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及“三电”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50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达到40Gwh,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力争形成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整车企业。指导意见明确。推进公交车电动化,2018年至2020年,新能源公交车在每年新增和更换公交车中的比例应分别达到55%、65%和75%。鼓励公共服务部门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2018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占比将分别不低于30%、40%和50%。到2020年,全省将推广应用10万辆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省将拥有260个充电站和10万个充电桩,满足1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具体规范性文件如下:《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施意见》。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家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江西省新能源汽车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我省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经省政府同意,制定以下实施意见。首先,总体需求(a)开发思路。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我省丰富的锂矿和稀土资源优势,发挥政府引导、市场引领和企业主体作用,促进开放合作,加快跨境融合,同时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以整车为引领,以“三电”关键零部件技术升级为核心,加强技术创新,率先将智能网联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实现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加快产业集聚,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体系,实现汽车产业更加协调、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 指导原则-创新驱动,加快关键突破。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现有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技术的基础上,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三电”关键零部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掌握多项关键共性技术-整车引领和完善了工业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领域,以乘用车为重点,有序发展乘用车和特种车辆,推动相关配套零部件协同发展,形成布局相对集中、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产业集群-加强指导,优化应用环境。加强政府统筹指导,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创新推广模式,以市场手段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培育消费市场,完善售后服务,为新能源汽车使用创造良好环境-提高质量,促进品牌建设。突出标准引领,注重品牌发展,强化产品质量,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质量和效率转型。(3)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及“三电”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50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40Gwh,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500亿元,力争形成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车企。第二,发展重点(1)新能源汽车。重点开发乘用车、商用车和特种车三大类新能源产品。乘用车将重点发展适合家庭、租赁和公务使用的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将重点发展适合城市公共交通和客运的纯电动公交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专用车重点发展纯电动城市物流车、环卫车、邮政车、警车等产品。(2) 锂离子动力电池。重点开发电池级原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电解质、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等动力电池及相关产品,重点开发电池热管理系统、模块化电池模块、高比能电池正负极材料等产品,提高现有系统动力电池的技术水平。(3) 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发展具有移动互联网、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乘用车、公交车和物流车,加强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积累,积极发展无人智能网联汽车。第三,主要任务(1)扩大产业规模。1.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以南昌、赣江新区为核心,以上饶、赣州、九江、江西(宜春、萍乡)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核四件”新能源汽车制造集群。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重点整车企业为支撑,以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为龙头,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强强联合,引进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落户我省,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质量。(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南昌、上饶、赣州、九江、宜春、萍乡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2。加快动力电池产业集聚。依托赣州、宜春、上饶、福州、新余、赣江新区等地,重点发展三元材料和磷酸亚铁锂动力电池,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实验测试中心,推进高端动力电池建设,增加高端电池供应。依托重点企业技术优势,引进高比能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相关配套项目,完善产业链,建设国内技术领先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基地。(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科技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赣州、宜春、上饶、抚州、新余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3。推进电动机控制产业化。依托重点电机企业,开发高比功率永磁同步驱动电机、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电机控制器和核心材料,尽快实现产业化。充分发挥车企一体化优势,开展先进的电驱动系统控制研究,开发车辆控制系统和集成应用技术,促进车辆控制系统的集成发展。(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科技厅)4。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引导企业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强智能网联车技术创新。支持车企与互联网合作……
深入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企业,引入环境感知、车载操作系统、高精度导航等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在南昌、上饶、赣江新区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建设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和车辆网络系统,带动智能网联车辆产业化。(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厅、省交通运输厅、南昌市、上饶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二)加强技术创新。1.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博士后工作站、海洋智能平台,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促进产学研与用户相结合,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整合优势资源,降低研发成本,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品。(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持汽车制造商、关键零部件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新型混合所有制研发机构并形成利益共同体,支持有条件的汽车制造商建设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所,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突破车辆控制、车身轻量化、电动汽车底盘、动力电池设计、电池正负极材料、驱动电机及控制器、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项目,推荐条件成熟的省级研发平台申报国家级研发平台。加强标准化建设,引导企业参与制定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国家技术标准,将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质量技术监督局)(3)加快推广应用。1.分类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推进公交车电气化,2018年至2020年,新能源公交车和公交车在每年新增和更换公交车中的比例分别达到55%、65%和75%。鼓励公共服务部门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2018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占比将分别不低于30%、40%和50%。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鼓励私人购买和租赁新能源乘用车。到2020年,全省将推广应用10万辆新能源汽车。(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交通运输厅、各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2。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新能源汽车。结合公交改革,加强公交采购前置审批,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协议采购目录,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满足工作需要的情况下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并按照规定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比重。完善公交服务平台功能,增加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先发展新能源……
汽车。(责任单位:省机关管理局、省财政厅、各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3。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用户住宅停车场、单位内部停车场、公共交通和租赁站的专用充电基础设施为主体,以城市公共建筑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和道路临时停车位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为辅,以独立占地的城市快速充电站和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为补充的城际快速充电站,加快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充电服务网络。利用“互联网+技术”,科学处理建设、管理和使用的关系,创新充电商业模式,鼓励汽车公司参与充电运营服务,推动充电运营商加强与新能源出租车、网络汽车公司等汽车公司的合作,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依托“一核四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大力推进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好示范作用。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260个充电站和10万个充电桩,满足1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消防总队、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各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4。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放宽新能源汽车租赁市场准入条件,支持新能源汽车共享经济发展,鼓励企业采用融资租赁、分时租赁、车辆租赁等车辆共享模式,重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物流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租入服务。放宽新能源汽车交通限制,推广专用号牌,方便新能源汽车通行和管理。各地研究出台了减免新能源汽车停车费的相关政策。逐步放开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费管理,降低充电服务成本。(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各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4)完善服务体系。1.做好电池回收工作。研究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措施,明确电池回收、储存和梯级利用的标准和要求,规范电池回收行业秩序,监督指导汽车和电池企业开展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利用,推进动力电池无害化处理。支持企业发展动力电池回收技术,提高动力电池无害化处理技术水平。(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科技厅、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能源局)2。提高售后服务能力。加强新能源汽车流通环节建设,培育售后服务市场。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保险服务、安全性能评价服务等新服务业态,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4S店、专业维修店、充电设施服务网点、二手车评价机构等各类售后服务机构,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水平。(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能源局)3。加强车辆质量检查。支持企业建立新能源汽车质量检验和评价标准,并……
提高技术服务和检测检测水平,加强生产一致性和产品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依托重点车企、车检服务机构和科研机构,成立江西省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为用户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相关产品的质量检测服务,确保新能源汽车安全使用。(责任单位:省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交通运输厅)4。加强作业安全管理。建设省级和企业级新能源汽车运行监测平台,建立覆盖全省的监测网络,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的监测,监测车辆、动力电池、,电机和其他关键部件,以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完善监控平台功能,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保障能力。(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在江西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省直有关单位要落实职责分工,实现部门之间的快速沟通和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好落实。(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厅、省政府财政厅、省地方税务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机关事务局、省能源局、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各区市政府,和赣江新区管委会)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和“三电”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50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达到40Gwh,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力争形成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车企。指导意见明确。推进公交车电动化,2018年至2020年,新能源公交车在每年新增和更换公交车中的比例应分别达到55%、65%和75%。鼓励公共服务部门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2018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占比将分别不低于30%、40%和50%。到2020年,全省将推广应用10万辆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省将拥有260个充电站和10万个充电桩,满足1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具体规范性文件如下:《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施意见》。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家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江西省新能源汽车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我省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以下……
经省政府同意,制定实施意见。首先,总体需求(a)开发思路。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我省丰富的锂矿和稀土资源优势,发挥政府引导、市场引领和企业主体作用,促进开放合作,加快跨境融合,同时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以整车为引领,以“三电”关键零部件技术升级为核心,加强技术创新,率先将智能网联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实现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加快产业集聚,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体系,实现汽车产业更加协调、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2) 指导原则-创新驱动,加快关键突破。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现有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技术的基础上,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三电”关键零部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掌握多项关键共性技术-整车引领和完善了工业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领域,以乘用车为重点,有序发展乘用车和特种车辆,推动相关配套零部件协同发展,形成布局相对集中、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产业集群-加强指导,优化应用环境。加强政府统筹指导,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创新推广模式,以市场手段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培育消费市场,完善售后服务,为新能源汽车使用创造良好环境-提高质量,促进品牌建设。突出标准引领,注重品牌发展,强化产品质量,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质量和效率转型。(3)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和“三电”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50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40Gwh,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500亿元,力争形成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车企。第二,发展重点(1)新能源汽车。重点开发乘用车、商用车和特种车三大类新能源产品。乘用车将重点发展适合家庭、租赁和公务使用的纯电动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将重点发展适合城市公共交通和客运的纯电动公交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专用车重点发展纯电动城市物流车、环卫车、邮政车、警车等产品。(2) 锂离子动力电池。重点开发电池级原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电解质、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等动力电池及相关产品,重点开发电池热管理系统、模块化电池模块、高比能电池正负极材料等产品,提高现有系统动力电池的技术水平。(3) 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发展具有移动互联网、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乘用车、公交车和物流车,加强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积累,积极发展无人智能网联汽车。第三,主要任务(1)扩大产业规模。1.制造……
更大更强的能源汽车。以南昌、赣江新区为核心,以上饶、赣州、九江、江西(宜春、萍乡)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核四件”新能源汽车制造集群。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重点整车企业为支撑,以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为龙头,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强强联合,引进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落户我省,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质量。(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南昌、上饶、赣州、九江、宜春、萍乡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2。加快动力电池产业集聚。依托赣州、宜春、上饶、福州、新余、赣江新区等地,重点发展三元材料和磷酸亚铁锂动力电池,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实验测试中心,推进高端动力电池建设,增加高端电池供应。依托重点企业技术优势,引进高比能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相关配套项目,完善产业链,建设国内技术领先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基地。(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科技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赣州、宜春、上饶、抚州、新余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3。推进电动机控制产业化。依托重点电机企业,开发高比功率永磁同步驱动电机、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电机控制器和核心材料,尽快实现产业化。充分发挥车企一体化优势,开展先进的电驱动系统控制研究,开发车辆控制系统和集成应用技术,促进车辆控制系统的集成发展。(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科技厅)4。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引导企业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强智能网联车技术创新。支持车企与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企业深度合作,引入环境感知、车载操作系统、高精度导航等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在南昌、上饶、赣江新区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建设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和车辆网络系统,带动智能网联车辆产业化。(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厅、省交通运输厅、南昌市、上饶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二)加强技术创新。1.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博士后工作站、海洋智能平台,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促进产学研与用户相结合,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整合优势资源,降低研发成本,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品。(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持汽车制造商、关键零部件企业……
与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新型混合所有制研发机构并形成利益共同体,支持有资质的汽车制造商建设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所,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突破汽车控制、车身轻量化、,电动汽车底盘、动力电池设计、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驱动电机和控制器以及智能驾驶系统。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项目,推荐条件成熟的省级研发平台申报国家级研发平台。加强标准化建设,引导企业参与制定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国家技术标准,将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质量技术监督局)(3)加快推广应用。1.分类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推进公交车电气化,2018年至2020年,新能源公交车和公交车在每年新增和更换公交车中的比例分别达到55%、65%和75%。鼓励公共服务部门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2018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在公务、环卫、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占比将分别不低于30%、40%和50%。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鼓励私人购买和租赁新能源乘用车。到2020年,全省将推广应用10万辆新能源汽车。(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交通运输厅、各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2。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新能源汽车。结合公交改革,加强公交采购前置审批,将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协议采购目录,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满足工作需要的情况下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并按照规定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比重。完善公交服务平台功能,增加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责任单位:省机关管理局、省财政厅、各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3。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用户住宅停车场、单位内部停车场、公共交通和租赁站的专用充电基础设施为主体,以城市公共建筑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和道路临时停车位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为辅,以独立占地的城市快速充电站和以高速公路服务区为补充的城际快速充电站,加快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充电服务网络。利用“互联网+技术”,科学处理建设、管理和使用的关系,创新充电商业模式,鼓励汽车公司参与充电运营服务,推动充电运营商加强与新能源出租车、网络汽车公司等汽车公司的合作,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依托“一核四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大力推进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好示范作用。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260个充电站和10万个充电桩,满足1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责任单位:省能源局、省交通运输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消防总队、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各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4。优化使用……
新能源汽车的环境。放宽新能源汽车租赁市场准入条件,支持新能源汽车共享经济发展,鼓励企业采用融资租赁、分时租赁、车辆租赁等车辆共享模式,重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物流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租入服务。放宽新能源汽车交通限制,推广专用号牌,方便新能源汽车通行和管理。各地研究出台了减免新能源汽车停车费的相关政策。逐步放开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费管理,降低充电服务成本。(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各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4)完善服务体系。1.做好电池回收工作。研究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措施,明确电池回收、储存和梯级利用的标准和要求,规范电池回收行业秩序,监督指导汽车和电池企业开展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利用,推进动力电池无害化处理。支持企业发展动力电池回收技术,提高动力电池无害化处理技术水平。(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科技厅、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能源局)2。提高售后服务能力。加强新能源汽车流通环节建设,培育售后服务市场。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保险服务、安全性能评价服务等新服务业态,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4S店、专业维修店、充电设施服务网点、二手车评价机构等各类售后服务机构,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水平。(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能源局)3。加强车辆质量检查。支持企业建立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提高技术服务和检测检测水平,加强生产一致性和产品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依托重点车企、车检服务机构和科研机构,成立江西省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为用户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相关产品的质量检测服务,确保新能源汽车安全使用。(责任单位:省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交通运输厅)4。加强作业安全管理。建设省级和企业级新能源汽车运行监测平台,建立覆盖全省的监测网络,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的监测,监测车辆、动力电池、,电机和其他关键部件,以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完善监控平台功能,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保障能力。(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在江西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省直有关单位要落实职责分工,实现部门之间的快速沟通和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好……
做好落实工作。(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厅、省政府财政厅、省地方税务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机关事务局、省能源局、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各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落实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激励政策,突出扶优扶强,引导上下游企业相互合作,做大做强产业链。使用江西省发展升级引导基金和“中国制造2025”专项基金,支持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重大项目建设。加大科技专项支持力度,利用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优先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纳入重大科技专项报告指南。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科技厅、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三)加强融资服务。加强银企对接,鼓励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全省新能源车企实施资产重组,鼓励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上市融资。帮助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债务融资工具和公司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监局、江西证监局)(4)加快人才培养。以企业为主体,以研发平台为支撑,通过企业专项技术研发项目和研究项目,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鼓励省内高职院校开设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着力培养一批能工巧匠。落实人才奖励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人才(团队)参与“亿人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计划,“双千人才计划”和“科技兴赣专项行动”,评选表彰高技能人才(江西和江西的工匠和能工巧匠),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落实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激励政策,突出扶优扶强,引导上下游企业相互合作,做大做强产业链。使用江西省发展升级引导基金和“中国制造2025”专项基金,支持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重大项目建设。加大科技专项扶持力度,利用省级科技……
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新能源汽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优先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纳入重大科技专项报告指南。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科技厅、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三)加强融资服务。加强银企对接,鼓励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全省新能源车企实施资产重组,鼓励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并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上市融资。帮助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债务融资工具和公司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监局、江西证监局)(4)加快人才培养。以企业为主体,以研发平台为支撑,通过企业专项技术研发项目和研究项目,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鼓励省内高职院校开设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着力培养一批能工巧匠。落实人才奖励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人才(团队)参与“亿人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计划,“双千人才计划”和“科技兴赣专项行动”,评选表彰高技能人才(江西和江西的工匠和能工巧匠),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标签:理念
洗牌期降至,近日造车新势力或许更为不安,毕竟发改委向有关部门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次对新兴造车企业的入局制定了更为明晰的游戏规则。
1900/1/1 0:00:00不花一分钱,把车开回家,这样的广告让人心动。
1900/1/1 0:00:00在5月28日开幕的2018年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上,比亚迪商用车举行“匠心所向驭新前行”为主题的全新C7ampK7纯电动客车新车发布会。
1900/1/1 0:00:00我们发现,各国均至少设定了一项支持机制,用于鼓励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美国加州与亚利桑那州、新加坡、韩国、德国与英国出台的支持机制,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了最有利的环境。
1900/1/1 0:00:002018年5月3日,车联网(LTEV2X)城市级示范应用重大项目启动会在无锡召开。
1900/1/1 0:00:005月25日,以“创新驱动制造引领拥抱世界新工业革命”为主题的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和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