对电动汽车市场进展缓慢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获取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市场潜力……

na和美国都是万向集团需要面对的问题。

中航锂电高层认为,新兴市场发展缓慢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如果万向集团掌握A123技术,其技术优势将在市场繁荣时得到体现。

对于“A123技术流向中国”的传言,A123中国区营销总监潘志强公开表示:“虽然万向收购了我们80%的股份,但公司的整体决策是独立的。从万向在A123股东中的股份可以知道,我们不会成为万向的子公司。”

潘志强说:“A123永远是美国的A123。即使股权大部分由万向控股,其在美国注册的美资企业的性质也不会改变。他认为,A123在动力电池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专利将永远属于A123,并受到美国法律的保护。即使万向要求A123转让其品牌、技术gy,专利和生产线到万向未来,它将首先在美国退市,但A123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所以退市并不容易。

在美国,高端产业的技术和专利出口需要通过许多与州和州有关的法律和法案,这是非常困难的。

万向集团收购A123可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收购需要获得中美政府监管机构的批准,包括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与此同时,这项投资受到了美国政界人士和媒体的批评。

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成员迈克尔·韦塞尔认为,这是一个“关键”领域。“这笔交易令人不安,美国政府需要对其进行严格审查。”“因为它不仅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还考验着美国政府发展经济和促进就业的战略。

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监督和调查小组委员会负责人Cliff Stearns担心,美国政府向外国控股公司提供的数百万美元赠款和贷款将被无意中转移到一个经常被视为“主要贸易竞争对手”的国家。

在这方面,万向似乎很有信心。万向集团发言人莫小平对媒体表示,由于A123能够与万向签署最终收购协议,这足以表明美国政府的态度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极端。“美国政府一些成员的反对不足以对这笔交易构成威胁。我们对A123公司的收购进展顺利,我们只是在等待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

A123的首席执行官Vio也认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和中国政府的批准将是最大的挑战,但他认为最终应该通过。“我不认为我们与万向的合作涉及国家安全,因为目前美国98%的此类电池是从国外进口的,我们是少数在当地生产的公司之一。这笔投资不会破坏美国此类行业的原始形式。”

(编辑/杨晓红)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第一电气网所有,请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标签:宝马比亚迪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合肥模式”助推纯电动汽车产业化

9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2012第七届北京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院长谢佳博士作为大会应邀嘉宾,发表了精彩演讲。

1900/1/1 0:00:00
德国顶尖电子系统公司欲助力中国新能源技术

总部在德国慕尼黑的ESG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汽车界陌生的公司,1963年创立之初,切入的业务就是飞机电传操纵系统。

1900/1/1 0:00:00
2012郑州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27日举行

2012郑州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27日举行。郑州市委常委、市工业经济科技和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统战部部长王跃华出席论坛。

1900/1/1 0:00:00
巴黎车展开幕 新能源汽车获独立展示

2012巴黎车展27日开幕,本次车展的主题是未来,从现在开始,为切合主题,本次车展为新能源主题开辟了一个新馆,设置了电动轿车和混合动力轿车试驾通道。

1900/1/1 0:00:00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及推广研讨会在京召开

9月12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主办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及推广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1900/1/1 0:00:00
中村史郎:日产新能源车将震撼巴黎车展

日产首席设计师中村史郎ShiroNakamura称下一代楼兰Murano跨界车和Maxima轿车将会以其激动人心的设计震撼业界,据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