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科技部重点专项:“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 2017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出炉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了“新能源汽车”试点项目。根据此次试点专项实施计划的部署,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的是南方。本次试点的总体目标是:继续深化实施新能源汽车“纯电动驱动”技术改造战略;升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技术带来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技术改造机遇,提前部署和开发下一代技术;到2020年,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大规模工业化发展。根据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和电力电子、智能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系统和纯电动系统六大创新链(技术方向),本试点部署了38项重点研究任务。特殊实施期为5年(2016-2020年)。2016年,该试点项目已开始实施6个技术方向的18个项目。2017年,计划启动六个技术方向的19-38个项目,预计国家安排总预算11.2亿元。所有由企业牵头的项目必须自筹配套资金,配套资金总额与国家拨付资金总额的比例不低于1:1。

项目申报应按照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除非另有规定,否则需要支持的项目数量为1-2个。项目实施期不得超过4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指南中第二级标题下列出的所有评估指标。项目在建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项目的参建单位数量不超过5家。该项目有一个项目负责人,项目中的每个项目都有一名项目负责人。在指南中,“支持项目数量为1-2个”是指在相同的研究方向下,当申报项目的前两个评估结果相似,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这两个项目可以同时得到支持。这两个项目将分两个阶段得到支持。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两个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

1.1高安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大容量阳极、碳/合金阴极、高安全隔膜和功能电解质的研发;开发极靴/电池的新制造技术、工艺和装配;研究了影响电池均匀性和寿命的工艺因素。开展电池热电耦合行为、热失控及其扩散机制、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研究,建立从材料、单体到系统的多层次安全技术体系,研究电池的安全评估技术和测试方法,开发高安全、长寿命的高比能锂离子电池。评估指标:提交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风险识别方法和评估报告;建立电池安全评价体系,形成相关的安全标准;

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循环寿命≥1500次,成本≤0.8元/Wh,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年生产能力≥1亿Wh。

1.2动力电池系统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了电池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配置、动力、机械、电力和热量的集成,以及系统的轻量化和紧凑性。进行子系统设计研究,包括: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和热管理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研究电池系统的制造技术和装配技术;开展电池系统安全性、耐久性和可靠性的设计与验证技术研究;对细胞系统的性能评价和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评估指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200Wh/kg,循环寿命≥1200次,SOC、SOP、SOH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的估计误差≤3%,单体电池温差≤2℃,满足安全、,功能安全及各项行业标准,成本≤1.2元/Wh,年生产能力≥10000台。制定电池系统设计、制造和测试的技术规范。

1.3高比功率长寿命动力电池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发高功率电极材料、高电导率电解质和高离子电导率隔膜;开发基于模型的大功率电池设计技术;开发大功率电极的制备技术、新型电池组装技术和自动化工装设备;研究电池功率特性、环境适应性和寿命的改善技术,以及提高电池均匀性和可靠性的工程控制技术,开发大功率长寿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和新型超级电容器产品,实现汽车应用。考核指标:快充电池能量密度≥120Wh/kg,恒流充电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室温、6C倍率),循环寿命≥10000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分别为200Wh/kg和50Wh/kg,充电功率密度分别为1500W/kg和5000W/kg(在常温和50%SOC下),循环寿命分别超过5000次和100000次。大功率电池年生产能力≥2亿瓦时,负载电池数量≥1000台;超级电容器年生产能力大于等于1000万瓦时,负载量大于等于200台。

2.电机驱动和电力电子组件

2.1宽带隙半导体电机控制器的开发与产业化(主要常见的关断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车用高温大电流SiC芯片技术、低电感/高密度/耐高温SiC模块封装技术、高温高频驱动技术、高密度无源器件应用技术和SiC电机控制器集成技术,开发大电流SiC晶片,高效/高密度SiC模块和用于电机控制器的电机控制器。评估指标:宽带隙功率电子模块电流≥400A,电压≥750V;电机控制器峰值功率密度≥30kW/L,与电机额定功率40-80kW相匹配,最高效率≥98.5%;不少于1000套产品加载应用程序。

2.2高效、轻量化、性价比高的电机技术及产业化(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高速、高效、轻量化电机的设计与技术、液冷与密封技术、高压安全与防护技术;

研究了转矩脉动、噪声和振动、电磁兼容性、可靠性和耐久性等性能优化技术。为满足新能源乘用车和集中驱动商用车动力系统的应用要求,我们将开发高性价比的关键零部件和电机产品。考核指标:客车电机峰值功率密度≥4kW/kg(≥30秒),连续功率密度≥2.5kW/kg,电机最大效率≥96%,负载应用不低于25000台;商用车电机峰值转矩密度≥20Nm/kg(≥60秒),连续转矩密度≥11Nm/kg,电机最高效率≥96%,负载不低于5000台。

3.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技术

3.1智能电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研发(基础前沿)

研究内容:构建高带宽、高实时、高安全、高可靠性的电子电气架构,满足智能电动汽车的需求;研究了高效车辆总线在新型分布式通信控制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基本通信协议标准。探索高效可靠的智能电动汽车信息安全系统;为智能电动汽车开发一个异构开放结构的嵌入式软件平台;研究了智能电动汽车电磁干扰噪声的建模、预测和抑制方法。评估指标:智能电动汽车的新电子和电气架构;智能电动汽车的信息安全系统和基本通信协议标准;智能电动汽车的嵌入式软件架构、操作系统和标准化接口;车辆电磁兼容性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智能系统骨干网通信速率达到100Mbit/s,动态系统网络数据传输效率≥80%;智能电动原型车电磁兼容性测试在GB 14023-2011中合格率≥80%,在GB 18387-2013中合格率≤70%;研究成果应用于2家以上的企业;形成相关国家标准草案。

3.2电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了复杂驾驶环境下自主协作的动静态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以及车辆行驶状态及其关键参数的识别技术;研究车辆驾驶行为和目标运动行为的预测技术和建模方法,以及多维、可变尺度的局部场景生成技术;电动自动驾驶汽车的自主决策和轨迹规划技术研究;研究了车辆纵向和横向动力学的解耦控制技术和多目标鲁棒控制技术。本文研究了电动自动驾驶汽车的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评估指标:在标准测试环境下,基于高性能多源传感器,相对位置误差为厘米级,速度、车身倾角等关键状态信息估计误差≤3%,电动汽车智能驾驶技术达到SAE三级标准。在实际结构化路况下,基于性价比高的多源传感器,相对位置误差小于5厘米,速度、车身倾角等关键状态信息的估计误差小于5%。电动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达到SAE 3级标准,车辆传感、控制和执行系统必须满足汽车级的要求。制定电动自动驾驶汽车环境信息系统接口技术规范,实现100辆电动自动驾驶车辆示范运营。

4.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4.1反应堆过程建模、仿真、状态观测和寿命评估方法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对烟囱中“气、水、电、热力”等多种物理量的多重耦合机理和分布特性进行分析测试,进行性能仿真计算和优化方法研究;

堆垛机内部过程机理的动态建模方法、多变量高精度状态观测、故障诊断与控制方法研究;研究堆工况和内部不一致性对堆性能衰减的影响和机理,研究堆寿命预测方法和快速评估技术的发展。评价指标:开发了一套烟囱性能设计通用软件,热电水特性预测误差小于5%;开发用于堆栈状态一致性的多参数检测和诊断方法和工具;建立烟囱耐久性快速评估方法,形成行业规范或标准草案;它被应用于至少一辆汽车和一辆商用车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发。

4.2高比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高功率密度、低成本燃料电池堆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70MPa氢气瓶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开展高功率密度、低成本、模块化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设计与集成,以及控制系统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对发动机及其关键部件的检测与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考核指标:燃料电池发动机空气压缩机空气增压率≥2.5,效率≥70%;氢气循环泵满足阳极回流比≥2.0;燃料电池堆的体积比功率大于或等于3.1kW/L,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体积比功大于或等于600W/L,最高效率大于或等于55%,铂消耗小于或等于0.25g/kW,使用寿命大于或等于5000h,从而实现了-30℃的储存和启动,并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

4.3长寿命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燃料电池发动机总体布局和模块化结构集成设计技术的研发,长寿命燃料电池堆的研发;燃料电池辅助系统(包括空气系统、氢气系统和热管理系统等)和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技术研发;开展发动机系统集成和关键技术开发;研究核心部件和整机的测试与评估技术。考核指标: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性≥10000h,比功率密度≥300W/kg,最大效率≥60%,铂耗≤0.5g/kw;实现在25摄氏度下储存和启动;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噪音小于83分贝;控制系统符合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并应用于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开发。

4.4快速动态响应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高功率输出、快速响应燃料电池堆关键技术的研发;研究了基于低成本非贵金属新型储能材料的储能系统与燃料电池的集成技术。结合快速响应燃料电池堆进行低成本、高紧凑型发动机设计和关键工艺研究;高紧凑、低成本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评估指标:已开发出具有储能和快速动态响应功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0-100%额定功率的输出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比额定功率高30%的输出持续时间不少于25秒,体积比功率≥600W/L,最高效率≥60%,铂耗≤0.5g/kW,使用寿命≥5000小时,实际上-

4.5中德燃料电池汽车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中德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指标评价方法,建立大规模制造的零部件测试与评价体系;

联合德国相关机构,对关键部件的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和验证,研究燃料电池汽车在主客观条件下的适应性,包括温度、湿度、气压、交通条件、驾驶习惯等环境因素。,从而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及其动力系统控制策略。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了“新能源汽车”试点项目。根据此次试点专项实施计划的部署,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的是南方。本次试点的总体目标是:继续深化实施新能源汽车“纯电动驱动”技术改造战略;升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技术带来的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技术改造机遇,提前部署和开发下一代技术;到2020年,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大规模工业化发展。根据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和电力电子、智能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系统和纯电动系统六大创新链(技术方向),本试点部署了38项重点研究任务。特殊实施期为5年(2016-2020年)。2016年,该试点项目已开始实施6个技术方向的18个项目。2017年,计划启动六个技术方向的19-38个项目,预计国家安排总预算11.2亿元。所有由企业牵头的项目必须自筹配套资金,配套资金总额与国家拨付资金总额的比例不低于1:1。

项目申报应按照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除非另有规定,否则需要支持的项目数量为1-2个。项目实施期不得超过4年。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指南中第二级标题下列出的所有评估指标。项目在建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项目的参建单位数量不超过5家。该项目有一个项目负责人,项目中的每个项目都有一名项目负责人。在指南中,“支持项目数量为1-2个”是指在相同的研究方向下,当申报项目的前两个评估结果相似,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这两个项目可以同时得到支持。这两个项目将分两个阶段得到支持。第一阶段完成后,将对两个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1.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

1.1高安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类别)

研究内容:大容量阳极、碳/合金阴极、高安全隔膜和功能电解质的研发;开发极靴/电池的新制造技术、工艺和装配;研究了影响电池均匀性和寿命的工艺因素。开展电池热电耦合行为、热失控及其扩散机制、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研究,建立从材料、单体到系统的多层次安全技术体系,研究电池的安全评估技术和测试方法,开发高安全、长寿命的高比能锂离子电池。评估指标:提交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风险识别方法和评估报告;建立电池安全评价体系,形成相关的安全标准;

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循环寿命≥1500次,成本≤0.8元/Wh,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年生产能力≥1亿Wh。

1.2动力电池系统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了电池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配置、动力、机械、电力和热量的集成,以及系统的轻量化和紧凑性。进行子系统设计研究,包括: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和热管理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研究电池系统的制造技术和装配技术;开展电池系统安全性、耐久性和可靠性的设计与验证技术研究;对细胞系统的性能评价和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评估指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200Wh/kg,循环寿命≥1200次,SOC、SOP、SOH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的估计误差≤3%,单体电池温差≤2℃,满足安全、,功能安全及各项行业标准,成本≤1.2元/Wh,年生产能力≥10000台。制定电池系统设计、制造和测试的技术规范。

1.3高比功率长寿命动力电池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发高功率电极材料、高电导率电解质和高离子电导率隔膜;开发基于模型的大功率电池设计技术;开发大功率电极的制备技术、新型电池组装技术和自动化工装设备;研究电池功率特性、环境适应性和寿命的改善技术,以及提高电池均匀性和可靠性的工程控制技术,开发大功率长寿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和新型超级电容器产品,实现汽车应用。考核指标:快充电池能量密度≥120Wh/kg,恒流充电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室温、6C倍率),循环寿命≥10000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分别为200Wh/kg和50Wh/kg,充电功率密度分别为1500W/kg和5000W/kg(在常温和50%SOC下),循环寿命分别超过5000次和100000次。大功率电池年生产能力≥2亿瓦时,负载电池数量≥1000台;超级电容器年生产能力大于等于1000万瓦时,负载量大于等于200台。

2.电机驱动和电力电子组件

2.1宽带隙半导体电机控制器的开发与产业化(主要常见的关断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车用高温大电流SiC芯片技术、低电感/高密度/耐高温SiC模块封装技术、高温高频驱动技术、高密度无源器件应用技术和SiC电机控制器集成技术,开发大电流SiC晶片,高效/高密度SiC模块和用于电机控制器的电机控制器。评估指标:宽带隙功率电子模块电流≥400A,电压≥750V;电机控制器峰值功率密度≥30kW/L,与电机额定功率40-80kW相匹配,最高效率≥98.5%;不少于1000套产品加载应用程序。

2.2高效、轻量化、性价比高的电机技术及产业化(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高速、高效、轻量化电机的设计与技术、液冷与密封技术、高压安全与防护技术;

研究了转矩脉动、噪声和振动、电磁兼容性、可靠性和耐久性等性能优化技术。为满足新能源乘用车和集中驱动商用车动力系统的应用要求,我们将开发高性价比的关键零部件和电机产品。考核指标:客车电机峰值功率密度≥4kW/kg(≥30秒),连续功率密度≥2.5kW/kg,电机最大效率≥96%,负载应用不低于25000台;商用车电机峰值转矩密度≥20Nm/kg(≥60秒),连续转矩密度≥11Nm/kg,电机最高效率≥96%,负载不低于5000台。

3.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技术

3.1智能电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研发(基础前沿)

研究内容:构建高带宽、高实时、高安全、高可靠性的电子电气架构,满足智能电动汽车的需求;研究了高效车辆总线在新型分布式通信控制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基本通信协议标准。探索高效可靠的智能电动汽车信息安全系统;为智能电动汽车开发一个异构开放结构的嵌入式软件平台;研究了智能电动汽车电磁干扰噪声的建模、预测和抑制方法。评估指标:智能电动汽车的新电子和电气架构;智能电动汽车的信息安全系统和基本通信协议标准;智能电动汽车的嵌入式软件架构、操作系统和标准化接口;车辆电磁兼容性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设计方法。智能系统骨干网通信速率达到100Mbit/s,动态系统网络数据传输效率≥80%;智能电动原型车电磁兼容性测试在GB 14023-2011中合格率≥80%,在GB 18387-2013中合格率≤70%;研究成果应用于2家以上的企业;形成相关国家标准草案。

3.2电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了复杂驾驶环境下自主协作的动静态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以及车辆行驶状态及其关键参数的识别技术;研究车辆驾驶行为和目标运动行为的预测技术和建模方法,以及多维、可变尺度的局部场景生成技术;电动自动驾驶汽车的自主决策和轨迹规划技术研究;研究了车辆纵向和横向动力学的解耦控制技术和多目标鲁棒控制技术。本文研究了电动自动驾驶汽车的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评估指标:在标准测试环境下,基于高性能多源传感器,相对位置误差为厘米级,速度、车身倾角等关键状态信息估计误差≤3%,电动汽车智能驾驶技术达到SAE三级标准。在实际结构化路况下,基于性价比高的多源传感器,相对位置误差小于5厘米,速度、车身倾角等关键状态信息的估计误差小于5%。电动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达到SAE 3级标准,车辆传感、控制和执行系统必须满足汽车级的要求。制定电动自动驾驶汽车环境信息系统接口技术规范,实现100辆电动自动驾驶车辆示范运营。

4.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4.1反应堆过程建模、仿真、状态观测和寿命评估方法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对烟囱中“气、水、电、热力”等多种物理量的多重耦合机理和分布特性进行分析测试,进行性能仿真计算和优化方法研究;

堆垛机内部过程机理的动态建模方法、多变量高精度状态观测、故障诊断与控制方法研究;研究堆工况和内部不一致性对堆性能衰减的影响和机理,研究堆寿命预测方法和快速评估技术的发展。评价指标:开发了一套烟囱性能设计通用软件,热电水特性预测误差小于5%;开发用于堆栈状态一致性的多参数检测和诊断方法和工具;建立烟囱耐久性快速评估方法,形成行业规范或标准草案;它被应用于至少一辆汽车和一辆商用车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发。

4.2高比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高功率密度、低成本燃料电池堆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70MPa氢气瓶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开展高功率密度、低成本、模块化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设计与集成,以及控制系统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对发动机及其关键部件的检测与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考核指标:燃料电池发动机空气压缩机空气增压率≥2.5,效率≥70%;氢气循环泵满足阳极回流比≥2.0;燃料电池堆的体积比功率大于或等于3.1kW/L,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体积比功大于或等于600W/L,最高效率大于或等于55%,铂消耗小于或等于0.25g/kW,使用寿命大于或等于5000h,从而实现了-30℃的储存和启动,并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

4.3长寿命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燃料电池发动机总体布局和模块化结构集成设计技术的研发,长寿命燃料电池堆的研发;燃料电池辅助系统(包括空气系统、氢气系统和热管理系统等)和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技术研发;开展发动机系统集成和关键技术开发;研究核心部件和整机的测试与评估技术。考核指标:燃料电池发动机耐久性≥10000h,比功率密度≥300W/kg,最大效率≥60%,铂耗≤0.5g/kw;实现在25摄氏度下储存和启动;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噪音小于83分贝;控制系统符合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并应用于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开发。

4.4快速动态响应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高功率输出、快速响应燃料电池堆关键技术的研发;研究了基于低成本非贵金属新型储能材料的储能系统与燃料电池的集成技术。结合快速响应燃料电池堆进行低成本、高紧凑型发动机设计和关键工艺研究;高紧凑、低成本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评估指标:已开发出具有储能和快速动态响应功能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0-100%额定功率的输出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比额定功率高30%的输出持续时间不少于25秒,体积比功率≥600W/L,最高效率≥60%,铂耗≤0.5g/kW,使用寿命≥5000小时,实际上-

4.5中德燃料电池汽车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中德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指标评价方法,建立大规模制造的零部件测试与评价体系;

联合德国相关机构,对关键部件的技术指标进行测试和验证,研究燃料电池汽车在主客观条件下的适应性,包括温度、湿度、气压、交通条件、驾驶习惯等环境因素。,从而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及其动力系统控制策略。评估指标:建立一套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关键部件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提交燃料电池汽车测试规范;建立了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及其动力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仿真测试平台。

5.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系统

5.1高性价比和车辆集成的新型乘用车混合动力总成的开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新型机电耦合系统、高功率密度电机驱动系统技术和先进混合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高效、高性价比的机电耦合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开展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车辆集成和集成优化控制技术研究。考核指标:整车加速时间0-100km/h≤5s,纯电动模式下0-50km/h≤2.5s;综合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70公里;油耗(不含电能转换油耗)比第四阶段油耗限值(GB 19578-2014)降低≥40%,百公里综合油耗≤1.3l;开发了一款性能显著提高的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乘用车。车辆控制系统的功能安全级别为ISO 26262ASIL-C,车辆销量达到≥5000辆。

5.2主流配置插电式乘用车混合动力性能优化(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量产插电式乘用车,对混合动力总成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包括对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变速箱及其控制系统的优化。进行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优化,进行车辆控制和车辆集成优化,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辆性能优化。考核指标:综合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70公里;整车加速时间0-100km/h≤8s,纯电动模式下0-50km/h≤3.5s;油耗(不含电能转换油耗)比第四阶段油耗限值(GB 19578-2014)降低≥40%,百公里综合油耗≤1.3l;车辆控制系统的功能安全级别为ISO 26262ASIL-C;整车销量应≥5000辆。

5.3混合动力发动机的开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混合动力电动发动机关键技术评价与技术参数优化研究;对先进的混合动力发动机进行对标试验分析,建立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参数决策模型;利用先进的燃烧诊断和数值分析方法,对发动机的新型燃烧模式进行了研究。开展可变正时、低功率附件、排气净化、结构优化、热管理、发动机控制等技术研究,开发热效率高、效率范围广的混合动力发动机产品。评价指标:建立混合动力电动发动机技术参数的决策模型;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40%(基于汽油燃料);发动机产品至少配备一辆插电式乘用车,并获得产品公告。整车符合国六排放标准,产品年产能≥1万辆。

5.4超级节能重型卡车混合动力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重型卡车混合动力发动机的研发、新型燃烧系统及其控制技术、高效后处理技术、发动机低摩擦技术和附件电气化技术的研究;

卡车混合动力系统的研发,包括重型卡车的配置设计与优化、能源管理和动态协调控制;开展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研究,开发混合动力卡车原型车。考核指标:开发两款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有效热效率≥50%;开发了两款混合动力卡车,整车油耗比三级油耗限值至少降低30%(C-WTVC循环,总重≥25吨),满足国六排放标准要求。

6.纯电力系统

6.1分布式纯电动汽车底盘开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了分布式驱动电动底盘的配置,以及底盘的线控驱动技术、线控转向技术和线控制动技术。开发具有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回收效率的分布式电驱动总成、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开发了分布式纯电动汽车底盘和车辆。考核指标:分布式纯电动汽车整体功耗≤10kWh/100km(工况法),最大爬坡度≥30%,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300km(工况法,0-100km/h加速时间≤6s,最高车速≥140km/h;电制动使功耗降低≥25%(ECE城市工况);整车具有安全稳定的转向功能,实现了小批量试运行。

6.2高性能低能耗纯电动汽车底盘及整车开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车辆经济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的优化设计和关键技术开发,研究电池组的安全防护和车辆的主被动安全技术;开发集成纯电动动力传动系统、电动转向和反馈制动系统、高能效电加热和冷却集成空调系统等关键部件;智能汽车控制系统、新型电动底盘和汽车集成技术的研发。考核指标:纯电动汽车(车长≥4.5m)功耗≤10kWh/100km(工况法),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400km(工况法;车身和底盘结构轻于10%(与钢结构车型相比);0-100km/h加速时间≤6s,最大速度≥160km/h;电制动可将功耗降低25%以上(ECE城市工况)。

6.3纯电动客车动力平台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纯电动商用车智能控制技术、高效驱动技术、高压集成控制技术、节能电热制冷集成空调等高效辅助系统技术研究;开发模块化、系列化的纯电动商用车底盘和车型;开展车辆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提高技术研究,以及轻量化新结构、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整车批量生产工艺,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考核指标:12m纯电动客车:0-50km/h加速时间≤15s,30分钟最大速度≥100km/h,最大坡度≥25%,整备质量≤11000kg,功耗≤0.55kWh/km(工况法);全天候(环境温度范围为-20℃-40℃)行驶里程≥250km(工况法);电制动可减少25%以上的电能消耗(工况法);行驶60公里的快速充电时间≤10分钟;形成≥5000台的年生产能力,实现100台的示范应用。评估指标:建立一套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关键部件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提交燃料电池汽车测试规范;

建立了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及其动力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仿真测试平台。

5.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系统

5.1高性价比和车辆集成的新型乘用车混合动力总成的开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新型机电耦合系统、高功率密度电机驱动系统技术和先进混合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高效、高性价比的机电耦合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开展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车辆集成和集成优化控制技术研究。考核指标:整车加速时间0-100km/h≤5s,纯电动模式下0-50km/h≤2.5s;综合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70公里;油耗(不含电能转换油耗)比第四阶段油耗限值(GB 19578-2014)降低≥40%,百公里综合油耗≤1.3l;开发了一款性能显著提高的插电式/增程混合动力乘用车。车辆控制系统的功能安全级别为ISO 26262ASIL-C,车辆销量达到≥5000辆。

5.2主流配置插电式乘用车混合动力性能优化(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量产插电式乘用车,对混合动力总成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包括对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变速箱及其控制系统的优化。进行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优化,进行车辆控制和车辆集成优化,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辆性能优化。考核指标:综合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70公里;整车加速时间0-100km/h≤8s,纯电动模式下0-50km/h≤3.5s;油耗(不含电能转换油耗)比第四阶段油耗限值(GB 19578-2014)降低≥40%,百公里综合油耗≤1.3l;车辆控制系统的功能安全级别为ISO 26262ASIL-C;整车销量应≥5000辆。

5.3混合动力发动机的开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混合动力电动发动机关键技术评价与技术参数优化研究;对先进的混合动力发动机进行对标试验分析,建立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参数决策模型;利用先进的燃烧诊断和数值分析方法,对发动机的新型燃烧模式进行了研究。开展可变正时、低功率附件、排气净化、结构优化、热管理、发动机控制等技术研究,开发热效率高、效率范围广的混合动力发动机产品。评价指标:建立混合动力电动发动机技术参数的决策模型;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40%(基于汽油燃料);发动机产品至少配备一辆插电式乘用车,并获得产品公告。整车符合国六排放标准,产品年产能≥1万辆。

5.4超级节能重型卡车混合动力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重型卡车混合动力发动机的研发、新型燃烧系统及其控制技术、高效后处理技术、发动机低摩擦技术和附件电气化技术的研究;卡车混合动力系统的研发,包括重型卡车的配置设计与优化、能源管理和动态协调控制;开展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研究,开发混合动力卡车原型车。考核指标:开发两款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有效热效率≥50%;

开发了两款混合动力卡车,整车油耗比三级油耗限值至少降低30%(C-WTVC循环,总重≥25吨),满足国六排放标准要求。

6.纯电力系统

6.1分布式纯电动汽车底盘开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了分布式驱动电动底盘的配置,以及底盘的线控驱动技术、线控转向技术和线控制动技术。开发具有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回收效率的分布式电驱动总成、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开发了分布式纯电动汽车底盘和车辆。考核指标:分布式纯电动汽车整体功耗≤10kWh/100km(工况法),最大爬坡度≥30%,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300km(工况法,0-100km/h加速时间≤6s,最高车速≥140km/h;电制动使功耗降低≥25%(ECE城市工况);整车具有安全稳定的转向功能,实现了小批量试运行。

6.2高性能低能耗纯电动汽车底盘及整车开发(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车辆经济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的优化设计和关键技术开发,研究电池组的安全防护和车辆的主被动安全技术;开发集成纯电动动力传动系统、电动转向和反馈制动系统、高能效电加热和冷却集成空调系统等关键部件;智能汽车控制系统、新型电动底盘和汽车集成技术的研发。考核指标:纯电动汽车(车长≥4.5m)功耗≤10kWh/100km(工况法),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400km(工况法;车身和底盘结构轻于10%(与钢结构车型相比);0-100km/h加速时间≤6s,最大速度≥160km/h;电制动可将功耗降低25%以上(ECE城市工况)。

6.3纯电动客车动力平台技术(主要共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纯电动商用车智能控制技术、高效驱动技术、高压集成控制技术、节能电热制冷集成空调等高效辅助系统技术研究;开发模块化、系列化的纯电动商用车底盘和车型;开展车辆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提高技术研究,以及轻量化新结构、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整车批量生产工艺,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考核指标:12m纯电动客车:0-50km/h加速时间≤15s,30分钟最大速度≥100km/h,最大坡度≥25%,整备质量≤11000kg,功耗≤0.55kWh/km(工况法);全天候(环境温度范围为-20℃-40℃)行驶里程≥250km(工况法);电制动可减少25%以上的电能消耗(工况法);行驶60公里的快速充电时间≤10分钟;形成≥5000台的年生产能力,实现100台的示范应用。

标签: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常熟市长周勤第:重点支持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

10月15日,新沃土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常熟峰会在常熟市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1900/1/1 0:00:00
都是大咖!10月6日-13日一周第一电动网大牛说榜单揭晓

第一电动网10月6日13日一周大牛说榜单揭晓,踊跃投稿的大牛作者们,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分享给我们精彩的观点与故事,欢迎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圈内圈外的朋友加入大牛说,发表你的见解和体验。

1900/1/1 0:00:00
魏银仓亲述“格力&银隆”造车计划:2020年产1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

10月13日,201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在京举行,珠海银隆携旗下全系列品牌参展,包括钛酸锂材料、电池、快充设备、仿古铛铛车、双层纯电动客车、广通艾菲商务车等成果一一亮相。

1900/1/1 0:00:00
北汽集团携新能源全系亮相2016新能源汽车成果展

10月13日,2016新能源汽车成果展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在此次成果展上,北汽集团携新能源全系产品登场,展示了包括北汽新能源和北汽福田在内的,从乘用车到轻客满足不同人群出行的各类新能源产品。

1900/1/1 0:00:00
比亚迪“云轨”正式通车 迎来首个项目签约

10月13日,备受瞩目的比亚迪“云轨”通车仪式在深圳坪山总部举行。经过1000多名工程师的倾心打造、历时5年的技术研发和超过50亿元的资金投入,比亚迪“云轨”实现全球首次发布并正式通车。

1900/1/1 0:00:00
纯电动BMW i3为柏林马拉松官方指定用车

第43届柏林马拉松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约7万名选手慕名参赛。凭借诞生最多世界纪录的赛道,柏林马拉松每年都会吸引全球顶级的选手和数千位专业运动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