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面对媒体的反复报道和轰炸,几乎所有参加广州车展的汽车高管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需要回答:新能源汽车有什么计划?
多家车企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已经开始升温。新的现象是,在过去由独立电动汽车品牌主导的纯电动汽车市场化领域,合资品牌开始纷纷加入。
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的产品仍在不断增加。例如,广州汽车推出了传祺GS4电动汽车,江淮推出了SUV iEV6S。合资车企面向市场的纯电动产品也以各种形式出现。广汽丰田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标识i1,大众突出纯电动汽车e-Golf。
合资车企的纯电动汽车接近市场,这至少表明了两个判断: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已经被敦促,并成为大多数车企高管的共识;过去几年,自主品牌在纯电动市场上的优势即将面临挑战。
自主品牌的优势是什么?这是一个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在大面积投放市场之前,政府相关部门和车企的高管必须提前思考:纯电动汽车一直被视为中国超越汽车的希望。在过去五年的大力支持下,现在是时候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了。
合资纯电动围攻自主
过去几年,在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品牌是自己的品牌。最典型的代表是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和江淮。
市场上能看到的大多数产品都是自主品牌,因为合资品牌的纯电动汽车还没有上市。甚至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也可以以合资的形式进入。只有一个海外汽车品牌,特斯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是全球最强的,一系列政策的核心补贴都是针对自主品牌的;另一个是市场需要培育,合资品牌正在等待合适的时机进入市场。
第二种情况已经改变。据中国汽车协会统计,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4136辆,同比增长5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26193辆,同比增长9.2倍。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仍然占据大多数,占比达到76%。
一个明显的逻辑是,未来第一种情况会越来越弱,自主品牌享受的政策红利会越来越少,因为补贴政策退出机制已经建立。“过去几年,有很多支持政策,但自2020年以来,政策慢慢取消,这是一个挑战。”广州汽车集团总经理岑庆红在11月20日的广州国际电动汽车产业峰会上表示。
但第二种情况将越来越突出:首先,充电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
第二,市场消费已经接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并大大提高了接受水平。
这两个变化实际上为合资品牌推广纯电动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合资品牌嗅到了风向的变化,推出了越来越多的纯电动产品。例如,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广丰推出的雷克萨斯i1和大众持续推广的e-Golf,预计明年将大幅增加合资车企的纯电动产品。
在过去的几年里,市场上只能买到少数纯电动汽车的情况正在加速。经过几年的研发,大多数自主品牌将在明年推出第一款或第二款纯电动汽车产品。
尽管合资公司一直在施压,但自主品牌的发展仍有一定的窗口期。一些纯电动汽车品牌已经度过了发展初期,拥有足够的市场经验和技术积累,可以加速市场扩张。
据腾势汽车总裁严晨介绍,腾势今年的销量可以超过2000辆,预计明年将实现翻倍增长。腾势使用的是纯电动汽车产品,该产品已上市两年。第二款产品将于明年推出。
一种确定的情况是,较早进入市场的品牌将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认可,并在未来的竞争中具有更多优势。东风日产旗下的启辰晨风也已经进入市场两年,所获得的市场经验足以对下一代产品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进。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根据《21世纪商业导报》发布的统计数据,明年将是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上市的大年。在过去的三到四年里,独立品牌也在抢夺补贴政策窗口。
自主品牌应摆脱补贴依赖
当合资品牌的类似产品突然上市,并将与自主品牌竞争时,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劣势仍然显而易见。
首先,产品过于单一,大多数自主品牌产品都依赖纯电动技术来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扩展程序。从本质上讲,这些路线的技术要求是相同的;
然而,许多外国品牌保留了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和纯电动等技术,其消费选择范围更广。
即使简单比较纯电动汽车,自主品牌整体上也没有绝对优势,尤其是动力电池技术在三大电力公司中的核心技术。在广州国际电动汽车产业峰会上,一位权威电池专家提到,中短期主流动力电池中国的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电池的发展水平可能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即使在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中,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大幅增长,出现了“电池荒”。背后只有一个原因,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没有电池技术和产能,只能依靠采购。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趋势,类似于过去没有动力系统技术的传统车企,发动机和变速箱都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纯电动汽车的乐观趋势完全来自补贴政策和不限号政策。四年后,扶持政策逐渐取消,纯电动汽车的竞争格局仍然让车企争夺品牌、技术和产品。
在高补贴政策下,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的价格普遍不低,几乎与市场上合资车企的产品价格持平。如果政策退出后,这种情况还能保持下去,那么自主品牌的品牌升级就可以实现了。
在补贴退坡之前,除非大型纯电动汽车企业出现在自主品牌中,并且成本降低和品牌升级取得成功,否则自主品牌很难有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纯电动汽车市场中,自主品牌很难靠性价比生存。电池的价格和技术差异将使其比销售传统汽油车更难发挥成本效益。
自主品牌能否摆脱补贴依赖将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比亚迪和吉利都计划在2020年实现新能源产品和销量的大逆转,即销量将以新能源汽车为主。
一些进入纯电动领域的新汽车公司也在加快步伐。广汽计划在明年年底前推出纯电动汽车。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0万辆。
然而,未来纯电动汽车的竞争并不局限于纯电动技术领域。汽车产品的主要变化包括智能化。由于国家政策不会向电动汽车等自主品牌倾斜,今年的趋势非常明显,合资品牌正在大规模应用智能技术。
纯电动汽车的竞争和智能化趋势非常明显。但按照目前的智能化应用和市场化程度,自主品牌已经落后于合资企业,这对纯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个警示。11月20日,面对媒体的反复报道和轰炸,几乎所有参加广州车展的汽车高管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需要回答:新能源汽车有什么计划?
多家车企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已经开始升温。新的现象是,在过去由独立电动汽车品牌主导的纯电动汽车市场化领域,合资品牌开始纷纷加入。
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的产品仍在不断增加。例如,广州汽车推出了传祺GS4电动汽车,江淮推出了SUV iEV6S。合资车企面向市场的纯电动产品也以各种形式出现。广汽丰田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标识i1,大众突出纯电动汽车e-Golf。
合资车企的纯电动汽车接近市场,这至少表明了两个判断: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已经被敦促,并成为大多数车企高管的共识;
过去几年,自主品牌在纯电动市场上的优势即将面临挑战。
自主品牌的优势是什么?这是一个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在大面积投放市场之前,政府相关部门和车企的高管必须提前思考:纯电动汽车一直被视为中国超越汽车的希望。在过去五年的大力支持下,现在是时候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了。
合资纯电动围攻自主
过去几年,在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品牌是自己的品牌。最典型的代表是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和江淮。
市场上能看到的大多数产品都是自主品牌,因为合资品牌的纯电动汽车还没有上市。甚至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也可以以合资的形式进入。只有一个海外汽车品牌,特斯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是全球最强的,一系列政策的核心补贴都是针对自主品牌的;另一个是市场需要培育,合资品牌正在等待合适的时机进入市场。
第二种情况已经改变。据中国汽车协会统计,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4136辆,同比增长5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26193辆,同比增长9.2倍。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仍然占据大多数,占比达到76%。
一个明显的逻辑是,未来第一种情况会越来越弱,自主品牌享受的政策红利会越来越少,因为补贴政策退出机制已经建立。“过去几年,有很多支持政策,但自2020年以来,政策慢慢取消,这是一个挑战。”广州汽车集团总经理岑庆红在11月20日的广州国际电动汽车产业峰会上表示。
但第二种情况将越来越突出:首先,充电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
第二,市场消费已经接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并大大提高了接受水平。
这两个变化实际上为合资品牌推广纯电动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合资品牌嗅到了风向的变化,推出了越来越多的纯电动产品。例如,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广丰推出的雷克萨斯i1和大众持续推广的e-Golf,预计明年将大幅增加合资车企的纯电动产品。
在过去的几年里,市场上只能买到少数纯电动汽车的情况正在加速。经过几年的研发,大多数自主品牌将在明年推出第一款或第二款纯电动汽车产品。
尽管合资公司一直在施压,但自主品牌的发展仍有一定的窗口期。一些纯电动汽车品牌已经度过了发展初期,拥有足够的市场经验和技术积累,可以加速市场扩张。
据腾势汽车总裁严晨介绍,腾势今年的销量可以超过2000辆,预计明年将实现翻倍增长。腾势使用的是纯电动汽车产品,该产品已上市两年。第二款产品将于明年推出。
一种确定的情况是,较早进入市场的品牌将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认可,并在未来的竞争中具有更多优势。东风日产旗下的启辰晨风也已经进入市场两年,所获得的市场经验足以对下一代产品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进。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根据《21世纪商业导报》发布的统计数据,明年将是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上市的大年。在过去的三到四年里,独立品牌也在抢夺补贴政策窗口。
自主品牌应摆脱补贴依赖
当合资品牌的类似产品突然上市,并将与自主品牌竞争时,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劣势仍然显而易见。
首先,产品过于单一,大多数自主品牌产品都依赖纯电动技术来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扩展程序。从本质上讲,这些路线的技术要求是相同的;
然而,许多外国品牌保留了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和纯电动等技术,其消费选择范围更广。
即使简单比较纯电动汽车,自主品牌整体上也没有绝对优势,尤其是动力电池技术在三大电力公司中的核心技术。在广州国际电动汽车产业峰会上,一位权威电池专家提到,中短期主流动力电池中国的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电池的发展水平可能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即使在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中,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也大幅增长,出现了“电池荒”。背后只有一个原因,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没有电池技术和产能,只能依靠采购。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趋势,类似于过去没有动力系统技术的传统车企,发动机和变速箱都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纯电动汽车的乐观趋势完全来自补贴政策和不限号政策。四年后,扶持政策逐渐取消,纯电动汽车的竞争格局仍然让车企争夺品牌、技术和产品。
在高补贴政策下,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的价格普遍不低,几乎与市场上合资车企的产品价格持平。如果政策退出后,这种情况还能保持下去,那么自主品牌的品牌升级就可以实现了。
在补贴退坡之前,除非大型纯电动汽车企业出现在自主品牌中,并且成本降低和品牌升级取得成功,否则自主品牌很难有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纯电动汽车市场中,自主品牌很难靠性价比生存。电池的价格和技术差异将使其比销售传统汽油车更难发挥成本效益。
自主品牌能否摆脱补贴依赖将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比亚迪和吉利都计划在2020年实现新能源产品和销量的大逆转,即销量将以新能源汽车为主。
一些进入纯电动领域的新汽车公司也在加快步伐。广汽计划在明年年底前推出纯电动汽车。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0万辆。
然而,未来纯电动汽车的竞争并不局限于纯电动技术领域。汽车产品的主要变化包括智能化。由于国家政策不会向电动汽车等自主品牌倾斜,今年的趋势非常明显,合资品牌正在大规模应用智能技术。
纯电动汽车的竞争和智能化趋势非常明显。但按照目前的智能化应用和市场化程度,自主品牌已经落后于合资企业,这对纯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个警示。
11月16日,Jado捷渡,主做行车记录仪的一家公司在北京发布了首款基于阿里YunOS操作系统的智能后视镜“Vision远界”。
1900/1/1 0:00:00“上汽纯电动车都是在全新的平台上开发。”11月20日,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称,虽然开发新平台投入成本更高,研发时间也更长,不过从长期来看,这是开发高性能纯电动车的必走之路。
1900/1/1 0:00:00继21号晚,东风日产就广州恒大在亚冠决赛中“替换广告”行为发布声明之后,今23日晚,东风日产再次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针对恒大俱乐部的违约行为,已启动法律程序。
1900/1/1 0:00:00骆驼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河北跃迪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11月3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在新能源车辆研发、锂电池供应、汽车租赁业务等方面展开合作。
1900/1/1 0:00:00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高歌猛进的姿态奔向全球第一。来自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深圳沃特玛电池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动力电池组,安全体系全面升级,为新电源汽车应用推广注入新能量。
1900/1/1 0:00:00随着丰田首款量产型燃料电池汽车Mirai的上市,燃料电池汽车受到广泛关注。尽管燃料电池汽车的性能已经适于商业化生产,但是汽车产业仍然解决两个关键问题:进一步降低汽车成本;开发氢燃料基础设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