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6年突破1000万辆后,2017年中国汽车召回数量持续增长,同比增长77%,连续四年刷新年度召回记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8日,中国主要汽车产品生产企业已召回251款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缺陷汽车2004.8万辆。其中,高田安全气囊事件涉及召回次数最多,约占全年召回总量的49%。
按国家划分,德国品牌在召回总量中所占比例最高;自主品牌召回数量的增长最为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04.2%;
大众汽车已成为单次召回次数最多的企业,共召回486万辆汽车。召回总数创下新高。2017年,召回规模超过2000万辆。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监督司司长严峰敏在2017年12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2017年缺陷产品召回监管情况。截至2017年12月28日,国内主要汽车产品制造商共召回251款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缺陷汽车2004.8万辆,同比增长77%,连续第四年刷新年度召回记录。自2004年中国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以来,已实施汽车召回1548起,召回缺陷汽车5673.8万辆。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内,共进行1013次召回,召回缺陷汽车4729.9万辆,占过去14年召回总量的83%。据新京报记者统计,2017年的召回量不仅连续第四年创下新的召回记录,而且首次突破2000万辆,并已远远超过德国、英国、日本等市场,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对于如此高的召回数量,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17年的召回主要是由高田安全气囊的单个部件引起的,合资品牌受到安全气囊的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各个部分在日益复杂的身体中的重要性。德国品牌的最大召回量达到10231400辆。据新京报记者统计,在2017年召回的2004.8万辆汽车中,德国品牌占了一半以上,达到102314万辆,甚至接近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召回总数。在德国品牌中,大众汽车召回数量最多,2017年共召回638.5万辆汽车。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豪华车阵营中排名前三的德国品牌奥迪、奔驰和宝马分别召回了225.31万辆、143.54万辆和37.57万辆,共计召回406.42万辆,占德国品牌召回总量的39.72%。具体来看,奥迪的两次大规模召回事件分别发生在2017年3月和9月。3月,一汽-大众召回57.24万辆国产奥迪Q5和进口奥迪Q5/SQ5汽车。9月,共有92.61万辆国产奥迪A4、奥迪A6L和奥迪Q5被召回。去年,梅赛德斯-奔驰发布了三项大规模召回计划,分别召回35.12万辆、39.84万辆和57.53万辆,其中包括梅赛德斯-奔驰c级车、梅赛德斯-奔驰GLA车和梅赛德斯-奔驰GLK车。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集体约谈之前,宝马在7月份率先公布了因安全气囊问题导致的召回计划,共召回23.52万辆汽车。对于德系车召回数量占总数一半以上的现象,汽车行业营销专家钟实表示,德系车每年的新车销量和保有量都比较大,因此召回量也更大,这是相辅相成的。此外,不同的供应商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德国汽车的质量不应该有太多迷信。最广泛的高田安全气囊涉及2017年召回近一半的缺陷汽车,这反映了五个问题:首先,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总成的召回规模最大,涉及1063.8万辆汽车。第二个是发动机总成;三是转向系统总成;四是电气设备总成;
第五个是车身总成。事实上,大规模召回主要集中在2017年下半年。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缺陷产品召回情况,2017年上半场召回车辆约476万辆,较2016年同期有所减少。然而,由于高田安全气囊事件的影响,自2017年9月以来,中国启动了多次大规模召回,导致丰田、本田、斯巴鲁、雷克萨斯、捷豹路虎、保时捷、菲尼迪、林肯、讴歌、沃尔沃、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等品牌都进入了“高田气囊召回名单”。2000年左右,一些消费者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投诉称,他们驾驶的汽车安全气囊在展开后会弹出金属碎片,但没有引起注意。然而,2008年,由于高田的安全气囊问题,本田仍召回了4000辆汽车。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第一起由安全气囊引起的事故发生了。据调查,其死亡原因是在保护驾驶员安全的安全气囊展开后,一块弹出的金属片割断了颈动脉,导致其流血死亡。在那之后,类似的案件和事故不断发生。2015年5月,高田首次公开承认其安全气囊存在缺陷,并宣布将在美国召回约3400万个隐藏式安全气囊。到目前为止,这一数据使高田安全气囊门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汽车召回事件。2016年2月,随着第十例高田安全气囊死亡病例的确认,新一轮大规模召回再次开始。自那以后,由于高田安全气囊问题而被召回的事件一直在增加,并一直持续到今天。据严峰敏介绍,截至2017年12月28日,38家汽车公司因高田安全气囊事件共进行126次召回,涉及车辆1951.6万辆,是近年来召回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仅2017年一年,就有29家汽车公司进行了36次召回,涉及987万辆汽车。在全球高田安全气囊召回事件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对国内高田安全囊相关工厂和36家汽车制造商进行了缺陷调查,重点关注大众、通用、奔驰等国内汽车制造商,要求相关企业履行召回义务。截至2017年12月28日,所有涉及高田安全气囊问题的国内制造商都已宣布实施召回。截至2018年1月,高田安全气囊事件仍在发酵。近日,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高田公司宣布将在美国召回330万个问题安全气囊,涉及多个品牌,使高田安全气囊召回成为美国历史上汽车行业最大的召回活动。汽车行业专家严景辉指出,由于高田安全气囊问题范围广,消费者关注度高,如果企业处理不当,将对其销售产生影响。单次召回数量最高大众汽车一次召回486万辆汽车。据新京报记者统计,在2017年单次召回名单上,前十大召回单次召回数量超过50万次。2016年,只有六次单次召回数量超过50万次。从榜单排名来看,大众汽车位居榜首,单次召回486万辆。值得注意的是,大众的两次召回,在单次召回名单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都是在收到国家质检总局的缺陷调查后启动的。其中,以486万次召回位居第一的召回也是由高田安全气囊问题引起的。2017年7月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执法监督司就燃气发生器断裂问题集体约谈了大众、通用和梅赛德斯-奔驰,通报了高田安全气囊燃气发生器缺陷调查情况,要求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并指出,此前,大众、通用和梅赛德斯-奔驰的八家制造商仅提出召回少量车辆进行实验分析,但没有提出有效的召回措施。2017年9月14日,大众汽车(中国)、一汽-大众、上汽大众联合发布公告……
我计划好了。召回的原因是气体发生器的外壳破裂,碎片飞出。涉案车辆包括大众汽车(中国)10.36万辆、一汽大众23.52万辆和上汽大众240.44万辆,召回总数486万辆。排名第二的通用汽车拥有252.93万辆汽车,其2017年9月的大规模召回也是在国家质检总局启动缺陷调查的情况下进行的。受高田安全气囊影响,通用汽车批量召回进口萨博和欧宝品牌汽车1.35万辆,国产雪佛兰和别克品牌汽车251.58万辆。召回增幅最大的是自主品牌的召回增幅超过904%。近年来,国内汽车召回总量翻了一番,自主品牌的增长趋势尤为引人注目。2017年,包括宝骏、吉利、长安、上汽、奇瑞、北汽银翔、比亚迪、奔腾、启辰、思博、金杯、红旗、九龙、宇通在内的14个自主品牌召回1427.9万辆汽车,占7.07%,与2016年召回的14.22万辆相比,增加了904.2辆。其中,召回数量最多的是宝骏汽车,召回数量为93.87万辆。召回的原因是油箱通风软管老化和破裂。目前,自主品牌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该协会发布的2017年年度销售数据,已经有六家独立车企跻身销量前15名。但是,成长的过程往往伴随着问题。2017年12月,由于一些油箱通风软管在长期使用后老化开裂,在极端情况下,油箱加油时可能会出现燃油蒸汽泄漏,存在安全隐患。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召回计划,召回了2014年宝骏730辆和2015/2016年宝骏560辆汽车,共计93.86万辆,成为2017年最大的自主品牌。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自主品牌的大规模召回并未得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干预。与大众、奔驰和通用汽车在接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约谈后的大规模召回相比,自主品牌的召回更为积极。此前,自主品牌往往对问题车辆置之不理,或通过经销商通知用户回店私下处理。现在“自主品牌愿意自发召回有缺陷的汽车,这是责任的体现。”汽车行业专家严景辉认为,这样的举动也可能是一种“负责任的营销”。专家之声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监督司司长严凤敏:2017年缺陷车召回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召回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每年的缺陷汽车召回数量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第二,汽车缺陷问题相对集中。在2017年召回的缺陷汽车产品中,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总成召回数量最多。第三,单次大规模召回频繁。截至目前,38家汽车公司因高田安全气囊事件共进行了126次召回,涉及车辆1951.6万辆,是近年来召回数量最多的一次。第四,受国家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的召回率相对较高。截至目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开展缺陷调查,已导致58辆汽车召回,1358万辆缺陷汽车被召回,占所有召回的近70%。第五,全球召回将同时正常化。2017年,251起缺陷汽车召回中,58%是全球召回,相关生产商积极确保全球召回在中国市场同时发布和实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缺陷产品召回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民对生命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良好的召回监管法律规范在制度保障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三是政府监管vision已经形成高压态势。第四,媒体监督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继2016年超过1000万辆汽车后,2017年中国汽车召回数量继续增长……
-同比增长77%,年度召回记录连续四年刷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8日,中国主要汽车产品生产企业已召回251款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缺陷汽车2004.8万辆。其中,高田安全气囊事件涉及召回次数最多,约占全年召回总量的49%。
按国家划分,德国品牌在召回总量中所占比例最高;自主品牌召回数量的增长最为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04.2%;
大众汽车已成为单次召回次数最多的企业,共召回486万辆汽车。召回总数创下新高。2017年,召回规模超过2000万辆。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监督司司长严峰敏在2017年12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2017年缺陷产品召回监管情况。截至2017年12月28日,国内主要汽车产品制造商共召回251款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缺陷汽车2004.8万辆,同比增长77%,连续第四年刷新年度召回记录。自2004年中国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以来,已实施汽车召回1548起,召回缺陷汽车5673.8万辆。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内,共进行1013次召回,召回缺陷汽车4729.9万辆,占过去14年召回总量的83%。据新京报记者统计,2017年的召回量不仅连续第四年创下新的召回记录,而且首次突破2000万辆,并已远远超过德国、英国、日本等市场,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对于如此高的召回数量,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17年的召回主要是由高田安全气囊的单个部件引起的,合资品牌受到安全气囊的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各个部分在日益复杂的身体中的重要性。德国品牌的最大召回量达到10231400辆。据新京报记者统计,在2017年召回的2004.8万辆汽车中,德国品牌占了一半以上,达到102314万辆,甚至接近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召回总数。在德国品牌中,大众汽车召回数量最多,2017年共召回638.5万辆汽车。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豪华车阵营中排名前三的德国品牌奥迪、奔驰和宝马分别召回了225.31万辆、143.54万辆和37.57万辆,共计召回406.42万辆,占德国品牌召回总量的39.72%。具体来看,奥迪的两次大规模召回事件分别发生在2017年3月和9月。3月,一汽-大众召回57.24万辆国产奥迪Q5和进口奥迪Q5/SQ5汽车。9月,共有92.61万辆国产奥迪A4、奥迪A6L和奥迪Q5被召回。去年,梅赛德斯-奔驰发布了三项大规模召回计划,分别召回35.12万辆、39.84万辆和57.53万辆,其中包括梅赛德斯-奔驰c级车、梅赛德斯-奔驰GLA车和梅赛德斯-奔驰GLK车。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集体约谈之前,宝马在7月份率先公布了因安全气囊问题导致的召回计划,共召回23.52万辆汽车。对于德系车召回数量占总数一半以上的现象,汽车行业营销专家钟实表示,德系车每年的新车销量和保有量都比较大,因此召回量也更大,这是相辅相成的。此外,不同的供应商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德国汽车的质量不应该有太多迷信。最广泛的高田安全气囊涉及2017年召回近一半的缺陷汽车,这反映了五个问题:首先,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总成的召回规模最大,涉及1063.8万辆汽车。第二个是发动机总成;三是转向系统总成;四是电气设备总成;
第五个是车身总成。事实上,大规模召回主要集中在2017年下半年。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缺陷产品召回情况,2017年上半场召回车辆约476万辆,较2016年同期有所减少。然而,由于高田安全气囊事件的影响,自2017年9月以来,中国启动了多次大规模召回,导致丰田、本田、斯巴鲁、雷克萨斯、捷豹路虎、保时捷、菲尼迪、林肯、讴歌、沃尔沃、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等品牌都进入了“高田气囊召回名单”。2000年左右,一些消费者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投诉称,他们驾驶的汽车安全气囊在展开后会弹出金属碎片,但没有引起注意。然而,2008年,由于高田的安全气囊问题,本田仍召回了4000辆汽车。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第一起由安全气囊引起的事故发生了。据调查,其死亡原因是在保护驾驶员安全的安全气囊展开后,一块弹出的金属片割断了颈动脉,导致其流血死亡。在那之后,类似的案件和事故不断发生。2015年5月,高田首次公开承认其安全气囊存在缺陷,并宣布将在美国召回约3400万个隐藏式安全气囊。到目前为止,这一数据使高田安全气囊门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汽车召回事件。2016年2月,随着第十例高田安全气囊死亡病例的确认,新一轮大规模召回再次开始。自那以后,由于高田安全气囊问题而被召回的事件一直在增加,并一直持续到今天。据严峰敏介绍,截至2017年12月28日,38家汽车公司因高田安全气囊事件共进行126次召回,涉及车辆1951.6万辆,是近年来召回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仅2017年一年,就有29家汽车公司进行了36次召回,涉及987万辆汽车。在全球高田安全气囊召回事件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对国内高田安全囊相关工厂和36家汽车制造商进行了缺陷调查,重点关注大众、通用、奔驰等国内汽车制造商,要求相关企业履行召回义务。截至2017年12月28日,所有涉及高田安全气囊问题的国内制造商都已宣布实施召回。截至2018年1月,高田安全气囊事件仍在发酵。近日,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高田公司宣布将在美国召回330万个问题安全气囊,涉及多个品牌,使高田安全气囊召回成为美国历史上汽车行业最大的召回活动。汽车行业专家严景辉指出,由于高田安全气囊问题范围广,消费者关注度高,如果企业处理不当,将对其销售产生影响。单次召回数量最高大众汽车一次召回486万辆汽车。据新京报记者统计,在2017年单次召回名单上,前十大召回单次召回数量超过50万次。2016年,只有六次单次召回数量超过50万次。从榜单排名来看,大众汽车位居榜首,单次召回486万辆。值得注意的是,大众的两次召回,在单次召回名单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都是在收到国家质检总局的缺陷调查后启动的。其中,以486万次召回位居第一的召回也是由高田安全气囊问题引起的。2017年7月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执法监督司就燃气发生器断裂问题集体约谈了大众、通用和梅赛德斯-奔驰,通报了高田安全气囊燃气发生器缺陷调查情况,要求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并指出,此前,大众、通用和梅赛德斯-奔驰的八家制造商仅提出召回少量车辆进行实验分析,但没有提出有效的召回措施。2017年9月14日,大众汽车(中国)、一汽-大众、上汽大众联合发布公告……
我计划好了。召回的原因是气体发生器的外壳破裂,碎片飞出。涉案车辆包括大众汽车(中国)10.36万辆、一汽大众23.52万辆和上汽大众240.44万辆,召回总数486万辆。排名第二的通用汽车拥有252.93万辆汽车,其2017年9月的大规模召回也是在国家质检总局启动缺陷调查的情况下进行的。受高田安全气囊影响,通用汽车批量召回进口萨博和欧宝品牌汽车1.35万辆,国产雪佛兰和别克品牌汽车251.58万辆。召回增幅最大的是自主品牌的召回增幅超过904%。近年来,国内汽车召回总量翻了一番,自主品牌的增长趋势尤为引人注目。2017年,包括宝骏、吉利、长安、上汽、奇瑞、北汽银翔、比亚迪、奔腾、启辰、思博、金杯、红旗、九龙、宇通在内的14个自主品牌召回1427.9万辆汽车,占7.07%,与2016年召回的14.22万辆相比,增加了904.2辆。其中,召回数量最多的是宝骏汽车,召回数量为93.87万辆。召回的原因是油箱通风软管老化和破裂。目前,自主品牌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该协会发布的2017年年度销售数据,已经有六家独立车企跻身销量前15名。但是,成长的过程往往伴随着问题。2017年12月,由于一些油箱通风软管在长期使用后老化开裂,在极端情况下,油箱加油时可能会出现燃油蒸汽泄漏,存在安全隐患。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召回计划,召回了2014年宝骏730辆和2015/2016年宝骏560辆汽车,共计93.86万辆,成为2017年最大的自主品牌。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自主品牌的大规模召回并未得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干预。与大众、奔驰和通用汽车在接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约谈后的大规模召回相比,自主品牌的召回更为积极。此前,自主品牌往往对问题车辆置之不理,或通过经销商通知用户回店私下处理。现在“自主品牌愿意自发召回有缺陷的汽车,这是责任的体现。”汽车行业专家严景辉认为,这样的举动也可能是一种“负责任的营销”。专家之声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监督司司长严凤敏:2017年缺陷车召回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召回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每年的缺陷汽车召回数量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第二,汽车缺陷问题相对集中。在2017年召回的缺陷汽车产品中,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总成召回数量最多。第三,单次大规模召回频繁。截至目前,38家汽车公司因高田安全气囊事件共进行了126次召回,涉及车辆1951.6万辆,是近年来召回数量最多的一次。第四,受国家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的召回率相对较高。截至目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开展缺陷调查,已导致58辆汽车召回,1358万辆缺陷汽车被召回,占所有召回的近70%。第五,全球召回将同时正常化。2017年,251起缺陷汽车召回中,58%是全球召回,相关生产商积极确保全球召回在中国市场同时发布和实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缺陷产品召回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民对生命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良好的召回监管法律规范在制度保障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三是政府监管vision已经形成高压态势。第四,媒体监督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据美国媒体1月11日报道,日产曾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针对自动驾驶共同开发SAM无缝自动出行技术平台,目前日产与NASA达成协议,扩大了这一合作项目。
1900/1/1 0:00:00刚刚组建完“达摩院”的阿里巴巴,也要进军无人驾驶领域了吗?1月14日,记者发现,阿里巴巴首次出现在国际最大的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算法集KITTI道路场景分割排行榜上。
1900/1/1 0:00:00提起采埃孚,绝大多数汽车爱好者都会想起他们的变速箱。8AT、9AT等产品可谓是在业内家喻户晓。
1900/1/1 0:00:00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汽车部门Waymo的原型车,最近又被外媒曝光正在旧金山的公共道路上展开测试。
1900/1/1 0:00:00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交通部长赵小兰14日在底特律参加北美车展一个活动时表示,特朗普政府计划在今年夏季公布新的自动驾驶汽车指南,旨在为汽车厂商研发和生产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更多便利。
1900/1/1 0:00:00在2017年12月的第八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山东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魏学勤预测山东低速电动车2017年全年产量在70万辆左右的水平,这一预测基本接近实际:据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统计,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