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科技巨头的造车时代 无人驾驶还有多远?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来源:经济观察网作者:梁艳

我什么时候可以“驾驶”无人驾驶汽车上班?

最近,在清华大学举行的2017年全球无人驾驶会议上,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邓志东教授预测,到2021,无人驾驶汽车将进入行业第一年。

美国一家组织也预测,无人驾驶汽车将于2025年上市销售,到2035年将达到1180万辆。2050年后,公共道路上的大多数汽车将能够自动驾驶。

Tesla, Volkswagen, Toyota, Audi, BYD

这听起来像是未来的许多年,与百度去年宣称的“三年商业化,五年量产”相距不远。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重要趋势,各大商业巨头都在大力投入研发。

中国汽车行业能否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为科技巨头制造汽车的时代

6月13日,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首次承认,苹果也在开发无人驾驶系统。库克甚至称无人驾驶系统为“苹果所有人工智能项目之母”,对它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汽车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加入,使传统汽车的产业生态、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进入了一场新的革命。以无人驾驶和车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差异化竞争的制高点。

融资和并购已成为近两年的常态,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进入了“闭门”状态。

谷歌于2009年启动了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目前,谷歌的测试车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总里程为200万英里。随着驾驶经验的积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甚至掌握了多项“高智能”技术,如礼貌的鸣笛和感知车身周围的骑行车辆和行人。

作为电动汽车领域的明星,特斯拉自然不会错过无人驾驶的热潮。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通过对数十亿英里驾驶数据的分析,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2016年10月,特斯拉宣布其所有车型都将配备全自动驾驶所需的硬件。

2015年底,中国搜索巨头百度也正式成立了自动驾驶事业部,并在北京、上海和芜湖设立了无人驾驶测试区。未来,计划将无人测试区扩展到10个城市,以适应不同的天气、道路和交通条件,并在五年内实现量产。

科技巨头的不断努力,迫使传统汽车制造商重新思考其对汽车发展的定位。

2015年11月,丰田宣布将向一家新的研发机构投资10亿美元,在硅谷研究人工智能。2016年,通用汽车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无人驾驶技术初创公司Cruise Automation。2016年2月,福特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rgo AI的多数股权,以获得其自动驾驶软件开发能力;此前,该公司还与百度联合投资了激光雷达制造商Velodyne。2017年初,沃尔沃在瑞典启动了Drive Me项目,在高速公路上测试100辆无人驾驶汽车。

中国有超越优势吗?

一家咨询集团在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占自动驾驶汽车总销量的30%。

由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特殊性,大规模应用和普及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推动无人驾驶和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恰逢中国经济从重工业和低端制造业向高科技和消费业转型。

《中国制造2025》对智能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提到了两个目标:一是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的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初步建立自主的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体系和生产支撑体系;

二是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相对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

在顶层政策的引导下,从科技企业到汽车制造商和传统供应商,中国现在已经为无人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做好了准备。

2016年11月7日,百度与德国戴姆勒正式宣布,将共同向中国客户提供基于百度CarLife的汽车智能互联服务;百度的另一合作伙伴长安汽车于2016年完成了2000公里长距离无人驾驶的首次测试,预计将于2018年推出首款无人驾驶汽车。预计到2025年将开始大规模生产。与此同时,正在推动电动汽车的比亚迪也与百度进行了研发合作。

2016年3月23日,另一家科技互联网公司腾讯与富士康、郑州和谐汽车在河南郑州共同签署了《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此之前,腾讯和富士康已经共同投资注册了电动汽车公司Future Mobility。

同年9月,一汽-大众携手奥迪,在上海与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正式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汽车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深度融合。

此外,核心专利技术是竞争力的基础。对新兴领域的专业兴趣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最容易量化的指标之一。

从清华大学举行的2017全球无人驾驶大会上发布的专利技术报告来看,近十年来,专利申请数量正呈现新一轮加速上升趋势。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跨国企业巨头手中。

丰田、通用、戴姆勒、博世、日本电装和等传统汽车和零部件制造巨头积累了强大的研发实力,在专利储备方面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此外,信息通信公司和新兴技术初创企业已经跨界进入,并积极部署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环顾世界,中国、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中国目前是该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在专利技术研发方向上,德国进行了全面的专利布局,美国和日本也各有侧重,而中国的技术创新并不突出。随着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快速开放,中国将面临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占领市场的挑战。因此,提高中国企业的研发实力和创新水平势在必行。

除了技术因素外,无人驾驶产业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高昂的成本。基于“无人驾驶汽车”的三大部件:激光雷达、高精度GPS和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每个激光雷达的价值高达10万美元,一辆测试车必须配备至少10个这样的雷达;

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加起来不低于150000美元。因此,一辆真正的全自动汽车,即使它真的能上路,以目前的成本来说,也不是大众消费能负担得起的。来源:经济观察网作者:梁艳

我什么时候可以“驾驶”无人驾驶汽车上班?

最近,在清华大学举行的2017年全球无人驾驶会议上,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邓志东教授预测,到2021,无人驾驶汽车将进入行业第一年。

美国一家组织也预测,无人驾驶汽车将于2025年上市销售,到2035年将达到1180万辆。2050年后,公共道路上的大多数汽车将能够自动驾驶。

Tesla, Volkswagen, Toyota, Audi, BYD

这听起来像是未来的许多年,与百度去年宣称的“三年商业化,五年量产”相距不远。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重要趋势,各大商业巨头都在大力投入研发。

中国汽车行业能否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为科技巨头制造汽车的时代

6月13日,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首次承认,苹果也在开发无人驾驶系统。库克甚至称无人驾驶系统为“苹果所有人工智能项目之母”,对它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汽车的诞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加入,使传统汽车的产业生态、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进入了一场新的革命。以无人驾驶和车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差异化竞争的制高点。

融资和并购已成为近两年的常态,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进入了“闭门”状态。

谷歌于2009年启动了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目前,谷歌的测试车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总里程为200万英里。随着驾驶经验的积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甚至掌握了多项“高智能”技术,如礼貌的鸣笛和感知车身周围的骑行车辆和行人。

作为电动汽车领域的明星,特斯拉自然不会错过无人驾驶的热潮。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通过对数十亿英里驾驶数据的分析,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2016年10月,特斯拉宣布其所有车型都将配备全自动驾驶所需的硬件。

2015年底,中国搜索巨头百度也正式成立了自动驾驶事业部,并在北京、上海和芜湖设立了无人驾驶测试区。未来,计划将无人测试区扩展到10个城市,以适应不同的天气、道路和交通条件,并在五年内实现量产。

科技巨头的不断努力,迫使传统汽车制造商重新思考其对汽车发展的定位。

2015年11月,丰田宣布将向一家新的研发机构投资10亿美元,在硅谷研究人工智能。2016年,通用汽车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无人驾驶技术初创公司Cruise Automation。2016年2月,福特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rgo AI的多数股权,以获得其自动驾驶软件开发能力;

此前,该公司还与百度联合投资了激光雷达制造商Velodyne。2017年初,沃尔沃在瑞典启动了Drive Me项目,在高速公路上测试100辆无人驾驶汽车。

中国有超越优势吗?

一家咨询集团在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中国将占自动驾驶汽车总销量的30%。

由于无人驾驶技术的特殊性,大规模应用和普及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推动无人驾驶和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恰逢中国经济从重工业和低端制造业向高科技和消费业转型。

《中国制造2025》对智能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提到了两个目标:一是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的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初步建立自主的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体系和生产支撑体系;二是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整体技术和关键技术,建立相对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

在顶层政策的引导下,从科技企业到汽车制造商和传统供应商,中国现在已经为无人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做好了准备。

2016年11月7日,百度与德国戴姆勒正式宣布,将共同向中国客户提供基于百度CarLife的汽车智能互联服务;百度的另一合作伙伴长安汽车于2016年完成了2000公里长距离无人驾驶的首次测试,预计将于2018年推出首款无人驾驶汽车。预计到2025年将开始大规模生产。与此同时,正在推动电动汽车的比亚迪也与百度进行了研发合作。

2016年3月23日,另一家科技互联网公司腾讯与富士康、郑州和谐汽车在河南郑州共同签署了《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此之前,腾讯和富士康已经共同投资注册了电动汽车公司Future Mobility。

同年9月,一汽-大众携手奥迪,在上海与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正式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汽车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深度融合。

此外,核心专利技术是竞争力的基础。对新兴领域的专业兴趣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最容易量化的指标之一。

从清华大学举行的2017全球无人驾驶大会上发布的专利技术报告来看,近十年来,专利申请数量正呈现新一轮加速上升趋势。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跨国企业巨头手中。

丰田、通用、戴姆勒、博世、日本电装和等传统汽车和零部件制造巨头积累了强大的研发实力,在专利储备方面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此外,信息通信公司和新兴技术初创企业已经跨界进入,并积极部署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环顾世界,中国、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中国目前是该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在专利技术研发方向上,德国进行了全面的专利布局,美国和日本也各有侧重,而中国的技术创新并不突出。随着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快速开放,中国将面临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占领市场的挑战。因此,提高中国企业的研发实力和创新水平势在必行。

除了技术因素外,无人驾驶产业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高昂的成本。基于“无人驾驶汽车”的三大部件:激光雷达、高精度GPS和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每个激光雷达的价值高达10万美元,一辆测试车必须配备至少10个这样的雷达;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加起来不低于150000美元。因此,一辆真正的全自动汽车,即使它真的能上路,以目前的成本来说,也不是大众消费能负担得起的。

标签:特斯拉大众丰田奥迪比亚迪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一改沉默局面 《疯狂的观致》开创营销新策略

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道哥说车6月28日,观致汽车、腾讯视频与北京能量公司联合宣布,共同推出《疯狂的观致》汽车直播秀节目。

1900/1/1 0:00:00
【科普】新能源汽车安全实例解析

来源:中国电池网作者:张立磊一、前言随着2012年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发布,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900/1/1 0:00:00
再获“强援” 小鹏汽车博世携手推进自动驾驶落地

来源:盖世汽车随着2021自动驾驶“量产大年”日渐临近,进入2017年各家企业研发自动驾驶的步伐明显快了起来,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今年新造车势力和传统车企的协同合作趋势更明显了。

1900/1/1 0:00:00
补贴退坡电动物流车利润依然可观,影响推广的障碍是“三万公里”

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肖莹先举一例来算一算,在补贴退坡的背景下,电动物流车的利润空间。

1900/1/1 0:00:00
微型电动车为何走红?从长安新奔奔EV看技术发展

来源::OFweek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接受度正在逐渐升温,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4月份,有27的购车用户表示考虑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而就在3年以前,这一数字还仅为8。

1900/1/1 0:00:00
两年四次“绯闻” 特斯拉国产倒计时

来源:《中国经营报》作者:陈亚莹国产化过程一波三折的特斯拉,这一次又闹出乌龙。6月22日,特斯拉或将落户上海临港区的传闻曝出,这已是特斯拉近两年来第4次被传在华确认合作伙伴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