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参加了沃尔沃S60L的深圳试驾,其中一个环节是在车内感受车辆空气净化系统的力量:帐篷内的空间很窄,人造烟雾在图表外与东三环相当,但在S60L车内,“空气仍然是北欧的”。
拥有一辆“统一的汽车”,在自己的车里享受“北欧的空气”是很自然的。然而,我们能永远呆在车里吗?
雾霾的严重程度让人们“咳嗽得很急”,但不要说“如何控制”。现在只有一个“雾霾的主要原因”是有争议的:你指的是车辆的影响吗?东京、纽约甚至首尔,哪一个的汽车比北京少?你说是大楼造成的?微博上一直在建设中的卡塔尔,就像洗过的一样蓝;你说烧秸秆是罪魁祸首,但那几年不止如此,长三角也没有那么烟熏火燎!几天前,有一种说法是,中国汽油的含硫量远远超过了国际标准。专家们,尤其是环保部门的专家们,应该真正检查一下这个想法,看看我们国家汽油的含硫量下降后是否能给人们一个碧海蓝天。
但至少在目前,“查油”可能没有“限车”那么容易,这导致了职能部门之间的冲突,并出现了一个“妥协”的想法:大力推广新能源(尤其是电动)汽车,这似乎至少找到了治本之法。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让我们从统计数据开始:“有分析人士指出,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和PM2.5形成的主要原因,占50%-60%;其次,城市车辆的快速增加导致车速下降、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增加。据统计,每辆车每小时减少5公里sions增加了19%。第三,在城市汽车尾气排放中,公交车排放量占30%“-从这些数字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尾气排放肯定是PM2.5增加的原因,但如果车辆保持甚至增加,如果汽油质量得到改善,包括硫在内的有害物质减少,这也会缓解空气恶化吗?正是因为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57%其石油大部分是进口的(超过美国对外依存度的53%),即将突破60%的安全线,其中近60%用于汽车消费。我们怎么能不检查汽油的质量,这不仅关系到民生,也关系到国民经济!
然而,有趣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汽油质量与其他国家相比,尤其是那些环境保护较好的国家,几乎没有披露。在缺乏对油品质量监管的前提下,我们只能从“限车”、“限行”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方向上寻找出路。更值得玩味的是:即使在推动公共交通电动化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当地仍存在保护主义壁垒。如何“促进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
退一步说,即使“推广新能源汽车”,也不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民用汽车的动力从传统能源完全甚至大规模地替代为新能源。目前,中国严重依赖石油。即使从战略角度来看,开发新能源汽车也势在必行。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民用的还是公共交通优先?这是有争议的。据统计,目前,中国约有50万辆公交车和120万辆出租车。这170万辆公交车和出租车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1.7%,但消耗了2800万吨成品油,约占全国汽车成品油消费量的27%,尾气排放约占汽车尾气排放量的27%。一辆公交车相当于30至40辆私家车的油耗,一辆出租车相当于10至15辆私家汽车的油耗和污染排放。无论从推广难度和民生角度来看,似乎都应该率先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目前,许多国内车企都在开发新能源汽车(如比亚迪、上汽、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上汽通用等)。但除了比亚迪(纯电动巴士K9),它们在公共交通领域,特别是城市交通巴士领域取得成就并在海外推广的情况仍然很少。而其在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运营(“零元购车、零成本、零风险、零排放”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方面的经验,至少值得其他车企和城市管理者学习。
让我们回到问题的原点:造成烟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是汽车还是机油?如果是油,这将是提高质量和减少有害物质的最直接方法。然而,如果“石油”不变,电动能源汽车的发展(更不用说发电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问题)似乎非常环保,但很容易掩盖石油行业应该承担的责任。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切肤之痛。
第一电气网(www.d1ev.com)声明:以上消息转载自合作媒体,转载此消息是为了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此消息代表第一电气网的立场或同意其观点、立场或描述。几天前,我参加了沃尔沃S60L的深圳试驾,其中一个环节是在车内感受车辆空气净化系统的力量:帐篷内的空间很窄,人造烟雾在图表外与东三环相当,但在S60L车内,“空气仍然是北欧的”。
拥有一辆“统一的汽车”,在自己的车里享受“北欧的空气”是很自然的。然而,我们能永远呆在车里吗?
雾霾的严重程度让人们“咳嗽得很急”,但不要说“如何控制”。现在只有一个“雾霾的主要原因”是有争议的:你指的是车辆的影响吗?东京、纽约甚至首尔,哪一个的汽车比北京少?你说是大楼造成的?微博上一直在建设中的卡塔尔,就像洗过的一样蓝;你说烧秸秆是罪魁祸首,但那几年不止如此,长三角也没有那么烟熏火燎!
几天前,有一种说法是,中国汽油的含硫量远远超过了国际标准。专家们,尤其是环保部门的专家们,应该真正检查一下这个想法,看看我们国家汽油的含硫量下降后是否能给人们一个碧海蓝天。
但至少在目前,“查油”可能没有“限车”那么容易,这导致了职能部门之间的冲突,并出现了一个“妥协”的想法:大力推广新能源(尤其是电动)汽车,这似乎至少找到了治本之法。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让我们从统计数据开始:“有分析人士指出,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和PM2.5形成的主要原因,占50%-60%;其次,城市车辆的快速增加导致车速下降、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增加。据统计,每辆车每小时减少5公里sions增加了19%。第三,在城市汽车尾气排放中,公交车排放量占30%“-从这些数字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尾气排放肯定是PM2.5增加的原因,但如果车辆保持甚至增加,如果汽油质量得到改善,包括硫在内的有害物质减少,这也会缓解空气恶化吗?正是因为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57%其石油大部分是进口的(超过美国对外依存度的53%),即将突破60%的安全线,其中近60%用于汽车消费。我们怎么能不检查汽油的质量,这不仅关系到民生,也关系到国民经济!
然而,有趣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汽油质量与其他国家相比,尤其是那些环境保护较好的国家,几乎没有披露。在缺乏对油品质量监管的前提下,我们只能从“限车”、“限行”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方向上寻找出路。更值得玩味的是:即使在推动公共交通电动化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当地仍存在保护主义壁垒。如何“促进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
退一步说,即使“推广新能源汽车”,也不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民用汽车的动力从传统能源完全甚至大规模地替代为新能源。目前,中国严重依赖石油。即使从战略角度来看,开发新能源汽车也势在必行。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民用的还是公共交通优先?这是有争议的。据统计,目前,中国约有50万辆公交车和120万辆出租车。这170万辆公交车和出租车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1.7%,但消耗了2800万吨成品油,约占全国汽车成品油消费量的27%,尾气排放约占汽车尾气排放量的27%。一辆公交车相当于30至40辆私家车的油耗,一辆出租车相当于10至15辆私家汽车的油耗和污染排放。无论从推广难度和民生角度来看,似乎都应该率先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目前,许多国内车企都在开发新能源汽车(如比亚迪、上汽、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上汽通用等)。但除了比亚迪(纯电动巴士K9),它们在公共交通领域,特别是城市交通巴士领域取得成就并在海外推广的情况仍然很少。而其在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运营(“零元购车、零成本、零风险、零排放”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方面的经验,至少值得其他车企和城市管理者学习。
让我们回到问题的原点:造成烟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是汽车还是机油?如果是油,这将是提高质量和减少有害物质的最直接方法。然而,如果“石油”不变,电动能源汽车的发展(更不用说发电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问题)似乎非常环保,但很容易掩盖石油行业应该承担的责任。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切肤之痛。
第一电气网(www.d1ev.com)声明:以上消息转载自合作媒体,转载此消息是为了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此消息代表第一电气网的立场或同意其观点、立场或描述。
中国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8日发布2013年全国车内空气质量10大新闻,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为投诉热点。
1900/1/1 0:00:00目前,广州全市投入运营的LNG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已达1619辆,占全市公交车总数的近三成。
1900/1/1 0:00:00三菱汽车公司日前公布,今年11月份该公司海外工厂产量仍未实现止跌,而日本本土工厂的产量依然延续了大幅增长的态势。
1900/1/1 0:00:00当汽车可以自己找停车位,可以实现无人驾驶,甚至像一个小车厢首尾相连,然后在岔路自动分开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买一辆汽车吗?答案是90以上都不需要。
1900/1/1 0:00:00回顾2013年,作为汽车行业里的旁观者,我们见证了数百个新车上市、战略发布、签署协议的现场,每一场热闹堂会之后,都可能对今后的汽车市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款新车上市,
1900/1/1 0:00:00国家”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不但对于期待生二胎的家庭是喜讯,车市也有望意外收获一份政策”红包”。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