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中国建设现代工业强国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有人说,这个计划类似于“德国工业4.0”,同样处于“4.0”发展领先地位的美国也有自己的“工业互联网”战略计划。在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已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中国、德国和美国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和战略。
工业4.0在中国、德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特点。
I德国的“工业4.0”:
工业4.0被认为是德国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德国政府2011年11月发布的《2020年高科技战略》中的一项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2013年4月,德国机械与制造商协会、德国信息技术、通信与新媒体协会和德国电子电气制造商协会共同建立了“工业4.0平台”,并向德国政府提交了平台工作组的最终报告——《保护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报告指出,德国向工业4.0转型需要采取双重战略,即德国应成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供应商和CPS(网络物理系统)技术和产品的领先市场。
1.本质是基于“网络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下半叶,当时工厂由蒸汽机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电力被用来实现大规模大规模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下半叶,通过电气和信息技术实现了制造业的自动化。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实际上是为了实现“智能工厂”。工业4.0将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现基于网络物理系统的新制造方法。网络物理系统是指通过传感器网络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将网络空间的先进计算能力有效应用于现实世界,从而在制造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收集和分析与设计、开发和生产相关的所有数据,形成自律运作的智能化生产体系。
2.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模式。
工业4.0报告中描述的动态配置生产模式,主要是指从事作业的机器人(工作站)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访问所有相关信息,并根据信息内容自动切换生产模式和更换生产材料,以便将生产操作调整到最匹配的模式。动态配置的生产模式可以为每个客户和产品实现不同的设计、组件组成、产品订单、生产计划、制造和物流配送,杜绝全链条的浪费环节。与传统的生产模式不同,动态配置生产模式可以在生产前或生产过程中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方案。
例如,目前的汽车生产主要是按照预先设计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线生产的模式。虽然有一些混流式生产方法,但生产过程必须在由许多机器组成的生产线上进行,因此产品设计的多样化将无法实现。管理这些生产线的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本应为生产线带来更多的灵活性,但由于构成生产线的许多机器的硬件限制,它无法发挥更多的功能,其作用极其有限。同时,在不同生产线上作业的工人分布在各个车间,他们无法掌握整个生产过程,因此只能在固定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它是不同的……
实时满足客户需求。在工业4.0中描述的智能工厂中,固定生产线的概念消失了,采用了可以动态、有机重构的模块化生产模式。
例如,生产模块可以被视为“网络物理系统”,正在组装的汽车可以在生产模块之间穿梭,并接受所需的组装工作。其中,如果生产和零部件供应出现瓶颈,可以及时调度其他车型的生产资源或零部件继续生产。也就是说,为每个车型选择合适的生产模块,并进行动态装配工作。在这种动态配置的生产模式下,可以发挥MES原有的综合管理功能,对设计、装配、测试等生产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既保证了生产设备的运行效率,又使生产类型多样化。
首要目标是工厂标准化。
德国工业影响力的一个方面是“标准化”。PLC编程语言的国际标准IEC61131-3(PLCopen)主要来自德国企业。通信领域流行的CAN、Profibus和EtherCAT都诞生于德国。
工业4.0工作组认为,实施工业4.0需要在八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第一个领域是“标准化和参考体系结构”。标准化主要围绕智能工厂生态链中的各个环节发展合作机制,并确定哪些信息可以用于交换。为此,工业4.0将制定一套通用标准,使合作机制成为可能,并通过一系列标准(如成本、可用性和资源消耗)优化生产流程。
过去,我们听到的大多是“产品标准化”,而德国工业4.0将推动“工厂标准化”。借助智能工厂的标准化,制造生产模式将延伸到国际市场,通过标准化提高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市场化效率,以继续保持德国工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4.战略愿景和要点
与美国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观点不同,德国将制造业领域技术的逐步进步描述为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工业4.0的演变。
1) 工业1.0从20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通过液压动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以称为工业1.0。由于这场工业革命,机械生产取代了体力劳动,经济和社会从农业和手工业转变为工业和机械制造业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2) 工业2.0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基于分工的电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以称为工业2.0。这场工业革命通过零件生产和产品组装的成功分离,创造了一种新的产品大规模生产模式。
3) 工业3.0始于20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到今天。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制造过程不断实现自动化,堪称工业3.0。从那时起,机器可以逐渐取代人类的操作,不仅可以接管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可以接管一些“脑力劳动”。
4) 工业4.0德国学术界和工业界认为,在未来10年,基于赛博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种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生产模式。
5) 战略要点可以概括为:构建网络,研究两大主题,实现三个集成,实施八个计划。
建立网络:网络物理系统网络。网络物理系统是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使物理设备可以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等五大功能……
实现了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CPS可以将资源、信息、对象和人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创建网络和相关服务,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智能环境。这是实现工业4.0的基础。
研究两大主题: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是未来智能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重点是生产系统和流程的智能化,以及实现网络化的分布式生产设施。“智能生产”的重点是将人机交互、智能物流管理、3D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从而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产业链。智能化生产流程是实现工业4.0的关键。
实现三个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工业4.0将通过CPS与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通信设施形成智能网络,使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服务相互连接,从而实现高度的横向、纵向和端到端集成。
横向整合是企业之间通过价值链和信息网络进行的一种资源整合,以实现企业之间的无缝合作,提供实时的产品和服务;垂直集成是基于未来智能工厂中的网络化制造系统,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取代传统的固定生产流程(如生产线);端到端集成是指贯穿整个价值链的工程数字化集成。它是在所有终端数字化的前提下,价值链与不同公司之间的整合,将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定制。
实施八项计划:实现工业4.0的基本保障。一个是标准化和参考体系结构。有必要制定一套单一的通用标准,以便不同公司之间的网络连接和集成成为可能。第二是管理复杂的系统。适当的规划和解释模型可以为管理日益复杂的产品和制造系统提供基础。三是全面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可靠、全面、高质量的通信网络是工业4.0的关键要求。第四是安全保障。在确保生产设施和产品本身不会对人和环境构成威胁的同时,我们应该防止滥用和未经授权获取生产设施和生产产品。第五是工作的组织和设计。随着工作内容、过程和环境的变化,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第六,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有必要通过制定终身学习和持续职业发展计划来帮助工人应对工作和技能的新要求。第七是监管框架。创新带来的新问题,如企业数据、责任、个人数据和贸易限制,需要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监督,包括标准、示范合同、协议和审计。八是资源利用效率。有必要考虑和权衡原材料和能源的大量消耗给环境和安全供应带来的风险。
一般来说,工业4.0战略的核心是通过CPS网络实现人、设备和产品之间的实时连接、相互识别和有效沟通,从而构建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智能制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产从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
产品将从趋同走向个性化。未来,产品将完全按照个人意愿生产,在极端情况下,将成为自动化和个性化的单件制造。用户从部分参与变为完全参与。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过程的两端,而且广泛、实时地参与到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中。[第页]
第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
在美国,“工业4.0”的概念更多地被“工业互联网”所取代。尽管名称不同,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即将虚拟网络与实体连接起来,形成更高效的生产系统。从政策角度来看,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将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为国家战略,希望用新的革命性生产方法重塑制造业。从行业角度来看,行业组织工业互联网联盟的成立,宣告了企业界进军工业4.0时代的号角。与德国强调“硬”制造业不同,软件和互联网经济发达的美国更侧重于推动“软”服务业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希望利用互联网激活传统产业,保持制造业的长期竞争力。
1.政府促进创新的战略
为了应对新科技产业的革命,争夺国际产业竞争的话语权,美国近年来将振兴制造业作为其首要战略目标。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法案,重点建设制造业创新研究中心,希望用高科技改造传统制造业,推动美国经济再次走上可持续增长的道路。
2009年4月,刚刚就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发表演讲,提出振兴制造业是美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同年12月,美国政府发布了《振兴美国制造业框架》,详细分析了振兴制造业的理论基础和优势,成为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指南。随后,奥巴马政府逐步铺开了战略布局、发展路径和具体措施,并完成了制造业创新计划的部署。
2011年6月,美国正式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旨在加快抢占21世纪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2012年2月,《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规划》进一步启动,通过积极政策鼓励制造业企业回流美国。上述计划包括两条主线,一条是调整和增强传统制造业的结构和竞争力,另一条是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出发展先进的数字制造技术,包括先进的生产技术平台、先进的制造工艺以及设计和数据基础设施。
2012年3月,奥巴马首次提出建立一个“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最多拥有45个研究中心,以加强大学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产学研有机融合。2013年1月,美国总统办公厅、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高端制造业项目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初步设计》,并投资10亿美元建立了美国制造业创新网(NNMI),重点推动数字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应用等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先进制造能力的创新集群。“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中国建设现代工业强国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有人说,这个计划类似于“德国工业4.0”,同样处于“4.0”发展领先地位的美国也有自己的“工业互联网”战略计划。我……
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已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中国、德国和美国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和战略。
工业4.0在中国、德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特点。
I德国的“工业4.0”:
工业4.0被认为是德国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德国政府2011年11月发布的《2020年高科技战略》中的一项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2013年4月,德国机械与制造商协会、德国信息技术、通信与新媒体协会和德国电子电气制造商协会共同建立了“工业4.0平台”,并向德国政府提交了平台工作组的最终报告——《保护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报告指出,德国向工业4.0转型需要采取双重战略,即德国应成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供应商和CPS(网络物理系统)技术和产品的领先市场。
1.本质是基于“网络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下半叶,当时工厂由蒸汽机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下半叶,当时电力被用来实现大规模大规模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下半叶,通过电气和信息技术实现了制造业的自动化。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实际上是为了实现“智能工厂”。工业4.0将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现基于网络物理系统的新制造方法。网络物理系统是指通过传感器网络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将网络空间的先进计算能力有效应用于现实世界,从而在制造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收集和分析与设计、开发和生产相关的所有数据,形成自律运作的智能化生产体系。
2.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模式。
工业4.0报告中描述的动态配置生产模式,主要是指从事作业的机器人(工作站)可以通过网络实时访问所有相关信息,并根据信息内容自动切换生产模式和更换生产材料,以便将生产操作调整到最匹配的模式。动态配置的生产模式可以为每个客户和产品实现不同的设计、组件组成、产品订单、生产计划、制造和物流配送,杜绝全链条的浪费环节。与传统的生产模式不同,动态配置生产模式可以在生产前或生产过程中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方案。
例如,目前的汽车生产主要是按照预先设计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线生产的模式。虽然有一些混流式生产方法,但生产过程必须在由许多机器组成的生产线上进行,因此产品设计的多样化将无法实现。管理这些生产线的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本应为生产线带来更多的灵活性,但由于构成生产线的许多机器的硬件限制,它无法发挥更多的功能,其作用极其有限。同时,在不同生产线上作业的工人分布在各个车间,他们无法掌握整个生产过程,因此只能在固定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很难实时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工业4.0中描述的智能工厂中,固定生产线的概念消失了,采用了可以动态、有机重构的模块化生产模式。
例如,生产模块可以被视为“网络ph……”……
ical系统”,正在组装的汽车可以在生产模块之间穿梭,接受所需的组装工作。其中,如果生产和零部件供应出现瓶颈,可以及时调度其他车型的生产资源或零部件继续生产。也就是说,为每个车型选择合适的生产模块,并进行动态装配embly工作。在这种动态配置的生产模式下,可以发挥MES原有的综合管理功能,对设计、装配、测试等生产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既保证了生产设备的运行效率,又使生产类型多样化。
首要目标是工厂标准化。
德国工业影响力的一个方面是“标准化”。PLC编程语言的国际标准IEC61131-3(PLCopen)主要来自德国企业。通信领域流行的CAN、Profibus和EtherCAT都诞生于德国。
工业4.0工作组认为,实施工业4.0需要在八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第一个领域是“标准化和参考体系结构”。标准化主要围绕智能工厂生态链中的各个环节发展合作机制,并确定哪些信息可以用于交换。为此,工业4.0将制定一套通用标准,使合作机制成为可能,并通过一系列标准(如成本、可用性和资源消耗)优化生产流程。
过去,我们听到的大多是“产品标准化”,而德国工业4.0将推动“工厂标准化”。借助智能工厂的标准化,制造生产模式将延伸到国际市场,通过标准化提高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市场化效率,以继续保持德国工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4.战略愿景和要点
与美国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观点不同,德国将制造业领域技术的逐步进步描述为工业革命的四个阶段,即工业4.0的演变。
1) 工业1.0从20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通过液压动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以称为工业1.0。由于这场工业革命,机械生产取代了体力劳动,经济和社会从农业和手工业转变为工业和机械制造业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2) 工业2.0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基于分工的电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以称为工业2.0。这场工业革命通过零件生产和产品组装的成功分离,创造了一种新的产品大规模生产模式。
3) 工业3.0始于20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到今天。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制造过程不断实现自动化,堪称工业3.0。从那时起,机器可以逐渐取代人类的操作,不仅可以接管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可以接管一些“脑力劳动”。
4) 工业4.0德国学术界和工业界认为,在未来10年,基于赛博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种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生产模式。
5) 战略要点可以概括为:构建网络,研究两大主题,实现三个集成,实施八个计划。
建立网络:网络物理系统网络。网络物理系统是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使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主等五种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和真实物理世界的融合。CPS可以将资源、信息、对象和人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创建网络和相关服务,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智能环境。这是真实的基础……
工业4.0。
研究两大主题: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是未来智能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重点是生产系统和流程的智能化,以及实现网络化的分布式生产设施。“智能生产”的重点是将人机交互、智能物流管理、3D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从而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产业链。智能化生产流程是实现工业4.0的关键。
实现三个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工业4.0将通过CPS与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通信设施形成智能网络,使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服务相互连接,从而实现高度的横向、纵向和端到端集成。
横向整合是企业之间通过价值链和信息网络进行的一种资源整合,以实现企业之间的无缝合作,提供实时的产品和服务;垂直集成是基于未来智能工厂中的网络化制造系统,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取代传统的固定生产流程(如生产线);端到端集成是指贯穿整个价值链的工程数字化集成。它是在所有终端数字化的前提下,价值链与不同公司之间的整合,将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定制。
实施八项计划:实现工业4.0的基本保障。一个是标准化和参考体系结构。有必要制定一套单一的通用标准,以便不同公司之间的网络连接和集成成为可能。第二是管理复杂的系统。适当的规划和解释模型可以为管理日益复杂的产品和制造系统提供基础。三是全面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可靠、全面、高质量的通信网络是工业4.0的关键要求。第四是安全保障。在确保生产设施和产品本身不会对人和环境构成威胁的同时,我们应该防止滥用和未经授权获取生产设施和生产产品。第五是工作的组织和设计。随着工作内容、过程和环境的变化,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第六,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有必要通过制定终身学习和持续职业发展计划来帮助工人应对工作和技能的新要求。第七是监管框架。创新带来的新问题,如企业数据、责任、个人数据和贸易限制,需要通过适当的手段进行监督,包括标准、示范合同、协议和审计。八是资源利用效率。有必要考虑和权衡原材料和能源的大量消耗给环境和安全供应带来的风险。
一般来说,工业4.0战略的核心是通过CPS网络实现人、设备和产品之间的实时连接、相互识别和有效沟通,从而构建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智能制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产从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
产品将从趋同走向个性化。未来,产品将完全按照个人意愿生产,在极端情况下,将成为自动化和个性化的单件制造。用户从部分参与变为完全参与。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过程的两端,而且广泛、实时地参与到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中。[第页]
第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
在美国,“工业4.0”的概念更多地被“工业互联网”所取代。尽管名称不同,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即将虚拟网络与实体连接起来,形成更高效的生产系统。从政策角度来看,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将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为国家战略,希望用新的革命性生产方法重塑制造业。从行业角度来看,行业组织工业互联网联盟的成立,宣告了企业界进军工业4.0时代的号角。与德国强调“硬”制造业不同,软件和互联网经济发达的美国更侧重于推动“软”服务业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希望利用互联网激活传统产业,保持制造业的长期竞争力。
1.政府促进创新的战略
为了应对新科技产业的革命,争夺国际产业竞争的话语权,美国近年来将振兴制造业作为其首要战略目标。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法案,重点建设制造业创新研究中心,希望用高科技改造传统制造业,推动美国经济再次走上可持续增长的道路。
2009年4月,刚刚就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发表演讲,提出振兴制造业是美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同年12月,美国政府发布了《振兴美国制造业框架》,详细分析了振兴制造业的理论基础和优势,成为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指南。随后,奥巴马政府逐步铺开了战略布局、发展路径和具体措施,并完成了制造业创新计划的部署。
2011年6月,美国正式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旨在加快抢占21世纪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2012年2月,《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规划》进一步启动,通过积极政策鼓励制造业企业回流美国。上述计划包括两条主线,一条是调整和增强传统制造业的结构和竞争力,另一条是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出发展先进的数字制造技术,包括先进的生产技术平台、先进的制造工艺以及设计和数据基础设施。
2012年3月,奥巴马首次提出建立一个“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最多拥有45个研究中心,以加强大学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产学研有机融合。2013年1月,美国总统办公厅、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高端制造业项目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初步设计》,并投资10亿美元建立了美国制造业创新网(NNMI),重点推动数字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应用等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先进制造能力的创新集群。这一创新网络的关键研究领域包括: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以提高汽车、飞机、火车和船舶等下一代车辆的燃油效率、性能和耐腐蚀性;
完善3D打印技术的相关标准、材料和设备,通过数字化设计实现低成本、小批量的产品生产;创建智能制造的框架和方法,让生产运营商实时掌握来自所有数字工厂的“大数据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提高能源、水和材料的效率。
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发布的《全球先进制造业趋势报告》显示,美国研发投入居世界第一,其中四分之三投资于制造业,在合成生物学、先进材料和快速成型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分析人士认为,在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很可能会出现以无线网络技术全覆盖、云计算广泛应用和智能制造大规模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
2.产业联盟突破技术壁垒
与德国工业4.0强调的“硬”制造不同,软件和互联网经济发达的美国更注重在“软”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希望借助网络和数据的力量提升整个行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可以说,美国版的工业4.0实际上就是“工业互联网”革命。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外,建立行业联盟已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随后五家美国领先企业联手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来推广这一概念。除了通用电气、IBM、思科、英特尔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制造业巨头之外;
T和其他IT公司。
工业互联网联盟采用开放会员制,致力于制定“通用蓝图”,使数据能够在各个制造商的设备之间共享。该蓝图的标准不仅涉及互联网网络协议,还包括IT系统中的数据存储容量、互连和非互连设备的功率、数据流控制等指标。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共同标准,更好地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利用互联网打破技术壁垒,激活传统工业流程。
尽管上述标准的建立和最终批准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但一旦这些标准建立起来,将有助于硬件和软件开发人员创造出与物联网完全兼容的产品。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传感器、网络、计算机、云计算系统、大型企业、车辆和数百种其他类型的实体的充分集成,并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整体效率。[第页]
Iii.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计划。该计划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批准,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建设强国三十年的“三步走”战略,这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二、三、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产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基本政策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放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改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促进跨学科、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关键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质量第一。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研究,培育自主品牌。构建法律法规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和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量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之路。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导向坚持以人才为基础建设制造强国,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发展之路……
人才引领的负载。
3.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指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立足当下,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趋势,加强战略规划和前瞻性部署,夯实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整体推进,取得关键突破。制造业发展坚持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推动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深入发展,加快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实现率先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领域,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形成自主发展能力。我们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高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4.战略目标
我们将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努力通过“三步走”实现强国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在十年内成为制造业强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强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掌握一批关键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将进一步增强优势领域的竞争力,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显著进展。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均大幅下降。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质量大幅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将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优势产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百年前新中国成立时,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综合实力跻身世界制造业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已建成世界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类别
手指标记
2013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创新能力
比例……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零点八八
零点九五
一点二六
一点六八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有效发明专利数1件
零点三六
零点四四
零点七
一点一
质量效益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二
八十三点一
八十三点五
八十四点五
八十五点五
制造业增加值率
-
-
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制造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
7.5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
6.5左右(“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率)
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融合
宽带普及率3(%)
37
五十
七十
八十二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渗透率为4(%)
五十二
58
72
8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5(%)
27
33
五十
64
绿色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下降
-
-
比2015年下降18%
比2015年下降34%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
-
比2015年下降22%
比2015年下降4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
比2015年下降23%
比2015年下降4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2
65
73
79
5.任务和优先级
实现强国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1) 提高国民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
2)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将智能制造作为二者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向;
着力开发智能化设备和产品,推进生产流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3)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技术、关键基础材料和工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
4)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改进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质量的大幅提高。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形象。
5) 全面实施绿色制造。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低碳、循环利用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6)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性发展。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各类社会资源集聚,促进优势战略性产业快速发展。
7) 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8) 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
9) 提高制造业的国际发展水平。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更好地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和水平,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第页]
中国、德国和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和政策比较
国
规划时限
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
新能源车型
美利坚合众国
2015年
100万辆汽车(所有权)
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中国
2015年
50万辆(生产和销售总额)
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
2020年
500万辆(生产和销售总额)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德国
2020年
100万辆汽车(所有权)
小型摩托车
2030年
500万辆汽车(所有权)
小型摩托车
1.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发展目标
5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详细解读。这一创新网络的关键研究领域包括: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以提高汽车、飞机、火车和船舶等下一代车辆的燃油效率、性能和耐腐蚀性;
完善3D打印技术的相关标准、材料和设备,通过数字化设计实现低成本、小批量的产品生产;创建智能制造的框架和方法,让生产运营商实时掌握来自所有数字工厂的“大数据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提高能源、水和材料的效率。
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发布的《全球先进制造业趋势报告》显示,美国研发投入居世界第一,其中四分之三投资于制造业,在合成生物学、先进材料和快速成型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分析人士认为,在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很可能会出现以无线网络技术全覆盖、云计算广泛应用和智能制造大规模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
2.产业联盟突破技术壁垒
与德国工业4.0强调的“硬”制造不同,软件和互联网经济发达的美国更注重在“软”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希望借助网络和数据的力量提升整个行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可以说,美国版的工业4.0实际上就是“工业互联网”革命。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外,建立行业联盟已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随后五家美国领先企业联手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来推广这一概念。除了通用电气、IBM、思科、英特尔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制造业巨头之外;
T和其他IT公司。
工业互联网联盟采用开放会员制,致力于制定“通用蓝图”,使数据能够在各个制造商的设备之间共享。该蓝图的标准不仅涉及互联网网络协议,还包括IT系统中的数据存储容量、互连和非互连设备的功率、数据流控制等指标。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共同标准,更好地促进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利用互联网打破技术壁垒,激活传统工业流程。
尽管上述标准的建立和最终批准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但一旦这些标准建立起来,将有助于硬件和软件开发人员创造出与物联网完全兼容的产品。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传感器、网络、计算机、云计算系统、大型企业、车辆和数百种其他类型的实体的充分集成,并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整体效率。[第页]
Iii.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计划。该计划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批准,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建设强国三十年的“三步走”战略,这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二、三、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产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基本政策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放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改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促进跨学科、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关键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质量第一。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研究,培育自主品牌。构建法律法规体系、质量监督体系和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量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之路。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导向坚持以人才为基础建设制造强国,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发展之路……
人才引领的负载。
3.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指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立足当下,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趋势,加强战略规划和前瞻性部署,夯实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整体推进,取得关键突破。制造业发展坚持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推动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深入发展,加快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实现率先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领域,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形成自主发展能力。我们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高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4.战略目标
我们将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努力通过“三步走”实现强国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在十年内成为制造业强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强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掌握一批关键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将进一步增强优势领域的竞争力,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显著进展。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均大幅下降。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质量大幅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将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优势产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百年前新中国成立时,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综合实力跻身世界制造业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已建成世界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类别
手指标记
2013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创新能力
比例……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
零点八八
零点九五
一点二六
一点六八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有效发明专利数1件
零点三六
零点四四
零点七
一点一
质量效益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二
八十三点一
八十三点五
八十四点五
八十五点五
制造业增加值率
-
-
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制造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
7.5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
6.5左右(“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率)
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融合
宽带普及率3(%)
37
五十
七十
八十二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渗透率为4(%)
五十二
58
72
8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5(%)
27
33
五十
64
绿色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下降
-
-
比2015年下降18%
比2015年下降34%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
-
比2015年下降22%
比2015年下降4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
比2015年下降23%
比2015年下降41%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2
65
73
79
5.任务和优先级
实现强国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1) 提高国民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
2)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将智能制造作为二者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向;
着力开发智能化设备和产品,推进生产流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3)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技术、关键基础材料和工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
4)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改进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质量的大幅提高。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形象。
5) 全面实施绿色制造。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低碳、循环利用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6)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性发展。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各类社会资源集聚,促进优势战略性产业快速发展。
7) 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8) 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
9) 提高制造业的国际发展水平。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更好地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和水平,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第页]
中国、德国和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和政策比较
国
规划时限
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
新能源车型
美利坚合众国
2015年
100万辆汽车(所有权)
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中国
2015年
50万辆(生产和销售总额)
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
2020年
500万辆(生产和销售总额)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德国
2020年
100万辆汽车(所有权)
小型摩托车
2030年
500万辆汽车(所有权)
小型摩托车
1.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发展目标
5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详细解读。其中,根据规划,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300万辆,在国内市场的占比将超过80%。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2025年,我国将掌握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相对完整的智能网联车辆自主研发体系、生产支撑体系和产业集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1.战略目标: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1) 工业化取得了重大进展。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70%;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为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80%。
2) 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到2020年,打造明星车型,跻身全球销量前十,新能源公交车批量出口;到2025年,两家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将进入全球前十。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10%。
3) 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占国内市场的80%;到2025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将实现批量出口。
4) 逐步实现车辆信息化、智能化。到2020年,实现车辆与设施之间的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将实现区域试点。
燃料电池汽车
1) 关键材料和零部件逐步实现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量产的质量控制和保障能力;
到2025年,实现高质量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国产化和批量供应。
2) 燃料电池组和整车的性能正在逐步提高。到2020年,燃料电池堆的使用寿命将达到5000小时,功率密度将超过2.5千瓦/升,车辆耐久性将达到15万公里,续航里程将达到500公里,加氢时间将达到3分钟,冷启动温度将低于30℃。到2025年,燃料电池堆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将大幅提高,与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并实现量产和市场推广。
3) 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将生产和示范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
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营。
节能汽车
到2020年,新型乘用车(包括新能源乘用车)的整体油耗将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将降至4升/100公里左右。到2020年,新型商用车油耗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网联汽车
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和生产支撑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相对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支撑体系和产业集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2.重点领域: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1) 开发一个集成的纯电动平台。
2) 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和增程发动机。
3) 下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和新系统动力电池的开发与产业化,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电驱动系统,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4) 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建设,突破车联网应用、信息融合、车辆集成控制、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
燃料电池汽车
1) 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复写纸、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等关键材料的量产能力建设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2) 提高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和工程水平的研究。
3) 汽车、备用电源、深海潜水器等燃料电池通用技术研究。
4) 燃料电池汽车可靠性改进和成本控制技术。
节能汽车
1) 整车轻量化技术,低滚动阻力轮胎,车身造型优化设计。
2) 高压共轨柴油机、汽油机缸内直喷、均质燃烧和涡轮增压等高效发动机可以提高热能转换效率。
3) 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高效变速器、节能空调、启停技术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与优化。
智能网联汽车
1) 基于车载网络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在现有Telmatics系统的基础上,为乘客的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 公共交通和运营车辆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
3) 配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盲区警告系统、驾驶员疲劳警告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和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它们可以提供至少两种可以一起操作的主要控制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和车道偏离警告的组合,以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减少30%以上的交通事故,减少10%以上的交通死亡。
4) 配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结构化道路和各种道路下的自动驾驶系统,它可以执行完整的安全关键驾驶功能,在整个驾驶过程中检测路况,实现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最高安全速度达到120公里/小时,综合能耗降低10%以上,排放减少20%以上。
3.主要路径
1) 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
2) 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优势技术共享应用和共性技术、零部件联合批量供应。
3) 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增强检测和评价能力,加强对……后产品的监管……
通风孔
4)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5) 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布局。
《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并明确表示“我们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掌握汽车低碳、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和英特尔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智能控制,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促进自主品牌节能创新。[第页]
二是德国电动汽车的最新发展规划和趋势
作为全球绿色能源产业的先驱,德国十分重视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1年5月,德国政府发布了德国联邦政府的《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并在多个政府资助框架的基础上推动电动汽车的研发。10月12日,德国经济部和交通部长联合为德国电动汽车行业推出了“Schaufenster”,以加快该行业的推广和普及。与此同时,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等德国主要汽车制造商一直在电动汽车的研发领域展开竞争,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1.总体规划
2011年5月,德国联邦经济事务部和交通部联合发布了《德国联邦政府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德国将有100万辆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上路,到2030年至少有600万辆,到2050年,电动交通网络将覆盖德国所有城市地区。该计划包括三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09-2011年)。在发展计划正式颁布之前,德国联邦政府投入的研发资金总额已达5亿欧元,这也是德国2009年启动的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重点是电池技术、电驱动技术、混合动力技术和公共电力交通网络建设。在第二阶段(2012-2016年)和第三阶段(2017-2020年),除了进一步加强研发外,还将大力开展电动汽车的全国推广和商业应用开发,以期使德国成为全球电动汽车技术和市场的领导者。
2.主要措施
1) 建立并依托统一的研发平台(F&;E-program),加快实现德国电动汽车全球市场领先地位。德国将在经济部(BMWi)、交通部(BMVBS)、教育与研发部(BMBF)和环境保护部(BMU)等四个政府部门的多项资助框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一个统一、全面、高效的研发平台,在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下,加快实现德国电动汽车的世界领先地位。在此平台的基础上,德国将重点加大电能存储技术的研发力度。电动储能和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德国一直大力支持其研发。德国教育和研发部于2008年启动了锂离子电池联盟(LIB 2015),各行各业投入的资金已超过4亿欧元。德国经济事务部于2009年开始实施“电池项目计划”,并为此提供了2500万欧元;
未来,电能存储技术将是研发的核心,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网集成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改善。
2) 通过Schaufenster项目和Lighthouse项目这两个重大项目,将有更多的企业、组织和人员参与德国电动汽车的开发,以加快电动汽车的市场普及。Windows项目于今年10月12日正式启用,计划投资1.8亿欧元。上述四部委将通过与德国地方政府、中小企业、非政府组织甚至公众的合作,组织大量的电动汽车及其技术的展示和推广活动,让更多德国人了解和支持德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战略。灯塔项目将在Windows项目开发后开放,不同于前者的全方位展示和宣传,将重点推广电动汽车的电池、驱动器和城市交通网格等技术和基础设施。
3) 加强对电动汽车专业人员的培训。高科技人才是德国科学研究的核心要素,也是发展电动汽车技术的基石。2011年6月,德国联邦教育和研发部组织了一次全国教育研讨会,重点讨论如何完善电动汽车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体系。未来,德国教育和研究部将投入相应资金,建立健全全国电动汽车专业教育和再教育网络,同时加大对各级学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
4) 建立电动汽车行业的权威标准和认证体系。一个成熟的行业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德国计划成为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建立其权威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势在必行。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的同时,德国还将通过与美国、法国、中国、印度和韩国的合作,重点建立锂电池、充电插头、电网设备和车辆质量等产品的权威标准和认证体系。
5) 完善公共充电设施,确保清洁能源供应。公共充电站布局稀疏是阻碍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国将加大充电设备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力争尽快实现充电站遍布主要城市交通网络的目标。为了在2020年实现德国35%清洁能源的目标,提高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清洁能源的比例非常重要。联邦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为新能源发电技术提供充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6) 出台一系列优惠和刺激消费的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在电动汽车进入市场的初期,其价格往往远高于普通汽车。为了鼓励更多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德国政府将出台一系列特殊政策,包括为电动汽车配备特殊牌照,设置大量专属停车位和专用车道,并允许其使用公交专用道;2015年底前购买的纯电动汽车免征车辆税,期限由5年延长至10年;计划在2013年出台新规定,电动汽车在汽车总销量中的比例不得低于10%。
7) 加强国际合作。德国政府计划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电动汽车行业的国际合作,包括组织大型国际研讨会,为电动汽车行业提供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在欧盟框架内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合作,积极参与欧盟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制定;
在电动汽车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建立方面,重点与美国、法国、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家开展合作;根据2010年7月建立的“中德新能源汽车平台”和2011年6月两国签署的《中德关于建立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将积极开展对华合作。
3.发展趋势
1) 奥迪ag在2011年推出了500辆E-Golf电动汽车,并在2013年推出了大众E-Up电动汽车;其子品牌奥迪于2014年推出了A3 e-tron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大众汽车的电动汽车战略市场包括欧洲、北美和中国,其长期目标是到2018年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领导者,电动汽车占公司总销量的3%。
2) 宝马集团将电动汽车开发项目称为“宝马i”。在此框架内,自2008年以来,600辆Mini E纯电动汽车在世界各地进行了道路测试;2009年,混合动力汽车ActiveHybrid7和ActiveHybridX6首次亮相,并于2011年开始在欧洲和美国进行道路测试。2010年3月,基于宝马1系的宝马Active E高效电动汽车问世,这是宝马自Mini E以来的第二款纯电动汽车;2011年初,宝马宣布宝马i正式成为其第四个子品牌,并推出了i3和i8两款新的电动概念跑车,并于2013年在德国首次上市。
3) 2009年,梅赛德斯-奔驰推出了B级F-CELL氢燃料和新版智能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分别为400公里和115公里。其中,根据规划,2025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300万辆,在国内市场的占比将超过80%。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2025年,我国将掌握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相对完整的智能网联车辆自主研发体系、生产支撑体系和产业集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1.战略目标: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1) 工业化取得了重大进展。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70%;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为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比超过80%。
2) 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到2020年,打造明星车型,跻身全球销量前十,新能源公交车批量出口;到2025年,两家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将进入全球前十。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10%。
3) 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占国内市场的80%;到2025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将实现批量出口。
4) 逐步实现车辆信息化、智能化。到2020年,实现车辆与设施之间的信息化;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将实现区域试点。
燃料电池汽车
1) 关键材料和零部件逐步实现国产化。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量产的质量控制和保障能力;到2025年,实现高质量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国产化和批量供应。
2) 燃料电池组和整车的性能正在逐步提高。到2020年,燃料电池堆的使用寿命将达到5000小时,功率密度将超过2.5千瓦/升,车辆耐久性将达到15万公里,续航里程将达到500公里,加氢时间将达到3分钟,冷启动温度将低于30℃。到2025年,燃料电池堆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将大幅提高,与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并实现量产和市场推广。
3) 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将生产和示范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
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区域小规模运营。
节能汽车
到2020年,新型乘用车(包括新能源乘用车)的整体油耗将降至5升/100公里,2025年将降至4升/100公里左右。到2020年,新型商用车油耗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网联汽车
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和生产支撑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相对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支撑体系和产业集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2.重点领域:
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1) 开发一个集成的纯电动平台。
2) 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和增程发动机。
3) 下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和新系统动力电池的开发与产业化,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电驱动系统,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4) 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建设,突破车联网应用、信息融合、车辆集成控制、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
燃料电池汽车
1) 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复写纸、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等关键材料的量产能力建设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2) 提高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和工程水平的研究。
3) 汽车、备用电源、深海潜水器等燃料电池通用技术研究。
4) 燃料电池汽车可靠性改进和成本控制技术。
节能汽车
1) 整车轻量化技术,低滚动阻力轮胎,车身造型优化设计。
2) 高压共轨柴油机、汽油机缸内直喷、均质燃烧和涡轮增压等高效发动机可以提高热能转换效率。
3) 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高效变速器、节能空调、启停技术和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的研究与优化。
智能网联汽车
1) 基于车载网络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在现有Telmatics系统的基础上,为乘客的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 公共交通和运营车辆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
3) 配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车道偏离警告系统、盲区警告系统、驾驶员疲劳警告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和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它们可以提供至少两种可以一起操作的主要控制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和车道偏离警告的组合,以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减少30%以上的交通事故,减少10%以上的交通死亡。
4) 配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结构化道路和各种道路下的自动驾驶系统,它可以执行完整的安全关键驾驶功能,在整个驾驶过程中检测路况,实现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最高安全速度达到120公里/小时,综合能耗降低10%以上,排放减少20%以上。
3.主要路径
1) 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
2) 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优势技术共享应用和共性技术、零部件联合批量供应。
3) 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增强检测和评价能力,加强对……后产品的监管……
通风孔
4)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5) 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布局。
《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并明确表示“我们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掌握汽车低碳、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和英特尔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智能控制,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促进自主品牌节能创新。[第页]
二是德国电动汽车的最新发展规划和趋势
作为全球绿色能源产业的先驱,德国十分重视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1年5月,德国政府发布了德国联邦政府的《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并在多个政府资助框架的基础上推动电动汽车的研发。10月12日,德国经济部和交通部长联合为德国电动汽车行业推出了“Schaufenster”,以加快该行业的推广和普及。与此同时,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等德国主要汽车制造商一直在电动汽车的研发领域展开竞争,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1.总体规划
2011年5月,德国联邦经济事务部和交通部联合发布了《德国联邦政府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德国将有100万辆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上路,到2030年至少有600万辆,到2050年,电动交通网络将覆盖德国所有城市地区。该计划包括三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09-2011年)。在发展计划正式颁布之前,德国联邦政府投入的研发资金总额已达5亿欧元,这也是德国2009年启动的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重点是电池技术、电驱动技术、混合动力技术和公共电力交通网络建设。在第二阶段(2012-2016年)和第三阶段(2017-2020年),除了进一步加强研发外,还将大力开展电动汽车的全国推广和商业应用开发,以期使德国成为全球电动汽车技术和市场的领导者。
2.主要措施
1) 建立并依托统一的研发平台(F&;E-program),加快实现德国电动汽车全球市场领先地位。德国将在经济部(BMWi)、交通部(BMVBS)、教育与研发部(BMBF)和环境保护部(BMU)等四个政府部门的多项资助框架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一个统一、全面、高效的研发平台,在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下,加快实现德国电动汽车的世界领先地位。在此平台的基础上,德国将重点加大电能存储技术的研发力度。电动储能和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德国一直大力支持其研发。德国教育和研发部于2008年启动了锂离子电池联盟(LIB 2015),各行各业投入的资金已超过4亿欧元。德国经济事务部于2009年开始实施“电池项目计划”,并为此提供了2500万欧元;
未来,电能存储技术将是研发的核心,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电网集成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改善。
2) 通过Schaufenster项目和Lighthouse项目这两个重大项目,将有更多的企业、组织和人员参与德国电动汽车的开发,以加快电动汽车的市场普及。Windows项目于今年10月12日正式启用,计划投资1.8亿欧元。上述四部委将通过与德国地方政府、中小企业、非政府组织甚至公众的合作,组织大量的电动汽车及其技术的展示和推广活动,让更多德国人了解和支持德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战略。灯塔项目将在Windows项目开发后开放,不同于前者的全方位展示和宣传,将重点推广电动汽车的电池、驱动器和城市交通网格等技术和基础设施。
3) 加强对电动汽车专业人员的培训。高科技人才是德国科学研究的核心要素,也是发展电动汽车技术的基石。2011年6月,德国联邦教育和研发部组织了一次全国教育研讨会,重点讨论如何完善电动汽车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体系。未来,德国教育和研究部将投入相应资金,建立健全全国电动汽车专业教育和再教育网络,同时加大对各级学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
4) 建立电动汽车行业的权威标准和认证体系。一个成熟的行业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德国计划成为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建立其权威的标准和认证体系势在必行。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的同时,德国还将通过与美国、法国、中国、印度和韩国的合作,重点建立锂电池、充电插头、电网设备和车辆质量等产品的权威标准和认证体系。
5) 完善公共充电设施,确保清洁能源供应。公共充电站布局稀疏是阻碍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德国将加大充电设备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力争尽快实现充电站遍布主要城市交通网络的目标。为了在2020年实现德国35%清洁能源的目标,提高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清洁能源的比例非常重要。联邦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为新能源发电技术提供充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6) 出台一系列优惠和刺激消费的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在电动汽车进入市场的初期,其价格往往远高于普通汽车。为了鼓励更多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德国政府将出台一系列特殊政策,包括为电动汽车配备特殊牌照,设置大量专属停车位和专用车道,并允许其使用公交专用道;2015年底前购买的纯电动汽车免征车辆税,期限由5年延长至10年;计划在2013年出台新规定,电动汽车在汽车总销量中的比例不得低于10%。
7) 加强国际合作。德国政府计划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电动汽车行业的国际合作,包括组织大型国际研讨会,为电动汽车行业提供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在欧盟框架内加强与其他成员国的合作,积极参与欧盟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制定;
在电动汽车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的建立方面,重点与美国、法国、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家开展合作;根据2010年7月建立的“中德新能源汽车平台”和2011年6月两国签署的《中德关于建立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将积极开展对华合作。
3.发展趋势
1) 奥迪ag在2011年推出了500辆E-Golf电动汽车,并在2013年推出了大众E-Up电动汽车;其子品牌奥迪于2014年推出了A3 e-tron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大众汽车的电动汽车战略市场包括欧洲、北美和中国,其长期目标是到2018年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领导者,电动汽车占公司总销量的3%。
2) 宝马集团将电动汽车开发项目称为“宝马i”。在此框架内,自2008年以来,600辆Mini E纯电动汽车在世界各地进行了道路测试;2009年,混合动力汽车ActiveHybrid7和ActiveHybridX6首次亮相,并于2011年开始在欧洲和美国进行道路测试。2010年3月,基于宝马1系的宝马Active E高效电动汽车问世,这是宝马自Mini E以来的第二款纯电动汽车;2011年初,宝马宣布宝马i正式成为其第四个子品牌,并推出了i3和i8两款新的电动概念跑车,并于2013年在德国首次上市。
3) 2009年,梅赛德斯-奔驰推出了B级F-CELL氢燃料和新版智能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分别为400公里和115公里。2014年,推出了B级电动版。[第页]
第三,美国电动汽车的最新发展规划和趋势
绿色、节能、智能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基本趋势。近年来,美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进入加速期。基于地缘和国家安全的需要、节能减排的压力、经济振兴的需要和汽车产业改革的要求,美国政府制定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和一揽子政策。
1.总体规划
从战略上看,一是将发展插电式电动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确定为主要技术路线;二是明确提出到2015年在美国道路上实现100万辆插电式电动汽车的目标。在政策方面,已经形成了包括激励政策、安全政策和限制政策在内的一揽子政策。激励政策主要对制造商、需求方和研发领域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和财政支持;安全政策主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研发和教育的投资;这项限制性政策旨在通过提高燃油经济性标准来提振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政府政策从零敲碎打的转变为系统性的,这在早期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不具有经济优势的情况下,对提高制造商和消费者的期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政策主要体现在2005年《能源政策法》、2007年《能源独立与安全法》和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以及基于这些法案的相关规定中。《清洁空气法》和其他环境法也有一些关于电动汽车和新型燃料汽车的规定。
2.主要措施
1) 为买家提供税收优惠。
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提出了插电式电动汽车的税收减免计划。任何购买电池电量超过4千瓦时的插电式电动汽车的人都可以获得2500美元的基本税收减免。每增加一千瓦时,您可以享受额外的417美元扣除额。汽车的重量越高,扣除的最高金额就越高。重量在1万英镑以下的汽车最高可享受7500美元的折扣,重量在2.6万英镑以上的汽车最高可以享受1.5万美元的折扣。10000磅约为4.54吨;
26000磅约合11.79吨。
2) 巨额贷款支持计划
2007年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要求美国能源部在一年内启动总额不超过25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向生产先进汽车、零部件和工程集成的合格个人和机构提供直接贷款。2008年秋天,这项25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获得批准。2009年6月,福特汽车公司获得了59亿美元的贷款,用于支持新技术和节能汽车的开发,以及工厂设备的升级。日产汽车有限公司(Nissan Motor Co.,Ltd.)从美国能源部获得16亿美元贷款,并计划在田纳西州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工厂,年生产能力超过10万辆。Teyssler获得了4.65亿美元的贷款,其中大部分将用于开发普通家用电动汽车。
3) 向电动汽车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商提供直接补贴。
2009年8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拨款24亿美元,用于补贴新型电动汽车及其电池和零部件的开发,这是美国政府在该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其中,电池项目的资金金额达到1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资于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来自25个州的48个项目将分享资金。
4) 制造商的税收减免。
2009年4月,密歇根州经济增长管理局宣布,Johnson、KD和KD是陶氏化学和韩国Kokam的合资企业。包括A123和LG在内的四家电池制造公司提供了5.43亿美元的税收优惠,帮助这些公司赢得了总计20亿美元的联邦先进电池研发拨款。
5) 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税收减免,提高折旧率。
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扩大了2005年《能源政策法》中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税收减免,并在后者的基础上增加了30%的相关税收减免。此外,该法案还允许智能电表和智能电网设备加速折旧,使纳税人能够在20年内收回相关投资成本。
6) 公共部门汽车采购条例
在2007年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中,插电式电动汽车、各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其他电动汽车被明确纳入政府运输采购范围。奥巴马政府最近提出,到2012年,美国联邦政府购买的汽车将有一半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
7) 基础研发和教育投资
2007年《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授权建立一个研发和示范项目,以提高美国在电动汽车储能、固定设备应用、输电和配电方面的竞争力。该法案还确定了六项资助计划:每年5000万美元的基础研究计划、每年8000万美元的应用研究计划、每月1亿美元的储能中心建设计划、每年3000万美元的固定储能系统示范项目、,以及每年500万美元的二次应用研发和示范项目。
8) 提高燃料和排放标准。
2009年5月,奥巴马政府颁布了2012年至2016年的汽车燃油经济性和二氧化碳排放标准,要求2016年每个汽车制造商销售的汽车的总体平均燃油标准应达到35.5英里/加仑(15.09公里/升,或6.6升/100公里)。为了满足标准的要求,美国汽车制造商除了提高传统汽车的燃油效率外,还有更好的方法来开发电动汽车。因此,该标准的出台进一步刺激了汽车制造商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投入,同时也对消费者行为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3.发展趋势
1) 主要汽车制造商加快推出旗舰车型。2010年,通用汽车公司实现了雪佛兰Volt增程电动汽车的量产。福特汽车公司也加快了电动汽车的推出,推出了Fusion和C-Max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新兴电动……
电动汽车制造商也紧随其后。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是电动汽车行业的新秀,专注于高端电动跑车。2006年,泰斯勒公司与英国莲花公司合作,推出了一款双座纯电动跑车。这款纯电动汽车可以在4秒内从零加速到100公里,充满电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400公里,其能源效率是丰田普锐斯的两倍,在高压模式下可以在3.5小时内充电。2009年3月,特斯拉发布了最新的四门纯电动跑车Model S,单次充电里程为257~482公里,在电动汽车行业掀起了巨大的旋风。
2) 电池制造商增加对研发和生产的投资。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目前,美国主要的电池制造商有Johnson、EnerDel等。Johnson Saft是美国Johnson controls和法国领先电池公司Saft的合资企业,目前为福特、宝马等公司供应锂电池。O’Nedel是Enerl和Delphi的合资企业,专门生产先进的锰锂电池。该公司还计划购买或新建三家电池工厂,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年产能扩大到150万个。此外,韩国LG宣布将在密歇根州投资3亿多美元建设汽车电池工厂,并计划到2015年占据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20%的份额。
3) 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电动汽车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改善的限制。近年来,美国在电动汽车配套设施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运营模式不断创新。一些汽车制造商(如通用汽车)也直接与供电企业合作,加快电动汽车的商业化。
4) 电动汽车的销量迅速增长。摩根士丹利预测,2020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200万辆,占当年轻型汽车总销量的13%。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00万辆。到2020年,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的累计销量将达到1500万辆,其中插电式汽车将达到370万辆。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估计,到2030年,插电式电动汽车将占道路上所有轻型汽车的40%,占当年轻型汽车总销量的5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爆发,中国汽车制造业进入成熟发展期。在向汽车强国转型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将发挥重要作用。2014年,推出了B级电动版。[第页]
第三,美国电动汽车的最新发展规划和趋势
绿色、节能、智能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基本趋势。近年来,美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进入加速期。基于地缘和国家安全的需要、节能减排的压力、经济振兴的需要和汽车产业改革的要求,美国政府制定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战略和一揽子政策。
1.总体规划
从战略上看,一是将发展插电式电动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确定为主要技术路线;二是明确提出到2015年在美国道路上实现100万辆插电式电动汽车的目标。在政策方面,已经形成了包括激励政策、安全政策和限制政策在内的一揽子政策。激励政策主要对制造商、需求方和研发领域提供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和财政支持;安全政策主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研发和教育的投资;
这项限制性政策旨在通过提高燃油经济性标准来提振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政府政策从零敲碎打的转变为系统性的,这在早期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不具有经济优势的情况下,对提高制造商和消费者的期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政策主要体现在2005年《能源政策法》、2007年《能源独立与安全法》和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以及基于这些法案的相关规定中。《清洁空气法》和其他环境法也有一些关于电动汽车和新型燃料汽车的规定。
2.主要措施
1) 为买家提供税收优惠。
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提出了插电式电动汽车的税收减免计划。任何购买电池电量超过4千瓦时的插电式电动汽车的人都可以获得2500美元的基本税收减免。每增加一千瓦时,您可以享受额外的417美元扣除额。汽车的重量越高,扣除的最高金额就越高。重量在1万英镑以下的汽车最高可享受7500美元的折扣,重量在2.6万英镑以上的汽车最高可以享受1.5万美元的折扣。10000磅约为4.54吨;
26000磅约合11.79吨。
2) 巨额贷款支持计划
2007年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要求美国能源部在一年内启动总额不超过25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向生产先进汽车、零部件和工程集成的合格个人和机构提供直接贷款。2008年秋天,这项25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获得批准。2009年6月,福特汽车公司获得了59亿美元的贷款,用于支持新技术和节能汽车的开发,以及工厂设备的升级。日产汽车有限公司(Nissan Motor Co.,Ltd.)从美国能源部获得16亿美元贷款,并计划在田纳西州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工厂,年生产能力超过10万辆。Teyssler获得了4.65亿美元的贷款,其中大部分将用于开发普通家用电动汽车。
3) 向电动汽车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商提供直接补贴。
2009年8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拨款24亿美元,用于补贴新型电动汽车及其电池和零部件的开发,这是美国政府在该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其中,电池项目的资金金额达到1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资于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来自25个州的48个项目将分享资金。
4) 制造商的税收减免。
2009年4月,密歇根州经济增长管理局宣布,Johnson、KD和KD是陶氏化学和韩国Kokam的合资企业。包括A123和LG在内的四家电池制造公司提供了5.43亿美元的税收优惠,帮助这些公司赢得了总计20亿美元的联邦先进电池研发拨款。
5) 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税收减免,提高折旧率。
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扩大了2005年《能源政策法》中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税收减免,并在后者的基础上增加了30%的相关税收减免。此外,该法案还允许智能电表和智能电网设备加速折旧,使纳税人能够在20年内收回相关投资成本。
6) 公共部门汽车采购条例
在2007年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中,插电式电动汽车、各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其他电动汽车被明确纳入政府运输采购范围。奥巴马政府最近提出,到2012年,美国联邦政府购买的汽车将有一半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纯电动汽车。
7) 基础研发和教育投资
2007年《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授权建立一个研发和示范项目,以提高美国在电动汽车储能、固定设备应用、输电和配电方面的竞争力。该法案还确定了六项资助计划:每年5000万美元的基础研究计划、每年8000万美元的应用研究计划、每月1亿美元的储能中心建设计划、每年3000万美元的固定储能系统示范项目、,以及每年500万美元的二次应用研发和示范项目。
8) 提高燃料和排放标准。
2009年5月,奥巴马政府颁布了2012年至2016年的汽车燃油经济性和二氧化碳排放标准,要求2016年每个汽车制造商销售的汽车的总体平均燃油标准应达到35.5英里/加仑(15.09公里/升,或6.6升/100公里)。为了满足标准的要求,美国汽车制造商除了提高传统汽车的燃油效率外,还有更好的方法来开发电动汽车。因此,该标准的出台进一步刺激了汽车制造商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投入,同时也对消费者行为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3.发展趋势
1) 主要汽车制造商加快推出旗舰车型。2010年,通用汽车公司实现了雪佛兰Volt增程电动汽车的量产。福特汽车公司也加快了电动汽车的推出,推出了Fusion和C-Max两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新兴电动……
电动汽车制造商也紧随其后。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是电动汽车行业的新秀,专注于高端电动跑车。2006年,泰斯勒公司与英国莲花公司合作,推出了一款双座纯电动跑车。这款纯电动汽车可以在4秒内从零加速到100公里,充满电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400公里,其能源效率是丰田普锐斯的两倍,在高压模式下可以在3.5小时内充电。2009年3月,特斯拉发布了最新的四门纯电动跑车Model S,单次充电里程为257~482公里,在电动汽车行业掀起了巨大的旋风。
2) 电池制造商增加对研发和生产的投资。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目前,美国主要的电池制造商有Johnson、EnerDel等。Johnson Saft是美国Johnson controls和法国领先电池公司Saft的合资企业,目前为福特、宝马等公司供应锂电池。O’Nedel是Enerl和Delphi的合资企业,专门生产先进的锰锂电池。该公司还计划购买或新建三家电池工厂,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年产能扩大到150万个。此外,韩国LG宣布将在密歇根州投资3亿多美元建设汽车电池工厂,并计划到2015年占据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20%的份额。
3) 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电动汽车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改善的限制。近年来,美国在电动汽车配套设施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运营模式不断创新。一些汽车制造商(如通用汽车)也直接与供电企业合作,加快电动汽车的商业化。
4) 电动汽车的销量迅速增长。摩根士丹利预测,2020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200万辆,占当年轻型汽车总销量的13%。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00万辆。到2020年,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的累计销量将达到1500万辆,其中插电式汽车将达到370万辆。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估计,到2030年,插电式电动汽车将占道路上所有轻型汽车的40%,占当年轻型汽车总销量的5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爆发,中国汽车制造业进入成熟发展期。在向汽车强国转型的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将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得最新消息称,大众到2019年之前将在中国市场上推出15款国产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动版等车型。
1900/1/1 0:00:005月28日下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我国基于中小型电动车的“国民车计划”研究》课题启动会。
1900/1/1 0:00:005月29日下午,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会见了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先生一行。
1900/1/1 0:00:00吸人眼球的新车、可以试驾的电动车到场的观众不仅可以大饱眼福,还可以尽情体验感受顶级炫酷的各种新款电动车,两年一届的北京最精彩的华章即将开启6月4日,
1900/1/1 0:00:00近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应用实施意见的通知,2014年至2015年,石家庄对新能源公交车和公共服务领域用新能源汽车,在享受中央、省财政补贴的同时,
1900/1/1 0:00:006月1日起,北京纯电动汽车不限行,这一利好政策极大激发了电动汽车的潜在购买热情。5月20日上午10时,520第一电动特卖会活动准时启动,至当日22时特卖会抢订活动结束,单日有效订单达到338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