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20日,阳光明媚。就是在这一天,左亚男从原来的代理厂长变成了厂长。对于左亚男来说,如果把“代”字从题目中去掉,责任显然就大不一样了。这一年,左亚男41岁。左亚男从代理导演到导演,经历了半年的时间。当时在全厂员工眼里是很自然的事情,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对于当时合肥江淮汽车厂的员工来说,日子照常过,对于左亚男来说,似乎没什么不同。只是安徽省机关厅的任命“文件”上盖了一个红章。他应该考虑的,昨天没有考虑,今天还是要考虑。
合肥的五月已经是夏天了,动一动就会出汗。为了省电,左亚男把电风扇调到最小档,这是他的习惯。看了一些文件和报表,听了几个部门的汇报,左亚男在办公室坐不住了。他想参观车间,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车间里没有了热火朝天的场面,到处随意堆放的成品和半成品,落满灰尘的设备,三三两两聊天的工人,……这一切都是左亚楠熟悉的。左亚男没有当场批评任何人,不当众批评和批判是他的习惯。他在车间里走来走去,默默地看着、思考着,不时弯下腰捡起看到的散落的螺丝、螺母。这也是他的习惯。走在厂区茂密的柏树下,左亚楠心里感慨万千。一排排柏树有一个人的腰那么粗,但是工厂越来越差。柏树长大了,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那么,企业不成长,是否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当然,这是左亚楠内心的疑问。没有人给他明确的答案,柏树也不会给他答案。但柏树四季常青的高贵品格,似乎激励着他。米兰·昆德拉曾以小说家的口吻说过:人类思考的时候,上帝在笑。这是小说家的思维,但作为企业家,上帝思考的时候会笑吗?多思考,多开悟,是左亚楠的另一个习惯。似乎只有左亚楠能明白其中的奥妙。自诸葛孔明以来,凡是在紧急情况下立即横刀转危为安的人,经常会用一句经典的话,这句话出自诸葛先生的《师表》:“临危受命”。不过,说左亚男“临危受命”并不过分,但也很贴切。
1990年是七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江淮汽车厂建厂以来困难最多的一年。工厂现有的财务状况,左亚男比谁都清楚。为什么是最难的一年?原因当然有很多。首先,资金紧张。当时每月固定支出100万左右。这意味着每个月需要100万元的毛利来维持固定开支,而上半年的月销量还不到100台。上半年生产资金占用1820万元,产品资金占用4400万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历史遗留的沉淀物料占用。说到底,企业很快就揭不开锅了。
其次,效益差。当期库存的400多辆车都是高成本车,每辆都比车价高7000元。投入产出陷入恶性循环,流动资金贷款近2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每月支付利息20多万元,未还贷款860万元,专项贷款1700多万元。此外,债务沉重。职工集资202万,建行债券154万。此外,还有很多旧账。一直以来积累的老员工福利账户难以兑现,员工情绪波动较大,严重影响t……员工的积极性。当工人们吃不饱的时候,仅仅举起鞭子是没有用的。当然,造成目前困境的原因有外部宏观因素,也有内部管理问题。改革开放后,汽车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强劲的竞争态势。此外,不合理的产品结构和同质化竞争使得本已低迷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一切在1990年前后尤为突出。低级别的比赛可谓硝烟弥漫,什么都做了。最狠的一招是“地方保护”。按照国人“富水不流外人田”的思维,很多地区都采取了各种地方保护政策,限制外省车进入本省市场。仅这一举措就使姜奇省外销售的汽车在1990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可想而知,一下子砍掉一半,对于姜奇这样的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越想越复杂。所以,新厂长左亚男一点也不高兴。
一个人爬出人生低谷都不容易,何况是大型国企!企业和人一样,没有精神什么都做不了。当然,左亚男当时也没指望一两天就能把大家的精神振奋起来。他想找一个好机会,从企业那里接收大家的心,让大家知道,只有企业好了,大家的生活才能更好。1990年夏天,为了拓宽厂前的刘冬路,公司北门和围墙内十几米宽的厂房被拆除。这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头疼被刀打。”别看拆的都是不值钱的砖瓦,但对于当时的姜奇工厂来说,那是伤筋动骨的伤。大量拆下来的红砖杂乱地散落着,只要把附着在上面的水泥块敲掉,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对于一个亏损企业来说,省下每一分钱都是好的。事实上,就算敲一砖能为企业省下一分钱,企业老板也不可能通过敲一砖让企业的生活变得更好。但是左亚男去敲砖了,他想借机把大家的心凝聚起来,慢慢把大家的能量提上去。
厂长敲砖,其他厂领导自然也跟着敲。领导敲砖,工人们慢慢坐不住了。于是,从公司领导到退休员工,下班后,带着瓦刀、锤子、毛巾,在夏日夕阳的余晖和弥漫的灰尘中,把砖头清出来,堆起来,运走。“集体敲砖”已经过去,但另一种形式的“集体敲砖”一定还在进行。因为姜奇需要这样一个故事和它所承载的精神。“集体敲砖”反映出员工心不散,但还能聚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能够同心同德度过难关,这让左亚楠看到了发展的信心。1990年7月3日,左亚男上任厂长不到两个月,工厂四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左亚男为这次职工代表大会做了充分的准备。他想让全体员工明白他所代表的厂领导的想法,也想让全体员工明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左亚男的演讲很成功。他不是只报好消息不报坏消息,而是先说坏消息再说好消息。他首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然后逐一分析了有利因素,归纳为六点:
一是思想准备不充分,上下思想平等,面对困难缺乏有效的应变措施;二是产品缺乏竞争力,体现在质量和价格两个方面;三是内部管理层级不清,职能不清,管理不严;四是决策没有程序化、科学化、民主化;五是内部潜力不够,大量人力物力长期闲置;6.对人的素质提高不够重视。第六条“对人的素质提高不够重视”是左亚男特别关心的问题。在下半年的工作安排中,他特别强调:“重视员工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素质和企业质量中人的素质。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创新就要学习,不仅干部要学习,工人也要学习,技术人员要更新知识。或许这就是左亚楠思考“学”的重要性的开始。这对企业意义重大。”自己的工厂必须自己建,自己的福利必须自己创造。对于眼前的困难也是如此。任何消极悲观的情绪都是徒劳的,任何懒惰拖延的作风都是不可接受的。只有依靠我们工厂员工的智慧和努力,我们才能克服困难,突破困难。”左亚楠的鼓励激励着他的员工。左亚男还是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但因为艰辛,左亚男在谈及这些时会更加坚定。
左亚男曾说:“你可以给刚进厂的年轻员工讲敲砖的故事。当时敲一块砖的报酬是五毛钱,而我们从公司领导到普通员工,甚至退休员工。为什么?是员工帮企业解决问题,省钱。第二,姜奇有吃苦耐劳的好作风。可见左亚男对这个故事及其所承载的东西的看重!“敲砖的故事作为工厂历史在姜奇流传,也作为励志故事反复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生存发展全靠我们自己。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听到当年的呐喊,简单的道理依然适用。伟大的理想只有通过全体员工的无私奋斗和牺牲才能成功实现。1990年5月20日,阳光明媚。就是在这一天,左亚男从原来的代理厂长变成了厂长。对于左亚男来说,如果把“代”字从题目中去掉,责任显然就大不一样了。这一年,左亚男41岁。左亚男从代理导演到导演,经历了半年的时间。当时在全厂员工眼里是很自然的事情,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对于当时合肥江淮汽车厂的员工来说,日子照常过,对于左亚男来说,似乎没什么不同。只是安徽省机关厅的任命“文件”上盖了一个红章。他应该考虑的,昨天没有考虑,今天还是要考虑。
合肥的五月已经是夏天了,动一动就会出汗。为了省电,左亚男把电风扇调到最小档,这是他的习惯。看了一些文件和报表,听了几个部门的汇报,左亚男在办公室坐不住了。他想参观车间,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车间里没有了热火朝天的场面,到处随意堆放的成品和半成品,落满灰尘的设备,三三两两聊天的工人,……这一切都是左亚楠熟悉的。左亚男没有当场批评任何人,不当众批评和批判是他的习惯。他在车间里走来走去,默默地看着、思考着,不时弯下腰捡起看到的散落的螺丝、螺母。这也是他的习惯。走在厂区茂密的柏树下,左亚楠心里感慨万千。一排排柏树有一个人的腰那么粗,但是工厂越来越差。柏树长大了,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那么,企业不成长,是否违背市场经济规律?
当然,这是左亚楠内心的疑问。没有人给他明确的答案,柏树也不会给他答案。但柏树四季常青的高贵品格,似乎激励着他。米兰·昆德拉曾以小说家的口吻说过:人类思考的时候,上帝在笑。这是小说家的思维,但作为企业家,上帝思考的时候会笑吗?多思考,多开悟,是左亚楠的另一个习惯。似乎只有左亚楠能明白其中的奥妙。自诸葛孔明以来,凡是在紧急情况下立即横刀转危为安的人,经常会用一句经典的话,这句话出自诸葛先生的《师表》:“临危受命”。不过,说左亚男“临危受命”并不过分,但也很贴切。
1990年是七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江淮汽车厂建厂以来困难最多的一年。工厂现有的财务状况,左亚男比谁都清楚。为什么是最难的一年?原因当然有很多。首先,资金紧张。当时每月固定支出100万左右。这意味着每个月需要100万元的毛利来维持固定开支,而上半年的月销量还不到100台。上半年生产资金占用1820万元,产品资金占用4400万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历史遗留的沉淀物料占用。说到底,企业很快就揭不开锅了。
其次,效益差。当期库存的400多辆车都是高成本车,每辆都比车价高7000元。投入产出陷入恶性循环,近2500万余……流动资金贷款中,流动资金贷款每月支付利息20多万元,未还贷款860万元,专项贷款1700多万元。此外,债务沉重。职工集资202万,建行债券154万。此外,还有很多旧账。一直积累的老员工福利账难以兑现,员工情绪波动大,严重影响员工积极性。当工人们吃不饱的时候,仅仅举起鞭子是没有用的。当然,造成目前困境的原因有外部宏观因素,也有内部管理问题。改革开放后,汽车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强劲的竞争态势。此外,不合理的产品结构和同质化竞争使得本已低迷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一切在1990年前后尤为突出。低级别的比赛可谓硝烟弥漫,什么都做了。最狠的一招是“地方保护”。按照国人“富水不流外人田”的思维,很多地区都采取了各种地方保护政策,限制外省车进入本省市场。仅这一举措就使姜奇省外销售的汽车在1990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可想而知,一下子砍掉一半,对于姜奇这样的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越想越复杂。所以,新厂长左亚男一点也不高兴。
一个人爬出人生低谷都不容易,何况是大型国企!企业和人一样,没有精神什么都做不了。当然,左亚男当时也没指望一两天就能把大家的精神振奋起来。他想找一个好机会,从企业那里接收大家的心,让大家知道,只有企业好了,大家的生活才能更好。1990年夏天,为了拓宽厂前的刘冬路,公司北门和围墙内十几米宽的厂房被拆除。这正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头疼被刀打。”别看拆的都是不值钱的砖瓦,但对于当时的姜奇工厂来说,那是伤筋动骨的伤。大量拆下来的红砖杂乱地散落着,只要把附着在上面的水泥块敲掉,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对于一个亏损企业来说,省下每一分钱都是好的。事实上,就算敲一砖能为企业省下一分钱,企业老板也不可能通过敲一砖让企业的生活变得更好。但是左亚男去敲砖了,他想借机把大家的心凝聚起来,慢慢把大家的能量提上去。
厂长敲砖,其他厂领导自然也跟着敲。领导敲砖,工人们慢慢坐不住了。于是,从公司领导到退休员工,下班后,带着瓦刀、锤子、毛巾,在夏日夕阳的余晖和弥漫的灰尘中,把砖头清出来,堆起来,运走。“集体敲砖”已经过去,但另一种形式的“集体敲砖”一定还在进行。因为姜奇需要这样一个故事和它所承载的精神。“集体敲砖”反映出员工心不散,但还能聚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能够同心同德度过难关,这让左亚楠看到了发展的信心。1990年7月3日,左亚男上任厂长不到两个月,工厂四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左亚男为这次职工代表大会做了充分的准备。他想让全体员工明白他所代表的厂领导的想法,也想让全体员工明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左亚男的演讲很成功。他不是只报好消息不报坏消息,而是先说坏消息再说好消息。他首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然后逐一分析了有利因素,归纳为六点:
一是思想准备不充分,上下思想平等,面对困难缺乏有效的应变措施;二是产品缺乏竞争力,体现在质量和价格两个方面;三是内部管理层级不清,职能不清,管理不严;四是决策没有程序化、科学化、民主化;五是内部潜力不够,大量人力物力长期闲置;6.对人的素质提高不够重视。第六条“对人的素质提高不够重视”是左亚男特别关心的问题。在下半年的工作安排中,他特别强调:“重视员工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素质和企业质量中人的素质。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创新就要学习,不仅干部要学习,工人也要学习,技术人员要更新知识。或许这就是左亚楠思考“学”的重要性的开始。这对企业意义重大。”自己的工厂必须自己建,自己的福利必须自己创造。对于眼前的困难也是如此。任何消极悲观的情绪都是徒劳的,任何懒惰拖延的作风都是不可接受的。只有依靠我们工厂员工的智慧和努力,我们才能克服困难,突破困难。”左亚楠的鼓励激励着他的员工。左亚男还是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但因为艰辛,左亚男在谈及这些时会更加坚定。
左亚男曾说:“你可以给刚进厂的年轻员工讲敲砖的故事。当时敲一块砖的报酬是五毛钱,而我们从公司领导到普通员工,甚至退休员工。为什么?是员工帮企业解决问题,省钱。第二,姜奇有吃苦耐劳的好作风。可见左亚男对这个故事的看重,以及它所承载的东西!”敲砖的故事作为工厂历史在姜奇流传,也作为励志故事反复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生存发展全靠我们自己。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听到当年的呐喊,简单的道理依然适用。伟大的理想只有通过全体员工的无私奋斗和牺牲才能成功实现。
无论城市属于一线还是三线,也无所谓地势平坦抑或盘旋山路,各地拥抱自动驾驶的姿势越来越热烈了。
1900/1/1 0:00:00补贴新政实施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不出意料地转头向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如7月纯电动汽车销量环比下降5831,插电混动车型销售环比下降1517。
1900/1/1 0:00:00“我们自主品牌要走出去活的机会还很大,不走出去只有死路一条,没有选择,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阐述了企业“活下去”的思路。
1900/1/1 0:00:002019年H1,吉利汽车销量65万辆、同比减少15。7月8日,吉利汽车发布业绩预警2019年H1净利润将同比减少40。
1900/1/1 0:00:00凛冬之下,国产末端品牌相继倒下,继力帆、海马、野马之后,这次轮到家里有矿的华泰。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威瑞森(Verizon)正与密歇根大学Mcity合作,测试各种5G解决方案,旨在利用5G超宽带网络提高交通安全,并推进自动驾驶汽车和智慧城市的发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