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通知

发展计划通知(2012-2020)

国发[2012]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委、直属机构:

现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印发给您,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2年6月28日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汽车需求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由此产生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将更加突出。加快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培育和发展,不仅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节能减排、加快培育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定,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2-2020年。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由新能源驱动的汽车。本规划所指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下的油耗优于下一阶段的目标值的汽车。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油耗、缓解燃料供需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技术进步和汽车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经过近10年的研发和示范运营,我国新能源汽车基本具备产业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实施乘用车油耗限制标准和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的财税政策,大力推广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车辆优化设计、混合动力等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汽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显著降低;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

汽车节能的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燃油经济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节能小排量汽车市场份额较低。

为了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料供需和环境污染矛盾,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加快部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和推广汽车节能技术。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中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未来有望继续增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抓紧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从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的转变。

二是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指导思想。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培育和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立足国情,依托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汽车竞争力。

(2) 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转型。坚持统筹规划,在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广节能汽车,促进汽车产业技术升级。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加强创新发展,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我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在产业培育期间,我们将积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集聚科技和产业资源,鼓励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生产,引导市场消费。进入产业成熟期后,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应用。

坚持培育产业与加强配套相结合。以整车为龙头,培育带动动力电池、电机、汽车电子、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等产业链加快发展。加快充电设施建设,促进充电设施、智能电网和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做好营销、售后服务和电池回收利用,形成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

三、 技术路线和主要目标

(1) 技术路线。

纯电动驱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产业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目前,我们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推广非插电式混动汽车和节能内燃机汽车,提高整体技术……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2) 主要目标。

1.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累计产销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能将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和汽车的氢能产业将与国际发展同步发展。

2.燃油经济性显著提高。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油耗将降至6.9升/100公里,节能型乘用车油耗将降至5.9升/100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油耗将降至5.0升/100公里,节能型乘用车油耗将降至4.5升/100公里以下;新型商用车的油耗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了混合动力、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新能源汽车企业。

4、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充电设施的建设适合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规模,满足新能源汽车在重点地区或城际的运营需求。

5、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建立有效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管理体系,构建营销、售后服务和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完善扶持政策,形成相对完善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

四、 主要任务

(a) 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环节。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加大支持力度,专项等渠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

1.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加快开发动力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及其生产、控制和测试设备,开发新型超级电容器及其与电池的组合系统,促进动力电池及相关零部件和组件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在动力电池的重大基础和前沿技术领域提前部署,重点研究高比能动力电池的新材料、新系统、新结构、新工艺,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长远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支持驱动电机系统及核心材料、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器等电动配件的研发。开展燃料电池堆、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的核心技术研究。把握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加大对其他类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力度。

到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最高速度不低于100公里/小时,纯电动驱动模式下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分别不低于150公里和50公里;

动力电池模块比能达到15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降至2元/瓦时以下,循环寿命稳定在2000次或10年以上;电驱动系统的功率密度达到2.5kW/kg以上,成本降至200元/kW以下。到2020年,动力电池组件的比能量将达到30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将降至1.5元/瓦时以下。

2.加大节能汽车技术的研发力度。以大幅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汽车节能技术集成创新,引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重点研究混合动力技术,开发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和机电耦合装置,支持高效内燃机技术和先进电控技术的研发,如柴油机高压共轨、汽油机缸内直喷、,均匀燃烧和涡轮增压;支持开发六速及以上机械变速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和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突破低阻力零部件、轻量化材料和激光拼焊成型技术,大大提高了小排量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开展有效控制氮氧化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技术研究。

3.加快建立节能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引导企业加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鼓励建立节能与新能量汽车跨行业技术发展联盟,加快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重点研发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混合动力商用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相关行业共享的测试平台、产品开发数据库和专利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建设一批国家整车及零部件研究试验基地,搭建完善的技术创新基础平台;

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平台,发展一批以企业为主导、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构建全产业链专利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

(2)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既要用好现有产业基础,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规划引导,提高发展效率。

1新能源汽车产能整体发展。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产业政策要求,合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能。现有汽车企业在实施改扩建时,应统筹考虑新能源汽车产能建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低水平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2重点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力争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亿瓦时、关键材料研发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分别在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领域形成2-3家重点生产企业。

3.提高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鼓励相关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并加大投入,发展一批符合产业链集聚要求、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培育2-3家驱动电机和高效变速器领域骨干企业,支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汽车电子企业发展。

(3) 加快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

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工业化初期,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加快培育市场,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节能汽车具有工业化的基础,需要通过标准约束、财税支持等综合措施推广。

1.扎实推进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在大中城市,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示范推广范围,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重点对性能验证、生产使用等进行综合评价,在国家确定的试点城市开展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和电池回收。探索商业可行的营销模式,协调充电设施的发展,形成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有效试点机制。

探索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租赁、充换电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形成一批优质的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继续示范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行,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促进氢气制备、储存、运输和填充技术的发展。

2.大力推广节能汽车。建立健全汽车节能管理体系,推动混合动力等各种先进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节能汽车的普及。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通知

发展计划通知(2012-2020)

国发[2012]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委、直属机构:

现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印发给您,请遵照执行……

小心点。

国务院

2012年6月28日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汽车需求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由此产生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将更加突出。加快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培育和发展,不仅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节能减排、加快培育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定,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2-2020年。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由新能源驱动的汽车。本规划所指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下的油耗优于下一阶段的目标值的汽车。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油耗、缓解燃料供需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技术进步和汽车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经过近10年的研发和示范运营,我国新能源汽车基本具备产业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实施乘用车油耗限制标准和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的财税政策,大力推广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车辆优化设计、混合动力等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汽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显著降低;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但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

汽车节能的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燃油经济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节能小排量汽车市场份额较低。

为了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料供需和环境污染矛盾,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加快部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和推广汽车节能技术。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中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未来有望继续增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抓紧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从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的转变。

二是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指导思想。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培育和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立足国情,依托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汽车竞争力。

(2) 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相结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转型。坚持统筹规划,在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广节能汽车,促进汽车产业技术升级。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加强创新发展,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我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品牌。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在产业培育期间,我们将积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集聚科技和产业资源,鼓励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生产,引导市场消费。进入产业成熟期后,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应用。

坚持培育产业与加强配套相结合。以整车为龙头,培育带动动力电池、电机、汽车电子、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等产业链加快发展。加快充电设施建设,促进充电设施、智能电网和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做好营销、售后服务和电池回收利用,形成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

三、 技术路线和主要目标

(1) 技术路线。

纯电动驱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产业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目前,我们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推广非插电式混动汽车和节能内燃机汽车,提高整体技术……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2) 主要目标。

1.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累计产销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能将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将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和汽车的氢能产业将与国际发展同步发展。

2.燃油经济性显著提高。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油耗将降至6.9升/100公里,节能型乘用车油耗将降至5.9升/100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油耗将降至5.0升/100公里,节能型乘用车油耗将降至4.5升/100公里以下;新型商用车的油耗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了混合动力、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新能源汽车企业。

4、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充电设施的建设适合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规模,满足新能源汽车在重点地区或城际的运营需求。

5、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建立有效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管理体系,构建营销、售后服务和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完善扶持政策,形成相对完善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

四、 主要任务

(a) 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环节。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加大支持力度,专项等渠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

1.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加快开发动力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及其生产、控制和测试设备,开发新型超级电容器及其与电池的组合系统,促进动力电池及相关零部件和组件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在动力电池的重大基础和前沿技术领域提前部署,重点研究高比能动力电池的新材料、新系统、新结构、新工艺,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长远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重点支持驱动电机系统及核心材料、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器等电动配件的研发。开展燃料电池堆、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的核心技术研究。把握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加大对其他类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力度。

到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最高速度不低于100公里/小时,纯电动驱动模式下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分别不低于150公里和50公里;

动力电池模块比能达到15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降至2元/瓦时以下,循环寿命稳定在2000次或10年以上;电驱动系统的功率密度达到2.5kW/kg以上,成本降至200元/kW以下。到2020年,动力电池组件的比能量将达到30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将降至1.5元/瓦时以下。

2.加大节能汽车技术的研发力度。以大幅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汽车节能技术集成创新,引入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重点研究混合动力技术,开发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和机电耦合装置,支持高效内燃机技术和先进电控技术的研发,如柴油机高压共轨、汽油机缸内直喷、,均匀燃烧和涡轮增压;支持开发六速及以上机械变速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和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突破低阻力零部件、轻量化材料和激光拼焊成型技术,大大提高了小排量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开展有效控制氮氧化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技术研究。

3.加快建立节能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引导企业加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鼓励建立节能与新能量汽车跨行业技术发展联盟,加快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重点研发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混合动力商用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相关行业共享的测试平台、产品开发数据库和专利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建设一批国家整车及零部件研究试验基地,搭建完善的技术创新基础平台;

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平台,发展一批以企业为主导、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构建全产业链专利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

(2)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既要用好现有产业基础,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规划引导,提高发展效率。

1新能源汽车产能整体发展。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产业政策要求,合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能。现有汽车企业在实施改扩建时,应统筹考虑新能源汽车产能建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低水平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2重点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加快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力争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亿瓦时、关键材料研发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分别在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领域形成2-3家重点生产企业。

3.提高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鼓励相关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并加大投入,发展一批符合产业链集聚要求、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培育2-3家驱动电机和高效变速器领域骨干企业,支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汽车电子企业发展。

(3) 加快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

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工业化初期,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加快培育市场,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节能汽车具有工业化的基础,需要通过标准约束、财税支持等综合措施推广。

1.扎实推进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在大中城市,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示范推广范围,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重点对性能验证、生产使用等进行综合评价,在国家确定的试点城市开展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和电池回收。探索商业可行的营销模式,协调充电设施的发展,形成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有效试点机制。

探索新能源汽车和电池租赁、充换电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形成一批优质的新能源汽车服务企业。继续示范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行,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促进氢气制备、储存、运输和填充技术的发展。

2.大力推广节能汽车。建立健全汽车节能管理体系,推动混合动力等各种先进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节能汽车的普及。介绍了基于企业平均油耗和阶段性目标值的汽车油耗管理方法。2012年,中国销售的国产和进口汽车的油耗管理逐步实施,相关测试、评估和考核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并提出了2016-2020年汽车产品节能技术指标和年度要求。实施……

重型商用车的电子消费标签系统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公示系统。

3.根据当地情况开发替代燃料汽车。开发替代燃料汽车是减少汽车燃料消耗的必要补充。积极开展汽车替代燃料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鼓励在天然气(包括液化天然气)、生物燃料等资源丰富地区发展替代燃料汽车。探索其他替代燃料汽车技术的应用方式,促进汽车能源的多元化发展。

(4) 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

完善的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科学规划,加强技术开发,探索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需要。

1.制定总体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总体发展规划,支持各种适用技术的开发,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重点是在试点城市建设充电设施。试点城市应本着集约用地、规范建设、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原则,将充电设施纳入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和城市建设相关产业规划,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位置分布,适度超前建设,积极尝试分散充电、个人停车位和公共停车位慢充等充电技术模式。通过总结试点经验,确定了符合区域实际和新能源汽车特点的充电设施发展方向。

2.开展充电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制定充电设施设计、建设、运营管理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研发充电设施网络连接、监测、计量和充电设备及技术,开展车网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作为移动储能单元的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之间实现能源和信息双向交互的机制。

3.探索商业运营模式。试点城市要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根据当地电力供应和土地资源,建设慢充桩、公共快速充换电等设施。鼓励建立独立的充换电企业,分阶段建立充电定价机制,逐步实现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

(5) 加强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管理。

制定动力电池回收管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回收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引导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加强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电池回收企业。严格设定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准入条件,明确动力电池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回收和最终处置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加强监管,督促相关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执行各项环保规定,防止重金属污染。

五、保障措施

(a) 完善标准体系和出入管理体系。

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制度和汽车产品公告制度,严格落实准入条件和认证要求。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研究制定,根据应用示范和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充注技术设施相关标准的研究制订。制定并实施通过的目标油耗标准……

er汽车、轻型商用车和重型商用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2013年前,基本建立与产业发展和能源规划相适应的节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

(2)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适当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引导企业加大在技术开发、工程、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的投入,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补贴公共服务领域节能新能源汽车示范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汽车;发挥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逐步扩大公共机构采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规模;研究基于汽车油耗水平的奖惩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将安排一定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建立电池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系。

研究完善汽车税收政策体系。节能、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资质的,可以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节能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从事技术开发、转让及相关咨询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可按规定享受营业税免征政策。

(3) 加强对金融服务的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信用管理和贷款评估体系,鼓励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建立包括财政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在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政策,促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发行债务融资工具;

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支持创新的原则,支持地方政府设立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风险投资基金。符合条件的,可以按规定申请中央政府股份,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D) 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节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建立新能源汽车金融信贷、保险、租赁、物流、二手车交易、动力电池回收等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开发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平台。研究落实新能源汽车停车费减免、收费优惠等支持政策。有关地方在实施限号驾驶、车牌额度拍卖、购车额度指标等措施时,应区别对待新能源汽车。

(5) 加强人才队伍的保障。

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思想,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依托国家相关专项,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培养一批国际知名领军人才。加强电化学、新材料、汽车电子、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等相关学科建设,培养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管理、知识产权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人才。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相关要求,推动人才引进,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加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6) 积极发挥国际合作的作用。

支持汽车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础和前沿技术的国际合作研究,外包全球研发服务,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开展联合研发,并在国外提交专利申请。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完善出口信贷和保险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支持企业通过商标海外注册和海外收购等方式培育国际品牌。充分发挥各种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作用,加强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协调,合作探索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新模式。

六、 规划和实施

建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参与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形成合力,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完成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有关地区要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基于企业平均油耗和pha的汽车油耗管理方法……

d目标值。2012年,中国销售的国产和进口汽车的油耗管理逐步实施,相关测试、评估和考核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并提出了2016-2020年汽车产品节能技术指标和年度要求。实施重型商用车油耗标识制度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公示制度。

3.根据当地情况开发替代燃料汽车。开发替代燃料汽车是减少汽车燃料消耗的必要补充。积极开展汽车替代燃料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鼓励在天然气(包括液化天然气)、生物燃料等资源丰富地区发展替代燃料汽车。探索其他替代燃料汽车技术的应用方式,促进汽车能源的多元化发展。

(4) 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

完善的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科学规划,加强技术开发,探索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需要。

1.制定总体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总体发展规划,支持各种适用技术的开发,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在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重点是在试点城市建设充电设施。试点城市应本着集约用地、规范建设、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原则,将充电设施纳入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和城市建设相关产业规划,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位置分布,适度超前建设,积极尝试分散充电、个人停车位和公共停车位慢充等充电技术模式。通过总结试点经验,确定了符合区域实际和新能源汽车特点的充电设施发展方向。

2.开展充电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制定充电设施设计、建设、运营管理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研发充电设施网络连接、监测、计量和充电设备及技术,开展车网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作为移动储能单元的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之间实现能源和信息双向交互的机制。

3.探索商业运营模式。试点城市要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根据当地电力供应和土地资源,建设慢充桩、公共快速充换电等设施。鼓励建立独立的充换电企业,分阶段建立充电定价机制,逐步实现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

(5) 加强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管理。

制定动力电池回收管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回收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引导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加强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电池回收企业。严格设定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准入条件,明确动力电池收集、储存、运输、处理、回收和最终处置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加强监管,督促相关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执行各项环保规定,防止重金属污染。

五、保障措施

(a) 完善标准体系和出入管理体系。

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制度和汽车产品公告制度,严格落实准入条件和认证要求。S……

根据应用示范和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充注技术和设施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分阶段制定和实施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和重型商用车目标油耗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2013年前,基本建立与产业发展和能源规划相适应的节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

(2)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适当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引导企业加大在技术开发、工程、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环节的投入,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补贴公共服务领域节能新能源汽车示范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汽车;发挥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逐步扩大公共机构采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规模;研究基于汽车油耗水平的奖惩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将安排一定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建立电池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系。

研究完善汽车税收政策体系。节能、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资质的,可以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节能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从事技术开发、转让及相关咨询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可按规定享受营业税免征政策。

(3) 加强对金融服务的支持。

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信用管理和贷款评估体系,鼓励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建立包括财政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在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综合运用风险补偿等政策,促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发行债务融资工具;

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支持创新的原则,支持地方政府设立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风险投资基金。符合条件的,可以按规定申请中央政府股份,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D) 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节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建立新能源汽车金融信贷、保险、租赁、物流、二手车交易、动力电池回收等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开发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平台。研究落实新能源汽车停车费减免、收费优惠等支持政策。有关地方在实施限号驾驶、车牌额度拍卖、购车额度指标等措施时,应区别对待新能源汽车。

(5) 加强人才队伍的保障。

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思想,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依托国家相关专项,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培养一批国际知名领军人才。加强电化学、新材料、汽车电子、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等相关学科建设,培养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管理、知识产权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人才。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相关要求,推动人才引进,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加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6) 积极发挥国际合作的作用。

支持汽车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础和前沿技术的国际合作研究,外包全球研发服务,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开展联合研发,并在国外提交专利申请。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完善出口信贷和保险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支持企业通过商标海外注册和海外收购等方式培育国际品牌。充分发挥各种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作用,加强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协调,合作探索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新模式。

六、 规划和实施

建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参与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形成合力,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完成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

有关地区要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标签: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康艳兵: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2012年10月18日至19日,2012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合作高峰论坛与合作高峰论坛暨项目洽谈会在北京举行。

1900/1/1 0:00:00
卡耐新能源投资十亿瞄准三元锂电池市场

第一电动网讯”2013年,在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销售市场,三元材料锂电池将占据30的比重。”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耐营销总监何先员表示。

1900/1/1 0:00:00
郑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再获国家支持

作者10月23日从河南郑州市科技局获悉,郑州市近期争取到国家”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补助和预拨资金35386亿元。

1900/1/1 0:00:00
雷声公司将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发混合动力技术

据防务专家网站报道:海军研究局ONR授予雷声公司一项合同,用于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发新一代混合动力战术发电技术。ONR希望通过该项目能够在远征作战中比柴油发电机节省40的燃料成本。

1900/1/1 0:00:00
宋健:纯电动汽车能源利用率实际上很低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已成为支撑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产销量来看,中国已经成为汽车大国。

1900/1/1 0:00:00
大连市1158辆新能源车领跑环保交通

昨天作者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汇报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大连市现有各类电动汽车1158辆投入运营,未来将大力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以最大限度节省能源,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