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车企自建电池厂或成趋势 宁德时代们还能否主宰时代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不仅帮助其负责人曾毓群首次在2018 LEXUS胡润报告中获得第53名,还产生了7人上榜。然而,在这片无限风光的背后,暗流涌动,国内车企开始选择“逃离”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吉利汽车80亿元动力电池项目宣布在湖北落地。预计2018年完成选址和前期工作,2020年建成投产。国家创新新能源汽车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炳刚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大幅增加,随后可能会有更多的汽车制造商选择自建电池厂,这将给当前国内电池企业带来新的挑战。电池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安排,进一步加强与汽车制造商的战略合作。作为新能源汽车大国,中国的动力电池产量已跃升至世界第一。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动力电池的产业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前三大企业累计生产24.71GWh,占比64.13%;前五大企业装机29.42GWh,占比76.37%;

前十大企业装机34.41GWh,占比89.31%。其中,产量和装机量排名第一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以超过40%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导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不仅有国内外整车制造商,还有蔚来、魏玛、拜腾等新势力,供应商数量已达27家。订单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导致其产能紧张。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中写道:“现有产能无法满足潜在的市场需求,产能需要进一步提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当代安培科技对电池产品的需求。,有限公司供不应求,许多汽车公司都在排队等候。决策权掌握在供应商手中,车企极其“被动”,正在寻求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汽车企业采取了股份制和合资的方式建厂并与其合作。华晨宝马于今年7月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前者在实施境内或境外股权融资时获得后者最高金额28.525亿元的股权投资权。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分别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四家合资公司。如今,为了进一步掌握主动权,像吉利这样的车企开始选择自建电池工厂。自建电池工厂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在王炳刚看来,尽管目前汽车动力电池的生产大多集中在电池企业,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消费者的接受度将继续提高,或者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将选择建立自己的电池工厂。过去,由于该行业规模较小,汽车制造商自建电池工厂“成本效益不高”。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战略方向,电池是决定电动汽车性能、质量、技术水平和成本的核心部件之一,掌握这一关键技术已成为汽车制造商的重要选择。事实上,这与十年前中国的发动机行业类似。当时,中国能够独立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很少,许多品牌的产量和销量都依赖于当时三菱(东安动力、东安三菱和航天三菱)的发动机供应。然而,随着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发动机工厂,“一家独大”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业内人士也感到担忧:曾经辉煌一时的东安动力(包括东安三菱),如今已成为“非主流”企业的发动机产品供应商,其股价在过去三年中一直在下跌。以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池企业会效仿吗?“电池企业应该有长期的战略规划,现阶段与车企进行密切深入的合作,采用精益生产的理念,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前做好布局和应对。”王炳刚建议。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中小电池企业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中国电动汽车100研究部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张健认为,行业已经达成共识,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淘汰赛正在上演。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一些中小企业会出现不可持续的生产,一些会主动转型,其余的则可能面临被大型电池公司或汽车制造商收购的命运。对于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国轩高新、比克电池等竞争力较强的电池公司来说,将面临“内外夹击”的双重挑战。知情人士……

直言不讳地表示,尽管汽车制造商现在正在从电池公司购买电池,并独立开发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但他们很可能在未来彻底摆脱电池公司,实现从电池到汽车的一体化运营。王炳刚指出,当纯电动汽车的年产量达到几百万辆,一家整车企业的年产量预计将超过几十万辆时,整车企业自建的电池工厂以及整车企业与电池企业共建的工厂将成为国内车用动力电池的主要生产力量。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主要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电池公司。三星环鑫(Xi的)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南京乐进化学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三家韩资企业入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发布的第一份汽车动力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有各种迹象表明,日本和韩国的动力电池正在重返中国市场。两年后,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完全下降,日本和韩国电池公司进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只是时间问题。无论双方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差距如何,一旦进入价格战阶段,日本和韩国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基础都相对强于国内电池企业。“我担心这将成为国内电池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王炳刚说。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不仅帮助其负责人曾毓群首次在2018 LEXUS胡润报告中获得第53名,还产生了7人上榜。然而,在这片无限风光的背后,暗流涌动,国内车企开始选择“逃离”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吉利汽车80亿元动力电池项目宣布在湖北落地。预计2018年完成选址和前期工作,2020年建成投产。国家创新新能源汽车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炳刚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大幅增加,随后可能会有更多的汽车制造商选择自建电池厂,这将给当前国内电池企业带来新的挑战。电池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安排,进一步加强与汽车制造商的战略合作。作为新能源汽车大国,中国的动力电池产量已跃升至世界第一。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动力电池的产业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8个月,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前三大企业累计生产24.71GWh,占比64.13%;前五大企业装机29.42GWh,占比76.37%;

前十大企业装机34.41GWh,占比89.31%。其中,产量和装机量排名第一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以超过40%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导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不仅有国内外整车制造商,还有蔚来、魏玛、拜腾等新势力,供应商数量已达27家。订单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导致其产能紧张。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中写道:“现有产能无法满足潜在的市场需求,产能需要进一步提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当代安培科技对电池产品的需求。,有限公司供不应求,许多汽车公司都在排队等候。决策权掌握在供应商手中,车企极其“被动”,正在寻求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汽车企业采取了股份制和合资的方式建厂并与其合作。华晨宝马于今年7月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前者在实施境内或境外股权融资时获得后者最高金额28.525亿元的股权投资权。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分别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四家合资公司。如今,为了进一步掌握主动权,像吉利这样的车企开始选择自建电池工厂。自建电池工厂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在王炳刚看来,尽管目前汽车动力电池的生产大多集中在电池企业,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消费者的接受度将继续提高,或者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将选择建立自己的电池工厂。过去,由于该行业规模较小,汽车制造商自建电池工厂“成本效益不高”。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战略方向,电池是决定电动汽车性能、质量、技术水平和成本的核心部件之一,掌握这一关键技术已成为汽车制造商的重要选择。事实上,这与十年前中国的发动机行业类似。当时,中国能够独立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很少,许多品牌的产量和销量都依赖于当时三菱(东安动力、东安三菱和航天三菱)的发动机供应。然而,随着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发动机工厂,“一家独大”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业内人士也感到担忧:曾经辉煌一时的东安动力(包括东安三菱),如今已成为“非主流”企业的发动机产品供应商,其股价在过去三年中一直在下跌。以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池企业会效仿吗?“电池企业应该有长期的战略规划,现阶段与车企进行密切深入的合作,采用精益生产的理念,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前做好布局和应对。”王炳刚建议。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中小电池企业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中国电动汽车100研究部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张健认为,行业已经达成共识,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淘汰赛正在上演。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一些中小企业会出现不可持续的生产,一些会主动转型,其余的则可能面临被大型电池公司或汽车制造商收购的命运。对于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国轩高新、比克电池等竞争力较强的电池公司来说,将面临“内外夹击”的双重挑战。知情人士……

直言不讳地表示,尽管汽车制造商现在正在从电池公司购买电池,并独立开发电池组和电池管理系统,但他们很可能在未来彻底摆脱电池公司,实现从电池到汽车的一体化运营。王炳刚指出,当纯电动汽车的年产量达到几百万辆,一家整车企业的年产量预计将超过几十万辆时,整车企业自建的电池工厂以及整车企业与电池企业共建的工厂将成为国内车用动力电池的主要生产力量。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主要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电池公司。三星环鑫(Xi的)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南京乐进化学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三家韩资企业入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发布的第一份汽车动力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有各种迹象表明,日本和韩国的动力电池正在重返中国市场。两年后,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完全下降,日本和韩国电池公司进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只是时间问题。无论双方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差距如何,一旦进入价格战阶段,日本和韩国企业的资金实力和基础都相对强于国内电池企业。“我担心这将成为国内电池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王炳刚说。

标签:三菱宝马比亚迪北京吉利汽车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ofo戴威旗下公司两联合创始人退出

企查查工商信息显示,ofo小黄车创始人戴威名下公司北京拜克洛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股东变动,ofo联合创始人薛鼎、张巳丁退出。

1900/1/1 0:00:00
上海发生疑似纯电动公交自燃事件

近日,网络上有消息称上海疑似发生纯电动公交车自燃事故,据悉,该事故的车辆来自宇通新能源公交,其投入运营的时间才几个月。

1900/1/1 0:00:00
15分钟充满电,像加油一样简单 硅谷公司成功研发出AI充电技术

近日,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硅谷创业孵化器初创公司GBatteries对外宣称,它们已经研发出了一种全新充电技术,可以像给燃油车加油一样,为电动汽车完成快速充电,可在15分钟内将60千瓦时电池组充满电。

1900/1/1 0:00:00
大众与福特,行业变革下的最强 CP

1月15日,底特律车展拉开帷幕,借此良机,大众与福特正式宣布结盟,至此,汽车业界最大CP形成。

1900/1/1 0:00:00
俞经民:2019年荣威将有8款新能源车型 销量冲击 20 万辆

1月16日,环球车享旗下分时租赁品牌EVCARD第10000辆分时租赁Ei5上线,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俞经民先生在接受专访时对新出行表示,

1900/1/1 0:00:00
2019年伊始,鼎充新能源荣获杰出贡献企业与杰出贡献人物双奖

2019年1月8日,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指导,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与产业联盟(CCTIA)主办的“2018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与产业联盟年会”在北京圆满召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