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13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宝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汽车知识产权年会”隆重举行。今年中国汽车知识产权年会的主题是“知识产权奠定创新发展的基础”,从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视角进行了新的定位。会议围绕知识产权管理的推进与效率提升、汽车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导向、国际形势、如何应对诉讼风险等议题展开。峰会期间,海尔集团知识产权总监王建国发表了题为“全球化企业运营与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主题演讲。
海尔集团知识产权总监王建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知识产权同仁,下午好!我来说说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管理和探索。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海尔。大家都觉得海尔是传统家电企业。其实现在已经涉足医疗、金融、物流、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我们有4家上市公司,5家独角兽企业,23家瞪羚企业。我们在16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为全球10亿多用户提供服务,年收入300亿。不同于其他家电同行企业,我们是100%自主品牌营销企业。我们有好几个知名企业,包括海尔,高端家电品牌卡萨帝,时代的品牌统帅,以及我们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品牌kaos。
在知识产权方面,由于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比较早,所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最先遭受到海外专利权人、标准组织和NPE的纠纷和交易。在我刚去的前五年,我处理了30-40起海外知识产权诉讼,我们也解决了300起左右的索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向一些国际企业学习,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形成我们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经验和认识。
我们认为由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不同,同行业内部情况不同,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也不同,所以要重点关注。比如家电行业,对于白色家电行业来说是一个知识产权活跃度不高的行业。如果多年没有官司,大家都会很快解决,因为大家都会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在消费电子方面,我们也面临着高度的密度,包括许多标准的组织许可、诉讼和上诉。然后还要针对不同的领域和行业制定不同的对策,所以首先要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对的,然后才是路径。
事实上,无论我们做什么,最终都会归结为与企业相同的目标。我是09年去海尔的,非常赞同前辈们说的话。他说,一个企业要立足当前环境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必须具备三个要求。一是要有更多的钱,二是要有更多的人,三是要有足够的时间,但是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每一个组织或者部门都必须给他足够的钱,足够的人,而我们又能纠结于组织部,或者说我们自身价值体现的说法就是前阵子任校长提到的。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组织的价值,就不会实现企业价值,最终统一目标。
2017年转型为电商品牌部品牌战略经理,参与集团战略决策。越来越清楚的是,我们自己谈没有生存价值,所以现在知识产权边缘化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么我就从四个方面给大家汇报一下,包括我们自己在专利申请和布局、风险控制、诉求回应、运作方面的探索和经验。
首先要明确知识产权在企业非经营活动中的地位。
我们说的是专利的数量。经常和业内专业人士交流。每个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专利数量是重点吗?反过来我们还要评价创新,我们的工作能否保护创新,保护专利的合理位置。所以创新是技术部门的主要工作,技术部门领导创新。我们应该保护它的创新,对市场负责,承诺我们生产的专利可以通过合理的定位保证市场的垄断。你申请专利失败,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和潜在的浪费。因为我们做了专门的调查,所以这次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要想保证自己的创新,合理垄断专利,就要在专利精准度、领先资源管理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优化和不断的调整。从2010年开始,我们彻底淘汰了书写方式,而是请了几个比较好的机构来我们企业和R&D人员谈什么样的专利好。
我们有一节课。卡萨尔特的洗衣机t型上有一个小滚筒……底部有一个大卷。它一年的销量是40万台,我们的价格在1.5万元到2万元之间。创造年产值40多亿元。通过和技术人员的沟通,我们机构提出了近20个专利布局,大部分都是在结构上,如何实现它的平衡控制,减震,噪音技术,但是我们觉得还没有做这个专利。于是,我们静下心来和技术研发人员讨论。我们发现了两滚两波轮缸和原两波轮缸的设计方法,我该用哪个缸?我们的技术人员认为这是必然的选择,所以我们要对专利进行探索,善于发现最有价值的专利。事实上,在面向应用的创新或跨领域的应用创新中,有大量这样的专利输出,比如WIFI控制。大家从手机里找个WIFI密码就可以接入这个WIFI,但是对于8位或者16位的白色家电来说并没有相应的功能来实现互联互通。我们做什么呢你要通过一个代码设置一系列方案,WIFI功能是可以自动识别的。我们为此做了一系列专利布局,并写入高通智能家电标准。
因此,我们应该对专利进行分类管理,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专利的价值和质量。
在知识产权风险控制方面,想和汽车所的知识产权同行进行更深入的交流。通过我们的实践,我们遇到的风险,从现在开始,标准部门包括NPE,以及竞争对手的专利权人,特别是那些退出家电行业的人。我们已经获得了全球一揽子许可证。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个体系,有效的识别和运用规则来规避风险,风险控制成为主要方面。同时,消费电子不是我们的主业,我们的专利部门要做决定。这个行业能做还是某个领域能做?我们会推动自己去做,比如风险。我们说识别风险是外部引入的风险和内部产生的风险。对于外部输入的风险,你要根据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不同,确保自己的风险最小化。比如你知道有标准化的风险,你就要明确我的供应商和货源的风险谁来承担。对于未来的潜在风险,你应该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要求第三方承担。这个时候,我们遇到很多问题。你的第三方可能是实际供应商在中国设立的代理机构,所以你要通过自己的采购能力延伸到最终的厂商。
一旦面对诉讼和申诉,要立足于最基本的调查,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申诉和诉讼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要钱的,一类是致命的,你要用巨大的市场价格去解决,所以你要做一个区分,尽量防止致命事件的发生。对于要钱的人来说,有的是你通过第三方躲在背后的竞争对手,有的是你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他们中的许多人在钓鱼。它会发很多许可证,要求你回复。如果你这个时候不解决相应的知识产权谈判或者许可,那么他一定会告诉你,你们已经接触了一段时间,没有接受许可或者放弃谈判。
我们首先要考虑一个生存和竞争力的考虑。对于一个标准组织,我们把它当成保护费,基本上同行业的顶尖玩家都不会超过它的收费范围。如果你把单个产品的销售成本或者你产品的成本摊出来,就可以货币化,你完全可以控制。
让我举两个例子:
对于第一款冰箱产品,我们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决策。我们的冰箱产品和门系统冰技术在欧洲销售我们的产品。同样,国外专利权人在欧洲也有几项门系统冰的专利。这个时候连外观图纸都和我们的一样。我们分析风险难以避免,专利部门说不允许出口。我们当时没有做详细的论证,所以工业部门起诉了集团总裁,总裁命令我们研究。我们的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和专利权人不在一个空间,价格相差很大。同时,我们的数量和它对seiz不构成威胁……市场。我们只是丰富我们的产品。这个时候我们会提出业务的方案,5万美金的诉讼费用和未来的风险由我们专利部门承担。我们承诺,一旦发生诉讼,我们会解决。如果他们接受,你可以出口。如果超过这个成本,我们的专利部门将使用自己的部门费用来支付额外的支持。如果失败了,可以交给我们,内部交流。后来,那家公司和我们的一家海外公司达成了全球交叉授权。
第二个我们的手机产品,你可能在市场上看不到。做的时候市场是每年20亿人民币。当它在海外市场生产时,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首先要有100万美元的担保费和7%的扣款费才能进入每个海外市场。赚够了可以出口,赚不够就不能出口。当我们只在欧洲市场时,我们提高了5%的利润。现在,它出来了。更何况2018年我们提出了它的风险,包括我们自身的R&D、设计和相应的技术能力的不足,所以我们停止了行业。
这是我们参与群体决策的工作。
合理应对方面,我们总结了规则和方法,右边是我们自己做的详细的。一旦我们上诉,就会进入一系列的调查,包括分类,当事人的名字对不对,索赔人对不对,我们内部的人对不对,职位地址对不对,这样可以很好的让对方的上诉不到你那里。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需要国外的律师,比如美国市场,给我们一个不侵权的分析报告。对于一个具体的专利,你让他做不侵权报告,他做了报告。因为你让律师做了不侵权报告,所以这个报告无效。那么你完全有理由或者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控制你的律师,让他做一个不侵权的报告,但是在沟通过程中无法实现。
在知识产权运营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2010-2015年期间,我们通过知识产权收入获得了约1.2亿元的预付款收入,因为之前我们的电子产品出口到了北美,反过来,我们看了看业务赚了多少钱,发现这个业务是亏损的,因为我们没有做专利。
第二,产业协同。对于专利规则,尤其是知识产权规则,我们可以通过专利协同各种创新来实现我们的价值。例如,我们的技术部门联系了一家美国企业,该企业提供了火柴盒大小的制冷模块。这种情况下金额是900万美元,我们非常需要它的技术。它将在未来为我们的制冷设备、冰柜和空调带来巨大的技术革新。在我们参与的过程中,第一,我们在材料和芯片的智能化设计上没有优势。虽然我们的投入比较少,但是我们觉得不应该这样。所以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我们用半许可的方式来设计一个规则。专利权人还是对方。我们不买,但要和它订独家供货协议。除了购买它的产品,我们还要支付每台大约10美元的专利许可费,但这是一项技术研究,它被用于冰箱。我们双方形成了200多项双方共享的技术专利。我们在市场上实现了垄断,我们的酒柜可以卖到9万元,实现近几年的市场占有率。接下来,我们将与同行进行技术授权,在未来的冰箱中实现这种零振动、零噪音的基于芯片的制冷模块。
另一个是专利许可应收,充分利用我们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做R&D协作。比如压缩机,这几年国外某公司研发的,对外供货,其压缩机噪音极低,性能优良。当我们在2013年和2014年研究整个市场时,它在全球分布了大约1100项发明。我们认为通过新材料和新产品,我们在R&D投资700万元做了一个样机,现在已经应用到产品上了。做出来之后,我们行业提出这个技术要独家使用4-5年,我们给所有压缩机供应商授权。
对于技能专利,我们会以技术模块的形式进行交易,这样通过与R&D、市场、制造的不断融合,才能找到总线……ess机会,创造货币升值。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知识产权是企业中的一个组织和部门,它不能代替生产、研发、财务等非常重要的东西。只能说基于我们在企业中的合理定位,才能更大的发挥自己的价值。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认真思考一下,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工作到底是以数量为目的,还是以保证企业长期免费运维为目的。谢谢你。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主讲人审核。仅供参考。请勿转载!)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2020中国汽车知识产权年会”直播话题!
011月12-13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宝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汽车知识产权年会”隆重召开。今年中国汽车知识产权年会的主题是“知识产权奠定创新发展的基础”,从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视角进行了新的定位。会议围绕知识产权管理的推进与效率提升、汽车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导向、国际形势、如何应对诉讼风险等议题展开。峰会期间,海尔集团知识产权总监王建国发表了题为“全球化企业运营与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主题演讲。
海尔集团知识产权总监王建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知识产权同仁,下午好!我来说说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管理和探索。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海尔。大家都觉得海尔是传统家电企业。其实现在已经涉足医疗、金融、物流、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我们有4家上市公司,5家独角兽企业,23家瞪羚企业。我们在16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为全球10亿多用户提供服务,年收入300亿。不同于其他家电同行企业,我们是100%自主品牌营销企业。我们有好几个知名企业,包括海尔,高端家电品牌卡萨帝,时代的品牌统帅,以及我们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品牌kaos。
在知识产权方面,由于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比较早,所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最先遭受到海外专利权人、标准组织和NPE的纠纷和交易。在我刚去的前五年,我处理了30-40起海外知识产权诉讼,我们也解决了300起左右的索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向一些国际企业学习,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形成我们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经验和认识。
我们认为由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不同,同行业内部情况不同,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也不同,所以要重点关注。比如家电行业,对于白色家电行业来说是一个知识产权活跃度不高的行业。如果多年没有官司,大家都会很快解决,因为大家都会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在消费电子方面,我们也面临着高度的密度,包括许多标准的组织许可、诉讼和上诉。然后还要针对不同的领域和行业制定不同的对策,所以首先要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对的,然后才是路径。
事实上,无论我们做什么,最终都会归结为与企业相同的目标。我是09年去海尔的,非常赞同前辈们说的话。他说,一个企业要立足当前环境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必须具备三个要求。一是要有更多的钱,二是要有更多的人,三是要有足够的时间,但是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每一个组织或者部门都必须给他足够的钱,足够的人,而我们又能纠结于组织部,或者说我们自身价值体现的说法就是前阵子任校长提到的。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组织的价值,就不会实现企业价值,最终统一目标。
2017年转型为电商品牌部品牌战略经理,参与集团战略决策。越来越清楚的是,我们自己谈没有生存价值,所以现在知识产权边缘化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么我就从四个方面给大家汇报一下,包括我们自己在专利申请和布局、风险控制、诉求回应、运作方面的探索和经验。
首先要明确知识产权在企业非经营活动中的地位。
我们说的是专利的数量。经常和业内专业人士交流。每个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专利数量是重点吗?反过来我们还要评价创新,我们的工作能否保护创新,保护专利的合理位置。所以创新是技术部门的主要工作,技术部门领导创新。我们应该保护它的创新,对市场负责,承诺我们生产的专利可以通过合理的定位保证市场的垄断。你申请专利失败,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和潜在的浪费。因为我们做了专门的调查,所以这次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要想保证自己的创新,合理垄断专利,就要在专利精准度、领先资源管理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优化和不断的调整。从2010年开始,我们彻底淘汰了书写方式,而是请了几个比较好的机构来我们企业和R&D人员谈什么样的专利好。
我们有一节课。卡萨尔特的洗衣机t型上有一个小滚筒……底部有一个大卷。它一年的销量是40万台,我们的价格在1.5万元到2万元之间。创造年产值40多亿元。通过和技术人员的沟通,我们机构提出了近20个专利布局,大部分都是在结构上,如何实现它的平衡控制,减震,噪音技术,但是我们觉得还没有做这个专利。于是,我们静下心来和技术研发人员讨论。我们发现了两滚两波轮缸和原两波轮缸的设计方法,我该用哪个缸?我们的技术人员认为这是必然的选择,所以我们要对专利进行探索,善于发现最有价值的专利。事实上,在面向应用的创新或跨领域的应用创新中,有大量这样的专利输出,比如WIFI控制。大家从手机里找个WIFI密码就可以接入这个WIFI,但是对于8位或者16位的白色家电来说并没有相应的功能来实现互联互通。我们做什么呢你要通过一个代码设置一系列方案,WIFI功能是可以自动识别的。我们为此做了一系列专利布局,并写入高通智能家电标准。
因此,我们应该对专利进行分类管理,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专利的价值和质量。
在知识产权风险控制方面,想和汽车所的知识产权同行进行更深入的交流。通过我们的实践,我们遇到的风险,从现在开始,标准部门包括NPE,以及竞争对手的专利权人,特别是那些退出家电行业的人。我们已经获得了全球一揽子许可证。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个体系,有效的识别和运用规则来规避风险,风险控制成为主要方面。同时,消费电子不是我们的主业,我们的专利部门要做决定。这个行业能做还是某个领域能做?我们会推动自己去做,比如风险。我们说识别风险是外部引入的风险和内部产生的风险。对于外部输入的风险,你要根据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不同,确保自己的风险最小化。比如你知道有标准化的风险,你就要明确我的供应商和货源的风险谁来承担。对于未来的潜在风险,你应该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要求第三方承担。这个时候,我们遇到很多问题。你的第三方可能是实际供应商在中国设立的代理机构,所以你要通过自己的采购能力延伸到最终的厂商。
一旦面对诉讼和申诉,要立足于最基本的调查,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申诉和诉讼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要钱的,一类是致命的,你要用巨大的市场价格去解决,所以你要做一个区分,尽量防止致命事件的发生。对于要钱的人来说,有的是你通过第三方躲在背后的竞争对手,有的是你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他们中的许多人在钓鱼。它会发很多许可证,要求你回复。如果你这个时候不解决相应的知识产权谈判或者许可,那么他一定会告诉你,你们已经接触了一段时间,没有接受许可或者放弃谈判。
我们首先要考虑一个生存和竞争力的考虑。对于一个标准组织,我们把它当成保护费,基本上同行业的顶尖玩家都不会超过它的收费范围。如果你把单个产品的销售成本或者你产品的成本摊出来,就可以货币化,你完全可以控制。
让我举两个例子:
对于第一款冰箱产品,我们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决策。我们的冰箱产品和门系统冰技术在欧洲销售我们的产品。同样,国外专利权人在欧洲也有几项门系统冰的专利。这个时候连外观图纸都和我们的一样。我们分析风险难以避免,专利部门说不允许出口。我们当时没有做详细的论证,所以工业部门起诉了集团总裁,总裁命令我们研究。我们的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和专利权人不在一个空间,价格相差很大。同时,我们的数量和它对seiz不构成威胁……市场。我们只是丰富我们的产品。这个时候我们会提出业务的方案,5万美金的诉讼费用和未来的风险由我们专利部门承担。我们承诺,一旦发生诉讼,我们会解决。如果他们接受,你可以出口。如果超过这个成本,我们的专利部门将使用自己的部门费用来支付额外的支持。如果失败了,可以交给我们,内部交流。后来,那家公司和我们的一家海外公司达成了全球交叉授权。
第二个我们的手机产品,你可能在市场上看不到。做的时候市场是每年20亿人民币。当它在海外市场生产时,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首先要有100万美元的担保费和7%的扣款费才能进入每个海外市场。赚够了可以出口,赚不够就不能出口。当我们只在欧洲市场时,我们提高了5%的利润。现在,它出来了。更何况2018年我们提出了它的风险,包括我们自身的R&D、设计和相应的技术能力的不足,所以我们停止了行业。
这是我们参与群体决策的工作。
合理应对方面,我们总结了规则和方法,右边是我们自己做的详细的。一旦我们上诉,就会进入一系列的调查,包括分类,当事人的名字对不对,索赔人对不对,我们内部的人对不对,职位地址对不对,这样可以很好的让对方的上诉不到你那里。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需要国外的律师,比如美国市场,给我们一个不侵权的分析报告。对于一个具体的专利,你让他做不侵权报告,他做了报告。因为你让律师做了不侵权报告,所以这个报告无效。那么你完全有理由或者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控制你的律师,让他做一个不侵权的报告,但是在沟通过程中无法实现。
在知识产权运营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2010-2015年期间,我们通过知识产权收入获得了约1.2亿元的预付款收入,因为之前我们的电子产品出口到了北美,反过来,我们看了看业务赚了多少钱,发现这个业务是亏损的,因为我们没有做专利。
第二,产业协同。对于专利规则,尤其是知识产权规则,我们可以通过专利协同各种创新来实现我们的价值。例如,我们的技术部门联系了一家美国企业,该企业提供了火柴盒大小的制冷模块。这种情况下金额是900万美元,我们非常需要它的技术。它将在未来为我们的制冷设备、冰柜和空调带来巨大的技术革新。在我们参与的过程中,第一,我们在材料和芯片的智能化设计上没有优势。虽然我们的投入比较少,但是我们觉得不应该这样。所以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我们用半许可的方式来设计一个规则。专利权人还是对方。我们不买,但要和它订独家供货协议。除了购买它的产品,我们还要支付每台大约10美元的专利许可费,但这是一项技术研究,它被用于冰箱。我们双方形成了200多项双方共享的技术专利。我们在市场上实现了垄断,我们的酒柜可以卖到9万元,实现近几年的市场占有率。接下来,我们将与同行进行技术授权,在未来的冰箱中实现这种零振动、零噪音的基于芯片的制冷模块。
另一个是专利许可应收,充分利用我们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做R&D协作。比如压缩机,这几年国外某公司研发的,对外供货,其压缩机噪音极低,性能优良。当我们在2013年和2014年研究整个市场时,它在全球分布了大约1100项发明。我们认为通过新材料和新产品,我们在R&D投资700万元做了一个样机,现在已经应用到产品上了。做出来之后,我们行业提出这个技术要独家使用4-5年,我们给所有压缩机供应商授权。
对于技能专利,我们会以技术模块的形式进行交易,这样通过与R&D、市场、制造的不断融合,才能找到总线……ess机会,创造货币升值。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知识产权是企业中的一个组织和部门,它不能代替生产、研发、财务等非常重要的东西。只能说基于我们在企业中的合理定位,才能更大的发挥自己的价值。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认真思考一下,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工作到底是以数量为目的,还是以保证企业长期免费运维为目的。谢谢你。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主讲人审核。仅供参考。请勿转载!)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2020中国汽车知识产权年会”直播话题!
近日,雷锋网新智驾邀请了四维图新自动驾驶地图标准总监朱大伟作为高精度地图的上车元年云峰会的首位演讲嘉宾,分享高精度地图在上车过程中的实践、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商业发展模式。
1900/1/1 0:00:00财联社北京记者徐昊讯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11月11日发布最新动力电池月度信息。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长城汽车官方作者苏鹏编辑周游2020年11月10日,长城汽车坦克平台架构工程师孙喜冬,在直播间为用户剖析坦克平台的核心技术。
1900/1/1 0:00:00图片来源:小鹏汽车官方作者丨丁唯一编辑丨周游小鹏汽车交出了上市后第一份成绩单。北京时间2020年11月12日,小鹏汽车公布了2020财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
1900/1/1 0:00:00双11的第二天,小鹏汽车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财务数据未经审计。
1900/1/1 0:00:00文王艺瑾近年来,面对新造车企业的压力、消费者的需求,传统车企不得不做“数字化转型”。但不少车企看不到数字化的商业价值、找不到转型的方案,一边心急如焚,一边在疑惑中观望。
1900/1/1 0:00:00