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盘点北上广等7省市氢能发展规划、政策及发展情况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加快氢能产业的规划布局。北京、上海、武汉、苏州等多个城市出台了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相关措施。现在,对北上广等7个省市的氢能发展规划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北京:加大以氢燃料为基础的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开发力度。2017年12月26日,《北京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指导意见中提到:科学布局,适度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示范,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大以氢为主要燃料的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开发力度,力争在汽车耐久性、续航里程和燃料电池使用寿命等领域取得突破。重点提升燃料电池堆及系统、氢循环泵、空气压缩机等零部件、高压储氢、液氢储存等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发展现状:2017年,北京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2017年7月,北京市科委、昌平区政府和北京七家研究机构共同签署了《关于在北京未来科学城建设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的合作协议》。未来规划:北京计划到2020年建成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应用中心,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积极部署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开发示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汽车创新中心。产业链地位:氢能应用。上海:《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于2017年9月发布。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上海将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试点,并为此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2017年~2020年)。建设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示范城市,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中心、燃料电池汽车检验测试中心。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在示范运营推广层面,建设5-10个加氢站和2个3000辆运营规模的客车示范区,积极推进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等车辆试点。中期目标(2021至2025年)。规划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在区域内形成相对完善的加氢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在区域公共交通、公务用车、商业物流等领域实现批量交付,提升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的国际竞争优势。长期目标(2026~2030年)。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城市,整体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化全面成熟。实现了对私人用户的进一步市场推广,带动了氢能运输,辐射了全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发展现状:2018年2月6日,上海首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揭牌。产业园将围绕氢能产业发展,引入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集成、关键零部件企业、氢能产业配套企业等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除了原有的安亭加氢站外,已建成和在建的还有嘉定区外港镇加氢站、嘉定区江桥镇加氢电站和松江区新桥镇加氢站点。产业链位置:氢气制备、氢气储运、氢能应用……

武汉: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建议。2018年1月19日,《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第一稿》发布。发展规划:2018年至2020年,储氢、膜电极、堆、系统集成与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储氢基础设施层面,研究适合长距离、大规模氢气的储运技术,形成氢气生产、储运示范应用,建设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园,集聚100多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在基础设施和示范推广层面,将建设5-20个加氢站,形成氢燃料电池在船舶、无人机和分布式发电中的小规模示范应用,燃料电池公交车、通勤车和物流车的示范运营规模将达到2000-3000辆。到2025年,武汉将生产3-5家国际领先的氢能企业,建设300-100个加氢站,形成相对完善的加氢配套基础设施,实现1万至3万辆乘用车、公交车、物流车等特种车辆的运行量,力争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世界级氢能新城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充氢站审批管理办法》于2018年3月22日颁布,《武汉经济科技开发区(韩南区)充电站审批管理措施》(以下简称“《办法》”)颁布,这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性的氢充电站审批和监管管理办法,为促进和加快武汉氢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扫清了道路。加氢站是推动氢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一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尚未出台审批、建设和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中国已经建设了9个加氢站,但这些地区没有相关的地方审批和管理措施。如何选址、如何建设、谁来监督,都属于法律法规的盲点。产业链地位:氢能应用。苏州:发布《关于发展氢能产业的指导意见(试行)》2018年3月19日,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发布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发展苏州氢能产业指导意见(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建设近10个加氢站,推广公交车、物流车和市政环卫车;

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建设加氢站近40个,公交车、物流车、市政环卫车、乘用车将投入量产,运营规模力争达到1万辆。产业链位置:上游制氢、储氢运输、氢能应用。广东(佛山、云浮、东莞、广州)佛山市南海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年规划》中明确表示,到2025年,南海区将推广5000辆燃料电池叉车、1万辆燃料电池乘用车和5000辆燃料电池乘用车。根据东莞首个氢能装备项目规划,以氢能科技产品为基础,以建设氢能应用示范和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将在这里建设东莞首个集氢能研究、技术、产品、平台于一体的完整产业基地。产业链位置:储氢运输、氢能应用。代表企业:梧州市龙氢燃料电池研究院。山东(潍坊市、淄博市、滨州市)山东目前正计划出台燃料电池产业政策,潍坊市、山东淄博市、山东滨州市均已开始积极推进氢能项目。产业链地位:氢能应用。张家口:率先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服务2022年冬奥会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国家规划的新能源基地之一。张家口是国务院批准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制氢项目和中国首个风电制氢产业化应用项目。根据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规划,张家口将加快构建区域氢能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建设京张奥运氢能高速公路和一批风、光、电、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今年将率先启动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运营,逐步实现19个区县加氢站的全覆盖,所有公交车将实现氢燃料电池的发展。产业链地位:氢气制备、氢能应用。继上海、武汉和苏州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计划后,大同、深圳等地也在规划相关政策,一些地区甚至考虑利用产业基金等金融手段予以支持。此外,正在积极推进氢能产业项目的山东聊城、四川成都、河南郑州和浙江台州,也被业内认为是未来有望出台扶持政策的城市。五洲龙有限公司明确了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战略。未来,燃料电池业务将是集团(深圳五洲龙、重庆五洲龙和沈阳五洲龙)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氢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为基础,锁定交通物流、家庭热电联产等应用领域,紧紧围绕氢能示范区的场景需求,与国内外领先的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逐步成长为燃料电池技术创新领军者,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加快氢能产业的规划布局。北京、上海、武汉、苏州等多个城市出台了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相关措施。现在,对北上广等7个省市的氢能发展规划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北京:加大以氢燃料为基础的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开发力度。2017年12月26日,《北京市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指导意见中提到:科学布局,适度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和示范……

d智能网联汽车,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大以氢为主要燃料的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开发力度,力争在汽车耐久性、续航里程和燃料电池使用寿命等领域取得突破。重点提升燃料电池堆及系统、氢循环泵、空气压缩机等零部件、高压储氢、液氢储存等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发展现状:2017年,北京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2017年7月,北京市科委、昌平区政府和北京七家研究机构共同签署了《关于在北京未来科学城建设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的合作协议》。未来规划:北京计划到2020年建成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应用中心,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积极部署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开发示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汽车创新中心。产业链地位:氢能应用。上海:《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于2017年9月发布。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上海将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试点,并为此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2017年~2020年)。建设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示范城市,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中心、燃料电池汽车检验测试中心。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50亿元。在示范运营推广层面,建设5-10个加氢站和2个3000辆运营规模的客车示范区,积极推进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等车辆试点。中期目标(2021至2025年)。规划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在区域内形成相对完善的加氢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在区域公共交通、公务用车、商业物流等领域实现批量交付,提升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的国际竞争优势。长期目标(2026~2030年)。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城市,整体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化全面成熟。实现了对私人用户的进一步市场推广,带动了氢能运输,辐射了全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发展现状:2018年2月6日,上海首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园”揭牌。产业园将围绕氢能产业发展,引入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集成、关键零部件企业、氢能产业配套企业等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除了原有的安亭加氢站外,已建成和在建的还有嘉定区外港镇加氢站、嘉定区江桥镇加氢电站和松江区新桥镇加氢站点。产业链所在地:氢气制备、氢气储运、氢能应用。武汉: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建议。2018年1月19日,《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第一稿》发布。发展规划:2018年至2020年,储氢、膜电极、堆、系统集成与控制等核心技术领域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储氢基础设施层面,研究适合长距离、大规模氢气的储运技术,形成氢气生产、储运示范应用,建设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园,集聚100多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在基础设施和示范推广层面,将建设5-20个加氢站,形成氢燃料电池在船舶、无人机和分布式发电中的小规模示范应用,燃料电池公交车、通勤车和物流车的示范运营规模将达到2000-3000辆。到2025年,武汉将生产3-5家国际领先的氢能企业,建设300-100个加氢站,形成相对完善的加氢配套基础设施,实现1万至3万辆乘用车、公交车、物流车等特种车辆的运行量,力争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世界级氢能新城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充氢站审批管理办法》于2018年3月22日颁布,《武汉经济科技开发区(韩南区)充电站审批管理措施》(以下简称“《办法》”)颁布,这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性的氢充电站审批和监管管理办法,为促进和加快武汉氢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扫清了道路。加氢站是推动氢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一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尚未出台审批、建设和管理的法规和标准。中国已经建设了9个加氢站,但这些地区没有相关的地方审批和管理措施。如何选址、如何建设、谁来监督,都属于法律法规的盲点。产业链地位:氢能应用。苏州:发布《关于发展氢能产业的指导意见(试行)》2018年3月19日,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发布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发展苏州氢能产业指导意见(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到2020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建设近10个加氢站,推广公交车、物流车和市政环卫车;

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建设加氢站近40个,公交车、物流车、市政环卫车、乘用车将投入量产,运营规模力争达到1万辆。产业链位置:上游制氢、储氢运输、氢能应用。广东(佛山、云浮、东莞、广州)佛山市南海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年规划》中明确表示,到2025年,南海区将推广5000辆燃料电池叉车、1万辆燃料电池乘用车和5000辆燃料电池乘用车。根据东莞首个氢能装备项目规划,以氢能科技产品为基础,以建设氢能应用示范和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将在这里建设东莞首个集氢能研究、技术、产品、平台于一体的完整产业基地。产业链位置:储氢运输、氢能应用。代表企业:梧州市龙氢燃料电池研究院。山东(潍坊市、淄博市、滨州市)山东目前正计划出台燃料电池产业政策,潍坊市、山东淄博市、山东滨州市均已开始积极推进氢能项目。产业链地位:氢能应用。张家口:率先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服务2022年冬奥会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国家规划的新能源基地之一。张家口是国务院批准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制氢项目和中国首个风电制氢产业化应用项目。根据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规划,张家口将加快构建区域氢能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建设京张奥运氢能高速公路和一批风、光、电、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今年将率先启动1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运营,逐步实现19个区县加氢站的全覆盖,所有公交车将实现氢燃料电池的发展。产业链地位:氢气制备、氢能应用。继上海、武汉和苏州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计划后,大同、深圳等地也在规划相关政策,一些地区甚至考虑利用产业基金等金融手段予以支持。此外,正在积极推进氢能产业项目的山东聊城、四川成都、河南郑州和浙江台州,也被业内认为是未来有望出台扶持政策的城市。五洲龙有限公司明确了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战略。未来,燃料电池业务将是集团(深圳五洲龙、重庆五洲龙和沈阳五洲龙)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氢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为基础,锁定交通物流、家庭热电联产等应用领域,紧紧围绕氢能示范区的场景需求,与国内外领先的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逐步成长为燃料电池技术创新领军者,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标签:北京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万向/博世/中航锂电/雄韬争夺48V电池市场背后

今年车用48V电池市场争夺战火呈进一步扩大之势。

1900/1/1 0:00:00
山西: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30万辆

4月8日,山西省经信委出台《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2018年行动计划》(下简称《计划》),2018年,山西省将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力争全年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

1900/1/1 0:00:00
PonyCar共享汽车新开华南五城 2018将扩张20余城

4月8日,PonyCar共享汽车正式对外宣布,该公司将开启华南五城新开计划,其中东莞、惠州、佛山等三座城市已确定进驻,另外两座城市将以用户投票的方式选出。

1900/1/1 0:00:00
两年前闹脾气的供应商,被大众取消全部合约

两年前,大众与Prevent集团就供货纠纷打了六天的口水仗,直接引发业内对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关系的深刻探讨。最终因大众1300万欧元的赔偿,僵局才有所松动。

1900/1/1 0:00:00
开共享汽车遇爆胎 冒险驱车10公里还需赔1530元

近日,市民刘先生反映他和朋友使用共享汽车时,起步不久发现4个轮胎均爆胎,他数次拨打客服热线都没打通,随后慢速驱车近10公里到达指定停车点,事后他收到共享汽车公司催缴1530元的维修账单。

1900/1/1 0:00:00
车型多了就互吃份额,自主品牌如何破产品内耗魔咒?

每月车企销量公布之时,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从各个车企每月的销量就不难发现,一个常有的现象就是新车型上市后,原产品序列中的某款车型总会光荣牺牲,而这个现象属自主品牌最为严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