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长城汽车:将批量化生产新能源汽车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申复[2009]239号

各区人民政府和市直单位: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已获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30日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09-2015)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和价格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日益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快速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年)》《深圳市综合改革总体规划》和《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09-2015年)。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是指导和促进深圳市新能量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实施这一振兴计划,我们将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的先行城市。

一、基础与现状

(1) 发展基础。

新世纪以来,以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和产业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规模位居中国大中城市前列。2008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其中新能源开发利用产值超过140亿元,新能源服务业产值超过50亿元,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居国内领先。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第一座现代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辆插电式双模电动汽车、第一座兆瓦级太阳能并网发电站、第一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幕墙、第一台兆瓦级风力发电半直驱开关磁阻发电机诞生。中广核、比亚迪等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及拓日、创易、嘉威、嘉普、艾默生、能源环保、南玻等一批产值过亿元的知名新能源企业相继涌现,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新能源供应比例居全国首位。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核电装机容量约为400万千瓦,在建200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容量约为700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累计超过400万千瓦时。风电资源实测容量为6万千瓦,景观风电发电装机容量为2000千瓦。2008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407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38%。

新能源技术研发的优势显而易见。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新能源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在太阳能领域,新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在全国领先,掌握了单晶硅、多晶硅等关键技术……

种马硅和薄膜太阳能电池,承担了“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和产业化技术”、“低成本光伏玻璃幕墙”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拥有20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在核能领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掌握了“二代加”(CPR1000+)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技术,搭建了国内首个核级设备国产化技术研发平台。在生物质能领域,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设备技术领先全国,沼气发电、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在风能领域,拥有多项风电控制技术和新型风电设备研发的发明专利。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具有发展潜力。深圳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垃圾焚烧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风力发电和风电控制设备制造业已初具规模。核电配套设备制造业潜力巨大。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成套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已实现产业化。新能源汽车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快速成长。

新能源产品的应用发展迅速。深圳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建筑大规模应用示范城市,11个项目入选中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项目。已建和在建光热建筑的应用面积为8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超过37%。已建成和在建太阳能光伏建筑装机容量4.5MW,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确定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项重点项目。目前,已经有100多辆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了演示和运营。

新能源服务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服务业从生产服务、应用服务和综合服务领域起步,初步形成了包括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设备维护、技术咨询、人员培训、核燃料管理和节能服务在内的新能源服务体系。其中,核能服务业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应用和节能服务业发展迅速,相关企业近百家。

(2) 面对形势。

新能源产业将迅速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能源领域的革命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以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产业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产业融合度高,对技术突破和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新能源产业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引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重点发展新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程将决定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e未来。2009年,美国提出了新能源战略,这是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方面,新能源将逐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将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大转变,这必将对世界能源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在未来发展和国际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正在组织编制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作为指导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在新形势下,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都把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相继出台了各种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扶持政策,大幅增加了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新能源产业倾斜。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能源产业是深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的发展阶段对能源供应、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产业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制定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率先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是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创新发展模式的迫切需要,抢占产业制高点,也是进一步引领珠三角乃至全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当好排头兵的必然选择。

深圳新能源产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支撑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推广应用不足等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必须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务实推进,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二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 指导思想。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聚焦产业发展,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发展能力,突破应用瓶颈,扩大产业规模,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低碳经济先行城市。

(2) 主要原则。

政府激励和市场驱动相结合。建立健全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新能源产业。形成政策推动、需求拉动、市场驱动的合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加强自主创新,坚持开放互动,以企业为创新主体……

n、 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克服技术瓶颈,提升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

示范试点与整体推广相结合。注重整体提升行业规模和水平,聚焦示范试点,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新能源产品应用和产业发展,实现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将整体规划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紧跟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统筹新能源发展和产业发展,突出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和产品应用。协调特区内外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集中安排资金、土地和人力资源,聚焦新能源产业,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着眼于当下,着眼于长远。以技术成熟、市场前景良好的新能源项目建设为突破口,迅速拓展应用领域,积极规划新能源产业长远发展蓝图,建立长效机制,正确把握当前发展重点与长期发展战略的关系,巩固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发展目标。

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全市新的支柱产业、国家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低碳经济先行城市,具有优越的政策环境、领先的创新实力、不断扩大的产业规模、完善的服务体系、全面拓展的应用和优化的能源结构。

-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新能源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技术研发平台,突破一批关键产业技术,新增一批发明专利,研究制定一批新能量产业技术规范。

-新能源产业总产值已达2500多亿元,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其中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3-5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10家,年产量过亿元的企业3-50家。

-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840多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储能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100兆瓦,将建设多个风电示范项目。

薄膜太阳能电池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MW,太阳能热利用建筑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

--新能源汽车年产能20万辆,累计应用新能源汽车10万辆。

-每年替代传统能源1500多万吨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硫1.3万吨、氮氧化物2.8万吨、二氧化碳2500多万吨。

(4) 发展优先事项。

太阳能。专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新型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并网发电、太阳能玻璃、太阳能光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太阳能-LED光电产品等的开发。

核能。重点发展核电配套装备制造、岭澳核电三期工程、核电信息技术、核电厂建设与运营综合服务系统、核电供应链服务平台等。

风能。重点发展风电控制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新型风机设备制造。

生物质能。重点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垃圾焚烧尾气及烟气处理设备等生物燃料。

储能电站。重点发展储能材料、储能设备、储能电站建设和应用。

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动力电池……

ies、关键组件等。

三、 主要任务

通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工业化进程、扩大新能源供应规模、普及新能源产品应用、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1) 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自主创新,深化深港合作,顺应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巩固核能开发、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优势技术,确保核心竞争力。建设新能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展共性、关键性和核心技术研究,获得多项技术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实行产学研结合,鼓励高校发展新能源领域学科。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制定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快构建新能源行业标准体系,引领行业发展,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2) 加快工业化进程。申复[2009]239号

各区人民政府和市直单位: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已获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30日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09-2015)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和价格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日益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快速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年)》《深圳市综合改革总体规划》和《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09-2015年)。

《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是指导和促进深圳市新能量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实施这一振兴计划,我们将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的先行城市。

一、基础与现状

(1) 发展基础。

新世纪以来,以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和产业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规模位居中国大中城市前列。2008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其中新能源开发利用产值超过140亿元,新能源服务业产值超过50亿元,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居国内领先。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第一座现代垃圾焚烧发电厂、第一辆插电式双模电动汽车、第一座兆瓦级太阳能并网发电站、第一座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幕墙、第一台兆瓦级风力发电半直驱开关磁阻发电机诞生。产值超过……的龙头企业……

中广核、比亚迪等100亿元,托日、创易、嘉维、嘉普、艾默生、能源环保、南玻等一批产值过亿的知名新能源企业相继涌现,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新能源供应比例居全国首位。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核电装机容量约为400万千瓦,在建200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容量约为700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累计超过400万千瓦时。风电资源实测容量为6万千瓦,景观风电发电装机容量为2000千瓦。2008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407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38%。

新能源技术研发的优势显而易见。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新能源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在太阳能领域,新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在全国领先,掌握了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技术,承担了“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及产业化技术”、“低成本光伏玻璃幕墙”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拥有20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在核能领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掌握了“二代加”(CPR1000+)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技术,搭建了国内首个核级设备国产化技术研发平台。在生物质能领域,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设备技术领先全国,沼气发电、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在风能领域,拥有多项风电控制技术和新型风电设备研发的发明专利。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具有发展潜力。深圳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垃圾焚烧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风力发电和风电控制设备制造业已初具规模。核电配套设备制造业潜力巨大。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成套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已实现产业化。新能源汽车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快速成长。

新能源产品的应用发展迅速。深圳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建筑大规模应用示范城市,11个项目入选中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项目。已建和在建光热建筑的应用面积为8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超过37%。已建成和在建太阳能光伏建筑装机容量4.5MW,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确定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项重点项目。目前,已经有100多辆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了演示和运营。

新能源服务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服务业起步于生产服务、应用服务和综合服务领域,初步形成了包括工程建设在内的新能源服务体系……

运营管理、设备维护、技术咨询、人员培训、核燃料管理和节能服务。其中,核能服务业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应用和节能服务业发展迅速,相关企业近百家。

(2) 面对形势。

新能源产业将迅速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能源领域的革命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以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产业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产业融合度高,对技术突破和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新能源产业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引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重点发展新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进程将决定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2009年,美国提出了新能源战略,这是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方面,新能源将逐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将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大转变,这必将对世界能源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在未来发展和国际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正在组织编制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作为指导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在新形势下,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都把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相继出台了各种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扶持政策,大幅增加了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新能源产业倾斜。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能源产业是深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的发展阶段对能源供应、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产业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制定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率先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是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创新发展模式的迫切需要,抢占产业制高点,也是进一步引领珠三角乃至全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当好排头兵的必然选择。

深圳新能源产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支撑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推广应用不足等问题。A……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必须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务实推进,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

二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 指导思想。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聚焦产业发展,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发展能力,突破应用瓶颈,扩大产业规模,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低碳经济先行城市。

(2) 主要原则。

政府激励和市场驱动相结合。建立健全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新能源产业。形成政策推动、需求拉动、市场驱动的合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加强自主创新,坚持开放互动,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克服技术瓶颈,增强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

示范试点与整体推广相结合。注重整体提升行业规模和水平,聚焦示范试点,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新能源产品应用和产业发展,实现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将整体规划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紧跟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统筹新能源发展和产业发展,突出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和产品应用。协调特区内外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布局,集中安排资金、土地和人力资源,聚焦新能源产业,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着眼于当下,着眼于长远。以技术成熟、市场前景良好的新能源项目建设为突破口,迅速拓展应用领域,积极规划新能源产业长远发展蓝图,建立长效机制,正确把握当前发展重点与长期发展战略的关系,巩固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发展目标。

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全市新的支柱产业、国家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和低碳经济先行城市,具有优越的政策环境、领先的创新实力、不断扩大的产业规模、完善的服务体系、全面拓展的应用和优化的能源结构。

-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新能源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技术研发平台,突破一批关键产业技术,新增一批发明专利,研究制定一批新能量产业技术规范。

-新能源产业总产值已达2500多亿元,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其中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3-5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10家,年产量过亿元的企业3-50家。

-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840多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储能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100兆瓦,将建设多个风电示范项目。

薄膜太阳能电池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MW,太阳能热利用建筑面积更大……

超过1600万平方米。

--新能源汽车年产能20万辆,累计应用新能源汽车10万辆。

-每年替代传统能源1500多万吨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硫1.3万吨、氮氧化物2.8万吨、二氧化碳2500多万吨。

(4) 发展优先事项。

太阳能。专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新型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并网发电、太阳能玻璃、太阳能光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太阳能-LED光电产品等的开发。

核能。重点发展核电配套装备制造、岭澳核电三期工程、核电信息技术、核电厂建设与运营综合服务系统、核电供应链服务平台等。

风能。重点发展风电控制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新型风机设备制造。

生物质能。重点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垃圾焚烧尾气及烟气处理设备等生物燃料。

储能电站。重点发展储能材料、储能设备、储能电站建设和应用。

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等。

三、 主要任务

通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工业化进程、扩大新能源供应规模、普及新能源产品应用、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1) 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自主创新,深化深港合作,顺应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巩固核能开发、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优势技术,确保核心竞争力。建设新能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展共性、关键性和核心技术研究,获得多项技术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实行产学研结合,鼓励高校发展新能源领域学科。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制定一批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快构建新能源行业标准体系,引领行业发展,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2) 加快工业化进程。

标签:长城广汽集团哈弗特斯拉奔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大气“国十条”引热议 新能源车企获扶持

9月12日,备受关注的大气治理”国十条”正式发布。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推出评论、分析、预测,网络一片热烈。而本周山东”深井排污”辟谣、浙江”局长下河”两宗新闻事件也引发媒体更深的思考。

1900/1/1 0:00:00
陆地方舟:中国纯电动汽车领域真正的领跑者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仅是未来趋势,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与节能环保的重要要求。近年来,随着美国高端电动汽车特斯拉引起的轰动,业界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路径再起争论。

1900/1/1 0:00:00
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

深府200923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1900/1/1 0:00:00
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实施方案(2009-2012年)(送审稿)

根据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委在全国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要求,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

1900/1/1 0:00:00
车联网普及将利于国产车迅速上位

车联网的发展前景其实十分明朗,在广大汽车消费者中全面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1900/1/1 0:00:00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放电装置技术条件》通过审议

近日,在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电动汽车非车载充放电装置技术条件》等7项行业标准送审稿,研讨了电动汽车充电、换电、放电标准体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