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江苏省“十二五”新能源产业推进方案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新能源产业是我省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实施《江苏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着力提高我省新能源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促进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一般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抢占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聚焦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四大产业,以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为核心,以培育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增加有效投资,加快自主创新,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加快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产业升级,加快建设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推动光伏产业和风电装备产业尽快做强,推动生物质能和核电装备制造业规模化发展,切实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实现“两个第一”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融合相结合,全面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以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突破提升整体水平;坚持分类指导和优化生产力布局相结合,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内综合实力领先、多个领域居世界前列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规模应用示范基地。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 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

装机容量约为1100万千瓦。

(2)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建设了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00个省级创新平台,申请发明专利1万多件,引进培养了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了一批高端产品。

(3) 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培育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70家企业(集团),其中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3-4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15家企业、50亿元以上的50家企业,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创新企业。

(D) 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重点建设5个千亿元规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建设10个国家级或省级新能源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5个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

第三,重点任务

(1) 加强光伏和风电设备行业。

1.光伏产业。以降低成本、提高光伏产品性能、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为重点,着力推动关键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突破设备研发瓶颈,促进市场规模应用,大大提高了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到2015年,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产能将超过30吉瓦,销售收入将超过6000亿元;我省将建设成为世界光伏产业基地、光伏电站输出基地和国家光伏规模应用示范基地,确保领先地位。

重点开发高纯度多晶硅、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集成系统和设备、电站控制系统、生产设备及配套材料。重点突破硅烷法、物理法等高纯多晶硅提纯技术和关键器件、大面积超薄硅片及浆料回收、太阳能并网发电和均衡调度等关键技术。支持低成本、高转换效率、长寿命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实现光伏发电每千瓦时1元的目标,尽快实现光伏发电上网平价。重点建设无锡、常州、苏州、扬州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和连云港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着力将徐州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全球最大的高纯硅产业基地。到2015年,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将超过22%,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0%,非晶硅薄膜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2%,高纯多晶硅材料综合能耗将低于70千瓦时/公斤。

2.风电设备行业。以风电场规模化建设促进风电设备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关键产品开发,推动风电设备规模化、标准化、系列化。到2015年,销售收入将超过2000亿元;

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风电设备研发、制造和规模应用示范基地,在多个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重点发展2兆瓦及以上陆上风电机组和3兆瓦及以上海上和潮间带风电机组,提高发电机、叶片、大功率齿轮箱、塔架和轴承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加快船舶海上风电安装维护的发展和产业化,海上平台电气设备、钢结构长期重载防腐涂料等风电配套设备和材料,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产品链。开展6-10兆瓦大型风机关键技术攻关,支持翼型设计和叶片结构优化设计、大功率中高速齿轮箱设计、大型风机设计优化、大型风轮机整机和关键部件检测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建设盐城、常州、南通、镇江等风电产业集群,形成全国风电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大力推进南京、无锡、徐州、连云港等重点零部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到2015年,国内占主导地位的关键部件市场份额将达到50%,形成每年100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

(2) 提升生物质能和核电设备产业。

1.生物质能产业。增加生物质能资源的有效供给,降低生物质能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设备的技术水平,加大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推动力度。到2015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300亿元,我省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生物质能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家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基地。

生物质能设备重点发展生物质收集、储运、成型燃料制造、直燃和混燃设备、沼气热电联产成套设备、低热值燃气和蒸汽发电机组。加快生物质燃烧锅炉、焚烧锅炉、高效生物质气化装置、低能耗成型机、热解液化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生物质能产品专注于开发生物质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等新能源产品制造工艺;突破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丁醇、合成燃料等新一代液体燃料的制备、沼气的转化与净化、低成本、低能耗固体燃料的成型与制造等关键技术;

完善和加强生物质能产业链,形成100万吨生物基液体燃料生产能力。

2.核电设备行业。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核电的方针政策,通过重大核电项目建设促进核电设备产业发展。开展特种设备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到2015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形成中国核电关键零部件和核电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基地。

核电关键零部件将重点推进核电锻件、核级主管、核级不锈钢无缝管及管件、核级钛合金管及管件,核级传热管、核级电缆、核级海绵锆、核级阀门的研发和产业化,全封闭组合开关、核电站专用泵、核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等,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能力。核电专用设备重点推进核电站自动控制设备、核电站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型高效节能变压器、,核电站三废处理成套设备、核电站应急电源等设备,加强配套能力,逐步将设备制造范围扩大到核电站汽轮机和发电机组,加快形成核电站主辅设备和配套设备制造能力。

(3) 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1.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我省光伏科技、生物质能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核电厂安全可靠性工程技术中心等核心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前沿技术研发作用,储备和推进现有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的先进技术工程,引领和推动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技术、成果和资金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企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100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10个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联盟。

2.实施关键技术研究计划。按照重点突破、跨越式发展、整体提升的原则,组织实施《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研究计划》和《江苏省新型能源产业专利技术转化实施计划》,加快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集中力量突破高效低成本光伏发电设备、大型高性能风力发电设备、生物质能成套设备、核电配套设备等关键技术。整合国家科技计划实施、本省重大成果转化和本省新兴产业专项,重点实施10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培育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产品,大幅提高新能源产业重大装备、高端上游材料等主导产品的自主设计能力和国产化率。

3.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共同需求,我们将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研发、测试和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如江苏光伏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光热利用平台……

产品测试技术服务中心、国家海上风电技术与设备研发中心、国家风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快研究制定我省新能源产业生产应用中的相关产品标准、并网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技术评估咨询、技术转让、技术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建设五大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五大专业系统测试、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

(4) 培育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1.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聚焦产业基础、核心、前沿、高端技术产品,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制定实施促进各类要素向行业优势企业、龙头企业集中等重点措施,鼓励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到2015年,重点打造3-4家年营收超过500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15家年营收突破100亿元的骨干企业,培育50家拥有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先进制造业与技术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2.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支持建设以新能源为特色的科技创新创业园区,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支持。支持新能源领域的中小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级重点产业化项目,参与制定新能源相关标准。到2015年,培育50家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具有高速增长能力和鲜明专业特色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重点企业。

(5) 建设特色产业基地。

优化发展环境,整合创新资源,促进关联企业集中,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高集约发展水平。按照发展重点、重大项目、创新载体、系统支撑的要求,加快建设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光伏产业。围绕完善产业链,提升高端产品研发制造水平,重点建设以徐州、连云港为重点的硅材料产业基地;以无锡、常州、苏州、南京、扬州、镇江为重点的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基地;以苏州、南通、淮安为重点的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以苏州、无锡、常州为重点的光伏生产和测试设备产业基地;

以镇江、泰州为重点的光伏配套材料和集成系统基地。到2015年,将建成5个国内领先的光伏产业基地。

2.风电设备行业。以提高大型风机制造能力、关键零部件及配套设施研发为重点,重点在盐城、常州、无锡、南通、镇江建设大型风机生产基地,在扬州建设国内小型风机制造基地,以及南京、连云港、徐州、泰州和盐城的配套产品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到2015年,将建成五个国内领先的风电产业集群。

3.生物质能产业。以生物质成套设备和关键生物质能产品为重点,重点建设苏州、无锡、常州生物质成套设备制造基地,重点推进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生物质能源高效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4.核电工业。围绕提升关键零部件和特种设备配套能力,重点建设连云港核电应用基地,培育发展苏州、无锡、南通、镇江等关键零部件和配套产品产业基地。

(6) 促进示范和规模应用。

1.光伏发电。重点建设地面和屋顶光伏电站,支持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应用。鼓励利用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建筑设施、大型工厂和沿海滩涂等边缘土地建设一批光伏电站。支持自给自足的光伏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鼓励风光互补发展和光热发电示范应用。到2015年,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兆瓦。

2.风力发电。继续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1000万千瓦国家级沿海风电基地。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优势,加快海上风电场开发建设,重点建设沿海地区示范项目,开展低风速资源开发应用示范和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推进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建设。以太湖、洪泽湖、微山湖江苏段、苏南丘陵和苏中丘陵为重点,实施规划控制,因地制宜发展中小风电项目。新能源产业是我省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实施《江苏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着力提高我省新能源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促进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一般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抢占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聚焦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四大产业,以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为核心,以培育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增加有效投资,加快自主创新,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加快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产业升级,加快建设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推动光伏产业和风电装备产业尽快做强,推动生物质能和核电设备制造业规模化发展,有效培育新能源产业……

成为我省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实现“两个第一”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融合相结合,全面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以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突破提升整体水平;坚持分类指导和优化生产力布局相结合,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第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内综合实力领先、多个领域居世界前列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规模应用示范基地。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 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装机容量约为1100万千瓦。

(2)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建设了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00个省级创新平台,申请发明专利1万多件,引进培养了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了一批高端产品。

(3) 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培育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70家企业(集团),其中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3-4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15家企业、50亿元以上的50家企业,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创新企业。

(D) 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重点建设5个千亿元规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建设10个国家级或省级新能源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5个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

第三,重点任务

(1) 加强光伏和风电设备行业。

1.光伏产业。以降低成本、提高光伏产品性能、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为重点,着力推动关键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突破设备研发瓶颈,促进市场规模应用,大大提高了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到2015年,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产能将超过30吉瓦,销售收入将超过6000亿元;

我省将建设成为世界光伏产业基地、光伏电站输出基地和国家光伏规模应用示范基地,确保领先地位。

重点开发高纯度多晶硅、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集成系统和设备、电站控制系统、生产设备及配套材料。重点突破硅烷法、物理法等高纯多晶硅提纯技术和关键器件、大面积超薄硅片及浆料回收、太阳能并网发电和均衡调度等关键技术。支持低成本、高转换效率、长寿命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实现光伏发电每千瓦时1元的目标,尽快实现光伏发电上网平价。重点建设无锡、常州、苏州、扬州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和连云港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着力将徐州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全球最大的高纯硅产业基地。到2015年,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将超过22%,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0%,非晶硅薄膜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2%,高纯多晶硅材料综合能耗将低于70千瓦时/公斤。

2.风电设备行业。以风电场规模化建设促进风电设备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关键产品开发,推动风电设备规模化、标准化、系列化。到2015年,销售收入将超过2000亿元;将我省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风电设备研发、制造和规模应用示范基地,在多个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重点发展2兆瓦及以上陆上风电机组和3兆瓦及以上海上和潮间带风电机组,提高发电机、叶片、大功率齿轮箱、塔架和轴承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加快船舶海上风电安装维护的发展和产业化,海上平台电气设备、钢结构长期重载防腐涂料等风电配套设备和材料,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产品链。开展6-10兆瓦大型风机关键技术攻关,支持翼型设计和叶片结构优化设计、大功率中高速齿轮箱设计、大型风机设计优化、大型风轮机整机和关键部件检测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建设盐城、常州、南通、镇江等风电产业集群,形成全国风电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大力推进南京、无锡、徐州、连云港等重点零部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到2015年,国内占主导地位的关键部件市场份额将达到50%,形成每年100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

(2) 提升生物质能和核电设备产业。

1.生物质能产业。增加生物质能资源的有效供给,降低生物质能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设备的技术水平,加大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推动力度。到2015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300亿元,我省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生物质能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家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基地。

生物质能设备重点发展生物质收集、储运、成型燃料制造、直燃和混燃设备、沼气热电联产成套设备、低热值燃气和蒸汽发电机组。加快生物质燃烧锅炉、焚烧锅炉、高效生物质气化装置、低能耗成型机、热解液化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生物质能产品专注于开发生物质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等新能源产品制造工艺;突破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丁醇、合成燃料等新一代液体燃料的制备、沼气的转化与净化、低成本、低能耗固体燃料的成型与制造等关键技术;

完善和加强生物质能产业链,形成100万吨生物基液体燃料生产能力。

2.核电设备行业。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核电的方针政策,通过重大核电项目建设促进核电设备产业发展。开展特种设备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到2015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形成中国核电关键零部件和核电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基地。

核电关键零部件将重点推进核电锻件、核级主管、核级不锈钢无缝管及管件、核级钛合金管及管件,核级传热管、核级电缆、核级海绵锆、核级阀门的研发和产业化,全封闭组合开关、核电站专用泵、核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等,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能力。核电专用设备重点推进核电站自动控制设备、核电站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型高效节能变压器、,核电站三废处理成套设备、核电站应急电源等设备,加强配套能力,逐步将设备制造范围扩大到核电站汽轮机和发电机组,加快形成核电站主辅设备和配套设备制造能力。

(3) 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1.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我省光伏科技、生物质能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核电厂安全可靠性工程技术中心等核心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前沿技术研发作用,储备和推进现有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的先进技术工程,引领和推动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技术、成果和资金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企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100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10个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联盟。

2.实施关键技术研究计划。按照重点突破、跨越式发展、整体提升的原则,组织实施《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研究计划》和《江苏省新型能源产业专利技术转化实施计划》,加快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集中力量突破高效低成本光伏发电设备、大型高性能风力发电设备、生物质能成套设备、核电配套设备等关键技术。整合国家科技计划实施、本省重大成果转化和本省新兴产业专项,重点实施10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培育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产品,大幅提高新能源产业重大装备、高端上游材料等主导产品的自主设计能力和国产化率。

3.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共同需求,我们将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研发、测试和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如江苏光伏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光热利用平台……

产品测试技术服务中心、国家海上风电技术与设备研发中心、国家风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快研究制定我省新能源产业生产应用中的相关产品标准、并网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技术评估咨询、技术转让、技术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建设五大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五大专业系统测试、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

(4) 培育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1.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聚焦产业基础、核心、前沿、高端技术产品,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制定实施促进各类要素向行业优势企业、龙头企业集中等重点措施,鼓励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到2015年,重点打造3-4家年营收超过500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15家年营收突破100亿元的骨干企业,培育50家拥有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先进制造业与技术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2.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支持建设以新能源为特色的科技创新创业园区,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支持。支持新能源领域的中小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级重点产业化项目,参与制定新能源相关标准。到2015年,培育50家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具有高速增长能力和鲜明专业特色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重点企业。

(5) 建设特色产业基地。

优化发展环境,整合创新资源,促进关联企业集中,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提高集约发展水平。按照发展重点、重大项目、创新载体、系统支撑的要求,加快建设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光伏产业。围绕完善产业链,提升高端产品研发制造水平,重点建设以徐州、连云港为重点的硅材料产业基地;以无锡、常州、苏州、南京、扬州、镇江为重点的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基地;以苏州、南通、淮安为重点的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以苏州、无锡、常州为重点的光伏生产和测试设备产业基地;

以镇江、泰州为重点的光伏配套材料和集成系统基地。到2015年,将建成5个国内领先的光伏产业基地。

2.风电设备行业。以提高大型风机制造能力、关键零部件及配套设施研发为重点,重点在盐城、常州、无锡、南通、镇江建设大型风机生产基地,在扬州建设国内小型风机制造基地,以及南京、连云港、徐州、泰州和盐城的配套产品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到2015年,将建成五个国内领先的风电产业集群。

3.生物质能产业。以生物质成套设备和关键生物质能产品为重点,重点建设苏州、无锡、常州生物质成套设备制造基地,重点推进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生物质能源高效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4.核电工业。围绕提升关键零部件和特种设备配套能力,重点建设连云港核电应用基地,培育发展苏州、无锡、南通、镇江等关键零部件和配套产品产业基地。

(6) 促进示范和规模应用。

1.光伏发电。重点建设地面和屋顶光伏电站,支持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应用。鼓励利用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建筑设施、大型工厂和沿海滩涂等边缘土地建设一批光伏电站。支持自给自足的光伏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鼓励风光互补发展和光热发电示范应用。到2015年,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兆瓦。

2.风力发电。继续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1000万千瓦国家级沿海风电基地。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优势,加快海上风电场开发建设,重点建设沿海地区示范项目,开展低风速资源开发应用示范和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推进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建设。以太湖、洪泽湖、微山湖江苏段、苏南丘陵和苏中丘陵为重点,实施规划控制,因地制宜发展中小风电项目。到2015年,风力发电规模将达到600万千瓦,其中陆地240万千瓦,海上360万千瓦。

3.生物质发电。重点发展秸秆发电、工业副产品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完善秸秆收储运输机制,在保证现有发电厂良好运行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物质发电厂。积极推进大型畜禽养殖场和大型生物质利用企业的工业废弃物或副产品沼气发电、木材加工废弃物热电联产,有序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和填埋气发电。到2015年,全省将建设约50个生物质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4.核能发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稳步高效地发展核电。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田湾核电站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将3-6号机组综合建设和7-8号机组扩建纳入国家计划。积极做好江苏第二核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为开工创造条件。到2015年,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将超过400万千瓦。

(7) 提高国际发展水平。

1.深化国际技术合作。大力吸引n……的研发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

能源跨国公司落户江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支持跨国公司与我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或收购境外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参与国际产品和市场准入认证。鼓励企业进口新能源产业急需的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新能源产业的制造水平和竞争力。

2.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规模大、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合理利用海外资源,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全球营销网络。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双边或多边新能源合作计划和项目承包。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优化产品出口结构,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第四,推广措施

(1) 加强组织协调。

省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按照财税、物价、国土资源、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统计、质量监督、,电力和本促销计划涉及的其他方面。各市、县(区)政府要根据本规划建立协调推进机制,设立配套资金,细化各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准入标准,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规范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

(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落实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电价补充资金补贴审核确认管理暂行办法》。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家金太阳、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专项建设。实施新一轮光伏发电促进政策,对光伏发电电价进行补贴。建立健全农作物秸秆储运体系,对秸秆经纪人进行补贴。省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3) 拓宽融资渠道。

支持新能源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发行债券,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支持各地设立新能源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要求的重点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开发的信贷支持力度。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每年按一定比例支持新能源行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纳入再担保体系的担保公司应重点支持符合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规划布局的企业。

(4) 加强人才支持。

深入实施100个领军人才团队、1000个高端人才引进项目和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海外归国人才、海外科技和管理人才在新能源产业创新创业;

将新能源产业所需高端人才纳入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和省科技创新创业工程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强大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家。完善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专业学科体系建设,加快培养新能源专业人才。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能源产业培训基地,建立多层次的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5) 严格的目标评估。

建立新能源行业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新能源行业的统计分析。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新能源产业运行形势的分析,掌握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和趋势,及时发布产业发展指引、产业政策等信息,提出对策、建议和措施,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围绕推进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切实落实各项措施。有条件的市(县)要将新能源发展考核指标纳入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或加快出台相关考核办法,认真做好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到2015年,风力发电规模将达到600万千瓦,其中陆地240万千瓦,海上360万千瓦。

3.生物质发电。重点发展秸秆发电、工业副产品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完善秸秆收储运输机制,在保证现有发电厂良好运行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物质发电厂。积极推进大型畜禽养殖场和大型生物质利用企业的工业废弃物或副产品沼气发电、木材加工废弃物热电联产,有序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和填埋气发电。到2015年,全省将建设约50个生物质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4.核能发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稳步高效地发展核电。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田湾核电站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将3-6号机组综合建设和7-8号机组扩建纳入国家计划。积极做好江苏第二核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为开工创造条件。到2015年,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将超过400万千瓦。

(7) 提高国际发展水平。

1.深化国际技术合作。大力吸引新能源跨国公司研发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落户江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支持跨国公司与我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或收购境外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参与国际产品和市场准入认证。鼓励企业进口新能源产业急需的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新能源产业的制造水平和竞争力。

2.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规模大、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合理利用海外资源,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全球营销网络。支持企业……

参与国家双边或多边新能源合作计划和项目承包。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优化产品出口结构,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第四,推广措施

(1) 加强组织协调。

省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按照财税、物价、国土资源、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统计、质量监督、,电力和本促销计划涉及的其他方面。各市、县(区)政府要根据本规划建立协调推进机制,设立配套资金,细化各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准入标准,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规范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

(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落实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电价补充资金补贴审核确认管理暂行办法》。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家金太阳、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专项建设。实施新一轮光伏发电促进政策,对光伏发电电价进行补贴。建立健全农作物秸秆储运体系,对秸秆经纪人进行补贴。省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3) 拓宽融资渠道。

支持新能源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发行债券,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支持各地设立新能源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要求的重点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开发的信贷支持力度。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每年按一定比例支持新能源行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纳入再担保体系的担保公司应重点支持符合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和规划布局的企业。

(4) 加强人才支持。

深入实施100个领军人才团队、1000个高端人才引进项目和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优秀人才、海外归国人才、海外科技和管理人才在新能源产业创新创业;

将新能源产业所需高端人才纳入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和省科技创新创业工程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强大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家。完善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专业学科体系建设,加快培养新能源专业人才。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能源产业培训基地,建立多层次的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5) 严格的目标评估。

建立新能源行业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新能源行业的统计分析。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新能源产业运行形势的分析,掌握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和趋势,及时发布产业发展指引、产业政策等信息,提出对策、建议和措施,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围绕推进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切实落实各项措施。有条件的市(县)要将新能源发展考核指标纳入科学发展评价体系或加快出台相关考核办法,认真做好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完成。

标签:合创现代好运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山东省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鲁政发2009140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给你们,

1900/1/1 0:00:00
加州能源委员会资助 现代将建全新加氢站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能源委员会(CaliforniaEnergyCommission)近日拨款3百万美元给韩国现代发展氢能源的合作伙伴前沿氢动力公司。

1900/1/1 0:00:00
福田:2020年节能和新能源车占总产出四分之一

福田汽车600166证券研究部的一位项目经理27日表示,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带动公司纯电动车的销售,新政策可能难以打破新能源汽车的地方保护主义。

1900/1/1 0:00:00
200辆“零排放”电动车助阵第十二届全运会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将于31日在沈阳奥体中心五里河体育场开幕,在已经准备就绪的主新闻中心入口处,作者见到了停靠着的免费循环巴士,该巴士是朝阳立塬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

1900/1/1 0:00:00
沃尔沃国产启示录 请给民营车企松松绑

近日,沃尔沃国产项目终获相关部委审批,按说这是一件好事,但笔者却认为这是一件”可喜可悲”的事。历时三年近五个月,沃尔沃国产化历经无数劫难才修成正果。

1900/1/1 0:00:00
比亚迪切入车联网领域 应用在中高档车型

比亚迪在汽车电子领域已有充足准备,将推出内置苹果、安卓操作系统的新车。公司公关部人士27日透露,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具体配置在哪些车型上,尚处于保密阶段。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