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它在2015年刚刚创下了近40万辆的记录,但由于“作弊”的调查,它在新年春天停滞不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应该何去何从?第一电气网编辑部特此发布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作弊”的评论,以凝聚共识,继续前进。本文为第一篇。
那是2016年4月,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觉得,早在2013年,新能源汽车政策就被推迟了9个月,我拔出匕首,徒劳地四目同行陷入了困境。
一切都源于对新能源汽车的“作弊”调查。早在2015年4月,2016-2020年的中央补贴措施就暂停了,修订时只听到楼梯响,但没有人下楼。地方推广政策要么被推迟,要么没有实施,只是等待中央政府澄清政策。企业界的心情并不好:调查组强势进入企业,详细核对账目,追溯供应商,深入购车者。不管他们是否作弊,企业的细节都被政府窥探得如此之深,他们的安全感也随之丧失。甚至连同事都死了或被调查了,兔子也在悲痛中死去。每个人都期待的春天变成了严冬。
在没有证据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候,我们研究了几个基本问题。我们的结论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达成共识,继续前进。
首先,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本逻辑没有改变。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赔”等新能源汽车负面新闻广为流传,主管部门也严肃表态将严查。此外,业内人士在与各级政府机构移交业务时,感到政策执行陷入停滞。除了北京等少数市场,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情况也不如以前。(参见:调查|、赔偿、风暴、土地补偿政策延迟、新能源汽车终端销售交错)
这让每个人心中都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会取消吗?工厂需要扩大生产能力吗?你想买一辆电动汽车吗……
我们何不回过头来,梳理一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本逻辑:我们是否正遭受着燃油车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我们是否担心原油过于依赖进口能源安全?我们是否期待中国汽车行业抓住电动化的趋势,争取第一?
是的是的是
这些问题的答案没有改变。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13亿人对机动车有着不可抗拒的需求。他们要么开电动车,要么开燃油车。到目前为止,1.72亿辆汽车的数量将在短时间内增加到2亿辆和3亿辆。未来的汽车尾气排放和原油消费将对中国的空气环境和能源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挑战。因为目前的雾霾等空气污染状况已经接近人们承受的极限。石油进口依赖度已超过60%,而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50%。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换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笑话。未来,外国先进企业的技术转让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只能依靠自主研发,没有其他途径。在这些问题上,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是重要的选择。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第二,“欺诈赔偿”在业内并不常见
到目前为止,“欺诈性赔偿”调查的结果尚未公布。“欺诈性赔偿”的范围有多大?
2015年底,中国汽车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蒋春生介绍了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监督检查工作,他说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方面是取国家补贴,另一方面是贫困……
产品一致性。“存在主观和恶意违规行为,尤其是在公交车行业和专用车行业。这种取补贴的违规行为仍然相当严重。”
3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已经发现一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作弊。
蒋春生所说的与业内人士的观察类似,即“赔”问题集中在6-8米乘用车和物流车上。其他模式的“欺诈赔偿”现象并不普遍。调查小组于1月底成立,并开始调查。到三月底,如果行业中普遍存在“作弊”现象,那么被查封的企业应该不止苗圩所说的“一些”。
此外,公众舆论对“作弊”的定义尚不明确。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划清界限,区分可能与“作弊”混淆的两种情况。
首先,过度补贴不能被判定为“欺诈性补偿”。例如,在2015年之前,中央和地方对6-8米乘用车的补贴最高可达60万元。在两级补贴下,利润极其丰厚,车企甚至可以0元卖车。然而,如果这些汽车公司确实生产和销售了大量的公交车,显然不能将其视为“欺诈性赔偿”。董事会显然应该在制定补贴标准方面发挥作用。
第二,我们不能将生产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判断为“作弊”。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愿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非常少。基本上,所有汽车公司都考虑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开放市场,国家政策文件中也有令人鼓舞的参考。国内领先的乘用车公司基本都成立或参股了电动汽车租赁公司。这种现象被称为“左手转右手”,但根本问题是,这些车辆真的生产并投入运营了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不能被判定为“作弊”。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作弊”现象并不普遍,孩子不能被脏水冲走。
第三,新能源汽车政策需要修补,但不需要重新制定。
毫无疑问,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是在政策的强大拉动下发展起来的。是否应该重新设计这样的政策设计?(见:独家|新能源汽车欺诈赔偿核查即将结束,业内希望尽快做出决定)
从过去的历史来看,从来没有一项政策从一开始就设计得完美,新能源汽车政策也不例外。第一电气长期以来一直在观察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从2009-2012年的第一轮推广到2013-2015年的第二轮推广,再到今年到2020年的第三轮推广,政策设计每一轮都在改进。
如今,6-8m的公交车被指责补贴过高,但业内人士可能还记得,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混合动力公交车在全国推广,最高补贴为42万元,大大超过了一个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结果,5000个促销指标很快就被企业抢购一空。转向2013年的这一轮推广,中央政策明确了纯电动驱动的技术路线,混合动力公交车不再享受补贴。即使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也只有25万元的补贴。
2012年之前,中央政府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为3000元/千瓦时。2013年,补贴改为按里程分段,避免了电池负载很大但实际运行不远的情况。
这一轮推广补贴政策于2015年4月公布,引起了业界的一阵赞扬,也实现了马凯副总理执掌新能源汽车以来所强调的可预测性和一致性。这一轮的推广政策也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政策,从补贴对象到补贴标准,再到补贴申请和分配,都比上一轮政策更加细化。“岗位要求”中的补贴监管部分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是政策制定者对“取补偿”等违法现象的预防。……
处罚包括通报批评、扣除补贴资金、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资格、暂停或淘汰“推荐车型目录”中的相关产品等。
补贴在2017年和2019年两次大幅下降,迫使汽车公司降低成本。此外,政策制定者不再寄希望于单项政策的效果,而是计划引入零排放汽车积分交易制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以政策组合的方式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所有这些都表明了新能源汽车政策逐步完善的趋势,像这样的政策不应该被推翻。
开发新能源汽车就像逆流而上。如果你不前进,你就会后退。时间本来是站在中国一边的,但等待停滞不仅会让从业者踩在空中,把他们拖死,还会给外国竞争对手一个追赶甚至超越他们的机会。因此,新能源汽车主管部门应尽快结束对“欺诈赔偿”的查处,重申支持政策,延续行业发展势头,继续鼓励中国汽车行业争夺电动化高地。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应该何去何从?请在本文底部留下您的评论和意见!
编辑: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它在2015年刚刚创下了近40万辆的记录,但由于“作弊”的调查,它在新年春天停滞不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应该何去何从?第一电气网编辑部特此发布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作弊”的评论,以凝聚共识,继续前进。本文为第一篇。
那是2016年4月,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觉得,早在2013年,新能源汽车政策就被推迟了9个月,我拔出匕首,徒劳地四目同行陷入了困境。
一切都源于对新能源汽车的“作弊”调查。早在2015年4月,2016-2020年的中央补贴措施就暂停了,修订时只听到楼梯响,但没有人下楼。地方推广政策要么被推迟,要么没有实施,只是等待中央政府澄清政策。企业界的心情并不好:调查组强势进入企业,详细核对账目,追溯供应商,深入购车者。不管他们是否作弊,企业的细节都被政府窥探得如此之深,他们的安全感也随之丧失。甚至连同事都死了或被调查了,兔子也在悲痛中死去。每个人都期待的春天变成了严冬。
在没有证据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候,我们研究了几个基本问题。我们的结论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达成共识,继续前进。
首先,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本逻辑没有改变。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赔”等新能源汽车负面新闻广为流传,主管部门也严肃表态将严查。此外,业内人士在与各级政府机构移交业务时,感到政策执行陷入停滞。除了北京等少数市场,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情况也不如以前。(参见:调查|、赔偿、风暴、土地补偿政策延迟、新能源汽车终端销售交错)
这让每个人心中都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会取消吗?工厂需要扩大生产能力吗?你想买一辆电动汽车吗……
我们何不回过头来,梳理一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本逻辑:我们是否正遭受着燃油车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我们是否担心原油过于依赖进口能源安全?我们是否期待中国汽车行业抓住电动化的趋势,争取第一?
是的是的是
这些问题的答案没有改变。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13亿人对机动车有着不可抗拒的需求。他们要么开电动车,要么开燃油车。到目前为止,1.72亿辆汽车的数量将在短时间内增加到2亿辆和3亿辆。未来的汽车尾气排放和原油消费将对中国的空气环境和能源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挑战。因为目前的雾霾等空气污染状况已经接近人们承受的极限。石油进口依赖度已超过60%,而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50%。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换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笑话。未来,外国先进企业的技术转让没有讨价还价的筹码。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只能依靠自主研发,没有其他途径。在这些问题上,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是重要的选择。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第二,“欺诈赔偿”在业内并不常见
到目前为止,“欺诈性赔偿”调查的结果尚未公布。“欺诈性赔偿”的范围有多大?
2015年底,中国汽车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蒋春生介绍了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监督检查工作,他说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方面是取国家补贴,另一方面是贫困……
产品一致性。“存在主观和恶意违规行为,尤其是在公交车行业和专用车行业。这种取补贴的违规行为仍然相当严重。”
3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已经发现一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作弊。
蒋春生所说的与业内人士的观察类似,即“赔”问题集中在6-8米乘用车和物流车上。其他模式的“欺诈赔偿”现象并不普遍。调查小组于1月底成立,并开始调查。到三月底,如果行业中普遍存在“作弊”现象,那么被查封的企业应该不止苗圩所说的“一些”。
此外,公众舆论对“作弊”的定义尚不明确。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划清界限,区分可能与“作弊”混淆的两种情况。
首先,过度补贴不能被判定为“欺诈性补偿”。例如,在2015年之前,中央和地方对6-8米乘用车的补贴最高可达60万元。在两级补贴下,利润极其丰厚,车企甚至可以0元卖车。然而,如果这些汽车公司确实生产和销售了大量的公交车,显然不能将其视为“欺诈性赔偿”。董事会显然应该在制定补贴标准方面发挥作用。
第二,我们不能将生产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判断为“作弊”。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愿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非常少。基本上,所有汽车公司都考虑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开放市场,国家政策文件中也有令人鼓舞的参考。国内领先的乘用车公司基本都成立或参股了电动汽车租赁公司。这种现象被称为“左手转右手”,但根本问题是,这些车辆真的生产并投入运营了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不能被判定为“作弊”。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作弊”现象并不普遍,孩子不能被脏水冲走。
第三,新能源汽车政策需要修补,但不需要重新制定。
毫无疑问,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是在政策的强大拉动下发展起来的。是否应该重新设计这样的政策设计?(见:独家|新能源汽车欺诈赔偿核查即将结束,业内希望尽快做出决定)
从过去的历史来看,从来没有一项政策从一开始就设计得完美,新能源汽车政策也不例外。第一电气长期以来一直在观察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从2009-2012年的第一轮推广到2013-2015年的第二轮推广,再到今年到2020年的第三轮推广,政策设计每一轮都在改进。
如今,6-8m的公交车被指责补贴过高,但业内人士可能还记得,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混合动力公交车在全国推广,最高补贴为42万元,大大超过了一个混合动力系统的成本。结果,5000个促销指标很快就被企业抢购一空。转向2013年的这一轮推广,中央政策明确了纯电动驱动的技术路线,混合动力公交车不再享受补贴。即使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也只有25万元的补贴。
2012年之前,中央政府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为3000元/千瓦时。2013年,补贴改为按里程分段,避免了电池负载很大但实际运行不远的情况。
这一轮推广补贴政策于2015年4月公布,引起了业界的一阵赞扬,也实现了马凯副总理执掌新能源汽车以来所强调的可预测性和一致性。这一轮的推广政策也是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政策,从补贴对象到补贴标准,再到补贴申请和分配,都比上一轮政策更加细化。“岗位要求”中的补贴监管部分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是政策制定者对“取补偿”等违法现象的预防……
处罚包括通报批评、扣除补贴资金、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资格、暂停或淘汰“推荐车型目录”中的相关产品等。
补贴在2017年和2019年两次大幅下降,迫使汽车公司降低成本。此外,政策制定者不再寄希望于单项政策的效果,而是计划引入零排放汽车积分交易制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以政策组合的方式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所有这些都表明了新能源汽车政策逐步完善的趋势,像这样的政策不应该被推翻。
开发新能源汽车就像逆流而上。如果你不前进,你就会后退。时间本来是站在中国一边的,但等待停滞不仅会让从业者踩在空中,把他们拖死,还会给外国竞争对手一个追赶甚至超越他们的机会。因此,新能源汽车主管部门应尽快结束对“欺诈赔偿”的查处,重申支持政策,延续行业发展势头,继续鼓励中国汽车行业争夺电动化高地。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应该何去何从?请在本文底部留下您的评论和意见!
进入“四月疯狂生态季”,乐视一系列融合多个生态业务的发布会以及大型线上活动就占据了媒体头条,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1900/1/1 0:00:00近日,石家庄发布《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明确,在享受中央、省财政补贴的同时,市财政按照中央财政补贴标准10
1900/1/1 0:00:003月下旬,春意盎然,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一度用车作为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先驱者,为了答谢用户们的支持与厚爱,在这春色满园的时节,举办了古北水镇京郊游活动。
1900/1/1 0:00:004月12日,上汽集团在上海颖奕皇冠假日酒店举办了“上汽荣威e950获UL认证授牌仪式”,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UL全球高级副总裁BenMiller等人出席仪式。
1900/1/1 0:00:001江淮iEV7电动车首次亮相综合续航320km12日,在江淮官方举行的品牌活动上,全新纯电动车型iEV7首次亮相。
1900/1/1 0:00:00日前,起亚官方宣布旗下全新SUV车型Niro将于2016北京车展国内首发,随后在10月份进口到国内。起亚Niro定位于紧凑型SUV,搭载了由16L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