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激光与毫米波,谁才是未来自动驾驶的大佬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雷达利用无线电来发现目标并确定其空间位置。因此,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照射目标并接收其回波,从而获得目标到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方位角和高度等信息。无人驾驶主要依靠车内带有计算机系统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对于无人驾驶来说,最关键的技术难点是汽车如何了解现实中复杂的交通状况,因此必须使用雷达设备。毫米波雷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激光雷达具有较高的精度。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从目前各家公司的路试照片来看,机械多波束激光雷达是主流方案。

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的区别

首先,什么是激光雷达?简单地说,激光雷达主要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探测周围环境。车载激光雷达通常使用多个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来建立三维点云图像,从而达到实时感知环境的目的。

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其探测范围更广,探测精度更高。然而,激光雷达的缺点也很明显:在雨雪雾等极端天气下性能不佳;收集的数据量太大;非常昂贵。

激光雷达应用制造商包括百度、谷歌、福特、奥迪、宝马等。

从技术上讲,目前传统的激光雷达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固态激光雷达和混合固态激光雷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目前企业在自动驾驶汽车中使用的激光雷达大多是机械激光雷达。就整个激光雷达行业而言,高精度车载激光雷达产品的制造商主要集中在国外,如美国的Velodyne和Quanegy以及德国的IBEO。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些专注于车载激光雷达的企业,以及一些从其他领域转型的激光雷达企业。由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前景广阔,他们致力于车载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发,目前成果显著。

所谓毫米波雷达是指工作频带在毫米波段的雷达。测距原理与一般雷达相同,即发射无线电波(雷达波),然后接收回波,并根据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测量目标的位置数据。毫米波雷达是指这种无线电波的频率是毫米波段。

毫米波雷达从上个世纪开始应用于高端汽车,其技术相对成熟。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毫米波具有微波制导和光电制导的优点,其导引头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此外,毫米波导引头具有较强的穿透雾、烟雾和灰尘的能力,这与激光雷达相比是一大优势。

毫米波雷达的缺点也是非常直观的。探测距离直接受到频带损耗的限制(如果你想探测很远,就必须使用高频雷达),而且你无法感知行人,也无法准确地对周围的所有障碍物进行建模。

毫米波矿山应用制造商典型代表特斯拉。

在Autopilot 2.0的硬件中,除了8个摄像头和12个新的超声波传感器外,一个前向探测雷达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经过研究,特斯拉上使用的探测雷达是毫米波雷达,而不是其他主流无人研发中使用的激光水雷。

根据目前的主流分类,汽车毫米波雷达的频率主要包括77GHz和24GHz,其中前者波长较短,探测距离较长,因此多用于前方车辆探测;

后者通常用于车辆周围的检测,例如盲点检测。此外,其他频段也有一些毫米波雷达,例如日本的60GHz和省的79GHz。

从整个毫米波雷达行业的发展来看,无论是系统还是设备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如系统领域的博世、大陆集团和德尔福,设备领域的飞思卡尔、英飞凌和stmicroelectronics。然而,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些毫米波雷达相关公司,这加速了该行业的发展。一些专家认为,毫米波雷达比相机的激烈竞争更具创新性,具有更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特别是在77GHz,它有望成为未来毫米波雷达的主流。在中国,加快国产77GHZ毫米波雷达芯片的开发并尽快将其应用于汽车将是中国汽车毫米波雷达行业的一个机遇。据悉,北京出行易到研发的77GHz毫米波雷达已成功搭载在北汽无人驾驶汽车上。

Ford, Audi, Tesla, BMW, Beijing

固态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组合是最好的。

目前,在无人驾驶领域,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主流传感器有三种: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视觉传感器。作为视觉传感器的载体,摄像头已经成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硬件之一,而参与的雷达设备制造商和企业则有不同的偏好。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商人TetraVue完成了一项1000万美元的筹款计划。鸿海是主要投资者之一。TetraVue的3D激光雷达技术专注于自动驾驶汽车领域。

TetraVue主要开发3D Flash LIDAR传感技术的应用,结合固态传感器,应用于自动驾驶领域,可以在实际驾驶环境中提供高分辨率的3D图像显示,提高自动驾驶的操作体验,未来可能取代现有的机械传感器。

除了上面提到的百度和谷歌,福特、奥迪等传统汽车制造商也选择了激光雷达。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汽车制造商选择的激光雷达类型是混合固态激光雷达。

与传统的360度机械旋转激光雷达相比,固态激光雷达采用了基于电子元件的数据读写方案,去除了机械旋转元件。这样,它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到200美元左右,减少的体积可以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融入传统汽车的外观。

那么混合固态雷达是什么样的呢?虽然我们从外观上看不到传统激光雷达的旋转机制,但它仍然有一些机械旋转部件,用于360全视角。只是这套机械旋转部件非常紧凑,隐藏在机身内部。因此,为了将其与固态激光雷达区分开来,将其命名为混合固态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初创公司Velodyne和德国Ibeo激光雷达公司都有相关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产品。目前,Velodyne开发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价格仍高达7999美元,但福特声称量产后的价格将控制在500美元左右。

Velodyne声称,它有希望将原价数万美元的激光雷达成本降低到50美元以下。

然而,固态激光雷达仍然无法解决其在极端气候下无法显示性能的缺点。因此,将毫米波雷达与之相结合,将大大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检测性能。顺便说一句,它可以摆脱传统的激光雷达像家庭水桶一样站在车顶上,影响外观。

标签

因此,传统激光雷达产品很难在短期内摆脱高成本的制约,使价格优势更明显的固态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不仅在性能上互补,而且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2016年,Velodyne公司总裁Mike Jellen表示,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订单超过100万),Velodyne's激光雷达的价格可以降至500美元。不久之后,公司……

any表示,它已经成功设计了一种新型固态技术激光雷达,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在提供高质量、可靠的3D成像的同时,产品量产后单价可以降至50美元以下。这可能为无人驾驶开发提供更多选择。雷达利用无线电来发现目标并确定其空间位置。因此,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照射目标并接收其回波,从而获得目标到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方位角和高度等信息。无人驾驶主要依靠车内带有计算机系统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对于无人驾驶来说,最关键的技术难点是汽车如何了解现实中复杂的交通状况,因此必须使用雷达设备。毫米波雷达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激光雷达具有较高的精度。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从目前各家公司的路试照片来看,机械多波束激光雷达是主流方案。

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的区别

首先,什么是激光雷达?简单地说,激光雷达主要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探测周围环境。车载激光雷达通常使用多个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来建立三维点云图像,从而达到实时感知环境的目的。

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其探测范围更广,探测精度更高。然而,激光雷达的缺点也很明显:在雨雪雾等极端天气下性能不佳;收集的数据量太大;非常昂贵。

激光雷达应用制造商包括百度、谷歌、福特、奥迪、宝马等。

从技术上讲,目前传统的激光雷达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固态激光雷达和混合固态激光雷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目前企业在自动驾驶汽车中使用的激光雷达大多是机械激光雷达。就整个激光雷达行业而言,高精度车载激光雷达产品的制造商主要集中在国外,如美国的Velodyne和Quanegy以及德国的IBEO。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些专注于车载激光雷达的企业,以及一些从其他领域转型的激光雷达企业。由于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前景广阔,他们致力于车载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发,目前成果显著。

所谓毫米波雷达是指工作频带在毫米波段的雷达。测距原理与一般雷达相同,即发射无线电波(雷达波),然后接收回波,并根据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测量目标的位置数据。毫米波雷达是指这种无线电波的频率是毫米波段。

毫米波雷达从上个世纪开始应用于高端汽车,其技术相对成熟。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毫米波具有微波制导和光电制导的优点,其导引头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此外,毫米波导引头具有较强的穿透雾、烟雾和灰尘的能力,这与激光雷达相比是一大优势。

毫米波雷达的缺点也是非常直观的。探测距离直接受到频带损耗的限制(如果你想探测很远,就必须使用高频雷达),而且你无法感知行人,也无法准确地对周围的所有障碍物进行建模。

毫米波矿山应用制造商典型代表特斯拉。

在Autopilot 2.0的硬件中,除了8个摄像头和12个新的超声波传感器外,一个前向探测雷达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经过研究,特斯拉上使用的探测雷达是毫米波雷达,而不是其他主流无人研发中使用的激光水雷。

根据目前的主流分类,汽车毫米波雷达的频率主要包括77GHz和24GHz,其中前者波长较短,探测距离较长,因此多用于前方车辆探测;

后者通常用于车辆周围的检测,例如盲点检测。此外,其他频段也有一些毫米波雷达,例如日本的60GHz和省的79GHz。

从整个毫米波雷达行业的发展来看,无论是系统还是设备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如系统领域的博世、大陆集团和德尔福,设备领域的飞思卡尔、英飞凌和stmicroelectronics。然而,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些毫米波雷达相关公司,这加速了该行业的发展。一些专家认为,毫米波雷达比相机的激烈竞争更具创新性,具有更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特别是在77GHz,它有望成为未来毫米波雷达的主流。在中国,加快国产77GHZ毫米波雷达芯片的开发并尽快将其应用于汽车将是中国汽车毫米波雷达行业的一个机遇。据悉,北京出行易到研发的77GHz毫米波雷达已成功搭载在北汽无人驾驶汽车上。

Ford, Audi, Tesla, BMW, Beijing

固态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组合是最好的。

目前,在无人驾驶领域,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主流传感器有三种: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视觉传感器。作为视觉传感器的载体,摄像头已经成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硬件之一,而参与的雷达设备制造商和企业则有不同的偏好。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商人TetraVue完成了一项1000万美元的筹款计划。鸿海是主要投资者之一。TetraVue的3D激光雷达技术专注于自动驾驶汽车领域。

TetraVue主要开发3D Flash LIDAR传感技术的应用,结合固态传感器,应用于自动驾驶领域,可以在实际驾驶环境中提供高分辨率的3D图像显示,提高自动驾驶的操作体验,未来可能取代现有的机械传感器。

除了上面提到的百度和谷歌,福特、奥迪等传统汽车制造商也选择了激光雷达。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汽车制造商选择的激光雷达类型是混合固态激光雷达。

与传统的360度机械旋转激光雷达相比,固态激光雷达采用了基于电子元件的数据读写方案,去除了机械旋转元件。这样,它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到200美元左右,减少的体积可以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融入传统汽车的外观。

那么混合固态雷达是什么样的呢?虽然我们从外观上看不到传统激光雷达的旋转机制,但它仍然有一些机械旋转部件,用于360全视角。只是这套机械旋转部件非常紧凑,隐藏在机身内部。因此,为了将其与固态激光雷达区分开来,将其命名为混合固态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初创公司Velodyne和德国Ibeo激光雷达公司都有相关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产品。目前,Velodyne开发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价格仍高达7999美元,但福特声称量产后的价格将控制在500美元左右。

Velodyne声称,它有希望将原价数万美元的激光雷达成本降低到50美元以下。

然而,固态激光雷达仍然无法解决其在极端气候下无法显示性能的缺点。因此,将毫米波雷达与之相结合,将大大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检测性能。顺便说一句,它可以摆脱传统的激光雷达像家庭水桶一样站在车顶上,影响外观。

标签

因此,传统激光雷达产品很难在短期内摆脱高成本的制约,使价格优势更明显的固态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不仅在性能上互补,而且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2016年,Velodyne公司总裁Mike Jellen表示,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订单超过100万),Velodyne's激光雷达的价格可以降至500美元。不久之后,公司……

any表示,它已经成功设计了一种新型固态技术激光雷达,可以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在提供高质量、可靠的3D成像的同时,产品量产后单价可以降至50美元以下。这可能为无人驾驶开发提供更多选择。

标签:福特奥迪特斯拉宝马北京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挪威2025年停售燃油车

据英国汽车新闻网站Autocar报道,挪威政府希望通过采用“污染者付费”的税收政策,激励民众购买低排放和零排放汽车,逐步淘汰汽油和柴油汽车,到2025年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新车。

1900/1/1 0:00:00
Qualcomm驾驶数据平台助力TomTom面向自动驾驶的高清地图测绘数据众包计划

2017年2月27日,巴塞罗那QualcommIncorporatedNASDAQ:QCOM子公司QualcommTechnologies,Inc

1900/1/1 0:00:00
特斯拉颠覆定价模式,保险与维修费用全包

特斯拉Tesla正在亚洲进行一场产品定价的创新实验,即在售价当中包含保险与维修费用,目前特斯拉会与保险公司合作,但也不排除由特斯拉自己提供汽车保险,而一价式的模式未来将适用于全球市场。

1900/1/1 0:00:00
华为联合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完成5G自动驾驶外场测试

近日,华为和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DeutschesZentrumfrLuftundRaumfahrt于德国慕尼黑进行了基于5G网络的自动驾驶测试。

1900/1/1 0:00:00
珠海共享汽车“启动” 将在全市投入300辆

2月28日由珠海当地企业珠海驿联新能源汽车运营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共享项目“怡行”启动首批试点投入20辆共享新能源电动汽车珠海市民可在7个停车点取车。

1900/1/1 0:00:00
三星“太子”入狱 未来战略室高管辞职

据外媒报道,三星曾向韩国总统朴槿惠的闺蜜崔顺实提供献金,丑闻遭曝光后,三星集团最高决策制定机构未来战略室FutureStrategyOffice浮出水面。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