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22米"空中巴士"开启路面测试 可实现载客300人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8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标准化和质量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品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有关部门编制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改进计划》。

在“推动重点领域标准化突破,提高装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方面,《规划》确定了10个重点领域。其中,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方面,《规划》指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建设。加快构建包括整车和关键系统部件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继续研究完善汽车能耗及相关节能技术标准。制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等零部件的相关标准。开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研究,修订无线充电、大功率充电和充电服务互联互通标准。开发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储氢合金电池材料、发动机用稀土永磁材料、轻型汽车用铝合金材料和镁合金材料等相关标准。加强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标准法规的合作与交流。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要标准实施效果评价,为后续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公告原文如下:

装备制造业标准化与质量改进计划

装备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和基础产业,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石。标准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质量技术基础,是装备制造业产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标准是设备设计、制造、采购、测试、使用和维护的基础。标准的先进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决定了设备质量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坚持标准引领,以先进标准倒逼装备制造业转型提质,建设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推动产品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标准化、质量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装备制造标准占比超过50%,基本形成了适应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装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际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70%以上,主要设备国产化程度大幅提高,整个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显著提高。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在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支撑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然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标准体系不够系统和协调……

服务业跨境融合的适应性较差。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关标准缺失,标准国际化水平不高,装备制造业质量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导致质量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存在较大差距,设备的安全性和耐用性。质量品牌竞争力不强,装备制造业整体标准和质量水平亟待提高。迫切需要组织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计划,重点推进工业基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化和品质提升项目,充分发挥标准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制造2025”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一般要求

(1) 总体思路。

紧跟《中国制造2025》要求,着力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率,着力实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化提质工程,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坚持标准与产业发展、标准与质量提升、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相结合,不断优化完善装备制造标准体系。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增强中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支持建设新型产业体系,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大国和质量大国转变。

(2) 执行原则。

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贴近装备制造业发展对标准化、质量化的需求,针对装备制造业在标准化、品质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面部署、集中攻关,加强标准研究验证,促进标准体系建设和设备质量水平的全面提高。

深化改革创新。全面落实标准化改革要求,释放创新活力,加强装备制造标准与技术创新的融合发展,推动形成政府制定的标准和市场制定的标准在协调配合中自主发展的新标准体系,全面改进高质量工作格局。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围绕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协调推动各部门、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共同开展质量品牌推广行动,制定一批急需的关键技术标准。协调装备制造业产业生态链需求,推动标准制定全套、系统化,构建互联协调的综合标准体系。

国防与民用技术的融合,全面发展。兼顾工业制造和武器装备建设需要,提高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通用化水平,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提高装备质量,为整体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开放兼容,加强实施。推动装备制造标准国际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战略实施。注意设备制造标准的实施与改进相结合……

f工业消费品质量,注重标准执行与政策法规衔接,加强标准的宣传、实施、监督和服务,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的良好氛围,通过提升优质品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3) 目标和任务。

到2020年,工业基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装备制造标准整体水平大幅提高,质量品牌建设机制基本形成,一些重点领域质量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装备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与配套体系、服务业跨界融合的标准体系基本健全,企业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质量主体的责任感显著提升,将有力支持“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大大提升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一批“中国制造”黄金品牌。

二是提高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

为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深化标准化改革,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促进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的兼容发展,促进团体标准的发展,创新政府事后监管模式,提高质量技术基础服务水平,完善质量发展考核激励机制,增强企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塑造“中国制造”品牌形象。

(1) 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标准化和创新能力。

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加大科研开发对标准制定的支持力度,深化国家科技计划与标准化的紧密结合机制,增加研发产品在项目设计、立项、,实施和验收,通过科研项目促进标准的形成,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和快速普及应用,并将技术标准作为科研项目实施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依托国家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项目质量基础,加强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围绕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完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协同,制定能够促进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标准,促进成果转化。结合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在产业基地、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建立标准创新基地,集聚装备制造领域的标准化和科技创新资源,为开拓创新技术标准的开发、应用和国际化提供服务,促进企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结合新型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试点,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推动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科技部,总局……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员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促进军事标准和民用标准的兼容发展。加快装备制造领域军用和民用标准的通用化,推动先进适用的民用标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优先使用,加快军用标准向民用领域的转化和应用,对现有军民标准进行整合修订,制定军民通用标准。加强军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动,促进军民标准化资源共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我国航天标准走出去,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在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中深入发展。(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科技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培养和发展团体标准。在装备制造业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标准多的领域,鼓励有资质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根据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独立制定并公布团体标准,供社会自愿采用。支持专利融入集团标准,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国家标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提高企业的标准化和创新能力。研究制定促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与产学研结合的政策,促进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促进产业化。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建立健全先进的企业标准体系。加强中小企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培养标准化和品质意识,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修订,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推动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提供服务,引导企业开展对标对表活动。通过行业准入、生产许可、行政执法、认证认可等方式,推动设备制造领域节能、节水、环保、技术和安全标准的实施,坚决淘汰不合格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以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申报监督体系为契机,统筹建设企业产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企业标准大数据采集,实施企业标准主要技术指标“领跑者”试点制度,形成规范的竞争机制。加强公开标准事后监管,按标准开展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开监督检查结果,并将结果纳入企业质量信用记录,促进信用监管和信用约束。鼓励消费者、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监督企业自行披露的产品和服务标准的执行情况,凝聚多元治理的合力。(国家标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总局,……

检验检疫,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各省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 提高装备制造业质量管理的创新能力。

提高质量和技术基础的支撑能力。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发展规划,加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推广质量技术基础服务示范点,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质量和技术支持服务,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品牌建设。推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综合服务示范和国际互认,为中国装备走出去、形成可持续竞争力提供质量技术保障。对于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的重大设备,以及政府、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投资的需要政府批准的重大设备投资项目,采用综合质量技术手段实施重大设备监理,确保重大设备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等全寿命质量和工程投资效益的质量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员会、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创新政务事后监督方式。探索强制性标准实施与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促进装备制造业强制性标准的整合、简化和统一管理。除了在危害国家安全、人身健康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防止欺诈等方面制定强制性标准外,还需要强制执行和严格控制,其他方面应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加强质量违法失信信息网上公开共享。建立产品统计监测体系,完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宏观质量统计分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完善质量发展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省级政府质量评价,推动将装备制造质量安全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绩效评价。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质量奖励制度,鼓励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开展争创先进质量管理团队和质量标兵活动,表彰和奖励在装备制造领域质量管理先进、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并建立了一个基准和先进的模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各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打造“中国制造”品牌形象。将质量品牌建设纳入质量强省市县活动,完善质量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建立健全质量品牌评价指标体系。8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改进规划的通知》……

y.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标准化和质量在装备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品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有关部门编制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改进计划》。

在“推动重点领域标准化突破,提高装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方面,《规划》确定了10个重点领域。其中,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方面,《规划》指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建设。加快构建包括整车和关键系统部件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继续研究完善汽车能耗及相关节能技术标准。制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等零部件的相关标准。开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研究,修订无线充电、大功率充电和充电服务互联互通标准。开发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储氢合金电池材料、发动机用稀土永磁材料、轻型汽车用铝合金材料和镁合金材料等相关标准。加强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标准法规的合作与交流。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要标准实施效果评价,为后续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公告原文如下:

装备制造业标准化与质量改进计划

装备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和基础产业,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石。标准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质量技术基础,是装备制造业产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标准是设备设计、制造、采购、测试、使用和维护的基础。标准的先进性、协调性和系统性决定了设备质量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坚持标准引领,以先进标准倒逼装备制造业转型提质,建设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推动产品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在标准化、质量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装备制造标准占比超过50%,基本形成了适应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装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际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70%以上,主要设备国产化程度大幅提高,整个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显著提高。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在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支撑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但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标准体系不系统、不协调,服务业跨界融合的适应性较差。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关标准缺失,标准国际化水平不高,发现……

装备制造业质量发展相对薄弱,导致装备在质量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和耐久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质量品牌竞争力不强,装备制造业整体标准和质量水平亟待提高。迫切需要组织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计划,重点推进工业基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化和品质提升项目,充分发挥标准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国制造2025”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一般要求

(1) 总体思路。

紧跟《中国制造2025》要求,着力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率,着力实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化提质工程,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坚持标准与产业发展、标准与质量提升、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相结合,不断优化完善装备制造标准体系。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增强中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支持建设新型产业体系,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大国和质量大国转变。

(2) 执行原则。

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贴近装备制造业发展对标准化、质量化的需求,针对装备制造业在标准化、品质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面部署、集中攻关,加强标准研究验证,促进标准体系建设和设备质量水平的全面提高。

深化改革创新。全面落实标准化改革要求,释放创新活力,加强装备制造标准与技术创新的融合发展,推动形成政府制定的标准和市场制定的标准在协调配合中自主发展的新标准体系,全面改进高质量工作格局。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围绕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协调推动各部门、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共同开展质量品牌推广行动,制定一批急需的关键技术标准。协调装备制造业产业生态链需求,推动标准制定全套、系统化,构建互联协调的综合标准体系。

国防与民用技术的融合,全面发展。兼顾工业制造和武器装备建设需要,提高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通用化水平,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提高装备质量,为整体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开放兼容,加强实施。推动装备制造标准国际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战略实施。注重实施装备制造标准与提高工业消费品质量相结合,注重标准实施与政策法规衔接,加强标准的宣传、实施、监督和服务,形成政府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

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通过提升质量品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3) 目标和任务。

到2020年,工业基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装备制造标准整体水平大幅提高,质量品牌建设机制基本形成,一些重点领域质量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装备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与配套体系、服务业跨界融合的标准体系基本健全,企业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质量主体的责任感显著提升,将有力支持“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大大提升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一批“中国制造”黄金品牌。

二是提高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

为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深化标准化改革,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促进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的兼容发展,促进团体标准的发展,创新政府事后监管模式,提高质量技术基础服务水平,完善质量发展考核激励机制,增强企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塑造“中国制造”品牌形象。

(1) 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标准化和创新能力。

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加大科研开发对标准制定的支持力度,深化国家科技计划与标准化的紧密结合机制,增加研发产品在项目设计、立项、,实施和验收,通过科研项目促进标准的形成,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和快速普及应用,并将技术标准作为科研项目实施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依托国家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项目质量基础,加强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围绕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完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协同,制定能够促进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标准,促进成果转化。结合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在产业基地、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建立标准创新基地,集聚装备制造领域的标准化和科技创新资源,为开拓创新技术标准的开发、应用和国际化提供服务,促进企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结合新型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试点,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推动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科技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员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促进军事标准和民用标准的兼容发展。A……

加快装备制造领域军用和民用标准的通用化,推动先进适用的民用标准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优先使用,加快军用标准向民用领域的转化和应用,对现有军民标准进行整合修订,制定军民通用标准。加强军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动,促进军民标准化资源共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我国航天标准走出去,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在国防与民用技术融合中深入发展。(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科技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培养和发展团体标准。在装备制造业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标准多的领域,鼓励有资质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根据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独立制定并公布团体标准,供社会自愿采用。支持专利融入集团标准,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国家标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提高企业的标准化和创新能力。研究制定促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与产学研结合的政策,促进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促进产业化。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建立健全先进的企业标准体系。加强中小企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培养标准化和品质意识,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修订,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工作。推动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提供服务,引导企业开展对标对表活动。通过行业准入、生产许可、行政执法、认证认可等方式,推动设备制造领域节能、节水、环保、技术和安全标准的实施,坚决淘汰不合格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以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申报监督体系为契机,统筹建设企业产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企业标准大数据采集,实施企业标准主要技术指标“领跑者”试点制度,形成规范的竞争机制。加强公开标准事后监管,按标准开展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开监督检查结果,并将结果纳入企业质量信用记录,促进信用监管和信用约束。鼓励消费者、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监督企业自行披露的产品和服务标准的执行情况,凝聚多元治理的合力。(国家标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

省级人民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 提高装备制造业质量管理的创新能力。

提高质量和技术基础的支撑能力。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发展规划,加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推广质量技术基础服务示范点,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质量和技术支持服务,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品牌建设。推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综合服务示范和国际互认,为中国装备走出去、形成可持续竞争力提供质量技术保障。对于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的重大设备,以及政府、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投资的需要政府批准的重大设备投资项目,采用综合质量技术手段实施重大设备监理,确保重大设备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等全寿命质量和工程投资效益的质量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员会、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创新政务事后监督方式。探索强制性标准实施与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促进装备制造业强制性标准的整合、简化和统一管理。除了在危害国家安全、人身健康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防止欺诈等方面制定强制性标准外,还需要强制执行和严格控制,其他方面应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加强质量违法失信信息网上公开共享。建立产品统计监测体系,完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宏观质量统计分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完善质量发展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省级政府质量评价,推动将装备制造质量安全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绩效评价。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质量奖励制度,鼓励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开展争创先进质量管理团队和质量标兵活动,表彰和奖励在装备制造领域质量管理先进、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并建立了一个基准和先进的模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各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打造“中国制造”品牌形象。将质量品牌建设纳入质量强省市县活动,完善质量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建立健全质量品牌评价指标体系。

标签:大运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山东聊城制定充电服务费标准:电动乘用车最高0.65元/kWh

从聊城市物价局获悉,山东聊城物价局制定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标准及有关事项通知,规定电动公交车为每千瓦时060元,电动乘用汽车为每千瓦时0

1900/1/1 0:00:00
新能源汽车安全频敲警钟 百人会发起夏季论坛研讨对策

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受到了暴雨不同程度的侵袭,让很多汽车“搁浅”在道路上。在北京,曾有一晚有200多名电动汽车司机因暴雨导致车辆故障,而拨打抢修救援电话。

1900/1/1 0:00:00
三部委联合印发《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覆盖新能源汽车领域

8月1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信部联合印发《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的通知。

1900/1/1 0:00:00
上海“按量退坡”机制惹争议 车企降成本才是出路

今年4月出台的《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20162017年》规定,除燃料电池汽车外,上海市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按照累计销量逐步退坡。

1900/1/1 0:00:00
满满黑科技!有关乐视生态汽车超级工厂的三大猜想

8月10日,乐视超级汽车的第一座自建生产基地落户浙江德清。

1900/1/1 0:00:00
全球首款量产电动车缔造者Savagian加盟Faraday Future 打造技术梦之队

日前,源自硅谷的智能互联网电动车公司FaradayFuture简称FF宣布,电动车领域资深技术专家、前通用汽车电动动力总成及新产品开发总监PeterSavagian正式加盟,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