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炫的技术和高端的智能对未来的汽车有太多的想象空间。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市场有多大?用户接受的价格范围是多少?自动驾驶最吸引消费者的地方是什么?如何确定事故责任?未来的汽车大数据会告诉你一切。
政策补贴对消费者的影响很小。
Lili,Nelson大中华区高级总监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四种类型。其中,油电混合动力认知比例高达98%,熟悉度达70%;
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的认知比例也在90%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在2016年仅生产了10辆汽车,其知名度较低。1月18日,尼尔森大中华区高级总监Lili在“未来汽车大数据报告”发布会上向大家报告最新研究数据时表示,“然而,国家政策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向上的趋势很高,这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根据国家政策,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新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由新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研究人员对新能源汽车的调查分析)。
“未来汽车大数据报告”覆盖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和16个二线城市,选取近万个优质样本,对样本用户进行大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87%的用户认为他们可能会购买新能源汽车,其中56%是摇摆用户。在用户选择上,节能环保、使用成本、政策倾斜、驾驶体验等是购买新能源车的主要优势。”Lily指出,安全问题实际上并没有被许多消费者提及。经过近十年的验证,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想法已经成熟,并产生了信任。
那么,随着政策补贴的减少,消费者需求是否会出现波动?对此,Lily表示,“根据调查,整体数据从87%下降到76%,其中摇摆用户从56%下降到48%。可以说不会有明显变化。”
同时,她表示,超过34%的用户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新能源汽车,55%的用户愿意以相同的价格购买。“接受新能源汽车更高价格的34%用户中,有一半接受20%以内的涨幅。”
凤凰网互联网营销与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郝伟
作为一名新能源车主,凤凰网互联网营销与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郝伟指出,未来汽车的第一批购买者或严格意义上的用户并不关心汽车的性能和车轮,而是关心他们买车后会得到什么样的体验。未来的营销不再是简单的广告或表达品牌理念,而是为每位车主提供个性化服务。
64.6%的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除了新能源,智能汽车也是当前和未来的热门话题。“在过去的一年里,智能汽车在网上的讨论非常活跃,92%的用户对智能汽车感兴趣,这被认为是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65.3%的用户对辅助驾驶技术印象良好,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鸡肋和使用频率低。46.5%的用户对导航有良好印象,但也有些用户认为汽车导航比手机更慢、更不准确。"
为什么智能汽车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Lily指出,首先,它更舒适,其次,驾驶更安全,而且它有很强的科技感,引领潮流。当然,也有一些用户对此表示担忧,主要包括新技术不成熟、易故障、售后维护费用昂贵、数据和隐私安全等。“有意思的是,当我们与消费者讨论未来的汽车研发是传统车企的优势,还是互联网造车强国的话题时,53%的用户对传统车企制造的智能汽车表示更信任。这主要是由于多年的技术沉淀、对汽车的理解更深、管理经验丰富等原因。当然,互联网车企在技术上有很强的优势。"
当谈到智能汽车时,它无疑会谈论智能驾驶或自动驾驶。一般来说,自动驾驶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包括由人控制的传统汽车;第二类是带有智能设备的汽车;第三类是两辆或两辆以上配备智能设备的汽车;
第四类基本可以实现无人驾驶,但人们可以在重要时刻进行干预;
第五类是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人们无法干预。
“我们发现,消费者普遍看好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发展,占64.6%。此外,80%的消费者认为目前他们能接受的是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可以相互切换,这是第四个层次。”Lily说。“也有用户担心安全性不足,对自动驾驶有顾虑。但普遍认为,未来五到十五年可能是自动驾驶发展的高峰期,将进入千家万户。也有专家表示,2025年自动驾驶将成为主要驾驶模式。”
于正,小信息全国营销总经理
“自动驾驶实现后,可以将日常系统结合起来,即进行有效的信息分发。”小信息全国营销总经理于正进一步延伸了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和信息结合后,可能就没有驾驶行业了,这是时代的连接变化。自动驾驶可以带你去目的地喝一杯,自己开车完成真正的驾驶。”
汽车服务的未来方向是数字化、简单化和智能化。
就未来的汽车出行而言,一些专家判断,它可能倾向于公共化、智能化和共享化。
那么在公共交通方面,你更喜欢私家车还是公共交通?“我们发现,43%的消费者会在公共交通和私家车之间切换,尤其是在公共场景模式下。例如,通勤者会更喜欢公共交通,周末的短途旅行会更喜欢私家车。商务旅行可能对公共交通更具吸引力。“Lily指出,智能出行体现在更便捷的交通设施上,包括更智能的汽车产品。汽车共享正在被更多消费者接受,近一半的用户已经开始接受汽车共享的概念。
Lily进一步解释说,汽车共享包括时间共享、旅行套餐服务、P2P汽车租赁和汽车交换。对于分时租赁,可接受的价格为每小时20-60元,每天100-400元。
关于未来交通设施的需求。Lily指出,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消费者的需求集中在方便的互动和方便的充电上。包括自动充电系统,方便或随时充电。“人们不满足于家里的私人充电桩,而是希望它们在路上可以随时充电。未来高速公路上可能会有自动驾驶车道和智能交通。除了充电站设施,他们希望路上有感应线圈设施,或者在路上埋有感应充电设施。”
“未来的汽车服务主要有三个方向:数字化、简化和智能化,包括未来的汽车售后服务领域。例如,手机APP可以同步进行监控、在线预订、现场服务等,这些都是自动化的。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也非常强烈。”Lily说,“面对服务需求的变化,4S店未来的发展模式也将发生变化,业务将向多元化、小型化转变,从单一品牌授权经营向综合品牌经营转变。”
“或者更进一步,智能汽车将来能自我诊断和修复吗?”Lily说,一些用户有这样的猜测。
朱卫华汽车联网产品认证联盟秘书长、中国汽车协会信息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
关于售后或后市场,汽车联网产品认证联盟秘书长、中国汽车协会信息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朱卫华有话要说。“很多车主抱怨地图更新慢,本质上是因为大量汽车没有联网。过去几年,我一直在推动北斗和4G在汽车上的应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每个人都会看到,中国将在汽车联网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关于商业,人们可能非常合作……
最近对售后市场感到担忧,但售后市场一直在亏损。“同时,朱卫华认为,4S店是世界上最好的业态。未来,如果你想在改革领域分一杯羹,就只能建立在共享售后的基础上,即许多品牌使用相同的售后服务系统。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故障排除。
责任认定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在智能驾驶应用方便生活的同时,一些用户有疑问:如何确定事故责任?Lily表示,有专家指出,如果是全自动驾驶制造商,就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如果一方自动驾驶,另一方由人类驾驶员驾驶,我们应该权衡彼此的责任。因此,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我们也很高兴地发现,一些制造商已经表示,他们将在未来承担自动驾驶汽车的主要责任。”
焦景寿,北京东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作为一名律师,北京东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焦景寿更关注驾驶安全、数据安全和立法。“如何定义自动驾驶模式下的交通事故责任?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复杂。首先,它有一定的概率,我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概率会更低。据统计,世界上平均每八分钟就有一次交通事故。如果自动驾驶汽车未来重新普及,交通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都会减少,我相信这个行业会有很大的发展,国家政策肯定会有很大倾斜。"
“回到刚才的问题,交通法明确规定驾驶员应承担责任。至于购买人工智能汽车或未来汽车,这是驾驶员和制造商之间的关系。然后,当时机成熟时,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过程将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交通明确事故双方的责任,并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在第二步中,责任方承担责任后,将根据制造商的过错或疏忽责任进行调查。”焦景寿指出,目前,一些制造商已经提出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承担事故责任,这是企业的责任,但如何从法律角度进行界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来,汽车本身和汽车制造商将建立大数据存储平台或终端。如何保证这些信息安全?焦景寿建议,可以通过法律培训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企业应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防止公民个人信息从企业内部泄露。酷炫的技术和高端的智能对未来的汽车有太多的想象空间。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市场有多大?用户接受的价格范围是多少?自动驾驶最吸引消费者的地方是什么?如何确定事故责任?未来的汽车大数据会告诉你一切。
政策补贴对消费者的影响很小。
Lili,Nelson大中华区高级总监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四种类型。其中,油电混合动力认知比例高达98%,熟悉度达70%;
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的认知比例也在90%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在2016年仅生产了10辆汽车,其知名度较低。1月18日,尼尔森大中华区高级总监Lili在“未来汽车大数据报告”发布会上向大家报告最新研究数据时表示,“然而,国家政策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向上的趋势很高,这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根据国家政策,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新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由新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研究人员对新能源汽车的调查分析)。
“未来汽车大数据报告”覆盖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和16个二线城市,选取近万个优质样本,对样本用户进行大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87%的用户认为他们可能会购买新能源汽车,其中56%是摇摆用户。在用户选择上,节能环保、使用成本、政策倾斜、驾驶体验等是购买新能源车的主要优势。”Lily指出,安全问题实际上并没有被许多消费者提及。经过近十年的验证,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想法已经成熟,并产生了信任。
那么,随着政策补贴的减少,消费者需求是否会出现波动?对此,Lily表示,“根据调查,整体数据从87%下降到76%,其中摇摆用户从56%下降到48%。可以说不会有明显变化。”
同时,她表示,超过34%的用户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新能源汽车,55%的用户愿意以相同的价格购买。“接受新能源汽车更高价格的34%用户中,有一半接受20%以内的涨幅。”
凤凰网互联网营销与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郝伟
作为一名新能源车主,凤凰网互联网营销与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郝伟指出,未来汽车的第一批购买者或严格意义上的用户并不关心汽车的性能和车轮,而是关心他们买车后会得到什么样的体验。未来的营销不再是简单的广告或表达品牌理念,而是为每位车主提供个性化服务。
64.6%的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除了新能源,智能汽车也是当前和未来的热门话题。“在过去的一年里,智能汽车在网上的讨论非常活跃,92%的用户对智能汽车感兴趣,这被认为是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65.3%的用户对辅助驾驶技术印象良好,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鸡肋和使用频率低。46.5%的用户对导航有良好印象,但也有些用户认为汽车导航比手机更慢、更不准确。"
为什么智能汽车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Lily指出,首先,它更舒适,其次,驾驶更安全,而且它有很强的科技感,引领潮流。当然,也有一些用户对此表示担忧,主要包括新技术不成熟、易故障、售后维护费用昂贵、数据和隐私安全等。“有意思的是,当我们与消费者讨论未来的汽车研发是传统车企的优势,还是互联网造车强国的话题时,53%的用户对传统车企制造的智能汽车表示更信任。这主要是由于多年的技术沉淀、对汽车的理解更深、管理经验丰富等原因。当然,互联网车企在技术上有很强的优势。"
当谈到智能汽车时,它无疑会谈论智能驾驶或自动驾驶。一般来说,自动驾驶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包括由人控制的传统汽车;第二类是带有智能设备的汽车;第三类是两辆或两辆以上配备智能设备的汽车;
第四类基本可以实现无人驾驶,但人们可以在重要时刻进行干预;
第五类是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人们无法干预。
“我们发现,消费者普遍看好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发展,占64.6%。此外,80%的消费者认为目前他们能接受的是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可以相互切换,这是第四个层次。”Lily说。“也有用户担心安全性不足,对自动驾驶有顾虑。但普遍认为,未来五到十五年可能是自动驾驶发展的高峰期,将进入千家万户。也有专家表示,2025年自动驾驶将成为主要驾驶模式。”
于正,小信息全国营销总经理
“自动驾驶实现后,可以将日常系统结合起来,即进行有效的信息分发。”小信息全国营销总经理于正进一步延伸了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和信息结合后,可能就没有驾驶行业了,这是时代的连接变化。自动驾驶可以带你去目的地喝一杯,自己开车完成真正的驾驶。”
汽车服务的未来方向是数字化、简单化和智能化。
就未来的汽车出行而言,一些专家判断,它可能倾向于公共化、智能化和共享化。
那么在公共交通方面,你更喜欢私家车还是公共交通?“我们发现,43%的消费者会在公共交通和私家车之间切换,尤其是在公共场景模式下。例如,通勤者会更喜欢公共交通,周末的短途旅行会更喜欢私家车。商务旅行可能对公共交通更具吸引力。“Lily指出,智能出行体现在更便捷的交通设施上,包括更智能的汽车产品。汽车共享正在被更多消费者接受,近一半的用户已经开始接受汽车共享的概念。
Lily进一步解释说,汽车共享包括时间共享、旅行套餐服务、P2P汽车租赁和汽车交换。对于分时租赁,可接受的价格为每小时20-60元,每天100-400元。
关于未来交通设施的需求。Lily指出,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消费者的需求集中在方便的互动和方便的充电上。包括自动充电系统,方便或随时充电。“人们不满足于家里的私人充电桩,而是希望它们在路上可以随时充电。未来高速公路上可能会有自动驾驶车道和智能交通。除了充电站设施,他们希望路上有感应线圈设施,或者在路上埋有感应充电设施。”
“未来的汽车服务主要有三个方向:数字化、简化和智能化,包括未来的汽车售后服务领域。例如,手机APP可以同步进行监控、在线预订、现场服务等,这些都是自动化的。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也非常强烈。”Lily说,“面对服务需求的变化,4S店未来的发展模式也将发生变化,业务将向多元化、小型化转变,从单一品牌授权经营向综合品牌经营转变。”
“或者更进一步,智能汽车将来能自我诊断和修复吗?”Lily说,一些用户有这样的猜测。
朱卫华汽车联网产品认证联盟秘书长、中国汽车协会信息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
关于售后或后市场,汽车联网产品认证联盟秘书长、中国汽车协会信息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朱卫华有话要说。“很多车主抱怨地图更新慢,本质上是因为大量汽车没有联网。过去几年,我一直在推动北斗和4G在汽车上的应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每个人都会看到,中国将在汽车联网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关于商业,人们可能非常合作……
最近对售后市场感到担忧,但售后市场一直在亏损。“同时,朱卫华认为,4S店是世界上最好的业态。未来,如果你想在改革领域分一杯羹,就只能建立在共享售后的基础上,即许多品牌使用相同的售后服务系统。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故障排除。
责任认定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在智能驾驶应用方便生活的同时,一些用户有疑问:如何确定事故责任?Lily表示,有专家指出,如果是全自动驾驶制造商,就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如果一方自动驾驶,另一方由人类驾驶员驾驶,我们应该权衡彼此的责任。因此,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我们也很高兴地发现,一些制造商已经表示,他们将在未来承担自动驾驶汽车的主要责任。”
焦景寿,北京东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作为一名律师,北京东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焦景寿更关注驾驶安全、数据安全和立法。“如何定义自动驾驶模式下的交通事故责任?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复杂。首先,它有一定的概率,我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概率会更低。据统计,世界上平均每八分钟就有一次交通事故。如果自动驾驶汽车未来重新普及,交通事故数量和伤亡人数都会减少,我相信这个行业会有很大的发展,国家政策肯定会有很大倾斜。"
“回到刚才的问题,交通法明确规定驾驶员应承担责任。至于购买人工智能汽车或未来汽车,这是驾驶员和制造商之间的关系。然后,当时机成熟时,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过程将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交通明确事故双方的责任,并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在第二步中,责任方承担责任后,将根据制造商的过错或疏忽责任进行调查。”焦景寿指出,目前,一些制造商已经提出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承担事故责任,这是企业的责任,但如何从法律角度进行界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来,汽车本身和汽车制造商将建立大数据存储平台或终端。如何保证这些信息安全?焦景寿建议,可以通过法律培训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企业应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防止公民个人信息从企业内部泄露。
“我60多岁了,60年代有一次在上海街头,正好有一辆奔驰汽车开过去,我的父亲跟我说,你好好读书以后就坐奔驰,小时候对汽车的印象就是那个奔驰的概念。
1900/1/1 0:00:002016蓝瓴汽车盛典现场1月17日,“致敬标杆聚力共赢”2016蓝瓴汽车盛典在北京华丽落幕。
1900/1/1 0:00:001月18日18时,“2016中国汽车年度盛典”如约而至。回看2016年,中国新车市场以独步全球的2800万辆销量,让美欧市场更加高攀不起。
1900/1/1 0:00:00近日,南昌市发布《南昌市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方案》的通知,规定2016年市级财政补助标准与2016年江西省省级财政补助标准11配套。
1900/1/1 0:00:00创投圈?大事件汽车行业难道说“保利事件”有了结果?抢到这样的独家“大新闻”,年终奖肯定不用愁了抱歉这个大事件跟保利没关系,
1900/1/1 0:00:001月17日,发改委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适度超前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促进交通运输“以电代油”。建设“四纵四横”城际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新增超过800座城际快速充电站。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