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补贴政策掀电动车风潮 国外厂商争夺中国市场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工信部日前发布《关于继续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通知》,规定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最高可享受6万元补贴;购买一些混合动力汽车可以享受高达3.5万元的补贴。新的补贴政策可能会掀起电动汽车的浪潮。

7月底,宝马电动汽车i3在中国上市。9月初,特斯拉宣布Model S将接受中国市场的预订。丰田和大众也计划在今明两年推出电动汽车。最近,外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国。

在传统汽车领域,无论是技术水平、品牌形象还是文化沉淀,中国汽车公司一直被外国汽车公司甩在后面。电动汽车领域可能是中国车企与外国车企平等竞争的唯一机会。

2012年,美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4687辆,仅占全年汽车销量的0.1%。与特斯拉并称为美国电动汽车三大火手的另外两家公司CODA已经倒闭,Fiske陷入破产危机。由于行业不景气,今年2月,奥巴马政府放弃了2009年启动的计划,即在2015年实现全国拥有100多万辆电动汽车。

与此同时,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正逐步进入快车道。2012年4月,中国正式通过了《新能源汽车计划》,并制定了2015年50万辆和2020年500万辆的目标。2012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共售出11375辆,比上年增长103.9%。

自2013年以来,中国汽车公司一直在争相收购美国电动汽车相关公司。今年1月,万向收购了美国电池公司A123;

3月份,万向、北汽、东风和吉利汽车都在参与收购菲斯克的公司名单上。

中国电动汽车基础薄弱的专利数量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在国外竞争对手的冲击下,本土电动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仍然缺乏竞争力。

数据显示,在过去七年中,中国共提交了2011件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与德国和韩国持平,但与日本(9000件)和美国(4000件)的差距仍然很大。同时,中国的专利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电池方面的核心专利并不多。此外,中国企业还没有完全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有专家指出,占据大部分硬件成本的电子控制系统中的许多芯片都依赖进口。尽管近年来电子控制系统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真正成熟还需要时间。

瑞银证券报道称,中国目前缺乏成熟的电动汽车技术,因此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只能依靠合资品牌的合资伙伴。但由于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独特定位,近年来合资品牌在中国的电动汽车研发投入不足。

目前,即使有补贴措施的支持,电动汽车在中国整体汽车销量中的比例仍然很低。根据此前的补贴计划,中国为每辆电动汽车补贴6万元,但2012年电动汽车销量仅为11375辆,当年总销量为1930万辆。

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前景仍不确定的情况下,外国车企可能不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电动汽车上。电池技术的创新需要时间的积累。在缺乏实际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巨额研发支出完全由企业或政府补贴承担,这也增加了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风险。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不利于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2009年初,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启动了“十城千辆”工程。但是,所有示范城市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都会基于当地的利益,优先考虑当地的企业产品。深圳优先从当地汽车公司比亚迪购买电动汽车,北京购买北汽福田混合动力公交车,上海全力支持上汽。

私人电动汽车遇到技术瓶颈,电动公交车有望迅速发展。

特斯拉等外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进入中国也为当地电动汽车行业带来了机遇。与传统的美国市场不同,国内高净值人群在汽车消费中需要张扬个性,炫耀品味。国外电动汽车的高端定位正是迎合了这一群体的需求。随着高净值个人的不断推广,大量公共场所也将愿意增加充电桩的建设。长期以来,电池成本、续航能力和充电桩建设都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难题。在电池技术一时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充电桩数量的增加也将有助于国产电动汽车的推广。

公众对产品的终极吸引力总是“好用”或“便宜”。消费者纯粹为了“环保”而购买电动汽车是不现实的。随着电动公交车的发展,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积累电动汽车技术储备,可能是另一条可行的路径。

由于公交和出租车路线固定,里程有限,运营商对汽车价格不太敏感,因此使用电动汽车进行公交和出租车具有天然优势。此外,地方政府积极推进电动出租车试点,如比亚迪在深圳的充电出租车、杭州与国家电网交换的电动出租车、个人租赁模式……

杭州,以及在合肥定向收购江淮。)电动汽车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银河证券的报告显示,中国纯电动公交车和出租车的示范规模居世界前列,占销售额的9%。

从长远来看,推动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没有改变。首先,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超过50%,严重威胁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发展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对能源的依赖。第二,中国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开发新能源汽车是解决环境污染的好办法。第三,最先进的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牢牢掌握在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手中。未来只有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实现“逆袭”。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

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明确了财政补贴支持新能源汽车推进应用的具体政策。其中,个人购买纯电动乘用车的最高补贴为6万元。

《通知》规定,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应为符合条件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重点加大新能源汽车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公共交通领域的推广力度。中央政府还将按照示范城市建设投资的一定比例,对示范城市的充电设施给予财政奖励。

为打破地方垄断,《通知》还要求,示范城市推广应用的车辆数量不得低于30%,不得设置障碍或变相限制购买外国品牌车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领域的车辆采购应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新能源汽车在新的或更新的公共交通、公务、物流和环卫车辆中的比例应不低于30%。

在短时间内,电动汽车无法大规模进入普通人的家中,但私人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为了刺激消费者需求,政府应该增加补贴,取消地方保护,为电动汽车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工信部日前发布《关于继续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通知》,规定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最高可享受6万元补贴;

购买一些混合动力汽车可以享受高达3.5万元的补贴。新的补贴政策可能会掀起电动汽车的浪潮。

7月底,宝马电动汽车i3在中国上市。9月初,特斯拉宣布Model S将接受中国市场的预订。丰田和大众也计划在今明两年推出电动汽车。最近,外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国。

在传统汽车领域,无论是技术水平、品牌形象还是文化沉淀,中国汽车公司一直被外国汽车公司甩在后面。电动汽车领域可能是中国车企与外国车企平等竞争的唯一机会。

2012年,美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4687辆,仅占全年汽车销量的0.1%。与特斯拉并称为美国电动汽车三大火手的另外两家公司CODA已经倒闭,Fiske陷入破产危机。由于行业不景气,今年2月,奥巴马政府放弃了2009年启动的计划,即在2015年实现全国拥有100多万辆电动汽车。

与此同时,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正逐步进入快车道。2012年4月,中国正式通过了《新能源汽车计划》,并制定了2015年50万辆和2020年500万辆的目标。2012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共售出11375辆,比上年增长103.9%。

自2013年以来,中国汽车公司一直在争相收购美国电动汽车相关公司。今年1月,万向收购了美国电池公司A123;

3月份,万向、北汽、东风和吉利汽车都在参与收购菲斯克的公司名单上。

中国电动汽车基础薄弱的专利数量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在国外竞争对手的冲击下,本土电动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仍然缺乏竞争力。

数据显示,在过去七年中,中国共提交了2011件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与德国和韩国持平,但与日本(9000件)和美国(4000件)的差距仍然很大。同时,中国的专利集中在制造业领域,电池方面的核心专利并不多。此外,中国企业还没有完全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有专家指出,占据大部分硬件成本的电子控制系统中的许多芯片都依赖进口。尽管近年来电子控制系统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真正成熟还需要时间。

瑞银证券报道称,中国目前缺乏成熟的电动汽车技术,因此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只能依靠合资品牌的合资伙伴。但由于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独特定位,近年来合资品牌在中国的电动汽车研发投入不足。

目前,即使有补贴措施的支持,电动汽车在中国整体汽车销量中的比例仍然很低。根据此前的补贴计划,中国为每辆电动汽车补贴6万元,但2012年电动汽车销量仅为11375辆,当年总销量为1930万辆。

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前景仍不确定的情况下,外国车企可能不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电动汽车上。电池技术的创新需要时间的积累。在缺乏实际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巨额研发支出完全由企业或政府补贴承担,这也增加了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风险。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不利于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2009年初,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启动了“十城千辆”工程。但是,所有示范城市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都会基于当地的利益,优先考虑当地的企业产品。深圳优先从当地汽车公司比亚迪购买电动汽车,北京购买北汽福田混合动力公交车,上海全力支持上汽。

私人电动汽车遇到技术瓶颈,电动公交车有望迅速发展。

特斯拉等外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进入中国也为当地电动汽车行业带来了机遇。与传统的美国市场不同,国内高净值人群在汽车消费中需要张扬个性,炫耀品味。国外电动汽车的高端定位正是迎合了这一群体的需求。随着高净值个人的不断推广,大量公共场所也将愿意增加充电桩的建设。长期以来,电池成本、续航能力和充电桩建设都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难题。在电池技术一时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充电桩数量的增加也将有助于国产电动汽车的推广。

公众对产品的终极吸引力总是“好用”或“便宜”。消费者纯粹为了“环保”而购买电动汽车是不现实的。随着电动公交车的发展,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积累电动汽车技术储备,可能是另一条可行的路径。

由于公交和出租车路线固定,里程有限,运营商对汽车价格不太敏感,因此使用电动汽车进行公交和出租车具有天然优势。此外,地方政府积极推进电动出租车试点,如比亚迪在深圳的充电出租车、杭州与国家电网交换的电动出租车、个人租赁模式……

杭州,以及在合肥定向收购江淮。)电动汽车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银河证券的报告显示,中国纯电动公交车和出租车的示范规模居世界前列,占销售额的9%。

从长远来看,推动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没有改变。首先,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超过50%,严重威胁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发展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对能源的依赖。第二,中国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开发新能源汽车是解决环境污染的好办法。第三,最先进的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牢牢掌握在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手中。未来只有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实现“逆袭”。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

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明确了财政补贴支持新能源汽车推进应用的具体政策。其中,个人购买纯电动乘用车的最高补贴为6万元。

《通知》规定,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应为符合条件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重点加大新能源汽车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公共交通领域的推广力度。中央政府还将按照示范城市建设投资的一定比例,对示范城市的充电设施给予财政奖励。

为打破地方垄断,《通知》还要求,示范城市推广应用的车辆数量不得低于30%,不得设置障碍或变相限制购买外国品牌车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领域的车辆采购应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新能源汽车在新的或更新的公共交通、公务、物流和环卫车辆中的比例应不低于30%。

在短时间内,电动汽车无法大规模进入普通人的家中,但私人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潜力巨大。为了刺激消费者需求,政府应该增加补贴,取消地方保护,为电动汽车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标签:特斯拉比亚迪大众宝马北京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比亚迪将为2013欧亚经济论坛提供100辆E6电动车

欧亚经济论坛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对外透露,2013欧亚经济论坛通勤保障车辆将使用100辆比亚迪零排放纯电动汽车,这种电动汽车充电2小时可行驶300公里,百公里耗电26度。

1900/1/1 0:00:00
通用电气欲开发低成本液态电池 电动车里程增两倍

第一电动网编译李媛媛通用电气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正在合作开发一种液态电池,这种电池成本仅为现有电池的14,但有望使电动汽车里程增加两倍。

1900/1/1 0:00:00
9问新能源补贴新政 规则有待再细化

9月17日,20132015年新能源补贴政策正式出台,此次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由中央直接补贴到企业,纯电动最高补贴6万辆。

1900/1/1 0:00:00
中央政策利好 新能源汽车龙头概念待崛起

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称,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治理,

1900/1/1 0:00:00
新能源车补贴出台 完成2015年目标仍有难度

17日,财政部、工信部网站发布了四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表示,报经国务院同意,将在2013年2015年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应用。

1900/1/1 0:00:00
普及电动汽车应该公车领域入手

电动汽车的”备胎说”,常挂在比亚迪老板王传福的嘴边。他认为,电动汽车面临的最大障碍还是人们的观念问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