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再次发文,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详细解读。其中有很多关于“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干货,还有很多信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300万辆,在国内市场的占比将超过80%。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2025年,我国将掌握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相对完整的智能网联车辆自主研发体系、生产支撑体系和产业集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1.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70%;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为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80%。
2、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打造明星车型,跻身全球销量前十,新能源公交车批量出口;到2025年,两家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将进入全球前十。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10%。
3、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占国内市场的80%;到2025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将实现批量出口。
4.逐步实现车辆信息化、智能化。到2020年,实现车辆与设施之间的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将实现区域试点。
燃料电池汽车
1.关键材料和零部件逐步实现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量产的质量控制和保障能力;到2025年,实现高质量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国产化和批量供应。
2.燃料电池组和整车的性能逐步提高。到2020年,燃料电池堆的使用寿命将达到5000小时,功率密度将超过2.5千瓦/升,车辆耐久性将达到15万公里,续航里程将达到500公里,加氢时间将达到3分钟,冷启动温度将低于30℃。到2025年,燃料电池堆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将大幅提高,与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并实现量产和市场推广。
3.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将生产和示范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
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营。
节能汽车
到2020年,新型乘用车(包括新能源乘用车)的整体油耗将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将降至4升/100公里左右。到2020年,新型商用车油耗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网联汽车
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和生产支撑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相对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支撑体系和产业集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1.开发一个集成的纯电动平台。
2.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和增程发动机。
3.下一代锂离子电力电池和新系统动力电池的开发和产业化,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电力驱动系统,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4.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建设,突破车联网应用、信息融合、车辆集成控制、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
燃料电池汽车
1.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复写纸、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等关键材料的量产能力建设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2.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改进和工程化水平研究。
3.汽车、备用电源、深海潜水器等燃料电池通用化技术研究。
4.燃料电池汽车可靠性改进和成本控制技术。
节能汽车
1.车辆轻量化技术,低滚动阻力轮胎,车身造型优化设计。
2.高压共轨柴油机、汽油机气缸直喷、均质燃烧和涡轮增压等高效发动机可以提高热能转换效率。
3.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高效变速器、节能空调、启停技术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与优化。
智能网联汽车
1.基于车辆联网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在现有Telmatics系统的基础上,为乘客的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公共交通和运营车辆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
3.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盲区警告系统、驾驶员疲劳警告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和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它们可以提供至少两种可以一起操作的主要控制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和车道偏离警告的组合,以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减少30%以上的交通事故,减少10%以上的交通死亡。
4.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结构化道路和各种道路下的自动驾驶系统,它可以执行完整的安全关键驾驶功能,在整个驾驶过程中检测路况,实现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最高安全速度达到120公里/小时,综合能耗降低10%以上,排放减少20%以上。
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主要路径
(a)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支撑。
(二)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优势技术共享和应用,共同批量供应共性技术和零部件……
s
(3) 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增强检测评价能力,加强对产品的事中事后监管。
(4)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5) 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化。
以下是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系列规划全文:“中国制造2022”提出“节能与新能量汽车”为重点发展领域,明确“继续支持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信息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战略为中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汽车产业是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从制造业大国的角度来看,汽车工业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而被列为国家战略竞争产业。以汽车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持续了一百多年,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制造业大国都是汽车强国。当前,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全球技术创新和经济复苏日益活跃,汽车产业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能源等技术创新最全面、最大规模的载体和平台,新材料和新设备涉及第三次工业革命,因此再次成为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水平的代表性产业。
无论是创新驱动,还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规模效应和产业关联性的汽车产业都应该是一个战略性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3%,与汽车强国4%的水平相去甚远。原因是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制造而非创造,因此一个更强大的汽车产业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汽车产业强大的产业关联性和驱动力也是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集中体现。
二是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1) 对汽车产业在制造强国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认识不足,缺乏清晰、系统、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仍不明确,缺乏系统完整的汽车强国战略。汽车产业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导致国内汽车市场波动较大,企业产能要么难以适应,要么闲置,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低水平竞争,使产业大而不强。
(2) 关键核心技术由人掌握,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目前,我国主要汽车集团尚未完全掌握乘用车平台技术、发动机系统和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能力。
(C) 缺乏基础研究的共性技术平台和创新体系支撑。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政府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然而,由于产业组织结构、企业规模和治理模式等诸多因素,对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仍然薄弱。此外,不存在跨行业、跨领域和……
oss技术协调管理机制。
(D) 传统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较弱,供应链体系不完善,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我国传统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强度相对较弱,相关产业链不完善,部分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依赖国外,制约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5) 商业运营模式、人文等软环境发展滞后,培育自主品牌仍需时间。目前,汽车行业主导的商业模式仍不确定,汽车文化环境建设滞后。同时,国内汽车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性能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缺乏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能源、环境和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汽车行业必须解决世界公认的能源、污染、安全和拥堵四大公害。低碳、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汽车被认为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提出了汽车低碳、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目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跨行业协同融合,加快汽车产业转型。
在低碳方面,主要汽车发达国家基本提出了2020年乘用车油耗达到5L/100公里、2025年达到4L/100公里的目标。
在电动化方面,在各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努力下,基于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正在加快。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30万辆。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30%。
在智能化方面,世界先进国家已经将汽车工业的蓝图定义为基于网络实现设计、制造和服务一体化的数字模型。例如,德国工业4.0明确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汽车、设施和制造服务的信息和物理集成系统,并明确了推动从汽车机电一体化到智能驾驶的信息和实体集成的时间表。2050年,欧盟计划形成一个集成智能和互联汽车的交通区,互联汽车将于2015年上市。
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439万辆,截至2014年底,汽车销量为1.45亿辆。近年来,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接近60%,交通运输部门的石油消费占比近50%,其中汽车消费占比接近80%。与此同时,城市道路交通矛盾日益突出,汽车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汽车工业肩负着改善交通、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重要责任。中国汽车工业迫切需要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实现低碳、电动、智能化发展。根据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在现有汽车产业基础上,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减排法规的推动下,有可能形成低碳、信息化、,“十三五”期间智能节能和新型节能汽车优势领域。
四是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1.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
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70%;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为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80%。
2、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打造明星车型,跻身全球销量前十,新能源公交车批量出口;到2025年,两家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将进入全球前十。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10%。
3、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占国内市场的80%;到2025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将实现批量出口。
4.逐步实现车辆信息化、智能化。到2020年,实现车辆与设施之间的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将实现区域试点。
(2) 燃料电池汽车
1.关键材料和零部件逐步实现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量产的质量控制和保障能力;到2025年,实现高质量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国产化和批量供应。
2.燃料电池组和整车的性能逐步提高。5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再次发文,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详细解读。其中有很多关于“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干货,还有很多信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300万辆,在国内市场的占比将超过80%。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2025年,我国将掌握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相对完整的智能网联车辆自主研发体系、生产支撑体系和产业集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1.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70%;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为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80%。
2、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打造明星车型,跻身全球销量前十,新能源公交车批量出口;到2025年,两家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将进入全球前十。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10%。
3、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占国内市场的80%;到2025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将实现批量出口。
4.逐步实现车辆信息化、智能化。到2020年,实现车辆与设施之间的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将实现区域试点。
燃料电池汽车
1.关键材料和零部件逐步实现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量产的质量控制和保障能力;
到2025年,实现高质量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国产化和批量供应。
2.燃料电池组和整车的性能逐步提高。到2020年,燃料电池堆的使用寿命将达到5000小时,功率密度将超过2.5千瓦/升,车辆耐久性将达到15万公里,续航里程将达到500公里,加氢时间将达到3分钟,冷启动温度将低于30℃。到2025年,燃料电池堆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将大幅提高,与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并实现量产和市场推广。
3.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将生产和示范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
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营。
节能汽车
到2020年,新型乘用车(包括新能源乘用车)的整体油耗将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将降至4升/100公里左右。到2020年,新型商用车油耗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网联汽车
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和生产支撑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相对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支撑体系和产业集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1.开发一个集成的纯电动平台。
2.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和增程发动机。
3.下一代锂离子电力电池和新系统动力电池的开发和产业化,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电力驱动系统,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4.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建设,突破车联网应用、信息融合、车辆集成控制、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
燃料电池汽车
1.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复写纸、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等关键材料的量产能力建设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2.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改进和工程化水平研究。
3.汽车、备用电源、深海潜水器等燃料电池通用化技术研究。
4.燃料电池汽车可靠性改进和成本控制技术。
节能汽车
1.车辆轻量化技术,低滚动阻力轮胎,车身造型优化设计。
2.高压共轨柴油机、汽油机气缸直喷、均质燃烧和涡轮增压等高效发动机可以提高热能转换效率。
3.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高效变速器、节能空调、启停技术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与优化。
智能网联汽车
1.基于车辆联网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在现有Telmatics系统的基础上,为乘客的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公共交通和运营车辆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
3.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盲区警告系统、驾驶员疲劳警告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和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它们可以提供至少两种可以一起操作的主要控制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和车道偏离警告的组合,以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减少30%以上的交通事故,减少10%以上的交通死亡。
4.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结构化道路和各种道路下的自动驾驶系统,它可以执行完整的安全关键驾驶功能,在整个驾驶过程中检测路况,实现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最高安全速度达到120公里/小时,综合能耗降低10%以上,排放减少20%以上。
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主要路径
(a)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支撑。
(二)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优势技术共享和应用,共同批量供应共性技术和零部件……
s
(3) 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增强检测评价能力,加强对产品的事中事后监管。
(4)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5) 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化。
以下是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系列规划全文:“中国制造2022”提出“节能与新能量汽车”为重点发展领域,明确“继续支持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信息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战略为中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汽车产业是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从制造业大国的角度来看,汽车工业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而被列为国家战略竞争产业。以汽车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持续了一百多年,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制造业大国都是汽车强国。当前,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全球技术创新和经济复苏日益活跃,汽车产业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能源等技术创新最全面、最大规模的载体和平台,新材料和新设备涉及第三次工业革命,因此再次成为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水平的代表性产业。
无论是创新驱动,还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规模效应和产业关联性的汽车产业都应该是一个战略性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3%,与汽车强国4%的水平相去甚远。原因是我们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制造而非创造,因此一个更强大的汽车产业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汽车产业强大的产业关联性和驱动力也是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集中体现。
二是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1) 对汽车产业在制造强国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认识不足,缺乏清晰、系统、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仍不明确,缺乏系统完整的汽车强国战略。汽车产业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导致国内汽车市场波动较大,企业产能要么难以适应,要么闲置,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低水平竞争,使产业大而不强。
(2) 关键核心技术由人掌握,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目前,我国主要汽车集团尚未完全掌握乘用车平台技术、发动机系统和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能力。
(C) 缺乏基础研究的共性技术平台和创新体系支撑。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政府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然而,由于产业组织结构、企业规模和治理模式等诸多因素,对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仍然薄弱。此外,不存在跨行业、跨领域和……
oss技术协调管理机制。
(D) 传统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较弱,供应链体系不完善,制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我国传统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强度相对较弱,相关产业链不完善,部分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依赖国外,制约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5) 商业运营模式、人文等软环境发展滞后,培育自主品牌仍需时间。目前,汽车行业主导的商业模式仍不确定,汽车文化环境建设滞后。同时,国内汽车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性能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缺乏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能源、环境和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汽车行业必须解决世界公认的能源、污染、安全和拥堵四大公害。低碳、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汽车被认为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提出了汽车低碳、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目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跨行业协同融合,加快汽车产业转型。
在低碳方面,主要汽车发达国家基本提出了2020年乘用车油耗达到5L/100公里、2025年达到4L/100公里的目标。
在电动化方面,在各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努力下,基于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正在加快。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30万辆。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30%。
在智能化方面,世界先进国家已经将汽车工业的蓝图定义为基于网络实现设计、制造和服务一体化的数字模型。例如,德国工业4.0明确了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汽车、设施和制造服务的信息和物理集成系统,并明确了推动从汽车机电一体化到智能驾驶的信息和实体集成的时间表。2050年,欧盟计划形成一个集成智能和互联汽车的交通区,互联汽车将于2015年上市。
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439万辆,截至2014年底,汽车销量为1.45亿辆。近年来,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接近60%,交通运输部门的石油消费占比近50%,其中汽车消费占比接近80%。与此同时,城市道路交通矛盾日益突出,汽车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汽车工业肩负着改善交通、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重要责任。中国汽车工业迫切需要发展节能新能源汽车,实现低碳、电动、智能化发展。根据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在现有汽车产业基础上,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减排法规的推动下,有可能形成低碳、信息化、,“十三五”期间智能节能和新型节能汽车优势领域。
四是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1.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
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70%;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为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80%。
2、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打造明星车型,跻身全球销量前十,新能源公交车批量出口;到2025年,两家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将进入全球前十。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10%。
3、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占国内市场的80%;到2025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将实现批量出口。
4.逐步实现车辆信息化、智能化。到2020年,实现车辆与设施之间的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将实现区域试点。
(2) 燃料电池汽车
1.关键材料和零部件逐步实现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量产的质量控制和保障能力;到2025年,实现高质量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国产化和批量供应。
2.燃料电池组和整车的性能逐步提高。到2020年,燃料电池堆的使用寿命将达到5000小时,功率密度将超过2.5千瓦/升,车辆耐久性将达到15万公里,续航里程将达到500公里,加氢时间将达到3分钟,冷启动温度将低于30℃。到2025年,燃料电池堆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将大幅提高,与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并实现量产和市场推广。
3.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将生产和示范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
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营。
(3) 节能汽车
到2020年,新型乘用车(包括新能源乘用车)的整体油耗将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将降至4升/100公里左右。到2020年,新型商用车油耗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智能网联汽车
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和生产支撑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相对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支撑体系和产业集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五、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1)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动力系统主要由储能电池和驱动电机组成,从电网中获取电力,并通过储能电池向驱动电机提供电能的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可以通过外部电源为其储能装置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具有纯电动驾驶模式。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主要在以下重点领域开展工作:
1.开发一个集成的纯电动平台。开发高度集成的电动集成底盘产品技术、高度集成的电池系统、高效高度集成的电驱动总成、主动悬架系统、线控转向/制动系统和集成控制系统,实现车辆操纵稳定性、电池组安全保护和轻量化底盘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2.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和增程发动机。开发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发展离合器、电机和变速箱的集成开发、混合动力系统控制和集成技术。重点发展新型结构发动机和高效高密度发电机,研究高效发动机与发电机一体化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增程器系统的自主开发和配套能力。
3.下一代锂离子电力电池和新系统动力电池的开发和产业化,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电力驱动系统,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建立健全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和新系统动力电池的产业链,如富锂层氧化物正极材料/硅基合金系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和锂硫电池,推动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重量轻且小型化的驱动电机。
4.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建设,突破车联网应用、信息融合、车辆集成控制、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建立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和生产支撑体系,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突破环境感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等关键技术,信息支撑平台与协同通信技术、智能决策与智能线路控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整车集成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技术。
(2)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利用空气中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的汽车。以燃料电池汽车为重点,我们将主要在以下关键领域开展工作:
1.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等关键材料的量产能力建设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e膜、碳纸、膜电极组件和双极板。我们将开展低铂催化剂、复合膜、扩散层(碳纸、碳纤维布)、高性能和高耐受性的质子交换膜材料、高可靠性和低铂负载的膜电极(MEA)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以及用于高功率密度电抗器的具有高性能和可靠性的金属双极板,从而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
2.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改进和工程化水平研究。提高催化剂及其载体的抗氧化性,提高质子膜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改进燃料电池材料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提高堆的设计水平;验证堆的使用寿命,解决车辆运行条件下堆的均匀性问题;结合车辆的动态运行特性,对系统级运行和工况进行了优化;实现系统级寿命验证和参数表征,提高产品级寿命;提高系统组件的可靠性,并进行系统可靠性分析和设计改进。
3.汽车、备用电源、深海潜水器等燃料电池通用化技术研究。开展燃料电池通用化技术研究。2020年,我们将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开发新一代金属双极板堆。到2025年,我们将完成商业产品的全产业链建设。
4.燃料电池汽车可靠性改进和成本控制技术。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进行集成和优化,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的可靠性;推进燃料电池关键材料(膜、复写纸、催化剂、MEA、双极板等)和关键系统部件(空气压缩机、膜加湿器、电磁阀、车载70MPa氢瓶等)的国产化,开发超低铂和非铂催化剂,降低材料成本,推进燃料电池系统的产品化和工程化,实现燃料电池系统设计的模块化,改进制造工艺。
(3) 节能汽车
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下的油耗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主要涵盖先进的汽油和柴油汽车、替代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我们将主要在以下关键领域开展工作:
1.车辆轻量化技术,低滚动阻力轮胎,车身造型优化设计。推广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塑料和非金属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的应用,以及车身、底盘、动力系统和核心部件的轻量化设计。形成低滚动阻力轮胎开发技术、节能、安全舒适性能控制技术、低风阻汽车开发技术、汽车智能热管理技术等汽车集成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能力。
2.高压共轨柴油机、汽油机气缸直喷、均质燃烧和涡轮增压等高效发动机可以提高热能转换效率。推动柴油机高压共轨技术自主发展,推动柴油机在客车上的应用。推动高效汽油发动机自主开发和产业化,提高热能转化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推动汽油机气缸直喷、平均燃料、废气再循环+高压缩比、可变气门正时(VVT)、可变气门升程(VVL)、废气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等高效燃烧技术的开发和自主供应;开发低摩擦新产品和工艺,如低摩擦轴承、低粘度机油和激光珩磨;
形成电子恒温器、电子水泵、智能发电机等高效配件的开发和商业化能力。
3.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高效变速器、节能空调、启停技术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与优化。实现双离合器总成、电液联轴器液压阀体、液力变矩器、高压静音油泵的核心技术突破和国产化。推动机械变速器、多速变速器、手动变速器平台的自动控制,提高变速效率,与国际潮流接轨。研究优化节能空调技术、启停技术、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和零部件开发,实现国产批量供应。
(4)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配备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并集成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具有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控制功能的下一代汽车,实现车辆与外部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控制协调,实现“零伤亡、零拥堵”,实现安全、高效、节能驾驶。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我们将主要在以下重点领域开展工作:
1.基于车辆联网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在现有Telmatics系统的基础上,为乘客的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公共交通和运营车辆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升级优化公共交通、出租车和各类运营车辆的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为职业司机安全、绿色、高效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运营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系统的监控、调度和管理服务。
3.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盲区警告系统、驾驶员疲劳警告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和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它们可以提供至少两种可以一起操作的主要控制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和车道偏离警告的组合,以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减少30%以上的交通事故,减少10%以上的交通死亡。
4.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结构化道路和各种道路下的自动驾驶系统,它可以执行完整的安全关键驾驶功能,在整个驾驶过程中检测路况,实现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最高安全速度达到120公里/小时,综合能耗降低10%以上,排放减少20%以上。
六是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a)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支撑。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加大对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部件的研发支持和产业链建设,推动应用于传统能源动力系统的新一代增压直喷、混合动力和低摩擦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形成完整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体系,提升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水平,促进节能产品的应用。
(二)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优势技术共享应用和共性技术及零部件联合批量供应。发挥产业创新联盟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应用,采取多种形式的商业合作模式,创新供应体系,建立行业共享的汽车产品开发数据库,全面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
(3) 完善标准法规体系,提高检测评价能力……
在活动期间和活动之后加强对产品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制度和汽车产品公告制度,严格落实准入条件和认证要求;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研究制定,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充注技术和设施相关标准的研究制订;分阶段制定乘用车、轻型商用车、重型商用车油耗目标值标准,实施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管理和重型商用车燃油消耗标签制度。
(4)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通过税收、补贴等激励政策,加强混合动力系统的规模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加快制氢、储氢、加氢等配套体系建设;加快燃料电池在交通、通信、能源、航空、船舶等领域的应用,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5) 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化。加强新技术、新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合作开发,加强国际产业布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为中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走向国际奠定基础。到2020年,燃料电池堆的使用寿命将达到5000小时,功率密度将超过2.5千瓦/升,车辆耐久性将达到15万公里,续航里程将达到500公里,加氢时间将达到3分钟,冷启动温度将低于30℃。到2025年,燃料电池堆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将大幅提高,与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并实现量产和市场推广。
3.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将生产和示范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
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营。
(3) 节能汽车
到2020年,新型乘用车(包括新能源乘用车)的整体油耗将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将降至4升/100公里左右。到2020年,新型商用车油耗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智能网联汽车
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和生产支撑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相对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支撑体系和产业集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五、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1)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动力系统主要由储能电池和驱动电机组成,从电网中获取电力,并通过储能电池向驱动电机提供电能的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可以通过外部电源为其储能装置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具有纯电动驾驶模式。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主要在以下重点领域开展工作:
1.开发一个集成的纯电动平台。开发高度集成的电动集成底盘产品技术、高度集成的电池系统、高效高度集成的电驱动总成、主动悬架系统、线控转向/制动系统和集成控制系统,实现车辆操纵稳定性、电池组安全保护和轻量化底盘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2.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和增程发动机。开发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发展离合器、电机和变速箱的集成开发、混合动力系统控制和集成技术。重点发展新型结构发动机和高效高密度发电机,研究高效发动机与发电机一体化的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增程器系统的自主开发和配套能力。
3.下一代锂离子电力电池和新系统动力电池的开发和产业化,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电力驱动系统,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建立健全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和新系统动力电池的产业链,如富锂层氧化物正极材料/硅基合金系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和锂硫电池,推动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重量轻且小型化的驱动电机。
4.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建设,突破车联网应用、信息融合、车辆集成控制、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建立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和生产支撑体系,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突破环境感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等关键技术,信息支撑平台与协同通信技术、智能决策与智能线路控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整车集成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技术。
(2)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利用空气中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的汽车。以燃料电池汽车为重点,我们将主要在以下关键领域开展工作:
1.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等关键材料的量产能力建设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e膜、碳纸、膜电极组件和双极板。我们将开展低铂催化剂、复合膜、扩散层(碳纸、碳纤维布)、高性能和高耐受性的质子交换膜材料、高可靠性和低铂负载的膜电极(MEA)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以及用于高功率密度电抗器的具有高性能和可靠性的金属双极板,从而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
2.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改进和工程化水平研究。提高催化剂及其载体的抗氧化性,提高质子膜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改进燃料电池材料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提高堆的设计水平;验证堆的使用寿命,解决车辆运行条件下堆的均匀性问题;结合车辆的动态运行特性,对系统级运行和工况进行了优化;实现系统级寿命验证和参数表征,提高产品级寿命;提高系统组件的可靠性,并进行系统可靠性分析和设计改进。
3.汽车、备用电源、深海潜水器等燃料电池通用化技术研究。开展燃料电池通用化技术研究。2020年,我们将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开发新一代金属双极板堆。到2025年,我们将完成商业产品的全产业链建设。
4.燃料电池汽车可靠性改进和成本控制技术。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进行集成和优化,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的可靠性;推进燃料电池关键材料(膜、复写纸、催化剂、MEA、双极板等)和关键系统部件(空气压缩机、膜加湿器、电磁阀、车载70MPa氢瓶等)的国产化,开发超低铂和非铂催化剂,降低材料成本,推进燃料电池系统的产品化和工程化,实现燃料电池系统设计的模块化,改进制造工艺。
(3) 节能汽车
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下的油耗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主要涵盖先进的汽油和柴油汽车、替代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我们将主要在以下关键领域开展工作:
1.车辆轻量化技术,低滚动阻力轮胎,车身造型优化设计。推广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塑料和非金属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的应用,以及车身、底盘、动力系统和核心部件的轻量化设计。形成低滚动阻力轮胎开发技术、节能、安全舒适性能控制技术、低风阻汽车开发技术、汽车智能热管理技术等汽车集成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能力。
2.高压共轨柴油机、汽油机气缸直喷、均质燃烧和涡轮增压等高效发动机可以提高热能转换效率。推动柴油机高压共轨技术自主发展,推动柴油机在客车上的应用。推动高效汽油发动机自主开发和产业化,提高热能转化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推动汽油机气缸直喷、平均燃料、废气再循环+高压缩比、可变气门正时(VVT)、可变气门升程(VVL)、废气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等高效燃烧技术的开发和自主供应;开发低摩擦新产品和工艺,如低摩擦轴承、低粘度机油和激光珩磨;
形成电子恒温器、电子水泵、智能发电机等高效配件的开发和商业化能力。
3.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高效变速器、节能空调、启停技术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与优化。实现双离合器总成、电液联轴器液压阀体、液力变矩器、高压静音油泵的核心技术突破和国产化。推动机械变速器、多速变速器、手动变速器平台的自动控制,提高变速效率,与国际潮流接轨。研究优化节能空调技术、启停技术、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和零部件开发,实现国产批量供应。
(4)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配备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并集成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具有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控制功能的下一代汽车,实现车辆与外部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控制协调,实现“零伤亡、零拥堵”,实现安全、高效、节能驾驶。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我们将主要在以下重点领域开展工作:
1.基于车辆联网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在现有Telmatics系统的基础上,为乘客的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公共交通和运营车辆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升级优化公共交通、出租车和各类运营车辆的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为职业司机安全、绿色、高效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运营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系统的监控、调度和管理服务。
3.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盲区警告系统、驾驶员疲劳警告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和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它们可以提供至少两种可以一起操作的主要控制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和车道偏离警告的组合,以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减少30%以上的交通事故,减少10%以上的交通死亡。
4.搭载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结构化道路和各种道路下的自动驾驶系统,它可以执行完整的安全关键驾驶功能,在整个驾驶过程中检测路况,实现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最高安全速度达到120公里/小时,综合能耗降低10%以上,排放减少20%以上。
六是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a)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支撑。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加大对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部件的研发支持和产业链建设,推动应用于传统能源动力系统的新一代增压直喷、混合动力和低摩擦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形成完整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体系,提升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水平,促进节能产品的应用。
(二)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优势技术共享应用和共性技术及零部件联合批量供应。发挥产业创新联盟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应用,采取多种形式的商业合作模式,创新供应体系,建立行业共享的汽车产品开发数据库,全面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
(3) 完善标准法规体系,提高检测评价能力……
在活动期间和活动之后加强对产品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制度和汽车产品公告制度,严格落实准入条件和认证要求;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的研究制定,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充注技术和设施相关标准的研究制订;分阶段制定乘用车、轻型商用车、重型商用车油耗目标值标准,实施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管理和重型商用车燃油消耗标签制度。
(4)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通过税收、补贴等激励政策,加强混合动力系统的规模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完善充电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加快制氢、储氢、加氢等配套体系建设;加快燃料电池在交通、通信、能源、航空、船舶等领域的应用,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5) 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化。加强新技术、新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合作开发,加强国际产业布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为中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走向国际奠定基础。
标签:现代
科列公司秉承清洁、低碳、高效、可靠、实用等设计理念,充分了解电动车的续航、安全、寿命、稳定、智能五大客户化需求,
1900/1/1 0:00:00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旨在提醒公众认识烟草对人们及环境的危害。目的在于警醒世人吸烟有害健康,呼吁人们放弃烟草,为人类自己创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1900/1/1 0:00:00深圳市科列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力电子及检测控制设备的动力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1900/1/1 0:00:00电商时代,各类双十一购物狂欢买买买根本停不下来第一电动网也迎来首个属于自己的节日:5月20日,新能源汽车业界领先的垂直门户第一电动网wwwd1ev
1900/1/1 0:00:002015年5月15日上午,
1900/1/1 0:00:00关于印发《绵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科技城管委会,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