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引领产业升级,北汽新能源领跑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3.0时代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近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上海智能网联将保持和巩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力争在部分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努力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规划显示,结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充分利用上海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融合自动智能驾驶技术和联网协同驾驶技术两条技术路线,共同推动智能网联车产业创新发展。在自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推动了从驾驶员辅助(DA)向部分自动驾驶(PA)、有条件自动驾驶(CA)、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HA和FA)的发展;

在网络化协同驾驶技术方面,推动了从网络化辅助信息交互向网络化协同感知、网络化协同决策与控制的发展,实现了两个技术维度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共同发展,推动智能网联车辆发展的相关工作将纳入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统筹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智能网联产业重大项目支持政策,组织开展智能网联车辆基础前瞻和关键应用技术研究,协调推进智能网联车测试和示范运营。

沪府办发〔2017〕7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制定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制定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准,现转发给您。请仔细遵守。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月6日

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是具有环境意识、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复杂功能的新一代汽车,可以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驾驶,最终可以代替人操作。加快培育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顺应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变化趋势,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优先战略选择。服务制造强国国家战略,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加强产业创新,也是优先布局方向,是推动上海在新常态下率先转换产业发展动能、建设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重要引擎。为加快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实施期为2017-2020年)。

一、一般要求

(A) 指导思想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决策,顺应全球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我们将把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上海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试点,深入开展“创新链突破、产业链培育、资源链开放”三大创新行动,加快汽车、电子、软件、通信、交通等产业融合创新。加快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加快打造智能网联产业生态圈,努力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网联车创新中心、产业集聚高地,示范高地和领军人才高地。

(2) 基本原则

1.坚持整车集成与核心支撑相结合。充分发挥车企牵引作用,加快系统集成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围绕整车需求,着力突破核心零部件、操作系统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整车集成、核心配套的协同发展格局。

2.坚持硬件支撑与软件突破相结合。加强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的自主设计,形成大规模的m……

核心硬件的执行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在智能网联汽车核心算法和软件中的应用,促进软硬件融合。

3.坚持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相结合。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集成创新,加快自主技术突破。在共享出行、智慧交通等领域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形成一批行业技术标准。

4.坚持产业培育与示范应用相结合。通过自主培育和外部引进,加强产业全球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把示范应用作为产业培育的关键,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示范应用。

5.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加强政策规划顶层设计,切实发挥政府在公共平台建设、示范应用推广、标准法规制定、专属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三) 主要目标

到2020年,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将保持和巩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力争在部分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努力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网联产业集群。

在技术创新方面,形成了跨行业的融合创新格局,初步建立了软硬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制造和支撑体系,掌握了V2X网联汽车的协同决策和控制,集成开发了高度自动驾驶系统,已成为研究制定相关国家和国际标准法规的重要承担者,并形成了一批地方标准。

在产业培育方面,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初步形成。驾驶辅助自动驾驶新车的装配率和国内市场份额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网络化协同感知、部分自动驾驶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在示范应用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将从测试示范向商业推广应用转变,建设集特定开放区域和共享交通走廊为一体的综合测试示范区,从而实现基于V2X的联网汽车协同决策与控制以及有条件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示范运营,实现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的测试与示范运营。

二是产业创新行动

(A) 创新链突破行动。

1.明确技术开发路线。结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充分利用上海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融合自动智能驾驶技术和联网协同驾驶技术两条技术路线,共同推动智能网联车产业创新发展。在自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推动了从驾驶员辅助(DA)向部分自动驾驶(PA)、有条件自动驾驶(CA)、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HA和FA)的发展;

在网络化协同驾驶技术方面,推动了从网络化辅助信息交互向网络化协同感知、网络化协同决策与控制的发展,实现了两个技术维度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2.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在车辆关键技术方面,集中优势资源,突破机器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环境感知技术,攻克人工智能、操作系统、驾驶大脑等智能决策技术,加强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等控制和执行技术;在信息交互关键技术方面,突破了V2X通信(LTE-V、5G等)、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在基础支撑技术方面,突破了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测试评估、人机交互、人机协同驾驶等技术。

3.搭建创新服务公共平台。依托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智能网联车前瞻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产品技术测试认证平台等功能服务平台,标准规范研发平台、数据与信息安全评估平台、产业孵化创新集聚平台、智能交通与国际合作平台。

(B) 产业链培育行动

4.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政府和产学研联合攻关,完善成果转移机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积极推动移动通信(LTE-V、5G等)、北斗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图等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鼓励车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化。实现芯片、操作系统、先进传感器及配套软件研发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应用,满足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规模要求。

5.加快完善产业链布局。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关键薄弱环节,如视觉系统、车载雷达、操作系统、人机交互、地图定位、V2X通信、平台和应用软件,创新项目发现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创新团队和企业,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电子系统集成商,推动一批“补链”“强链”项目落地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市场主体。

6.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嘉定和浦东两个核心产业基地。其中,嘉定将充分发挥现有汽车产业基础,进一步部署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研发、制造和集成创新环节,进一步推进国家智能网联车辆(上海)试验示范区建设,努力将嘉定建设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集成创新应用示范区;

浦东将以张江为核心,充分发挥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优势,加强在智能网联汽车视觉系统、车载操作系统、芯片等基础共性领域的布局,努力将浦东建设成为智能网联车高端共性研发创新集聚区。

7.加快示范应用。建设道路测试的特定区域,基于特定区域的特定道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逐步扩大测试范围,丰富测试环境。推进基于V2X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在当地建立V2X通信链路,探索形成可复制的模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共享汽车、智能道路清洁、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C) 资源链开放行动

8.加快频谱资源的开放利用。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V2X专用无线电频谱分配的支持,确保V2X试商用网络专用无线电频谱的安全使用。支持企业参与LTE-V、5G等移动通信标准和V2X基础应用标准的制定,加快V2X芯片和模块的试商用,启动V2X试商用网络部署,推动V2X在车辆和道路设施中的部署。同时,努力实现市场化推广应用。

9.探索高精度地图资源的开放应用。允许局部地区的高精度地图先行先试开放使用,提高汽车环保意识和智能网联的准确预测能力。探索合理使用高精度地图的方式方法,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

10个试点道路资源开放测试。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验示范区,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路测设备配置。在明确智能网联汽车具备道路行驶资格,安全性和可靠性经过相关部门测试、评估和批准后,我们将允许地方公共道路先行测试,加快地方立法试点研究,并逐步扩大和总结在特定领域的推广。

第三,产业创新环境

(A) 建立和完善组织机制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共同发展,推动智能网联车辆发展的相关工作将纳入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统筹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智能网联产业重大项目支持政策,组织开展智能网联车辆基础前瞻和关键应用技术研究,协调推进智能网联车测试和示范运营。

(2) 加强政策协调和支持

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全市重点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政策合力。一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科研计划等现有政策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对重大科技研究项目、平台建设和示范应用给予重点支持。二是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与政府专项引导资金实现联动,共同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3) 加强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一是争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联合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行业联盟,打造智能网联车simu……

tion实验室、智能交通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综合交通数据中心等,努力打造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开放创新平台。二是加强部市合作,搭建国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提升上海智能网联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三是支持大型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特色的双创平台,通过众包设计和协同研发,推动智能网联车辆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D) 加大产业对外开放力度。

聚焦产业链关键薄弱环节,加大产业对外开放力度。一是支持地方优势企业收购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平台软件集成商、应用软件开发商、位置信息服务商和第三方大数据公司,引进一批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落户。二是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创业团队和领军人物填补智能网联汽车的薄弱环节在上海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与创业团队深度合作。

(5) 加快制定标准。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一是组织研究制定智能网联汽车V2X通信、公共数据定义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相关地方标准,推动V2X通信频段和高精度地图的应用。二是积极参与制定国家和国际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等级认证、信息安全规范等相关标准,参与起草特定领域试点示范、公共道路测试等相关措施。

第四,任务分工

(1) 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导小组框架下,加强智能网联汽车顶层设计,编制实施方案并牵头组织实施。(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

(2) 研究制定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大项目的政策,优先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近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上海智能网联将保持和巩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力争在部分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努力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规划显示,结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充分利用上海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融合自动智能驾驶技术和联网协同驾驶技术两条技术路线,共同推动智能网联车产业创新发展。在自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推动了从驾驶员辅助(DA)向部分自动驾驶(PA)、有条件自动驾驶(CA)、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HA和FA)的发展;

在网络化协同驾驶技术方面,推动了从网络化辅助信息交互向网络化协同感知、网络化协同决策与控制的发展,实现了两个技术维度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共同发展,推动智能网联车辆发展的相关工作将纳入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统筹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智能网联产业重大项目支持政策,组织开展智能网联车辆基础前瞻和关键应用技术研究,协调推进智能网联车测试和示范运营。

沪府办发〔2017〕7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制定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制定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准,现转发给您。请仔细遵守。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月6日

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是具有环境意识、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复杂功能的新一代汽车,可以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驾驶,最终可以代替人操作。加快培育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顺应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变化趋势,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优先战略选择。服务制造强国国家战略,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加强产业创新,也是优先布局方向,是推动上海在新常态下率先转换产业发展动能、建设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重要引擎。为加快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实施期为2017-2020年)。

一、一般要求

(A) 指导思想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决策,顺应全球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我们将把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上海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试点,深入开展“创新链突破、产业链培育、资源链开放”三大创新行动,加快汽车、电子、软件、通信、交通等产业融合创新。加快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加快打造智能网联产业生态圈,努力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网联车创新中心、产业集聚高地,示范高地和领军人才高地。

(2) 基本原则

1.坚持整车集成与核心支撑相结合。充分发挥车企牵引作用,加快系统集成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围绕整车需求,着力突破核心零部件、操作系统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整车集成、核心配套的协同发展格局。

2.坚持硬件支撑与软件突破相结合。加强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的自主设计,形成大规模的m……

核心硬件的执行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在智能网联汽车核心算法和软件中的应用,促进软硬件融合。

3.坚持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相结合。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集成创新,加快自主技术突破。在共享出行、智慧交通等领域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形成一批行业技术标准。

4.坚持产业培育与示范应用相结合。通过自主培育和外部引进,加强产业全球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把示范应用作为产业培育的关键,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示范应用。

5.坚持企业主体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加强政策规划顶层设计,切实发挥政府在公共平台建设、示范应用推广、标准法规制定、专属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三) 主要目标

到2020年,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将保持和巩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力争在部分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努力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网联产业集群。

在技术创新方面,形成了跨行业的融合创新格局,初步建立了软硬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制造和支撑体系,掌握了V2X网联汽车的协同决策和控制,集成开发了高度自动驾驶系统,已成为研究制定相关国家和国际标准法规的重要承担者,并形成了一批地方标准。

在产业培育方面,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初步形成。驾驶辅助自动驾驶新车的装配率和国内市场份额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网络化协同感知、部分自动驾驶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在示范应用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将从测试示范向商业推广应用转变,建设集特定开放区域和共享交通走廊为一体的综合测试示范区,从而实现基于V2X的联网汽车协同决策与控制以及有条件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示范运营,实现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的测试与示范运营。

二是产业创新行动

(A) 创新链突破行动。

1.明确技术开发路线。结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充分利用上海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融合自动智能驾驶技术和联网协同驾驶技术两条技术路线,共同推动智能网联车产业创新发展。在自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推动了从驾驶员辅助(DA)向部分自动驾驶(PA)、有条件自动驾驶(CA)、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HA和FA)的发展;

在网络化协同驾驶技术方面,推动了从网络化辅助信息交互向网络化协同感知、网络化协同决策与控制的发展,实现了两个技术维度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2.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在车辆关键技术方面,集中优势资源,突破机器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环境感知技术,攻克人工智能、操作系统、驾驶大脑等智能决策技术,加强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等控制和执行技术;在信息交互关键技术方面,突破了V2X通信(LTE-V、5G等)、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在基础支撑技术方面,突破了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测试评估、人机交互、人机协同驾驶等技术。

3.搭建创新服务公共平台。依托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智能网联车前瞻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产品技术测试认证平台等功能服务平台,标准规范研发平台、数据与信息安全评估平台、产业孵化创新集聚平台、智能交通与国际合作平台。

(B) 产业链培育行动

4.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政府和产学研联合攻关,完善成果转移机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积极推动移动通信(LTE-V、5G等)、北斗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图等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鼓励车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化。实现芯片、操作系统、先进传感器及配套软件研发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应用,满足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规模要求。

5.加快完善产业链布局。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关键薄弱环节,如视觉系统、车载雷达、操作系统、人机交互、地图定位、V2X通信、平台和应用软件,创新项目发现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创新团队和企业,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电子系统集成商,推动一批“补链”“强链”项目落地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市场主体。

6.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嘉定和浦东两个核心产业基地。其中,嘉定将充分发挥现有汽车产业基础,进一步部署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研发、制造和集成创新环节,进一步推进国家智能网联车辆(上海)试验示范区建设,努力将嘉定建设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集成创新应用示范区;

浦东将以张江为核心,充分发挥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优势,加强在智能网联汽车视觉系统、车载操作系统、芯片等基础共性领域的布局,努力将浦东建设成为智能网联车高端共性研发创新集聚区。

7.加快示范应用。建设道路测试的特定区域,基于特定区域的特定道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逐步扩大测试范围,丰富测试环境。推进基于V2X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在当地建立V2X通信链路,探索形成可复制的模式。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共享汽车、智能道路清洁、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C) 资源链开放行动

8.加快频谱资源的开放利用。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V2X专用无线电频谱分配的支持,确保V2X试商用网络专用无线电频谱的安全使用。支持企业参与LTE-V、5G等移动通信标准和V2X基础应用标准的制定,加快V2X芯片和模块的试商用,启动V2X试商用网络部署,推动V2X在车辆和道路设施中的部署。同时,努力实现市场化推广应用。

9.探索高精度地图资源的开放应用。允许局部地区的高精度地图先行先试开放使用,提高汽车环保意识和智能网联的准确预测能力。探索合理使用高精度地图的方式方法,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

10个试点道路资源开放测试。依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验示范区,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路测设备配置。在明确智能网联汽车具备道路行驶资格,安全性和可靠性经过相关部门测试、评估和批准后,我们将允许地方公共道路先行测试,加快地方立法试点研究,并逐步扩大和总结在特定领域的推广。

第三,产业创新环境

(A) 建立和完善组织机制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共同发展,推动智能网联车辆发展的相关工作将纳入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导小组的职责范围,统筹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和应用。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智能网联产业重大项目支持政策,组织开展智能网联车辆基础前瞻和关键应用技术研究,协调推进智能网联车测试和示范运营。

(2) 加强政策协调和支持

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全市重点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政策合力。一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科研计划等现有政策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对重大科技研究项目、平台建设和示范应用给予重点支持。二是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与政府专项引导资金实现联动,共同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3) 加强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一是争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联合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行业联盟,打造智能网联车simu……

tion实验室、智能交通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综合交通数据中心等,努力打造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开放创新平台。二是加强部市合作,搭建国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提升上海智能网联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三是支持大型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以智能网联汽车为特色的双创平台,通过众包设计和协同研发,推动智能网联车辆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D) 加大产业对外开放力度。

聚焦产业链关键薄弱环节,加大产业对外开放力度。一是支持地方优势企业收购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平台软件集成商、应用软件开发商、位置信息服务商和第三方大数据公司,引进一批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落户。二是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创业团队和领军人物填补智能网联汽车的薄弱环节在上海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与创业团队深度合作。

(5) 加快制定标准。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一是组织研究制定智能网联汽车V2X通信、公共数据定义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相关地方标准,推动V2X通信频段和高精度地图的应用。二是积极参与制定国家和国际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等级认证、信息安全规范等相关标准,参与起草特定领域试点示范、公共道路测试等相关措施。

第四,任务分工

(1) 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领导小组框架下,加强智能网联汽车顶层设计,编制实施方案并牵头组织实施。(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

(2) 研究制定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大项目的政策,优先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

标签:北京远程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奇瑞“战略转型2.0元年”精彩收官,2017聚焦新能源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这是国家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奇瑞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可谓深有感触。

1900/1/1 0:00:00
发改委发布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将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

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节能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方案提出完善燃油经济性标准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重点制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标准制修订工作。

1900/1/1 0:00:00
上海到2020年建成全国领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近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20年,保持并巩固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力争在局部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1900/1/1 0:00:00
EV晨报 | 南京金龙电动乘用车基地将启用;奇瑞40亿加码新能源;北汽EC180开售4.98万起

1、南京金龙乘用车生产基地2017年下半年启用生产SUV、MPV新能源车近日,南京金龙正式公布了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发展规划。

1900/1/1 0:00:00
FMC中文名“知行”公布 30万产能工厂选址南京

投资116亿、产能30万的FutureMobilityCorpFMC工厂选址南京。1月19日,南京市开发区和FMC签署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签约仪式。

1900/1/1 0:00:00
未来汽车开发者 | 奇瑞新能源总经理高立新:稳步发展新能源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研发的先行者,奇瑞在国内外市场都创造过令人振奋的成绩,也经历了从无所畏惧、意气风发到沉淀蓄势再出发,如今,面向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奇瑞瞄准了“行业前三”的目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