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创新网络的关键研究领域包括: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以提高汽车、飞机、火车和船舶等下一代车辆的燃油效率、性能和耐腐蚀性;完善3D打印技术的相关标准、材料和设备,通过数字化设计实现低成本、小批量的产品生产;创建智能制造的框架和方法,让生产运营商实时掌握来自所有数字工厂的“大数据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提高能源、水和材料的效率。
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发布的《全球先进制造业趋势报告》显示,美国研发投入居世界第一,其中四分之三投资于制造业,在合成生物学、先进材料和快速成型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分析人士认为,在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很可能会出现以无线网络技术全覆盖、云计算广泛应用和智能制造大规模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
2.产业联盟突破技术壁垒
与德国工业4.0强调的“硬”制造不同,软件和互联网经济发达的美国更注重在“软”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希望借助网络和数据的力量提升整个行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可以说,美国版的工业4.0实际上就是“工业互联网”革命。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外,建立行业联盟已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随后五家美国领先企业联手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来推广这一概念。除了通用电气、IBM、思科、英特尔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制造业巨头之外;
T和其他IT公司。
工业互联网联盟采用开放会员制,致力于制定“通用蓝图”,使数据能够在各个制造商的设备之间共享。该蓝图的标准不仅涉及互联网网络协议,还包括IT系统中的数据存储容量、互连和非互连设备的功率、数据流控制等指标。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共同标准,更好地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利用互联网打破技术壁垒,激活传统工业流程。
尽管上述标准的建立和最终批准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但一旦这些标准建立起来,将有助于硬件和软件开发人员创造出与物联网完全兼容的产品。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传感器、网络、计算机、云计算系统、大型企业、车辆和数百种其他类型的实体的充分集成,并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整体效率。[第页]
Iii.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计划。该计划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批准,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建设强国三十年的“三步走”战略,这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二、三、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产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基本政策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放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改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促进跨学科、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关键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质量第一。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研究,培育自主品牌。构建法律法规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和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量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之路。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导向坚持以人才为基础建设制造强国,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发展之路……
人才引领的负载。
3.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指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立足当下,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趋势,加强战略规划和前瞻性部署,夯实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整体推进,取得关键突破。制造业发展坚持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推动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深入发展,加快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实现率先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领域,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形成自主发展能力。我们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高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4.战略目标
我们将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努力通过“三步走”实现强国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在十年内成为制造业强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强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掌握一批关键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将进一步增强优势领域的竞争力,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显著进展。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均大幅下降。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质量大幅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将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优势产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百年前新中国成立时,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综合实力跻身世界制造业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已建成世界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类别
手指标记
2013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创新能力
比例……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零点八八
零点九五
一点二六
一点六八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有效发明专利数1件
零点三六
零点四四
零点七
一点一
质量效益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二
八十三点一
八十三点五
八十四点五
八十五点五
制造业增加值率
-
-
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制造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
7.5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
6.5左右(“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率)
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融合
宽带普及率3(%)
37
五十
七十
八十二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渗透率为4(%)
五十二
58
72
8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5(%)
27
33
五十
64
绿色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下降
-
-
比2015年下降18%
比2015年下降34%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
-
比2015年下降22%
比2015年下降4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
比2015年下降23%
比2015年下降4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2
65
73
79
5.任务和优先级
实现强国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1) 提高国民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
2)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将智能制造作为二者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向;
着力开发智能化设备和产品,推进生产流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3)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技术、关键基础材料和工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
4)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改进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质量的大幅提高。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形象。
5) 全面实施绿色制造。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低碳、循环利用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6)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性发展。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各类社会资源集聚,促进优势战略性产业快速发展。
7) 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8) 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
9) 提高制造业的国际发展水平。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更好地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和水平,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第页]
中国、德国和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和政策比较
国
规划时限
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
新能源车型
美利坚合众国
2015年
100万辆汽车(所有权)
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中国
2015年
50万辆(生产和销售总额)
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
2020年
500万辆(生产和销售总额)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德国
2020年
100万辆汽车(所有权)
小型摩托车
2030年
500万辆汽车(所有权)
小型摩托车
1.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发展目标
5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详细解读。这一创新网络的关键研究领域包括: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以提高汽车、飞机、火车和船舶等下一代车辆的燃油效率、性能和耐腐蚀性;
完善3D打印技术的相关标准、材料和设备,通过数字化设计实现低成本、小批量的产品生产;创建智能制造的框架和方法,让生产运营商实时掌握来自所有数字工厂的“大数据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提高能源、水和材料的效率。
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发布的《全球先进制造业趋势报告》显示,美国研发投入居世界第一,其中四分之三投资于制造业,在合成生物学、先进材料和快速成型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分析人士认为,在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很可能会出现以无线网络技术全覆盖、云计算广泛应用和智能制造大规模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
2.产业联盟突破技术壁垒
与德国工业4.0强调的“硬”制造不同,软件和互联网经济发达的美国更注重在“软”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希望借助网络和数据的力量提升整个行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可以说,美国版的工业4.0实际上就是“工业互联网”革命。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外,建立行业联盟已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随后五家美国领先企业联手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来推广这一概念。除了通用电气、IBM、思科、英特尔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制造业巨头之外;
T和其他IT公司。
工业互联网联盟采用开放会员制,致力于制定“通用蓝图”,使数据能够在各个制造商的设备之间共享。该蓝图的标准不仅涉及互联网网络协议,还包括IT系统中的数据存储容量、互连和非互连设备的功率、数据流控制等指标。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共同标准,更好地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利用互联网打破技术壁垒,激活传统工业流程。
尽管上述标准的建立和最终批准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但一旦这些标准建立起来,将有助于硬件和软件开发人员创造出与物联网完全兼容的产品。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传感器、网络、计算机、云计算系统、大型企业、车辆和数百种其他类型的实体的充分集成,并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整体效率。[第页]
Iii.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计划。该计划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批准,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建设强国三十年的“三步走”战略,这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二、三、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产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基本政策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放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改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促进跨学科、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关键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质量第一。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研究,培育自主品牌。构建法律法规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和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量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之路。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导向坚持以人才为基础建设制造强国,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发展之路……
人才引领的负载。
3.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指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立足当下,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趋势,加强战略规划和前瞻性部署,夯实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整体推进,取得关键突破。制造业发展坚持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推动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深入发展,加快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实现率先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领域,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形成自主发展能力。我们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高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4.战略目标
我们将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努力通过“三步走”实现强国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在十年内成为制造业强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强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掌握一批关键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将进一步增强优势领域的竞争力,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显著进展。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均大幅下降。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质量大幅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将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优势产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百年前新中国成立时,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综合实力跻身世界制造业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已建成世界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类别
手指标记
2013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创新能力
比例……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零点八八
零点九五
一点二六
一点六八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有效发明专利数1件
零点三六
零点四四
零点七
一点一
质量效益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二
八十三点一
八十三点五
八十四点五
八十五点五
制造业增加值率
-
-
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制造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
7.5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
6.5左右(“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率)
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融合
宽带普及率3(%)
37
五十
七十
八十二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渗透率为4(%)
五十二
58
72
8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5(%)
27
33
五十
64
绿色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下降
-
-
比2015年下降18%
比2015年下降34%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
-
比2015年下降22%
比2015年下降4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
比2015年下降23%
比2015年下降4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2
65
73
79
5.任务和优先级
实现强国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1) 提高国民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
2)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将智能制造作为二者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向;
着力开发智能化设备和产品,推进生产流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3)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技术、关键基础材料和工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
4)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改进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质量的大幅提高。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形象。
5) 全面实施绿色制造。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低碳、循环利用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6)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性发展。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各类社会资源集聚,促进优势战略性产业快速发展。
7) 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8) 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
9) 提高制造业的国际发展水平。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更好地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和水平,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第页]
中国、德国和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和政策比较
国
规划时限
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
新能源车型
美利坚合众国
2015年
100万辆汽车(所有权)
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中国
2015年
50万辆(生产和销售总额)
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
2020年
500万辆(生产和销售总额)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德国
2020年
100万辆汽车(所有权)
小型摩托车
2030年
500万辆汽车(所有权)
小型摩托车
1.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发展目标
5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详细解读。
标签:世纪
单从业务来看,丰田目前似乎把重点放在了HEV上,其实只要该公司想做,开发EV并不困难。在该公司的大本营日本,支撑EV开发的部件、材料、加工和生产技术比比皆是。
1900/1/1 0:00:005月29日,中进名车在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互联网”战略发布会暨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
1900/1/1 0:00:00一汽与东风相互换帅之后,与换岗到东风的竺延风重点关注业务不同,从武汉北上长春的徐平,在反腐上发出了更大的声音。
1900/1/1 0:00:006月1日,北京纯电动汽车不限行,但仍有一些居民有“隐忧”,担心电动车跑半道上没电了,周围没有充电设施。
1900/1/1 0:00:001、北京将发布充电设施规划新建建筑预装充电桩北京市规划委5月31日发布,已经开始编制《北京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规程》,预计今年年底前将正式发布。
1900/1/1 0:00:001、《中国制造2025》披露未来十年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