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浙江省清洁生产行动计划(2013-2017)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前言

清洁生产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促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生产方式。其路径是通过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进管理和综合利用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产品(服务)生产和使用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从而减轻甚至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以来,我省认真贯彻执行,积极试点示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全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前,清洁生产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已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为深入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全省下一阶段工作,特制定2013-2017年行动计划。

一、现状与形势

(A) 现实基础

《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以来,我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省建设为目标,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首先,清洁生产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坚持依法推进清洁生产,先后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明确重大政策和重要部署,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清洁生产审计暂行办法》、《江苏省清洁生产验收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政策,以及《关于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计构建清洁体系的通知》。

第二,清洁生产技术支持团队初步形成。有效推进清洁生产队伍建设,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咨询审计服务,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人员规模适宜、综合素质高的专业队伍。目前,我省列入推荐目录的清洁生产审计机构有65家,从业人员1500余人。该省建立了清洁生产专家库,并组建了专业审计师和专家相结合的审计团队。同时,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培训,全省有4000多人参加。这支队伍为全省清洁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绿色企业不断涌现。结合生态省建设,颁布了《浙江省创建绿色企业(先进清洁生产企业)办法(试行)》,组织实施清洁生产验收合格、达到示范标准的先进企业创建绿色企业,全省594家绿色企业(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获评。这些企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对全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第四,有效探索清洁生产国际合作。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在我省推进清洁生产的过程中,有23家企业涉及高污染……

通过实施“中德政府技术合作浙江企业环境保护咨询项目”和引入德国环境管理工具EoCM,在医药、化工、印染、电镀、制革、蓄电池等行业进行试点。建立了一套非产品产量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以及合理化建议系统、具有奖励机制的内部培训系统和EoCM工具周期,并在试点企业逐步推广。EoCM在我省的试点得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高度评价,为我省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计提供了保障。

第五,清洁生产在减少消费和减排方面的效果显著。围绕太湖、钱塘江等高消耗、高污染的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组织企业分批开展自愿性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有6808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其中义务企业4620家,义务企业2188家。这些企业共实施清洁生产项目17112个,实际投资166亿元,经济效益约117亿元。通过清洁生产,这些企业在减少消费和排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据统计,他们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8万吨,节水53098万吨。COD减少10.6万吨,二氧化硫减少2万吨,二氧化碳减少355万吨。

从全省清洁生产的总体情况来看,仍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主要工作如下:

第一,不断加强清洁生产政策和法规。修订后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已于去年7月正式实施,我省尚未制定出台相关规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的自觉性有待加强,全省仅有19%的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

审计的覆盖面和领域需要进一步扩大,以实现清洁生产的规模效应。

二是不断加强激励和约束机制。政府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的专项资金亟待扩大,制约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机制亟待进一步加强,形成更大的驱动力。

三是不断加强清洁生产支撑体系建设。中介机构的水平和实力还有待提高和加强,中介机构的服务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必须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成果推广应用等渠道。

(2) 面对形势

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我省转型升级部署,都要求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清洁生产。

从国际角度来看,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已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趋势,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设置了绿色贸易壁垒,引发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清洁生产模式提供产品和服务,不仅符合国际流行和公认的绿色生产模式,也有利于提高我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国内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五位一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和紧迫。这强烈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清洁生产的步伐,不断树立新理念,实施新措施,加强源头治理,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

从全省来看,未来五年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努力建设“富、美、和谐、健康”的生态浙江,让全省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已成为共识。全面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实现资源科学利用,防止污染源,是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必然选择,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A)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资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政策法规指导,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清洁生产在企业、园区和全社会全面实施,不断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和中介组织协助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清洁生产整体水平,从而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

(2) 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中介组织协调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清洁生产宣传教育、组织实施中的引导作用,增强企业主体意识,发挥中介组织等市场机制作用和公众参与积极性。

2.坚持自愿执行与强制晋升相结合的原则。要鼓励和支持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使用有有害原料生产或在生产中排放有有害物质的企业,单位产品能耗超标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3、坚持重点推广和综合推广相结合的原则。要突出工业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流域的清洁生产……

o全面推进,加快向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拓展,开创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的新格局。

4.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相结合的原则。要鼓励企业开发应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提升设备和技术水平,支持企业创新管理机制,鼓励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3)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7年,该省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清洁生产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监督管理和中介服务体系;清洁生产审计从工业领域的单一企业延伸到园区,从工业延伸到服务业和农业,增强了规模效应;清洁生产总体水平明显提高,重点行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覆盖率大幅提高;开发应用一批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培育一批绿色示范企业和绿色产业园区,形成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

2.具体目标:

-清洁生产的法律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完善。到2017年,建立健全促进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标准、清洁生产审计、监督和服务标准化制度等配套文件;专业中介机构的数量和水平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根据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接受清洁生产培训的覆盖率超过60%。

-清洁生产审计全面推进。到2017年,全省将实现工业、服务业和农业清洁生产审计覆盖,完成审计的工业企业比例达到35%以上。工业园区、服务业、农业等领域开始试点示范。

--一轮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审计基本完成。截至2017年,全省主要流域已基本完成第一轮审计,部分重点地区已开展第二轮审计。铅酸蓄电池、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六个重点行业完成第一轮审计,重点企业转入第二轮审计。

-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园区。到2017年,全省清洁生产审计企业约6000家,绿色企业约300家,试点示范10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三、 关键领域

(1) 工业领域

聚焦能源、水和原材料三大消耗、固体、液体和气体三大排放以及有害有物质控制,加快对电力、石化、医药、精细化工、铅蓄电池、印染、造纸、,皮革、水泥、化纤、冶炼、机械和电镀。

(2) 服务业

交通:清洁生产试点项目主要针对交通和道路设施。在运输工具方面,我们主要关注先进技术的应用和绿色燃料的使用、运输组织的效率等项目;

对于道路设施,我们主要关注道路照明、隧道照明、通风等项目。

事业单位:主要面向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部门,重点开展照明、空调、用水、垃圾分类等清洁生产审计。

经营服务:主要面向市场、商场、酒店、餐饮等行业,重点关注电力、热力、水等设备设施及资源消耗、餐厨垃圾处理等清洁生产审核。

(3) 农田

以种植养殖等高效农业为重点,抓住化肥、农药使用和畜禽排放、秸秆等废弃物使用,开展清洁生产。

四、 主要任务

深入实施清洁生产“六个一批”工程,推动审计对象从单一企业向园区倾斜,覆盖范围从少数行业扩大到全社会各行各业,审计数量从试点示范增加到更大范围,推动清洁生产向更多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A) 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建一批绿色企业。

按照鼓励企业自愿审计的原则,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计,审计领域从工业领域向服务业和农业延伸。我们将根据国家和省级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单位产品消费限额和排放标准,开展企业对标,找出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体系方面的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造计划和措施,进一步引导企业推进技术和管理升级,创建一批绿色企业。鼓励服务业和农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试点,推动清洁生产全面实施。

(二)深入实施强制性审计,打造一批优秀企业。

深入持续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加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要求,继续提高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年取水量30万立方米以上重点用水企业、国家和省级重点监测企业的年综合能耗,每五年进行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增加单位产品排放超标、排放超标、能耗超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有害原材料生产或含有有有害物质的企业,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和持续性清洁生产审核。有色金属冶炼业、含铅电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制造业、电镀业五大重金属防控行业企业每两年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计;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电解铝、造船等七大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每三年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计;

其他九个重点行业的企业每五年进行一轮清洁生产审计。在铅酸蓄电池、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六个重点行业,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实施低、中、高成本方案,创建了一批节能、减污、增效突出的企业。

(三)积极推进园区(基地)审核,创建一批示范园区。

在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20家及以上),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园区建设。前言

清洁生产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促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生产方式。其路径是通过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进管理和综合利用资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产品(服务)生产和使用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从而减轻甚至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以来,我省认真贯彻执行,积极试点示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全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前,清洁生产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已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为深入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全省下一阶段工作,特制定2013-2017年行动计划。

一、现状与形势

(A) 现实基础

《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以来,我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省建设为目标,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首先,清洁生产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坚持依法推进清洁生产,先后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明确重大政策和重要部署,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清洁生产审计暂行办法》、《江苏省清洁生产验收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政策,以及《关于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计构建清洁体系的通知》。

第二,清洁生产技术支持团队初步形成。有效推进清洁生产队伍建设,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咨询审计服务,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人员规模适宜、综合素质高的专业队伍。目前,我省列入推荐目录的清洁生产审计机构有65家,从业人员1500余人。该省建立了清洁生产专家库,并组建了专业审计师和专家相结合的审计团队。同时,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培训,全省有4000多人参加。这支队伍为全省清洁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绿色企业不断涌现。结合生态省建设,颁布了《浙江省创建绿色企业(先进清洁生产企业)办法(试行)》,组织创建绿色企业……

对通过清洁生产验收并达到示范标准的先进企业进行了组织实施,全省594家绿色企业(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被授予。这些企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对全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第四,有效探索清洁生产国际合作。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在我省推进清洁生产过程中,涉及医药、化工、印染、电镀等高污染行业的23家企业,通过实施“中德政府技术合作浙江企业环境保护咨询项目(EECZ)”和引入德国环境管理工具EoCM,对制革和蓄电池进行了试点。建立了一套非产品产量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以及合理化建议系统、具有奖励机制的内部培训系统和EoCM工具周期,并在试点企业逐步推广。EoCM在我省的试点得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高度评价,为我省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计提供了保障。

第五,清洁生产在减少消费和减排方面的效果显著。围绕太湖、钱塘江等高消耗、高污染的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组织企业分批开展自愿性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有6808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其中义务企业4620家,义务企业2188家。这些企业共实施清洁生产项目17112个,实际投资166亿元,经济效益约117亿元。通过清洁生产,这些企业在减少消费和排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据统计,他们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8万吨,节水53098万吨。COD减少10.6万吨,二氧化硫减少2万吨,二氧化碳减少355万吨。

从全省清洁生产的总体情况来看,仍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主要工作如下:

第一,不断加强清洁生产政策和法规。修订后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已于去年7月正式实施,我省尚未制定出台相关规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的自觉性有待加强,全省仅有19%的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

审计的覆盖面和领域需要进一步扩大,以实现清洁生产的规模效应。

二是不断加强激励和约束机制。政府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的专项资金亟待扩大,制约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机制亟待进一步加强,形成更大的驱动力。

三是不断加强清洁生产支撑体系建设。中介机构的水平和实力还有待提高和加强,中介机构的服务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必须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成果推广应用等渠道。

(2) 面对形势

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我省转型升级部署,都要求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清洁生产。

从国际角度来看,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已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趋势,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设置了绿色贸易壁垒,引发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清洁生产模式提供产品和服务,不仅符合国际流行和公认的绿色生产模式,也有利于提高我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国内来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五位一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和紧迫。这强烈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清洁生产的步伐,不断树立新理念,实施新措施,加强源头治理,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

从全省来看,未来五年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努力建设“富、美、和谐、健康”的生态浙江,让全省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已成为共识。全面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实现资源科学利用,防止污染源,是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必然选择,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A)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资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政策法规指导,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清洁生产在企业、园区和全社会全面实施,不断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和中介组织协助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清洁生产整体水平,从而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

(2) 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中介组织协调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清洁生产宣传教育、组织实施中的引导作用,增强企业主体意识,发挥中介组织等市场机制作用和公众参与积极性。

2.坚持自愿执行与强制晋升相结合的原则。要鼓励和支持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使用有有害原料生产或在生产中排放有有害物质的企业,单位产品能耗超标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3、坚持重点推广和综合推广相结合的原则。要突出工业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流域的清洁生产……

o全面推进,加快向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拓展,开创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的新格局。

4.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相结合的原则。要鼓励企业开发应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提升设备和技术水平,支持企业创新管理机制,鼓励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3)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7年,该省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清洁生产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监督管理和中介服务体系;清洁生产审计从工业领域的单一企业延伸到园区,从工业延伸到服务业和农业,增强了规模效应;清洁生产总体水平明显提高,重点行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覆盖率大幅提高;开发应用一批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培育一批绿色示范企业和绿色产业园区,形成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

2.具体目标:

-清洁生产的法律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完善。到2017年,建立健全促进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标准、清洁生产审计、监督和服务标准化制度等配套文件;专业中介机构的数量和水平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根据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接受清洁生产培训的覆盖率超过60%。

-清洁生产审计全面推进。到2017年,全省将实现工业、服务业和农业清洁生产审计覆盖,完成审计的工业企业比例达到35%以上。工业园区、服务业、农业等领域开始试点示范。

--一轮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审计基本完成。截至2017年,全省主要流域已基本完成第一轮审计,部分重点地区已开展第二轮审计。铅酸蓄电池、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六个重点行业完成第一轮审计,重点企业转入第二轮审计。

-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园区。到2017年,全省清洁生产审计企业约6000家,绿色企业约300家,试点示范10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三、 关键领域

(1) 工业领域

聚焦能源、水和原材料三大消耗、固体、液体和气体三大排放以及有害有物质控制,加快对电力、石化、医药、精细化工、铅蓄电池、印染、造纸、,皮革、水泥、化纤、冶炼、机械和电镀。

(2) 服务业

交通:清洁生产试点项目主要针对交通和道路设施。在运输工具方面,我们主要关注先进技术的应用和绿色燃料的使用、运输组织的效率等项目;

对于道路设施,我们主要关注道路照明、隧道照明、通风等项目。

事业单位:主要面向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部门,重点开展照明、空调、用水、垃圾分类等清洁生产审计。

经营服务:主要面向市场、商场、酒店、餐饮等行业,重点关注电力、热力、水等设备设施及资源消耗、餐厨垃圾处理等清洁生产审核。

(3) 农田

以种植养殖等高效农业为重点,抓住化肥、农药使用和畜禽排放、秸秆等废弃物使用,开展清洁生产。

四、 主要任务

深入实施清洁生产“六个一批”工程,推动审计对象从单一企业向园区倾斜,覆盖范围从少数行业扩大到全社会各行各业,审计数量从试点示范增加到更大范围,推动清洁生产向更多领域、更高水平发展。

(A) 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建一批绿色企业。

按照鼓励企业自愿审计的原则,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计,审计领域从工业领域向服务业和农业延伸。我们将根据国家和省级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单位产品消费限额和排放标准,开展企业对标,找出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体系方面的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造计划和措施,进一步引导企业推进技术和管理升级,创建一批绿色企业。鼓励服务业和农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试点,推动清洁生产全面实施。

(二)深入实施强制性审计,打造一批优秀企业。

深入持续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加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要求,继续提高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年取水量30万立方米以上重点用水企业、国家和省级重点监测企业的年综合能耗,每五年进行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增加单位产品排放超标、排放超标、能耗超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有害原材料生产或含有有有害物质的企业,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和持续性清洁生产审核。有色金属冶炼业、含铅电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制造业、电镀业五大重金属防控行业企业每两年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计;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电解铝、造船等七大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每三年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计;

其他九个重点行业的企业每五年进行一轮清洁生产审计。在铅酸蓄电池、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六个重点行业,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实施低、中、高成本方案,创建了一批节能、减污、增效突出的企业。

(三)积极推进园区(基地)审核,创建一批示范园区。

在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20家及以上),开展清洁生产试点园区建设。结合园区清洁生产试点,研究制定了清洁生产示范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为示范园区建设提供了标准和技术支撑,创建了一批示范园区。统筹推进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四)重点抓好核心环节审计,落实一批重点项目。

随着能源、水和原材料消耗的减少,以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和重金属为减排核心,将实施一批节能、节水、节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清洁生产重点项目。鼓励企业通过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进管理、综合利用资源等系统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5)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开发和推广一批先进技术。

引导和鼓励企业投资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清洁生产技术水平。降低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重金属污染新技术、节能节水新技术、有有害原材料(产品)替代新技术、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等生态低碳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加强对国际先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开发推广一批节能、节水、节材、综合利用的先进清洁生产工艺和产品。

(六)加强审计机构建设,提高一批审计机构水平。

制定并实施《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要求》地方标准,为清洁生产审核、创建绿色企业、提高中介机构服务质量提供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审计中介服务机构备案审查,推荐一批清洁生产审计咨询服务先进企业,淘汰绩效差、审计质量低的服务机构,加大对管理部门和中介咨询审计机构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清洁生产服务人才,打造一批高层次、先进的中介机构。

五、保障措施

(A)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

健全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督有力的清洁生产组织领导体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全省清洁生产推广工作。省环保厅、财政厅、科技厅、商务厅、农业厅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根据推进清洁生产的需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环境保护厅公布了我未能通过的企业名单……

主要媒体依法公布的能耗控制指标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为公众监督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依据。依法加大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的强制清洁生产审计和持续清洁生产审计力度,形成长效推进机制和监督机制。

(2) 注重政策引导,促进机制创新。

制定了浙江省地方标准《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要求》、《关于在浙江省园区(基地)实施清洁生产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强指导和激励。省级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优先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实施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高成本方案(项目),支持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和服务机构建设。继续实施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各级科技部门应当指导和支持有利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普及。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清洁生产重点项目提供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多元化信贷支持,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抵押担保范围,改进担保方式。各地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企业创建绿色企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的情况进行监督,必要时组织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效果进行评估和验收,所需费用纳入本级政府预算。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和培训费用可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

(3) 突出共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围绕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量的重点行业,组织重点企业开展节能增效、减排的清洁生产共性技术研发,总结提炼投资少、效果好的清洁生产常见技术和产品应用案例,形成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规范。加强对全球广泛应用的先进清洁生产共性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组织清洁生产共性技术在重点行业、重点流域、重点企业的示范应用,突出在各园区(基地)集中连片推广。加强应用示范工作的后续评估和进展交流,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形成“推广、总结、改进、再推广”的循环应用,加快清洁生产共性技术向各行各业的推广应用,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D) 加强能力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建立专兼职清洁生产团队,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为全面清洁生产审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同时,结合我省产业类型特点,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对清洁生产技术进行调研,编制编制浙江省清洁生产方案等技术资料,引导企业获得有效的清洁生产技术。建立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流平台,重点展示清洁生产法律政策、清洁生产审计方法、行业专家等清洁生产相关资源,逐步完善全省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五)加强宣传和培训,鼓励参与者……

代表全体人民。

积极与国内外有关组织和政府部门在清洁生产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运用现代媒体手段,深入宣传清洁生产理念和典型案例,广泛交流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法规政策、管理制度、行业专家等,进一步营造加快清洁生产的舆论氛围,引导和鼓励各类组织和人民积极参与和支持清洁生产的全面发展。县级以上新闻部门应当依法组织清洁生产宣传培训,提高国家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公众的清洁生产意识。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农业厅

浙江省商务厅

2013年6月

结合园区清洁生产试点,研究制定了清洁生产示范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为示范园区建设提供了标准和技术支撑,创建了一批示范园区。统筹推进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四)重点抓好核心环节审计,落实一批重点项目。

随着能源、水和原材料消耗的减少,以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和重金属为减排核心,将实施一批节能、节水、节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清洁生产重点项目。鼓励企业通过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进管理、综合利用资源等系统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5)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开发和推广一批先进技术。

引导和鼓励企业投资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清洁生产技术水平。降低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重金属污染新技术、节能节水新技术、有有害原材料(产品)替代新技术、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等生态低碳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加强对国际先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开发推广一批节能、节水、节材、综合利用的先进清洁生产工艺和产品。

(六)加强审计机构建设,提高一批审计机构水平。

制定并实施《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要求》地方标准,为清洁生产审核、创建绿色企业、提高中介机构服务质量提供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审计中介服务机构备案审查,推荐一批清洁生产审计咨询服务先进企业,淘汰绩效差、审计质量低的服务机构,加大对管理部门和中介咨询审计机构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清洁生产服务人才,打造一批高层次、先进的中介机构。

五、保障措施

(A)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

健全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督有力的清洁生产组织领导体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全省清洁生产推广工作。省环保厅、财政厅、科技厅、商务厅……

农业部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根据推进清洁生产的需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环保厅在主要媒体上依法公布了能耗控制指标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不达标企业名单,为公众监督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依据。依法加大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的强制清洁生产审计和持续清洁生产审计力度,形成长效推进机制和监督机制。

(2) 注重政策引导,促进机制创新。

制定了浙江省地方标准《清洁生产审核技术要求》、《关于在浙江省园区(基地)实施清洁生产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强指导和激励。省级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优先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实施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高成本方案(项目),支持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和服务机构建设。继续实施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各级科技部门应当指导和支持有利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普及。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清洁生产重点项目提供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多元化信贷支持,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抵押担保范围,改进担保方式。各地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企业创建绿色企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的情况进行监督,必要时组织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效果进行评估和验收,所需费用纳入本级政府预算。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和培训费用可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

(3) 突出共性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围绕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量的重点行业,组织重点企业开展节能增效、减排的清洁生产共性技术研发,总结提炼投资少、效果好的清洁生产常见技术和产品应用案例,形成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规范。加强对全球广泛应用的先进清洁生产共性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组织清洁生产共性技术在重点行业、重点流域、重点企业的示范应用,突出在各园区(基地)集中连片推广。加强应用示范工作的后续评估和进展交流,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形成“推广、总结、改进、再推广”的循环应用,加快清洁生产共性技术向各行各业的推广应用,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D) 加强能力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建立专兼职清洁生产团队,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为全面清洁生产审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同时,结合我省产业类型特点,组织相关技术力量调查清洁生产技术,编制编制浙江省清洁生产方案等技术数据,引导企业获得有效的……

清洁生产技术。建立技术交流和信息交流平台,重点展示清洁生产法律政策、清洁生产审计方法、行业专家等清洁生产相关资源,逐步完善全省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五)加强宣传培训,鼓励全民参与。

积极与国内外有关组织和政府部门在清洁生产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运用现代媒体手段,深入宣传清洁生产理念和典型案例,广泛交流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法规政策、管理制度、行业专家等,进一步营造加快清洁生产的舆论氛围,引导和鼓励各类组织和人民积极参与和支持清洁生产的全面发展。县级以上新闻部门应当依法组织清洁生产宣传培训,提高国家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公众的清洁生产意识。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农业厅

浙江省商务厅

2013年6月

标签:理念现代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精神,

1900/1/1 0:00:00
乘客吴女士表扬我公司驾驶员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8月19日下午公司客服部接到乘客吴女士的寻物电话称自己通过拨打公司的叫车电话乘坐出租车从良乡医院到鸿顺园,到达目的地时发现手机不见了,回想有可能落在了乘坐过的出租车上,

1900/1/1 0:00:00
日产将大幅拓展旗下电动车产品阵容

日产汽车计划增加旗下电动车和混动车型号数量。继去年年底宣布将在5年内发布15款电动车之后,日前日产又表示旗下电动车型号将从3款增加到5款。

1900/1/1 0:00:00
创造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没有实现预期的规模,一些企业仍然观望等待政府的补贴政策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有了可喜的进展。

1900/1/1 0:00:00
电动车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再快一点

上周,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郑顺景一条”TESLAModelS正式接受预定”的微博在业界引起不小反响。

1900/1/1 0:00:00
低速电动汽车遭遇身份尴尬 路在何方?

身份尴尬由于我国对汽车产品准入采取的是公告管理,而目前国内所有的低速电动汽车均未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因此不能获得上路牌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