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动力电池产业“大跃进”背后 警惕“挖墙脚”连锁反应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跃进,太多的局外人垂涎欲滴,不敢进入这个领域!

”GGII总裁罗焕塔在完成一轮行业集中调研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GGII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动力电池领域的新增投资已超过1000亿元,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也从2014年底的约50家猛增至2016年的近150家,增长了近三倍。

在100多家新增企业中,有的是由传统数字电池转型而来,有的是从上下游延伸而来,还有的来自房地产、钢铁、消防、家电等不同领域。

哪里有光,哪里就有阴影。在300%的增长率下,隐藏着混乱和危机:“挖角”的突然增加、安全问题频发、低端产能过剩的风险、产品抄袭和模仿……所有这些都可能随时摧毁行业的“地雷”。在各种乱象中,挖角是业界最为诟病的,也是安全风险和产品模仿抄袭的根源。

资本的迅速成功使许多新企业没有耐心培养人才和建立企业员工制度,而是机会主义地试图通过在一线企业“挖人”来解决他们的迫切需求。

“在短期逐利思维下,一些不负责任、浑水摸鱼的局外人试图通过‘挖墙’快速组建团队,但被挖的角色往往只是小工程师。这些人走出去,成为首席工程师。”

罗焕塔发现,许多所谓的“总工程师”并不了解设计体系,对产品设计只有粗略的了解。“由于缺乏系统的认识,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忽视了安全概念,许多企业低价抢占市场,严重扰乱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翻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这表明这个行业过于浮躁。与罗焕塔的感受类似,北方车辆监督检验鉴定实验室(201号)主任、《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与条件》评审专家王子东用“浮躁”一词来评价当前的动力电池行业。

急躁的最大恶果是频繁发生安全事故。据高工锂电网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已超过20起。在王子东看来,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动力电池企业缺乏技术研发积累和实际应用经验。

如果再深入一点,技术研发的短板反映出缺乏人才队伍建设和系统体系。

事实上,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对整车安全的作用不言而喻。要实现动力系统的安全,涉及到材料、电池、组结构、电池管理系统、动力总成匹配、车辆环境、运营管理和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和维度。

安全问题的解决和技术突破需要企业建立一支优秀的人才和技术团队。动力电池行业是一个技术与经验并重的行业,需要大量长期从事该行业的高端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设计能力,还需要丰富的实际应用经验。

在罗焕塔看来,指望企业通过挖掘一两名核心人才快速翻身,一直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许多曾经抱有这种幻想的企业最终发现,所谓的“捷径”无异于饮止渴,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和管理核心问题,也错过了建立人才体系的最佳时期。

“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磨合和沉淀的过程。挖墙脚很难培养出一批具有足够设计开发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团队。积累和磨合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没有捷径可走。”

以动力电池的PACK环节为例,其核心技术包括定制化开发t……

电池管理系统技术、热管理技术、电流控制与检测技术、模块组装设计技术、铝合金动力电池外盒铸造技术、计算机虚拟开发技术等。如果没有这些核心技术,PACK环节只能完成组装过程,并且很难生产出与其他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

然而,根据高科技锂电网的调查,许多动力电池公司根本没有PACK技术的系统储备,其中许多公司只是从大企业挖一两名工程师,开始建设生产线。这个结果自然是可以想象的。由于对系统安全缺乏深入的了解,其最终产品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

据王子东分析,新能源汽车的火主要集中在电和热两个方面。在研发过程中,电池、电池组、电机、电子控制和整车等各个领域的企业普遍缺乏深厚的技术积累,产品开发流程不完善,注重满足基本功能,对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特性研究不深入,尤其是在安全功能设计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保证,导致电池组热失控的情况下。

这意味着,企业仅靠挖人基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整个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问题,如果市场继续容忍缺乏技术研发的企业的产品扰乱行业,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罗焕塔的建议是,我们应该从政策监管、行业自律和企业意识等角度来应对当前的挖角行为。在政策层面,政府可以在动力电池准入目录规则中对技术研发和团队设置做出具体要求;在政策监管的空白地带,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可以建立自发的“潜规则”,建立企业和人才的黑白名单,最大限度地避免挖角乱象。

“从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来看,技术团队和系统的开发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必须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积累。太多的案例警示我们,认清不切实际、幸运的捷径。到最后,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条死胡同。”罗焕塔说。

(稿件转自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跃进,太多的局外人垂涎欲滴,无法进入这个领域!

”GGII总裁罗焕塔在完成一轮行业集中调研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GGII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动力电池领域的新增投资已超过1000亿元,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也从2014年底的约50家猛增至2016年的近150家,增长了近三倍。

在100多家新增企业中,有的是由传统数字电池转型而来,有的是从上下游延伸而来,还有的来自房地产、钢铁、消防、家电等不同领域。

哪里有光,哪里就有阴影。在300%的增长率下,隐藏着混乱和危机:“挖角”的突然增加、安全问题频发、低端产能过剩的风险、产品抄袭和模仿……所有这些都可能随时摧毁行业的“地雷”。在各种乱象中,挖角是业界最为诟病的,也是安全风险和产品模仿抄袭的根源。

资本的迅速成功使许多新企业没有耐心培养人才和建立企业员工制度,而是机会主义地试图通过在一线企业“挖人”来解决他们的迫切需求。

“在短期逐利思维下,一些不负责任、浑水摸鱼的局外人试图通过‘挖墙’快速组建团队,但被挖的角色往往只是小工程师。这些人走出去,成为首席工程师。”

罗焕塔发现,许多所谓的“总工程师”并不了解设计体系,对产品设计只有粗略的了解。“由于缺乏系统的认识,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忽视了安全概念,许多企业低价抢占市场,严重扰乱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翻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这表明这个行业过于浮躁。与罗焕塔的感受类似,北方车辆监督检验鉴定实验室(201号)主任、《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与条件》评审专家王子东用“浮躁”一词来评价当前的动力电池行业。

急躁的最大恶果是频繁发生安全事故。据高工锂电网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已超过20起。在王子东看来,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动力电池企业缺乏技术研发积累和实际应用经验。

如果再深入一点,技术研发的短板反映出缺乏人才队伍建设和系统体系。

事实上,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对整车安全的作用不言而喻。要实现动力系统的安全,涉及到材料、电池、组结构、电池管理系统、动力总成匹配、车辆环境、运营管理和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和维度。

安全问题的解决和技术突破需要企业建立一支优秀的人才和技术团队。动力电池行业是一个技术与经验并重的行业,需要大量长期从事该行业的高端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设计能力,还需要丰富的实际应用经验。

在罗焕塔看来,指望企业通过挖掘一两名核心人才快速翻身,一直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许多曾经抱有这种幻想的企业最终发现,所谓的“捷径”无异于饮止渴,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和管理核心问题,也错过了建立人才体系的最佳时期。

“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磨合和沉淀的过程。挖墙脚很难培养出一批具有足够设计开发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团队。积累和磨合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没有捷径可走。”

以动力电池的PACK环节为例,其核心技术包括定制化开发t……

电池管理系统技术、热管理技术、电流控制与检测技术、模块组装设计技术、铝合金动力电池外盒铸造技术、计算机虚拟开发技术等。如果没有这些核心技术,PACK环节只能完成组装过程,并且很难生产出与其他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

然而,根据高科技锂电网的调查,许多动力电池公司根本没有PACK技术的系统储备,其中许多公司只是从大企业挖一两名工程师,开始建设生产线。这个结果自然是可以想象的。由于对系统安全缺乏深入的了解,其最终产品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

据王子东分析,新能源汽车的火主要集中在电和热两个方面。在研发过程中,电池、电池组、电机、电子控制和整车等各个领域的企业普遍缺乏深厚的技术积累,产品开发流程不完善,注重满足基本功能,对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特性研究不深入,尤其是在安全功能设计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保证,导致电池组热失控的情况下。

这意味着,企业仅靠挖人基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整个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问题,如果市场继续容忍缺乏技术研发的企业的产品扰乱行业,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罗焕塔的建议是,我们应该从政策监管、行业自律和企业意识等角度来应对当前的挖角行为。在政策层面,政府可以在动力电池准入目录规则中对技术研发和团队设置做出具体要求;在政策监管的空白地带,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可以建立自发的“潜规则”,建立企业和人才的黑白名单,最大限度地避免挖角乱象。

“从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来看,技术团队和系统的开发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必须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积累。太多的案例警示我们,认清不切实际、幸运的捷径。到最后,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条死胡同。”罗焕塔说。

(稿件转自工业技术研究院)

标签: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汽车黑科技 消灭路怒症

汽车工程师关于汽车功能的研发,专制各种不服未来买车的时候,你的关注点或许已经不在汽车的颜值上,而是它有多少“黑科技”?近期丰田、福特等厂家的头脑风暴又有新成果,

1900/1/1 0:00:00
比亚迪秦EV、比亚迪e5疯狂抄底团够 厂家直降等你参加

随着第一电动网双11疯狂购车季的结束,作为娘家人的我们,让朋友们尝到了团购的甜头。鉴于没有赶上这次班车的您也不用着急,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给出了补救方案。

1900/1/1 0:00:00
EV晨报 | 工信部:10月生产新能源汽车4.9万辆;长城推高端品牌WEY;上汽奥迪合作新能源

1、工信部陈春梅:动力电池指导意见将出台,2020年单体要求350whkg11月14日上午,

1900/1/1 0:00:00
呼和浩特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

近日,经市人民政府2016年第18次会议审议通过《呼和浩特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和《呼和浩特市2016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推广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1900/1/1 0:00:00
成都网约车新规实施 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据报道,11月5日起,《成都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暂行》正式实施,有效期5年。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