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2016年首批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申报启动 6个技术方向启动19个项目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近日,科技部发布关于2016年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通知显示,根据国务院64号文件关于提前启动5-10个试点项目的要求,科技部等部委浓缩形成“新能源汽车”等6个试点项目,并公布了2016年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新能源汽车试点重点围绕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电机驱动和电力电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系统和纯电动动力系统等六个创新链(技术方向)的38项重点研究任务。2016年,第一批19个项目,包括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技术、电机驱动控制器功率密度倍增技术、电动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和电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开发,在六个技术方向上推出了电动汽车结构的轻量化通用技术、轻量化纯电动汽车集成开发技术、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与互联技术。

科技部关于印发《2016年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家科学发展基金[2015]第3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厅,有关单位:

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关系国计民生长远发展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涉及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以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领域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指导。

重点项目是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着力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具有目标导向性的重大项目群。有重点专项,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设置任务(题目),并以项目的形式收集指南。根据国务院64号文件关于提前启动5-10个试点项目的要求,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浓缩形成了干细胞与转化研究、数字化诊疗设备研究、,空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新能源汽车、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以及七大作物育种,这些都已获得国家科技计划的批准。

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干细胞与转化研究”等6个试点项目2016年第一批项目指南现已公布,并附上每个试点项目的专家名单。请按照指导方针的要求组织项目申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申报推荐单位

(一)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

2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主管部门;

(三)原工业部门改制后成立的行业协会;

4.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价结果为A级。。

各推荐单位应当在职责范围和业务范围内进行推荐,并对推荐项目的真实性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仅限于推荐具有行政隶属关系或人事管理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仅限于推荐其成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仅限于在其行政区划内推荐单位。

二、申请资格要求

1申报单位应为在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强、经营管理规范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申请人的同一项目必须由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次申报和重复申报。

2.项目负责人(包括任务或课题)年龄不超过60岁(1955年1月1日后出生),每年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对于一些专门设立的青年试点项目,项目负责人(包括任务或课题)宣称项目年龄不超过40岁(1975年1月1日后出生)。项目或青年项目(包括任务或课题)的负责人必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3.项目负责人(包括任务或课题)仅限申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与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规划(863计划)、全国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负责人,正在研究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公益性产业研究项目(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不得申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包括任务或课题)。项目主要参与者申报的项目和改革前计划研究的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改革前规划的研究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课题)。从计划实施期到2016年6月底,在研项目(包括任务或课题)不在限制范围内。

4.咨询委员会受邀成员和参加六次试点专项咨询论证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加咨询论证的试点专项(包括任务或课题);

参与编制试点专项实施计划或指南的专家不能申报试点专项(包括任务或课题)。

5.大陆单位聘请的外国科学家和香港、澳门、科学家可以担任试点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全职员工必须由内地雇主提供有效的全职就业证明,兼职员工必须由大陆雇主和海外单位提供有效的就业证明,并与纸质项目申报一起提交。

6、项目验收合格后,原则上不得更换申请人和负责人。

7.项目的具体应用要求,请参阅各试点项目的应用指南。

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之前,各申报单位可以使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改革前相关参与方承担的研究项目和课题,避免重复申报。科技部将组织对项目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如发现有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申报项目将被注销并纳入信用记录。

第三,申报方式

1.在线填写。请按要求组织申请人在线申报,项目申报的具体格式从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栏目下载。网上举报受理时间为2015年12月1日8:00至2016年1月4日17:00。其中,“干细胞与转化研究”试点项目的专项申请有特殊要求。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此特殊项目的项目申请指南。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干线);

技术咨询电子邮件:program@most.cn.

2.组织推荐。请参照往年推荐规模,加强对推荐项目申请人及其合作伙伴的资质和科研能力审核,并出具推荐函。

请于2016年1月6日前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信(纸质,一式两份)、推荐项目清单(通过系统直接在线打印,纸质,一式二份)和光盘(Excel格式)发送至科技部信息中心。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木樨地茂林居18号办公楼,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办公室,邮编:100038。

电话:王楠,010-88654074。

3.材料提交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6年1月6日前(以邮寄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项目申报表(通过系统直接在线打印,纸质,一式两份)发送至承担项目专项管理试点的专业机构。专业机构邮寄地址和电话如下:(3)“新能源汽车”试点:科技部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电话:010-88375474;010-68343411。

2016年首批“新能源汽车”试点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新能源汽车试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的试点工作。

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继续深化实施新能源汽车“纯电动驱动”技术改造战略;升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技术带来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技术改造机遇,提前部署和开发下一代技术;到2020年,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大规模工业化发展。

本专项聚焦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电机驱动与动力电子、智能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系统等六大创新链(技术方向)的38项重点研究任务。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原则,2016年,首批启动了六个技术方向的19个项目。

1.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

1.1动力电池的新材料和新系统(基本前沿)

研究内容:探索锂离子电池的极限能量密度及其实现途径,研究新型高性能储锂电极及其反应机理、低成本合成及应用技术;研究了材料的结构演化机理和性能改进策略。探索动力电池新体系,研究关键电极材料及其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和性能演变等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了电池极化模型和仿真设计方法;开发电极微观结构和电极表面界面的原位表征方法;新型高性能隔膜和电解质的研究;开展电池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基础研究。

评估指标:新锂离子电池样品的能量密度≥400Wh/kg,新系统电池样品的能源密度≥500Wh/kg。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量:2

1.2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大容量/高压阴极材料、碳/合金大容量阴极材料、高安全隔膜和功能电解质的研发;开发基于模型的极靴/电池设计技术、新的制造技术、技术和设备;开展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和防止机理、均匀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以及工程改进技术的研究,开发高安全、长寿命、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实现负载应用。

考核指标:单体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循环寿命≥1500次,成本≤0.8元/Wh,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年生产能力≥2亿瓦时,累计销售产品≥3000万瓦时或装车数量≥1000台。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量:3

报告要求:电池企业率先报告。

2.电机驱动和电力电子组件

2.1高温电力电子与系统评价方法研究(基础前沿)

研究内容:研究高温功率电子芯片和模块的设计理论、建模方法和测试技术,包括高温芯片和模块设计理论和制造技术,高温无源器件和高温驱动电路设计理论,高温失效机理,可靠性评估和寿命预测以及高温测试技术。建立了与多个物理场耦合的高温功率芯片、模块、无源器件和控制芯片的模型。研究了高温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的设计理论、建模与评价技术,形成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

评估指标:形成汽车高温功率电子器件及系统行业技术评估规范;电机控制器样机峰值功率密度≥36kW/L(105℃),与电机额定功率20-60kW相匹配,最高效率≥98.5%,已通过高温适应性和耐久性评估。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2.2电机驱动控制器功率密度倍增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研究IGBT芯片、驱动电路、电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元器件的关键技术,以及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的电力电子组装技术;开发高效、高功率密度功率半导体器件、低电感、低热阻无源器件、高集成度功率元件和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

考核指标:电机控制器峰值功率密度≥17kW/L,最高效率≥98.5%,电机额定功率20-60kW,功能安全性符合ISO26262标准ASCIL C的要求,设计寿命达到15年或40万公里;

加载应用≥10000套。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量:2

说明:企业率先报告。

3.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技术

3.1智能电动汽车信息感知与控制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研究智能电动汽车信息安全理论与方法、车辆全状态参数识别方法、复杂环境感知与多源信息融合方法、自动驾驶决策方法和人机交互理论,以及智能电动汽车的复杂耦合系统动力学和运动规划与控制理论。近日,科技部发布关于2016年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通知显示,根据国务院64号文件关于提前启动5-10个试点项目的要求,科技部等部委浓缩形成“新能源汽车”等6个试点项目,并公布了2016年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新能源汽车试点重点围绕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电机驱动和电力电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系统和纯电动动力系统等六个创新链(技术方向)的38项重点研究任务。2016年,第一批19个项目,包括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技术、电机驱动控制器功率密度倍增技术、电动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和电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开发,在六个技术方向上推出了电动汽车结构的轻量化通用技术、轻量化纯电动汽车集成开发技术、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与互联技术。

科技部关于印发《2016年第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家科学发展基金[2015]第3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厅,有关单位:

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关系国计民生长远发展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涉及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以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领域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指导。

重点项目是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着力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具有目标导向性的重大项目群。有重点专项,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设置任务(题目),并以项目的形式收集指南。根据国务院64号文件关于提前启动5-10个试点项目的要求,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浓缩形成了干细胞与转化研究、数字化诊疗设备研究、,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新能源汽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七大……

rop育种,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计划(NSP)的批准。

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干细胞与转化研究”等6个试点项目2016年第一批项目指南现已公布,并附上每个试点项目的专家名单。请按照指导方针的要求组织项目申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申报推荐单位

(一)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

2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主管部门;

(三)原工业部门改制后成立的行业协会;

4.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价结果为A级。。

各推荐单位应当在职责范围和业务范围内进行推荐,并对推荐项目的真实性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仅限于推荐具有行政隶属关系或人事管理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仅限于推荐其成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仅限于在其行政区划内推荐单位。

二、申请资格要求

1申报单位应为在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强、经营管理规范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申请人的同一项目必须由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次申报和重复申报。

2.项目负责人(包括任务或课题)年龄不超过60岁(1955年1月1日后出生),每年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对于一些专门设立的青年试点项目,项目负责人(包括任务或课题)宣称项目年龄不超过40岁(1975年1月1日后出生)。项目或青年项目(包括任务或课题)的负责人必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3.项目负责人(包括任务或课题)仅限申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与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规划(863计划)、全国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负责人,正在研究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公益性产业研究项目(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不得申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包括任务或课题)。项目主要参与者申报的项目和改革前计划研究的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改革前规划的研究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课题)。从计划实施期到2016年6月底,在研项目(包括任务或课题)不在限制范围内。

4.咨询委员会受邀成员和参加六次试点专项咨询论证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加咨询论证的试点专项(包括任务或课题);

参与编制试点专项实施计划或指南的专家不能申报试点专项(包括任务或课题)。

5.大陆单位聘请的外国科学家和香港、澳门、科学家可以担任试点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全职员工必须由内地雇主提供有效的全职就业证明,兼职员工必须由大陆雇主和海外单位提供有效的就业证明,并与纸质项目申报一起提交。

6、项目验收合格后,原则上不得更换申请人和负责人。

7.项目的具体应用要求,请参阅各试点项目的应用指南。

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之前,各申报单位可以使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改革前相关参与方承担的研究项目和课题,避免重复申报。科技部将组织对项目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如发现有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申报项目将被注销并纳入信用记录。

第三,申报方式

1.在线填写。请按要求组织申请人在线申报,项目申报的具体格式从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栏目下载。网上举报受理时间为2015年12月1日8:00至2016年1月4日17:00。其中,“干细胞与转化研究”试点项目的专项申请有特殊要求。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此特殊项目的项目申请指南。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干线);

技术咨询电子邮件:program@most.cn.

2.组织推荐。请参照往年推荐规模,加强对推荐项目申请人及其合作伙伴的资质和科研能力审核,并出具推荐函。

请于2016年1月6日前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信(纸质,一式两份)、推荐项目清单(通过系统直接在线打印,纸质,一式二份)和光盘(Excel格式)发送至科技部信息中心。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木樨地茂林居18号办公楼,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办公室,邮编:100038。

电话:王楠,010-88654074。

3.材料提交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6年1月6日前(以邮寄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项目申报表(通过系统直接在线打印,纸质,一式两份)发送至承担项目专项管理试点的专业机构。专业机构邮寄地址和电话如下:(3)“新能源汽车”试点:科技部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电话:010-88375474;010-68343411。

2016年首批“新能源汽车”试点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新能源汽车试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的试点工作。

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继续深化实施新能源汽车“纯电动驱动”技术改造战略;升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技术带来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技术改造机遇,提前部署和开发下一代技术;到2020年,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大规模工业化发展。

本专项聚焦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电机驱动与动力电子、智能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系统等六大创新链(技术方向)的38项重点研究任务。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原则,2016年,首批启动了六个技术方向的19个项目。

1.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

1.1动力电池的新材料和新系统(基本前沿)

研究内容:探索锂离子电池的极限能量密度及其实现途径,研究新型高性能储锂电极及其反应机理、低成本合成及应用技术;研究了材料的结构演化机理和性能改进策略。探索动力电池新体系,研究关键电极材料及其反应过程、反应动力学和性能演变等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了电池极化模型和仿真设计方法;开发电极微观结构和电极表面界面的原位表征方法;新型高性能隔膜和电解质的研究;开展电池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基础研究。

评估指标:新锂离子电池样品的能量密度≥400Wh/kg,新系统电池样品的能源密度≥500Wh/kg。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量:2

1.2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大容量/高压阴极材料、碳/合金大容量阴极材料、高安全隔膜和功能电解质的研发;开发基于模型的极靴/电池设计技术、新的制造技术、技术和设备;开展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和防止机理、均匀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以及工程改进技术的研究,开发高安全、长寿命、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实现负载应用。

考核指标:单体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循环寿命≥1500次,成本≤0.8元/Wh,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年生产能力≥2亿瓦时,累计销售产品≥3000万瓦时或装车数量≥1000台。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量:3

报告要求:电池企业率先报告。

2.电机驱动和电力电子组件

2.1高温电力电子与系统评价方法研究(基础前沿)

研究内容:研究高温功率电子芯片和模块的设计理论、建模方法和测试技术,包括高温芯片和模块设计理论和制造技术,高温无源器件和高温驱动电路设计理论,高温失效机理,可靠性评估和寿命预测以及高温测试技术。建立了与多个物理场耦合的高温功率芯片、模块、无源器件和控制芯片的模型。研究了高温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的设计理论、建模与评价技术,形成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

评估指标:形成汽车高温功率电子器件及系统行业技术评估规范;电机控制器样机峰值功率密度≥36kW/L(105℃),与电机额定功率20-60kW相匹配,最高效率≥98.5%,已通过高温适应性和耐久性评估。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2.2电机驱动控制器功率密度倍增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研究IGBT芯片、驱动电路、电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元器件的关键技术,以及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的电力电子组装技术;开发高效、高功率密度功率半导体器件、低电感、低热阻无源器件、高集成度功率元件和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

考核指标:电机控制器峰值功率密度≥17kW/L,最高效率≥98.5%,电机额定功率20-60kW,功能安全性符合ISO26262标准ASCIL C的要求,设计寿命达到15年或40万公里;加载应用≥10000套。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量:2

说明:企业率先报告。

3.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技术

3.1智能电动汽车信息感知与控制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研究智能电动汽车信息安全理论与方法、车辆全状态参数识别方法、复杂环境感知与多源信息融合方法、自动驾驶决策方法和人机交互理论,以及智能电动汽车的复杂耦合系统动力学和运动规划与控制理论。评估指标:建立智能电动汽车的信息安全、复杂环境感知、人机交互、运动规划、决策和控制的设计方法;基于车载环境感知系统,行人和障碍物识别率≥95%,周边车辆驾驶行为识别率≥90%。生成动态行驶路径的精度大于或等于95%,实现了100ms内的最优轨迹规划,车辆轨迹跟踪误差小于或等于≤20cm。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3.2电动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开发车辆雷达及其信号处理算法技术,能够满足从结构化道路到非结构化道路的复杂条件下多目标分离、检测、识别和稳定跟踪的要求;车载雷达与摄像头集成的信息融合技术研究;突破智能电动汽车线控制动的关键技术;

在分析驾驶行为的基础上,研究了驾驶辅助功能的算法、系统集成、车辆应用匹配技术和测试评估方法。

评估指标:已开发出满足工业应用要求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纵向可测量距离≥140m,横向分辨率距离≥60m;开发了雷达和摄像机多传感器集成信息融合技术和环境感知系统。车辆配备后,行人识别距离≥60m,车辆识别距离≥100m。突破了各种驾驶辅助技术的控制和系统集成技术,线控制动液压力控制精度≤0.1MPa,10MPa的主动增压时间≤170ms。原型车具有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碰撞警告和车道偏离警告。实现数千辆新能源汽车的应用。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量:2

说明:企业率先报告。

4.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4.1燃料电池基础材料与工艺机理研究(基础前沿)

研究内容:新型低铂或非铂催化原理及催化剂开发研究,高稳定性固体电解质离子传导机理及膜材料研究,高性能低成本气体扩散层传质机理及扩散层材料研究,低成本,耐腐蚀导电改性层材料和金属双极板的制备技术,以及多维和微米尺寸金属板精密成形方法的研究;单电池工程和结构与流体综合模拟技术研究,燃料电池极低温特性和启动策略研究,空气杂质对燃料电池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

评价指标:样品膜电极铂用量≤0.125g/kW,功率密度≥1.4W/cm2,耐久性≥10000h;建立了反应堆-30℃储存和启动的技术方法以及三级空气质量容限。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4.2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堆的研究与工程开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扩散层(碳纸、碳纤维布)、复合膜、低铂催化剂和膜电极(MEA)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研究了金属双极板的制造工艺和测试评价技术;研究了全尺寸单电池流场和流体分布优化技术、电池组结构、组装技术和电池组一致性保证技术、非外部加湿电池组关键技术以及电池组耐久性提高技术。

评价指标:膜电极铂用量≤0.2g/kW,耐久性≥10000h;金属双极板厚度为1-1.5mm,腐蚀电流为1μA/cm2,耐久性≥5000h;堆的比功率≥3.1kW/L,耐久性≥5000h。形成小批量生产流程,实现试生产。所开发的膜电极和电池组等部件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燃料电池发动机。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说明:企业率先报告。

5.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系统

5.1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系统配置与动态控制方法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研究典型混合动力系统的配置和性能,建立混合动力系统半实物仿真测试平台、整车测试评估平台,并进行测试评估;研究混合动力系统动态建模、分析和优化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开发工具软件;

研究动态控制理论与算法、能量管理方法,实现整车应用。

考核指标:完成三款车型动力系统的测试和评估,并发布年度研究报告。形成一套开发工具软件和控制方法,并用于至少两辆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汽车。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5.2主流插电式汽车混合动力性能优化(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混合动力总成及控制系统优化,包括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变速箱及其控制系统的优化;进行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进行车辆控制和集成优化,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优化;开发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一款插塞式混合动力SUV。

考核指标:0-50km/h加速时间≤2.5s;最大坡度≥30%(轿车)和≥60%(SUV);燃油消耗量(不包括电能转换的燃油消耗量)比第四阶段的燃油消耗限值(GB 19578-2014)降低≥40%(轿车)和≥30%(SUV);百公里综合油耗≤1.3L(轿车),≤1.8L(SUV);综合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70公里;实现销量≥5000台。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说明:企业率先报告。

6.纯电力系统

6.1电动汽车结构轻量化共性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电动汽车轻量化材料(复合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性能评价、成型工艺和轻量化结构设计的基础研究;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和零件的各向异性设计方法。研究了材料结构性能集成的新设计方法;研究了多材料连接的数学模型和疲劳设计技术;研究了典型零部件和汽车轻量化的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

评估指标:建立轻量级基础数据库和典型零部件的轻量级评估模型;完成了超过15项相关标准和规范;实现高强度钢和轻合金在至少两种车型上的系统应用;

实现碳纤维材料在至少一辆汽车上的系统应用。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6.2轻型纯电动汽车集成开发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开展全新材料和结构形式下的载荷分配和结构优化技术研究,开展低成本汽车碳纤维原材料和工艺技术研究,突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车身与铝合金电池框架一体化设计技术,实现各种轻量化材料和先进成型工艺的集成应用,掌握轻量化新能源汽车的测试验证和评估等核心技术,开发轻量化纯电动汽车。

评估指标:与传统钢结构的同等尺寸和配置车型相比,轻型纯电动汽车总重量减轻30%以上,最高速度≥150km/h,安全性符合C-NCAP的五星级要求。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说明:企业率先报告。

6.3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与互联技术(应用示范班)

研究内容:研究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运营安全的关键技术,包括:电池状态安全监测,交直流充电过程中的预警与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是指充电器通过与BMS的通信读取并存储动力电池的性能参数,检测电池的性能指标是否异常,并研究基于存储的历史数据库预测动力电池安全隐患的方法),以及交流和直流充电设备的电气安全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和过电流保护)。研发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集成的关键技术,并进行综合示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互联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充电设施互联数据平台,开展应用示范。

评估指标:充电设施对BMS保护需求的响应率为100%;充电设备电气安全防护合格率达到100%;充电过程中动力电池安全事故的预警率为100%;采用上述技术的示范车规模应≥5000辆;提出动力电池安全隐患预测方法,形成运行安全技术等5项以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支持年份: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量:2

说明:企业率先报告。

1.申报说明

各报告单位应按照指南第二级标题的研究方向(如1.1)进行报告,报告内容必须涵盖指南第二级别标题下列出的所有研究内容和评估指标。鼓励所有报告单位自行筹集资金。

2.咨询申请

联系人:李阳、王鹏、金茂晶

电话:010-88375474、010-68338934、010-68343411。

电子邮件:liy@htrdc.com, wangp@htrdc.com, jin@htrdc.com评估指标:建立智能电动汽车的信息安全、复杂环境感知、人机交互、运动规划、决策和控制的设计方法;

基于车载环境感知系统,行人和障碍物识别率≥95%,周边车辆驾驶行为识别率≥90%。生成动态行驶路径的精度大于或等于95%,实现了100ms内的最优轨迹规划,车辆轨迹跟踪误差小于或等于≤20cm。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3.2电动汽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开发车辆雷达及其信号处理算法技术,能够满足从结构化道路到非结构化道路的复杂条件下多目标分离、检测、识别和稳定跟踪的要求;车载雷达与摄像头集成的信息融合技术研究;突破智能电动汽车线控制动的关键技术;在分析驾驶行为的基础上,研究了驾驶辅助功能的算法、系统集成、车辆应用匹配技术和测试评估方法。

评估指标:已开发出满足工业应用要求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纵向可测量距离≥140m,横向分辨率距离≥60m;开发了雷达和摄像机多传感器集成信息融合技术和环境感知系统。车辆配备后,行人识别距离≥60m,车辆识别距离≥100m。突破了各种驾驶辅助技术的控制和系统集成技术,线控制动液压力控制精度≤0.1MPa,10MPa的主动增压时间≤170ms。原型车具有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碰撞警告和车道偏离警告。实现数千辆新能源汽车的应用。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量:2

说明:企业率先报告。

4.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4.1燃料电池基础材料与工艺机理研究(基础前沿)

研究内容:新型低铂或非铂催化原理及催化剂开发研究,高稳定性固体电解质离子传导机理及膜材料研究,高性能低成本气体扩散层传质机理及扩散层材料研究,低成本,耐腐蚀导电改性层材料和金属双极板的制备技术,以及多维和微米尺寸金属板精密成形方法的研究;单电池工程和结构与流体综合模拟技术研究,燃料电池极低温特性和启动策略研究,空气杂质对燃料电池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

评价指标:样品膜电极铂用量≤0.125g/kW,功率密度≥1.4W/cm2,耐久性≥10000h;建立了反应堆-30℃储存和启动的技术方法以及三级空气质量容限。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4.2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堆的研究与工程开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扩散层(碳纸、碳纤维布)、复合膜、低铂催化剂和膜电极(MEA)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研究了金属双极板的制造工艺和测试评价技术;研究了全尺寸单电池流场和流体分布优化技术、电池组结构、组装技术和电池组一致性保证技术、非外部加湿电池组关键技术以及电池组耐久性提高技术。

评价指标:膜电极铂用量≤0.2g/kW,耐久性≥10000h;金属双极板厚度为1-1.5mm,腐蚀电流为1μA/cm2,耐久性≥5000h;

堆的比功率≥3.1kW/L,耐久性≥5000h。形成小批量生产流程,实现试生产。所开发的膜电极和电池组等部件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燃料电池发动机。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说明:企业率先报告。

5.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系统

5.1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系统配置与动态控制方法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研究典型混合动力系统的配置和性能,建立混合动力系统半实物仿真测试平台、整车测试评估平台,并进行测试评估;研究混合动力系统动态建模、分析和优化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开发工具软件;研究动态控制理论与算法、能量管理方法,实现整车应用。

考核指标:完成三款车型动力系统的测试和评估,并发布年度研究报告。形成一套开发工具软件和控制方法,并用于至少两辆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汽车。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5.2主流插电式汽车混合动力性能优化(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混合动力总成及控制系统优化,包括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变速箱及其控制系统的优化;进行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进行车辆控制和集成优化,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优化;开发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一款插塞式混合动力SUV。

考核指标:0-50km/h加速时间≤2.5s;最大坡度≥30%(轿车)和≥60%(SUV);燃油消耗量(不包括电能转换的燃油消耗量)比第四阶段的燃油消耗限值(GB 19578-2014)降低≥40%(轿车)和≥30%(SUV);百公里综合油耗≤1.3L(轿车),≤1.8L(SUV);综合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70公里;实现销量≥5000台。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说明:企业率先报告。

6.纯电力系统

6.1电动汽车结构轻量化共性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电动汽车轻量化材料(复合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高强度钢)性能评价、成型工艺和轻量化结构设计的基础研究;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和零件的各向异性设计方法。研究了材料结构性能集成的新设计方法;研究了多材料连接的数学模型和疲劳设计技术;研究了典型零部件和汽车轻量化的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

评估指标:建立轻量级基础数据库和典型零部件的轻量级评估模型;完成了超过15项相关标准和规范;实现高强度钢和轻合金在至少两种车型上的系统应用;

实现碳纤维材料在至少一辆汽车上的系统应用。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6.2轻型纯电动汽车集成开发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开展全新材料和结构形式下的载荷分配和结构优化技术研究,开展低成本汽车碳纤维原材料和工艺技术研究,突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车身与铝合金电池框架一体化设计技术,实现各种轻量化材料和先进成型工艺的集成应用,掌握轻量化新能源汽车的测试验证和评估等核心技术,开发轻量化纯电动汽车。

评估指标:与传统钢结构的同等尺寸和配置车型相比,轻型纯电动汽车总重量减轻30%以上,最高速度≥150km/h,安全性符合C-NCAP的五星级要求。

支持期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1

说明:企业率先报告。

6.3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与互联技术(应用示范班)

研究内容:研究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运营安全的关键技术,包括:电池状态安全监测,交直流充电过程中的预警与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是指充电器通过与BMS的通信读取并存储动力电池的性能参数,检测电池的性能指标是否异常,并研究基于存储的历史数据库预测动力电池安全隐患的方法),以及交流和直流充电设备的电气安全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和过电流保护)。研发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集成的关键技术,并进行综合示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互联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充电设施互联数据平台,开展应用示范。

评估指标:充电设施对BMS保护需求的响应率为100%;充电设备电气安全防护合格率达到100%;充电过程中动力电池安全事故的预警率为100%;采用上述技术的示范车规模应≥5000辆;提出动力电池安全隐患预测方法,形成运行安全技术等5项以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支持年份: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

要支持的项目数量:2

说明:企业率先报告。

1.申报说明

各报告单位应按照指南第二级标题的研究方向(如1.1)进行报告,报告内容必须涵盖指南第二级别标题下列出的所有研究内容和评估指标。鼓励所有报告单位自行筹集资金。

2.咨询申请

联系人:李阳、王鹏、金茂晶

电话:010-88375474、010-68338934、010-68343411。

电子邮件:liy@htrdc.com, wangp@htrdc.com, jin@htrdc.com

标签:北京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致我们逝去的青春——写在全球汽车电商大会一周年

18日下午,我在主持一个大会“中国汽车互联网创新大典”,在这个环节上,吉利汽车负责电商老总翟东胜发言,他说,对于汽车电商圈有一句话可以形容,叫做“贵圈真乱”。

1900/1/1 0:00:00
Autolab年会暨全球汽车电商大会整车峰会即将召开

AutoLab汽车实验室作为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汽车垂直新媒体,一直关注着电商领域。

1900/1/1 0:00:00
10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远超预期 预计全年达35万辆

11月11日工信部发布2015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10月共生产507万辆同比增长8倍环比增长546。

1900/1/1 0:00:00
自主需求萌动产销大增 新能源汽车加速前行

最新发布的汽车产销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6494辆,销售34316辆,同比分别增长42倍和50倍,再次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有望继续上调。

1900/1/1 0:00:00
新电改发力综合改革试点 有望开启万亿元售电市场

经过近一年的有序推进,新电改有望步入全新的阶段。仅上周,发改委就公布了多项促进新电改的举措。

1900/1/1 0:00:00
10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大超预期: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目标至33万

根据工信部数据,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07万辆,同比增长近8倍,环比增长546,大超市场预期。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069万辆,同比增长3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