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苏伟铭升迁记 大众“内阁”唯一华人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上个月底,奥迪汽车(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明正式晋升为奥迪汽车执行副总裁。同时,他还是奥迪汽车大中华区和东盟国家商业运营总裁,奥迪公司(中国)董事兼执行副总裁,大众汽车(中国。这意味着,47岁的苏伟明已进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的全球核心管理层。

奥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明

爬上权力的顶峰

在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的管理框架中,以皮耶希为核心的监事会处于最高级别,代表股东的利益;其次,以文登为首的管理委员会,由八名董事组成,通过掌管集团的不同领域来控制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的运营;董事以下为执行副总裁,包括新任命的苏伟明,共9人。这些级别中的大多数是负责的“王子”或集团打算培养的未来之星。例如,大众中国前董事长、斯柯达品牌现任全球董事长Vahland就在这9人之列。

通过上述人员结构不难看出,苏伟明在大众集团中的地位很高。据我记忆所及,还没有一家大型跨国汽车公司聘请中国人(苏伟明是新加坡人)担任如此高的职位。在一项针对德国30家跨国集团的调查中,非德国高管的比例仅为14%,大众集团被认为是最保守的。用德国大众汽车董事、大众中国董事长海兹曼的话来说,这一任命是对苏联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大众中国事业的重视。

在报告关系方面,负责大众汽车大中华区和东盟地区销售和营销的苏伟明有两名直接主管。一位是负责销售的全球总监克林格,他是一位强硬的管理风格;

另一位是负责中国业务的全球总监、大众中国董事长海兹曼,他也是一位强硬派。你可以想象,像苏伟明这样的亚洲人,在一个封闭性强、内部关系复杂的老牌德国企业集团中,能以极其强硬的作风赢得两位直接领导人的认可,实属不易。因此,《南德意志报》最近的一篇文章说苏“很孤独”。

和她的老板一样,苏也是管理风格的中坚力量。他骨子里有一股力量,能够坚定不移地完成一件困难的事情。正是因为如此,苏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评价往往分为两部分,赞扬其能力,害怕其韧性。但毫无疑问,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苏写下了不可错过的丰富而精彩的一页。这包括其作为战略决策者的远见和平衡,以及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智慧、专业精神甚至狡猾和冷酷。

在中国汽车国际化和专业化的浪潮中,苏的成功经验值得许多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高级别和国际化意图的职业经理人来说,苏的故事具有启发性和思辨性。尽管如此,他也有一个独特的背景:一个受过中美文化教育的新加坡人,他的职业生涯是在中国取得的,但并不完全是在中国。

苏伟明的汽车事业始于戴姆勒亚太总部,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合并后不久,苏伟明被派往北京,担任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总裁。2001年,苏伟明35岁时成为北京吉普销售与营销部总经理。2001年对中国汽车业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从那一年开始,中国汽车进入井喷期,家用汽车市场开始启动。

核心理念是成为一辆汽车就是成为一个品牌。

在过去的十年里,作者采访了苏伟明好几次。但近年来,因苏每年都要在德国总部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在国内媒体上也越来越低调。坦率地说,从作者的角度来看,苏不是理想的受访者。尽管他健谈,思维敏捷,但他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也有娴熟的技巧。每次他谈到关键节点时,经常会跳过一个词。有时,苏会看似随意地透露一些信息,然后她再也不会提及,面试官需要猜测她的真实想法。这也可能是苏的聪明。

在许多采访中,我有四次印象深刻。

苏伟明的第一次面对面采访是在北京吉普的办公室。2002年,北京吉普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自戴姆勒收购日本克莱斯勒和三菱以来,北京捷普已成为国内股东最复杂的汽车合资企业,同时生产吉普、克莱斯勒和三菱三个品牌。Su进入北京吉普是在一个产品开发时期,大切诺基、三菱欧蓝德和克莱斯勒300C都是在那个时期推出的。

我不太记得采访的主题,但苏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做一辆车最终是一个品牌。当时,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意识还没有那么强。只要产品相似,它们就会取得好的销量。在苏联时代,北京吉普真正开始了品牌建设,新车的发布和营销变得越来越“高”。然而,这也让苏某受到了内部质疑,并指责他“乱花钱”。从苏伟明后来的职业经历来看,他对这个品牌的理解是相当独特的。

最典型的例子是联合展览馆。当时,由于北京吉普还没有广泛采用4S店的销售模式,经销商的服务水平并不高。苏伟明在一个联合展厅出售三菱、吉普和克莱斯勒,为北京吉普创造销售渠道。虽然此举削弱了三个品牌的特色,但却强化了三大品牌的共同品质和品味。

从联合展览馆看,它体现了典型的苏联思想。与汽车工程师传统的僵化思维不同,他重视品牌,但并不执着于品牌。品牌是服务商业利益的手段,应该更多地关注购买这些品牌的消费者的需求。这种想法逐渐体现在大众汽车整合其跑车品牌的当前项目中。

贝恩……

执掌一汽大众始终走在前列。

第二次令人印象深刻的会议在大众中国办公楼一楼的大厅举行。2005年10月,大众中国发布了“奥运”计划。当时已加入大众中国半年的苏伟明是由时任大众中国首席执行官的Vahland向媒体介绍的。在会后的聊天中,苏明确谈到了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后续产品的定位,并随口谈到了他对“南北大众”销售渠道和服务的理解。当时,我觉得大众中国即将进入合资公司的营销领域。

果不其然,一个多月后,有消息称,苏伟明出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对于这一任命,外界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这是一汽和大众利益交换的结果,也有人认为一汽集团想通过外力清洗一汽大众。不管怎样,苏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得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在一汽-大众的三年时间里,苏伟明一直站在舆论的最前沿。

他对一汽-大众销售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从人员和管理结构到经销商培训和品牌建设。在此期间,人们对苏的评价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其做法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也有人指责其任人唯亲、傲慢自大、无视经销商感受和夸大数字。在此期间,对苏的人身攻击也达到了顶峰,匿名举报和恐吓信满天飞。甚至有传言说,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苏每次参加公共活动都必须带上几个大保镖来保护自己。

直到最近两年,一汽-大众对苏伟明的评价越来越理性,他认为自己在管理流程和区域布局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返回大众中国,整合销售渠道。

2008年,从一汽-大众调任大众中国的苏伟明更加关注进口大众汽车的销售。在一次大众进口车展后的采访中,苏伟明重点谈到了他对渠道硬件和软件的理解,但很快他将话题引向了辉腾,并谈到了独家和定制对高端汽车用户的重要性。就在外界仍在猜测其寓意的时候,苏伟明已经向中国开设了全球第一家辉腾定制中心,并在两年内大幅提升了辉腾在中国的销售额,占据了全球销售额的一半。

要知道,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内部,辉腾是一款具有重大意义的汽车。辉腾由大众汽车的灵魂人物皮耶希亲自带领,代表着大众汽车品牌推广的梦想。然而,就在这款车的销售陷入困境时,它在内部引起了争议,差点被砍掉。苏伟明负责的中国市场拯救了辉腾。这一成就无疑为苏在沃尔夫斯堡赢得了额外的分数。

2010年,新一代辉腾被列入紫禁城。此时,苏伟明已升任中国和东盟国家销售负责人。在那场豪华的新闻发布会之后,苏伟明在接受作者采访时再次谈到了其中的含义。他提到了高端汽车用户的共性,认为一些个性化较强的小众跑车品牌很难单独建立销售渠道,可以采取多品牌联合的方式。

此时,大众已经是一个拥有宾利、兰博基尼、布加迪、保时捷等十多个品牌的超大型集团。对于德国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文登来说,如何将这么多品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是,文登上任后,他开始在重要的车展前举办“公众之夜”,邀请旗下所有品牌参加。

苏伟明的销售渠道整合策略符合公共管理层的意图。从跑车开始,他开放了自己品牌的跑车项目,并共享资源。在更高的组织层面上,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简称VGIC)成立于2012年,除奥迪和保时捷外,大众汽车集团旗下所有进口汽车的销售均纳入该公司。可以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实现了多品牌销售管理的一体化。最近,据报道,保时捷品牌也将被纳入这一销售体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sk在大众汽车集团内部拥有强大的品牌自主性。

此时,苏伟明已经进入大众汽车集团管理层的视野,有关其升职的传闻也浮出水面。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苏曾被认为是大众中国的首席执行官,但后来被放弃,因为集团董事Jochem Heizmann被任命兼任该职位。这也让苏一度产生了辞职的念头。然而,随着中国和东盟市场权重的增加,苏联的重要性变得更加明显。公众需要一张像苏伟明这样的东方面孔。

无论如何,苏伟明作为一个东方人,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几次晋升,成为了德国大众集团的高管,这本身就有很多优点。他很强硬,但很灵活。他不会说德语,但他善于使用德国员工。这值得许多职业经理人学习。从大的方面来说,苏也是德国大众强大的中国市场的代表,而中国繁荣,苏繁荣。其中,就像苏最近对飞行的迷恋一样,需要的是勇气和智慧之间的平衡。

上个月底,奥迪汽车(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明正式晋升为奥迪汽车执行副总裁。同时,他还是奥迪汽车大中华区和东盟国家商业运营总裁,奥迪公司(中国)董事兼执行副总裁,大众汽车(中国。这意味着,47岁的苏伟明已进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的全球核心管理层。

奥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明

爬上权力的顶峰

在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的管理框架中,以皮耶希为核心的监事会处于最高级别,代表股东的利益;其次,以文登为首的管理委员会,由八名董事组成,通过掌管集团的不同领域来控制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的运营;董事以下为执行副总裁,包括新任命的苏伟明,共9人。这些级别中的大多数是负责的“王子”或集团打算培养的未来之星。例如,大众中国前董事长、斯柯达品牌现任全球董事长Vahland就在这9人之列。

通过上述人员结构不难看出,苏伟明在大众集团中的地位很高。据我记忆所及,还没有一家大型跨国汽车公司聘请中国人(苏伟明是新加坡人)担任如此高的职位。在一项针对德国30家跨国集团的调查中,非德国高管的比例仅为14%,大众集团被认为是最保守的。用德国大众汽车董事、大众中国董事长海兹曼的话来说,这一任命是对苏联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大众中国事业的重视。

在报告关系方面,负责大众汽车大中华区和东盟地区销售和营销的苏伟明有两名直接主管。一位是负责销售的全球总监克林格,他是一位强硬的管理风格;

另一位是负责中国业务的全球总监、大众中国董事长海兹曼,他也是一位强硬派。你可以想象,像苏伟明这样的亚洲人,在一个封闭性强、内部关系复杂的老牌德国企业集团中,能以极其强硬的作风赢得两位直接领导人的认可,实属不易。因此,《南德意志报》最近的一篇文章说苏“很孤独”。

和她的老板一样,苏也是管理风格的中坚力量。他骨子里有一股力量,能够坚定不移地完成一件困难的事情。正是因为如此,苏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评价往往分为两部分,赞扬其能力,害怕其韧性。但毫无疑问,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苏写下了不可错过的丰富而精彩的一页。这包括其作为战略决策者的远见和平衡,以及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智慧、专业精神甚至狡猾和冷酷。

在中国汽车国际化和专业化的浪潮中,苏的成功经验值得许多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高级别和国际化意图的职业经理人来说,苏的故事具有启发性和思辨性。尽管如此,他也有一个独特的背景:一个受过中美文化教育的新加坡人,他的职业生涯是在中国取得的,但并不完全是在中国。

苏伟明的汽车事业始于戴姆勒亚太总部,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合并后不久,苏伟明被派往北京,担任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总裁。2001年,苏伟明35岁时成为北京吉普销售与营销部总经理。2001年对中国汽车业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从那一年开始,中国汽车进入井喷期,家用汽车市场开始启动。

核心理念是成为一辆汽车就是成为一个品牌。

在过去的十年里,作者采访了苏伟明好几次。但近年来,因苏每年都要在德国总部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在国内媒体上也越来越低调。坦率地说,从作者的角度来看,苏不是理想的受访者。尽管他健谈,思维敏捷,但他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也有娴熟的技巧。每次他谈到关键节点时,经常会跳过一个词。有时,苏会看似随意地透露一些信息,然后她再也不会提及,面试官需要猜测她的真实想法。这也可能是苏的聪明。

在许多采访中,我有四次印象深刻。

苏伟明的第一次面对面采访是在北京吉普的办公室。2002年,北京吉普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自戴姆勒收购日本克莱斯勒和三菱以来,北京捷普已成为国内股东最复杂的汽车合资企业,同时生产吉普、克莱斯勒和三菱三个品牌。Su进入北京吉普是在一个产品开发时期,大切诺基、三菱欧蓝德和克莱斯勒300C都是在那个时期推出的。

我不太记得采访的主题,但苏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做一辆车最终是一个品牌。当时,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意识还没有那么强。只要产品相似,它们就会取得好的销量。在苏联时代,北京吉普真正开始了品牌建设,新车的发布和营销变得越来越“高”。然而,这也让苏某受到了内部质疑,并指责他“乱花钱”。从苏伟明后来的职业经历来看,他对这个品牌的理解是相当独特的。

最典型的例子是联合展览馆。当时,由于北京吉普还没有广泛采用4S店的销售模式,经销商的服务水平并不高。苏伟明在一个联合展厅出售三菱、吉普和克莱斯勒,为北京吉普创造销售渠道。虽然此举削弱了三个品牌的特色,但却强化了三大品牌的共同品质和品味。

从联合展览馆看,它体现了典型的苏联思想。与汽车工程师传统的僵化思维不同,他重视品牌,但并不执着于品牌。品牌是服务商业利益的手段,应该更多地关注购买这些品牌的消费者的需求。这种想法逐渐体现在大众汽车整合其跑车品牌的当前项目中。

贝恩……

执掌一汽大众始终走在前列。

第二次令人印象深刻的会议在大众中国办公楼一楼的大厅举行。2005年10月,大众中国发布了“奥运”计划。当时已加入大众中国半年的苏伟明是由时任大众中国首席执行官的Vahland向媒体介绍的。在会后的聊天中,苏明确谈到了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后续产品的定位,并随口谈到了他对“南北大众”销售渠道和服务的理解。当时,我觉得大众中国即将进入合资公司的营销领域。

果不其然,一个多月后,有消息称,苏伟明出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对于这一任命,外界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这是一汽和大众利益交换的结果,也有人认为一汽集团想通过外力清洗一汽大众。不管怎样,苏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得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在一汽-大众的三年时间里,苏伟明一直站在舆论的最前沿。

他对一汽-大众销售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从人员和管理结构到经销商培训和品牌建设。在此期间,人们对苏的评价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其做法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也有人指责其任人唯亲、傲慢自大、无视经销商感受和夸大数字。在此期间,对苏的人身攻击也达到了顶峰,匿名举报和恐吓信满天飞。甚至有传言说,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苏每次参加公共活动都必须带上几个大保镖来保护自己。

直到最近两年,一汽-大众对苏伟明的评价越来越理性,他认为自己在管理流程和区域布局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返回大众中国,整合销售渠道。

2008年,从一汽-大众调任大众中国的苏伟明更加关注进口大众汽车的销售。在一次大众进口车展后的采访中,苏伟明重点谈到了他对渠道硬件和软件的理解,但很快他将话题引向了辉腾,并谈到了独家和定制对高端汽车用户的重要性。就在外界仍在猜测其寓意的时候,苏伟明已经向中国开设了全球第一家辉腾定制中心,并在两年内大幅提升了辉腾在中国的销售额,占据了全球销售额的一半。

要知道,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内部,辉腾是一款具有重大意义的汽车。辉腾由大众汽车的灵魂人物皮耶希亲自带领,代表着大众汽车品牌推广的梦想。然而,就在这款车的销售陷入困境时,它在内部引起了争议,差点被砍掉。苏伟明负责的中国市场拯救了辉腾。这一成就无疑为苏在沃尔夫斯堡赢得了额外的分数。

2010年,新一代辉腾被列入紫禁城。此时,苏伟明已升任中国和东盟国家销售负责人。在那场豪华的新闻发布会之后,苏伟明在接受作者采访时再次谈到了其中的含义。他提到了高端汽车用户的共性,认为一些个性化较强的小众跑车品牌很难单独建立销售渠道,可以采取多品牌联合的方式。

此时,大众已经是一个拥有宾利、兰博基尼、布加迪、保时捷等十多个品牌的超大型集团。对于德国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文登来说,如何将这么多品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是,文登上任后,他开始在重要的车展前举办“公众之夜”,邀请旗下所有品牌参加。

苏伟明的销售渠道整合策略符合公共管理层的意图。从跑车开始,他开放了自己品牌的跑车项目,并共享资源。在更高的组织层面上,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简称VGIC)成立于2012年,除奥迪和保时捷外,大众汽车集团旗下所有进口汽车的销售均纳入该公司。可以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实现了多品牌销售管理的一体化。最近,据报道,保时捷品牌也将被纳入这一销售体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sk在大众汽车集团内部拥有强大的品牌自主性。

此时,苏伟明已经进入大众汽车集团管理层的视野,有关其升职的传闻也浮出水面。一个未经证实的说法是,苏曾被认为是大众中国的首席执行官,但后来被放弃,因为集团董事Jochem Heizmann被任命兼任该职位。这也让苏一度产生了辞职的念头。然而,随着中国和东盟市场权重的增加,苏联的重要性变得更加明显。公众需要一张像苏伟明这样的东方面孔。

无论如何,苏伟明作为一个东方人,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几次晋升,成为了德国大众集团的高管,这本身就有很多优点。他很强硬,但很灵活。他不会说德语,但他善于使用德国员工。这值得许多职业经理人学习。从大的方面来说,苏也是德国大众强大的中国市场的代表,而中国繁荣,苏繁荣。其中,就像苏最近对飞行的迷恋一样,需要的是勇气和智慧之间的平衡。

标签:大众一汽北京三菱保时捷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东风日产11月销量超10万 累计销量82万辆

今年11月,东风日产实现销量105万辆,其中启辰品牌以1

1900/1/1 0:00:00
斯柯达11月全球销量提升5.3% 在华下跌13.9%

斯柯达汽车日前公布,该公司11月份在全球范围的销量延续了9月份以来的增长态势,而在华销量依然未能止跌,且下滑幅度较10月份进一步拉大。

1900/1/1 0:00:00
英瑞汽车空调一期项目将完工 配套通用

台商翁文钟自1996年来到扬州,十多年间连续投资成立4家企业,产业链不断拉长,招商引资”葡萄串”效应凸现。

1900/1/1 0:00:00
埃森哲:新兴经济体消费者更关注车载技术

埃森哲最新调查显示,新兴经济体的驾车者对于新一代车载技术的浓厚兴趣将推动未来的销售需求,从而为汽车产业带来持续的收入来源。相对于车辆性能,车载技术对受访者的购车决定显示出双倍的影响力。

1900/1/1 0:00:00
西湖电子集团为新能源汽车开发智能系统

近日,西湖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与杭州市政府共同签订了浙江省第二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试点责任书。

1900/1/1 0:00:00
无线充电:突破电动汽车瓶颈的“技术锦囊”

全球目前共拥有大约64000座电动车充电站,根据美国的一所研究机构NavigantResearch预计,到2020年,电动车充电站的数量将增长到200000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