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断提高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性,进一步降低成本,2018年前将保证优质动力电池的供应;大力推进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2020年实现规模化应用;
将努力加强新系统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2025年将实现技术变革和开发试验。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发布《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原公告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装〔2017〕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建军工生产建设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加快提高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印发给您,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有关进展情况及时报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科技部
2017年2月20日
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动力电池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仍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需求,尤其是在基础关键材料、系统集成技术、制造设备和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为加快提升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一般要求
(A)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四、五、六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落实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协同创新体系。
(2) 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大幅提高产品安全性和质量。
坚持产业协同。加强政策措施引导,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作用,促进动力电池与材料、零部件、设备、整车等行业紧密联动,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倡导生命周期理念,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大力推进生态设计,推进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现低碳、循环利用和集约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
。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创新理念和模式,不断提高合作水平和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是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
(A) 发展方向
不断提高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性,进一步降低成本,确保2018年前优质动力电池的供应;大力推进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2020年实现规模化应用;将努力加强新系统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2025年将实现技术变革和开发试验。
(二) 主要目标
1.产品性能大大提高。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比能量将超过300千瓦时/千克;
系统比能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使用环境达到-30℃至55℃,可具备3C充电能力。到2025年,动力电池技术新体系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体电池比能量将达到500 WHr/kg。
2.产品安全性满足大规模使用的需要。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制造和一致性控制水平显著提高,产品设计和系统集成满足功能安全要求,实现全生命周期安全生产和使用。
3、产业规模合理有序发展。到2020年,动力电池行业总产能将突破1000亿瓦时,形成产销规模超过400亿瓦时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4、关键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到2020年,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上游产业链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
5、高端设备支撑产业发展。到2020年,动力电池研发、制造、测试验证、回收利用等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显著提高,制造成本大幅降低。
第三,重点任务
(A) 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建设
推动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搭建动力电池协同研究、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优势资源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研发、设计、中试开发、试验验证和行业服务能力,开展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以及知识产权布局和储备研究,为行业提供技术开发、标准制定、人员培训和国际交流。(工业和信息化部)
(2) 实施动力电池吊装项目。
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对动力电池研发的统筹支持,2020年单体电池比能将突破300 WHr/kg,产品性能将不断提高,高水平产品将加快在汽车上的应用。鼓励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优势资源合作,集中力量突破材料和零部件、电池芯和系统等关键技术,大幅提高动力电池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努力实现350 WHr/kg电池和260 WHr/kg系统的锂离子新产品的产业化和车载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
(3) 加强对新型系统动力电池的研究。
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开展新体系动力电池产品的研发创新,积极推动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体系电池的研究和工程发展。2020年单个电池的比能量将达到400 WHr/kg以上,2025年将达到500 WHr/kg。(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科学基金)
(D) 促进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依托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技术升级项目和重大工程包,加大对突破瓶颈制约和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电池管理系统,促进动力电池、材料、零部件、设备、整车等行业的协调发展,促进……
构建自主可控、协调高效、适应发展目标的产业链体系。支持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系统的研发,进一步增加工业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
(五)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调整完善动力电池行业监管条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等管理措施,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推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完善产品生产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生命周期质量可追溯性,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安全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
(六)加快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发布、实施并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化路线图。加强动力电池产品性能、寿命、安全、可靠性、智能制造和回收利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制定并实施动力电池的规格、尺寸、产品编码规则等标准。做好国家标准实施工作,鼓励企业建立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体系。支持行业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不断提高在国际标准、技术法规领域的话语权。(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
(七)加强测试分析和评估能力建设。
通过“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和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动力电池检测分析能力建设。加强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研究,加快制定行业通用检测评价程序,完善企业自主检测、公共服务检测和国家认证检测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鼓励研究机构、检测认证机构、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加强产品测试验证等相关数据的积累,为产品开发、标准制修订和产品一致性控制奠定坚实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
(八)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
对动力电池生产、使用和报废全过程进行监管,鼓励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建立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体系,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对其销售的整车、动力电池等关键系统的运行和安全状况进行监测管理,建立产品安全预警体系和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机制,加强安全事故预防。(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9) 加快关键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通过重大短板装备升级项目,推动智能制造成套装备产业化,鼓励动力电池制造商与装备制造商强强联合,探索构建资本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加强关键制造装备协同研究,推进数字化制造成套设备产业化,提高设备精度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有效满足动力电池制造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四,保障措施
(A)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鼓励利用社会资本设立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的支持力度。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和基金)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利用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智能制造项目、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等资金渠道,重点支持前沿基础研究、电池产品及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循环利用等领军企业。对符合要求的动力电池产品,按规定免征消费税;
符合条件的动力电池企业,按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
(B) 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清理整顿不利于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国家统一产品检测标准和规范,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加强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检测公正。执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技术政策(2015年版)》;及时发布实施动力电池回收管理办法,强化企业在动力电池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的主体责任,逐步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制度。防止和制止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加强舆论监督和引导,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
(C) 发挥产业联盟的作用
建立动力电池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和上下游产业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建立健全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并围绕共性关键技术开发、知识产权许可与保护、标准研究、政策措施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促进动力电池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
(D)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人才培养、引进和智力引进。鼓励材料与系统集成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企业和研究院所,加快培养和集聚一批国际知名领军人才。加强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等相关学科建设,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培养相关学科应用型人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充分发挥多边或双边合作机制作用,加强技术标准、政策法规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高水平企业互利合作,促进动力电池技术与人才交流、项目合作和成果产业化。支持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出口技术和产品并在国外投资建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科技部)为不断提高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性,进一步降低成本,2018年前将保证优质动力电池的供应;大力推进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2020年实现规模化应用;
将努力加强新系统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2025年将实现技术变革和开发试验。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发布《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原公告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装〔2017〕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建军工生产建设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加快提高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印发给您,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有关进展情况及时报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科技部
2017年2月20日
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动力电池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仍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需求,尤其是在基础关键材料、系统集成技术、制造设备和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为加快提升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一般要求
(A)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四、五、六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落实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协同创新体系。
(2) 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大幅提高产品安全性和质量。
坚持产业协同。加强政策措施引导,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作用,促进动力电池与材料、零部件、设备、整车等行业紧密联动,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倡导生命周期理念,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大力推进生态设计,推进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现低碳、循环利用和集约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
。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创新理念和模式,不断提高合作水平和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是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
(A) 发展方向
不断提高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性,进一步降低成本,确保2018年前优质动力电池的供应;大力推进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2020年实现规模化应用;将努力加强新系统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2025年将实现技术变革和开发试验。
(二) 主要目标
1.产品性能大大提高。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比能量将超过300千瓦时/千克;
系统比能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使用环境达到-30℃至55℃,可具备3C充电能力。到2025年,动力电池技术新体系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体电池比能量将达到500 WHr/kg。
2.产品安全性满足大规模使用的需要。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制造和一致性控制水平显著提高,产品设计和系统集成满足功能安全要求,实现全生命周期安全生产和使用。
3、产业规模合理有序发展。到2020年,动力电池行业总产能将突破1000亿瓦时,形成产销规模超过400亿瓦时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4、关键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到2020年,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和零部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上游产业链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
5、高端设备支撑产业发展。到2020年,动力电池研发、制造、测试验证、回收利用等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显著提高,制造成本大幅降低。
第三,重点任务
(A) 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建设
推动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搭建动力电池协同研究、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优势资源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研发、设计、中试开发、试验验证和行业服务能力,开展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以及知识产权布局和储备研究,为行业提供技术开发、标准制定、人员培训和国际交流。(工业和信息化部)
(2) 实施动力电池吊装项目。
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对动力电池研发的统筹支持,2020年单体电池比能将突破300 WHr/kg,产品性能将不断提高,高水平产品将加快在汽车上的应用。鼓励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优势资源合作,集中力量突破材料和零部件、电池芯和系统等关键技术,大幅提高动力电池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努力实现350 WHr/kg电池和260 WHr/kg系统的锂离子新产品的产业化和车载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
(3) 加强对新型系统动力电池的研究。
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开展新体系动力电池产品的研发创新,积极推动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体系电池的研究和工程发展。2020年单个电池的比能量将达到400 WHr/kg以上,2025年将达到500 WHr/kg。(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科学基金)
(D) 促进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依托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技术升级项目和重大工程包,加大对突破瓶颈制约和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电池管理系统,促进动力电池、材料、零部件、设备、整车等行业的协调发展,促进……
构建自主可控、协调高效、适应发展目标的产业链体系。支持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系统的研发,进一步增加工业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
(五)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调整完善动力电池行业监管条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等管理措施,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推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完善产品生产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生命周期质量可追溯性,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安全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
(六)加快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发布、实施并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化路线图。加强动力电池产品性能、寿命、安全、可靠性、智能制造和回收利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制定并实施动力电池的规格、尺寸、产品编码规则等标准。做好国家标准实施工作,鼓励企业建立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体系。支持行业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不断提高在国际标准、技术法规领域的话语权。(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
(七)加强测试分析和评估能力建设。
通过“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和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动力电池检测分析能力建设。加强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研究,加快制定行业通用检测评价程序,完善企业自主检测、公共服务检测和国家认证检测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鼓励研究机构、检测认证机构、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加强产品测试验证等相关数据的积累,为产品开发、标准制修订和产品一致性控制奠定坚实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
(八)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
对动力电池生产、使用和报废全过程进行监管,鼓励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建立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体系,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对其销售的整车、动力电池等关键系统的运行和安全状况进行监测管理,建立产品安全预警体系和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机制,加强安全事故预防。(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9) 加快关键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通过重大短板装备升级项目,推动智能制造成套装备产业化,鼓励动力电池制造商与装备制造商强强联合,探索构建资本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加强关键制造装备协同研究,推进数字化制造成套设备产业化,提高设备精度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有效满足动力电池制造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四,保障措施
(A)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鼓励利用社会资本设立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的支持力度。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和基金)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利用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智能制造项目、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等资金渠道,重点支持前沿基础研究、电池产品及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循环利用等领军企业。对符合要求的动力电池产品,按规定免征消费税;
符合条件的动力电池企业,按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
(B) 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清理整顿不利于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国家统一产品检测标准和规范,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加强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确保检测公正。执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技术政策(2015年版)》;及时发布实施动力电池回收管理办法,强化企业在动力电池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的主体责任,逐步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制度。防止和制止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加强舆论监督和引导,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
(C) 发挥产业联盟的作用
建立动力电池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和上下游产业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建立健全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并围绕共性关键技术开发、知识产权许可与保护、标准研究、政策措施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促进动力电池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
(D)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
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人才培养、引进和智力引进。鼓励材料与系统集成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企业和研究院所,加快培养和集聚一批国际知名领军人才。加强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等相关学科建设,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培养相关学科应用型人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充分发挥多边或双边合作机制作用,加强技术标准、政策法规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高水平企业互利合作,促进动力电池技术与人才交流、项目合作和成果产业化。支持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出口技术和产品并在国外投资建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科技部)
标签:理念
近期以来,“共享单车”的管理和规范问题引起社会热议。
1900/1/1 0:00:00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517万辆和5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7和53,2016年新建的充电设施是2015年的10倍,达到10万个以上。
1900/1/1 0:00:00今年,美国至少有五个州佐治亚、伊利诺伊、马里兰、马萨诸塞和田纳西提起的一系列法规议案将仅准许汽车制造厂商在公共道路上部署自动驾驶汽车技术。
1900/1/1 0:00:00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低速电动车的激辩很是热闹。
1900/1/1 0:00:00据英国汽车新闻网站Autocar报道,挪威政府希望通过采用“污染者付费”的税收政策,激励民众购买低排放和零排放汽车,逐步淘汰汽油和柴油汽车,到2025年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新车。
1900/1/1 0:00:002017年2月27日,巴塞罗那QualcommIncorporatedNASDAQ:QCOM子公司QualcommTechnologies,Inc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