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自动驾驶时代来临,法律如何应对全新挑战?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与传统汽车相比,自动驾驶汽车有许多明显的优势:首先,自动驾驶车将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第二,将自动驾驶汽车与共享经济模式相结合,可以大大减少私人汽车的数量。第三,自动驾驶汽车还可以帮助更多人享受便捷的个人出行。然而,自动驾驶汽车与传统汽车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必然会对传统法律体系产生严重影响:应修订传统交通法,正式确立自动驾驶系统的法律地位;

如果自动驾驶汽车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谁应该对受害者承担赔偿责任?是否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如何有效保护利益相关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智能联网自动驾驶汽车面临被黑客入侵或恶意入侵的风险。如何确保网络安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分类在讨论与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的法律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自动驱动汽车的分类。所谓自动驾驶汽车,是指在不需要驾驶员直接操作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完成一些关键安全控制功能(如转向、油门或制动)中的控制动作的汽车。目前,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常用的分类标准将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分为六个级别。从L0级没有自动化,需要驾驶员完成所有驾驶任务,到L5级完全自动化,汽车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自动驾驶。在L1和L2级别,自动驾驶系统仅用作驾驶员的辅助,不在自动驾驶技术的范围内。L3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过渡阶段。进入这一阶段后,自动驾驶系统将主要监控车辆的行驶情况,但驾驶员应根据系统提示随时接管车辆。真正的无人驾驶是指L4级和L5级。在这两个阶段,汽车可以在有限的环境中甚至在整个环境中完成所有的驾驶任务。自动驾驶的法律地位传统的交通法律体系是以人类驾驶员为基础的,各种责任规则和保险制度都是围绕人类驾驶员设计的。在自动驾驶时代,我们必须首先确立自动驾驶系统本身的法律地位,否则将给道路测试和法律责任认定带来困难。汽车驾驶领域的国际公约是《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于2016年3月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修订。新公约规定,在自动驾驶系统完全符合联合国车辆管理条例,驾驶员可以手动选择关闭自动驾驶系统的前提下,驾驶员可以将车辆的驾驶责任移交给自动驾驶系统。近年来,欧美国家不断通过立法确立自动驾驶的法律地位。2017年,德国联邦议会颁布了《道路交通法第八修正案》。在美国,截至2017年4月,已有31项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法规在13个州(特区)生效。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瑞典等国也在立法层面进行了探索,颁布了有关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从中国目前的立法来看,全面部署自动驾驶汽车仍存在许多法律障碍。据不完全统计,自动驾驶汽车的全面部署至少需要中国七个领域(包括交通安全管理、测绘、交通、信息、通信、质检和标准化)的24项法律。为了解决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法律问题,北京和上海关于道路测试的规范性文件确立了自动驾驶的法律地位。然而,根本的解决方案仍然在于全面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以适应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全面部署。自动驾驶的民事责任从我国现行法律来看,自动驾驶汽车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时,可能存在两种民事责任路径:一是以未履行合理注意义务为由追究用户的侵权责任;

二是以产品存在缺陷为由,追究生产者的产品缺陷责任。对于L3级自动驾驶汽车,驾驶员应及时响应系统请求,接管车辆。因此,如果驾驶员未能响应系统请求及时接管车辆并造成事故,驾驶员应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因系统未要求驾驶员接管车辆而发生事故,则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因产品缺陷造成的损害,由生产企业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生产企业应对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此外,即使系统没有发送请求,如果驾驶员应该意识到或已经意识到危险,也应该接管车辆,否则驾驶员应与制造商分担责任。当自动驾驶汽车达到L4和L5级别时,传统的侵权责任和产品责任规则可能会面临巨大挑战。首先,即使人类处于驾驶位置,他们的身份也不再是驾驶员而是乘客,因此没有必要尽合理的注意义务。当自动驾驶汽车造成损害时,侵权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是不可能追究人的责任的。其次,从产品责任的角度来看,只要产品存在缺陷,生产者就应该承担责任。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

“不合理危险”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此外,《产品质量法》还为产品生产商提供了豁免。在《侵权责任法》和《产品质量法》都无法提供有效救济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参考英国相关立法,专门为自动驾驶汽车设立保险。2017年2月,英国政府出台了新的汽车保险法规,要求强制汽车保险涵盖自动驾驶汽车。这是世界上第一份关于自动驾驶汽车保险的法案。当然,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对保险体系产生颠覆性影响,如何设计保险产品仍需深入研究。自动驾驶汽车的刑事责任当自动驾驶汽车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时,我们应该考虑刑事责任问题吗?谁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故意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侵犯合法利益,当然,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理论,如间接主犯理论,来解释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但如果是过失犯罪,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在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情况下,由于驾驶员仍有望随时接管汽车,如果驾驶员因疏忽或过度自信而未能接管汽车,最终导致侵权,则驾驶员应承担过失犯罪责任。如果是因为生产者或设计者违反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将自动驾驶汽车投放市场,从而造成侵权,那么生产者或设计者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涉及L4级和L5级自动驾驶汽车,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将难以确定。如果自动驾驶汽车暂时不能作为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主体被追究责任,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追究其背后的用户、生产商或设计师的过失犯罪刑事责任?这里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用户、生产者或设计者是否违反了注意义务,必须证明用户、生产者和设计者有预见或避免合法利益受到侵犯的可能性。只有当用户违反操作规则,或者生产者或设计者违反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才能被视为违反了注意义务。隐私和数据保护为了确保安全驾驶,自动驾驶汽车必须不断收集各种数据,包括与人身安全和交通安全相关的汽车及其周围环境数据、汽车功能状态数据、汽车驾驶、位置和环境数据以及驾驶员或乘客的个人数据信息等技术数据,例如娱乐信息设置、便利设置、导航目的地和公共地址,甚至其他无关行人的数据。如果这些个人数据被企业或个人不当使用,可能会侵犯隐私权……

个人隐私。在美国和欧盟的相关立法中,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众议院2017年通过的《自动驾驶法》规定,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必须制定“隐私计划”,解释他们如何收集、使用、共享和存储自动驾驶汽车用户的信息。对于不想分享自己数据的用户,制造商应该有相应的处置计划。已经生效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也为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提供了许多权利。近年来,我国个人信息立法工作不断推进。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确立了保护个人信息的一些原则。2013年,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信息保护作出了相关规定。2009年和2015年,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和刑法修正案九,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作出了规定。2016年通过的《网络安全法》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则:合法性、知情同意、目的限制、安全保密、删除更正。2017年通过的《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这些法律规范为自动驾驶汽车场景中的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护。除了法律规范提供的保护外,通过立法建立“匿名处理”等技术手段,以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已成为重要的国际趋势。自动驾驶与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自动驾驶汽车的网络安全已成为互联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可能的远程攻击外,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或试图控制自动驾驶汽车系统勒索赎金,甚至以控制自动驾驶车辆造成大规模破坏为目的,未经授权监控和获取汽车定位数据等网络信息,将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网络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于2017年9月发布了《自动驾驶系统2.0:安全展望》,建议汽车行业投入资源评估风险,测试车辆的网络安全隐患。2017年1月,欧盟网络和信息安全部(ENISA)发布了研究报告《智能汽车网络安全与弹性》(ENISA指南),并提出了应对网络威胁、确保智能汽车安全的最佳实践和建议。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的法律。《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运营者”在网络安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责任,引入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新概念,为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制定了规范。然而,由于《网络安全法》并不是专门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它可能无法有效处理自动驾驶汽车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2017年12月29日,中国发布了《全国车联网产业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最终指南),明确将建立95项标准,其中20项标准与信息安全有关。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完善自动驾驶相关法律规范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画蛇添足,要根据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符合人工智能特点、保障人身安全的规范。与传统汽车相比,自动驾驶汽车有许多明显的优势:首先,自动驾驶车将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第二,将自动驾驶汽车与共享经济模式相结合,可以大大减少私人汽车的数量。第三,自动驾驶汽车还可以帮助更多人享受便捷的个人出行。然而,自动驾驶汽车与传统汽车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将使我……

必然会对传统法律体系产生严重影响:应修订传统交通法,正式确立自动驾驶系统的法律地位;如果自动驾驶汽车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谁应该对受害者承担赔偿责任?是否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如何有效保护利益相关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智能联网自动驾驶汽车面临被黑客入侵或恶意入侵的风险。如何确保网络安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分类在讨论与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的法律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自动驱动汽车的分类。所谓自动驾驶汽车,是指在不需要驾驶员直接操作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完成一些关键安全控制功能(如转向、油门或制动)中的控制动作的汽车。目前,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常用的分类标准将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分为六个级别。从L0级没有自动化,需要驾驶员完成所有驾驶任务,到L5级完全自动化,汽车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自动驾驶。在L1和L2级别,自动驾驶系统仅用作驾驶员的辅助,不在自动驾驶技术的范围内。L3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过渡阶段。进入这一阶段后,自动驾驶系统将主要监控车辆的行驶情况,但驾驶员应根据系统提示随时接管车辆。真正的无人驾驶是指L4级和L5级。在这两个阶段,汽车可以在有限的环境中甚至在整个环境中完成所有的驾驶任务。自动驾驶的法律地位传统的交通法律体系是以人类驾驶员为基础的,各种责任规则和保险制度都是围绕人类驾驶员设计的。在自动驾驶时代,我们必须首先确立自动驾驶系统本身的法律地位,否则将给道路测试和法律责任认定带来困难。汽车驾驶领域的国际公约是《维也纳道路交通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于2016年3月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修订。新公约规定,在自动驾驶系统完全符合联合国车辆管理条例,驾驶员可以手动选择关闭自动驾驶系统的前提下,驾驶员可以将车辆的驾驶责任移交给自动驾驶系统。近年来,欧美国家不断通过立法确立自动驾驶的法律地位。2017年,德国联邦议会颁布了《道路交通法第八修正案》。在美国,截至2017年4月,已有31项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法规在13个州(特区)生效。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瑞典等国也在立法层面进行了探索,颁布了有关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从中国目前的立法来看,全面部署自动驾驶汽车仍存在许多法律障碍。据不完全统计,自动驾驶汽车的全面部署至少需要中国七个领域(包括交通安全管理、测绘、交通、信息、通信、质检和标准化)的24项法律。为了解决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法律问题,北京和上海关于道路测试的规范性文件确立了自动驾驶的法律地位。然而,根本的解决方案仍然在于全面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以适应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全面部署。自动驾驶的民事责任从我国现行法律来看,自动驾驶汽车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时,可能存在两种民事责任路径:一是以未履行合理注意义务为由追究用户的侵权责任;

二是以产品存在缺陷为由,追究生产者的产品缺陷责任。对于L3级自动驾驶汽车,驾驶员应及时响应系统请求,接管车辆。因此,如果驾驶员未能响应系统请求及时接管车辆并造成事故,驾驶员应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因系统未要求驾驶员接管车辆而发生事故,则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因产品缺陷造成的损害,由生产企业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定,生产企业应对事故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此外,即使系统没有发送请求,如果驾驶员应该意识到或已经意识到危险,也应该接管车辆,否则驾驶员应与制造商分担责任。当自动驾驶汽车达到L4和L5级别时,传统的侵权责任和产品责任规则可能会面临巨大挑战。首先,即使人类处于驾驶位置,他们的身份也不再是驾驶员而是乘客,因此没有必要尽合理的注意义务。当自动驾驶汽车造成损害时,侵权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是不可能追究人的责任的。其次,从产品责任的角度来看,只要产品存在缺陷,生产者就应该承担责任。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

“不合理危险”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此外,《产品质量法》还为产品生产商提供了豁免。在《侵权责任法》和《产品质量法》都无法提供有效救济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参考英国相关立法,专门为自动驾驶汽车设立保险。2017年2月,英国政府出台了新的汽车保险法规,要求强制汽车保险涵盖自动驾驶汽车。这是世界上第一份关于自动驾驶汽车保险的法案。当然,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对保险体系产生颠覆性影响,如何设计保险产品仍需深入研究。自动驾驶汽车的刑事责任当自动驾驶汽车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时,我们应该考虑刑事责任问题吗?谁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故意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侵犯合法利益,当然,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理论,如间接主犯理论,来解释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依据。但如果是过失犯罪,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在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情况下,由于驾驶员仍有望随时接管汽车,如果驾驶员因疏忽或过度自信而未能接管汽车,最终导致侵权,则驾驶员应承担过失犯罪责任。如果是因为生产者或设计者违反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将自动驾驶汽车投放市场,从而造成侵权,那么生产者或设计者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涉及L4级和L5级自动驾驶汽车,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将难以确定。如果自动驾驶汽车暂时不能作为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主体被追究责任,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追究其背后的用户、生产商或设计师的过失犯罪刑事责任?这里要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用户、生产者或设计者是否违反了注意义务,必须证明用户、生产者和设计者有预见或避免合法利益受到侵犯的可能性。只有当用户违反操作规则,或者生产者或设计者违反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才能被视为违反了注意义务。隐私和数据保护为了确保安全驾驶,自动驾驶汽车必须不断收集各种数据,包括与人身安全和交通安全相关的汽车及其周围环境数据、汽车功能状态数据、汽车驾驶、位置和环境数据以及驾驶员或乘客的个人数据信息等技术数据,例如娱乐信息设置、便利设置、导航目的地和公共地址,甚至其他无关行人的数据。如果这些个人数据被企业或个人不当使用,可能会侵犯隐私权……

个人隐私。在美国和欧盟的相关立法中,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众议院2017年通过的《自动驾驶法》规定,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必须制定“隐私计划”,解释他们如何收集、使用、共享和存储自动驾驶汽车用户的信息。对于不想分享自己数据的用户,制造商应该有相应的处置计划。已经生效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也为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提供了许多权利。近年来,我国个人信息立法工作不断推进。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确立了保护个人信息的一些原则。2013年,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信息保护作出了相关规定。2009年和2015年,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和刑法修正案九,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作出了规定。2016年通过的《网络安全法》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则:合法性、知情同意、目的限制、安全保密、删除更正。2017年通过的《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这些法律规范为自动驾驶汽车场景中的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护。除了法律规范提供的保护外,通过立法建立“匿名处理”等技术手段,以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已成为重要的国际趋势。自动驾驶与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自动驾驶汽车的网络安全已成为互联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可能的远程攻击外,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或试图控制自动驾驶汽车系统勒索赎金,甚至以控制自动驾驶车辆造成大规模破坏为目的,未经授权监控和获取汽车定位数据等网络信息,将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网络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于2017年9月发布了《自动驾驶系统2.0:安全展望》,建议汽车行业投入资源评估风险,测试车辆的网络安全隐患。2017年1月,欧盟网络和信息安全部(ENISA)发布了研究报告《智能汽车网络安全与弹性》(ENISA指南),并提出了应对网络威胁、确保智能汽车安全的最佳实践和建议。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网络安全的法律。《网络安全法》对“网络运营者”在网络安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责任,引入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新概念,为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制定了规范。然而,由于《网络安全法》并不是专门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它可能无法有效处理自动驾驶汽车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2017年12月29日,中国发布了《全国车联网产业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最终指南),明确将建立95项标准,其中20项标准与信息安全有关。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完善自动驾驶相关法律规范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画蛇添足,要根据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符合人工智能特点、保障人身安全的规范。

标签:北京远程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北汽与华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有望成立全新合资公司

6月27日,北汽集团与华晨集团在“第十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上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900/1/1 0:00:00
陆皓将离职北汽新能源,ARCFOX品牌未来谁主导?

6月27日,有国内媒体报道称“北京新能源汽车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ARCFOX事业部总经理陆皓将离职。”对此,记者向北汽新能源方面求证,并得到了肯定答复。

1900/1/1 0:00:00
Enterprise与自动驾驶初创公司Voyage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打车服务

据外媒报道,为迎合自动驾驶车辆的浪潮,汽车租赁公司Enterprise正扩大其服务范围。该公司将联手专为老年人提供出行服务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Voyage,就自动驾驶车队项目进行合作。

1900/1/1 0:00:00
EV晨报 | 蔚来ES8今日交付;比亚迪年产24GWh动力电池工厂下线;力帆召回6431辆电动汽车

1、工信部:将规划59055925MHz为车联网直连通信工作频段阅读原文6月27日,

1900/1/1 0:00:00
福特中国与百度签署合作,在多领域展开合作提升用户体验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半年前,福特中国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在智联网汽车、人工智能、智能移动服务和数字营销等领域展开合作。福特x天猫汽车超级试驾活动还历历在目。

1900/1/1 0:00:00
京东无人车驶上街头,无人配送开启全场景常态化运营

近日,京东的无人配送车开上了北京的街头,正式开启了全场景常态的化配送运营,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