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斯拉大火以来,它不仅提高了知名度,也增加了比亚迪的曝光率。各种相关报道显示出一种惯性,即如果要谈论特斯拉,就必须提到比亚迪。此外,“报价君”王传福表示,“特斯拉是分分钟造出来的”,让原本不淡定的围观者更愿意把它们放在同一个天平上称重,看看谁更重要,谁强谁弱。
这种比较的出发点是好的。“向外国人学习,控制外国人”,探索和总结成功人士的经验,发现并完善自己的发展思路,这对渴望突破发展瓶颈的中国电动汽车行业非常有益。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掌舵人,王传福还公开表示,“特斯拉热”在推广纯电动汽车和培养消费者习惯方面发挥了出色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比亚迪应该感谢特斯拉。
然而,随着这家加州公司向中国靠拢,这种比较越来越糟糕。于是,当特斯拉的汽车出现问题时,他会带比亚迪出去谈论和评论。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理性的、客观的、冲动的、一刀切的。甚至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否定比亚迪的未来,这真的不是一种良性思维。
在比亚迪和特斯拉之间,除了“电动汽车”这个词,很难找到更多的共同点。特斯拉是一个专注于电动汽车的汽车品牌。比亚迪不仅生产电动汽车,还生产燃油车,还代工电脑和手机。即使在电动汽车领域,所采取的策略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截然不同。
首先,产品定位是不同的,不需要重复。特斯拉的主要车型model s是一款专为富人阶层设计的高端跑车,售价约为7万美元。考虑到25%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等进口税费,Model S在中国的最终零售价很可能高达60万元至85万元,将直接进入豪华车阵营,与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高端品牌争夺消费群体。而这个细分市场,无论是比亚迪的秦,还是将与戴姆勒联合推出的腾势电动汽车,都很难获得。无论是家用车还是公共交通,比亚迪一直瞄准电动汽车的入门级市场,追求大规模普及。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和比亚迪的产品没有可比性,更不用说孰优孰劣了。但如果你坚持“贵即是好”,这对比亚迪是不公平的。
特斯拉Model S
字节E6
产品定位决定了发展模式,两家公司在电动汽车的营销和普及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特斯拉从高端用户开始,利用“圈子”营销来促进销售。从目前来看,效果非常好,也符合新技术的普及曲线。但从长远来看,在推广电动汽车的道路上,比亚迪有更多的精力和实力跑长跑。后者一直致力于电池技术的研发,也深谙电池管理系统。在电动技术方面,特斯拉并没有输,甚至更好。这也是王传福“敢言敢言”的基础。受限于当前国内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比亚迪个人电动汽车销售迄今难以大规模启动,只能暂时定位于出租车和公交车的电动化。然而,在电动汽车租赁方面,比亚迪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比亚迪投资的纯电动汽车出租车公司鹏程电气已经开始盈利。数据显示,鹏程电气一季度盈利超过500万元,预计全年利润将超过2000万元。这一消息不仅对比亚迪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对电动汽车的全球商业化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
再次,许多人不赞成王传福的“分钟”理论,但他们从未注意到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即“一旦开始家庭消费”。言下之意,制造它是一回事,出售它是另一回事。王传福知道,比亚迪制造的特斯拉在当今中国必须被忽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是内部和外部因素。从外部来看,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消费环境并不成熟。测试……
在美国很畅销,在香港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大陆也同样不可战胜。在这方面,特斯拉和比亚迪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没有优劣之分。从内部来看,比亚迪已经很久没有造车了,多年积累的低端形象让比亚迪很难在短期内“上行”。然而,在这方面,比亚迪已经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与戴姆勒合资,推出高端电动汽车品牌腾势,以弥补现阶段在品牌方面的不足。
最后,许多人提到了两家公司的创新基因,认为特斯拉比比亚迪更具创新性。这个问题必须再次上升到国家层面,并讨论中美两国的创新传统。就像手机行业一样,苹果只能在美国诞生,小米只能扎根中国。现阶段要求比亚迪培养Model S这样的产品,就像要求小米生产iphone 5一样不切实际。因此,如果将地理因素考虑在内,两者之间的创新程度根本没有可比性。
正如《21世纪商业导报》总编辑徐峰(微博)在腾讯微博中所说,“特斯拉在香港订购了300辆汽车,并不意味着它比比亚迪好。”更重要的是,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是不科学的。风景应该引人注目。面对屡遭追捧的特斯拉,比亚迪应该挺直腰板,顺应潮流。毕竟,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之路还很长。
第一电气网(www.d1ev.com)声明:以上消息转载自合作媒体,转载此消息是为了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此消息代表第一电气网的立场或同意其观点、立场或描述。自特斯拉大火以来,它不仅提高了知名度,也增加了比亚迪的曝光率。各种相关报道显示出一种惯性,即如果要谈论特斯拉,就必须提到比亚迪。此外,“报价君”王传福表示,“特斯拉是分分钟造出来的”,让原本不淡定的围观者更愿意把它们放在同一个天平上称重,看看谁更重要,谁强谁弱。
这种比较的出发点是好的。“向外国人学习,控制外国人”,探索和总结成功人士的经验,发现并完善自己的发展思路,这对渴望突破发展瓶颈的中国电动汽车行业非常有益。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掌舵人,王传福还公开表示,“特斯拉热”在推广纯电动汽车和培养消费者习惯方面发挥了出色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比亚迪应该感谢特斯拉。
然而,随着这家加州公司向中国靠拢,这种比较越来越糟糕。于是,当特斯拉的汽车出现问题时,他会带比亚迪出去谈论和评论。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理性的、客观的、冲动的、一刀切的。甚至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否定比亚迪的未来,这真的不是一种良性思维。
在比亚迪和特斯拉之间,除了“电动汽车”这个词,很难找到更多的共同点。特斯拉是一个专注于电动汽车的汽车品牌。比亚迪不仅生产电动汽车,还生产燃油车,还代工电脑和手机。即使在电动汽车领域,所采取的策略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截然不同。
首先,产品定位是不同的,不需要重复。特斯拉的主要车型model s是一款专为富人阶层设计的高端跑车,售价约为7万美元。考虑到25%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等进口税费,Model S在中国的最终零售价很可能高达60万元至85万元,将直接进入豪华车阵营,与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高端品牌争夺消费群体。而这个细分市场,无论是比亚迪的秦,还是将与戴姆勒联合推出的腾势电动汽车,都很难获得。无论是家用车还是公共交通,比亚迪一直瞄准电动汽车的入门级市场,追求大规模普及。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和比亚迪的产品没有可比性,更不用说孰优孰劣了。但如果你坚持“贵即是好”,那对比亚迪是不公平的。……
特斯拉Model S
字节E6
产品定位决定了发展模式,两家公司在电动汽车的营销和普及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特斯拉从高端用户开始,利用“圈子”营销来促进销售。从目前来看,效果非常好,也符合新技术的普及曲线。但从长远来看,在推广电动汽车的道路上,比亚迪有更多的精力和实力跑长跑。后者一直致力于电池技术的研发,也深谙电池管理系统。在电动技术方面,特斯拉并没有输,甚至更好。这也是王传福“敢言敢言”的基础。受限于当前国内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比亚迪个人电动汽车销售迄今难以大规模启动,只能暂时定位于出租车和公交车的电动化。然而,在电动汽车租赁方面,比亚迪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比亚迪投资的纯电动汽车出租车公司鹏程电气已经开始盈利。数据显示,鹏程电气一季度盈利超过500万元,预计全年利润将超过2000万元。这一消息不仅对比亚迪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对电动汽车的全球商业化来说也是一个里程碑。
再次,许多人不赞成王传福的“分钟”理论,但他们从未注意到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即“一旦开始家庭消费”。言下之意,制造它是一回事,出售它是另一回事。王传福知道,比亚迪制造的特斯拉在当今中国必须被忽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是内部和外部因素。从外部来看,中国市场的纯电动消费环境并不成熟。特斯拉在美国销售良好,在香港也有良好的开端,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大陆也同样无敌。在这方面,特斯拉和比亚迪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没有优劣之分。从内部来看,比亚迪已经很久没有造车了,多年积累的低端形象让比亚迪很难在短期内“上行”。然而,在这方面,比亚迪已经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与戴姆勒合资,推出高端电动汽车品牌腾势,以弥补现阶段在品牌方面的不足。
最后,许多人提到了两家公司的创新基因,认为特斯拉比比亚迪更具创新性。这个问题必须再次上升到国家层面,并讨论中美两国的创新传统。就像手机行业一样,苹果只能在美国诞生,小米只能扎根中国。现阶段要求比亚迪培养Model S这样的产品,就像要求小米生产iphone 5一样不切实际。因此,如果将地理因素考虑在内,两者之间的创新程度根本没有可比性。
正如《21世纪商业导报》总编辑徐峰(微博)在腾讯微博中所说,“特斯拉在香港订购了300辆汽车,并不意味着它比比亚迪好。”更重要的是,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是不科学的。风景应该引人注目。面对屡遭追捧的特斯拉,比亚迪应该挺直腰板,顺应潮流。毕竟,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之路还很长。
第一电气网(www.d1ev.com)声明:以上消息转载自合作媒体,转载此消息是为了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此消息代表第一电气网的立场或同意其观点、立场或描述。
北京市交通委委员容军2日表示,目前正协同多部门制定今后几年新增小客车配置指标的数量,并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示范推广新能源小客车的政策措施。11月底将公布具体实施方案,2014年实施。
1900/1/1 0:00:00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3日表示,新一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或将于9月出台,未来三年国家将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新一轮补贴政策的一个调整方向是,
1900/1/1 0:00:00第一电动网编译李媛媛《麻省理工科技创业》MITTechnologyReview近日援引美国能源部先进研究计划署ARPAE的研究称,
1900/1/1 0:00:00近期,有关美国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入华的消息不绝于耳,各种报道铺天盖地。
1900/1/1 0:00:00第一电动网(专栏作家谢子聪)电动汽车是新生事物,想让人们喜爱并接受它,就应该为它搭建一个平台,以便于人们深入了解它的特性和品质。
1900/1/1 0:00:00新华网北京频道9月2日电作者从正在北京参加业界会议的河南义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公司日前竣工投产了一条高性能耐高温陶瓷涂覆隔膜示范生产线,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