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RONN Motor Group将与中国企业研发氢燃料电池车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据外媒报道,RONN Motor Group,Inc(以下简称“RONN”)最近宣布签署三方合资协议。RONN和中国的两家合资伙伴共同销售和开发了氢燃料电池汽车。RONN将以每股5.00美元的价格提供1000万股股票、汽车工程技能、清洁能源专业知识、燃料电池和石墨烯相关专利,以及一系列获得专利的纳米复合材料技术。RONN汽车集团将根据制造里程碑支付2400万美元现金。详见正文。

据外媒报道,RONN Motor Group,Inc(以下简称“RONN”)最近宣布签署三方合资协议。RONN和中国的两家合资伙伴共同销售和开发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亿美元,RONN将获得合资公司51%的控股股份,其他两名合伙人将分别获得30%和19%的股份。作为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RONN将以每股5.00美元的价格提供1000万股,包括汽车工程、清洁能源、燃料电池和石墨烯相关专利(由RONN汽车集团提供)以及一系列专利纳米复合技术。合资公司的另外两个合作伙伴将在两家工厂提供超过300万平方英尺的制造空间,两家工厂的总产能将达到30万辆/年(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及相关设备,以及一整套电动汽车生产许可证。三方合资协议的条款还包括:RONN汽车集团将根据制造里程碑支付2400万美元现金。除了燃料电池汽车,RONN还计划将氢能基础设施带到中国。该合资企业将有助于促进轻型、纳米复合材料和商用车(零排放公交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电池动力系统)的发展。(本文图片选自hydrogenfuelnews.com)据外媒报道,RONN Motor Group,Inc(以下简称“RONN”)最近宣布签署三方合资协议。RONN和中国的两家合资伙伴共同销售和开发了氢燃料电池汽车。RONN将以每股5.00美元的价格提供1000万股股票、汽车工程技能、清洁能源专业知识、燃料电池和石墨烯相关专利,以及一系列获得专利的纳米复合材料技术。RONN汽车集团将根据制造里程碑支付2400万美元现金。详见正文。

据外媒报道,RONN Motor Group,Inc(以下简称“RONN”)最近宣布签署三方合资协议。RONN和中国的两家合资伙伴共同销售和开发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亿美元,RONN将获得合资公司51%的控股股份,其他两名合伙人将分别获得30%和19%的股份。作为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RONN将以每股5.00美元的价格提供1000万股,包括汽车工程、清洁能源、燃料电池和石墨烯相关专利(由RONN汽车集团提供)以及一系列专利纳米复合技术。合资公司的另外两个合作伙伴将在两家工厂提供超过300万平方英尺的制造空间,两家工厂的总产能将达到30万辆/年(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及相关设备,以及一整套电动汽车生产许可证。三方合资协议的条款还包括:RONN汽车集团将根据制造里程碑支付2400万美元现金。除了燃料电池汽车,RONN还计划将氢能基础设施带到中国。该合资企业将有助于促进轻型、纳米复合材料和商用车(零排放公交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电池动力系统)的发展。(本文图片选自hydrogenfuelnews.com)

标签: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国轩高科与博世合作,为其供应锂离子电池

2月14日,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与RobertBoschGmbH签订采购框架协议的提示性公告。

1900/1/1 0:00:00
北京:今年机动车保有量将控制在620万辆左右

2019年全市交通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控制在620万辆左右,轨道运营总里程达6993公里,中心城区路网交通指数控制在56左右,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

1900/1/1 0:00:00
中国铁塔:停止采购铅酸电池,开展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

为解决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于2018年组织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铁塔公司)等开展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发挥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主渠道作用,

1900/1/1 0:00:00
EV晨报 | 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9.6万辆;爱驰将收购陆风汽车;合众新能源将发布3款新车

1、中汽协:逆势上扬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96万辆,同比增长1382月18日,中汽协发布2019年1月汽车产销数据。

1900/1/1 0:00:00
特斯拉推出“哨兵模式”功能 提升汽车防盗性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特斯拉14日为其电动汽车推出了一项名为“哨兵模式”sentrymode的安全功能,以提高车辆的防盗表现。

1900/1/1 0:00:00
年产销量超过2000万,世界第一!但中国汽车为何难入国际市场?

世界汽车发展史上,年产销超过2000万辆,唯有中国。达到千万级体量但国际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也唯有中国。产品质量和设计落后,海外管理和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这三大硬伤让中国车企“走出去”道路坎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