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中华汽车深陷发展困境,如何自救?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希望不大。即使产品有了质的改善,以中国目前的营销水平和渠道能力也很难有太大的改变。体系的落后不是一两款产品能改变的。”5月23日,一位前中国汽车经销商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讲述了他对中国汽车的看法,他的话充满了悲观和遗憾。对于自主品牌汽车来说,现在是焦虑与希望并存的时代。中国汽车尤其如此。作为最早的自主品牌之一,中国汽车已从早年的自主品牌代表之一沦为边缘地位,进入第三梯队,近年来推出的产品也“扑街”。2017年全年,中国销量为48461辆,同比下降49%。在所有品牌中排名第57位。4月,中国汽车仅售出6000辆,而今年1-4月,它仅售出3万辆。平均而言,每款车型的月销量都不到600辆。扭转局面的关键在于今年将推出的新产品。在4月的北京车展上,这家中国品牌声称已经过去了五年,投资了36亿元,与宝马深度绑定的新一代平台已经建成。这个平台下的第一辆车是中国的V7。华晨集团董事长戚玉民自豪地说:“华晨斥资36亿元挖了一个大鱼塘,终于实现了在中国造一辆宝马的夙愿。继第一辆车中华V7之后,还会有其他的大鱼。”然而,中国V7仍然是一款与宝马结下了深厚联系的产品。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汽车推出的每一款新车都没有利用华晨的外国合作伙伴宝马的辉煌,也没有拥有高度相似的外形,也没有与宝马生产和共享零部件供应,但都没有成功。如今,当自主品牌第一阵营已经在新年达到百万辆的销量大关,第二梯队年销量至少在40-50万辆之间时,为什么起步较早、背靠宝马、整体资源良好的中国汽车销量却一再下滑?如何形成中年汽车的困境?我们将如何摆脱困境?怪圈:始于2000年的中国汽车,在过去的十年里没有任何成功的车型,是最早的自主品牌之一。在华晨集团的支持下,第一辆汽车中国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宾尼法利纳制造,上市后被消费者抢购一空。而且,与奇瑞和吉利从10万元以下的车起步不同,中国直接从10万左右的中级车起步。无论是产品级别,还是带有“中国崛起”美好含义的品牌名称,中国汽车看起来都更有前景。但随后,华晨集团的“自主发展”俊杰和尊驰市场遇冷,中国品牌开始亏损。从那时起,中国汽车开始改变自己的风格,开始绑定宝马。每次它推出一辆新车,它都会扮演宝马品牌的角色。自2011年推出中国H530以来,中国品牌开始了与宝马深度绑定的新一轮复兴。作为中国品牌的转型之作,官方材料在许多地方给这款车贴上了与众不同的“宝马”标签。在那之后,中国的许多新车都得到了同一辆宝马的背书。然而,在过去的10年里,与宝马深度绑定的中国品牌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利用宝马的力量制造新车,并利用宝马的金字招牌进行推广,新车上市后的销售势头并不差,但最多半年后就会出现下滑的迹象,甚至出现断崖式的下滑。无论是与宝马X1相似的V5,与宝马X3相似的中国V3,还是与宝马X3类似的中国V6,它在上市后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每月轻松销售超过5000辆,甚至超过10000辆。例如,V3上市后每月销量超过1万辆,峰值为1.88万辆,但很快就恢复了。2017年全年,中国V5销量下降86.83%,中国V3销量下降77.41%。从今年前四个月的销量来看,中国汽车的销量甚至落后于猎豹和东南地区。去年上市的中国V6在仅仅增长了两个月后就陷入了衰退。根据4月份的公开数据,中国V6的销量仅为900辆左右。在中国产品阵营中,销量超过1000台的车型只有两款,大多数都在三位数或以下。在……

销量排名,属于中国的汽车数量令人惊讶。2004年,中国和吉利的年销量都超过了1万辆,而奇瑞的销量更好,超过了8万辆。比亚迪、长城、长安乘用车、广汽传祺、宝骏等自主品牌尚未起步,甚至尚未诞生。截至2007年,中国汽车的总销量为11.5万辆,大致相当于长城汽车的销量。吉利拥有21.8万辆,奇瑞拥有37.2万辆,比亚迪拥有8.6万辆。此时,中国汽车仍然是自主品牌主流阵营中的中坚力量。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中国汽车与自主品牌主流阵营的差距逐渐拉大。如今,吉利、长城、长安等自主品牌的第一阵营都达到了年百万辆的销售规模,奇瑞、比亚迪、广汽传祺、上汽乘用车的第二阵营每年也至少有40-50万辆。中国汽车的销量不足5万辆,在自主品牌的第三梯队中并不突出。2009年,由于中华汽车的亏损,华晨集团将中华汽车从上市公司金杯汽车剥离至集团子公司。随后,随着H530和V5等新产品的推出,中国表现良好。2012年,祁玉民满怀信心地表示,计划在2-3年的过渡期后,将中国汽车再次推向资本市场。“如果一切顺利,我将来会把中华汽车业务重新投入资本市场,可能在华晨旗下的一家上市公司,也可能单独上市。”然而,随着中国汽车销量的持续下滑,扭亏为盈的希望已经渺茫,上市公司也没有回报。误区:如何错过“黄金十年”自2011年推出H530转型工作以来,中国汽车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产品,试图紧跟市场热点,瞄准SUV热潮。2011年,中国汽车推出紧凑型SUV中国V5,2015年推出智能互联SUV中国V3,2017年SUV热潮推出V6,不乏智能网联、语音控制、涡轮增压发动机等市场热点。从表面上看,近年来,中国汽车一直在紧跟市场热点推出新产品,并以宝马的金字招牌为背书。即使不能像吉利那样年复一年地崛起,也不会落后于猎豹、东南、华泰等企业。你必须知道,这些企业可能不是每年都有新车,它们的品牌知名度远不如中国汽车。但为什么中国汽车目前的市场销量不如一些看起来很边缘的品牌?一位退休的中级中国汽车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中国汽车的落后是多方面的。这位中层人士表示,2010年左右,中国汽车进入了一个过渡期,在最初的几年里,中国仍然很严肃。“产品紧跟市场热点,但内饰设计和质量控制有待改进,一些具体配置与目标消费群体有些错位。例如,V5在使用同级别的6AT和7DGT时使用了5AT,配备的四轮驱动系统超过了10万元级别用户的需求o提高质量并稍后调整配置,仍然有机会。“该人士表示。然而,中国汽车内部管理存在问题。他们没有集中精力解决问题,而是相互推动。销售人员说研发和制造不够。研发和制造人员说销售人员不了解市场和用户,慢慢陷入恶性循环。”后来,人才流失也非常严重。在工厂里,甚至产能和员工都处于闲置状态。最后,他们被劳动力直接派遣,并被“借用”到其他企业。“另一位两年前离开中国汽车的研发人员告诉记者。”在今天的汽车市场上,如果你想生存下去,你必须至少有一个技巧,或者汽车的价格足够低,比如一些微型汽车转让或新成立的品牌,或者产品技术真的很好,或者品牌和营销推广很强,甚至没有明显的缺点。综合实力很强。中国汽车没有占据任何一端。“一位转投其他自主品牌的前中国汽车经销商告诉记者。在该经销商看来,就产品竞争力而言,中国汽车最近明显落后于其他自主品牌……

年。即使有宝马作为后盾,在大多数情况下其效果也是有限的,只能吸引消费者到店,但现在信息是透明的。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查看同级别竞品的配置和价格,也可以去其他品牌商店看看。中国汽车的产品往往处于劣势。与一些新成立或商业化的品牌相比,中国汽车的价格和网络都不够接地气。“我上不去,下不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还有一个营销策略。面对年轻化等消费新趋势,主流自主品牌纷纷利用互联网、跨界营销、粉丝营销等营销方式,为市场造势。近年来,中国汽车没有任何能给行业留下深刻印象的品牌营销措施。从一些消费者论坛来看,内饰粗糙、质量差、小毛病多、配置落后于同级别自主品牌车型是消费者对许多中国车型的普遍评价。“唯一的赢家是汽车的尺寸”,一位消费者在将V6与同级别的独立汽车进行比较后尖锐地总结道。与此相伴的是,中国汽车近年来频频被召回,也是一些汽车投诉网站的“常客”。就连已经成为自主品牌主打产品“标配”的C-NCAP五星碰撞评分也从未上榜。在行业分析人士看来,在自主品牌努力提高质量、构建积极研发体系的过去10年里,中国汽车过于依赖宝马。“在我第一次依靠宝马品牌尝到甜头后,我过于相信宝马产品、技术和品牌的魅力,失去了危机感和自我提升的动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分析师认为。反思:如何摆脱困境?中国汽车并非没有意识到被淘汰的危机。中国V7及其背后的M8X平台被视为失误。这是华晨、宝马和麦格纳联合开发的全新模块化平台。其所有项目均借鉴宝马ACES战略,应用“互联网+”的先进研发技术进行开发,并充分引入宝马的开发流程。在戚玉民看来,中国V7及其背后的M8X平台表明,中国汽车可以打造中国的“宝马”,解决高端自主品牌的两个核心问题:“心脏病”和“神经病”。然而,华晨此前转型升级的华颂品牌未能一炮而红,这无疑给中国品牌未来的发展蒙上了阴影。“这取决于华晨这次是否真的学会了造车。毕竟,这不是华晨第一次说依靠宝马建立自己的制造和技术体系。然而,近年来自主品牌的发展表明,是否真正建立自己的研发体系和知道如何造车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区别将在未来会更加明显。“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中国汽车仍有机会“翻身”。对中国汽车来说,其优势在于背靠宝马。毕竟,绑定宝马的机会并非人人都有。宝马和华晨集团高管都明确表示:“华晨的稳定发展符合宝马在中国的长期战略。“出于自身的战略考虑,宝马不会对华晨的困境漠不关心,也会在适当的时候转移一些旧的平台和技术来帮助华晨,而中国作为华晨集团最重要的独立业务板块,自然会首先受益。然而,仅仅打宝马的金字招牌已经不能让消费者为中国买单a自动。近年来其新产品的接连失败证明了这一点。在上述离开华晨的中层人士看来,中国品牌要想崛起,既要做出好产品,也要在内部管理上下大力气,理顺不同部门的权责,给予适当的激励,重振员工和经销商的士气。“研发和销售,销售和经销商,可以拧成一根绳子来发挥力量。”此外,中国汽车需要深入研究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期望和需求,确定目标群体,制定差异化的产品和品牌战略,推出全新的品牌口号,而不仅仅是“中国宝马”。随着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马太效应将成为……

更明显的是,弱势品牌想要突破的挑战越来越大。毫无疑问,V7是中国汽车的最后一站。如果错过了这个发展机遇,中国汽车“崛起”的梦想将难以实现。而等待命运的中国汽车很可能会被淘汰。

标签:宝马奇瑞比亚迪长城长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5G通讯技术可以给汽车带来什么变化?

我们现在正处在4G时代,网速已经可以满足我们绝大部分场景的需求。但是不久的将来,5G通讯技术也会到来,5G的到来不仅仅是通讯技术的变革,而且会影响到汽车产业。

1900/1/1 0:00:00
一口气发布四款产品,出门问问还造了颗“芯”

出门问问联手杭州国芯科技打造的“问芯”在距离最近一次TicPodsFree的发布会四个月之后,5月24日出门问问又召开了一场新品发布会,在这次发布会上,

1900/1/1 0:00:00
复盘广汽菲克:“自毁长城”的品牌向上之路

2018年,中国车市形势一片大好,在经历过2017年整体“微增长”后,2018年1月、4月中国乘用车市场相继迎来了超过2位数增长。

1900/1/1 0:00:00
国产新能源汽车眼看要黄?千亿补贴将打了水漂?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伴随着政策变化一路跌跌撞撞,转眼已经将近十年,过去的日子里,行业经历了政策倾斜带来的种种利好,也免不了因观念冲突而被传统车企频频唱衰。

1900/1/1 0:00:00
一汽夏利转型新能源,”破“与”立“后能否涅槃?

今年5月17日,一汽夏利对外宣布已将夏利进行“雪藏”,但雪藏并不意味着永远退出市场,待冰雪消融,夏利仍有复兴的可能,今后一汽夏利的重心将放在对骏派品牌的打造上。

1900/1/1 0:00:00
关税降低后三天内22家车企宣布大降价 汽车市场迎十年来最大官降潮

汽车进口关税的下调,掀起了中国进口车市的降价热潮,更点燃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热情。5月22日,国家财政部发布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