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马斯克6月宣布开放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专利,这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尽管许多国内车企对此并不感兴趣,但特斯拉的做法打破了汽车行业专利垄断的常规做法,我们仍然非常值得分析其背后的想法。
无独有偶,今天,我在《欧洲汽车报》上看到了媒体转载的报道,宝马宣布也愿意与竞争对手分享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此外,宝马采购负责人Klaus Draeger也明确指出,如果梅赛德斯-奔驰愿意合作,他们将很乐意与他们分享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是全球豪华车市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而宝马愿意与梅赛德斯-奔驰分享,这确实打破了汽车市场的正常竞争格局。换句话说,这仍然在窃取比亚迪的业务。
特斯拉和宝马在技术共享方面的开放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希望通过技术的开放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尤其是在电池供应方面。特斯拉计划在美国投资50亿美元建造一座电池工厂(5 GWh);
宝马和三星SDI合作生产电动汽车用锂电池。
目前,尽管电动汽车发展迅速,但其规模仍处于初级阶段。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持,每家汽车公司都无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有所作为。一些专利和技术的自由化有望改变这种情况。
因此,笔者认为,比亚迪作为国内电动汽车的领导者,也应该考虑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与其他自主品牌或国际品牌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比亚迪汽车自去年以来一直强调,希望特斯拉能够在中国顺利发展,从而推动中国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进步。除了口头上的期望,比亚迪还应该考虑特斯拉和宝马在核心零部件和技术方面的做法。
众所周知,比亚迪是从手机电池起家的,做电池是他们的强项。在电动汽车电池方面,他们也有自己的工厂,比亚迪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
今年5月,比亚迪北美区总经理李可表示,在巴菲特中国股东大会的投资者招待会上透露,“比亚迪年产6.5Gwh的电池工厂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完工,到2015年底,电池年产能将扩大到10至15GWh。”一旦实现15GWh的产能,这意味着比亚迪可能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根据日本IIT的研究预测,2014年,全球主要动力电池制造商将实现6GWh的动力电池出货量。
一些媒体作者估计,如果15GWH生产线全面投产,它将配备5万辆K9或25万辆E6。比亚迪今年对电动汽车的销售计划是,k9计划今年生产和销售3000辆电动公交车、5000辆e6电动汽车和1.5万至2万辆秦牌汽车。由此可见,即使比亚迪在储能电站和电动叉车领域发展,也不那么容易消化15Gwh的动力电池容量。
那么,既然比亚迪面临着与特斯拉和三星SDI相同的规模问题,为什么它不能像他们一样敞开胸怀,暂时忘记与竞争对手的傲慢,转而寻求合作,以达到动力电池的新规模水平?这不仅将进一步降低自行车的电池生产成本,还将在动力电池上复制手机电池的相同盈利模式。同样,比亚迪的混合动力总成模块能否与其他车企共享?
我一直觉得,在中国企业或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对“竞争”和“对手”这两个词的理解永远是你死还是我死。在一定的时间内,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寻求合作是很困难的。事实上,不一定非得这样。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希望传达这样一个想法,即无论是在传统汽车行业还是电动汽车行业,我们的自主品牌都处于弱势阶段,与其加入一个团体,不如单打独斗。特斯拉·马斯克6月宣布开放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专利,这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尽管许多国内车企对此并不感兴趣,但特斯拉的做法打破了汽车行业专利垄断的常规做法,我们仍然非常值得分析其背后的想法。
无独有偶,今天,我在《欧洲汽车报》上看到了媒体转载的报道,宝马宣布也愿意与竞争对手分享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此外,宝马采购负责人Klaus Draeger也明确指出,如果梅赛德斯-奔驰愿意合作,他们将很乐意与他们分享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是全球豪华车市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而宝马愿意与梅赛德斯-奔驰分享,这确实打破了汽车市场的正常竞争格局。换句话说,这仍然在窃取比亚迪的业务。
特斯拉和宝马在技术共享方面的开放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希望通过技术的开放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尤其是在电池供应方面。特斯拉计划在美国投资50亿美元建造一座电池工厂(5 GWh);
宝马和三星SDI合作生产电动汽车用锂电池。
目前,尽管电动汽车发展迅速,但其规模仍处于初级阶段。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持,每家汽车公司都无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有所作为。一些专利和技术的自由化有望改变这种情况。
因此,笔者认为,比亚迪作为国内电动汽车的领导者,也应该考虑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与其他自主品牌或国际品牌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比亚迪汽车自去年以来一直强调,希望特斯拉能够在中国顺利发展,从而推动中国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进步。除了口头上的期望,比亚迪还应该考虑特斯拉和宝马在核心零部件和技术方面的做法。
众所周知,比亚迪是从手机电池起家的,做电池是他们的强项。在电动汽车电池方面,他们也有自己的工厂,比亚迪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
今年5月,比亚迪北美区总经理李可表示,在巴菲特中国股东大会的投资者招待会上透露,“比亚迪年产6.5Gwh的电池工厂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完工,到2015年底,电池年产能将扩大到10至15GWh。”一旦实现15GWh的产能,这意味着比亚迪可能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根据日本IIT的研究预测,2014年,全球主要动力电池制造商将实现6GWh的动力电池出货量。
一些媒体作者估计,如果15GWH生产线全面投产,它将配备5万辆K9或25万辆E6。比亚迪今年对电动汽车的销售计划是,k9计划今年生产和销售3000辆电动公交车、5000辆e6电动汽车和1.5万至2万辆秦牌汽车。由此可见,即使比亚迪在储能电站和电动叉车领域发展,也不那么容易消化15Gwh的动力电池容量。
那么,既然比亚迪面临着与特斯拉和三星SDI相同的规模问题,为什么它不能像他们一样敞开胸怀,暂时忘记与竞争对手的傲慢,转而寻求合作,以达到动力电池的新规模水平?这不仅将进一步降低自行车的电池生产成本,还将在动力电池上复制手机电池的相同盈利模式。同样,比亚迪的混合动力总成模块能否与其他车企共享?
我一直觉得,在中国企业或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对“竞争”和“对手”这两个词的理解永远是你死还是我死。在一定的时间内,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寻求合作是很困难的。事实上,不一定非得这样。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希望传达这样一个想法,即无论是在传统汽车行业还是电动汽车行业,我们的自主品牌都处于弱势阶段,与其加入一个团体,不如单打独斗。
2014年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是异常艰难的一年,一方面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另一方面,国内某些曾被寄予众望的车企在向中高档车升级的过程中频频遭遇挫折。
1900/1/1 0:00:00林逸给人最直接的印象是随和、低调,从事汽车研究几十年,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工作也已十几年,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是中国汽车的带头人。
1900/1/1 0:00:00综合外电报道,7月15日,宝马集团同韩国三星SDI签署协议,扩大双方在汽车电池供应方面的合作关系,宝马未来几年推出的电动混动车型将继续采用三星SDI供应的电池。
1900/1/1 0:00:00一直以来,汽车安全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1900/1/1 0:00:00虽然目前量产并在市场销售的本土新能源车不少,但在比亚迪、北汽、江淮、上汽荣威等品牌的新能源车中,仅有比亚迪的“秦”和比亚迪e6在广州有售。
1900/1/1 0:00:00随着此前规划中新能源汽车完成50万辆目标的时间节点2015年的逐渐临近,从中央到地方,从车企到电网,各种利好政策、措施的制定出台也变得空前密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