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复[2009]239号
各区人民政府和市直单位: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已获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30日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09-2015)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和价格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日益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快速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年)》《深圳市综合改革总体规划》和《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09-2015年)。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是指导和促进深圳市新能量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实施这一振兴计划,我们将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的先行城市。
一、基础与现状
(1) 发展基础。
新世纪以来,以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和产业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规模位居中国大中城市前列。2008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其中新能源开发利用产值超过140亿元,新能源服务业产值超过50亿元,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居国内领先。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第一座现代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辆插电式双模电动汽车、第一座兆瓦级太阳能并网发电站、第一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幕墙、第一台兆瓦级风力发电半直驱开关磁阻发电机诞生。中广核、比亚迪等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及拓日、创易、嘉威、嘉普、艾默生、能源环保、南玻等一批产值过亿元的知名新能源企业相继涌现,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新能源供应比例居全国首位。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核电装机容量约为400万千瓦,在建200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容量约为700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累计超过400万千瓦时。风电资源实测容量为6万千瓦,景观风电发电装机容量为2000千瓦。2008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407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38%。
新能源技术研发的优势显而易见。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新能源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在太阳能领域,新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在全国领先,掌握了单晶硅、多晶硅等关键技术……
种马硅和薄膜太阳能电池,承担了“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和产业化技术”、“低成本光伏玻璃幕墙”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拥有20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在核能领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掌握了“二代加”(CPR1000+)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技术,搭建了国内首个核级设备国产化技术研发平台。在生物质能领域,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设备技术领先全国,沼气发电、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在风能领域,拥有多项风电控制技术和新型风电设备研发的发明专利。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具有发展潜力。深圳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垃圾焚烧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风力发电和风电控制设备制造业已初具规模。核电配套设备制造业潜力巨大。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成套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已实现产业化。新能源汽车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快速成长。
新能源产品的应用发展迅速。深圳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建筑大规模应用示范城市,11个项目入选中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项目。已建和在建光热建筑的应用面积为8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超过37%。已建成和在建太阳能光伏建筑装机容量4.5MW,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确定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项重点项目。目前,已经有100多辆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了演示和运营。
新能源服务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服务业从生产服务、应用服务和综合服务领域起步,初步形成了包括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设备维护、技术咨询、人员培训、核燃料管理和节能服务在内的新能源服务体系。其中,核能服务业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应用和节能服务业发展迅速,相关企业近百家。
(2) 面对形势。
新能源产业将迅速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能源领域的革命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以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产业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产业融合度高,对技术突破和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新能源产业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引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重点发展新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程将决定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e未来。2009年,美国提出了新能源战略,这是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方面,新能源将逐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将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大转变,这必将对世界能源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在未来发展和国际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正在组织编制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作为指导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在新形势下,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都把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相继出台了各种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扶持政策,大幅增加了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新能源产业倾斜。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能源产业是深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的发展阶段对能源供应、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产业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制定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率先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是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创新发展模式的迫切需要,抢占产业制高点,也是进一步引领珠三角乃至全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当好排头兵的必然选择。
深圳新能源产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支撑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推广应用不足等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必须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务实推进,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二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 指导思想。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聚焦产业发展,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发展能力,突破应用瓶颈,扩大产业规模,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低碳经济先行城市。
(2) 主要原则。
政府激励和市场驱动相结合。建立健全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新能源产业。形成政策推动、需求拉动、市场驱动的合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加强自主创新,坚持开放互动,以企业为创新主体……
n、 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克服技术瓶颈,提升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
示范试点与整体推广相结合。注重整体提升行业规模和水平,聚焦示范试点,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新能源产品应用和产业发展,实现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将整体规划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紧跟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统筹新能源发展和产业发展,突出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和产品应用。协调特区内外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集中安排资金、土地和人力资源,聚焦新能源产业,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着眼于当下,着眼于长远。以技术成熟、市场前景良好的新能源项目建设为突破口,迅速拓展应用领域,积极规划新能源产业长远发展蓝图,建立长效机制,正确把握当前发展重点与长期发展战略的关系,巩固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发展目标。
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全市新的支柱产业、国家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低碳经济先行城市,具有优越的政策环境、领先的创新实力、不断扩大的产业规模、完善的服务体系、全面拓展的应用和优化的能源结构。
-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新能源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技术研发平台,突破一批关键产业技术,新增一批发明专利,研究制定一批新能量产业技术规范。
-新能源产业总产值已达2500多亿元,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其中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3-5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10家,年产量过亿元的企业3-50家。
-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840多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储能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100兆瓦,将建设多个风电示范项目。
薄膜太阳能电池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MW,太阳能热利用建筑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
--新能源汽车年产能20万辆,累计应用新能源汽车10万辆。
-每年替代传统能源1500多万吨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硫1.3万吨、氮氧化物2.8万吨、二氧化碳2500多万吨。
(4) 发展优先事项。
太阳能。专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新型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并网发电、太阳能玻璃、太阳能光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太阳能-LED光电产品等的开发。
核能。重点发展核电配套装备制造、岭澳核电三期工程、核电信息技术、核电厂建设与运营综合服务系统、核电供应链服务平台等。
风能。重点发展风电控制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新型风机设备制造。
生物质能。重点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垃圾焚烧尾气及烟气处理设备等生物燃料。
储能电站。重点发展储能材料、储能设备、储能电站建设和应用。
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动力电池……
ies、关键组件等。
三、 主要任务
通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工业化进程、扩大新能源供应规模、普及新能源产品应用、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1) 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自主创新,深化深港合作,顺应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巩固核能开发、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优势技术,确保核心竞争力。建设新能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展共性、关键性和核心技术研究,获得多项技术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实行产学研结合,鼓励高校发展新能源领域学科。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制定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快构建新能源行业标准体系,引领行业发展,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2) 加快工业化进程。申复[2009]239号
各区人民政府和市直单位: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已获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30日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09-2015)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和价格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日益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快速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年)》《深圳市综合改革总体规划》和《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09-2015年)。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是指导和促进深圳市新能量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实施这一振兴计划,我们将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的先行城市。
一、基础与现状
(1) 发展基础。
新世纪以来,以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和产业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规模位居中国大中城市前列。2008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其中新能源开发利用产值超过140亿元,新能源服务业产值超过50亿元,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居国内领先。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第一座现代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辆插电式双模电动汽车、第一座兆瓦级太阳能并网发电站、第一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幕墙、第一台兆瓦级风力发电半直驱开关磁阻发电机诞生。产值超过……的龙头企业……
中广核、比亚迪等100亿元,托日、创易、嘉维、嘉普、艾默生、能源环保、南玻等一批产值过亿的知名新能源企业相继涌现,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新能源供应比例居全国首位。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核电装机容量约为400万千瓦,在建200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容量约为700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累计超过400万千瓦时。风电资源实测容量为6万千瓦,景观风电发电装机容量为2000千瓦。2008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407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38%。
新能源技术研发的优势显而易见。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新能源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在太阳能领域,新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在全国领先,掌握了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技术,承担了“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及产业化技术”、“低成本光伏玻璃幕墙”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拥有20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在核能领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掌握了“二代加”(CPR1000+)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技术,搭建了国内首个核级设备国产化技术研发平台。在生物质能领域,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设备技术领先全国,沼气发电、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在风能领域,拥有多项风电控制技术和新型风电设备研发的发明专利。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具有发展潜力。深圳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垃圾焚烧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风力发电和风电控制设备制造业已初具规模。核电配套设备制造业潜力巨大。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成套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已实现产业化。新能源汽车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快速成长。
新能源产品的应用发展迅速。深圳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建筑大规模应用示范城市,11个项目入选中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项目。已建和在建光热建筑的应用面积为8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超过37%。已建成和在建太阳能光伏建筑装机容量4.5MW,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确定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项重点项目。目前,已经有100多辆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了演示和运营。
新能源服务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服务业起步于生产服务、应用服务和综合服务领域,初步形成了包括工程建设在内的新能源服务体系……
运营管理、设备维护、技术咨询、人员培训、核燃料管理和节能服务。其中,核能服务业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应用和节能服务业发展迅速,相关企业近百家。
(2) 面对形势。
新能源产业将迅速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能源领域的革命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以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产业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产业融合度高,对技术突破和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新能源产业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引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重点发展新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程将决定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2009年,美国提出了新能源战略,这是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方面,新能源将逐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将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大转变,这必将对世界能源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在未来发展和国际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正在组织编制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作为指导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在新形势下,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都把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相继出台了各种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扶持政策,大幅增加了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新能源产业倾斜。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能源产业是深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的发展阶段对能源供应、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产业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制定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率先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是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创新发展模式的迫切需要,抢占产业制高点,也是进一步引领珠三角乃至全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当好排头兵的必然选择。
深圳新能源产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支撑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推广应用不足等问题。A……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必须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务实推进,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二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 指导思想。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聚焦产业发展,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发展能力,突破应用瓶颈,扩大产业规模,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低碳经济先行城市。
(2) 主要原则。
政府激励和市场驱动相结合。建立健全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新能源产业。形成政策推动、需求拉动、市场驱动的合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加强自主创新,坚持开放互动,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克服技术瓶颈,增强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
示范试点与整体推广相结合。注重整体提升行业规模和水平,聚焦示范试点,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新能源产品应用和产业发展,实现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将整体规划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紧跟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统筹新能源发展和产业发展,突出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和产品应用。协调特区内外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集中安排资金、土地和人力资源,聚焦新能源产业,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着眼于当下,着眼于长远。以技术成熟、市场前景良好的新能源项目建设为突破口,迅速拓展应用领域,积极规划新能源产业长远发展蓝图,建立长效机制,正确把握当前发展重点与长期发展战略的关系,巩固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发展目标。
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全市新的支柱产业、国家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低碳经济先行城市,具有优越的政策环境、领先的创新实力、不断扩大的产业规模、完善的服务体系、全面拓展的应用和优化的能源结构。
-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新能源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技术研发平台,突破一批关键产业技术,新增一批发明专利,研究制定一批新能量产业技术规范。
-新能源产业总产值已达2500多亿元,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其中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3-5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10家,年产量过亿元的企业3-50家。
-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840多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储能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100兆瓦,将建设多个风电示范项目。
薄膜太阳能电池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MW,太阳能热利用建筑面积更大……
超过1600万平方米。
--新能源汽车年产能20万辆,累计应用新能源汽车10万辆。
-每年替代传统能源1500多万吨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硫1.3万吨、氮氧化物2.8万吨、二氧化碳2500多万吨。
(4) 发展优先事项。
太阳能。专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新型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并网发电、太阳能玻璃、太阳能光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太阳能-LED光电产品等的开发。
核能。重点发展核电配套装备制造、岭澳核电三期工程、核电信息技术、核电厂建设与运营综合服务系统、核电供应链服务平台等。
风能。重点发展风电控制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新型风机设备制造。
生物质能。重点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垃圾焚烧尾气及烟气处理设备等生物燃料。
储能电站。重点发展储能材料、储能设备、储能电站建设和应用。
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等。
三、 主要任务
通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工业化进程、扩大新能源供应规模、普及新能源产品应用、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1) 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自主创新,深化深港合作,顺应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巩固核能开发、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优势技术,确保核心竞争力。建设新能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展共性、关键性和核心技术研究,获得多项技术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实行产学研结合,鼓励高校发展新能源领域学科。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制定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快构建新能源行业标准体系,引领行业发展,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2) 加快工业化进程。结合我市产业优势和新能源发展趋势,优先发展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服务。重点培育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储能、生物质能、风电、核电等新能源产业,迅速扩大产业规模,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并网服务、技术咨询、工程建设、产品检验、智能电网等高端新能源服务。鼓励新能源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实现新能源产业集约发展。重视氢能、海洋能源开发利用等新兴产业发展,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优化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源,逐步形成规模化、自主化的新能源产业,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化基地。
(3) 扩大新能源供应规模。
进一步提高新能源装机容量,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太阳能并网和离网电站、太阳能和风能存储电站、生物质电站、岭澳三期核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开展离网前期工作……
e风力发电,积极探索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开发和示范建设。进一步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逐步提高新能源供应比重。
(四)促进新能源产品的应用。
积极实施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突破新能源产品推广应用瓶颈,加大推广力度。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大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光热、太阳能玻璃幕墙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国家节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客车、政府公务用车、出租车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全社会使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公园、车站等符合条件的区域,积极推广太阳能LED、风光互补等各种新能源照明产品的应用。稳步推进浅层地热能的应用。积极推动全社会改变能源使用方式,鼓励使用新能源及其产品,促进低碳生活。
(5) 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深圳改革创新优势,先行先试,实施综合改革总体方案,率先突破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制度瓶颈。建立政府、电网企业和新能源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确保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建立太阳能并网发电和产品应用价格激励机制,鼓励各类用户直接购买太阳能,积极使用新能源产品。创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和运营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支持有实力、有信誉的能源企业按照规模化、高标准的原则,统一建设和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加强项目管理,完善治疗费用补贴机制、监管制度和技术规范。形成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
四是重点项目
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发展促进、应用拓展和产业服务五大工程,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1) 新能源科技创新项目。
加强自主创新,推进深港合作,突破新能源关键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跟踪产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提升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创新能力。
学科建设。鼓励深圳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深圳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和深圳大学城在深度院校设立新能源领域及相关学科,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共建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培养创新型、,新能源领域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研发平台。支持新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在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风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建设一批市级企业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加大工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力度,鼓励技术成果产业化,跟踪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保持技术创新优势。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深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深圳比亚迪公司等重点企业,积极争取国家设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我市太阳能热利用、光伏发电、核能开发、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国家工程实验室或分支机构,确保深圳在新能源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领先优势。支持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现有电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分院)的基础上,在我市建设新能源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中广核在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技术研发机构。支持比亚迪建设国家级储能电站等新能源研究机构。
工业化的关键技术。在太阳能方面,加快新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空调、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专用设备制造、高效晶硅电池、新型储能电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并网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核能方面,重点支持二代以上和三代核电站建设、核级设备、核电信息集成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风能方面,重点支持风力发电控制系统、风力发电设备、高效风机制造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在生物质能方面,重点支持大型垃圾焚烧炉排及其关键部件制造、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和制造的技术和产业化;
积极开展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生物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储能电站方面,重点发展储能材料、储能设备、技术研发和储能电站建设应用产业化。新能源汽车方面,将在动力系统、辅助零部件、电动油门、汽车智能化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推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应用。
标准和技术规范。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太阳能薄膜电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并网、太阳能热利用、风力发电、核电站建设、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构建深圳新能源行业标准体系,为深圳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深圳-香港合作。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优势,深化深港合作,提升深圳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与香港高校和研发机构的合作,推动深港共建新能源产业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交流平台。加强与香港新能源产业的合作,鼓励香港知名企业在我市投资新能源开发项目和企业孵化器,共同推动深港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强与香港的金融合作,鼓励深港企业充分利用深港资本市场,吸引国际资本,拓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加强深港新能源产品应用合作,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新能源产品在深港的广泛应用。
(2) 新能源产业培育项目。
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加快新能源优势地区工业化进程,重点培育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储能、生物质能、风电、核电等新能源产业,迅速扩大产业规模,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推动深圳太阳能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集热产品的生产,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巩固优势地位,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份额。鼓励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制造,加快装备制造产业化。鼓励房地产业积极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项目,促进太阳能产业与建筑业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鼓励深圳本地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区域资源,设立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玻璃等配套生产基地。到2015年,太阳能产业产值将达到400亿元。
拓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的投资。重点支持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天然气汽车的生产,以及动力电池、电机、电源管理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和应用示范城市。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制造能力将达到20万辆,新能源产业总产值将超过800亿元。
加快发展……
储能行业的发展。储能产业是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大力发展储能产业,推广储能电站应用,是我市振兴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内容。储能电站在保证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安全并网、充分发挥调峰填谷功能、满足重要部门和设施应急供电和备用供电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我国在储能电站研发方面的优势,加快储能电站、太阳能储能电站和风能储能电站的建设、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化学储能设备及储能柜等相关配套设备的生产,逆变器、电池管理器、电气控制和节能变压器,鼓励发展电磁储能、相变储能等成熟且有前景的储能方式,促进储能行业及电子电器等相关行业的超常规发展。到2015年,储能产业产值将达到560多亿元。
培育风电产业。重点发展兆瓦级以上风电控制系统、风力发电设备和新型风机设备,加快推进风电控制体系设备、风力发电装备和新型风电制造的产业化和规模化。重点支持变桨控制系统、变速恒频控制设备、大功率风可逆变流器、开关磁阻电机和永磁无芯电机等领域的设备制造,积极扩大风电设备产能,提高风电设备水平。到2015年,风电产业产值将达到150亿元。
扩大生物质能产业规模。生物能源正日益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既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结合我市垃圾焚烧发电优势,实施一批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引进吸收国外大型垃圾焚烧技术,打造自主品牌,快速推进垃圾焚烧发电设备产业化。充分发挥我市基因技术优势,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沼气发电等领域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到2015年,生物质能产业产值将达到60亿元。
促进核电配套产业发展。抓住国内核电设备需求快速扩大的机遇,加大对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以电气设备为主的核电厂辅助设备产业集群,支持通信系统、计量仪表控制、装卸机械、保温密封、安全防护与监测、供电系统等核电领域配套产业发展,常规岛屿废液收集系统(SEK)、含油废水处理系统(SEH)、物理保护系统、通风空调、阀门等。鼓励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形成当地核电开发利用的配套产业链。到2015年,核电配套产业产值将达到30亿元。
(3) 新能源发展促进项目。
加强新能源开发,扩大装机容量,提高新能源发电和供应比例,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为建设低碳城市奠定基础。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垃圾焚烧发电是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
资源化,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利于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计划在南山、宝安、龙岗、平山建设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新增日处理能力1.2万吨。同时,对余热、矿渣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到2015年,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5万千瓦以上。
岭澳核电三期工程。支持市能源集团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共同开发建设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的岭澳核电三期项目,并支持输电走廊建设。到2015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00万千瓦。
风力发电开发项目。在完成风能资源评估的基础上,加快风电发展,建设风电场示范项目,适时启动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风电装机比例,扩大风电装设规模。到2015年,风电示范装机容量将超过3万千瓦。
(4) 新能源应用拓展项目。
积极拓展应用市场,加快新能源在住宅、公共建筑、汽车、照明产品等领域的应用,建设国家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
20兆瓦BIPV项目。制定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实施方案,率先在公共建筑、市政工程、高档住宅等新建建筑中实施太阳能光伏建筑集成项目,加快推进创易科技产业园(1MW)、杜邦工业园(1.1MW)等BIPV项目,提高应用水平,扩大光伏发电规模。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建筑的综合装机容量将超过20兆瓦。
太阳能屋顶规划项目。制定太阳能屋顶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激励政策,在有条件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和光热系统,包括公共建筑、办公楼、工业区(园区)、酒店、企业、住宅和其他建筑,从而促进太阳能产品的应用规模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100MW储能电站项目。依托比亚迪公司,在比亚迪公司平山基地1兆瓦储能电站和200千瓦储能柜项目示范的基础上,实施了100兆瓦储能发电站建设项目。结合我市产业优势和新能源发展趋势,优先发展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服务。重点培育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储能、生物质能、风电、核电等新能源产业,迅速扩大产业规模,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并网服务、技术咨询、工程建设、产品检验、智能电网等高端新能源服务。鼓励新能源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实现新能源产业集约发展。重视氢能、海洋能源开发利用等新兴产业发展,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优化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源,逐步形成规模化、自主化的新能源产业,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化基地。
(3) 扩大新能源供应规模。
进一步提高新能源装机容量,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太阳能并网和离网电站、太阳能和风能储能电站、生物质电站、岭澳三期核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开展海上风力发电的前期工作,积极开展……
探索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开发与示范建设。进一步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逐步提高新能源供应比重。
(四)促进新能源产品的应用。
积极实施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突破新能源产品推广应用瓶颈,加大推广力度。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大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光热、太阳能玻璃幕墙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国家节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客车、政府公务用车、出租车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全社会使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公园、车站等符合条件的区域,积极推广太阳能LED、风光互补等各种新能源照明产品的应用。稳步推进浅层地热能的应用。积极推动全社会改变能源使用方式,鼓励使用新能源及其产品,促进低碳生活。
(5) 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深圳改革创新优势,先行先试,实施综合改革总体方案,率先突破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制度瓶颈。建立政府、电网企业和新能源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确保太阳能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建立太阳能并网发电和产品应用价格激励机制,鼓励各类用户直接购买太阳能,积极使用新能源产品。创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和运营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支持有实力、有信誉的能源企业按照规模化、高标准的原则,统一建设和运营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加强项目管理,完善治疗费用补贴机制、监管制度和技术规范。形成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
四是重点项目
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发展促进、应用拓展和产业服务五大工程,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1) 新能源科技创新项目。
加强自主创新,推进深港合作,突破新能源关键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跟踪产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提升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创新能力。
学科建设。鼓励深圳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深圳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和深圳大学城在深度院校设立新能源领域及相关学科,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共建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培养创新型、,新能源领域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研发平台。支持新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在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风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建设一批市级企业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加大工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力度,鼓励技术成果产业化,跟踪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保持技术创新优势。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深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深圳比亚迪公司等重点企业,积极争取国家设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
在我市太阳能热利用、光伏发电、核能开发、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设立分支机构,确保深圳在新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领先优势。支持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现有电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分院)的基础上,在我市建设新能源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中广核在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技术研发机构。支持比亚迪建设国家级储能电站等新能源研究机构。
工业化的关键技术。在太阳能方面,加快新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空调、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专用设备制造、高效晶硅电池、新型储能电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并网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核能方面,重点支持二代以上和三代核电站建设、核级设备、核电信息集成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风能方面,重点支持风力发电控制系统、风力发电设备、高效风机制造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在生物质能方面,重点支持大型垃圾焚烧炉排及其关键部件制造、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和制造的技术和产业化;
积极开展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生物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储能电站方面,重点发展储能材料、储能设备、技术研发和储能电站建设应用产业化。新能源汽车方面,将在动力系统、辅助零部件、电动油门、汽车智能化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推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应用。
标准和技术规范。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太阳能薄膜电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并网、太阳能热利用、风力发电、核电站建设、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构建深圳新能源行业标准体系,为深圳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深圳-香港合作。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优势,深化深港合作,提升深圳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与香港高校和研发机构的合作,推动深港共建新能源产业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交流平台。加强与香港新能源产业的合作,鼓励香港知名企业在我市投资新能源开发项目和企业孵化器,共同推动深港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强与香港的金融合作,鼓励深港企业充分利用深港资本市场,吸引国际资本,拓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加强深港新能源产品应用合作,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新能源产品在深港的广泛应用。
(2) 新能源产业培育项目。
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加快新能源优势地区工业化进程,重点培育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储能、生物质能、风电、核电等新能源产业,迅速扩大产业规模,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推动深圳太阳能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集热产品的生产,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巩固优势地位,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份额。鼓励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制造,加快装备制造产业化。鼓励房地产业积极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项目,促进太阳能产业与建筑业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鼓励深圳本地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区域资源,设立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玻璃等配套生产基地。到2015年,太阳能产业产值将达到400亿元。
拓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的投资。重点支持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天然气汽车的生产,以及动力电池、电机、电源管理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和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和应用示范城市。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制造能力将达到20万辆,新能源产业总产值将超过800亿元。
加快发展……
储能行业的发展。储能产业是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大力发展储能产业,推广储能电站应用,是我市振兴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内容。储能电站在保证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安全并网、充分发挥调峰填谷功能、满足重要部门和设施应急供电和备用供电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我国在储能电站研发方面的优势,加快储能电站、太阳能储能电站和风能储能电站的建设、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化学储能设备及储能柜等相关配套设备的生产,逆变器、电池管理器、电气控制和节能变压器,鼓励发展电磁储能、相变储能等成熟且有前景的储能方式,促进储能行业及电子电器等相关行业的超常规发展。到2015年,储能产业产值将达到560多亿元。
培育风电产业。重点发展兆瓦级以上风电控制系统、风力发电设备和新型风机设备,加快推进风电控制体系设备、风力发电装备和新型风电制造的产业化和规模化。重点支持变桨控制系统、变速恒频控制设备、大功率风可逆变流器、开关磁阻电机和永磁无芯电机等领域的设备制造,积极扩大风电设备产能,提高风电设备水平。到2015年,风电产业产值将达到150亿元。
扩大生物质能产业规模。生物能源正日益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既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结合我市垃圾焚烧发电优势,实施一批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引进吸收国外大型垃圾焚烧技术,打造自主品牌,快速推进垃圾焚烧发电设备产业化。充分发挥我市基因技术优势,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沼气发电等领域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到2015年,生物质能产业产值将达到60亿元。
促进核电配套产业发展。抓住国内核电设备需求快速扩大的机遇,加大对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以电气设备为主的核电厂辅助设备产业集群,支持通信系统、计量仪表控制、装卸机械、保温密封、安全防护与监测、供电系统等核电领域配套产业发展,常规岛屿废液收集系统(SEK)、含油废水处理系统(SEH)、物理保护系统、通风空调、阀门等。鼓励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形成当地核电开发利用的配套产业链。到2015年,核电配套产业产值将达到30亿元。
(3) 新能源发展促进项目。
加强新能源开发,扩大装机容量,提高新能源发电和供应比例,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为建设低碳城市奠定基础。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垃圾焚烧发电是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
资源化,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利于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计划在南山、宝安、龙岗、平山建设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新增日处理能力1.2万吨。同时,对余热、矿渣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到2015年,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5万千瓦以上。
岭澳核电三期工程。支持市能源集团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共同开发建设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的岭澳核电三期项目,并支持输电走廊建设。到2015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00万千瓦。
风力发电开发项目。在完成风能资源评估的基础上,加快风电发展,建设风电场示范项目,适时启动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风电装机比例,扩大风电装设规模。到2015年,风电示范装机容量将超过3万千瓦。
(4) 新能源应用拓展项目。
积极拓展应用市场,加快新能源在住宅、公共建筑、汽车、照明产品等领域的应用,建设国家新能源应用示范城市。
20兆瓦BIPV项目。制定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实施方案,率先在公共建筑、市政工程、高档住宅等新建建筑中实施太阳能光伏建筑集成项目,加快推进创易科技产业园(1MW)、杜邦工业园(1.1MW)等BIPV项目,提高应用水平,扩大光伏发电规模。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建筑的综合装机容量将超过20兆瓦。
太阳能屋顶规划项目。制定太阳能屋顶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激励政策,在有条件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和光热系统,包括公共建筑、办公楼、工业区(园区)、酒店、企业、住宅和其他建筑,从而促进太阳能产品的应用规模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100MW储能电站项目。依托比亚迪公司,在比亚迪公司平山基地1兆瓦储能电站和200千瓦储能柜项目示范的基础上,实施了100兆瓦储能发电站建设项目。创新电力供应和销售体制机制,鼓励风能、太阳能、储能电站一体化建设,提高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质量和电网安全可靠性;鼓励电网公司、能源生产、工商用户等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储能电站,提高用电水平和电网运行效率;
鼓励医院、地铁枢纽等重要场所建设储能电站或储能柜,替代传统备用电源。到2015年,储能电站的装机容量将超过100兆瓦。
太阳能-LED产品应用工程。结合《深圳市LED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和《深圳市推进高效节能半导体照明(LED)产品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鼓励太阳能和LED企业联合开展太阳能-LED照明产品的生产和集成应用示范,推广太阳能LED产品在城市道路、市政公园、地下车库、交通设施和广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使用。
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项目。加快新能源汽车使用配套设施建设,从区域、社区、线路、车队、单位五个层面开展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私家车示范推广。到2012年,我们将推广使用2.4万辆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天然气汽车),建设50个公交充电站、2500个公务用车充电站、200个公共充电站和1万个充电站;
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绿色大运会示范项目。以深圳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为契机,推动新能源及其产品在大运会中的广泛应用。重点推进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站的示范应用。大运会场馆节能改造项目应实施太阳能屋顶规划项目,有条件的新建建筑应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项目。新能源汽车应优先用于大运会公交线路和专用车,新车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应力争达到100%。鼓励使用储能电站作为备用电源,提高大运会应急供电能力。鼓励大运会市政道路、居民小区、停车场积极使用太阳能LED等绿色照明产品和风光互补,努力使大运会成为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的盛会。
(5) 新能源产业服务项目。
充分发挥深圳现代服务业优势,积极探索建设高端新能源服务项目,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服务进一步融合,完善新能源产业服务体系。
智能电网示范项目。抓住国家规划建设先进智能电网的机遇,充分发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市设立智能变电站和智能调度系统示范项目,实现各类电源和用户的无干扰接入和有序退出,支持电网自我修复和调整,提高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水平和接受新能源的能力。选择2-3个社区开展智能电网建设示范试点,推广智能电表、智能家电、储能电站等智能设备应用,促进电网双向互动服务。
新能源并网服务示范项目。依托电网和新能源龙头企业,构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并网发电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对并网和离网新能源发电设施进行统一管理、实时监控、及时维护更新,从而实现标准化并网,确保新能源发电设施和电网的安全,实现科学、快速、安全的管理。
孵化器建设项目。充分发挥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的作用,优先发展新能源企业。同时,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支持等多种渠道,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孵化器建设。鼓励企业通过旧工厂改造和产业置换等方式建设新能源产业孵化器,吸引初创企业和高新技术人才集聚孵化器,为中小新能源企业提供产业发展空间。创新孵化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善新能源产业孵化环境,为中小新能源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资金支持、专业服务、技能培训、创业辅导、融资咨询、风险投资等服务,支持其快速发展。
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依托企业,搭建新能源产业服务平台。建立国家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华南)热利用研发测试中心和光伏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研究制定光伏光热产品检测标准,逐步完善太阳能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检测认证体系。加快建设新能源应用评价中心,提供新能源资源评价、设计、应用效果评价等技术服务。加快建设核电站建设运营综合服务体系,搭建…………..核电服务平台……
从电厂建设、安全运行、电厂维护、备件管理、乏燃料处理等方面,提高核电产业服务水平,将深圳建设成为核电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和核电高端服务产业基地。加强本市企业在垃圾焚烧发电研发、设计、运营和配套服务方面的能力建设,打造垃圾焚烧发电综合服务平台,提高整体工程优化设计能力和综合业务服务水平。
五、保障措施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制度政策法规,保障资金和产业空间,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 加强制度建设。
成立深圳市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新能源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协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新能源产业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国内外专家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策顾问,并成立多个不同领域的专家组,就重大技术问题提供咨询和指导。建立新能源产业经济核算统计体系,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统计监测,建立科学的新能源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整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重点关注市财政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科学研发、技术进步和新增资金,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新能源工程实验室建设、新能源产品应用和项目拓展。鼓励我市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政府将提供配套资金。鼓励金融机构为新能源行业重点项目提供金融和信贷支持,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国内外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合作争取清洁发展机制及其可再生能源发展国际基金的资金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研究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
(3) 聚集高端人才。
积极落实《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发[2008]10号)及其配套政策,营造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保障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 优化产业空间。
统筹新能源产业集群,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光明新区、平山新区等区域为重点,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用地应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予以优先,每年新增工业用地应优先考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通过旧工业区改造、工厂改造和产业置换,鼓励发展具有新能源特色的工业区。
(5) 改进政策和法规。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加快研究制定深圳地方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出台《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及其实施细则,从组织上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国家保障、财政支持、标准制定、税收优惠、政府采购、人员培训、中介服务、产业布局等,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创新电力供应和销售体制机制,鼓励风能、太阳能、储能电站一体化建设,提高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质量和电网安全可靠性;鼓励电网公司、能源生产、工商用户等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储能电站,提高用电水平和电网运行效率;鼓励医院、地铁枢纽等重要场所建设储能电站或储能柜,替代传统备用电源。到2015年,储能电站的装机容量将超过100兆瓦。
太阳能-LED产品应用工程。结合《深圳市LED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和《深圳市推进高效节能半导体照明(LED)产品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鼓励太阳能和LED企业联合开展太阳能-LED照明产品的生产和集成应用示范,推广太阳能LED产品在城市道路、市政公园、地下车库、交通设施和广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使用。
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项目。加快新能源汽车使用配套设施建设,从区域、社区、线路、车队、单位五个层面开展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私家车示范推广。到2012年,我们将推广使用2.4万辆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天然气汽车),建设50个公交充电站、2500个公务用车充电站、200个公共充电站和1万个充电站;
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绿色大运会示范项目。以深圳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为契机,推动新能源及其产品在大运会中的广泛应用。重点推进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站的示范应用。大运会场馆节能改造项目应实施太阳能屋顶规划项目,有条件的新建建筑应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项目。新能源汽车应优先用于大运会公交线路和专用车,新车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应力争达到100%。鼓励使用储能电站作为备用电源,提高大运会应急供电能力。鼓励大运会市政道路、居民小区、停车场积极使用太阳能LED等绿色照明产品和风光互补,努力使大运会成为新能源综合应用示范的盛会。
(5) 新能源产业服务项目。
充分发挥深圳现代服务业优势,积极探索建设高端新能源服务项目,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服务进一步融合,完善新能源产业服务体系。
智能电网示范项目。抓住国家规划建设先进智能电网的机遇,充分发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市设立智能变电站和智能调度系统示范项目,实现各类电源和用户的无干扰接入和有序退出,支持电网自我修复和调整,提高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水平和接受新能源的能力。选择2-3个社区开展智能电网建设示范试点,推广智能电表、智能家电、储能电站等智能设备应用,促进电网双向互动服务。
新能源并网服务示范项目。依托电网和新能源龙头企业,构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并网发电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对并网和离网新能源发电设施进行统一管理、实时监控、及时维护更新,从而实现标准化并网,确保新能源发电设施和电网的安全,实现科学、快速、安全的管理。
孵化器建设项目。充分发挥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的作用,优先发展新能源企业。同时,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支持等多种渠道,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孵化器建设。鼓励企业通过旧工厂改造和产业置换等方式建设新能源产业孵化器,吸引初创企业和高新技术人才集聚孵化器,为中小新能源企业提供产业发展空间。创新孵化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善新能源产业孵化环境,为中小新能源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资金支持、专业服务、技能培训、创业辅导、融资咨询、风险投资等服务,支持其快速发展。
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依托企业,搭建新能源产业服务平台。建立国家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华南)热利用研发测试中心和光伏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研究制定光伏光热产品检测标准,逐步完善太阳能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检测认证体系。加快建设新能源应用评价中心,提供新能源资源评价、设计、应用效果评价等技术服务。加快建设核电站建设运营综合服务体系,搭建…………..核电服务平台……
从电厂建设、安全运行、电厂维护、备件管理、乏燃料处理等方面,提高核电产业服务水平,将深圳建设成为核电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和核电高端服务产业基地。加强本市企业在垃圾焚烧发电研发、设计、运营和配套服务方面的能力建设,打造垃圾焚烧发电综合服务平台,提高整体工程优化设计能力和综合业务服务水平。
五、保障措施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制度政策法规,保障资金和产业空间,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 加强制度建设。
成立深圳市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新能源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协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新能源产业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国内外专家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决策顾问,并成立多个不同领域的专家组,就重大技术问题提供咨询和指导。建立新能源产业经济核算统计体系,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统计监测,建立科学的新能源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整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重点关注市财政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科学研发、技术进步和新增资金,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新能源工程实验室建设、新能源产品应用和项目拓展。鼓励我市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政府将提供配套资金。鼓励金融机构为新能源行业重点项目提供金融和信贷支持,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国内外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合作争取清洁发展机制及其可再生能源发展国际基金的资金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研究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
(3) 聚集高端人才。
积极落实《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发[2008]10号)及其配套政策,营造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保障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 优化产业空间。
统筹新能源产业集群,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光明新区、平山新区等区域为重点,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用地应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予以优先,每年新增工业用地应优先考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通过旧工业区改造、工厂改造和产业置换,鼓励发展具有新能源特色的工业区。
(5) 改进政策和法规。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加快研究制定深圳地方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出台《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及其实施细则,从组织上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国家保障、财政支持、标准制定、税收优惠、政府采购、人员培训、中介服务、产业布局等,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大众在法兰克福车展释放出了电动化信号,最新推出的纯电动汽车Eup就是其展开电动汽车攻势的第一步。同时,大众寄希望将Eup打造称下一个”甲壳虫”。
1900/1/1 0:00:009月12日,备受关注的大气治理”国十条”正式发布。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推出评论、分析、预测,网络一片热烈。而本周山东”深井排污”辟谣、浙江”局长下河”两宗新闻事件也引发媒体更深的思考。
1900/1/1 0:00:00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仅是未来趋势,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与节能环保的重要要求。近年来,随着美国高端电动汽车特斯拉引起的轰动,业界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路径再起争论。
1900/1/1 0:00:00阿思达克通讯社9月5日讯,长城汽车601633SH将在2015年前,形成纯电动平台与混合动力平台的批量化生产能力,广汽集团601238SH已经研发了纯电动的车型。
1900/1/1 0:00:00根据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委在全国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
1900/1/1 0:00:00车联网的发展前景其实十分明朗,在广大汽车消费者中全面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