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江西省“十二五”新能源发展规划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化石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气候问题的突出,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正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旋律。国家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同时,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正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拥有一定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多样化、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保障能源安全。实现江西的科学发展、追赶发展、绿色崛起是必然选择。

本规划以《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西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能源发展专项规划》为基础,用于指导“十二五”期间江西新能源应用产业发展。

该计划的规划期为2011-2015年,部分指标预计在2020年。

在该计划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统称为“新能源”,包括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

一、资源潜力

江西有一定的新能源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江西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开发总量相当于3264.4万吨标准煤/年。随着资源勘探的深入和技术进步,仍有很大的改进潜力。

(1) 水能。

江西水电资源丰富,全省理论储量684.56万千瓦,约占全国水电理论储量的1%。500千瓦及以上可开发技术577.97万千瓦,年发电量197.6亿千瓦时,相当于692万吨标准煤。江西水利资源分布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中小电站几乎遍布全省。从水系来看,赣江流域技术可开发用电量占全省的58.7%,其次是新疆、修河、抚河和饶河,分别占12.2%、11.7%、6.8%和4.4%,其他河流占6.1%。

(2) 风能。

根据2006年编制的《江西省风能资源评价》,结合近年来对高山风电场的勘察,该省风能资源总储量约6000万千瓦,其中技术可开发容量约310万千瓦,年发电量62亿千瓦时,相当于186万吨标准煤。全省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区,技术开发量约210万千瓦。特别是在鄱阳湖北部,从湖口到永修的松门山和积山,以及湖中的一些岛屿、庐山和鄱阳湖浅滩,大约70公里长的湖面两侧都可以安装风扇。高山风电场的技术开发能力约为100万千瓦(暂定)。武夷山、木浮山、九灵山、武功山、甘南山区的风能资源均具有开发潜力。

(3) 太阳能。

江西的年总太阳辐射量在1113 kWh/m2(崇义)和1316 kWh/m 2(石城)之间,全省平均为1238 kWh/m~2,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全国各地的太阳总辐射量为928-2333 kWh/m_2),属于太阳能资源可利用的地区。太阳能每年向江西地区辐射的能量相当于252.7亿吨标准煤。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太阳能年总利用量可达950万吨标准煤,其中5000万吨……

太阳能热利用平方米,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亿千瓦时,相当于350万吨标准煤炭。从太阳能发展的经济角度来看,江西的热利用具有优势,可以积极开发利用。在鄱阳湖东北部和赣州,年太阳辐射总量超过1300千瓦时/平方米,是江西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具有建设独立并网光伏电站的潜力。

(4) 生物质能。

江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非常有利于农林作物的生长。是中国主要的粮食和油料产区,也是生物质能丰富的省份,年可利用总标准煤约1395万吨。

能源作物主要包括木薯、油菜、红薯、马铃薯、甘蔗、玉米和甜高粱。全省种植面积953万亩,其中253万亩可用于提取乙醇,年产燃料乙醇72.3万吨,相当于74.1万吨标准煤。

能源林主要包括Glossy Tree、Tokyo Wild Jasmine、Tung Tree、Pistacia chinensis、Sapium sebiferum、Robinia pseudoacacia、Sapindus mukoraiensis和生谷油。全省有各类能源林基地1180万亩,其中120万亩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年产生物柴油60万吨,相当于85.8万吨标准煤。

农业和林业残留物主要包括秸秆、谷壳和木材残留物。根据2009年《江西省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江西省每年秸秆总量为2080万吨。综合考虑返田、返饲料、返工业,残渣约790万吨,相当于395万吨标准煤。粮食年产量约1900万吨,其中谷糠渣475万吨,相当于237.5万吨标准煤。全省林业“三残留”约600万吨,相当于342.6万吨标准煤。上述总量为975.1万吨标准煤。

沼气资源:沼气发酵原料丰富,有350万户适合建设沼气池,户用沼气池年沼气产量可达13.5亿立方米;全省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屠宰生猪1500万头,年产粪便1000万吨,沼气5亿立方米;

全省污水排放总量为15.5亿吨,年可产生2亿立方米沼气。以上总计146万吨标准煤。

生活垃圾:根据每人每天1公斤垃圾的估算,2010年全省生活垃圾达到1600万吨(实际收集量取决于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的建设)。如果垃圾被分类,可以填埋产生沼气,也可以直接焚烧发电。可转化为114万吨标准煤。

(5) 地热资源。

江西地处环太平洋热带东南地区的西北边缘,是中国地热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在调查的地热资源中,中低温是主要的地热资源,适合工业供暖、建筑供暖、医疗保健和种植。全省有100多个地热温泉,年热水流量2177万立方米,相当于10.4万吨标准煤。全省温泉分布呈现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赣州的温泉占全省温泉总数的50%以上。

二、发展现状和形势

(1) 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江西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水电开发利用程度居全国前列,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发电启动,以光伏为代表的技术装备能力不断提升,新能源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10年底,全省新能源利用总量相当于3651050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5.7%。

1.水电

水电建设有序推进。石湖塘、峡江等大中型水电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一批中小水电项目相继投产。截至2010年底,全省500千瓦以上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85兆瓦,占可开发技术总量的67.2%,年发电量97.12亿千瓦时,相当于291.36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4.5%。在江西五大水系中,开发利用程度依次为修河、新疆、饶河、赣江和抚河,开发利用率分别为89.6%、69.1%、61.4%、54.2%和49.3%。

2.风力发电

风电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截至2010年底,吉山湖3万千瓦、长岭3.45万千瓦、大陵1.95万千瓦三个风电项目相继建成,总装机容量8.4万千瓦,年发电量1.45亿千瓦时,相当于4.35万吨标准煤。已开工建设装机容量4.95万千瓦的老爷庙风电项目,风电发展走在中部省份前列。

3.太阳能

太阳能主要用于取暖,光伏发电已经开始。江西太阳能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利用面积已达48.3万平方米,相当于5.8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0.1%。在光伏发电方面,截至2010年底,江西赛德克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已投产2000千瓦等项目。全省光伏发电产能23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50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约10万吨。

4.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底,全省生物质能利用量相当于65.35万吨标准煤,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在生物质直燃发电方面,已建成鄱阳凯迪1.2万千瓦、万年凯迪1.2万千瓦、吉安金家粮食0.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厂,吉安凯迪1.2亿千瓦、赣县3万千瓦生物质电站项目在建。

就浪费而言……

开发利用,南昌麦园2800千瓦垃圾处理厂填埋发电项目已投产,南昌泉岭24000千瓦和都昌9000千瓦项目已获批并将开工建设,江西圣牛米业2000千瓦生物质气化发电项目和鄱阳9000千瓦垃圾焚烧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

在沼气开发利用方面,全省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52.3万个,小型沼气项目2400个,大中型沼气项目1019个。利用工业废液生产沼气发电的赣县普赛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2000千瓦和江西源生源化工有限公司1.5万千瓦正在建设中。

在生物质秸秆能源利用方面,会昌朱栏秸秆沼气219万立方米和新余市生物质秸秆沼气43.8万立方米项目正在建设中。在生物液体燃料方面,南丰1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正在建设中;东乡10万吨乙醇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种植木薯10万亩,年产20万吨。

5.地热能

地热资源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江西地热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温泉、浅层地热供暖和制冷。截至2010年底,九江星子温泉、宜春温塘温泉等大型温泉利用项目已建成,全省浅层地热利用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

6.技术和设备行业

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装备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江西的光伏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新余、南昌、九江、上饶等重要光伏产业基地,培育了LDK等国际知名光伏企业,基本建立了从“硅材料、铸锭、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及应用”到配套辅助产品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拥有有效的对外合作渠道和一批骨干人才。在中国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全省硅片产能达到3850兆瓦,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2500兆瓦;硅材料产能1.3万吨,产量7000吨。

江西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依托省内丰富优质的稀土资源,生产先进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具备批量生产1.5兆瓦和2.0兆瓦直驱风力涡轮机的能力。江西锂资源丰富,仅宜春一地已探明可采氧化锂储量就有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目前,宜春、上饶等地的锂电池产业发展迅速,也推动了江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一批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项目正在建设中。

(2) 存在问题。

江西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而言,新能源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新能源资源有限。水能500千瓦及以上的技术可开发量只有577.97万千瓦,开发程度已经很高;风电技术可开发量为310万千瓦,仅占风电技术27.5亿千瓦可开发量的0.11%。太阳能年表面吸收量252.7亿吨,占全国年热能表面吸收量的1.49%;

年可用生物质能总量约1395万吨标准煤,占全国年可用生物质能2.8亿吨标准煤的4.98%。然而,由于集输系统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很难充分利用它。受资源和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江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在不久的将来很难大幅提高。

第二,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尽管江西新能源产业在某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但整体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完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技术研发机构也不多。研发和技术集成仍然主要依靠省外的支持。

第三,新能源产业发展机制仍有待完善。在政策体系方面,《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条例尚未出台,对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支持政策仍不系统;在服务体系方面,缺乏专门的新能源行业服务组织和行业协会,地方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

在配套设施方面,新能源接入电网仍存在一些障碍,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仍需进一步发展。

(3) 面对形势。

当前,江西新能源发展面临以下形势:

1.全球新能源革命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技术和经济条件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除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都存在开发利用成本高、技术不成熟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生产的效益,新能源的开发成本正在迅速降低。例如,根据国家能源局的预测,到2020年,光伏发电的成本将与常规电力相当,这使得大规模开发新能源成为可能。

2.国家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统一部署。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能源领域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着力点。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化石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气候问题的突出,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正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旋律。国家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同时,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正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拥有一定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多样化、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保障能源安全。实现江西的科学发展、追赶发展、绿色崛起是必然选择。

本规划以《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西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能源发展专项规划》为基础,用于指导“十二五”期间江西新能源应用产业发展。

该计划的规划期为2011-2015年,部分指标预计在2020年。

在该计划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统称为“新能源”,包括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

一、资源潜力

江西有一定的新能源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江西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开发总量相当于3264.4万吨标准煤/年。随着资源勘探的深入和技术进步,仍有很大的改进潜力。

(1) 水能。

江西水电资源丰富,全省理论储量684.56万千瓦,约占全国水电理论储量的1%。500千瓦及以上可开发技术577.97万千瓦,年发电量197.6亿千瓦时,相当于692万吨标准煤。江西水利资源分布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中小电站几乎遍布全省。从水系来看,赣江流域技术可开发用电量占全省的58.7%,其次是新疆、修河、抚河和饶河,分别占12.2%、11.7%、6.8%和4.4%,其他河流占6.1%。

(2) 风能。

根据2006年编制的《江西省风能资源评价》,结合近年来对高山风电场的勘察,该省风能资源总储量约6000万千瓦,其中技术可开发容量约310万千瓦,年发电量62亿千瓦时,相当于186万吨……

s标准煤。全省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区,技术开发量约210万千瓦。特别是在鄱阳湖北部,从湖口到永修的松门山和积山,以及湖中的一些岛屿、庐山和鄱阳湖浅滩,大约70公里长的湖面两侧都可以安装风扇。高山风电场的技术开发能力约为100万千瓦(暂定)。武夷山、木浮山、九灵山、武功山、甘南山区的风能资源均具有开发潜力。

(3) 太阳能。

江西的年总太阳辐射量在1113 kWh/m2(崇义)和1316 kWh/m 2(石城)之间,全省平均为1238 kWh/m~2,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全国各地的太阳总辐射量为928-2333 kWh/m_2),属于太阳能资源可利用的地区。太阳能每年向江西地区辐射的能量相当于252.7亿吨标准煤。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太阳能年总利用量可达950万吨标准煤,其中太阳能热利用5000万平方米,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亿千瓦时,相当于350万吨标准煤。从太阳能发展的经济角度来看,江西的热利用具有优势,可以积极开发利用。在鄱阳湖东北部和赣州,年太阳辐射总量超过1300千瓦时/平方米,是江西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具有建设独立并网光伏电站的潜力。

(4) 生物质能。

江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非常有利于农林作物的生长。是中国主要的粮食和油料产区,也是生物质能丰富的省份,年可利用总标准煤约1395万吨。

能源作物主要包括木薯、油菜、红薯、马铃薯、甘蔗、玉米和甜高粱。全省种植面积953万亩,其中253万亩可用于提取乙醇,年产燃料乙醇72.3万吨,相当于74.1万吨标准煤。

能源林主要包括Glossy Tree、Tokyo Wild Jasmine、Tung Tree、Pistacia chinensis、Sapium sebiferum、Robinia pseudoacacia、Sapindus mukoraiensis和生谷油。全省有各类能源林基地1180万亩,其中120万亩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年产生物柴油60万吨,相当于85.8万吨标准煤。

农业和林业残留物主要包括秸秆、谷壳和木材残留物。根据2009年《江西省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江西省每年秸秆总量为2080万吨。综合考虑返田、返饲料、返工业,残渣约790万吨,相当于395万吨标准煤。粮食年产量约1900万吨,其中谷糠渣475万吨,相当于237.5万吨标准煤。全省林业“三残留”约600万吨,相当于342.6万吨标准煤。上述总量为975.1万吨标准煤。

沼气资源:沼气发酵原料丰富,有350万户适合建设沼气池,户用沼气池年沼气产量可达13.5亿立方米;全省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屠宰生猪1500万头,年产粪便1000万吨,沼气5亿立方米;

全省污水排放总量为15.5亿吨,年可产生2亿立方米沼气。以上总计146万吨标准煤。

生活垃圾:根据每人每天1公斤垃圾的估算,2010年全省生活垃圾达到1600万吨(实际收集量取决于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的建设)。如果垃圾被分类,可以填埋产生沼气,也可以直接焚烧发电。可转化为114万吨标准煤。

(5) 地热资源。

江西地处环太平洋热带东南地区的西北边缘,是中国地热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在调查的地热资源中,中低温是主要的地热资源,适合工业供暖、建筑供暖、医疗保健和种植。全省有100多个地热温泉,年热水流量2177万立方米,相当于10.4万吨标准煤。全省温泉分布呈现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赣州的温泉占全省温泉总数的50%以上。

二、发展现状和形势

(1) 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江西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水电开发利用程度居全国前列,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发电启动,以光伏为代表的技术装备能力不断提升,新能源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10年底,全省新能源利用总量相当于3651050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5.7%。

1.水电

水电建设有序推进。石湖塘、峡江等大中型水电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一批中小水电项目相继投产。截至2010年底,全省500千瓦以上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85兆瓦,占可开发技术总量的67.2%,年发电量97.12亿千瓦时,相当于291.36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4.5%。在江西五大水系中,开发利用程度依次为修河、新疆、饶河、赣江和抚河,开发利用率分别为89.6%、69.1%、61.4%、54.2%和49.3%。

2.风力发电

风电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截至2010年底,吉山湖3万千瓦、长岭3.45万千瓦、大陵1.95万千瓦三个风电项目相继建成,总装机容量8.4万千瓦,年发电量1.45亿千瓦时,相当于4.35万吨标准煤。已开工建设装机容量4.95万千瓦的老爷庙风电项目,风电发展走在中部省份前列。

3.太阳能

太阳能主要用于取暖,光伏发电已经开始。江西太阳能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利用面积已达48.3万平方米,相当于5.8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0.1%。在光伏发电方面,截至2010年底,江西赛德克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已投产2000千瓦等项目。全省光伏发电产能23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50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约10万吨。

4.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底,全省生物质能利用量相当于65.35万吨标准煤,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在生物质直燃发电方面,已建成鄱阳凯迪1.2万千瓦、万年凯迪1.2万千瓦、吉安金家粮食0.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厂,吉安凯迪1.2亿千瓦、赣县3万千瓦生物质电站项目在建。

就浪费而言……

开发利用,南昌麦园2800千瓦垃圾处理厂填埋发电项目已投产,南昌泉岭24000千瓦和都昌9000千瓦项目已获批并将开工建设,江西圣牛米业2000千瓦生物质气化发电项目和鄱阳9000千瓦垃圾焚烧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

在沼气开发利用方面,全省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52.3万个,小型沼气项目2400个,大中型沼气项目1019个。利用工业废液生产沼气发电的赣县普赛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2000千瓦和江西源生源化工有限公司1.5万千瓦正在建设中。

在生物质秸秆能源利用方面,会昌朱栏秸秆沼气219万立方米和新余市生物质秸秆沼气43.8万立方米项目正在建设中。在生物液体燃料方面,南丰1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正在建设中;东乡10万吨乙醇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种植木薯10万亩,年产20万吨。

5.地热能

地热资源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江西地热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温泉、浅层地热供暖和制冷。截至2010年底,九江星子温泉、宜春温塘温泉等大型温泉利用项目已建成,全省浅层地热利用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

6.技术和设备行业

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装备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江西的光伏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新余、南昌、九江、上饶等重要光伏产业基地,培育了LDK等国际知名光伏企业,基本建立了从“硅材料、铸锭、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及应用”到配套辅助产品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拥有有效的对外合作渠道和一批骨干人才。在中国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全省硅片产能达到3850兆瓦,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2500兆瓦;硅材料产能1.3万吨,产量7000吨。

江西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依托省内丰富优质的稀土资源,生产先进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具备批量生产1.5兆瓦和2.0兆瓦直驱风力涡轮机的能力。江西锂资源丰富,仅宜春一地已探明可采氧化锂储量就有110万吨,占全国的31%、世界的12%。目前,宜春、上饶等地的锂电池产业发展迅速,也推动了江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一批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项目正在建设中。

(2) 存在问题。

江西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而言,新能源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新能源资源有限。水能500千瓦及以上的技术可开发量只有577.97万千瓦,开发程度已经很高;风电技术可开发量为310万千瓦,仅占风电技术27.5亿千瓦可开发量的0.11%。太阳能年表面吸收量252.7亿吨,占全国年热能表面吸收量的1.49%;

年可用生物质能总量约1395万吨标准煤,占全国年可用生物质能2.8亿吨标准煤的4.98%。然而,由于集输系统和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很难充分利用它。受资源和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江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在不久的将来很难大幅提高。

第二,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尽管江西新能源产业在某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但整体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完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技术研发机构也不多。研发和技术集成仍然主要依靠省外的支持。

第三,新能源产业发展机制仍有待完善。在政策体系方面,《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条例尚未出台,对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支持政策仍不系统;在服务体系方面,缺乏专门的新能源行业服务组织和行业协会,地方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

在配套设施方面,新能源接入电网仍存在一些障碍,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仍需进一步发展。

(3) 面对形势。

当前,江西新能源发展面临以下形势:

1.全球新能源革命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技术和经济条件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除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都存在开发利用成本高、技术不成熟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生产的效益,新能源的开发成本正在迅速降低。例如,根据国家能源局的预测,到2020年,光伏发电的成本将与常规电力相当,这使得大规模开发新能源成为可能。

2.国家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统一部署。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能源领域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着力点。国家将以发展能源科学为主题,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的约束性目标,国家领导人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2020年将非化石能源消耗比重提高到15%。下一步,国家还将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指标,并进行评估。这就要求江西要紧跟国家部署,大力发展新能源。

3、江西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从江西的能源形势来看,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必由之路。第一,保障能源供应的迫切要求。江西能源资源短缺,可以概括为“缺煤、少水电、无油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省的能源生产长期无法满足需求。目前,约2/3的煤炭需要从省外转移,运输距离远达数千公里,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极易受到极端气候的威胁。第二是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江西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煤炭在江西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约为70%,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加快新能源产业化进程,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江西发展新兴能源产业的战略选择。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只有依靠新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才能实现。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等七个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提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新能源产业振兴计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计划将相继出台。为了实现科学发展、追赶发展和绿色崛起的目标,我省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

发展新能源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崛起作为国家战略,以资源为基础,以政策为保障,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化进程,增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能源开发和能源使用方式转变,优化能源结构,培育战略支撑产业,确保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基本原则。

1.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新能源产业种类繁多,涉及面广。要从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不贪国外、不全面、要聚焦国外,在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重点领域培育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2.市场引导和政府激励。建立健全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新能源产业,形成政策推动、需求拉动、市场驱动的合力,促进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3.示范试点,全面提升。新能源产业技术路线多,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的新能源项目要坚定不移加快推进;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新能源项目或处于技术转型期的项目,要避免仓促行动,做好示范试点,发挥引领作用,促进新能源应用和产业发展,实现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4、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必须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实施。应打破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划分,逐步实施总体规划和设计。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共同形成推动新能源有序协调发展的合力。

(3) 总体目标。

初步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配套;积极参与新能源产业链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企业;

科技研发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业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第四,发展重点和布局

“十二五”期间,江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要紧紧围绕总目标,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明确重点,科学布局,有序发展。

(a) 重点和布局的开发利用。

1.水电

积极有序地发展水电。“十二五”期间,在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重点建设峡江、石湖塘、井冈山、龙头山、永泰等大中型水电站,同时加快发展新疆、抚河、遂川江北分公司的中小水电站,它们相对不发达。到2015年和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497万千瓦和570万千瓦(不含抽水蓄能项目容量)。

峡江水利枢纽位于吉安市峡江县,以防洪发电为主,具有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规划装机容量36万千瓦,年发电量11.42亿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数3172小时。峡江水利工程具有年调节能力,静态总投资约66.97亿元。

石湖塘航电枢纽项目位于泰和县万河镇石湖塘自然村附近。这是一个以航运为主、发电相结合、兼顾其他效益的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总库容7.4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1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5.27亿千瓦时。通航设施建设标准为内河三级。项目总投资23.7亿元。

井冈山水电站位于赣江中游瓦南县窑头镇,控制流域面积40481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68米,相应库容2.27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13.8万千瓦,建成后年均发电量5.11亿千瓦时。总投资19.6亿元。

丰城龙头山水电站位于赣江下游丰城市,总装机容量约23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9亿千瓦时,投资25亿元。

永泰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赣江中段兴安县与樟树市交界处的永泰镇,是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等效益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该项目的正常水位为33米,总装机容量为12.6万千瓦。建成后,年均发电量为5.6亿千瓦时。该项目静态总投资为20亿元。

小水电开发计划:重点开发新疆前山河流域56.4兆瓦、抚河干流96.3兆瓦、合水河流域23.4兆瓦、遂川江北支流域73兆瓦等水电项目。

2.风能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充分利用江西在中部地区风能资源优势,聚焦鄱阳湖土地和一些高山风资源较好地区,建设一批风电场,及时启动鄱阳湖浅滩风电开发,积极推进一批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国家部署和江西实际情况,风电分散发展将有序推进。到2015年,江西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70万千瓦。

专栏:重点风电项目

江公岭风电场项目:位于都昌县多宝乡,包括江公岭、狮子堡、马鞍山、湖沙嘴和鄱阳湖滩涂,拟建装机容量11万千瓦(含土地和滩涂……

.

皂湖陆上风电场项目:位于湖口县南部,包括皂湖、平峰、虎山和笔架山,面积约17.6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22.7万千瓦(包括陆地和浅滩)。

积山风电场项目:积山岛位于永修县五城镇东北约6公里处,呈东西走向,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2-3公里,区域面积17.5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约4.8万千瓦。

松门山风电场项目:位于永修县鄱阳湖的一个小岛上,位于东经11604′,北纬2913′,装机容量约4.8万千瓦。

九岭山风电场项目:位于九江市武宁县、修水县和宜春市靖安县交界处。风场主要由九灵山山脊组成,山脊呈南北走向。山脊北起犁头(海拔1648.7米),南至五梅山(海拔1725.5米),全长约14公里。目前,正在进行风力测量,预计装机容量可达10万千瓦。

泰和水岔风电项目:位于吉安市泰和县东南部水岔乡,风场由天湖山、十八牌等山脊组成,东西走向,全长约20公里。目前,正在进行风力测量,预计装机容量可达15万千瓦。

上犹双溪风电项目:位于赣州市上犹县双溪乡,风场由峰大坳、仙鹅塘等山脊组成,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15公里。目前,正在进行风力测量,预计装机容量可达10万千瓦。

“十二五”期间,还有一批覆盖全省的山区风电场,如湖口县的宜丰、铜鼓、乐安、兰家岭等。

3.太阳能

积极推进太阳能的热利用。推广太阳能综合建筑、太阳能集中热水供应项目,在城市地区建设太阳能空调制冷示范项目。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到2015年和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的总集热面积将分别达到150万平方米和500万平方米。

适度发展太阳能发电。利用荒漠化土地资源,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建设并网地面光伏电站。我们将继续利用金太阳工程等政策支持,在继续支持大型工矿企业、商业企业和公益机构利用现有建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建设“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到2015年和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20万千瓦以上和50万千瓦以上。

后田沙漠光伏生态园光伏并网电站:规划建设于南昌市新建县后田沙漠旅游风景区。它结合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南昌市年平均辐射量为4647MJ/m2。该项目一期建成后,每年可为南昌提供500万千瓦时的绿色能源,集发电、科普、旅游于一体。

都昌县老爷庙20MW风光光伏并网电站:规划建在都昌县多宝乡新五流村西南侧荒坡沙山上,该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约4774MJ/m2。它是江西省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了老爷庙风电场区域,风与景相得益彰,可以有效节约投资。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九江提供约2000万千瓦时的绿色能源。

京科能源有限公司20MW光伏并网电站:规划建设在上饶市正房镇荒地上。该地区的年总太阳辐射量约为4624MJ/m2。项目完成后,可以提供绿色能源……

每年为上饶市提供约2000万千瓦时的电力。

新余瑞景太阳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10MW光伏并网电站:规划建设在渝水区夏村镇荒地上。该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约为4700兆焦耳/平方米。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新余市提供约1000万千瓦时的绿色能源电力。

4.生物质能

加快生物质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到2015年和2020年,相当于标准煤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总量将分别达到267.38万吨和404万吨。

表4-12江西省生物质发电发展计划汇总表

(1) 生物质直燃发电针对江西资源量大、其他用途经济性差的特点,科学评价秸秆和林木秸秆的数量和分布,合理安排农林生物质直燃电站项目。“十一五”期间,新建和改建了5个项目,装机容量7.2万千瓦,分别是鄱阳1.2万千瓦、万吨1.2万千瓦和金家粮食6000千瓦,吉安1.2万千瓦,赣县3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共新建和扩建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20个(其中气化发电项目1个),新增装机49.7万千瓦。截至2015年底,总装机容量达到569兆瓦,发电量约28.5亿千瓦时。到2020年底,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30个,总装机容量约70万千瓦,发电量约35亿千瓦时。

(2) 城市垃圾发电

根据全省城市垃圾日处理能力,南昌、赣州、九江、福州等城市新建和扩建垃圾填埋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

在进贤、都昌、景德镇、吉安和鄱阳新建了垃圾焚烧发电厂,总装机容量约8.7万千瓦。

(3) 沼气发电

大力发展沼气,因地制宜建设户用沼气,支持大型养殖场建设沼气集中供气项目,在大型畜牧场、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沼气项目,合理安装沼气发电设施,力争在各区市新建一个沼气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5万千瓦。

(4) 非粮食生物质燃料

按照“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和“定点生产、定向流通、有序发展”的原则,重点推进燃料乙醇试点和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

燃料乙醇。充分利用江西宜林、宜农、宜牧的荒山荒坡,种植木薯、玉米、甜高粱等能源作物,在抚州、宜春、吉安、赣州、南昌等地开发燃料乙醇,具有种植木薯、谷物、甜高粱类能源作物的基础或潜力。到2015年和2020年,燃料乙醇总产能将分别达到30万吨和50万吨。

生物柴油国家将以发展能源科学为主题,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的约束性目标,国家领导人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2020年将非化石能源消耗比重提高到15%。下一步,国家还将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指标,并进行评估。这就要求江西要紧跟国家部署,大力发展新能源。

3、江西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从江西的能源形势来看,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必由之路。第一,保障能源供应的迫切要求。江西能源资源短缺,可以概括为“缺煤、少水电、无油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省的能源生产长期无法满足需求。目前,约2/3的煤炭需要从省外转移,运输距离远达数千公里,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极易受到极端气候的威胁。第二是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江西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煤炭在江西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约为70%,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加快新能源产业化进程,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江西发展新兴能源产业的战略选择。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只有依靠新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才能实现。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等七个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提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新能源产业振兴计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计划将相继出台。为了实现科学发展、追赶发展和绿色崛起的目标,我省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 引导……

地质学。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加快发展新能源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崛起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以资源为基础、政策为保障、项目为载体、企业为主体,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化进程,增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能源开发和能源利用方式转变,优化能源结构,培育战略支撑产业,确保能源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基本原则。

1.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新能源产业种类繁多,涉及面广。要从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不贪国外、不全面、要聚焦国外,在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重点领域培育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2.市场引导和政府激励。建立健全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新能源产业,形成政策推动、需求拉动、市场驱动的合力,促进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3.示范试点,全面提升。新能源产业技术路线多,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的新能源项目要坚定不移加快推进;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新能源项目或处于技术转型期的项目,要避免仓促行动,做好示范试点,发挥引领作用,促进新能源应用和产业发展,实现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4、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必须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实施。应打破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划分,逐步实施总体规划和设计。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共同形成推动新能源有序协调发展的合力。

(3) 总体目标。

初步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配套;积极参与新能源产业链建设,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企业;

科技研发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业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第四,发展重点和布局

“十二五”期间,江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要紧紧围绕总目标,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明确重点,科学布局,有序发展。

(a) 重点和布局的开发利用。

1.水电

积极有序地发展水电。“十二五”期间,在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重点建设峡江、石湖塘、井冈山、龙头山、永泰等大中型水电站,同时加快发展新疆、抚河、遂川江北分公司的中小水电站,它们相对不发达。到2015年和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497万千瓦和570万千瓦(不含抽水蓄能项目容量)。

峡江水利枢纽位于吉安市峡江县,以防洪发电为主,具有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规划装机容量36万千瓦,年发电量11.42亿千瓦时,年均利用小时数3172小时。峡江水利工程具有年调节能力,静态总投资约66.97亿元。

石湖塘航电枢纽项目位于泰和县万河镇石湖塘自然村附近。这是一个以航运为主、发电相结合、兼顾其他效益的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总库容7.4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1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5.27亿千瓦时。通航设施建设标准为内河三级。项目总投资23.7亿元。

井冈山水电站位于赣江中游瓦南县窑头镇,控制流域面积40481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68米,相应库容2.27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13.8万千瓦,建成后年均发电量5.11亿千瓦时。总投资19.6亿元。

丰城龙头山水电站位于赣江下游丰城市,总装机容量约23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9亿千瓦时,投资25亿元。

永泰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赣江中段兴安县与樟树市交界处的永泰镇,是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等效益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该项目的正常水位为33米,总装机容量为12.6万千瓦。建成后,年均发电量为5.6亿千瓦时。该项目静态总投资为20亿元。

小水电开发计划:重点开发新疆前山河流域56.4兆瓦、抚河干流96.3兆瓦、合水河流域23.4兆瓦、遂川江北支流域73兆瓦等水电项目。

2.风能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充分利用江西在中部地区风能资源优势,聚焦鄱阳湖土地和一些高山风资源较好地区,建设一批风电场,及时启动鄱阳湖浅滩风电开发,积极推进一批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国家部署和江西实际情况,风电分散发展将有序推进。到2015年,江西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70万千瓦。

专栏:重点风电项目

江公岭风电场项目:位于都昌县多宝乡,包括江公岭、狮子堡、马鞍山、湖沙嘴和鄱阳湖滩涂,拟建装机容量11万千瓦(含土地和滩涂……

.

皂湖陆上风电场项目:位于湖口县南部,包括皂湖、平峰、虎山和笔架山,面积约17.6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22.7万千瓦(包括陆地和浅滩)。

积山风电场项目:积山岛位于永修县五城镇东北约6公里处,呈东西走向,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2-3公里,区域面积17.5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约4.8万千瓦。

松门山风电场项目:位于永修县鄱阳湖的一个小岛上,位于东经11604′,北纬2913′,装机容量约4.8万千瓦。

九岭山风电场项目:位于九江市武宁县、修水县和宜春市靖安县交界处。风场主要由九灵山山脊组成,山脊呈南北走向。山脊北起犁头(海拔1648.7米),南至五梅山(海拔1725.5米),全长约14公里。目前,正在进行风力测量,预计装机容量可达10万千瓦。

泰和水岔风电项目:位于吉安市泰和县东南部水岔乡,风场由天湖山、十八牌等山脊组成,东西走向,全长约20公里。目前,正在进行风力测量,预计装机容量可达15万千瓦。

上犹双溪风电项目:位于赣州市上犹县双溪乡,风场由峰大坳、仙鹅塘等山脊组成,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15公里。目前,正在进行风力测量,预计装机容量可达10万千瓦。

“十二五”期间,还有一批覆盖全省的山区风电场,如湖口县的宜丰、铜鼓、乐安、兰家岭等。

3.太阳能

积极推进太阳能的热利用。推广太阳能综合建筑、太阳能集中热水供应项目,在城市地区建设太阳能空调制冷示范项目。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到2015年和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的总集热面积将分别达到150万平方米和500万平方米。

适度发展太阳能发电。利用荒漠化土地资源,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建设并网地面光伏电站。我们将继续利用金太阳工程等政策支持,在继续支持大型工矿企业、商业企业和公益机构利用现有建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建设“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到2015年和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20万千瓦以上和50万千瓦以上。

后田沙漠光伏生态园光伏并网电站:规划建设于南昌市新建县后田沙漠旅游风景区。它结合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南昌市年平均辐射量为4647MJ/m2。该项目一期建成后,每年可为南昌提供500万千瓦时的绿色能源,集发电、科普、旅游于一体。

都昌县老爷庙20MW风光光伏并网电站:规划建在都昌县多宝乡新五流村西南侧荒坡沙山上,该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约4774MJ/m2。它是江西省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了老爷庙风电场区域,风与景相得益彰,可以有效节约投资。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九江提供约2000万千瓦时的绿色能源。

京科能源有限公司20MW光伏并网电站:规划建设在上饶市正房镇荒地上。该地区的年总太阳辐射量约为4624MJ/m2。项目完成后,可以提供绿色能源……

每年为上饶市提供约2000万千瓦时的电力。

新余瑞景太阳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10MW光伏并网电站:规划建设在渝水区夏村镇荒地上。该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约为4700兆焦耳/平方米。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新余市提供约1000万千瓦时的绿色能源电力。

4.生物质能

加快生物质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到2015年和2020年,相当于标准煤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总量将分别达到267.38万吨和404万吨。

表4-12江西省生物质发电发展计划汇总表

(1) 生物质直燃发电针对江西资源量大、其他用途经济性差的特点,科学评价秸秆和林木秸秆的数量和分布,合理安排农林生物质直燃电站项目。“十一五”期间,新建和改建了5个项目,装机容量7.2万千瓦,分别是鄱阳1.2万千瓦、万吨1.2万千瓦和金家粮食6000千瓦,吉安1.2万千瓦,赣县3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共新建和扩建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20个(其中气化发电项目1个),新增装机49.7万千瓦。截至2015年底,总装机容量达到569兆瓦,发电量约28.5亿千瓦时。到2020年底,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30个,总装机容量约70万千瓦,发电量约35亿千瓦时。

(2) 城市垃圾发电

根据全省城市垃圾日处理能力,南昌、赣州、九江、福州等城市新建和扩建垃圾填埋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在进贤、都昌、景德镇、吉安和鄱阳新建了垃圾焚烧发电厂,总装机容量约8.7万千瓦。

(3) 沼气发电

大力发展沼气,因地制宜建设户用沼气,支持大型养殖场建设沼气集中供气项目,在大型畜牧场、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沼气项目,合理安装沼气发电设施,力争在各区市新建一个沼气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5万千瓦。

(4) 非粮食生物质燃料

按照“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和“定点生产、定向流通、有序发展”的原则,重点推进燃料乙醇试点和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

燃料乙醇。充分利用江西宜林、宜农、宜牧的荒山荒坡,种植木薯、玉米、甜高粱等能源作物,在抚州、宜春、吉安、赣州、南昌等地开发燃料乙醇,具有种植木薯、谷物、甜高粱类能源作物的基础或潜力。到2015年和2020年,燃料乙醇总产能将分别达到30万吨和50万吨。

生物柴油充分利用江西丰富的荒山荒坡,种植Glossy Tree、Tokyo Wild Jasmine等能源树,在有种植能源树基础和潜力的赣州、抚州、吉安、上饶、萍乡、景德镇等地开发生物柴油;

同时,开展沼气发酵工程、微藻养殖、能源作物水培、湿地养殖、生物柴油生产等城市生物能源示范项目。到2015年和2020年,生物柴油总产能将分别达到25万吨和50万吨。

(5) 生物质成型燃料

推广生物质固化燃料技术,支持农林资源丰富地区的生物质燃料加工企业,逐步实现工业化。到2015年和2020年,产能将分别达到10万吨和30万吨。

5.地热能

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地质、资源和应用条件,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加快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南昌将建设“沉积盆地和传导型”地热能示范项目,上饶三清山将建设“浅埋对流型”地热能源示范项目,吉安将建设“浅浅地热能源”示范项目。到2015年和2020年,浅层地热能的制冷和供暖面积将分别达到200万平方米和500万平方米。

结合旅游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快温泉在疗养、沐浴、农副生产、水产养殖和温室种植等方面的开发利用。到2015年和2020年,温泉的能耗将分别达到29.3万吉角和58.6万吉角。

6.农村可再生能源

根据农村资源条件和能源消费习惯,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促进农村生活能源清洁化、现代化。继续支持农村家庭用沼气和集中供气沼气建设。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规模化发展,建立生产供应体系。扩大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炉灶、电饭煲等节能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推广小型能源,如光伏发电和微型水电。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和新能源示范村建设,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完善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体系,支持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专栏: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

1.农村沼气项目。为农民建造和维护沼气池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并提供合理的财政补贴;新增家庭沼气用户47万户,小型沼气项目3360个,大中型沼气项目870个。到2015年和2020年,农村沼气用户将分别达到200万和250万。

2.生物质集中供气。利用生物质气化、农场和养殖小区沼气、秸秆沼气等技术,为乡镇集中供应清洁生活用气。到2015年和2020年,天然气供应量将分别达到1万户和5万户。

3.数以千计的阳光浴室。在农村城镇、卫生院、养老院、寄宿制学校、生态移民和工程移民集中安置点以及人口较多的村庄,将建设使用太阳能热水工程的公共浴室。到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建造200个和1000个阳光浴室。

4.农场沼气发电项目。大型农场需要建设配套的沼气项目。有条件建设沼气发电设施。到2015年和2020年,当年农场的沼气产量将分别超过1.17亿立方米和1.5亿立方米;沼气发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万千瓦和10万千瓦。

5.生物质成型燃料。支持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提供高效清洁的燃料。到2015年和2020年,成型燃料产量分别为3万吨和6万吨。

6.柴火和节煤炉灶的升级改造。推广节柴节煤炉灶,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农村居民升级改造节柴节煤炉175万个和218万个;

推广35.5万台和54.5万台高效低排放商用生物质炉灶。

7.绿色能源县。在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在项目审批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优惠,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普及。到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建设8个和16个绿色能源县。

(2) 能源技术和设备。

1.光伏产业

加快江西光伏产业发展,将新余、上饶、南昌、九江建设成为全省光伏产业主要聚集区,将光伏产业发展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加强对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开发高效清洁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快硅材料加工技术、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制造设备的发展,提高光伏电池和组件的转换效率,支持高效低成本薄膜电池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新一代电池技术、电池材料和制造技术的研发;支持光伏应用技术、配套设备和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通过光伏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大规模应用,光伏发电成本将不断降低。到2015年,光伏发电成本将降至1元/千瓦时以下;到2020年,光伏发电将达到与常规电力相当的经济水平。

2.风电设备制造

充分利用江西中重型稀土资源的独特优势,以开发永磁直驱车型为技术方向,支持全省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加强自主设计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具有领先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风电设备,满足鄱阳湖陆滩风力条件、山风条件和电网运行要求;建立和完善风电设备技术标准;支持企业建立风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3.锂电池

依托江西丰富的锂矿资源,大力发展锂电池新能源产业,建设全国首个锂电池产业园,重点发展磷酸亚铁锂和锰酸锂动力电池,重点开发生产高比能、高比功率、低制造成本的动力电池,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安全可靠性高。力争形成完整的锂电池锂云母开采新能源产业链→ 碳酸锂→ 锂电池材料→ 锂电池→ 在大约五年的时间里,江西的锂电池开发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新能源汽车产业

以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为重点,加强研发设计,依托上饶客车厂和江西瑞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积极开发生产公共交通车、商务车、乘用车等各类新能源汽车。;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动力电池原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形成体系完备、设施齐全、类型多样的产业链。201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销售收入15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约占全省汽车产销的8%,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6%以上,单体动力电池产销居全国首位。

5.生物质能技术与设备

依托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研究创新,开发大型沼气厌氧发酵成套设备、高温高压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大型生物质气化器、生物质气体净化设备、生物质成型块加工设备及配套炉灶,城市污水固液分离设施、城市垃圾分类设施、畜禽养殖废弃物固液分离设备、农林废弃物收集、储运专用设备,提高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支持建立专业化的生物质能开发和服务企业,鼓励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形成生物质能产业新模式。

(3) 支持电网建设。

1.加强接入系统建设。

新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电网结构薄弱的地区。电网企业要按照规划要求做好大型项目的规划衔接,同步建设交付项目,确保交付和交付。对于全省各地的中小项目,要加强中低压电网建设,支持新能源发电发展。在未来的农村电网改造中,我们将重点加强新能源资源丰富地区的中低压电网改造,以满足新能源接入系统的需求。

2.加快储能设施建设。

根据江西电网调峰需求和江西彭泽核电项目进展,建设洪坪抽水蓄能电站,一期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根据吉安严家山核电项目的进展情况,吉安抽水蓄能项目将适时开工。根据江西电网调峰需求和储能技术进步,将及时建设一个风光互补项目,并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一个示范项目,根据“十三五”期间的运行情况进行推进。

3.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为确保电网接受新能源装机容量,全面推广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运行控制、功率预测等技术;开展节能智能需求侧技术服务支撑,推动分布式电源接入和分布式储能技术应用。到2015年,江西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线路实现智能化,全面建成输变电设备国家监测中心;所有新建变电站均按照智能变电站标准建设,重点对枢纽和中心站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完成南昌市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网调节一体化系统建设,推进其他城市配电网调节集成系统建设,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在南昌应用双向互动服务,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用电信息“全覆盖、全采集、全成本控制”;

智能电表用户超过240万,电动汽车充换电站53个,充电桩2700个。电网吸收新能源的能力大大增强。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资源普查和保护。

依托技术单位,不断更新完善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普查数据,并根据资源变化和技术装备进度,及时调整项目开发顺序和数量。加强对新能源资源的保护,遏制无序开发和“圈地”现象。

(2) 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

整合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和人力资源,组建国家级和省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机构,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尽快形成自主研发、系统集成的技术支撑体系。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开展自主创新和对进口技术的消化吸收,建立金融与企业共享的技术创新投资机制;鼓励企业依托技术研发中心,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制定和完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支持认证机构能力建设,完善检测检测技术手段,培养检测认证技术力量。

(3) 加强管理和服务。

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省新能源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将重点项目纳入全省重大项目和全省重点项目调度范围。二是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理顺新能源管理体系,配备强有力的人员,明确责任。三是促进行业管理。由核心企业或科研机构牵头,成立江西省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加强对新能源行业的指导、指导和协调,促进行业自律。四是加强协商论证。以省内科研机构和专家为基础,以省外知名专家为补充,建立江西新能源发展智库,在规划、优化布局、项目论证和技术选择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五是积极协助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上市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借力做大做强。

(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结合各自职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金太阳”示范项目补贴、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财政补贴等政策;二是研究制定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地方政策,出台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优先安排产业投资、行政审批、产业规划、土地利用、用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税收支持、金融支持、,技术研发,加快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技术研发等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推动新能源支持政策与气候变化政策衔接,积极帮助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清洁发展机制和碳交易,支持国内碳交易平台建设,努力在开发新能源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实现“双赢”。

(5)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让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理念深入人心。第一,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广节能降耗的终端产品。二是选择一批风电场、光伏电站、生物质电站作为新能源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开展新能源科普活动。三是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争取公众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

省能源厅应承担政府对新能源应用发展的宣传教育职能;要建设一批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作为新能源发展的宣传教育场所。

(6) 加强人员培训。

坚持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人才培养。一是支持新能源产业相关专业院校发展,在全省形成集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中职生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全省科研院所人才培养,形成完善的新能源人才发展团队,为新能源技术支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二是邀请国内外专家到江西讲学研究,以重大项目为纽带,组织科技合作攻关。三是搭建新能源信息技术交流平台,方便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和新能源企业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江西丰富的荒山荒坡,种植Glossy Tree、Tokyo Wild Jasmine等能源树,在有种植能源树基础和潜力的赣州、抚州、吉安、上饶、萍乡、景德镇等地开发生物柴油;

同时,开展沼气发酵工程、微藻养殖、能源作物水培、湿地养殖、生物柴油生产等城市生物能源示范项目。到2015年和2020年,生物柴油总产能将分别达到25万吨和50万吨。

(5) 生物质成型燃料

推广生物质固化燃料技术,支持农林资源丰富地区的生物质燃料加工企业,逐步实现工业化。到2015年和2020年,产能将分别达到10万吨和30万吨。

5.地热能

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地质、资源和应用条件,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加快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南昌将建设“沉积盆地和传导型”地热能示范项目,上饶三清山将建设“浅埋对流型”地热能源示范项目,吉安将建设“浅浅地热能源”示范项目。到2015年和2020年,浅层地热能的制冷和供暖面积将分别达到200万平方米和500万平方米。

结合旅游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快温泉在疗养、沐浴、农副生产、水产养殖和温室种植等方面的开发利用。到2015年和2020年,温泉的能耗将分别达到29.3万吉角和58.6万吉角。

6.农村可再生能源

根据农村资源条件和能源消费习惯,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促进农村生活能源清洁化、现代化。继续支持农村家庭用沼气和集中供气沼气建设。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规模化发展,建立生产供应体系。扩大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炉灶、电饭煲等节能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推广小型能源,如光伏发电和微型水电。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和新能源示范村建设,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完善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体系,支持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专栏: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

1.农村沼气项目。为农民建造和维护沼气池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并提供合理的财政补贴;新增家庭沼气用户47万户,小型沼气项目3360个,大中型沼气项目870个。到2015年和2020年,农村沼气用户将分别达到200万和250万。

2.生物质集中供气。利用生物质气化、农场和养殖小区沼气、秸秆沼气等技术,为乡镇集中供应清洁生活用气。到2015年和2020年,天然气供应量将分别达到1万户和5万户。

3.数以千计的阳光浴室。在农村城镇、卫生院、养老院、寄宿制学校、生态移民和工程移民集中安置点以及人口较多的村庄,将建设使用太阳能热水工程的公共浴室。到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建造200个和1000个阳光浴室。

4.农场沼气发电项目。大型农场需要建设配套的沼气项目。有条件建设沼气发电设施。到2015年和2020年,当年农场的沼气产量将分别超过1.17亿立方米和1.5亿立方米;沼气发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万千瓦和10万千瓦。

5.生物质成型燃料。支持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提供高效清洁的燃料。到2015年和2020年,成型燃料产量分别为3万吨和6万吨。

6.柴火和节煤炉灶的升级改造。推广节柴节煤炉灶,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农村居民升级改造节柴节煤炉175万个和218万个;

推广35.5万台和54.5万台高效低排放商用生物质炉灶。

7.绿色能源县。在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在项目审批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优惠,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普及。到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建设8个和16个绿色能源县。

(2) 能源技术和设备。

1.光伏产业

加快江西光伏产业发展,将新余、上饶、南昌、九江建设成为全省光伏产业主要聚集区,将光伏产业发展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加强对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开发高效清洁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和设备,加快硅材料加工技术、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制造设备的发展,提高光伏电池和组件的转换效率,支持高效低成本薄膜电池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新一代电池技术、电池材料和制造技术的研发;支持光伏应用技术、配套设备和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通过光伏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大规模应用,光伏发电成本将不断降低。到2015年,光伏发电成本将降至1元/千瓦时以下;到2020年,光伏发电将达到与常规电力相当的经济水平。

2.风电设备制造

充分利用江西中重型稀土资源的独特优势,以开发永磁直驱车型为技术方向,支持全省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加强自主设计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具有领先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风电设备,满足鄱阳湖陆滩风力条件、山风条件和电网运行要求;建立和完善风电设备技术标准;支持企业建立风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3.锂电池

依托江西丰富的锂矿资源,大力发展锂电池新能源产业,建设全国首个锂电池产业园,重点发展磷酸亚铁锂和锰酸锂动力电池,重点开发生产高比能、高比功率、低制造成本的动力电池,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安全可靠性高。力争形成完整的锂电池锂云母开采新能源产业链→ 碳酸锂→ 锂电池材料→ 锂电池→ 在大约五年的时间里,江西的锂电池开发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新能源汽车产业

以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为重点,加强研发设计,依托上饶客车厂和江西瑞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积极开发生产公共交通车、商务车、乘用车等各类新能源汽车。;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动力电池原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形成体系完备、设施齐全、类型多样的产业链。201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销售收入15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约占全省汽车产销的8%,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6%以上,单体动力电池产销居全国首位。

5.生物质能技术与设备

依托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研究创新,开发大型沼气厌氧发酵成套设备、高温高压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大型生物质气化器、生物质气体净化设备、生物质成型块加工设备及配套炉灶,城市污水固液分离设施、城市垃圾分类设施、畜禽养殖废弃物固液分离设备、农林废弃物收集、储运专用设备,提高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支持建立专业化的生物质能开发和服务企业,鼓励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形成生物质能产业新模式。

(3) 支持电网建设。

1.加强接入系统建设。

新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电网结构薄弱的地区。电网企业要按照规划要求做好大型项目的规划衔接,同步建设交付项目,确保交付和交付。对于全省各地的中小项目,要加强中低压电网建设,支持新能源发电发展。在未来的农村电网改造中,我们将重点加强新能源资源丰富地区的中低压电网改造,以满足新能源接入系统的需求。

2.加快储能设施建设。

根据江西电网调峰需求和江西彭泽核电项目进展,建设洪坪抽水蓄能电站,一期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根据吉安严家山核电项目的进展情况,吉安抽水蓄能项目将适时开工。根据江西电网调峰需求和储能技术进步,将及时建设一个风光互补项目,并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一个示范项目,根据“十三五”期间的运行情况进行推进。

3.积极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为确保电网接受新能源装机容量,全面推广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运行控制、功率预测等技术;开展节能智能需求侧技术服务支撑,推动分布式电源接入和分布式储能技术应用。到2015年,江西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线路实现智能化,全面建成输变电设备国家监测中心;所有新建变电站均按照智能变电站标准建设,重点对枢纽和中心站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完成南昌市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网调节一体化系统建设,推进其他城市配电网调节集成系统建设,提高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在南昌应用双向互动服务,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用电信息“全覆盖、全采集、全成本控制”;

智能电表用户超过240万,电动汽车充换电站53个,充电桩2700个。电网吸收新能源的能力大大增强。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资源普查和保护。

依托技术单位,不断更新完善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普查数据,并根据资源变化和技术装备进度,及时调整项目开发顺序和数量。加强对新能源资源的保护,遏制无序开发和“圈地”现象。

(2) 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

整合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和人力资源,组建国家级和省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机构,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尽快形成自主研发、系统集成的技术支撑体系。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开展自主创新和对进口技术的消化吸收,建立金融与企业共享的技术创新投资机制;鼓励企业依托技术研发中心,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制定和完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支持认证机构能力建设,完善检测检测技术手段,培养检测认证技术力量。

(3) 加强管理和服务。

第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省新能源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将重点项目纳入全省重大项目和全省重点项目调度范围。二是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理顺新能源管理体系,配备强有力的人员,明确责任。三是促进行业管理。由核心企业或科研机构牵头,成立江西省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加强对新能源行业的指导、指导和协调,促进行业自律。四是加强协商论证。以省内科研机构和专家为基础,以省外知名专家为补充,建立江西新能源发展智库,在规划、优化布局、项目论证和技术选择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五是积极协助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上市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借力做大做强。

(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结合各自职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金太阳”示范项目补贴、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财政补贴等政策;二是研究制定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地方政策,出台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优先安排产业投资、行政审批、产业规划、土地利用、用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税收支持、金融支持、,技术研发,加快人才培养、人才引进、技术研发等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推动新能源支持政策与气候变化政策衔接,积极帮助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清洁发展机制和碳交易,支持国内碳交易平台建设,努力在开发新能源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实现“双赢”。

(5)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让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理念深入人心。第一,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广节能降耗的终端产品。二是选择一批风电场、光伏电站、生物质电站作为新能源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开展新能源科普活动。三是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争取公众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

省能源厅应承担政府对新能源应用发展的宣传教育职能;要建设一批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作为新能源发展的宣传教育场所。

(6) 加强人员培训。

坚持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强人才培养。一是支持新能源产业相关专业院校发展,在全省形成集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中职生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全省科研院所人才培养,形成完善的新能源人才发展团队,为新能源技术支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二是邀请国内外专家到江西讲学研究,以重大项目为纽带,组织科技合作攻关。三是搭建新能源信息技术交流平台,方便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和新能源企业之间的交流。

标签:东南现代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日产借鉴动物开发防撞技术 用于自动驾驶车

日产汽车日前宣布,正在借鉴蜜蜂和鱼等动物开发技术,用于自动驾驶汽车,该技术已经应用到基于聆风开发的自动驾驶车上。

1900/1/1 0:00:00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湘政函200810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推进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加速电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1900/1/1 0:00:00
杭州市私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市财政局市经委市科技局市发改委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为加快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加强我市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工作,

1900/1/1 0:00:00
江西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

1900/1/1 0:00:00
赵俭平:比亚迪已掌握电控电池电机核心技术

2010年之前,与比亚迪形影相随的关键词不乏”销售神话”之类的溢美之辞,162的销量增幅让比亚迪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市场和产能上

1900/1/1 0:00:00
补贴政策不能拯救新能源汽车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出政府公务用车、公交车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步完善配套设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